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第1讲素养一 时空观念——学科核心思维高考考查着力点课件(53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第1讲素养一 时空观念——学科核心思维高考考查着力点课件(53张)

素养一 时空观念 —— 学科核心思维,高考考查着力点 第二部分 考前增分策略 第 1 讲 学科培优 五大核心素养引领备考突高分瓶颈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一、时空观念的基本内涵 1 .感知历史的基础: 时 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一个最基本素养,它是感知历史的基础,依赖它才能够把时间与空间结合,才能把古今历史知识贯通起来,并且加以比较,进而发现规律并形成正确的认知。因而,时空观念素养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 2 . 培养能力的途径 : 历 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掌握 “ 时空观念 ” 是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3 . 得出结论的前提 : 历 史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过往经历,历史的连续性首先表现为时序性,要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时间概念,做到考虑每个历史问题时都要想到它所处的时间,该时间主要以宏观时间为主。有了准确的时间定位,才能联系这个时代进行分析,才能让自己站在那个时代的高空,得出的结论才不会脱离历史。 4 . 理性认识的依据 : 历 史随时间流动而发展,又在一定的空间中演绎,历史中的国家、地区,其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文化等无不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我们要培养学生在一定时空下将历史信息进行整合,进而上升到对历史的理性认识。 二、高考考查的基本要求 1 .以时空为基础考查史事的背景 (1) 时空观念强调将所有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探讨。高考考查特定史实与特定的时空联系,考查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形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进行描述。 (2) 以考查工业革命的背景为例: ① 究竟是哪些 “ 有利条件结合在一起 ” 促成了英国首先开展工业革命?以时空观念归纳教材相关内容:政治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原料、技术等条件。 ② 以时空为基础补充煤炭在英国的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英国民众收入水平普遍较高,同时英国能源煤炭价格很便宜,引发各行各业绞尽脑汁开发可能多消耗煤炭、少雇佣工人的新技术新工艺;一个开放的、流动的、较为贤能主义的体系和 “ 公民社会 ” 的建立,以及伊丽莎 白时代的基础和传承;认识地缘因素也是工业革命开始和拓展的重要原因,等等。 2 . 以时空为依据考查史事的进程 (1) 高考对时空观念的考查侧重于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构建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考查史事的进程。 (2) 以考查 19 世纪的法国为例: 19 世纪的法国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专制与民主的复杂斗争最终以民主的险胜而告一段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思想文化在启蒙运动之后继续引领世界,产生浪漫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法国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 19 世纪法国的历史进程也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话题。 3 . 以时空结合考查史事的影响 (1) 高考侧重于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考查,时间与空间是历史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实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用时空结合来考查史事的影响。 (2) 以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为例: ① 时空结合,找准以工业革命为中心的中外历史发展线索,理清中外共时性大事,在 “ 大历史 ” 视野下探究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② 既看到在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开始近代化进步而艰难的历程,也看到英国利用自身首屈一指的工业优势,用武力迫使一个又一个国家打开了大门,包括中国等很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在不平等的国际秩序影响下 “ 低速发展 ” 。 1 .时空观念考查工业革命期间发明 (2019· 高考全国卷 Ⅰ ) 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 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 “ 万能蒸汽机 ” ,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 A .源自于劳动实践 B .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 .取决于资金保障 D .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命题意图: 本题以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进制成 “ 万能蒸汽机 ” 的史实为切入点考查英国工业革命中发明的特点,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的能力,渗透了对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解析: A 对:由材料 “ 1765 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 …… 改进制成 ‘ 万能蒸汽机 ’ ,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 ” ,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源自劳动实践。 B 错: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C 错:在瓦特改进制成 “ 万能蒸汽机 ” 的过程中工厂主的资助起到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 D 错:错在 “ 各阶层广泛参与 ”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大多来自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答案: A 2 .时空观念考查 “ 一五 ” 计划 (2019· 高考全国卷 Ⅰ ) 据统计, 1954 年 1 月到 4 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 1953 年同期的 5 倍,为 1952 年同期的 50 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    ) A .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 .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 .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 .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 “ 一五 ” 计划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涉及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解析: D 对:由材料 “ 1954 年 1 月到 4 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 1953 年同期的 5 倍,为 1952 年同期的 50 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 “ 一五 ” 计划期间学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 A 错:与史实和材料不符,当时新中国的科学研究刚刚起步。 B 错:科教兴国战略是 1995 年才提出的。 C 错:这一时期是学习苏联时期,对苏联经验的反思不多。 答案: D 3 .时空观念考查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2019· 高考全国卷 Ⅱ ) 1948 年 10 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 A .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 .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 .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 .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国教育的转型,旨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解析: B 对:材料反映了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中共中央要求对干部进行培训,使其尽快熟悉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主要是因为党的工作重心即将转入城市,转向国家建设方面。 A 错:材料中并未涉及土地改革。 C 错: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 1953 年。 D 错: “ 社会主义生产 ” 与材料时间不符。 答案: B 4 .时空观念考查 20 世纪 70 年代法国经济 (2019· 高考全国卷 Ⅲ ) 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 2.6% 下降到 1.3% ,物价上涨了 1 倍。 1981 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 A .加剧了经济恶化    B .实现了物价下降 C .推动了通货紧缩 D .放弃了经济自由 命题意图: 本题以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国经济发展为切入点,考查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迁移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 解析: A 对: 20 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发生 “ 滞胀 ” 危机,新形势下需要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是法国总统密特朗上台之后却继续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这样只能加剧经济恶化,不利于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B 错: “ 滞胀 ” 危机下,政府加强干预会导致危机加剧,不利于物价的下降。 C 错: “ 滞胀 ” 危机下,政府加强干预会导致经济危机加剧,通货膨胀加剧。 D 错:史实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只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从未放弃经济自由。 答案: A 5 .时空观念考查 16—18 世纪奴隶贸易 (2018· 高考全国卷 Ⅱ ) 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 A .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 .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 .导致 “ 日不落帝国 ” 的产生 D .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命题意图: 本题以时空观念呈现奴隶贸易中贩运奴隶的数量在 16—18 世纪不断增加,结合所学,从时空角度分析这是早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 解析: 奴隶贸易是欧洲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对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A 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B 项;由题干材料无法判断奴隶贸易对英国殖民帝国形成的影响, C 项不符合题意;奴隶贸易达到极盛是因为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需要, D 项错误。 答案: A 一、时空观念的普遍性 —— 无处不在,无题不有 1 . 无处不在 (1) “ 时空观念 ” 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历史进程的展现是以时间和空间为纵横坐标的,历史的发展、变化、延续等状况均可以从时间上和空间上体现出来,对历史认识也是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 (2) 时空观念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只有放在特定的时空架构下进行审视,才能显示出其意义和价值。 2 . 无题不有 (1)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发生的,所以时间、空间是构成材料型选择题不可缺少的因素。 (2) 解答选择题只要锁定时空就可以缩小知识范围,准确排除与该时空无关的选项。所以做选择题时首先要定位好时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得分率。 二、时空观念的阶段性 —— 时序空间,不同特征 1 . 时序空间形成一个整体 (1) 历史事实可以通过时序性和空间的转换形成一个整体。如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历史事实,教学中采用左图右史的方式。把 1851 年 1 月发生的金田起义、 1852 年永安建制、 1853 年定都天京和颁布 《 天朝田亩制度 》 以及北伐、西征及天京突围,到 1855 年太平天国运动达到高潮, 1856 年由盛到衰转折的天京事变, 1864 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这些事件,逐一落实在 《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 上。 (2) 以时序空间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发展、高潮及失败进行整理,随着时空的变换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对太平天国运动史实有了整体的认识。 2 . 不同时期都有一定的阶段特征 (1) 每个时代都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对每个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我们能归纳这个阶段的特征;反之知道某个阶段的特征时,也可以推知这个阶段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大概时间和空间。 (2) 改革开放新时期三次思想解放体现了明显的阶段特征。 ① 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 1978 年 5 月思想理论界开展的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否定了 “ 两个凡是 ” 的错误主张,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对人们的思想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 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 1992 年邓小平的 “ 南方谈话 ” ,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资姓社的问题。 ③ 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 1997 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会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公姓私的问题。 三、时空观念的多样性 —— 直接呈现,隐性暗示 1 . 直接呈现 :显性时空是指在题干中直接给出了朝代、年代或某一时期等时间信息,透过时间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抓住该限定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选项即可轻松判定答案。 示例:   (2018· 高考全国卷 Ⅰ ) 据学者研究,唐朝 “ 安史之乱 ” 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 安史之乱 ” 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 ( 个 )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 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 点拨 ]   本题的显性时空是唐朝,表格内容反映了藩镇赋税是否上供,但不能说明藩镇控制朝廷财政, A 项不符合题意;表格内容无法反映出藩镇间的战争 ( 攻伐 ) 情况,排除 B 项;从表格中的藩镇情况来看,大部分藩镇有财权,而且河朔型藩镇拥重兵,有兵权,并有官吏任免权,说明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并不都维护中央的权威, C 项错误;表格内容反映出唐朝 “ 安史之乱 ” 后百余年间中原型、边疆型与东南型的藩镇中的官员都由朝廷任命,上供或少上供,说明这些藩镇承认唐朝中央政府的统治;从这些藩镇的功能 “ 防骄藩 ”“ 守边疆 ”“ 防盗贼 ” 及题干信息 “‘ 安史之乱 ’ 后百余年间的藩镇 ” 看,它们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D 项正确。 [ 答案 ]   D 2 . 隐性暗示 : 隐 性时空是指隐藏在题干之中的时间与空间信息。题干往往以某一作品、某一文献、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或某一地名等切入命题,而不直接呈现时间与空间信息。挖掘出这些切入点所隐含的时间与空间,是快速准确解题的关键所在。 示例:   (2019· 高考全国卷 Ⅰ ) 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 “ 难辞其咎 ” 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 A .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 .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 .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 .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 命题意图 ]   本题以对比的方式考查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的能力,涉及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 点拨 ]   D 对:由材料可知,拉丁美洲独立后没有像美国一样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殖民统治。拉丁美洲曾是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宗主国是封建国家,因此它们的殖民统治也采取封建生产方式,独立战争以后,拉美国家虽普遍取得民族独立,但没有彻底铲除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经济发展十分缓慢。 A 错:殖民者在美洲奴役掠夺土著居民,属于美国和拉丁美洲共同的遭遇。 B 错:材料所述史实跟建立殖民统治的时间没有直接关系。 C 错:进行大量移民属于殖民者在美国和拉丁美洲统治的共同点,不能揭示出拉丁美洲发展停滞的原因。 [ 答案 ]   D 1 . 1920—1921 年,瞿秋白出访苏俄,他记录到:俄国与国外通商是政府的专利。现在国外的关系已经很好,英国已经正式签约,德国就在这几天内,其余边境各小国及意大利、捷克斯拉夫,都已结通商关系。现在俄国还正努力协理各种租借地,借外国资本来发展俄国工业。材料表明当时 (    ) A .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发展主导 B .苏俄和英德等西方国家建交 C .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极大 D .苏俄经济政策受制于政治现实需要 解析: 1917 年,苏俄为了应对内忧外患实行了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战争结束后,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损害了农民利益,引起了社会动乱,为了应对这一局势,列宁提出实行新经济政策,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所以才出现材料中俄国与西方国家通商,借外国资本来发展俄国工业的情况,说明苏俄经济政策受制于政治现实需要,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2 . 1956 年 2 月, 《 人民日报 》 接连发表 《 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 》《 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 》《 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 》 等社论。这些社论旨在 (    ) A .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B .强调平稳推进工商业改造 C .重申 “ 一五 ” 计划的意义 D .宣传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就 解析: “ 《 人民日报 》 接连发表 《 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 》 ……” 强调改造的稳定性,故选 B 项; “ 《 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 》《 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 》《 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 》 ” 无法判断改革的成果,排除 A 项; “ 《 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 》《 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 》《 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 》 ” 无法体现与 “ 一五 ” 计划的关系,排除 C 项; “ 1956 年 ” 是三大改造的末期,排除 D 项。 答案: B 3 . 16 世纪中期,英国谷物价格上涨了 8 倍。 1495 年,一个工人以 15 周的劳动就能挣得全家一年的口粮, 1564 年则要花 40 周的劳动,而到 1593 年,一个农业工人甚至成年累月地劳动也不能保证全家一年的口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 .生产萎缩使农产品供应出现不足 B .圈地运动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C .土地贵族对农业工人残酷的压榨 D .殖民掠夺加剧了货币的贬值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 价格革命。题干关键信息点 “ 16 世纪中期 ”“ 谷物价格上涨 ” ,通过时间可以联系到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美洲金银进入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故选 D 项; 16 世纪中期,英国的农业是不断发展的,排除 A 项; “ 一个农业工人甚至成年累月地劳动 ” 体现出了劳动积极性,排除 B 项; C 项题中未能体现,排除 C 项。 答案: D 4 . 1991—1993 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投资快速增长。其原因是 (    ) 年份 企业 ( 个 ) 年增长率 (%) 合同金额 ( 亿美元 ) 年增长率 (%) 1991 1 735 57.3 13.90 54.6 1992 6 430 270.6 55.43 298.7 1993 10 945 70.2 99.03 78.6 A. 和平统一方针的承诺与实施 B .海峡两岸 “ 三通 ” 的实现 C . “ 一个中国 ” 共识的达成 D .两岸 “ 一国两制 ” 的认同 解析: 1992 年海峡两岸达成 “ 一个中国 ” 共识,故选 C 项;我国最早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 1979 年,排除 A 项;海峡两岸 “ 三通 ” 的实现在 2008 年,排除 B 项;两岸认同 “ 一国两制 ” 还需时日,排除 D 项。 答案: C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 年 3 月 4 日,刚刚就任美国第 32 届总统的罗斯福要求国会授予他 “ 一件唯一足以应付目前危机的武器,这就是,让我拥有足以对紧急事态发动一场大战的广泛行政权 ” …… 3 月 8 日,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凡 2 月 1 日以后向银行提取过黄金,而到下周一为限还不退回储存的,银行便公布其姓名。几小时之内,各地银行门前又排起了长龙,如上周争先提款的情景一般。 3 月 9 日晚,罗斯福签署 《 紧急银行法 》 。当晚国家印制局添雇 375 名职工,印钞机全部开工。不出一周, 13 500 家银行复业,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 —— 摘自 ( 美 ) 威廉 · 曼彻斯特 《 光荣与梦想: 1932—1972 年美国社会实录 》 材料二  1990—2000 年美国经济数据 ( 部分 ) 类别 年份 增长率或产值 备注 通货膨胀率 1990 4.3% 1999 1.1% 60 年来最低 失业率 1991 6.8% 2000 4% 左右 30 年来最低 国内生产总值 1991 - 0.2% 1991.3—2000.12 持续高增长 2000 4.1% 互联网 产业产值 1999 5 070 亿美元 超过其他传统产业,成为美国第一大产业 —— 选自 [ 美 ] 诺顿等 《 美国全史 》 、 《 历史 》 必修二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 《 紧急银行法 》 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改革的影响。 (2)20 世纪美国资本主义经济一直处于变与不变的状态之中。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济运行的新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经济一直没有改变的是什么? 解析: 第 (1) 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 “ 凡 2 月 1 日以后向银行提取过黄金,而到下周一为限还不退回储存的,银行便公布其姓名 ” 可以得出,国家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根据材料中 “ 罗斯福签署 《 紧急银行法 》 。当晚国家印制局添雇 375 名职工,印钞机全部开工。不出一周, 13 500 家银行复业,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 ”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美国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控,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罗斯福新政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从 “ 新政 ” 对经济大规模干预的做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这一角度分析作答。 第 (2) 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 “ 通货膨胀率 ”“ 失业率 ” 等数据,可以得出美国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逐年走低;从 “ 国内生产总值 ”“ 互联网产业产值 ” 等数据,可以得出美国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 (1) 内容: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控。影响:国家干预。 (2) 新变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逐年走低。不变: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依然占据支配地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