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版(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版(1)

‎2019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给分)‎ ‎1.下列工艺制作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烧制陶瓷 B.裁剪窗花 C.雕刻玉石 D.编织竹篮 ‎【解析】A、烧制陶器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B、裁剪窗花只是将纸裁剪成不同形状,属于物理变化;‎ C、雕刻玉石只是形状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编织竹篮只是把竹子编成不同形状,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A ‎2.下列图标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 A. B. C. D.‎ ‎【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 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 C、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 ‎【答案】D ‎ ‎ 35‎ ‎3.下列物质做食材,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的是(  )‎ A.短期冰冻的猪肉 B.甲醛浸泡过的海产品 C.发臭的鸡肉 D.霉变的花生 ‎【解析】A、工短期冰冻的猪肉食用会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B、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性,食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C、发臭的鸡肉已经变质,食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D、霉变的花生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食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答案】A ‎4.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A.二氧化碳 B.盐酸 C.碳酸钙 D.甲烷 ‎【解析】A、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 B、盐酸中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 C、碳酸钙中含有碳元素,但属于碳酸盐,属于无机物;‎ D、甲烷中含有碳元素,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答案】D ‎ ‎ ‎5.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体积分数)大约是(  )‎ A.78% B.50% C.30% D.10%‎ ‎【解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35‎ ‎【答案】A ‎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移走蒸发皿 B.熄灭酒精灯 C.加入大理石 D.溶解固体 ‎【解析】A、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 C、向试管中装大理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 D、配制氯化钠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 ‎【答案】B ‎ ‎ ‎7.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纯净水 B.玉米汁 C.糖水 D.豆浆 ‎【解析】A、纯净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溶液必须属于混合物;‎ B、玉米汁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 35‎ C、糖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D、豆浆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 ‎【答案】C ‎ ‎ ‎8.小芳家里种的空心菜叶子发黄、长势不好,是缺氮肥的表现,她应该给空心菜施放的肥料是(  )‎ A.KCl B.CO(NH2)2 C.Ca(H2PO4)2 D.K2SO4‎ ‎【解析】A、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B、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C、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D、K2SO4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答案】B ‎9.2018年中国环境日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行为符合该主题的是(  )‎ A.植树造林 B.随地吐痰 C.把垃圾丢进河中冲走 D.多用一次性筷子 ‎【解析】A、植树造林符合该主题;‎ B、随地吐痰不符合该主题;‎ C、把垃圾丢进河中冲走,污染水源,不符合该主题;‎ D、多用一次性筷子不符合该主题。‎ ‎【答案】A 35‎ ‎ ‎ ‎10.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不包括下列的(  )‎ A.合理开采矿物 B.寻找金属替代品 C.回收利用金属 D.禁止使用铁制品 ‎【解析】A、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合理开采矿物;‎ B、用代用品代替钢和其他的合金制管道和汽车外壳,既节约金属,又可以改变车和管道的性能;‎ 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既减少了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节约金属资源;‎ D、禁止使用铁制品不符合客观现实。‎ ‎【答案】D ‎ ‎ ‎11.下列灭火的方法,不恰当的是(  )‎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电器自燃用水泼灭 C.酒精洒出失火用湿抹布盖灭 D.汽车自燃用灭火器灭火 ‎【解析】A、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空气灭火;‎ B、电器自燃,不能用水浇灭,以防触电;‎ C、酒精散落引起着火时,可用湿抹布盖灭,既可以隔绝氧气,又可以降低温度;‎ D、汽车自燃,可用灭火器灭火。‎ ‎【答案】B ‎12.漫步在校园中,你能闻到花朵散发出来的花香,这是因为(  )‎ 35‎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很小 ‎【解析】能闻到淡淡花香是因为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进入鼻腔引起嗅觉。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与分子间隙、分子构成、分子大小无关。‎ ‎【答案】A ‎13.下列物质具有挥发性的是(  )‎ A.锌粒 B.浓盐酸 C.石灰石 D.二氧化锰 ‎【解析】浓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具有强烈的挥发性;锌粒、石灰石、二氧化锰无挥发性。‎ ‎【答案】B ‎ ‎ ‎14.如图是某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碘盐”属于混合物 B.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开始炖炒时就加入碘盐效果更好 D.存放碘盐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解析】A.“碘盐”由氯化钠和碘酸钾两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35‎ B.由标签可知食盐中含有碘酸钾,缺碘会患甲状腺肿大;‎ C.由“食用方法”可知,应在饭菜炒熟出锅时再加入碘盐效果最好;‎ D.由“储存指南”可知,存放碘盐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答案】C ‎ ‎ ‎15.C60的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由C60构成 B.C60这种物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C.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 ‎【解析】A、C60的分子结构与足球相似,但足球不是由C60构成;‎ B、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碳分子,所以由分子构成;‎ C、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D、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 ‎【答案】D ‎ ‎ ‎16.洁厕灵、84消毒液是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如图反应:‎ 3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有毒气体是Cl2‎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D.84消毒液、洁厕灵能混合使用 ‎【解析】A、分解反应是“一变多”,反应物唯一,该反应反应物有两种;‎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Cl+NaClO===NaCl+H2O+有毒气体,反应前氢、氯、钠、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3、1、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氯、钠、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1、1、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有毒气体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则其的化学式为Cl2;‎ C、Cl2中氯元素化合价为零,故反应前后氯元素化合价变化;‎ D、84消毒液、洁厕灵混合使用会产生有毒气体,故不能混合使用。‎ ‎【答案】B ‎ ‎17.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5‎ A.t1℃时,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1℃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0g C.要将甲溶液的状态由a点转化为b点,可以加适量溶剂 D.分别将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均有晶体析出 ‎【解析】A、t1℃时,甲、乙两种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也不能确定;‎ B、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12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0g;‎ C、a是甲物质的饱和溶液,b是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所以要将甲溶液的状态由a点转化为b点,可以加适量溶剂;‎ D、分别将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有晶体析出,丙没有晶体析出。‎ ‎【答案】C ‎ ‎ ‎18.小刘对某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合理的是(  )‎ A.NaNO3 AlCl3 HCl ZnSO4‎ B.NH4Cl K2SO4 KOH Na2CO3‎ C.K2CO3 NaCl KNO3 H2SO4‎ D.BaCl2 HCl CaCl2 NH3•H2O ‎【解析】A、这四种物质之间不能结合产生沉淀、气体和水,可以共存;‎ 35‎ B、氯化铵能与氢氧化钾反应产生氨气,不能共存;‎ C、硫酸能与碳酸钾反应产生气体,不能共存;‎ D、盐酸能与氨水反应,不能共存。‎ ‎【答案】A ‎ ‎ ‎19.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如果滤液显蓝色,则滤渣一定没有Cu B.如果滤渣只含一种金属,滤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三种 C.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滤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两种 D.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一定含有Ag和Cu ‎【解析】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铜、银,所以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则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所以 A、如果滤液显蓝色,则滤渣可能存在置换出的部分Cu;‎ B、如果滤渣只含一种金属,锌可能与部分的硝酸银反应,滤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锌三种;‎ C、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硝酸铜、硝酸银完全反应,所以滤液中的溶质只含有硝酸锌一种;‎ D、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 ‎【答案】B 35‎ ‎20.下列曲线的变化趋势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 A.用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B.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C.将足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中 D.取4g氧化铜和1g木炭粉放入试管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解析】A、由于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反应的速率,质量减少的快,反应后加二氧化锰和不加二氧化锰的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相同,但加二氧化锰的固体的剩余固体质量一定要大,不能重合;‎ 35‎ B、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剂增加的质量包括氢氧化钠中的水和生成的水,增加的幅度要大,后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溶剂增加的质量只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增加的幅度要小;‎ C、将足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中,都生成了硫酸镁,但氧化镁生成的多;‎ D、取4g氧化铜和1g木炭粉放入试管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方程式可知,完全反应后减少的质量是1.1g,剩余的固体的质量是3.9g。‎ ‎【答案】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21.用化学符号填空。‎ ‎(1)氮元素   ;‎ ‎(2)两个氢原子   ;‎ ‎(3)2个氧分子   ;‎ ‎(4)溴化钠   ;‎ ‎【解析】(1)氮元素应用单独的元素符号表示;‎ ‎(2)表示原子个数的数写在元素符号的左前方;‎ ‎(3)在氧分子(O2)前面加上分子个数2即可;‎ ‎(4)溴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溴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价即可书写溴化钠的化学式。‎ ‎【答案】(1)N;(2)2H;(3)2O2;(4)NaBr。‎ ‎2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序号填空。‎ ‎①发酵粉②铝合金③碘酒④白醋⑤生石灰⑥铜线 35‎ ‎(1)可用于消毒伤口的是   ‎ ‎(2)可用于制作窗框的是   ‎ ‎(3)可用作焙制糕点的是   ‎ ‎(4)可用作清除水垢是   ‎ ‎(5)可用作干燥剂的是   ‎ ‎(6)可用作导线的是   ‎ ‎【解析】(1)碘酒可用于消毒伤口;‎ ‎(2)铝合金可用于制作窗框;‎ ‎(3)发酵粉可用作焙制糕点;‎ ‎(4)白醋可用作清除水垢;‎ ‎(5)生石灰能吸水,可用作干燥剂;‎ ‎(6)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作导线。‎ ‎【答案】(1)③;(2)②;(3)①;(4)④;(5)⑤;(6)⑥。‎ ‎2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观察第2、3周期的元素,均以   (填“金属”或“‎ 35‎ 非金属)元素开头,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2)磷原子的质子数是   ,相对原子质量是   。‎ ‎(3)R2+结构示意图如所示,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它的化学性质与第三周期中的   元素相似。‎ ‎【解析】(1)观察第2、3周期的元素,均以金属元素开头,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2)剧表格信息可知磷原子的质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 ‎(3)根据R2+结构示意图,先确定R元素为钙,再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即可解答。‎ ‎【答案】(1)金属;(2)15 30.97;(3)四 镁。‎ ‎24.在网络上,流传着一些谣言,只要我们用科学知识分析、验证,谣言不攻自破。‎ ‎(1)谣言一:水变成汽油。汽油含C、H、O等多种元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   种类不变,所以水不可能变成汽油。‎ ‎(2)谣言二:塑料做成“大米”。大米富含的营养素是   ,而塑料是一种   (填“合成”或“天然”)材料。将大米和“塑料大米”分别在蒸发皿中加热,大米变黄、变焦、有米香味,而“塑料大米”加热后变成粘稠的液体。‎ ‎(3)谣言三:用棉花代替肉松制成“肉松饼”。肉松是蓬松絮状肉制品,棉花主要含有植物纤维,可用燃烧法鉴别肉松与棉花,点燃棉花时闻到烧纸的气味,点燃肉松时闻到   的气味。‎ 35‎ ‎(4)谣言四:水煮蛋的蛋黄变绿了会致癌。真相:水煮蛋的蛋黄微微变绿,是化学反应的结果,灰绿色物质是硫化亚铁(FeS),对人体无害且不影响鸡蛋的营养价值。硫化亚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在水中没有碳元素,不可能加了试剂后就变成了有机物了,因此水不能变成油;‎ ‎(2)大米中富含糖类;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 ‎(3)棉花灼烧时会发出烧纸的气味,肉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4)硫化亚铁(FeS)中,铁元素显+2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硫元素显-2价。‎ ‎【答案】(1)元素;(2)糖类 合成;(3)烧焦羽毛;(4)-2。‎ ‎25.水和燃料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1)某矿泉水含有“钙、镁、钾、钠”元素,这些元素都是人体所需的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其pH=7.3,该矿泉水呈   性,检验该矿泉水是否为软水,可使用的物质是   。‎ ‎(2)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这些燃料是   (填“煤”或“石油”)炼制的产品,汽车尾气含多种有害物质。现在正在研发的锂空气电池有望用于电动汽车而减少空气污染,锂空气电池放电时,利用空气、锂(Li)、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Li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1)“钙、镁、钾、钠”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在0.01%以上,属于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该天然矿泉水的pH=7.3,大于7,显碱性;肥皂水在硬水中的泡沫较少,在软水中的泡沫较多,根据现象不同,可以鉴别软水和硬水;‎ ‎(2)汽油或柴油这些燃料是石油炼制的产品;石油;空气、锂(Li)、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 ‎【答案】(1)常量 碱 肥皂水 (2)石油 24Li+2H2O+O2===4LiOH。‎ 35‎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6.利用某工业废弃固体(成分为Cu2S和FeS2)制备硫酸铜溶液和硫酸亚铁晶体,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固体B含有氧化铜、氧化铁②铁能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1)操作I是   。为了提高废弃固体的反应速率,除将固体粉碎、提高温度外,还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写一条)。‎ ‎(2)写出FeS2在空气中灼烧的化学方程式   。‎ ‎(3)溶液C中的溶质有   (用化学式表示)。‎ ‎(4)试剂y的作用是   。‎ ‎【解析】(1)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I是过滤,为了提高废弃固体的反应速率,除将固体粉碎、提高温度外,还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通入足量的氧气;‎ ‎(2)二硫化亚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 ‎(3)固体B含有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所以溶液C中的溶质有:H2SO4、CuSO4、Fe2(SO4)3;‎ ‎(4)铁能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固体D中含有铁和铜,加入y后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所以试剂y的作用是:将铁、铜分离出来。‎ ‎【答案】(1)过滤 通入足量的氧气;(2)4FeS2+11O22Fe2O3+8SO2;(3)H2SO4、CuSO4、Fe2(SO4)3;(4)将铁、铜分离出来。‎ 35‎ ‎27.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前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后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且这些转化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 ‎(1)若B、C、D属于同类物质,且常温下状态各不相同,则C的化学式是   ,写出一个符合A→D的化合反应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若B的物质类别与A、C、D不同,D由两种元素组成。‎ A为纯碱,则A的化学式是   ,C→D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根据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可推知:(1)若B、C、D属于同类物质,且常温下状态各不相同,B可以是氧化铜,C是二氧化碳,D是水,A是氧气,氧气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加热生成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水,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2)若B的物质类别与A、C、D不同,D由两种元素组成,A为纯碱,所以A是碳酸钠,B是氢氧化钠,C是氯化钠,D是硝酸钠,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答案】(1)CO2 2H2+O22H2O;‎ ‎(2)Na2CO3 Na2SO4+BaCl2===BaSO4↓+2NaCl。‎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8.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35‎ ‎(1)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中木条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 ‎(3)C中会出现明显现象的是试管   (填序号),试管Ⅱ中的蒸馏水需要煮沸、迅速冷却后再使用,目的是   。‎ ‎【解析】(1)仪器①是常用仪器集气瓶;高锰酸钾在加热时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2)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木条沾上浓硫酸后会慢慢变成黑色;‎ ‎(3)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会生锈,Ⅰ中的铁钉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发生了锈蚀;在Ⅱ中铁只与水接触不生锈;在Ⅲ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没生锈,试管Ⅱ中的蒸馏水需要煮沸、迅速冷却后再使用,目的是除净水中的氧气。‎ ‎【答案】(1)集气瓶 2KMnO4K2MnO4+MnO2+O2↑;(2)脱水;(3)Ⅰ 除尽水中的氧气。‎ ‎29.小杨往NaOH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无明显变化,他和小组同学以“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35‎ (1) 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 ‎   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继续往上述试管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   现象,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 ‎【实验二】按照“证明反应后NaOH消失了”这个角度,同学们又设计了实验二,利用NaOH溶液、CuSO4溶液、稀盐酸同样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其中试剂丙是   。‎ ‎【拓展延伸】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小组同学对此继续探究。‎ ‎【查阅资料】常温下NaOH、Na2CO3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实验三】‎ 小组同学设计了多角度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如实验三图所示(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温馨提示】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1)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5‎ ‎(2)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   。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Ⅱ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实验从   角度证明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总结归纳】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的情境,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从而判断反应的发生。‎ ‎【解析】根据题图信息可知:【实验一】(1)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由无色变红色;再滴入稀硫酸,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又由红色变为无色。(2)继续往上述试管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溶液过一会儿后才变成红色的现象,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 ‎【实验二】把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混合在一起,然后滴加CuSO4溶液,没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因此丙是CuSO4溶液;‎ ‎【实验三】(1)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气球逐渐变大;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在酒精中微溶。(2)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此实验从生成物角度证明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2)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此实验从生成物角度证明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答案】【实验一】(1)红 2NaOH+H2SO4===Na2SO4+2H2O。(2)过一会儿后溶液才变成红色;【实验二】CuSO4溶液。【实验三】(1)生成白色沉淀、气球逐渐变大 CO2+2NaOH===Na2CO3↓+H2O;(2)排出装置内的二氧化碳 生成物。‎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30.某混合溶液中含有硫酸和盐酸,取该混合溶液20g于烧杯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BaCl2溶液呈中性)。求:‎ 35‎ ‎(1)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 ‎(2)计算20g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为多少?‎ ‎(1)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4.66 g;‎ ‎(2)计算20g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为多少?‎ ‎【解析】(1)分析图象可知: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为20g时,氢氧化钡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且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66g。再以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已知条件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 ‎【答案】(1)4.66g;‎ ‎(2)解:设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Ba(OH)2+H2SO4===BaSO4↓+2H2O ‎171 233‎ ‎20gx 4.66g ‎=‎ x==17.1%‎ 设20g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为y Ba(OH)2+2HCl===BaCl2+2H2O 35‎ ‎171 73‎ ‎17.1%×40g y ‎=‎ y==2.92g 答:(1)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4.66g;‎ ‎(2)20g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为2.92g。‎ ‎21.用化学符号填空。‎ ‎(1)氮元素   ‎ ‎(2)两个氢原子   ‎ ‎(3)2个氧分子   ‎ ‎(4)溴化钠   ‎ ‎【解答】解:(1)氮元素可以表示为N;‎ ‎(2)两个氢原子可以表示为2H;‎ ‎(3)2个氧分子可以表示为2O2;‎ ‎(4)溴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溴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溴化钠的化学式是NaBr。‎ ‎【答案】N;2H;2O2;NaBr。‎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 ‎ ‎2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序号填空。‎ 35‎ ‎①发酵粉②铝合金③碘酒④白醋⑤生石灰⑥铜线 ‎(1)可用于消毒伤口的是 ③ ‎ ‎(2)可用于制作窗框的是 ② ‎ ‎(3)可用作焙制糕点的是 ① ‎ ‎(4)可用作清除水垢是 ④ ‎ ‎(5)可用作干燥剂的是 ⑤ ‎ ‎(6)可用作导线的是 ⑥ ‎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碘酒可用于消毒伤口,故填:③;‎ ‎(2)铝合金可用于制作窗框。故填:②;‎ ‎(3)发酵粉可用作焙制糕点,故填:①;‎ ‎(4)白醋可用作清除水垢,故填:④;‎ ‎(5)生石灰能吸水,可用作干燥剂,故填:⑤;‎ ‎(6)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作导线,故填:⑥。‎ ‎【点评】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2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35‎ ‎(1)观察第2、3周期的元素,均以 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开头,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2)磷原子的质子数是 15 ,相对原子质量是 30.97 。‎ ‎(3)R2+结构示意图如所示,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四 周期,它的化学性质与第三周期中的 镁 元素相似。‎ ‎【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解答】解:(1)观察第2、3周期的元素,均以金属元素开头,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故填:金属。‎ ‎(2)磷原子的质子数是15,相对原子质量是30.97。‎ 故填:15;30.97。‎ ‎(3)R2+结构示意图如所示,R元素是钙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它的化学性质与第三周期中的镁元素相似。‎ 35‎ 故填:四;镁。‎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 ‎ ‎24.在网络上,流传着一些谣言,只要我们用科学知识分析、验证,谣言不攻自破。‎ ‎(1)谣言一:水变成汽油。汽油含C、H、O等多种元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 元素 种类不变,所以水不可能变成汽油。‎ ‎(2)谣言二:塑料做成“大米”。大米富含的营养素是 糖类 ,而塑料是一种 合成 (填“合成”或“天然”)材料。将大米和“塑料大米”分别在蒸发皿中加热,大米变黄、变焦、有米香味,而“塑料大米”加热后变成粘稠的液体。‎ ‎(3)谣言三:用棉花代替肉松制成“肉松饼”。肉松是蓬松絮状肉制品,棉花主要含有植物纤维,可用燃烧法鉴别肉松与棉花,点燃棉花时闻到烧纸的气味,点燃肉松时闻到 烧焦羽毛 的气味。‎ ‎(4)谣言四:水煮蛋的蛋黄变绿了会致癌。真相:水煮蛋的蛋黄微微变绿,是化学反应的结果,灰绿色物质是硫化亚铁(FeS),对人体无害且不影响鸡蛋的营养价值。硫化亚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2 价。‎ ‎【分析】(1)从质量守恒定律的角度入手,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本题便可做出准确的回答;‎ ‎(2)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鉴别方法来分析;‎ ‎(4)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在水中没有碳元素,不可能加了试剂后就变成了有机物了,因此水不能变成油;故填:元素;‎ ‎(2)大米中富含糖类;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故填:糖类;合成;‎ 35‎ ‎(3)棉花灼烧时会发出烧纸的气味,肉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故填:烧焦羽毛;‎ ‎(4)硫化亚铁(FeS)中,铁元素显+2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硫元素显﹣2价;故填:﹣2。‎ ‎【点评】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材料的分类、食品中富含的营养素、物质的鉴别方法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度不大。‎ ‎ ‎ ‎25.水和燃料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1)某矿泉水含有“钙、镁、钾、钠”元素,这些元素都是人体所需的 常量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其pH=7.3,该矿泉水呈 碱 性,检验该矿泉水是否为软水,可使用的物质是 肥皂水 。‎ ‎(2)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这些燃料是 石油 (填“煤”或“石油”)炼制的产品,汽车尾气含多种有害物质。现在正在研发的锂空气电池有望用于电动汽车而减少空气污染,锂空气电池放电时,利用空气、锂(Li)、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Li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Li+2H2O+O2═4LiOH 。‎ ‎【分析】(1)根据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来分析;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关系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根据区分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进行回答;‎ ‎(2)根据石油炼制的产品分析解答;根据空气、锂(Li)、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1)“钙、镁、钾、钠”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在0.01%以上,属于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该天然矿泉水的pH=7.3,大于7,显碱性;肥皂水在硬水中的泡沫较少,在软水中的泡沫较多,根据现象不同,可以鉴别软水和硬水;‎ 故填:常量;碱;肥皂水;‎ ‎(2)汽油或柴油这些燃料是石油炼制的产;石油;空气、锂(Li)、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Li+2H2O+O2═4LiOH。‎ 35‎ 故填:;石油;24Li+2H2O+O2═4LiOH。‎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6.利用某工业废弃固体(成分为Cu2S和FeS2)制备硫酸铜溶液和硫酸亚铁晶体,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固体B含有氧化铜、氧化铁②铁能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1)操作I是 过滤 。为了提高废弃固体的反应速率,除将固体粉碎、提高温度外,还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通入足量的氧气 (写一条)。‎ ‎(2)写出FeS2在空气中灼烧的化学方程式 4FeS2+11O22Fe2O3+8SO2 。‎ ‎(3)溶液C中的溶质有 H2SO4、CuSO4、Fe2(SO4)3 (用化学式表示)。‎ ‎(4)试剂y的作用是 将铁、铜分离出来 。‎ ‎【分析】(1)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为了提高废弃固体的反应速率,除将固体粉碎、提高温度外,还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通入足量的氧气进行分析;‎ ‎(2)根据二硫化亚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进行分析;‎ ‎(3)根据固体B含有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进行分析;‎ 35‎ ‎(4)根据铁能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固体D中含有铁和铜进行分析。‎ ‎【解答】解:(1)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I是过滤,为了提高废弃固体的反应速率,除将固体粉碎、提高温度外,还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通入足量的氧气;‎ ‎(2)二硫化亚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2Fe2O3+8SO2;‎ ‎(3)固体B含有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所以溶液C中的溶质有:H2SO4、CuSO4、Fe2(SO4)3;‎ ‎(4)铁能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固体D中含有铁和铜,加入y后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所以试剂y的作用是:将铁、铜分离出来。‎ 故答案为:(1)过滤,通入足量的氧气;‎ ‎(2)4FeS2+11O22Fe2O3+8SO2;‎ ‎(3)H2SO4、CuSO4、Fe2(SO4)3;‎ ‎(4)将铁、铜分离出来。‎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 ‎ ‎27.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前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后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且这些转化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 ‎(1)若B、C、D属于同类物质,且常温下状态各不相同,则C的化学式是 CO2 ,写出一个符合A→D的化合反应 2H2+O22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5‎ ‎(2)若B的物质类别与A、C、D不同,D由两种元素组成。‎ A为纯碱,则A的化学式是 Na2CO3 ,C→D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O4+BaCl2=BaSO4↓+2NaCl 。‎ ‎【分析】根据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且这些转化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若B、C、D属于同类物质,且常温下状态各不相同,B可以是氧化铜,C是二氧化碳,D是水,A是氧气,氧气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加热生成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水,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若B的物质类别与A、C、D不同,D由两种元素组成,A为纯碱,所以A是碳酸钠,B是氢氧化钠,C是氯化钠,D是硝酸钠,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且这些转化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 ‎(1)若B、C、D属于同类物质,且常温下状态各不相同,B可以是氧化铜,C是二氧化碳,D是水,A是氧气,氧气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加热生成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水,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的化学式是CO2,A→D的化合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2)若B的物质类别与A、C、D不同,D由两种元素组成,A为纯碱,所以A是碳酸钠,B是氢氧化钠,C是氯化钠,D是硝酸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的化学式是Na2CO3,C→D的反应是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2SO4+BaCl2=BaSO4↓+2NaCl。‎ 故答案为:(1)CO2,2H2+O22H2O;‎ 35‎ ‎(2)Na2CO3,Na2SO4+BaCl2=BaSO4↓+2NaCl。‎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8.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集气瓶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 ‎(2)B中木条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 脱水 性。‎ ‎(3)C中会出现明显现象的是试管 Ⅰ (填序号),试管Ⅱ中的蒸馏水需要煮沸、迅速冷却后再使用,目的是 除净水中的氧气 。‎ ‎【分析】(1)根据仪器的名称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 ‎(2)根据浓硫酸的脱水性来分析;‎ ‎(3)根据金属的锈蚀条件来分析。‎ ‎【解答】解:(1)仪器①是集气瓶;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填:集气瓶;2KMnO4K2MnO4+MnO2+O2↑;‎ ‎(2)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木条沾上浓硫酸后会慢慢变成黑色;故填:脱水;‎ 35‎ ‎(3)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会生锈,Ⅰ中的铁钉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发生了锈蚀;在Ⅱ中铁只与水接触不生锈;在Ⅲ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没生锈,试管Ⅱ中的蒸馏水需要煮沸、迅速冷却后再使用,目的是除净水中的氧气;故填:Ⅰ;除净水中的氧气。‎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浓硫酸的性质以及探究铁生锈条件的方法等,难度不大。‎ ‎ ‎ ‎29.小杨往NaOH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无明显变化,他和小组同学以“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1)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 无色变红色,又由红 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 ‎(2)继续往上述试管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 过一会儿后溶液才变成红色 现象,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 ‎【实验二】按照“证明反应后NaOH消失了”这个角度,同学们又设计了实验二,利用NaOH溶液、CuSO4溶液、稀盐酸同样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其中试剂丙是 CuSO4溶液 。‎ ‎【拓展延伸】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小组同学对此继续探究。‎ ‎【查阅资料】常温下NaOH、Na2CO3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 氢氧化钠 碳酸钠 35‎ 溶解性 溶剂 水 极易溶 易溶 乙醇 易溶 微溶 ‎【实验三】‎ 小组同学设计了多角度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如实验三图所示(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温馨提示】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1)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生成白色沉淀、气球逐渐变大 。‎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 ‎(2)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 排出装置内的二氧化碳 。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Ⅱ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实验从 生成物 角度证明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总结归纳】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的情境,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从而判断反应的发生。‎ 35‎ ‎【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实验一】(1)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红色,又由红色变为无色,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配平即可;(2)继续往上述试管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过一会儿后溶液才变成红色的现象,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 ‎【实验二】把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混合在一起,然后滴加CuSO4溶液,没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因此丙是CuSO4溶液;‎ ‎【实验三】(1)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气球逐渐变大;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在酒精中微溶;(2)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此实验从生成物角度证明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解答】解:【实验一】(1)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无色变红色,又由红;2NaOH+H2SO4═Na2SO4+2H2O;‎ ‎(2)继续往上述试管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过一会儿后溶液才变成红色的现象,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故答案为:过一会儿后溶液才变成红色;‎ ‎【实验二】把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混合在一起,然后滴加CuSO4溶液,没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因此丙是CuSO4溶液;故答案为:CuSO4溶液;‎ ‎【实验三】(1)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气球逐渐变大;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在酒精中微溶;故答案为:生成白色沉淀、气球逐渐变大;CO2+2NaOH=Na2CO3↓+H2O;‎ ‎(2)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此实验从生成物角度证明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故答案为:排出装置内的二氧化碳;生成物;‎ 35‎ ‎【点评】本考点既考查了实验步骤的设计,又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对实验进行了评价,综合性比较强。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30.某混合溶液中含有硫酸和盐酸,取该混合溶液20g于烧杯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BaCl2溶液呈中性)。求:‎ ‎(1)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4.66 g;‎ ‎(2)计算20g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为多少?‎ ‎【分析】根据生成的沉淀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氢氢氧化钡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而求算HCl的质量。‎ ‎【解答】解:由图可知生成硫酸钡的质量为4.66g。‎ 设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Ba(OH)2+H2SO4=BaSO4↓+2H2O ‎171 233‎ ‎20gx 4.66g ‎=‎ 35‎ x=17.1%‎ 设20g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为y Ba(OH)2+2HCl=BaCl2+2H2O ‎171 73‎ ‎17.1%×40g y ‎=‎ y=2.92g 答:(1)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4.66g;‎ ‎(2)20g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为2.92g。‎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3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