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辽宁省凌源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辽宁省凌源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高一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80分)‎ ‎1.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不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 )‎ A.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B.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 C.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 D.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 ‎2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 )‎ A. 构建新儒学体系 B. 提倡知行合一 C. 强调社会责任感 D. 重建伦理秩序 ‎3. “秦始皇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材料主要肯定秦始皇(  )‎ A. 创立皇帝制度 B. 设立三公九卿制度 C. 推行郡县制度 D. 开创君主专制制度 ‎4.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家提出:“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下列最有可能持此观点的古代思想家是( )‎ A. 孔子 B. 朱熹 C. 王守仁 D. 王夫之 ‎5. 每到春节,天寒地冻,交通拥挤,但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下列各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6.清代非常重视对全国性地图、地志的纂修。从康熙到乾隆,清政府先后三次纂修《大清一统志》并且对台湾、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这反映了清代( ) ‎ A.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兴起 B.政府致力于巩固一统局面 C.且有浓郁的边患危机意识 D.测绘技术水平在迅速提高 ‎ ‎7.明朝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明太祖朱元璋( ) ‎ A. 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B.废除丞相制度,加强皇权 ‎ C.重视人才选拔,维护皇权统治 D.抑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 ‎8.北宋建立以后,“令诸州自今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这说明宋代(  )‎ A.使军事权集中于皇帝 B.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 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D.加强对地方全面控制 ‎9.有学者认为:“郑和所推行的华夷秩序由于偏重于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完全排斥了民间交流的基础,又缺乏必要的文化交流所孕育的文化认同,因而没有形成明朝与东南亚地区关系的长效机制。”该学者论断的主要依据是明政府( ) ‎ A.推行朝贡贸易和“海禁” B.忽视儒家文化圈的建构 C.过分专注于君主专制 D.极力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 ‎10.宋金双方在边境设置榷场,进行贸易。榷场的措置官、提点官由当地知州、知军、通州、通判等地方官员担任;主管官负责榷场的具体事务,由朝廷派遣;押发官由主管官委任,负责榷场的治安和缉查走私。这反映了( )‎ A.南宋边境贸易繁荣 B.官府推崇重农抑商 ‎ C.官府控制榷场贸易 D.南宋实行闭关政策 ‎ ‎11.“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 ‎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 ‎12.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多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到唐代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唐代墓志署名的变化,反映了( ) ‎ A.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B.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 ‎ C.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 D.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 ‎ ‎13.北魏开凿的云冈石窟第12窟,以乐舞为主要内容,其中奏者所持皆为“‎ 马背乐器”,舞者多为袒上身,挂璎珞,下赤脚,体现了北方民族服饰对佛教艺术的影响,反映了( ) ‎ A.云冈石窟艺术形象以乐舞为主 B.佛教艺术在融合中走向民族化 ‎ C.汉族文化兼容并包的艺术特征 D.三教思想在文化上的流通融合 ‎ ‎14.《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 后来发展为( ) ‎ A.察举制 B.推恩令 C.郡县制 D.封国制 ‎ ‎15.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  )‎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16.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的变化数据表。这一变化(  )‎ 时期 耕地面积 人口 明初 ‎8.5亿亩 ‎6 600余万 清前期 ‎10亿亩 ‎4.1亿 A.导致了“海禁”政策松动 B.推动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C.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D.有效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17.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我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由此可知,当时(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抑商观念发生改变 C.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18.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转变发生在( )‎ A.西周时期 B.北魏时期 C.唐朝初期 D.唐朝中期 ‎1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20.有学者研究发现,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有一个相当清楚的隐语系统存在。譬如常以“汉”“宋”“日”“月”之类代指明代,“秦”“金”“胡”“虏”等指清朝。这一现象出现主要说明(  )‎ A.清代文人骚客附庸风雅 B.政治因素渗透到文化领域 C.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D.八股取士使文人思想僵化 ‎21.包公戏是戏剧舞台上的艺术典型。京剧形成后,包公戏出现了复杂面貌,既有铡驸马时的铁面无私、主持正义的清官形象,也有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这充分说明(  )‎ A.清代的包公戏更尊重历史事实 B.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C.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 D.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 ‎2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 )‎ 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 地方行政监察体制日益完善 C. 地方行政机构权力不断扩大 D. 中央与地方的分权趋于合理 ‎23.阅读以下的“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表格能够说明( )‎ 年代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A. 商税收入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B. 北宋时期纸币成为市场流通的货币 C. 宋代加强农村契约租佃关系的管理 D. 边境榷场贸易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 ‎24.学 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25.黄宗羲认为,一个人出来当官,做君主的臣子,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这番话表明黄宗義主张( )‎ A.平等的君臣关系 B.臣子与君主持相同意见 C.否定君主制存在的必要性 D.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 ‎26.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由此可见,纸币( )‎ A. 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 B. 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主要货币 C. 产生过程中注重其“防伪”功能 D. 极易导致封建王朝出现通货膨胀 ‎27.宋元时期农牧文化的交融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有( )‎ ‎①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②契丹族改进制度,吸收中原文明 ③玄奘西游天竺,传播佛教文化 ④党项族仿照汉字,创制西夏文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8.史载:(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委派官员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在距离省治较偏远的地区分道设宣慰司,边陲民族地区的宣慰司及其所辖机构,参用当地的土官任职。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行省是元朝管辖地方的唯一机构 B. 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 反映了当时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D. 行省长官为蒙古人与汉人且掌握实权 ‎29.古诗词在不同程度上对历史研究起到了很大作用。与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相关的史实是(  )‎ A.秦末农民起义 B.西汉文景之治 C.三国赤壁之战 D.唐朝安史之乱 ‎30.在唐朝的政治运行中,门下省对诏书之出,有不便者得以“封还”。这里的“封还”指的是门下省(  )‎ A.将不合理的决策交付皇帝审议 B.重新拟定诏令以备皇帝的审核 C.将未通过的诏令发中书省重拟 D.与中书省重新拟定皇帝的诏令 ‎31.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文卜辞,记载当时的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史料中也有“巫”是西周时期最重要的职官之一的记载。这表明商周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 按照宗族原则组建地方政权 C. 血缘同政治的合一 D. 实现了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 ‎32.西周建立后,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对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授土授民,这种制度是(  )‎ A.君主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分封制 ‎3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 A.诸侯争霸 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铁农具的使用 D.“初税亩”的出现与推广 ‎34.《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35.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 ‎36.秦朝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夹(狭)亦必等”,还规定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斗桶和升,且至少每年应当校正一次。这些规定( )‎ A.奠定了秦朝的统一基础 B.体现了重农抑商的国策 C.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 D.防止了不法商人的作弊 ‎37.国学家钱穆指出:“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是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38.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和西汉设置刺史,其相同的职能是( )‎ A.执掌军政大权 B.负责审核政令 C.负责草拟政令 D.监察地方高官 ‎39.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40 晚明时期,徐光启曾说:“私通者,商也。官市不开,私市不止,自然之势也。又从而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矣。”据此可知“海禁”政策( )‎ A.导致了沿海地区的严重贫富分化 B.严重阻碍了中外正常文化交流 ‎ C.有效维护了东南沿海的社会安定 D.使民间海外贸易走向畸形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武王)封诸侯……封尚父于营丘,曰齐……余各依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疆裂土,立二等之爵。‎ ‎——班固《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四:(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法定继承人)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2分)‎ ‎(2)材料二“失在于政,不在于制”这句话中“政”和“制”分别指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地方采取的制度是什么?(2分)‎ ‎(4)材料四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于同时引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 自隆庆开放海禁之后,大批中国商品以东南亚为跳板流入欧洲和美洲……与海外贸易的发展相联系,白银货币化成为明朝后期到清朝引人瞩目的现象。明初以铜钱、纸币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导致信用下降,……明朝中期,朝廷被迫弛用银之禁,而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清朝)大额交易通用白银,政府财政也用白银为计算单位。白银作为货币,具有不变质、易分割、价值高等优点,其货币化本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时期的中外交往活动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6分)‎ ‎ ‎ 材料二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4分)‎ 历史试题答案 ‎1—5CCCCB 6-10 BBDAC 11-15 ACBBC 16-20 BCDCB ‎21-25DAAAA 26—30CDBDC 31-35 ADCDA 36-40 CDDCD ‎41.(1)分封制;‎ ‎(2)政:暴政;制:郡县制 ‎(3)郡国并行制 ‎(4) “推恩令”‎ ‎42.(1)高产粮食作物的引种,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人地矛盾;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丰富了农产品的结构,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中外贸易导致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流通的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变化:清朝政府从实行海禁政策到开放四处口岸,再到只允许开放广州“独口通商”。‎ 影响:妨碍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