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6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共6套附解析)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共6单元附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2分) A.折腰/折腾 今朝/改朝换代 分外/分道扬镳 B.嘶哑/撕咬 风骚/搔到痒处 妖娆/抓耳挠腮 C.冠冕/冠军 鲜妍/鲜为人知 奉还/以牙还牙 D.海峡/脸颊 汹涌/始作俑者 坟墓/朝三暮四 (解析:A.zhé/zhē,zhāo/cháo,fèn/fēn;B.sī/sī,sāo/sāo,ráo/náo;C.ɡuān/ɡuàn,xiān/xiǎn,huán/huán;D.xiá/jiá,yǒnɡ/yǒnɡ,mù/m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2分) A.娉婷 遐想 汹涌澎拜 秦皇汉武 B.漂逸 怅惘 一泻万丈 风流人物 C.忧戚 呢喃 原驰蜡象 红装素裹 D.摇曳 腐烂 顿失涛涛 一代天骄 (解析:A.“拜”应写作“湃”;B.“漂”应写作“飘”;D.“涛涛”应写作“滔滔”。)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2分)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就不但在情调上,而且在语言上把雅趣和俗趣统一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是,郁达夫却在这里构成了和谐的统一情调 ②前面就有茅房、耗子,这里又有稀饭、馍馍、黄犬、大蟹,等等 ③这是因为他的情感特点,本身就是把大雅和大俗融为一体的 ④这些话语本来就是缺乏诗意的,用在这充满古典的、高雅趣味的文章中,是要冒不和谐的风险的 ⑤郁达夫把秋天写得这么有诗意,赋予它一系列诗意的高雅的话语,然而不时又穿插一些平民的俗语进去 A.②①⑤④③ B.⑤②④①③ C.②⑤①④③ D.③⑤②④① 4.古诗文默写。(8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现在人们常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好友的深情厚谊。 (4)明月千里寄相思。“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5.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这是艾青《太阳的话》中的诗句,请简要说说艾青《太阳的话》描绘了什么形象?寄托着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描绘了太阳的形象(2分),寄托着诗人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2分)。 (2)酒壮英雄胆,酒成(误)英雄事。聚义梁山,“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水浒英雄的豪情似乎总离不开一个“酒”字。请借助你的阅读经历,简述《水浒传》中一个关于“酒”的故事。 【示例一】酒壮英雄胆。“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发配至孟州牢营,管营施忠之子施恩,慕其名,二人结拜。施恩的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闻之大怒,带酒边走边喝赶至快活林,痛打蒋门神,夺回酒店。 【示例二】酒误英雄事。“鲁智深喝酒误事”。林冲服役前,鲁智深答应林冲照顾他的娘子和家人,可因喝酒迟到一步,没能阻止悲剧发生。林娘子被高俅之子高衙内侮辱了,随后上吊而死。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列材料的主要内容。(3分) 3月6日,河南省环保厅在郑州举办了全省环保系统“讲忠诚、守纪律、做标杆,持续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演讲活动,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喜云,省直纪工委副书记张代波,省环保厅在郑全体人员,省辖市环境保护局分管局长,300多人现场聆听了演讲。 此次活动充分展现了全省环保系统对党忠诚、敬业奉献、严格自律、担当进取、勇于拼搏的良好形象,表达了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 最后,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喜云也以演讲《立足本职忠诚担当——把信送给加西亚》的形式,总结了两年以来环保厅党组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持续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成绩,并代表厅党组对2018年的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提出要求,为进一步持续打赢2018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河南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河南省环保厅开展“讲忠诚、守纪律、做标杆,持续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演讲活动。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7分) 材料一:余光中《乡愁》 ①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②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③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④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材料二:余光中诗中所显露出来的爱国情怀,不像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那样豪放,不似李煜“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般凄婉,余光中诗中爱国与怀乡融为一体。余光中在其诗歌创作中,还充分表达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崇。余光中说:“只要不放弃自己的文学传统,就可以有自己的文学生命,出现小岛上的文学大师。” 材料三: (1)仿写材料一第①小节句式,以“童年”为主题,写一节小诗。(2分) 小时候/童年是一条清清的溪流/快乐在里头/烦恼在外头(一空1分) (2)从材料二中提取余光中诗歌内容的两条主要信息。(2分) ①诗中爱国与怀乡融为一体;②充分表达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崇。(一点1分) (3)仔细观察材料三中的漫画,结合漫画内容具体介绍该漫画的寓意。(3分) 【示例】漫画左上角是带有“春节”二字的灯笼和喜庆的鞭炮(1分);主体部分是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国人和一个穿着中式服装的外国人用中国传统拱手礼拜年(1分),两个人的对话内容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1分)。(言之成理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共14分) 雪之梦 毛志成 ①每年入冬后,我就格外盼雪,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 ②中国缺雪已有经年,北京尤甚,好像那雪只飘落在人们的回忆中,消融在人们的遐想里。 ③下雪了!窗幔上的微光告诉了我,街上的喊声告诉了我,孩子们跳下床、冲出门的脚步声告诉了我。 ④我那颗一下子复活了稚气、复活了回忆的心,似乎顿时浸润在琼花中,净化在玉屑里。 ⑤冲出房门,冲上街头,我不禁索然了。 ⑥这算得上雪吗?灰蒙蒙的天懒懒散散地洒下几粒近乎尘埃、近乎细沙般的东西,扭扭捏捏地登上楼顶,娇娇滴滴地落在路面,似乎对路旁的枯树、两侧的民宅不屑一顾。它们写在路面上的,也只是一首闪烁其词的晦涩诗,貌似博大而实际浅薄。它们赶不上步履匆匆的行人脚步,更挂不上他们的头顶,染不上他们的眉梢,只在那涂着脂粉的脸上骚动了几下,在那施过铅黛的瘦眉上悬了几星儿。 ⑦这哪里是我梦中的雪! ⑧我梦中的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创造着地球上最伟大的宏观美。漫宇琼瑶,满天寒凛,以世上第一流的平等气度博施于山,普赠于涧,广铺于野,慨惠于林。泼辣辣地洒下来,登华厦,覆寒宅,染眉头,醉心间。不弃枯木朽株,不漏病妪衰叟,不能把寒门少女的俭朴衣装染艳,但能把她们的双颊染红。 ⑨而眼前的雪,是奢华而悭吝的雪,是徒有虚名的雪。淡淡的、薄薄的、灰灰的,远看有色而近观无形,经不住行人的步履,徒在万千足迹后面遗下了泥泞。好奇的中学生为了验证书上的话——“雪花都是六角形的”,伸出他们的手承接良久,手心里也只是积存了几滴冷露。 ⑩雪停了,几乎用不着太阳的帮忙,只需几缕小风,楼顶、屋顶、街头、枝头上的薄粉顿消,路面上那一层薄薄的浊水化而为冰,像是推出了一张古板的脸。 ⑪这哪里是我记忆中的雪后! ⑫我记忆中的雪后,是壮丽冬景的最佳镜头,是一幅圣洁绘画的定稿。纯洁、晶莹、清寒的美学元素在大地上铺下了旷远的情怀,铺下了博大胸襟,铺下了冷凝的火焰。步履声声,韵律浑朴,深深浅浅的足迹伸向高山,伸向田野,伸向一切历史车轮在转动的地方。 ⑬即使春天的帷幕已经拉开,造物主已经着手打扫冬景的遗迹,舞台上出现的也不是一片空白,而是人们那即将储存在心中的深情回忆。旷野中的雪已经花花点点、斑驳陆离了,但松枝上还有,远山上还有,大道的车迹里还有。远山大道上有雪迹,人的胸襟就会扩展;翠柏苍松上有雪迹,人的情思就会延伸。 ⑭梦中的雪,我多么愿意它变成雪中的梦。 ⑮请造物主飘落一场真正有气魄的雪吧,借以成为我展开新梦的襁褓…… 8.对全文来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 第①段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1分),表现了作者爱雪、盼雪的急切心情(2分)。 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不仅写出了雪的特点,而且体现出“我”对雪的喜爱和强烈的盼望之情(2分)。 10.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眼前的雪和“我”梦中的雪各有什么特点。(4分) 【示例】眼前的雪:雪花只有几粒,近乎尘埃和细沙(1分);雪后的地面是淡淡的、薄薄的、灰灰的,地面的雪很快就融化了,让人扫兴(1分)。梦中的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1分);纯洁、晶莹、清寒,激发人的情思(1分)。 11.文章花了不少的篇幅写记忆中的雪和记忆中的雪后,这样写有必要吗?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4分) 有必要。结构上,写记忆中的雪和雪后,既是对以往那些大雪的追忆、钟情,又很自然地引出作者对当今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的忧虑(2分)。内容上,将记忆中的雪和雪后的美景与现实中的缺雪进行对比,从而深化了文章主旨(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共14分) 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 ①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 ②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③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④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⑤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日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 ⑥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 ⑦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是少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倒了,高烧40℃。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 ⑧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一位母亲。我的孩子和我一样热爱这北方的大雪。 ⑨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哒哒的马蹄声溅起一地飞雪,朵朵如花。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 ⑩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 ⑪母亲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夏天她忙着菜园子、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陋的茅草房,虽然窗户外面钉上了塑料布,门上也安上了棉布帘,但墙壁上还是会结霜,四处透风。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活,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腿病这般严重! ⑫雪花落在村庄,落在四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 ⑬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伐变得轻快,灵魂得到了洗涤。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得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⑭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母亲就是最好的例子。电话叮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儿衣服——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我喏喏地应着,却透过那场即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 ⑮如果可以,我多愿意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敷在她所有疼痛的关节。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7年第2期,有删改) 12.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次“等待”?请简要概括。(3分) ①“我”与妹妹在外玩雪,母亲做好早饭,等待“我们”吃饭;②母亲在家门口迎着风雪等候迟归的“我”;③年迈的母亲张望、等待春节回家的“我”。(一点1分) 13.结合加点的词语,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胡作非为”本是贬义词(1分),放在此处却生动地写出了“我”和妹妹的淘气以及我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嬉戏的快乐(2分),同时表现出母亲的温柔及对“我”和妹妹的宠爱(1分)。 14.有人说第⑪段不可或缺,也有人说纯属多余,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理由。(3分) 【示例一】我认为第B11段不可或缺。理由:第B11段交代了母亲得风湿病的原因,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丰富了母亲的形象,为下文进一步抒情做铺垫。 【示例二】我认为第B11段纯属多余。理由:第B11段主要表现母亲的勤劳,与全文表现母爱的主旨关系不大;且“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第⑩段最后一句写“雪”,而第B12段紧承“雪”来写,删去B11段表达更顺畅。(看法1分,理由2分) 15.文中的“雪”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①“雪”象征着母爱。母亲铲雪、雪中等“我”回家、第一个告诉“我”下雪了等都体现了母亲对“我”浓浓的爱。②“雪”象征着快乐。雪中打闹、雪中堆雪人都表现了童年的快乐,这是让作者念念不忘的。(一点2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二)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①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②,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③,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节选自《宋史·赵普传》) 【注释】①阖:关上。②薨:去世。③忌克:对人嫉妒刻薄。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2分) A.一:一碧万顷/而或长烟一空 B.极:感极而悲者矣/此乐何极 C.辱:宠辱偕忘/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异:或异二者之为/属引凄异 (解析:A.一片/全;B.均为“极点、尽头”;C.屈辱/辱没;D.不同/怪异)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青翠。 18.语段(一)中“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从哪些方面阐述的?它的可贵之处是什么?(3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从博大的胸襟的角度来说的(1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从考虑国家大事的角度来说的(1分)。可贵之处是不以自己的利益为重,而以天下为己任(1分)。 19.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范仲淹和赵普两人的形象特征的相同之处。(2分) 这两个人都具有心怀天下、坚持原则的性格特征。(2分)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说他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读一整天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论语》二十篇。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嫉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气量狭小,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没有任用。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明白,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共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0.诗歌画线部分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的情景的?(2分) “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1分)。“飞”“渡”“洒”“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1分)。 21.“自经丧乱少睡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诗人从眼前的处境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1分),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1分)。 四、作文(50分) 22.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________中的大自然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大师指着远处的一座高山,问弟子:“那山为什么能与天相连?”“因为它高呗。”弟子说。大师带弟子来到海边,指着远处与天相连的海面问:“海在低处,没有山的高度,那为什么海也能与天相连、与天等高呢?”弟子支吾着,答不上来。“那是因为海的胸襟宽,它那宽阔的胸襟让它与天相连、与天等高。”大师说,“胸襟,也能成就一种高度,一种抵达天空的高度。”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作文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瞥见(piē) 麾下(huī) 矗立(chù) 随机应变(yìng) B.汲取(jí) 游弋(gē) 窗棂(líng) 间不容发(jiàn) C.广袤(mào) 坍塌(dān) 解剖(pō) 自惭形秽(huì) D.宽宥(yòu) 困厄(è) 几案(jǐ) 抽丝剥茧(bā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旁鹜 赃物 富丽堂皇 杉杉有礼 B.亵渎 灰烬 疲惫不堪 附庸风雅 C.忘想 赞誉 金戈铁马 不可明状 D.惊骇 赦免 形消骨立 不知所错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圆明园昔日宏伟壮丽的景象已荡然无存。 B.整个科研过程他都没有参与,最后却鸠占鹊巢,把功劳归为己有。 C.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D.玻璃橱窗里,各式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即是,吸引了许多顾客。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新建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B.来自国内的百余位赏石名家齐聚费县,以石为媒,以石会友,助推费县旅游事业。 C.高新黑科技成就了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惊艳的“北京8分钟”。 D.看到初夏临港新城的壮美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6.古诗文默写。(6分) (1)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 (2) ,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 。 (4)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表达了作者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7.综合性学习。(6分) (1)古人读书做学问特别强调勤奋多学。“悬梁刺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无一不强调勤奋、多读、多学。请你据此为班级的辩论会的正反两方拟一个题目。(3分) (2)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不超过50字)(3分) 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也有只读书,不用心思考,不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的人,结果也一事无成。例如,南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却写不出一字,人称“二脚书橱”。 材料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在过去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教学和成功赏识教育的普及与开展,这话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问是一切做学问的人必经的途径,“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华罗庚);思是读书做学问的基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材料三:古人很重视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辩证关系。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出户”,又主张“读书”。他认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顾炎武把家乡的书读完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 游华北、西北,访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5分)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所乘之船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9.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2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 (2)朝晖夕阴 晖: (3)迁客骚人 迁: (4)日星隐曜 曜: 11.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在洞庭一湖/而或长烟一空 B.览物之情/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先天下之忧而忧/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不以物喜/以君之力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13.下列关于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第②③段,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情境。 B.选文语言骈散结合,依文章内容而变化,既简洁凝练,又流利畅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C.选文将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于起承转合之间传达出作者超然物外、心怀天下的理想襟怀。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点明了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豁达乐观的品质。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勇 气 [美]爱默生 ①人们往往以为勇气是寻常而平凡的,然而事实证明,它是罕见而可敬的。因为,懦弱是人类的本性。由于我们是在安宁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很少会面临那种需要勇气的时候。这就好比一个从未经历过激烈场面的柔弱的男孩,却忽然要面临刺刀或其他暴力的威胁,毫无疑问,他会感到胆怯和绝望。 ②怯懦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令我们无法看到广阔的天空,而适时的鼓励却常能拨云见日。克尔律治在英国海军服役期间有过这样一段逸事,14岁那年,他随亚历山大伯爵远征。当身佩步枪,列队袭击敌人的船只时,他害怕得连膝盖都在不停地颤抖。他说:“就在我将要晕厥倒地的时候,伯爵抓住了我的手,轻声地对我说道:‘勇敢点儿,我的伙计!你很快就会恢复的,我第一次时也和你一样地害怕。’那简直就像是天使在同我说话。从那一刻起,我便不再惧怕,而是同老船员们一起勇往直前。我不敢想象,假如在那一刻,他不是鼓励我,而是嘲笑或者呵斥我,我会变成什么样子。” ③当孩子面临楼梯的台阶、燃烧的火炉或者飞驰的汽车时,就如同战士们面临着枪炮和伏兵一样,他们会感到自己身处危险之中。可是,一旦他们能够准确地了解危险。学会应对,他们便将克服恐惧。正如老练的马夫知道如何去平稳地驾驭马匹一样,当一个老练的士兵看到枪炮的火焰时,他便知道如何去躲避。所以,猎人不会害怕狗熊、狮子和野狼,养狗人可以轻松地制服猎犬。 ④可见,对所处环境的准确判断是疗治胆怯的一剂良方,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有了勇气。 ⑤学生之所以会被一道数学题难倒,原因就在 于他还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领悟了其中的奥妙,他就会像阿基米德那样令人叹服不已。 ⑥勇气还在于信念。要相信,你的智力和精神并不亚于那些你所崇拜的人。很多时候,危险只是人们的幻想而已。那些不惧困难的人会坦白地承认自己有时候也会感到一丝胆怯,之所以胜利,是他相信自己的身体里潜伏着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使一位虔诚的教徒在面对死亡的火焰时,仍能泰然自若地说道:“这是上帝为我特制的帽子。” ⑦工作中会有挑战,生活中会有困境,学习中会有挫折,勇气是何等的重要。你,应当更勇 敢一些。 14.请简述全文的论证思路。(3分) 15.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6.结合文意,说说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17.联系第②~⑥段中的某个观点,结合自己的经历,简要谈谈你是如何获得勇气的。(3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 曼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将蛋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 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 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 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 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次,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18.文中的“爷爷”做了那几件事?请简要概括。(说出三件即可)(3分) 19.结合全文,回答问题。(4分) (1)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镌刻”有什么含义?) (2)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豁然开朗,哀而不伤。(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 20.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2分) 21.请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3分) 22.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3分) 三 、作文(50分) 23.成长路上有花团锦簇,也有断壁残垣;有星月漫天,也有狂风骤雨……这一道道风景,让你经历得意与失意,喜悦与哀伤,泪水与汗水……每经历一处风景,你就会拥有一份宝贵的阅历,人生将会多一份精彩。 请以“路上的风景”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1.A (解析:B.“弋”应读作“yì”,“间”应读作“jiān”;C.“坍”应读作“tān”,“剖”应读作“pōu”;D.“几”应读作“jī”,“剥”应读作“bō”。) 2.B (解析:A.“鹜”应写作“骛”,“杉”应写作“彬”;C.“忘”应写作“妄”,“明”应写作“名”;D.“消”应写作“销”,“错”应写作“措”。) 3.D (解析:D.“俯拾即是”形容多而易得,用在形容“名贵宝石”不恰当。) 4.C (解析:A.语序不当,将“健全”和“建立”调换位置;B.成分残缺,可在“旅游事业”后面加“的发展”;D.缺主语,删掉“看到”或“让”。) 5.B 6. (1)露从今夜白 (2)三年谪宦此栖迟 (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 (1)【示例】正方:知识源于书本,学问在于勤奋。反方:知识源于实践,学问在于探索。 (2)【示例】真正的学习,要把读书做学问同思考和实践结合起来。只读书,不思考,物我便不能合而为一;只读书,不实践,便是书的奴隶,易被错误思想所左右。 8.B (解析:A.开头两句体现的是诗人苦闷抑郁的心情;C.借用典故“间接”表达诗人的心理;D.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9.看到一个积极、乐观、执着的诗人形象。 10.美好 日光 贬谪、降职 光芒 11.C (解析:A.数词/全;B.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C.连词,表承接;D.因为/凭借。) 12. (1)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13.C (解析:C.选文没有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 14.首先,由人的本性是怯懦的说起,提出勇气的可贵;然后,从“外界的鼓励”,了解环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信念”等三个方面谈获得勇气的途径;最后,指出我们应该更勇敢一些。 15.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有力地证明了人面临危险的处境需要准确判断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可获得勇气的观点,使说理深入浅出,观点更鲜明。 16.信念能够使人具有勇气,即使面临死亡,也能泰然自若,乐观地认为死亡是上帝给他的特殊礼物。 17. 【示例】鼓励会让人获得勇气。有一次,我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我特别紧张,愣在了台上。就在这时候,我看到班主任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鼓起勇气,战胜了恐惧,发挥出色,最终获得了一等奖。 18. ①仔细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 ②从容安排后事。 ③儿子考上大学时,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 ④种一棵香樟树当作礼物送给孙女。 ⑤领着孙女看自家的土地。 19. (1)镌刻,原指雕刻。在文中指爷爷与大自然、与土地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 (2) 因为爷爷在广阔的故乡留给孙女的一切都是丰富的,他希望孙女能同样感受到他的自豪和眷恋。 20.交代文中的主要人物,点明文章主旨。 21.年龄大但身体硬朗,热爱乡村生活,有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 22. ①爷爷把香樟树当作礼物送给孙女; ②让孙女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心灵相通的所在:香樟树,和她一起成长; ③爷爷送给孙女的不仅仅是一棵树,也是告诉孙女,她与故乡、与土地血脉相连,故乡和土地是我们心灵的起点和归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谪守(zhé) 环滁(chú) 投箸(zhù) 岸芷汀兰(dīng) B.琅琊(yá) 伛偻(nǚ) 野蔌(shù) 雾凇沆砀(hàng) C.潇湘(xiāo) 霏霏(fēi) 婵娟(chán) 日星隐曜(yào) D.觥筹(gōng) 阴翳(yì) 更定(gèng) 浩浩汤汤(tā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百废具兴 C.已而夕阳在山 D.玉盘珍羞直万钱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南极潇湘(尽头) B.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D.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前人之述备矣/名之者谁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至于负者歌于途 C.登斯楼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D.而年又最高/朝而往,暮而归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乃/重修/岳阳楼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将/登太行/雪满山 D.怀旧/空吟/闻笛赋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千里共婵娟”里的“婵娟”指月亮。月亮的别称还有“玉兔”“嫦娥”等。 7.名句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2)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3)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在得失面前,我们应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那样的心态,始终积极向上。 (4)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 , ”恰好表达了这种观点。 (5)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景抒情,流露出对家国的眷恋,对前途悲观失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6分) 班级开展了“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读诗知人】 题乌江亭【注】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乌江亭:即现在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__________诗。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就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之情。(3分) 【对联品人】 文化名人灿若群星,英雄人物各领风骚。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范仲淹登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小明就此拟写了一副对联,但下联不符合对联要求,请你修改。(3分) 上联:陶渊明东篱采菊安贫乐道 下联:先忧后乐范仲淹登楼书怀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5分) 水调歌头 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个名句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8分)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1.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__ (2)微斯人____________ 1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以物喜 属予作文以记之 B.而或长烟一空 一碧万顷 C.把酒临风 执策而临之 D.或异二者之为 一食或尽粟一石 1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杨绛先生曾说过“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又承载了范仲淹等古仁人怎样的豁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1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欣然起行____________ (2)月色入户____________ (3)是日更定矣____________ (4)上下一白____________ 16.选出朗读停顿更恰当的一项____。(只填序号)(1分)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比较两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在写景手法上的异同。(2分) 相同点:为了突出景物特点(甲文月明,乙文雪大),两文都运用了_____的写作手法。 不同点:甲文运用了________结合的手法,乙文运用了白描、点面结合的手法。 (四)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0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9.下列语句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活:救助,使……活 B.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牍:书信 C.值岁荒,人相食 值:遇到 D.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去:离开 2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上有谴,我任之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C.醒能述以文者 能以径寸之木 D.燮开仓赈济,或阻之 而或长烟一空 2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对两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 B.郑板桥因担心上级拒绝,没有经过申报就开仓赈济灾民,最终遭到了撤职处分。 C.郑板桥不仅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喜与文人雅士交游。 D.欧阳修和郑板桥担任官职,都能情系百姓,造福一方,因而都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五)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0分) 游东坡 陆 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①。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②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③是为雪堂④。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节选自《入蜀记》) 【注】①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犹如龟头。③筇杖:竹杖。④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2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自州门而东____________ (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____________ (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____________ (4)为一郡之最____________ 24.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标3处)(2分) 堂 中 有 苏 公 像 乌 帽 紫 裘 横 按 筇 杖 是 为 雪 堂 25.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2分)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______”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_______之情。 三、作文(50分) 27.请以《难忘__________之旅》为题,写一篇游记。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严禁抄袭,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C (A.dīng—tīng;B.nǚ—lǚ,shù—sù;D.gèng—gēng,tāng—shāng) 2.C (A.“属”同“嘱”,嘱咐。B.“具”同“俱”,全、皆。D.“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 3.A (至、到达) 4.B (均为介词,“在”;A.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代词,代指醉翁亭;C.表陈述语气/表判断语气;D.表递进,而且/表修饰,无意义) 5.C (将登/太行/雪满山) 6.B (欧阳修是宋代的) 7. (1)醉翁之意不在酒 (2)长风破浪会有时 (3)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4)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5)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8. (1)咏史(或:怀古咏史) 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 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 (2)范仲淹登楼抒怀后乐先忧 9.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0.“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破空间的阻隔;意思是说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祝福与思念,表现了词人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11. (1)探求 (2)如果没有 12.C (面对;A.因为/来;B.全/一片;D.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有时) 13.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人的歌声互相应和着,这样的快乐哪有尽头呢! 14.承载了范仲淹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5. (1)高兴 (2)门 (3)这 (4)全 16.② 17. (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18.情景交融 虚实 19.B(公文) 20.C (介词,用;A.方位词,树的上面/皇上;B.返回/归依;D.有人/有时) 21. (1)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2)这都什么时候了,如果向上申报,辗转往复,老百姓哪里还能活下去呢? 22.B (从“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和“即发谷与民”可知B项理解有误) 【乙译文】郑燮号板桥,是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擅长画竹子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郑板桥公务之余经常和文人们喝酒吟诗,以至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做县令,恰逢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郑板桥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板桥说:“这都什么时候了,如果向上申报,辗转往复,老百姓哪里还能活下去呢?(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23. (1)向东走 (2)空而开阔 (3)面向 (4)是 24.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25.原来只是一块石头放在它上面,最近就加修成一座木桥,上面盖了一间屋子,很有些败人兴致。 26.雪堂 仰慕 【译文】十九日早晨,在东坡游玩。从州门向东,冈垄高高低低,到东坡则地势平坦开阔。东起一块高地很高,有三间屋子。一处垄头昂起,上建小亭,称为“居士亭”,亭下面向南一间屋子很雄伟,四壁都画雪。堂中有苏东坡像,戴着黑帽穿着紫皮大衣,横按竹杖,这就是雪堂。堂屋东面有一棵大柳树,传说认为是东坡亲手种植。正南面有座桥,上面写着“小桥”,因“莫忘小桥流水”的句子而得名。它的下面最初没有渠道,遇到下雨就有涓涓的细流淌出。原来只是一块石头放在它上面,最近就加修成一座木桥,上面盖了一间屋子,很有些败人兴致。东面有一口井,称为“暗井”,出自苏东坡诗中“走报暗井出”的句子。泉水冰凉使牙齿感到寒冷,只是不很甜。又有一座“四望亭”,正与雪堂相对。在高山上,纵观山河,是一郡中(风景)最好的地方。 27.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D)(2分) A.拮据/根据嚼食/细嚼慢咽 一落千丈/大大落落 B.栈桥/饯别 阴晦/诲人不倦 仓皇逃窜/蹿房越脊 C.哄笑/哄骗 撩逗/撩起帘子 分文不值/分庭抗礼 D.掺杂/悲惨 门槛/衣衫褴褛 歇斯底里/竭尽所能 (解析:A.jū/ù,jiáo/jiáo,luò/luō;B.zhàn/jiàn,huì/huì,cuàn/cuān;C.hōng/hǒng,liáo/liāo,fēn/fēn;D.chān/cǎn,kǎn/lán,xiē/ji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2分) A.寒噤 笑嘻嘻 郑重奇事 置之不理 B.杜蛎 萤火虫 莫名其妙 狼狈不堪 C.潮汛 芦苇丛 默默无闻 迟疑不决 D.恣睢 厚障壁 胡说八道 与日具增 (解析:A.“奇”应写作“其”;B.“杜”应写作“牡”;D.“具”应写作“俱”。)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2分) 故乡,并不仅仅是一个可以安身的物质所在,同时也是生命出现、成长、成熟的所在,是能够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的温柔之乡。生命历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即使身处异地、漂泊他乡 ②正是因为有自己的故乡 ③我们才能够在芸芸众生中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④人用情感、智慧与劳动构建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 ⑤形成了让世代相依的亲情以及相互守望的生存法则 ⑥人也总是以最美好的想象来怀念自己的故乡 A.②①③⑤⑥④ B.②③①⑥⑤④ C.④⑤①⑥②③ D.⑤③①⑥②④ 4.古诗文填空。(8分) (1)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古人写诗,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的佳句。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均暗含哲理;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均显边塞独特风景。 5.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时,为小说取名“四海之内皆兄弟”。下面三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中,哪一个最能体现译者的命名意图?请作出选择,并简述理由。 A.武松醉打蒋门神 B.李逵打死殷天锡 C.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C.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理由:鲁智深看见自己的朋友林冲饱受磨难,看不过而拔刀相助,这一点使人感动。 (2)“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曾是网络上风靡一时的流行语,其出自《西游记》的哪一个故事情节?请对这一故事情节做简要概述。 大战红孩儿:枯松涧火云洞住着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儿子“红孩儿”,红孩儿扮作孩童骗取了唐僧的信任,并趁机将其掳走。悟空与八戒与其打斗,被他的三昧真火烧得败下阵来。悟空请来龙王帮忙,却适得其反。八戒去请观音,又被红孩儿变的假观音骗入洞中,悟空变的牛魔王也被他认出。最后只好请来观音将其降服,救出了唐僧和八戒。 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3分) 中国经济网2018年4月8日讯 为期4天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今天在海南博鳌开幕,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 000位嘉宾将陆续抵达并展开讨论。 本届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为“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围绕这一主题,年会设置了“全球化与一带一路”“开放的亚洲”“创新”“改革再出发”四大板块,将展开60多场正式讨论。世界500强的企业中将有100多家派代表参加论坛。 据论坛负责人介绍,今年年会特别设置了“一带一路成功案例与经验”的分论坛,瓜达尔港、中欧班列等重大工程项目将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享。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4月28日在海南博鳌开幕。 7.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微信阅读被首次纳入调查,以下是部分调查数据。 材料二 清华大学新媒体指数研究团队经过长期跟踪发现,微信内容以快、精、短为特点,并呈现了短视频、纯干货、附带背景音乐等不拘一格、多元化呈现方式的格局。整体而言,浅阅读、轻阅读、泛阅读依旧是主体。 材料三 北京大学教授王余光认为,儿童阅读、学术阅读和经典阅读还是应该坚持纸质书。微信主要功能是娱乐、浏览,我主张儿童阅读不要从微信阅读开始,对于孩子来说,微信阅读容易分散其注意力,不能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纸质书阅读才能让你不受干扰,一面看,一面思考。 (1)从材料一中,你能看出时至今日微信的功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吗?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微信的阅读功能和实用功能在逐渐增强。(3分)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浅阅读、轻阅读、泛阅读”有何特点。(4分) 内容快、精、短,多元化(2分),容易分散注意力,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共15分) 匿名电话 周 蕖 我刚上班就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山洼乡旮旯村教学点老师石仁经常躺着上课,电话反复打到县长办公室,还把他躺着上课的图片传得网上满天飞,影响恶劣。县长批示:立即查处! 我们马上成立调查组,火速赶往山洼乡旮旯村。 旮旯村教学点,窝在老山洼里,偏僻闭塞,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向山外。 徒步攀爬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旮旯村,我们浑身汗湿透了。 在旮旯村的田地里,我看到一群人正在干活,便笑吟吟地走近一位正在锄草的老农,问:“您好!老人家,请问石仁老师经常躺着上课吗?” 老农拄着锄头,上下打量我一下,疑惑地问:“你们是不是县里下来调查石仁的?” 我点了点头。 老农一下子来了精神,气呼呼地说:“嗯,嗯,是经常躺着上课,不信你自己去看……你们上面干吗不管?哼!太不像话,还不赶紧把他调走!” 这时干活的人都围了过来,一位中年妇女说:“……哎哟哟,这个石仁啦,躺着上课就躺着吧,还让我们送吃送喝,像个大爷!把他调走,调得越远越好,眼不见心不烦……” “我们乡村都不愿要石大爷!马上滚走,最好滚到县城去!”一个青年人挤进来大声嚷嚷。 “对,对,最好滚到县城去!”一群人马上跟着附和。 没想到石仁在村里人缘这么差,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教学点,趴在窗口朝里望,果然看见黑板边凉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脸色铁青的老教师,颤颤抖抖地举着教鞭,吃力地指着墙上的生字卡片,有气无力地读着。一条旧被子裹着下半身。 教室不大,只有十几个小学生。 我气呼呼地跨进门,随同的人员指着我对石仁说:“这是教育局纪委的张书记,快站起来!” 石仁动了动,还是没起来。 “你有病吗?!”我厉声质问石仁。 石仁摇了摇头,嘴唇抖了抖,似乎想说话,但最终没有说出来。 “孩子们,你们老师是不是经常躺着上课?”我掏出纸和笔,转身面对小学生和蔼地问,准备记录。 小学生齐声回答:“是的,一直躺着。” 这时教学点门口,除了悄悄跟随的那群干活的,又涌来了不少村民围观。 “你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我瞥了一眼门窗外围观的村民,瞪着石仁严厉地问。 石仁抓了抓头,没作声也没起来。 真是山高皇帝远,无法无天!天底下竟有这样上课的,我气不打一处来。一把揭开盖住石仁下半身的旧被子,露出上了石膏,缠着厚厚绷带的双腿。 我禁不住“啊”了一声:“这双腿?……”我盯着石仁问。 石仁还是一言不发,泪悄然滑落。 “救学生时跌下山崖摔折的……”好几个村民抢着回答。 “啊,怎么会是这样!……现在好些吗?”我缓过神来,轻轻捏了捏石仁的腿柔声问。 “你们到现在还不知道?真是官老爷!……”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冷嘲热讽。 我的脸上火辣辣的,我为我刚才的想法感到脸红。 “我们全体村民,强烈要求把石仁老师调走!”村民不约而同地说。 “为什么?是不是他教得不好?” “哼!我们村出了那么多大学生、研究生,哪个不是石老师带出来的?!” 我更加不明白了:“那你们为什么要撵他走呢?” “石老师家住镇上,师范毕业主动要求分到这里,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是我们村的大恩人啦!……近几年身体不好,经常犯晕,现在救人又成这样,也没人理睬,我们实在不忍心他在这里受一辈子罪啊!” “那你们为什么希望他调到县城呢?” “因为他的女儿嫁到县城,我们希望苦了那么多年的恩人,晚年能得到更好的照顾,享受更好的生活!” “可是,可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打举报电话呢?还打到县长办公室?”我好奇地问。 “哼,反映多少次,每次都是‘石沉大海’!不这样做,你们谁会把眼睛落在像石老师那样的老实人身上!” 8.根据小说内容把下面表格填写完整。(4分) 故事情节 初到旮旯村调查 ②看到石仁躺着上课 ③村民告知详情 “我”的心情 ①沉重 气愤 ④惭愧(羞愧) 9.请你结合全文,谈谈文中画线句的作用。(4分) 写出了石仁老师所在的教学点偏远、难走;间接写出了旮旯村的教育不受上级重视的客观原因(旮旯村群众反映情况不受重视的客观原因);侧面表现了石仁老师扎根山区二十多年的不易;为群众采用非常手段反应情况做铺垫(为下文石仁救学生跌下山崖摔折腿做铺垫)。(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0.“哼!”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请你结合语境说说几次的含意有何不同。(3分) “哼!太不像话,还不赶紧把他调走!” “哼!我们村出了那么多大学生、研究生,哪个不是石老师带出来的?!” “哼,反映多少次,每次都是‘石沉大海’!不这样做,你们谁会把眼睛落在像石老师那样的老实人身上!” 第一次“哼!”表面上表达对石仁的不满,实际上是想引起政府官员对石仁的关注;第二次“哼!”表达对官员误解石仁老师的强烈不满,强调石仁老师对山村教育的贡献之大;第三次“哼”表达对官僚作风(官员做法)的强烈不满。(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1.这篇小说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4分) ①设置悬念。本文在开头设置“举报老师”的悬念,然后层层铺垫,引起读者的好奇心,结尾道出实情,解开悬念,让人恍然大悟(2分);②欲扬先抑(对比)。前文用大量的篇幅展现石仁老师的人缘差、不称职,与后文“我”发现石老师其实是个关爱学生、默默奉献的好老师形成对比,使情节起伏多变(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共13分)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 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地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有删改) 12.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4分) ①去邻居家读“报纸墙”;②借小人书读;③捡包鞭炮的纸读;④到废品收购人家的院子里读旧书;⑤在月光下读书。(答出任意四个即可) 13.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3分)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动作描写(1分),运用一连串动词,写出了“我”得到书的喜悦心情,及对读书强烈的渴求(2分)。 14.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道“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句中的“花”指的是书的意思(1分),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强烈震撼,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依恋(2分)。 15.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1分);点明主旨,强化作者对读书往事的怀恋(2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二)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正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①,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序》 【注释】 ①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邯郸记》中卢生临死时说要留下自己的书法。卢生书法学的是王羲之、王献之。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2分) A.余:余拏一小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独:独往湖心亭看雪/不得志,独行其道 C.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D.客: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 (解析:A.我剩余;B.均为“单独”;C.酒杯,指代酒/白色;D.客居/客人。)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18.语段(一)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1分),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1分)。 19.语段(一)中的“余”和语段(二)中的脚夫和寒士都是痴人。请谈谈你对这两种痴人的看法。(4分) 语段(一)中,作者痴迷于世俗之外的山水之乐,其实是一种雅致的生活情趣(2分);语段(二)中脚夫和寒士是“痴心妄想”,是痴迷于名利,并不值得我们学习(2分)。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以前西陵地方有一个脚夫,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跤,把酒坛子打破了。想到无从赔偿,就长时间呆坐着,想道:“要是梦该多好!”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考取了举人,正在参加鹿鸣宴,恍恍惚惚地还以为这不是真的,咬着自己的手臂说:“别是做梦吧?”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唯恐其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其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则是一样的。 我现在大梦将要醒,但还在从事雕虫小技,这是又一次在说梦话。因而叹息从事智慧事业的文人,其好名之心真是难改,正如邯郸梦醒,更漏已尽,晨钟已鸣,卢生在其遗表中还想着摹拓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来流传后世。那一点好名的根性,已经坚固如同佛家舍利,虽然用猛烈的劫火来烧它,还是烧不掉的。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20—21题。(共4分)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请从炼字角度说说“又恐琼楼玉宇”妙在何处。(2分) “恐”字把作者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2分) 21.这首词是苏轼的一首赏月怀人之作,表达了词人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及无限热爱。(2分) 四、作文(50分) 22.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就这样慢慢长大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对于看不清楚的路,先走两步,踩结实了,然后再跑。走了两步,发现不对,赶快折回来,脚上沾了点泥水,没什么了不起,换双鞋寻找新路再往前走。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作文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B)(2分) A.抹布/抹杀 中伤/中规中矩 取缔/根深蒂固 B.仰望/抑制 搽粉/荼毒生灵 懦弱/儒家学派 C.省悟/省份 诓骗/热泪盈眶 胆量/限量供应 D.折扣/折本 契合/锲而不舍 要诀/决一死战 (解析:A.mā/mǒ,zhòng/zhōng,dì/dì;B.yǎng/yì,chá/tú,nuò/rú;C.xǐng/shěng,kuāng/kuàng,liàng/liàng;D.zhé/shé,qì/qiè,jué/ju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2分) A.压榨 吵闹声 孜孜不倦 画龙点晴 B.虚妄 摆架子 轻而易举 自暴自弃 C.鲁钝 创造主 持之以恒 走头无路 D.汲取 茅草房 不攻自破 不足为矩 (解析:A.“晴”应改为“睛”;C.“头”应改为“投”;D.“矩”应改为“据”。) 3.古诗文填空。(8分) (1)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李商隐在《无题》一诗中,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花中寄寓着作者无尽的情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触景生情,移情于花鸟,表达了感时伤怀的感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晏殊以花的逝去、燕的归来,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在护佑唐僧西天取经途中,孙悟空曾多次用七十二变,与妖魔鬼怪斗法,请从“车迟国斗法”和“险渡通天河”中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故事情节。 【示例一】车迟国斗法:车迟国国王兴道灭佛,国王命唐僧等与虎力、鹿力、羊力三大国师赌赛求雨。(1分)在悟空的扶持下,唐僧祈雨即来,虎力大仙法力受阻无雨降下,又不服气,悟空使龙王现身使国王信服。(1分)虎力又要和唐僧比高台坐禅。悟空捉去鹿力大仙暗害唐僧的臭虫,然后变作一条蜈蚣,使虎力大仙从高台摔下来。(1分)鹿力又要与唐僧赌隔板猜物,又被悟空暗中捉弄而失败。虎力大仙恼羞成怒,与悟空赌利刀砍头,鹿力大仙赌剖腹剜心,羊力大仙赌赤身下滚油锅,但一一被悟空所破,三国师都死于非命。国王见状,心悦诚服,换关文送唐僧师徒西行。(1分) 【示例二】险渡通天河:唐僧师徒来到通天河畔陈家庄,得知有妖怪灵感大王,每年一度祭祀,要吃童男童女。(1分)悟空变成童男,八戒变成童女,救陈家庄百姓之苦,打败了妖怪。(1分)妖怪用鱼女所献之计,作法使夏日满天飞雪,冻结了通天河。唐僧取经心切,踏冰渡河,沉入水底被捉。(1分)八戒、沙僧引妖怪出水面,孙悟空抡棒便打。妖怪潜水不出。最后,南海观音被请来收服原为自己莲花池中的金鱼所变的妖怪。(1分) (2)《水浒传》被称为悲剧英雄传。请从下列章节中任选一个,结合情节谈谈英雄之悲悲在何处。 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②汴京城杨志卖刀 【示例一】林冲一身本领却被高俅父子陷害,被发配沧州看守草料场,又遭陆谦、富安放火暗算。林冲幸免于难,得知真相后,于山神庙前怒杀二人,后冒风雪连夜逃亡落草。林冲之悲,悲在一味懦弱退让,最终家破人亡。 【示例二】杨志本是杨家将的后人,想凭一身本领博得个封妻荫子,却屡遭挫折,在汴京城欲卖掉祖传宝刀,又遭泼皮牛二寻衅滋事,一时兴起,怒杀牛二,吃了官司,又因失陷生辰纲而落草。杨志之悲,悲在命运坎坷,怀才不遇,急功近利。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4分) 衡量教育水平的标准是什么呢?首先是看①师生能否拥有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所谓幸福,就是让师生双方都能享受课堂、享受教育带来的智慧挑战,享受学校生活带来的不断成长。其次是看②教育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一个国家和地区需要的人才是多元的,在各行各业中既需要精英,也需要一般劳动者。再次是看教育是否符合本地的文化传统。任何教育都有自己根植的土壤。把中国的教育原封不动地拿到英国,或把英国的教育简单照搬到中国,都会遭遇水土不服。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之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材料二:“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英文缩写BRF)是“一带一路”提出几年以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主要包括开幕式、圆桌峰会和高级别会议三个部分。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是今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右图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标识。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3分)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创新、文明之路。 (2)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用简洁的文字解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标识。(5分) 标志以两条丝带代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条丝带汇聚形成球型,体现包容、团结、合作的寓意,代表全球合作,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丝带构成英文字母“S”,代表丝绸;球形中心隐含“大雁塔”,寓意丝绸之路以中国为中心,始于西安,惠及全球;丝带下方嵌入高峰论坛英文简称缩略语“BRF”,突出会议名称。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烧饼葛 ①每天凌晨四点半,小葛照例起床忙碌,烧水、和面、醒面;剁馅,搅馅上劲;五点四十分,面醒透,开始一遍遍折叠面坯,刷油;之后才是揪坯子包馅,擀薄面饼,撒芝麻;五点五十五分,第一炉饼入炉;五点五十八分,给上学去的孙子买烧饼的老人家已经在排队,心急火燎地抻着脖子看,第一炉饼是否能轮上自己。 ②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他很牛,别看满头面粉就像在他的头发上下了一场雾凇,冬天,零下五六度的天,夹袄也不能有袖子(不然,伸胳膊到炉内贴饼不利落),冻得通红又烤得通红的两条光胳膊上,戴一副花护袖,样子滑稽。但他就有通身的本事,让白领们也寻香而来,先把车停在老远的停车场,穿小巷,过窄桥,再穿小巷,到他这里来,老老实实排长队。 ③小葛有啥本事?原来,如今打烧饼的人技艺下降,有馅料的烧饼几乎全赖电烤箱烤制。小葛的烧饼,敢包着鼓鼓的馅料下火炉,钳上来不掉酥皮不破相,真是本事;会吃烧饼的人,好的就是烧饼咬开的第一口,扑鼻的烟火气。按小葛的话说,电是死的,炉火是活的,电烤箱烤出来的烧饼,就像“做题做呆了的傻小子”,单是熟了,一点香气和趣味也无。炉火燎出来的烧饼,香气是立体的,这一面和那一面、外壳和内芯的香气完全不一样;火候恰到好处时,烧饼壳上的白芝麻都被燎成金黄色;做馅料的野葱和萝卜丝,辛辣劲全无。骨子里的甘香绵柔,一层层发散出来。 ④小葛凡事爱琢磨,这跟他的经历有关。在小葛的老家,男孩子若是子承父业要做烧饼的话,一般从十八岁就开始练习各道工序了。小葛心高,高中毕业后,在外面换过四五份工作,保安、仓库保管员、安检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都干过,这一耽误就是十年。母亲一直担心家传的好技艺会断了档,父亲却说,你由他去,心里不甘愿,打出来的烧饼没人吃。 ⑤果然,到二十九岁,小葛带着老婆孩子回了家,恳求跟父亲学做烧饼。父亲说,好啊,老规矩,先揉半年面。把面揉活了,我再教你第二步。 ⑥起初揉面,小葛那个狼狈,光是夏天不能用空调和风扇就够他受的。小葛开玩笑说:“着了风面团就感冒了,起硬皮儿,再怎么揉,都不会起那层活泛的光。”揉面就像练功一样,讲究的是一气呵成,中间最好别有停顿。小葛刚开始不懂,揉面时觉得眼皮重,照镜子一看,眼睫毛上都是白面粉,就去舀瓢冷水洗了脸。好嘛,就耽误这么点工夫,那炉饼就被父亲的老客挑毛病“面没发妥”。父亲问他中途是否走开,小葛才恍悟那个脸冼坏了:“回来就感觉面团的外面有点发硬,加上洗过脸手温低,面就醒不到位。”补救的秘方父亲也教给他:添一饭勺的蜂蜜,一大团面就救回来了。但这样做增加成本,而且饼偏甜,有些客人不见得喜欢。 ⑦打十年烧饼,日复一日,有没有厌倦的时候?小葛笑:“做一万个饼,能跟做第一个那样有兴致,搁谁都是个难题。”支撑小葛把事情做下去的,是一位快九十岁的台湾老兵,老人家苏州人,二十岁之前在苏州和南京都住过,自八十二岁起,发宏愿要回来找“小时候的味道”,曾一个人在苏州小旅馆里住了十天,换不同的面馆吃了二十三碗焖肉面,“没有一碗达到我小时候的水准”,这种“回不去了”的怅惘,简直无法言说。还好,他回南京寻访故旧时,老友的孙媳给他买了“小葛烧饼”,老人吃得热泪直流,说要带一百个烧饼回台湾,“原来老味道还没有绝迹”。 ⑧那天,小葛破例为这位客人多出了四炉饼。台湾老兵让他意识到,把看似微不足道的手艺传下去是有意义的,它跟每个游子牵着魂,绊着魄。 (摘自《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7.第①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 写了小葛制作烧饼的过程和顾客的等待与担忧。(1分)作用:①表现了小葛的忙碌,他动作熟练,麻利,有条不紊,很勤劳,制作的烧饼工序复杂,遵循传统深受欢迎(1分);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③引出下文对小葛烧饼特点的介绍(1分)。 8.请品析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先把车停在老远的停车场,穿小巷,过窄桥,再穿小巷,到他这里来,老老实实排长队。 动作描写(1分),写出了白领来买小葛烧饼的周折费事(1分),从侧面突出了小葛烧饼的香气扑鼻,美味可口(1分),从而表现了小葛手艺高超(1分)。 9.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文中的小葛的性格特征?(4分) ①吃苦耐劳:每天早晨做烧饼,刻苦、用心学揉面;②对自己的手艺热爱、执着:坚持用传统技艺打十年烧饼,还要继续坚持;③遇事爱琢磨:对自己炉火和电烤箱烤制烧饼的特点的分析,在高峰期搞限购。(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0.有人认为小葛很傻,像他这样做烧饼辛苦劳累,数量有限,远不及电动揉面,电烤箱烤制烧饼的经济效益高,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4分) 【示例一】不同意。文中小葛用心制作烧饼,真材实料,工艺传统,在带给人们快乐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给予自己尊严和幸福。这本身就是一笔不能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的巨大的财富。 【示例二】不同意。文中小葛传承的不仅是一种传统手艺,更是一种朴素而深刻的价值观。当前社会,人们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变得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丢弃了许多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良知、信义等,人们为此将付出越来越高昂的生活成本,越来越远离快乐和幸福。因此当代社会呼唤更多的小葛式的人和他们用心制作的“烧饼”。(4分,观点明确,且理由合情合理即可;持“同意”观点不给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共12分) 成功在气质 ①气质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的外在体现。当我们从人群中穿过,能够从匆匆人流中发现哪些人是成功者,哪些人是失败者吗?其实,区别他们很简单。成功者和失败者走路的姿势、速度、眼光、表情、神态是迥然不同的。一个成功者,行走的速度是快捷的,目光如剑,神态自信,他周身洋溢着自信自强的气质。而一个失败者,走路拖泥带水,目光呆滞短浅,表情暗淡。我们很轻易地就能判断,这是一个缺乏决断力和自信力的人。 ②成功的气质来源于持久、充足的自信。一个人坚信自己的能力能够超越苦难,坚信自己的魄力能够打开困境,坚信自己的智慧能够出奇制胜,就一定能够独立自主地走向成功。而一个失败者,所缺乏的正是这种坚定的自信力,缺乏心理上的必胜信念,因此缺乏先行一步的勇气,最后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陷入不可救药的泥潭。 ③对于一个人来说,才干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自信可以创造奇迹。自信心能够把一个人的才干源源不断地挖掘出来,能够帮助其把握住每一个成功的机会。在一个自信者面前,我们能感觉这是一个可以托付大事的人,是一个可以依靠信赖的人,你会感觉到安全和踏实。而一个失败者就不同了,那种穷途末路的无奈,那种无计可施的窘迫,那种无能为力的尴尬,只能让我们选择躲避。 ④从世界上杰出的人物中,我们还会发现,自信更是一种大无畏的领袖气质。欧阳修在《与梅圣俞书》中有一段话:“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当时的欧阳修是文坛领袖,发现了年轻的苏轼,竟然有这样的胸襟!当时,还有王安石、曾巩等一批年轻才俊,在欧阳修的举荐之下,纷纷走上文坛,宋代一时人文繁荣。一批年轻人在欧阳修的引领下出来了,他们取代欧阳修了吗?没有,欧阳修与他们一起,组成了宋代最璀璨的文学星空,相互辉映。而欧阳修,因为领袖气度,更显气质不凡。他们在一生当中,坎坷多难,但是愈挫愈奋,最终走向人生的巅峰。他们的身上似乎从来就没有忧郁、胆怯、恐惧这些词汇。这种成功的气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人都有这种气质,只是有的人把它挖掘出来,而有的人终生都让它沉睡着。 ⑤其实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点燃这种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自信之火。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选择,确立自己的起跑线,锁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一往无前,永远乐观,抛弃犹豫,相信自己能够把事情做好,坚信自己必定会走向事业的成功,遇到困难决不瞻前顾后、气馁后退,你的人生同样能够灿烂光明。 ⑥人生没有注定的失败者,失败者是败在自己信心脚下的人。 (选自《读者文摘》,有删改)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成功在气质。(或:成功的气质来源于持久、充足的自信。) 12.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3分) 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1分),通过将成功者和失败者在走路的速度、目光、神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别进行对比,突出证明了“气质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的外在体现”的观点(2分)。 13.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3分) 首先提出“从世界上杰出的人物中,我们还会发现,自信更是一种大无畏的领袖气质”的观点(1分);然后通过列举欧阳修举荐苏轼、王安石、曾巩等人的事例,论证了领袖气度,更显气质不凡的观点,并进一步论述具有领袖气质的人即使经历挫折磨难,也会走向成功的道理(1分);最后,强调这种成功的气质,每个人都有,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将其挖掘出来(1分)。 14.下面哪则材料适合作为论据证明本文的论点?请简述理由。(3分) 材料一: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培根 材料二: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 材料二(1分)。因为材料二的名言阐述的是自信对人成功的重要性。而本文的观点是成功在气质,成功的气质又来源于持久、充足的自信,所以可以作为论据证明本文的观点(1分)。而材料一中培根的名言,则论述的是知识和学问的重要性,所以不能证明本文的论点(1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0分) (一)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二)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节选自《宋史》)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2分) A.乐:然则何时而乐耶/太守之乐其乐也 B.斯:微斯人/斯是陋室 C.至:至若春和景明/礼愈至 D.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略无阙处 (解析:A.快乐,高兴以……为乐;B.这;C.至于周到;D.处在地方。)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17.语段(一)的第1、2段写“迁客骚人”因天气的阴晴变化而引发不同的心情,目的是什么?(2分) 反衬古仁人之心(1分),歌颂古仁人的伟大胸怀(1分)。 18.范仲淹推崇“古仁人”,纯仁仰慕“圣贤”,怎样才能达到“古仁人”和“圣贤”的思想境界呢?请结合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分别概括。(4分) 要达到古仁人的境界需要不以外界环境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时时处处为君王和天下百姓着想(2分);要达到圣贤的境界需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2分)。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纯仁的性格平易宽厚,不以疾言厉色对待别人,但认为是符合道义之处却挺拔特立,一点也不屈从。常常告诫子侄辈说:“即使是愚笨到了极点的人,要求别人时却是明察的;即使是聪明人,宽恕自己时也会糊涂。如果能用要求别人的心思要求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思宽恕别人,不用担心自己不会达到圣贤的境界。”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9.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诗人为何“停杯投箸不能食”?(2分) 作者想到现实之路充满坎坷险阻,前途迷茫无所适从,因而内心愁苦,面对“玉盘珍羞”也无法下咽。(2分) 20.简要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2分) 运用典故(1分),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1分) 四、作文(50分) 21.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留在心底的诗意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日前,郑州市一名中学女生骑单车违规逆行,撞上一辆奔驰汽车,奔驰前保险杠附近油漆被剐蹭。司机提出要赔偿两千元左右,女孩吓得哇哇大哭。围观路人纷纷表示,司机的做法虽然有些不太近人情,但对女孩的成长也是非常必要的。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作文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C)(2分) A.勾当/勾结 降职/降龙伏虎 解甲归田/解囊相助 B.作揖/缉拿 食讫/迄今为止 披坚执锐/纨绔子弟 C.见教/教书 长进/各有所长 不省人事/省吃俭用 D.破绽/锭子 掂量/拈弓搭箭 箪食壶浆/食不知味 (解析:A.gòu/gōu,jiàng/xiáng,jiě/jiě;B.yī/jī,qì/qì,zhí/wán;C.jiào/jiāo,zhǎnɡ/chǎng,xǐng/shěng;D.zhàn/dìng,diān/niān,shí/sh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2分) A.腼腆 现世宝 面面厮觑 顿开矛塞 B.拙病 提名录 屏人促席 经世奇才 C.愧赧 朱砂记 不省人事 如雷惯耳 D.侥幸 萧湘馆 不由分说 思贤若渴 (解析:A.“矛”应写作“茅”;C.“惯”应写作“贯”;D.“萧”应写作“潇”。) 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B)(2分) ①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它们,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②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③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④最后要学会做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⑤还要注意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读精彩部分和难点部分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 A.①②③⑤④ B.①③②⑤④ C.③②⑤④① D.③②④⑤① 4.古诗文填空。(8分) (1)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3)《醉翁亭记》中写山间朝暮之景变化的一句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古诗词中在抒发作者内心愁情时,常常会写到日落的景象。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两句就写出了暮云渐起,夕阳西落时,骤起的凉风勾起了诗人无限的羁旅与怀古之情;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两句渲染出寒林日暮时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也暗示了贾谊当时的处境和李唐王朝危殆的形势。 5.名著阅读。(4分) 成功的文学作品中,往往会有许多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总会得到读者更多的青睐,请从下面几个英雄人物中选出一个,介绍其性格特征并写出与其相关的两个典型的情节。 ①鲁智深(《水浒传》) ②孙悟空(《西游记》) 【示例一】鲁智深:疾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情节: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 【示例二】孙悟空:本领超群,善恶分明,疾恶如仇,不畏强权。情节: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 6.请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4个字)(2分) 5月4日下午,淮扬中学“品读经典,放飞青春”经典诵读比赛,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根据参赛作品的内容,比赛分为“传承”“跨越”“展望”三个篇章。形式包括学生朗诵、师生合诵等。共22个参赛节目和2个表演节目。比赛节目精彩纷呈,师生合作的朗诵《相信未来》获得“最佳风采奖”。本次比赛由学校教务处主办。部分学生家长应邀观看了比赛。 【示例】淮扬中学举行经典诵读比赛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材料一:中国空巢青年图鉴 材料二:“空巢青年”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他们很多人的生活是这样的:早上8点,戴上耳机,冲入城市的早高峰;晚上7点,结束一天工作后回家刷淘宝,买服饰,买零食。他们在网上发技能分享帖,与人分享自己的手艺,但他们只愿意“宅”在家里与他人进行网络沟通,很少与人面对面交流。 (1)请你从上面三幅图中概括出两条结论。(4分) ①中国“空巢青年”中男性占大多数(或多于女性);②深圳、广州、北京90后男性“空巢青年”位居前三。 (2)李明的哥哥是个典型的“空巢青年”,这让妈妈很担忧。请你代李明给哥哥写一封短信(只写正文,60字左右),向哥哥提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建议。(4分) 【示例】哥哥,您独自一人在外乡打拼不容易,妈妈很担心,希望您工作之余多参加社交活动,多与人交往,多在人前展示您的手艺技能。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共16分) 朱仝的屈服 鲍鹏山 ①雷横打死了郓城县知县的相好白秀英,知县一心要雷横死,派朱仝押解雷横去州里判决。朱仝在路上私自放了雷横,自己去顶罪,被断了二十脊杖,刺配沧州牢城。沧州牢城曾经是林冲待过的地方,我们领教了那里的黑暗和无道,但是我们不必为朱仝担心,因为朱仝碰到了一个好人,这个好人就是沧州知府。 ②沧州知府见朱仝仪表不凡,面如重枣,美髯过腹,并且知道他是因为私放雷横而获罪,内心便对朱仝有了一分敬重,于是没让他去牢城营服刑受苦役,而是留在本府听候使唤。知府的亲生儿子小衙内年方四岁,生得端严美貌,也很亲近朱仝,知府便吩咐朱仝早晚抱小衙内上街玩耍。 ③此时的朱仝,一心想的就是回乡,和家里的妻儿团聚,重新回归正常生活。碰到这样一个好知府,实现他的愿望应该不会等太久。 ④朱仝碰到沧州知府实在是运气,但沧州知府碰到朱仝却是天大的晦气——不是朱仝会怎么样,而是朱仝有那么几个实在不怎么样的“朋友”。 ⑤刚刚半个月,梁山的“朋友”来了——宋江、吴用要逼朱仝上山。在大街上,吴用、雷横稳住朱仝,而李逵则趁机抱走了小衙内,一直抱到城外树林里,在僻静无人处,一板斧把孩子的头劈作两半! ⑥朱仝在树林里找到小衙内,李逵在一边拍着腰里的板斧扬扬得意。朱仝追着李逵要拼命,追到柴进庄上。柴进告诉朱仝:“及时雨宋公明写一封密书,令吴学究、雷横、黑旋风礼请足下上山,同聚大义。因见足下推阻不从,故意教李逵杀害了小衙内,先绝了足下归路,只得上山坐把交椅。”吴用、雷横也说:“兄长,望乞恕罪,皆是宋公明哥哥将令,吩咐如此。”朱仝对众人说道:“若要我上山时,你只杀了黑旋风,与我出了这口气,我便罢!”李逵听了大怒道:“教你咬我鸟!晁、宋二位哥哥将令,干我屁事!”朱仝怒发,又要和李逵厮并,三个又劝住了。朱仝道:“若有黑旋风时,我死也不上山去!” ⑦如果要我在梁山好汉中选一个最为正派而厚道的人,我一定选朱仝。《水浒传》中救人最多的,是朱仝;明明白白地用毁掉自己的方式去救人的,也是朱仝。《水浒传》是歌颂义气的,而论讲义气,首屈一指之人,非朱仝莫属。 ⑧但是,他救过的宋江、吴用,还有雷横,是怎么报答他的呢?就是逼得他无法做人,逼得他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还美其名曰报答对方!更糟糕的是,他们这样做,对一个活泼可爱的四岁孩子公平吗?对孩子的父亲,一个对朱仝颇为关照、为人颇为正派、心地颇为善良的地方官员——沧州知府公正吗?后来沧州知府亲自到城外树林中来看儿子的尸首,痛哭不已,备办棺木烧化。这是何等的人间惨剧! ⑨这出惨剧的导演是宋江,副导演是吴用,而主演则是李逵。 ⑩朱仝说,若有李逵在山上,他死也不上山去。他真正想说的,难道不是:宋江、吴用的梁山,他死也不愿意去!但是,确实如宋江和吴用设计的,此时的朱仝,除了上梁山,还真是无路可走了。朱仝放过追罪宋江、吴用,他已经在自欺欺人,已经在内心屈服了。是的,他上梁山了。他屈服了。这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事件。它照出了梁山阴暗的一面,残忍的一面。 ⑪有意思的是,朱仝上山以后,根本就没有向宋江问起这件事。不必问,大家彼此心照不宣。一个无路可走的人,已经没有问责别人的资本,也没有了问责别人的心气。 ⑫马幼垣先生说,朱仝上梁山后,把这一切都宽恕了。说他是“唯大智慧能饶恕,独仁厚能刚大”(《水浒人物之最》)。我则认为,朱仝未必有这么高的精神境界,他只是有着无法言说的忧伤与无奈罢了。 8.通读全文,说说朱仝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朱仝是一个讲义气(1分)、正派(1分)、厚道(1分)、大量(1分)的人。 9.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说第④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4分) 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内容上:交代了朱仝被逼上梁山的原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结构和内容各2分) 10.如何理解文章第⑩段画横线句子的意思?(4分) (1)朱仝放过追罪宋江、吴用,他已经在自欺欺人,已经在内心屈服了。 宋江、吴用是梁山的头面人物,朱仝虽明知这是二人的计策,但自己除了上梁山,已无路可走,只好自欺欺人。(2分,意思对即可) (2)它照出了梁山阴暗的一面,残忍的一面。 因为宋江等人为了让朱仝上梁山,不惜杀害了无辜的小衙内,这种手段照射出梁山阴暗和残忍的一面。(2分,意思对即可) 11.宋江等人设了怎样的计策,使得朱仝上了梁山?(4分) 吴用、雷横稳住朱仝,而李逵则趁机抱走了小衙内并杀害了小衙内,朱仝无路可走,被逼上了梁山。(4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共12分) “微信控”们请抬抬头 ①不管是亲戚吃饭还是朋友聚会,常常是几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子旁,但彼此之间都不说话,只自顾自低着头摆弄手机,不停地微信,语音,自拍,刷屏。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信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微信像一块吸引力巨大的免费蛋糕,吸引了众多的勤劳的“低头族”。控,出自日语“コン(kon)”,取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指极度喜欢某样东西的人。“微信控”,就是有微信情结的人。 ②微信作为一种网络社交工具,刚一问世就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利用手机上安装的微信,可以做到及时沟通、聊天、随时发布自己的状态。每天到“朋友圈”里逛一逛,不仅能了解亲朋好友的资讯,还能看到各种信息,给生活带来了便利。它更满足了人们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关注与被关注。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生存的需要获得满足时,就需要满足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归属感、认同和自我实现都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微信控”正是通过“晒”来让朋友们找到谈资、了解近况,得到朋友认同和关注来满足这些高层次需求。 ③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过度依赖微信,每天沉迷于“刷朋友圈”“狂点赞”,熬夜玩微信,甚至一天不玩微信就会出现烦躁、空虚等反应。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网络中的社交高手,现实社交的“低能儿”。 ④另外,经常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对视力也会造成伤害。据调查显示,青少年出现近视的原因中85%到90%是因为用眼过度。近视的患者,绝大部分天天接触电子产品,而且每天玩半个小时以上。眼睛的泪膜层遭到破坏,导致泪液分泌减少,从而出现干眼症。长时间低头玩手机还会出现颈椎椎间盘突出、后颈部肌筋膜炎等病症,导致颈后部肌肉和韧带牵拉劳损。 ⑤如何才能降低对微信的依赖度呢?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网络工具之所以被研发出来,是为了更好服务人类,而不是用来控制人类;其次,应强制自己合理有度地使用网络工具,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与周围人的面对面交流上;另外,加强体育锻炼也可帮助减弱“微信控”。 1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引出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微信强大的吸引力,它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1分)。 13.“微信控”有哪些危害?(2分) ①削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1分);②伤害视力(1分)。 14.第④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不能(1分),“绝大部分”表示范围,说明不是所有的近视患者都天天接触电子产品(1分);如果去掉,则变成所有的近视患者都天天接触电子产品,与事实不符(1分),该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5.近期,姐姐成了“微信控”,“晒”“刷”不断。她说:“手头工作不忙的时候就会拿出手机浏览一下微信,如果不看一眼,总觉得少点什么。”请你运用上文中的知识,分析导致姐姐如此现状的心理原因,并写一段话劝劝她降低对微信的依赖度。(4分) 原因:①希望用微信满足心理需求——关注与被关注(1分);②找到归属感、认同和自我实现(1分)。 【示例】姐姐,微信是很方便、快捷,但是在生活中与人交往的快乐是微信永远无法给予的,让我们一起放下手机,走进自然,走进人群,感受真正的生活乐趣吧。(2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二)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坐久清冽,苍头④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⑤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选自张岱《龙山雪》) 【注释】 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李岕(jiè)等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欱(hē):通“喝”。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余拏一小舟 拏:撑(船) B.拥毳衣炉火 拥:裹,围 C.雾凇沆砀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更加 (解析:D.“更”解释为“还”。)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想不到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18.语段(一)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2分) 作者采用的是一种近似图画中的白描手法(1分),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描绘出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1分)。 19.语段(一)和语段(二)均是情景交融的佳作,请简要谈谈作者在描绘雪景时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①阔大、纯净的雪景映照出张岱孤高自赏、高雅脱俗的情怀,在冰天雪地中,心灵脱去俗累,自由洒脱;②雪景的苍凉也折射出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天启六年的十二月,大雪深三尺多。晚上天放晴了,我们几个登上龙山,坐在城隍庙的山门上,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这几个人陪伴侍侯。山峦都被雪覆盖住了,月亮的光辉也显得稀薄了,月亮显不出光亮,雪显得十分苍白。坐久了觉得有点冷冽,年老的伙计送酒来了,我勉强举起大杯子(喝酒)御寒,酒气上升,积雪将酒气吞噬,竟然喝不醉。马小卿唱曲子,李岕生吹洞箫应和她,箫声被寒气所震慑,艰涩得出不来。三更的时候我们准备回去睡觉,马小卿、潘小妃互相抱着从百步街旋转滚落,直到山脚,满身是雪地站着。余下的人坐一辆小羊头车,拖着满身的冰凌回来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共4分)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然,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0.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妙在何处。(2分) “相见时难别亦难”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义重。(2分) 2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①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②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③对美好愿望的追求。(一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四、作文(50分) 22.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________悄然绽放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我们,大地也不保护我们。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作文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