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4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R· 四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 口语交际 小小新闻发布会 小小新闻发布会 要求 : 1 、内容可选择近期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也可写身边发生的新鲜事。 2 、表达要清楚、明白、简洁。 交际指导 新闻可以从 广播、电视、报纸、网络 等渠道搜集。 可以是 时事、经济、文化、体育、军事 等方面的,只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搜集即可。 发布新闻时要把新闻发生的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说清楚。 消息有下面几个特点: 一、内容 真实 ,事实 准确 。 二、内容 新鲜 ,有 价值 。 三、要迅速 及时 ,有时效性。 四、简明 扼要 ,篇幅短小。 写新闻的关键是要讲事情说清楚,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什么 时间 ,什么 地点 ,什么 人 ,发生了什么 事 。 “ 最佳发布人” 的评选标准 消息是否具有及时性(新鲜性) 消息是否拥有真实性 语言是否简练,反应是否敏捷,表达是否准确。 发布人的仪态是否落落大方,语调是否有感染力。 邹浩宇: 北京时间 2016 年 8 月 21 日上午,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展开争夺。中国女排时隔 12 年再度获得奥运冠军,充分展现了团结、坚韧、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为国人带来极大的振奋,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添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蒋云帆: 我通过咱们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得知:学校后天下午两点将在运动场举行爱心捐助活动,号召全体师生给五( 2 )班身患白血病的徐萍萍同学进行捐款,希望大家积极参加,奉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 习 作 背景: 1937 年 8 月 28 日下午 2 时,日机疯狂轰炸上海南火车站。上海原有南北两个车站,“八 · 一三”以后,北站处于战区,交通完全断绝,南站就成了陆路交通的唯一出口。当时上海及其附近的难民蜂拥而至,争相出逃、南站拥挤不堪。第一批四架日机首先向南站投弹炸死难民 500 多人。不一会,又有八架日机飞抵南站上空投弹,炸死 200 多人。车站天桥、月台、铁轨被炸得稀烂,地上满是焦黑残缺的尸体。月台上横七竖八躺满尸体,上面还压着铅皮和木板。广场上很多被炸死的妇女紧抱着无头缺肢的孩子。 这张照片是 1937 年 8 月 28 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可选择的题目 一张旧照片 沉痛的教训 废墟中的孩子 战争中的孩子 选材: 以图画中坐在一片废墟上哭泣的孩子为重点,结合他身边的景物,展开想象:他的年龄、身份、父母去向等,补充画面外内容,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具体的经过写清楚。 一、描述图片 请你仔细观察图片,看看照片有什么人物?有那被毁坏的建筑物?是怎样的景象? ( ) ( ) ( ) ( ) 天桥 铁路 房屋 碎砖碎片 断裂的 扭曲的 残破的 满地的 一个孤独的小男孩坐在废墟里 ( ) 繁华的景象在 ( ) 中化作 ( ) 狂轰滥炸 一片废墟 号啕大哭 照片上,只见一片本来繁华的景象在一 ( ) 中化作废墟。只留下 ( ) 天桥, ( ) 铁路, ( ) 房屋,满地的 ( )…… 还有一个孤独的小男孩 坐在废墟里号啕大哭 。 狂轰滥炸 断裂的 扭曲的 残破的 砖瓦碎片 二、编写故事 想一想这个孩子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时 ,上海 火车站 和往常一样,涌动的人群川流不息,正在这时,天空中突然传来 “ 翁翁 ” 的敌机声,还没等人们醒悟之即, “ 轰轰 ” 几声巨响,顿时,火车站硝烟四起,建筑物坍塌了半边。 “ 鬼子的飞机来了 ”“ 快跑呀、快跑呀 ”“ 爸爸、妈妈 ……” 哭声、喊声,顿时连成了一片,人们慌作一团,不知所措。可敌人的轰炸还在继续,天桥倒塌了,此时的火车站变成了一片废墟。 人们停止了涌动,一 个个 尸体倒在了血泊中,刚才还在喧哗的 火车 站现已死一般的寂静,只是偶尔还能听见几声低的呻吟。就在这寂静的片刻,突然传来了一个小男孩的哭喊 声,“妈 妈,你在那里。 ”“ 爸爸,我害怕 ……” 他坐 在 铁轨中间,满身是血,正张着大嘴呼喊着。他看着眼前满身是血迹的父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不知父母为何一动不动,他也不知道从此以后即将成为孤儿,他更不知道今后该 怎么 生存 …… 三、展开联想 那个记者拍完照片后会怎么做?这个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 当时,日本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夺、狂轰滥炸,一定会有更多可怜的孩子,他们又会有怎样的命运? 四、表达情感 想到这些,你想对日本侵略者说什么? 和战争中的孩子对比,你有何感受? 你的愿望是什么 ? 要和平, 不要战争。 想到这些,我真恨日本侵略者。他们毁了多少个幸福的家?他们让多少孩子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关爱,只能在街头流浪?我看着这幅照片,想着想着,觉得我们的生活比那些孩子幸福多了。我很同情那些经历战火、硝烟的孩子,我想这世界上要是没有战争,那该多好啊?那些孩子就可以像我们一样过上幸福的日子了。 简单交代照片背景 详细描写照片内容,合理想象当时场景 表达痛恨战争,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一张老照片 可选择使用的词语 断裂的天桥 扭曲的铁路 残破的房屋 满地的碎砖碎片 “ 翁翁 ” 的敌机声 繁华的景象 “ 轰轰 ” 的 巨响 残酷的战争 摧毁 坍塌 倒塌 摧毁 喧哗 热闹 偶尔 呻吟 片刻 硝烟 怜爱 贡献 践踏 报仇 顷刻间 一瞬间 一片废墟 号啕大哭 狂轰滥炸 横七竖八 川流不息 硝烟四起 乱作一团 不知所措 四处逃窜 流落街头 烧杀抢夺 例文一: 战争中的孩子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妈妈抱着三岁的小明,和爸爸走在上海火车南站的站台上,准备接小明的姥姥。天很蓝,能看见天上飞过的小鸟,偶尔还能听到零星的枪声。 姥姥乘坐的火车终于到站了,爸爸妈妈让小明坐在长椅上,他们去接小明的姥姥。突然,一声巨响,原来是日本侵略者从天上投下了炸弹 …… 小明还没明白怎么回事,长椅已经被气浪掀翻,小明摔倒在地上,急忙往前走找爸爸妈妈。可是,小明眼前的景象完全变了样:原本繁华的火车站变成了一堆废墟,茫茫人海不见了踪影,有的被炸弹炸死了;有的受了伤;还有的匆匆离开火车站,地上血流成河。 小明惊恐地看着眼前的一切,顿时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硝烟,没人搭理小明,小明拼命地喊:“爸爸 —— 妈妈 ——” 可爸爸妈妈再也不能答应他了 …… 他被一位好心的大妈收留了,渐渐成长,成了一位小八路,为他的父母报仇。 他憎恨战争,渴望着和平,企盼着和平!他希望,有一天,世界上再也没有战争,只有欢乐,只有和平! 例文二: 战争中的孩子 平时的上海火车南站人山人海, 1937 年 8 月 28 日也照常一样。火车站里,有的人拿着包袱,有的人背着老人,还有的人抱着孩子,人们都焦急地等待着火车快点到站,把他们带到远离战争的地方。 随着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曾经高高耸立的月台楼也只剩下了小半截。人们惊慌失措地奔跑着,其中一对夫妇和其他几个人挤来挤去,终于逃了出去,摆脱了炸弹的袭击。没等他们跑出去多远,一颗炸弹又飞了过来,炸死了不计其数的人,上海火车南站的人几乎无一幸存。孩子的妈妈倒下了,她用最后的声音喊道: “ 带好孩子。 ” 孩子的爸爸扔下所有的东西,抱起孩子,在烟雾中奋力奔跑,要找一个让孩子安全藏身的地方。终于,他们来到了一个铁架上,他把孩子藏进了铁架的空隙处。一声巨响,孩子的爸爸也倒下了。 孩子似乎知道了些什么,一边哭一边用较小的声音呼喊着: “ 爸爸 —— 妈妈 —— ” 他是多么可怜、孤单,因为他再也没有父母了。 他不明白:为什么要把他的父母给杀死?为什么有人要去欺负他们?为什么?为什么?日本侵略者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的痛苦,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例文三: 一个真实的故事 1937 年 8 月 28 日,天昏沉沉的,在上海火车站的人们提着大大小小的行李包,明显地加快了脚步,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一个坏消息:日本马上就要进攻上海了。在人海茫茫的火车站,在众多人群中,有一对母子在火车站徘徊着:他们没有钱买车票,但又不想放弃,只好来回走着。母亲怀中抱着不到两岁的男孩,他们旁边没有其他亲人。显然易见,孩子的爸爸并不在上海,或是已经牺牲了。孩子不时哭着。 就在这时,从远处传来隆隆的爆炸声,人们知道,大事不妙,脚步从走改成了跑。那位母亲更是急得满头大汗,只听 “ 轰 ” ,一颗炸弹从天而降,火车站里的人来不及跑,人们呼喊着、呻吟着。 那位母亲抱着孩子飞快地跑,可还是难逃一劫,孩子的母亲被钢铁绊倒了,一颗炸弹向她飞来,她 “ 啊 ” 的一声惨叫,倒下了。 孩子惊慌失措地看着四周,到处都是尸体,便嚎啕大哭 …… 一张老照片 提起旧照片,很多人都会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快乐的情景。然而,今天展现在我面前的这张旧照片,让我想起的却是 70 多年前那场惨无人道的战争。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宗滔天罪行的铁证。它真实地记录了 1937 年 8 月 28 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惨无人道的大屠杀。① ①简要交代照片内容。 佳作导航 1937 年 8 月 28 日,在上海火车南站,来了一群又一群的逃难人,就在这时,一枚从天而降的炸弹把整个火车南站轰炸成一片废墟。就在这一片废墟旁,坐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子,正在号啕大哭。“妈妈,爸爸,你们在哪儿?我害怕 ……” 这个可怜的小孩子眼睛哭得又红又肿,声音也哭得越来越哑,泪水布满了他的脸,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理他。因为在他的周围,已经空无一人了,他是唯一的幸存者。② 具体想象当时的情景。 空中,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再也看不到天空的蔚蓝色;空气中,带着一股呛人的烟味,再也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③眼前的废墟,眼前的孤儿,不都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吗?孤苦伶仃的孩子不是已经证明了他们在中国所谓的“东亚共荣”是谎言吗? ③调动各种感官,描写战争场景,真实再现。 这个孩子的父母在哪儿?他们被埋在了废墟下。这个孩子将来的命运如何?是生?是死?我不敢想。但我真想大声地对人们说 :“救救这个孩子吧!为了父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母,让我们行动起来,制止战争,保卫和平!让明天的世界充满阳光!” ④ ④展开联想,升华主题。排比句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 . . . . . . . . . 仔细读这两组句子,注意带点的部分,说说两组有何异同。 第一组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 . . . . . . . . . . 第二组 题目中的两组句子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都是比喻句。 第一组的两个句子,用“小鸭子”和“小泥鳅”两种可爱的小动物来比喻雨来,表现了雨来的淘气,表达了作者对雨来的喜爱之情。 第二组的两个句子,日本鬼子和德军都是侵略者,用“鹰”和“饿狼”来形容,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厌恶。 1. 他身手敏捷,像( )爬上了树。 2. 他在课堂上没有片刻安宁,总像( )动来动去。 3. 解放军像( )下山,一下子把敌人全歼灭了。 4. 歹徒像( )一样扑向孤独无援的孩子。 我会写比喻句 日积月累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围魏救赵 声东击西 四面楚歌 腹背受敌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lì ) 兵贵神速 突然袭击 神出鬼没 所向无敌 围魏救赵 公元前 353 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国派田忌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的计策,在魏国内部空虚的时候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在桂陵打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后来用“围魏救赵”表示类似的作战方法。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 —— 海娃 12 岁的海娃是儿童团团长,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就立刻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海娃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为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被敌人抓走。他受尽折磨,最终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地逃了出来,完成了送信任务。 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 那 就只有学习!学习。 —— 高尔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