-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宁河县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地理试题含解析
天津市宁河县 2021 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 黄河自河口至潼关段被称为北干流,此河段中从河口镇到龙门镇的黄河干流位于晋陕峡谷, 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被称为大北干流。龙门镇至潼关河段,被称为小北干流。黄河出龙门镇后骤然 放宽,两岸分布有大量滩地,经小北干流在潼关河道收缩,折向东流。小北干流属于淤积性游荡河道,洪 水具有峰高量大、含沙量大的特点,是黄河中游治理的难点,加固堤防工程需在特定季节完成。泥沙大量 淤积,河道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游荡不定,历史上有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之说。下图为小北干 流位置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小北干流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下列因素中与此现象相关性最小的是 A.地势平坦开阔 B.地转偏向力影响 C.河道裁弯取直 D.人类活动影响 2.小北干流是黄河中游治理的难点,推测加固堤防工程的施工最佳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小北干流宽阔的河道形成大面积湿地,湿地对三门峡水库最主要的影响是 A.大坝两侧落差增大 B.丰水期水位升高 C.泥沙淤积减轻 D.枯水期水位下降 【答案】 1.D 2.A 3.C 【解析】 【分析】 1.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地势平坦开阔,以侧蚀为主,受地转偏向力影 响,河道弯曲,当弯曲到一定程度,河道裁弯取直,导致小北干流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 属于自然影响形成,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ABC 错误。故选 D。 2.小北干流地处黄河流域,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加固堤防必须在河道两侧进行,受河水 上涨影响,施工不便;冬季虽为枯水期,但这里气温较低,多风雪,不利于室外施工;春季气温变暖,河 流水量相对较少,最适合施工。故选 A。 3.湿地面积广阔,在洪水期能起到一定的蓄洪作用,大坝丰水期水位下降,枯水期水位上升,大坝两侧 落差减小; ABD 错误;湿地降低河流流速、淤积泥沙,减少了泥沙在三门峡水库的淤积, C正确;故选 C。 2.下图为某年 10 月 8 日、 9 日 20 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由 8 日 20 时到 9 日 20 时,图中( ) A.甲地气压升高,风力减弱 B.乙地气温随天气系统的移动而升高 C.丙地湿度增大,持续雾霾 D.低压中心 P 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2.此时段,我国黄河流域可能出现的景象是( ) A.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C.叶落暮昏霞,寒露洗清秋 D.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3.此时段前后,我国下列地区需重点预防的自然灾害是( ) A.华南地区的霜冻 B.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 C.江淮地区的伏旱 D.西北地区的高温热浪 【答案】 1.D 2.C 3.B 【解析】 1.A 、在 8 日 20 时与 9 日 20 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中,甲地气压取值均为 103~1022,但 9 日 20 时图中等 压线更密,因此由 8 日 20 时到 9 日 20 时风力增强, A 错误; B、两幅图中,乙地冷锋过境,气温降低, B 错误; C、丙地逐渐接受气旋控制,气流上升,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C 错误; D、根据等压线数值可知,低压中心 P 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 正确。 故选 D。 2.二十四节气是按照春夏秋冬, 寒暑易季的气候, 把每年进行等分, 每个节气 15 天左右。 由“二分二至” 日的具体日期及二十四节气排序可推知, 10 月 8 日、9 日应该在寒露前后,故 C 正确。“春山谷雨前,并 手摘芳烟”为春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描写的是白露前后;“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描写 的是秋初。故 A 、B、D 错误。 3.华南地区纬度低,气温高, 10 月 8 日、 9 日 20 时不会出现霜冻,故 A 错误。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 地区多台风,故 B 正确。江淮地区伏旱出现的时间为 7、8 月份,故 C 错误。西北地区高温热浪应该在夏 季,故 D 错误。 【点睛】 二十四节气表 春季 立春 2 月 3—5 日 雨水 2 月 3--20 日 惊蛰 3 月 5--7 日 春分 3 月 20--22 日 清明 4 月 4--6 日 谷雨 4 月 19--21 日 夏季 立夏 5 月 5--7 日 小满 5 月 20--22 日 芒种 6 月 5--7 日 夏至 6 月 21--22 日 小暑 7 月 6--8 日 大暑 7 月 22 日--24 日 秋季 立秋 8 月 7--9 日 处暑 8 月 22--24 日 白露 9 月 7--9 日 秋分 9 月 22--24 日 寒露 10 月 8--9 日 霜降 10 月 23--24 日 冬季 立冬 11 月 7--8 日 小雪 11 月 22--23 日 大雪 12 月 6--8 日 冬至 12 月 21--23 小寒 1 月 5--7 日 大寒 1 月 20--21 日 3.下图为我国某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建筑物高度由中心区向外递增 B.甲处可能为现代化农业区 C.丙处可能为卫星城 D.东北 ——西南一线人口密度较大 2.从热力环流角度判断乙处最可能的风向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答案】 1.D 2.D 【解析】 【分析】 考查等值线;城市风。 1.该地中心区人口密度最大,面积小,建筑物最高,从中心区向外建筑物的高度应是递减,所以 A 项错 误。甲处根据等值线的判读规律,其人口密度是大于 0.9,比相邻地区要人口密度要大,现代农业通常是 资金、技术等密集的集约型农业,其需要的劳动力较少,人口密度不会大,所以 B 项错误。丙处人口密度 小于 0.3,较相邻地区人口要少,不可能是卫星城, C错误。注意图上方的指向标,东北 -西南一线等值线 向外(小值)凸出,这一线人口密度大,所以 D 项正确。故选 D。 2.中心区人口密度比外围地区人口密度大,排放的人为热较多,所以温度较外围高,存在城郊热力环流 (城市风) ,近地面风从外围吹向中心区, 再考虑向右的地转偏向力 (我国位于北半球) ,风向为东南风 (注 意指向标) ,D 正确, ABC错误。故选 D。 4.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垦和过度樵采,南阳盆地丘陵地带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为了治理水 土流失, 当地在盆地丘陵地带种植柑橘, 发展生态立体农业。 下图为南阳盆地区域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阳盆地位于 A.北方地区 B.黄河流域 C.湿润区 D.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2.关于南阳盆地丘陵地带种植柑橘在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树冠截留雨水,减弱雨水侵蚀强度 B.树木的阻挡,减慢地表径流流速 C.恢复植被,下渗增强,地表径流减少 D.恢复植被,增加植物蒸腾,降水量增多 3.甲处柑橘比乙处品质优、产量高的原因 ①甲处海拔高,光照充足 ②甲处阳坡,阳光充足,热量高 ③甲处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 ④甲处坡度较陡,便于排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 C 2. D 3. B 【解析】 1.根据经纬度,南阳盆地位于秦岭 -淮河以南,是南方地区,属于长江流域, A、B错。属于湿润区, C 对。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D错。 2.南阳盆地丘陵地带种植柑橘,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叙述中,树冠截留雨水,减弱雨水侵蚀强度, A正确。 树木的阻挡,减慢地表径流流速, B 正确。恢复植被,下渗增强,地表径流减少, C正确。恢复植被,植 物蒸腾,不是影响降水量的主要因素, D不正确。 3.根据图示等高线,甲乙两处海拔高度差异不大,甲处柑橘比乙处品质优、产量高的原因与甲处海拔无 关,①错。根据等高线数值变化趋势,甲处阳坡,乙处是阴坡,甲阳光充足,热量高,②对。甲处是夏季 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③对。甲乙两处坡度相似,排水条件相似,④错。 B对, A、 C、D错。 5.下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②图中信息判断①图中 X、Y 两地地形可能是 A. X为山地, Y 为盆地 B.X为盆地, Y为山地 C.X为盆地, Y 为盆地 D.X 为山地, Y 为山地 2.叠加③与④图层可以研究 A.河流分布 B.地形特征 C.商店布局 D.机场选址 【答案】 1.D 2.C 【解析】 【分析】 1.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中,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由高海拔处流向地海拔处,叠加②、① 两图,可知 X、Y 两地地势较高,等高线闭合为山地。故选 D。 2.叠加③与④图层,研究的是人文地理问题,排除 A 和 B;由比例尺可知,聚落的规模较小,等级低, 不适合建机场;山地聚落规模小,距离近有道路联通,沿线交通便利处可布局商店。故选 C。 6.仰望星空,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恒星。与星云相比,这些恒星的特点是 A.质量大 B.体积大 C.密度大 D.有固态的表面 【答案】 C 【解析】 【详解】 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身发光的球状天体;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 体。二者均无固体表面,同星云比较,恒星具有质量小、体积小、密度大的特点。故 C 正确, A 、B、D 错误。 7.读下图,在摩尔曼斯克恰好看到太阳从正北方地平线上升起时,北京时间是 A. 5 时 50 分 B.9 时 10 分 C.13 时 10 分 D.17 时 50 分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摩尔曼斯克恰好看到太阳从正北方地平线上升起时当地时间为零点, 即该地恰好出现 极昼。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摩尔曼斯克的经度约为 32.5° E,而北京时间即 120°E 上的地方时,北京位 于摩尔曼斯克以东 87.5°,经计算可知摩尔曼斯克比北京晚了 5 小时 50 分钟,可知在摩尔曼斯克恰好看 到太阳从正北方地平线上升起时,北京时间是 5 时 50 分,可知 BCD错误,故 A 正确。 【点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北极圈极其以内 (除北极点外) 的区域, 当地日出正北北方时即当地的地方时为零点。 8.气温和降水状况是判定一个地区气候类型的重要依据。下图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 C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最高气温在 1 月、最低气温在 7 月,可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再根据最低气温介 于 0℃~15℃,判断该地为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气候;最后根据其降水的月份分布情况,冬季( 6、7、8 月)降水多,夏季( 12、1、2 月)降水少,可判断该地属地中海气候, C正确, ABD错误。故选 C。 【点睛】 先根据气温判断半球:北半球 1 月气温低,是冬季, 7 月气温高,是夏季,南半球反之;再根据温度判断 热量带, 全球分为热带、 亚热带、 温带、 寒带、 高原山地等热量带; 最后根据降水以确定最终的气候类型, 降水类型有四种: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少雨型。 9. 热带云林是位于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系统,在植被高度上持久或季节性地有云层存在。云林在 水分捕获和动态方面的作用使该生态系统具有独特性。 委内瑞拉安第斯山某地云林被开辟为牧牛场, 其降 雨水文过程发生显著变化。下图为云林开辟为牧场前后水循环环节示意。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维持云林生态系统内部较大水循环量的关键环节是 A.云雾截留量 B.叶片截留量 C.枯落物截留量 D.蒸腾量 2.开辟为牧场后,蒸腾量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增加 B.空气湿度增大 C.叶片截留量减小 D.云雾减少,光照增强 3.随着放牧强度的扩大 A.降水量增加 B.地表径流量增加 C.土壤蒸发量减小 D.地下径流量增加 【答案】 1.B 2.D 3.B 【解析】 1.读“热带云林水循环示意”图可知,在云林生态系统内部水循环环节中,叶片截留量占 51%,所以维 持云林生态系统内部较大水循环量的关键环节是叶片截留量, B 对, ACD 错。故选 B。 2.开辟为牧场后,破坏植被,没有热带云林涵养水源,降水量会减少, A 错。空气湿度减小, B 错。叶 片截留量减小不是蒸腾量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 C 错。开辟为牧场后,破坏植被,没有高大的热带云林, 云雾减少,光照增强,蒸腾作用增强,这才是导致蒸腾量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 D 对。故选 D。 3.对比分析“热带云林水循环示意”图和“牧场水循环示意”图数据可知,随着放牧强度的扩大,植被 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降水量会减少, A 错。地表径流量增加, B 对。云雾减少,光照增强, 土壤蒸发量增大, C 错。地下径流量减少, D 错。故选 B。 10.读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该城市水循环系统由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两大系统组成,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④⑤⑦分别表示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 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 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大气降水 D.跨流域调水、蒸发、下渗、人工降水 2.图中人类对城市水循环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③ B.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④ C.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⑤ D.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⑥ 【答案】 1.D 2.B 【解析】 【分析】 1.根据图示信息, ①②⑦ 为城市地表水源,其中, ⑦ 来自大气水,且为社会循环,有可能是人工降水; ① 是社会循环,②为自然循环,分别可能是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 ④ 为蒸发; ⑤ 是自然循环,指向地 下,为下渗,据此选 D。 2.根据图示信息, ③ 应该是管道输水,城市绿地建设与 ③ 关系不大; ④ 为蒸发,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 路面,使得存水增多,可以增加蒸发; ⑤ 为下渗,大量开采地下水,使 ⑤ 减少; ⑥ 是水汽输送,污水 回收利用与此无关,选 B 正确。 11. 6 月 7 日,一位观测者在某条回归线上使用位置、角度固定的普通相机,以相同的时间间隔 持续拍摄太阳,再通过叠加获得当日从日出到日落的太阳视运动图 ( 下图 ) ,太阳在 R位置时树影最短。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太阳位于 R所指位置时,相机朝向和他所在纬度分别是 A.朝北 23.5 °N B.朝北 23.5 °S C.朝南 23. 5°S D.朝南 23.5 °N 2.若观测者要在同一地点,使用同样方法再次获得完全相同的太阳视运动图,在不考虑天气状况的条件 下,拍摄日期应选择在 A. 6 月 17 日前后 B.6 月 27 日前后 C.7 月 7 日前后 D.7 月 27 日前后 【答案】 1.B 2.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的知识点为地球的运动,试题难度较难。 1.由图可知,太阳在 R位置时是该地的正午,即 12 点。此时该地昼长小于 12 小时。由题意可知, 6 月 7 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所以该地应在南回归线上,太阳位置位于该地的北方。故 B 正确, ACD错误。综上 所述,选 B。 2.由地球的运动特征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当太阳直射点下一次再照射该 纬度时的日期应是关于夏至日对称。 6 月 7 日到夏至日( 6 月 22 日)大约是 15 天,所以太阳直射点下一 次再照射该纬度时的日期应是 7 月 7 日前后。故 C正确, ABD错误。综上所述,选 C。 12. 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有朝霞 和晚霞之分。空中尘埃、水汽等杂质愈多,霞的色彩愈显著,如果有云层,云块也会染上艳丽的橙红色, 成为火烧云。我国辛勤劳作的农民还总结出了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的谚语。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霞形成无关的是() A.太阳高度角低,光线易被散射 B.温度较低,水汽易凝结,空中云量较多 C.太阳光中不同波段的光,散射程度存在差异 D.阳光通过大气层的距离长,散射作用强 2.“朝霞不出门”,预示天气将要转雨的征兆,转雨是因为当地() A.东方水汽充足,且可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向西移动 B.空中尘埃等杂质多,凝结核丰富,水汽更易凝结 C.空中水汽较多,随着太阳升高,空气对流运动加强 D.空中云量多,温度较低,水汽更易凝结 3.火烧云最常出现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1.B 2.C 3.B 【解析】 【分析】 1.材料提到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太阳高 度角低,光线易被散射, A 正确。温度较低,水汽易凝结,空中云量较多,是反射作用的结果, B 错误; 材料提到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太阳光中不 同波段的光,散射程度存在差异, C正确。材料提到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 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阳光通过大气层的距离长,散射作用强, 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无关的, 故选 B。 2.日出前后出现鲜红的朝霞,说明大气中水汽多和较大颗粒物较多,大气状态十分不稳定,预示云雨天 气即将到来,随太阳高度升高,大气对流旺盛易形成阴雨天气。 C正确。故选 C。 3.火烧云常出现在夏季,特别是在雷雨之后的日落前后,在天空的西部。火烧云的色彩一般是红彤彤的, 火烧云的出现,预示着天气暖热、雨量丰沛、生物生长繁茂、蓬勃的时期即将到来了, B 正确。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大气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反射、散射和选择性吸收。散射主要是空气中的微小尘埃和水汽 参与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波长越短的蓝紫光越容易背散射,红光波长长,最不容易背散射。因此我们 看到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主要是因为波长越短的蓝紫光越容易背散射, 晚霞、 朝霞呈红色是因为红光波长 长不容易被散射。 13.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分别沿 MN、PQ方向所做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NOM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PQ垂直 于 MN并相交于 O。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 A. M地比 N地风速大 B.N地比 M地云量多 C.P地比 Q地云层厚 D.Q地比 P 地气温低 2.若该天气系统出现于初夏的华北平原,则 O地的天气最可能是 A.阴雨连绵 B.强对流降雨 C.大风降温 D.持续晴热 【答案】 1.C 2.B 【解析】 【分析】 1.据材料和图片信息可作图如下,由于地处北半球,因此 NM 一线处会形成冷锋, M 处于低压中心以上 升气流为主,风速小,云层厚, N 处于冷锋过境,风速大; N地、 M地云量均较多, A、B 错误; P 处于冷 锋锋后阴雨天气, Q 处于冷锋前晴朗天气, C正确; Q 地比 P 地纬度低,气温高, D 错误。故选 C。 2.若该天气系统出现于初夏的华北平原, O地午后气温迅速升 高,上升气流强烈,可能出现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故选 B。 【点睛】 北半球的锋面气旋。 14. 积雪覆盖率是指积雪覆盖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将天山山区按照 1000m海拔间隔, 划分为 5 个海拔带( ≤2000m、 2000~≤3000m、3000~≤4000m、 4000~≤5000m、> 5000m),各带面 积分别占总面积的 45.83 %、 28.73 %、 21.73 %、 3.44 %、 0.26 %。下图为天山山区不同海拔地带多年 平均积雪覆盖率季节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天山不同海拔地带积雪变化规律为 A.不同海拔地带年内积雪覆盖率变化均呈单峰型 B.5000m以上积雪覆盖面积在各海拔地带中最大 C.2000m以下地带年内积雪覆盖率季节变化最小 D. 4000m以下地带积雪覆盖率的峰值在冬季 2.影响天山地区积雪覆盖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5000m以上是降水 C.地形 D.4000~ 5000m是气温 【答案】 1.D 2.B 【解析】 1.读图可知, 4000~5000m 海拔范围内年内积雪覆盖率变化呈双峰型, A 错;积雪覆盖率是指积雪覆盖面 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由于天山大于 5000m 以上的面积只占总面积的 0.26% ,所以 5000m 以上积雪 覆盖率比较大,但并不能表明其覆盖面积在各海拔带中最大, B 错;相比而言, 2000m 以下地带年内积雪 覆盖率季节变化并非最小(小于 4000~5000m 年内积雪覆盖率季节变化) ,C 错; 4000m 以下地带积雪覆 盖率的峰值在冬季, D 正确。故选 D。 2.在天山海拔大于 5000m 的地区,气温常在 0℃以下,因此气温对积雪的影响较小,但海拔大于 5000m 的地区,夏季降水量较多,形成的积雪较多,所以海拔 5000m 以上影响积雪覆盖率变化主要因素是降水, B 正确;在海拔 4000~5000m 的地带,其年内积雪覆盖率变化呈现双峰形态,其影响因素既有气温也有降 水,在海拔 4000m 以下的地带,其积雪覆盖率的峰值主要在冬季,夏季积雪覆盖率较小,影响其积雪覆 盖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相比而言,地形对积雪覆盖率的变化影响较小(但坡度会影响积雪覆盖的多 少,这里强调“变化”) 。故选 B。 15.下表为 2016 年东北某河流下游河段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 , 该河段自西南流向东北。 据 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河段在下列时间能发生凌汛的是 A. 3 月 B.6 月 C.10 月 D.12 月 2.该河段航运的大致规律分析正确的是 A. 1~4 月份因河流断流而停止 B.8 月份旅客发送量最大 C.5~10 月份旅客发送量逐月增加 D.至少营运 8 个月 【答案】 1.C 2.B 【解析】 1.出现凌汛的条件是有冰期的河流 , 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 , 即为明显的南北流向 , 发生的时间一 般为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 , 根据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可知 ,3 、12 月仍处于结冰期 , 不可能发生凌汛; 6 月处于夏季,气温较高 , 更不可能形成凌汛; 10 月秋末处于刚要结冰的时期 , 最可能发生凌汛 , 所以 C项 正确。 故选 C 2.该地位于我国东北,河流在冬春季可能结冰。 1 月至 4 月客运发送量为零,是因为冬季河流结冰,影 响航运,并非因为断流,故 A 错误; 表格数据是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根据表格可知, 8 月旅客发送量为 110.8-72.8=38 (万人) ,相比其他几 个月, 8 月旅客发送量最大, B 正确; 5~10 月份旅客累计值逐月增加,并非发送量逐月增加, C错误; 根据材料可知, 1-4 月发送量为零, 10-12 月旅客发送量累计值不变,说明这 11 月、 12 月没有运营,故 该河段航运营运 6 个月, D错误。 故选 B 16.位于同一经线上的甲、乙两点,其中甲地位于 35° N,下图是连续三个月的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 角之差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乙地的纬度是 A. 2°N B. 16°N C.2. 5°N D. 8°S 3.图中 Q点的时间是 A. 5 月下旬 B.7 月下旬 C.9 月上旬 D.11 月中旬 【答案】 1.B 3.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与纬度的变化关系,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 律。 1.根据图中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的变化示意图,两头随着时间的推移为固定值,说明此时太 阳直射点位于乙地的南侧,当太阳直射点位于乙地与北回归线之间时,自南向北差值逐渐减少,到北回归 线取得最小值,然后向南逐渐增大,直射点移动到乙点的南方时,差值又变成一个固定值。据此说明乙地 位于 0-23.26N 之间,且 P 点为夏至日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假设乙地的纬度 x°N,则 H 甲 -H 乙 =4°。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计算可得( 35°N-23.5°N)-( 23.5°N-x°N)= 4,所以乙地的纬 度为 16° N,故选 B。 3.根据上题分析, Q 时段以后,甲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为固定值,因此说明 Q 点的纬度 16°N,由 上题分析 P 点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到 16°读大致需要一个月 左右,故 Q 点时间约为 7 月下旬,故选 B。 17. “ 淘宝镇 ”是在 “淘宝村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广州新塘镇是我国工商名镇,依托牛仔服装 制造、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三大支柱产业,发展为全国拥有淘宝村数量最多的乡镇,其电子商务集群 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 9 个村 ( 根据成因可分为依托专业街区型、依托专业市场型和依托产业园区型 ) 。 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新塘镇淘宝村的分布特点是 A.沿河流东西扩展 B.沿公路南北扩展 C.集中连片布局 D.分散多点布局 2.新塘镇淘宝村的布局特点产生的影响是 A.增强淘宝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 B.促进淘宝村之间相互竞争 C.降低了淘宝村与工业园的联系 D.加大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 【答案】 1.C 2.A 【解析】 1.河流走向大致是西南—东北走向,新塘镇淘宝村的分布明显不是沿河东西分布, A 错误。新塘镇淘宝 村的分布有沿公路东西走向也有沿公路南北走向, B 错误。新塘镇淘宝村的分布比较集中,集中于交通便 利的地方, C 正确, D 错误。故选 C。 2.新塘镇淘宝村集中连片布局可以形成规模效应,增强淘宝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 A 正确。 9 个村根据 成因可分为依托专业街区型、依托专业市场型和依托产业园区型,淘宝村之间竞争较小, B 错误。新塘镇 淘宝村依托工业园,会加强与工业园的联系, C错误。会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 D错误。故选 A。 18. 中国自 193 年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净进口国 , 目前 85%以上依赖国际市场。中美经 贸摩擦后,美国豆农损失惨重,但我国国内大豆市场未受到明显冲击,市场运行基本平稳。下图示意我国 2017 年、 2018 年( 1-10 月)大豆进口占比。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远东地区是俄罗斯大豆主产区。该地扩大出口至中国,其生产潜力主要在于 A.气候条件优越 B.土地面积广阔 C.陆路交通便利 D.人口分布稠密 2.中美经贸摩擦后,我国国内大豆市场运行基本平稳主要得益于 A.国内大豆需求大幅降低 B.国内大豆生产全面丰收 C.美国大豆替代进口增加 D.将大豆库存投放于市场 3.为减少大豆进口区域集中所带来的贸易风险,我国应 ①开辟多元大豆进口渠道 ②减少对大豆生产国投资 ③利用技术提高大豆品质 ④严令禁止国外大豆进口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1.B 2.C 3.A 【解析】 1.. 俄罗斯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乌拉尔山脉以西的欧洲部分,而远东地区则分布稀少,但土地面积广阔, 可以通过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来提高大豆生产量,从而增加对中国的出口, D错, B 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纬 度较高,气候条件恶劣,只有南部地区比较适宜发展农业, A错;虽然俄罗斯远东地区与我国东北地区相 邻,有铁路、公路相通,但不属于俄罗斯扩大大豆出口的主要生产潜力条件, C错。 2.中美经贸摩擦后,经过政府的政策导向,国内大豆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但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进 口大豆仍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据图分析可知,巴西已成为我国大豆进口的最主要国家,此外俄罗斯大 豆进口比重也提高了。 我国大豆市场运行平稳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大豆替代进口增加, 特别是大量采购巴西 大豆,有效缓解了供应压力, C正确。 3.中国大豆市场需求量巨大,但如果进口区域过于集中,则必然会带来贸易风险。为此,通过技术投入, 可以提高大豆品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减少对国外的依赖,但禁止国外大豆进口不仅影响国内市场需求, 也不符合我国贸易政策,应开辟多元渠道增加大豆进口,或加大对大豆生产国的投资,以弥补国内生产的 不足, A 正确。 19.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 某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形成与演化深受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 , ① 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形、水 文、地质要素。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 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A.①⑤ B.③⑤ C.②④ D.③④ 2.图示区域 A.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D.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答案】 1.B 2.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土壤。 1.种成土因素中,母质(与地质密切相关)和地形时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动的 影响因素.故选 B。 2.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因此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D 正确。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 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A 错误;山坡地表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形成深厚 的土壤,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成土母质能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 育成深厚的土壤, B 错误;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这是因为草地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 的土壤中,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树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 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不多,主要是以落叶的形成将有机质归还到地表, C 错误。故选 D。 【点睛】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风化作用形成的,是土壤固相的主体物质,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占土壤固相总质 量的 95% ~98% 。 20.下图为我国资源调配工程部分线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工程属于我国 A.南水北调 B.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D.北煤南运 2.图中的资源调配可以 A.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B.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C.减轻中部地区土地盐碱化状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 【答案】 3.B 4.B 【解析】 3.根据图示信息,该线路是从川渝一带调配能源到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我国资源调配工程中的西电东 送,选 B。 4.图中的资源调配属于西电东送中线工程,该线路的目的地是长江三角洲,该线路主要输送的是水电, 是清洁能源, 可以改善东部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 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稳步发展;线路通过管道运输,对中部地区土地盐碱化状况意义不大; 线路属于能源输送工程,不能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据此分析本题选 B。 【点睛】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意义: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 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4.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②将资源优势转变 为经济优势。 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②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及其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效应: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对环境的影响: ①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代替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②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 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40 分) 21.(地理一选修 3 旅游地理) 探险旅游一般被定义为任何包含额外风险的行程,如攀岩、健行、洞穴探险、泛舟和滑翔伞。这些活 动的风险不仅限于活动本身,也包含活动地点的危险。前往怀特岛的旅客正是受到探险的诱惑,冒险前往 警戒级别提高的怀特岛火山。 怀特岛 ( 见下图 ) 是位于新西兰北岛丰盛湾以北仅约 50 公里的一座活火山岛。 自 1826 年以来,它已有大大小小共计 35 次喷发。人们可以乘船或坐直升机游览。如果安全条件许可,游 人甚至可进入主火山口。 请为怀特岛旅游拟定 -- 个主题并为旅游者提出安全旅游建议。 【答案】主题 : 怀特岛火山之旅 ( 火山探险之旅 ) 。建议 : 提前了解该岛地理情况,熟悉旅游线路;关注火山 活动预报;关注 . 当地和海上天气预报;了解自己将面临的风险;买好相关保险;学习与火山喷发有关的 安全逃生、防护措施;准备好护目镜,防毒面罩,防止火山灰及毒性气体的毒害;准备好安全帽,防止被 火山喷出石块砸伤。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旅游线路的设计以及旅游出行的建议。关键是要了解旅游线路各地的自然环境。 【详解】 怀特岛是一座活火山,前往怀特岛的旅客正是受到探险的诱惑,冒险前往警戒级别提高的怀特岛火山。所 以以探险为主题中最为合适。对于风险比较大的旅游线路,我们在出行前,应该提前了解该岛地理情况, 熟悉旅游线路;因为是活火山,所以要随时关注火山活动预报;关注当地和海上天气预报;另外,由于该 探险之旅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学习与火山喷发有关的安全逃生、防护措施也是很有必要的;准备好护目 镜,防毒面罩,防止火山灰及毒性气体的毒害;准备好安全帽,防止被火山喷出石块砸伤。最后还要买好 相关保险。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宁陕县位于秦岭中段南麓,左图示意该县部分地区地形分布。县城北侧的城隍庙(右图)建在 长安河的江心洲上。历史上,该县城及周边地区常遭洪水袭击。 1926 年 7 月,该县大雨连绵七天七夜, 老城区东城墙被冲塌数处,致使民房和良田被淹,损失惨重,而城隍庙却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西河道 东、西两侧水位差异高达数米。 (1)分析宁陕县城易遭洪水袭击的原因。 (2)绘制 1926 年 7 月洪灾发生时右图中西河道的剖面示意图(含水位线及河床地形) 。 (3)解释 1926 年 7 月洪灾发生时西河道东、西两侧水位差异明显的原因。 (4)指出 1926 年 7 月洪灾发生时江心洲两侧的东、西河道中水量较小的河道,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 (1) 所在区域(位于秦岭南麓, )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且强度大;地势起伏大,汇水 速度快;县城地势较低洼,且多条河流在此交汇。 (2)画出水位线(靠城墙一侧水位较高,以致于冲毁城墙)及河床地形(因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床 呈不对称的 V 字型,且靠城墙一侧较深)即可。见下图所示,仅供参考。 (3)降雨量大且历时长,长安河流量大。河道弯曲度大,东侧为凸岸,西侧为凹岸;与东侧相比,西侧 流速较快,水位迅速上涨,明显高于东侧。 (4)东河道。理由:东河道较窄;东河道(位于凸岸, )水深较浅;城隍庙未受洪水影响,说明东河道水 位较低。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河流对聚落的影响。 【详解】 ( 1)陕西省宁陕县位于秦岭中段南麓,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图中显示有多条河流交汇,水量大,地势 低平,排水慢,故易发洪水。 (2)画出水位线(靠城墙一侧水位较高,以致于冲毁城墙)及河床地形(因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床呈不对称的 V 字型,且靠城墙一侧较深)即可。 (3)西河道东、西两侧水位 差异明显的原因可从图中看出一个是凹岸,一个是凸岸,水流速度和地转偏向力都不同。 (4)可从河道位 置、形态和深浅分析,另可从城隍庙未被冲来推测。 【点睛】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23.(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乡村振兴与发展过程中,天津王家庄村民借助 “零废弃生态农业 ” 的技术,在农科人员的指导下, 将鸡粪、猪粪等农家废弃物经生物催化后,变为无臭无味且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地里,让本来寸 草不长的宅基地和盐碱地变为良田,而成本却只有化肥的三分之一如今,当地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说明“零废弃生态农业”技术是如何改善王家庄的环境的。 【答案】农家粪便经过无臭无味化处理,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随水施撒在土壤中,被作物吸收,避免了 粪便(有害物质)对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粪便处理后,并施撒在农田中,避免了视角污染,人居环境得 到改变;粪便转化为有机肥,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减少了对地下水的污染;宅基地和盐碱地变为良田,改 善了人居小气候和周边景观。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村环境的改造途径。 【详解】 “零废弃生态农业”技术对王家庄的环境改善主要从减轻空气污染、 水污染和改善人居环境和人居小气候 几个方面来分析。 【点睛】 本题以“零废弃生态农业”技术为切入口, 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 即可,难度一般。 24. [ 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不再只是一种观光,而是一种身心的旅行,且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村落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既是遗产旅辩,又是民族文化旅游。雪林乡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森林 覆盖率达 53.6%.全乡有河流 13 条。近年来,雪林乡通过将公路沿线村寨的房屋改建成为具有民族特色 的建筑,鼓励和扶持老百姓以村为单位成片大规模种植桃树,梨树等花果树种并在果园间放置蜂巢,建设 具有民族特色的集餐饮、民宿为一体的综合性农家乐,增强对民族文物、传统工艺等物件管护并开展村落 旅游。 说出雪林乡开展村落旅游的主要优势,并分析发展村落旅游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答案】优势:森林覆盖率高,自然风景优美。传统民族特色景观多样。 影响:改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状况,减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数量。提供就业机会。提高村民收入。保护 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任答 2 点)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当地森林覆盖率高, 河流众多, 自然环境优美; 当地不但有民族特色的建筑, 旅游资源独特, 还有类型多样的人文旅游资源。影响可从促进就业、增加经济收入、增强对民族文物、传统工艺等物件管 护、改善当地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