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承智班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大小欲获得最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的组合是( ) A. 1、3、5 B. 2、4、6 C. 2、3、6 D. 2、4、5 【答案】C 【解析】图中1、2表示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3、4表示目镜,目镜与物镜相反,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5、6表示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其中高倍镜与载玻片的距离短。由于题中要求得到最大放大倍数,因此应选用高倍组合,即2、3、6,故选C。 2.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含有叶绿体 B. 一个生物体中不同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主要是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根本原因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同 C.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D. 活细胞中大部分的化学反应是在各种细胞器中完成的 【答案】C 【解析】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但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如蓝藻,A错误;一个生物体中不同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主要是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错误;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C正确;活细胞中大部分的化学反应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D错误。 3.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遗传物质是DNA或者RNA B. 有的真核细胞无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C. 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D. 都能合成蛋白质且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答案】D 【解析】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但部分原核细胞含有光合色素(如蓝藻),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真核细胞必须有叶绿体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且细胞膜都具有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能合成蛋白质,且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正确。 4. 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 B. 分子式为C63H105O25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的肽键数目是16个 C. 10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有9个﹣CO﹣NH﹣,称为九肽 D. 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失去的H2O中的氢来源于氨基和羧基中的氢 【答案】C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5. 真核细胞往往具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物膜将细胞分隔为不同区室,使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B. 细胞膜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能量转换等功能 C. 核膜上的核孔是细胞核质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的唯一通道 D. 高尔基体上被标记的磷脂分子可能出现在溶酶体上 【答案】C 【解析】真核生物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成许多小区室,使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A正确;细胞膜具有物质运输(如细胞膜上的载体可以运载细胞所需的物质)、信息传递(如细胞相互识别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能量转换(如线粒体膜或叶绿体膜)等功能,B正确;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通过核孔,但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通过核膜,C错误;溶酶体可能是由高尔基体加工过的水解酶被小泡包裹形成,D正确。 【点睛】解答C选项,关键要记住核孔是某些大分子进出的通道,特别要注意DNA分子不出去,且过程也不是自由通过,也具有选择性。 6. 下列有关有关细胞中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缺乏P元素会影响细胞内核酸、脂肪和ATP的合成 B. 核苷酸链中一定含有磷酸二酯键,但不含氢键 C. 叶肉细胞中DNA转录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D. DNA和RNA彻底水解的产物中有4中产物是相同的 【答案】D 【解析】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因此缺P不会影响细胞内脂肪的合成,A错误;核苷酸链中一定含有磷酸二酯键,也可能含有氢键,如tRNA中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B错误;叶肉细胞中DNA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发生DNA转录过程,C错误;DNA彻底水解的产物包括磷酸、脱氧核糖、四种碱基(A、C、G、T),RNA彻底水解的产物包括磷酸、核糖、四种碱基(A、C、G、U),因此它们的水解产物中有4种产物是相同的,即磷酸、三种碱基(A、C、G),D正确。 【点睛】DNA和RNA的异同: 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五碳糖 含氮碱基 存在场所 结构 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A、C、G、T 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一般是双链结构 RNA 核糖核苷酸 核糖 A、C、G、U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一般是单链结构 7. 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氧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所含原子数最多 B. C. H、O、N、P是ATP、线粒体膜共有的化学元素 C. 细胞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等 D. 脂肪和性激素都属于脂质,具有生命活动调节功能 【答案】B 【解析】氧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各种化合物中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氢,A错误;遗传密码子位于mRNA上,RNA的组成元素有C、H、0、N、P,类囊体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因此其组成元素有C、H、0、N、P,B正确;细胞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是遗传物质,不是能源物质,C错误;脂肪和性激素都属于脂质,但脂肪不具有调节功能,D错误。 【点睛】A选项容易出错,解答A选项要抓住字眼---原子数还是质量等,才能准确解答。 8. 某种含有3个丙氨酸(C3H7O2N)的多肽结构简图如下,其中数字代表氨基酸的序号,现用水解的方法“脱下”全部的丙氨酸(其他部位没有发生水解),则与原多肽相比,在所得的全部有机分子中,相关原子、基团、肽键的数目发生了一些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氢原子增加了10个 B. 肽键数减少了5个 C. 氧原子增加了5个 D. 氨基和羧基均增加了2个 【答案】D 【解析】脱掉这3个丙氨酸需要断开5个肽键,每断开一个肽键需要1分子水,因此肽键数减少了5个,氢原子数目增加10个,氧原子增加了5个,A、B、C项正确;脱掉这3个丙氨酸需要断开5个肽键,每断开一个肽键就增加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因此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了5个,D项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并且弄明白题图的含义。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50肽,该多肽中含有3个丙氨酸,分别位于第14 号、第29号和第50号,脱掉第14号和第29号丙氨酸需要断开2个肽键,脱掉第50号丙氨酸需要断开1个肽键,因此脱掉这3个丙氨酸需要断开5个肽键,据此答题。 9. 日本科学家大禹良典银阐明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和生理功能上的开拓性研究而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自噬就是细胞组分降解与再利用的基本过程。下列关于细胞自噬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衰老的细胞器被溶酶体分解清除属于细胞自噬 B. 细胞自噬过程可将降解后的废物运送到细胞外 C. 细胞自噬有利于消灭侵入细胞内的活菌和病毒 D. 细胞自噬理论对于人类了解疾病的发生及其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答案】B 【解析】由题意“细胞自噬就是细胞组分降解与再利用的基本过程”可知,衰老的细胞器被溶酶体分解清除属于细胞自噬,A项正确;细胞自噬过程可将降解后的物质进行再利用,而不是运送到细胞外,B项错误;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自噬凋亡有利于消灭侵入细胞内的活菌和病毒,C项正确;依据细胞自噬理论,研发病灶自噬的药物等对于人类了解疾病的发生及其治疗具有重大意义,D项正确。 10. 如图表示生物膜的亚显微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在生物膜中是不均匀分布的 B. ②是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C. CO2、H2O通过细胞的方式相同 D. ②是运动的,但①是静止的,所以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D 【解析】①是三蛋白质,在生物膜中是不均匀分布的,A项正确;②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B项正确;CO2、H2O通过细胞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C项正确;①和②都是运动的,所以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项错误。 【名师点睛】解决此类问题,需要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依据题图中呈现的信息,准确识别①和②的结构名称,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11. 有关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信息分子是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微量有机物 B. 突触后膜的受体具有识别和转运神经递质的作用 C. 信息分子需要经过体液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 D. 高等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信息交流 【答案】D 【解析】信息分子包括激素、神经递质等微量物质,神经递质可以是无机物,如NO,A项错误;突触后膜的受体具有识别神经递质的作用,但没有转运物质的功能,而且神经递质只是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不会被转运到突触后膜所在的细胞内,B项错误;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信息分子需要经过体液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但是有的信息分子可以通过相邻细胞直接接触发挥作用,有的信息分子通过细胞通道传递信息,C项错误;高等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信息交流,D项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之处是熟练掌握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的三种主要方式: 图1体现了通过体液运输实现细胞间的间接交流,图2体现了细胞与细胞间的直接交流,图3体现了通过细胞通道传递信息。考生应学会对知识进行迁移,知道激素、神经递质等物质也属于信息分子。 12.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叶绿体合成的ATP,可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B. 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DNA连接酶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C. 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D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 D.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生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B 【解析】 叶绿体合成的ATP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不能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A项错误;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DNA连接酶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的物质,B项正确;蓝藻没有叶绿体,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C项错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生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丙酮酸产生于细胞质基质中,D项错误。 13. 昆虫是变温动物。越冬昆虫的抗寒性与体内甘油、山梨醇、葡萄糖等有机物的积累相关。根据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昆虫越冬时,细胞膜的流动性有所减弱 B. 昆虫越冬时,呼吸作用加强,耗氧量上升 C. 昆虫越冬时,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上升 D. 昆虫越冬时,葡萄糖等有机物主要储存在昆虫细胞的液泡中 【答案】A 【解析】昆虫属于变温动物,昆虫越冬时,细胞膜的温度降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所减弱,A正确;昆虫越冬时,体温下降,则呼吸作用减弱,耗氧量下降,B错误;昆虫越冬时,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下降,C错误;昆虫细胞中没有液泡,D错误。 【点睛】注意结合水与抗逆性的关系:当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较多时,代谢强度就会下降,抗寒、抗热、抗旱的性能提高。旱生植物比水生植物具有较强抗旱能力,其生理原因之一就是结合水含量较高。 14. 有关图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此蛋白质有3条肽链 B. 共有95个肽键 C. 形成此蛋白质时,共减少分子质量1764 D. 此蛋白质的R基中共含有23个氨基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蛋白质中,游离羧基的总数为26,游离氨基的总数是25,R基上的羧基数目是23,说明该蛋白质是由3条肽链组成的,且该蛋白质的R基中含有25-3=22个氨基.该蛋白质由99个氨基酸组成,含有3条肽链,则脱水缩合时能形成99-3=96个肽键和水分子。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柱形图的分析,能根据游离的羧基数目判断该蛋白质由两条肽链形成。 15. 图1为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为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图1表示细胞干重,则A化合物必定含有的化学元素为C、H、0、N B. 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化合物依次是水、蛋白质 C. 若图2表示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则a、b、c依次是O、C、H D. 若图2表示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则b表示最基本元素 【答案】C 【解析】分析图1:若该细胞是正常细胞,则A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水,B是蛋白质;若该细胞是表示细胞干重,则A是蛋白质;分析图2:该图是活细胞元素含量的柱形图,a是O元素,b是C元素,c是H元素。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B为蛋白质,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A正确;占细胞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占细胞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其次是脂质,故若图1表示细胞干重,则A、B化合物依次是蛋白质、脂质,B正确;若图2表示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则a、b、c依次是C、O、N,C错误;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最高的是O,其次是C、H、N,若图2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O、C、H,故b表示最基本元素,D正确。 16. 下列实验中科学家使用手段或技术显著不同与其他的是 A. 科学家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的研究 B. 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C. 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D. 卡尔文探明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答案】C 【解析】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进行了研究你,发现3H标记的亮氨酸在细胞内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外;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即2H218O→4[H]+18O2;恩格尔曼用极细的光束和好氧菌做实验,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即14CO2→14C3→(14CH2O)。根据以上分析发现A、B、D都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只有C选项不同,故选C。 17. 如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B仍保持不变 B. 若该细胞处于40%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 C. 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 A/B变大能提高细胞吸水能力 【答案】A 【解析】图中A表示细胞壁,B表示原生质层,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基本保持不变,而A错误;若该细胞处于40%蔗糖溶液中,浓度差加大,细胞失水增加,原生质层的长度减小,则B/A值将变小,B正确;细胞失水越多,B数值越小,而细胞壁基本保持不变,则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C正确;A/B变大,说明原生质层失水较多,则能提高细胞吸水能力,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A与B代表的生物学含义,确定细胞壁几乎不变,而原生质层伸缩性较大。 18. 唾液腺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唾液淀粉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唾液淀粉酶成熟前需要先后经过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加工 B. 加唾液淀粉酶组与不加酶组对照可得出该酶具有高效性 C. 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时可体现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D. 唾液腺细胞内合成淀粉酶的细胞器不能用于合成其他酶 【答案】C 【解析】唾液淀粉酶在成熟前,先后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A错误;加唾液淀粉酶组与不加酶组对照,只能得出该酶具有催化作用,B错误;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的方式为胞吐,而胞吐的进行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即依赖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C正确;唾液腺细胞内合成淀粉酶的细胞器是核糖体,而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只要是蛋白质类的酶均可由其合成,D错误。 19. 某科研小组进行了温度对蔗糖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t2为最适温度),图2表示温度下蔗糖酶对蔗糖的催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图1可判断,在反应温度由t3下降到t2的过程中,酶活性将上升 B. 由图2可判断,蔗糖酶催化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的效率较高 C. 图1中,若环境温度由t1变为t3,人体内蔗糖酶的活性基本不变 D. 图2中,适当提高温度不影响单位时间内葡萄糖和果糖的产量 【答案】C 【解析】由图1可判断,在反应温度由t2上升到t3的过程中,酶活性将下降,A错误;图2只能说明蔗糖酶可以催化蔗糖水解,但是没有设计对照实验,不能证明其作用的高效性,B错误;人是恒温动物,若环境温度由t1变为t3,人的体温几乎不变,所以人体内蔗糖酶的活性基本不变,C正确;蔗糖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所以适当提高温度可以提高酶的活性,促进蔗糖的水解,D错误。 20. 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分子的麦芽糖将分解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B. 如果温度升高5℃,则f点向左上方移动 C. 保持麦芽糖酶的量一定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之一 D. f~g段不再上升的原因很可能是麦芽糖已消耗完 【答案】C 【解析】一分子的麦芽糖将分解成两分子葡萄糖,A项错误;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该曲线是酶的最适宜温度下的曲线,温度升高5℃,酶的活性会下降,f点都将下移,B项错误;据乙图可知,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实验中自变量是麦芽糖的量,而麦芽糖酶的量、温度等是无关变量,C项正确; f~g段不再上升是受限于麦芽糖酶的量,D项错误。 21. 为了探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在其他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设置了20℃、40℃、60℃三组实验来测定反应时间与产物量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反应时间 B. 在三个实验组中,t3时刻60℃实验组的底物量最少 C. 分析三条曲线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是40℃ D. 在t2时刻,60℃实验组中该酶不具有活性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所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A项错误;对比分析图示中的3条曲线可推知,在时间t2、t3时,60℃实验组的酶在60℃条件下已经失活,所以产物量最少,而不是由于底物量最少而导致产物量最少,B项错误,D项正确;曲线图显示: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20℃时产物浓度增加最快,而且最先达到最大值,说明酶的活性最高,所以该酶的最适温度是20℃左右,C项错误。 22. 如图甲表示某植物CO2 吸收量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二表示将该植物放在不同浓度的CO2的环境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在缺镁环境中培养, 图甲中B点右移,C点左下移 B. 图甲中A点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 C. 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相比,B点左移,C点右下移 D. 图乙曲线中d点到e点,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浓度降低,e点到f点,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浓度降低 【答案】A 【解析】图甲中,B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镁元素是合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缺镁时,叶绿素的合成受阻,光合速率降低,要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只有增大光照强度,因此B点向右移,C点向左下移,A项正确;图甲中A点时的光照强度为0,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所以此时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或细胞质基质,B项错误;由于阴生植物适宜生活在较低光照条件下,因此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低于阳生植物,故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相比,B点左移,C点左下移,C项错误;图乙曲线中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光照强度增强,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加,三碳化合物被还原加快,所以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浓度降低。e点与f点相比较,f点CO2浓度降低了,所以暗反应消耗的五碳化合物减少,导致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浓度升高,D项错误。 【点睛】 本题结合曲线图,综合考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掌握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能分析曲线图,理解图中点、线段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而且考生要明确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低于阳生植物。 23. 下图的纵坐标表示某种植物气体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代表02吸收量,E点时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是12 B. 若A代表02吸收量,可以判断D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 若A代表C02释放量,C点时植物根部释放的C02—定来自线粒体 D. 若A代衰C02释放置,提高大气中的C02浓度,E点向右下移动 【答案】D 【解析】若A代表O2吸收量,E点时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是8,A错误;、若A代表O2吸收量,D点表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从D点以前已经开始,B错误;若A代表CO2释放量,C点时植物根部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错误;若A代表CO2释放量,提高大气中的CO2浓度,光饱和点(E点)增大,向右下移动,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理清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三者关系,以及各自的表示方法。 24.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02来自于有氧呼吸 B.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产生水 C. 肺炎双球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在线粒体基质 D.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H],第二阶段消耗[H] 【答案】C 【解析】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因此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只来自有氧呼吸,A正确;有氧呼吸时,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还原性氢和氧气结合,产生水,B正确;肺炎双球菌是细菌的一类,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没有其他细胞器,C错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丙酮酸和[H]反应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D正确。 25. “有氧运动”近年来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推崇,它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下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运动强度长期超过c,会因为乳酸大最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B. 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02的产生量将等于02消耗量 C. 有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D. ab段为有氧呼吸,be段和cd段均为无氧呼吸 【答案】D 【解析】如果运动强度长期超过c,血液中乳酸大最积累,含量过高,会使肌肉酸胀乏力,A正确;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因此不论何时,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都等于O2消耗量,B正确;有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都释放出来,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的转移到ATP中,C正确;ab段乳酸含量没有增加,说明此时细胞进行的是有氧呼吸;bc段和cd段中既有氧气的消耗,也有乳酸的产生,说明这两个阶段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D错误。 26. 在CO2浓度一定、温度适宜的环境中,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CO2的吸收或释放量,结果如下表(表中负值表示CO2释放,正值表示CO2吸收),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光照强度在8.0~9.0 klx之间时,细胞内合成ATP的速率不变 B. 光照强度在2.0 klx时,细胞内不进行光合作用 C. 光照强度在8.0 klx时,细胞既吸收二氧化碳又吸收氧气 D. 超过9 klx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主要是受外界CO2浓度的制约 【答案】D 【解析】光照强度在8.0~9.0 klx之间时,CO2的吸收量增加,说明光合作用增强,细胞内合成ATP的速率增加,A项错误;光照强度在2.0 klx时,释放CO2,可能是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B项错误;光照强度在8.0 klx时,细胞吸收二氧化碳,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细胞不吸收氧气,C项错误;超过9 klx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此时温度适宜,主要是受外界CO2浓度的制约,D项正确。 27. 下列关于叶肉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TP能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膜上产生 B. 叶肉细胞中液泡膜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不同 C. 叶肉细胞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全部在叶绿体中 D. 叶绿体色素可利用纸层析法提取,提取液可用无水乙醇 【答案】B 【解析】在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会产生ATP,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A项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不同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B项正确;叶肉细胞中能合成ATP的场所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叶绿体,故在三个场所上均有催化ATP合成的酶,C项错误;利用纸层析法可以分离叶绿体中的多种色素,但是不能提取出叶绿体中的色素,D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记清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试剂,这个很容易混淆,提取的试剂是无水乙醇,分离的试剂是层析液。 28. 某课外小组在25℃、不同pH条件下,用人体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分别催化蛋白质水解,实验结果如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向pH为6的反应容器中滴加盐酸后,胃蛋白酶的活性会升高 B. 两种酶混合使用的催化效率大于两种酶单独作用的效果 C. 本实验中pH和酶的种类是自变量,温度是无关变量 D. 升高温度两种酶的最适PH都会增大 【答案】C 【解析】当PH=6时胃蛋白酶失活,降低pH酶的活性也不能恢复,A错误;两种酶作用的pH范围不同,所以同时使用时,催化效率变化要看pH范围,B错误;本实验是在不同pH的条件下,探究不同种类的酶促反应速率,所以自变量是PH和酶的种类,温度则是无关变量,C正确;升高温度,最适pH不变,D错误。 29. 为了研究外界因素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①组(20℃)、②组(40℃)和③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②组 B. 在时间t1之前,如果①组温度提高10℃,那么①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 C. 如果在时间t2时,向③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那么在t3时,③组产物总量增加 D. 该实验说明温度可以影响酶的催化效率 【答案】C 【解析】据图曲线可知②组(40℃)反应到达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最短,故三个温度条件下②组(40℃)酶活性最高,A项正确;从曲线图来看,三个温度条件较适合的是40℃,而①组是20℃条件下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曲线,故在时间t1之前,反应还未达到化学平衡之前,如果①组温度提高10℃,那么①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B项正确;据图可知在③组(60℃)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底物总量也不会增加,C项错误;研究外界因素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度,故该实验说明温度可以影响酶的催化效率,D项正确。 30. 下图为常见的两套渗透装置图(图中S1为30%蔗糖溶液、S2为蒸馏水、S3为30%葡萄糖溶液;已知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但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装置A漏斗中溶液液面上升速率逐渐下降 B. 装置A渗透过程中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方向是S2→S1 C. 装置A达到渗透平衡后,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 D. 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 【答案】B 【解析】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渗透装作用是指水分通过半透膜,从溶质浓度低的溶液向溶质浓度高的溶液的转移现象。图A中S1为30%蔗糖溶液、S2为蒸馏水,所以漏斗内液面上升。图B中S2为蒸馏水、S3为30%葡萄糖溶液,而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所以右侧液面先上升,后下降。A、装置A中,S130%蔗糖溶液>S2蒸馏水,所以漏斗中溶液液面上升,但随着液面差△h的增大,液面上升速率逐渐下降,A正确;装置A渗透过程中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方向是双向的,但S2→S1的明显多于S1→S2的,B错误;装置A达到渗透平衡后,由于漏斗中溶液存在势能,所以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C正确;由于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所以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D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能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明确水分子总是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运输。 31. 下列有关放射性同位素示综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小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呼出的C02也可能含有18O B. 35S标记甲硫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与游离的核糖体都可能出现放射性 C. 将某精原细胞中的某条染色体上的DNA的一条链用15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为50% D. 在缺氧时给水稻提供14CO2,体内可以存在14C的转移途径 【答案】C 【解析】关于呼吸作用元素的去向分析:.所以,18O2标记以后放射性元素首先出现在水中,但是水又可以作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物,因此放射性元素又可以出现在二氧化碳中,A正确;32S标记甲硫氨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因此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与游离的核糖体都可能出现放射性,B正确;将某精原细胞中的某条染色体上的DNA的一条链用15N进行标记,根据半保留复制特点,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4个精细胞中,含15N的精子只有1个,因此所占比例为25%,C错误;在缺氧时给水稻提供14CO2,水稻先利用其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可作为无氧呼吸的底物,形成酒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体内可以存在14C的转移途径为:14CO2→14C3→(14CH2O)→14C2H5OH,D正确。 【点睛】理清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的相关应用:(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32. 某同学欲测定植物叶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速率,作如图所示实验。在叶柄基部作环剥处理(仅限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入和输出),于不同时间分别在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为1cm2的叶圆片烘干后称其重量,测得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3y-2z-x)/6 g.cm-2.h-1(不考虑取叶圆片后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温度微小变化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则M处的实验条件是 A. 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3小时 B. 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6小时 C. 下午4时后在阳光下照射1小时 D. 晚上8时后在无光下放置3小时 【答案】A 【解析】设光合速率为m,呼吸速率为n,则下午4时叶圆片的干重y=x+6m-6n,解得(m-n)=(y-x)/6、m=n+(y-x)/6。若M处理条件为光照t小时,则z=y+tm-tn,解得t=(z-y)/ (m-n)=6(z-y)/ (y-x),不能求出光合速率只能算出光照时间。若M处理条件为黑暗t小时,则z=y-tn,解得n=(y-z)/t,再将n=(y-z)/t代入m=n+(y-x)/6中,得到m=(y-z)/t+(y-x)/6。已知测得叶片的叶绿体光合作用速率m=(3y-2z-x)/6,得到等式:(3y-2z-x)/6=(y-z)/t+(y-x)/6,解得t=3小时。综上分析,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33. 科研人员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对番茄品种甲和乙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图1),以及番茄品种甲的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图2)。(注:光补偿点指植物在一定的温度下,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和呼吸作用数量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光照强度)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土壤含水量对甲、乙两种番茄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基本相同 B. 气孔导度的变化与番茄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C. 番茄在土壤含水量为50%的条件下,比含水量在90%条件下的光补偿点低 D. 土壤含水量降低,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02浓度逐渐升高,可能是因为水分亏缺导致类囊体结构破坏 【答案】C 【解析】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分析图1曲线可知,土壤含水量对甲、乙两种番茄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基本相同,A正确;图中曲线表明,气孔导度的变化与番茄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都随土壤含水量增大而降低,B正确;番茄在土壤含水量为50%的条件下,比含水量在90%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低,由于含水量既能影响光合作用又能影响细胞呼吸,故不能确定含水量为50%的条件下比含水量在90%条件下光补偿点低,C错误;土壤含水量降低,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02浓度逐渐升高,可能是因为水分亏缺导致类囊体结构破坏,降低了光反应速率,进而影响暗反应中C02的消耗,D正确。 34. 某研究小组用氧电极法测定了温度对发菜(一种蓝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35℃时发菜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B. 30℃时若增大光照强度,发菜的光合速率一定会增大 C. 15℃时发菜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D. 从图中曲线变化可看出,25℃是发菜生长的最适温度 【答案】D 【解析】题图中O2的消耗量表示呼吸作用速率,O2的释放量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35℃时发菜细胞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A项错误;由题意信息无法判断进行该实验时的光照强度是否为最适光照强度,所以在30℃时若增大光照强度,发菜的光合速率不一定会增大,B项错误;发菜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C项错误;从图中曲线变化可看出, 25℃时O2的释放量最大,所以25℃是发菜生长的最适温度,D项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依据图示呈现的信息“15℃时O2的消耗量和释放量均大于零”而得出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都在进行的结论后,因忽略了发菜是原核生物而误认为发菜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35. 如图为在一密闭环境中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T1后持续通入无菌空气,酵母菌种群数量将持续上升 B. T1相对应的酵母菌数量为该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 C. T2后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与葡萄糖浓度迅速下降有关 D. 此实验结果证明酵母菌有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都产生CO2 【答案】C 【解析】密闭环境,营养物质葡萄糖的数量有限,所以即使T1后持续通入无菌空气,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也不会持续上升,A项错误;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因此T1相对应的酵母菌数量不是该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B项错误;比较葡萄糖浓度变化曲线和酵母菌数量变化曲线可知:T2后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与葡萄糖浓度迅速下降有关. ,C项正确;题图曲线没有信息表明:酵母菌有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都产生CO2的情况,D项错误。 36. 下图表示人体中细胞呼吸的过程,数字代表反应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代表人体细胞中糖元或淀粉的水解 B. ②过程后,葡萄糖分子中少部分化学能存在于丙酮酸中 C. ③只发生在线粒体中 D. ④过程产生的乳酸可在原细胞中再生成葡萄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解:①为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②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③为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④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人体细胞中没有淀粉存在,A错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只能是葡萄糖中少部分能量释放出来,大部分还储存在丙酮酸中,B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只能发生在线粒体中,C正确;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不能在原细胞中再生成葡萄糖,D错误。 37. 在光照恒定、温度最适条件下,某研究小组用下图一的实验装置测量一小时内密闭容器中CO2的变化量,绘成曲线如图二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b段,叶绿体中ADP从基质向类囊体膜运输 B. 该绿色植物前30分钟真正光合速率平均为50 ppm CO2/min C. 适当提高温度进行实验,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将下降 D. 若第10 min时突然黑暗,叶绿体基质中3-磷酸甘油酸的含量将增加 【答案】B 【解析】A. a~b段,光照条件下,瓶中CO2量减少,光合作用能够进行,叶绿体中ADP从基质向类囊体膜运输,A正确;B. 该绿色植物前30分钟的净量=1680-180=1500,30分钟的呼吸作用消耗量=600-180=420,真正光合速率平均为(1500+420)÷30=64 ppm CO2/min,B错;C. 实验条件的温度是适宜的,适当提高温度进行实验,该植物的酶活性降低,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将下降,C正确;D. 若第10 min时突然黑暗,叶绿体基质中3-磷酸甘油酸由于得不到充足的ATP和[H]的还原,其含量将增加,D正确。故选B符合题意。 38. 细胞中许多结构产生[H]与ATP。下列关于[H]和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体内的[H]来自水,[H]用于还原C3 B. 线粒体内的[H]部分来自丙酮酸,[H]用于还原氧气 C. 叶绿体、线粒体内的ATP均可用于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 D. 适宜光照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ATP合成 【答案】C 【解析】 叶绿体内的[H]来自水的光解,[H]用于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A正确;线粒体内的[H]大部分来自丙酮酸,用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还原氧气生成水,B正确;叶绿体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由于其他生命活动,C错误;适宜光照下,植物可以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所以可以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D正确。 39. 图表示自然界中三种蛋白酶的活性与pH之间的关系,由图可推测 A. 木瓜蛋白酶不受pH影响 B. pH不同,胰蛋白酶活性不可能相同 C. pH由10降到2过程中,胃蛋白酶活性不断上升 D. pH在5左右时,三种酶都有活性 【答案】D 【解析】图示体现PH在4—9之间,木瓜蛋白酶不受pH影响,但在该范围外是可能受到影响的,A错误;根据胰蛋白酶受PH影响的曲线可知,在PH小于8和大于8的两个范围内,可存在若干不同PH下胰蛋白酶的活性相同的情况,B错误;PH=10时,胃蛋白酶结构被破坏,已经失活;当PH降为2,胃蛋白酶的活性不能再恢复,C错误;根据三种酶的活性曲线可知,pH在5左右时,三种酶都有活性,只是木瓜蛋白酶活性最高,D正确。 40. 信息传递是信息分子传递并作用于胞间或胞内的行为机制。有关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信息分子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 B. 信息传递均需细胞膜上载体的协助才能完成 C. 激素分子不参与细胞的供能,只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 D. 核质之间遗传信息的传递需要DNA、RNA等大分子穿核孔进行 【答案】C 【解析】信息分子种类很多如激素、 神经递质、组织胺等,其化学本质不都是蛋白质,A项 错误:信息传递很多情况下需要细胞膜上的特 异性受体而非载体协助才能完成,B项 错误:激素分子作为信息分子,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 能量,只是传递某种调节代谢的信息,C 项正确:核质之间可通过 mRNA 穿过核孔传递遗传信息,但 细胞核里的 DNA 不能从核孔进入细胞质,D项 错误。 二.简答题 41. 分析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材料,据图回答: 降钙素是一种多肽类激素,临床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等。人的降钙素活性很低,半衰期较短。某科研机构为了研发一种活性高、半衰期长的新型降钙素,将能人工合成降钙素的DNA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得以表达。 (1)图1示人工合成降钙素DNA的过程。从预期新型降钙素的功能出发,推测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人工合成了两条72个碱基的DNA单链,两条链通过18个碱基对形成部分双链DNA片段,再利用Klenow酶补平,获得双链DNA。从功能看,Klenow酶是一种___________酶,合成的双链DNA有________个碱基对。 (2)图2示利用基因工程获得产品的过程。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除图1显示的方法外还有___________。 (3)对图2中a点的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获得的双链DNA经酶切后插入到大肠杆菌质粒中,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并进行DNA测序验证。 ①大肠杆菌是理想的受体细胞,这是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进行重组质粒的鉴定和选择,大肠杆菌质粒需要含有_______________。 (5)对符合设计要求的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已知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 ,限制酶I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请写出大肠杆菌质粒被限制酶I切割后所形成的DNA片段两个末端的碱基序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NA聚合酶 (2). 126 (3). 从供体细胞的DNA中直接分离基因 (4). 用与目的基因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质粒,露出相对应的可进行碱基配对的DNA链 (5). 繁殖快、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6). 标记基因 (7).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新型的降钙素是通过蛋白质工程生产的,蛋白质工程的实质是改造基因,生产人类需要的蛋白质。在人工合成了两条72个碱基的DNA单链,两条链通过18个碱基对形成部分双链DNA片段,再利用Klenow酶催化,以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获得双链DNA。 (1)由图可知,“利用Klenow酶补平,获得双链DNA”可知,该酶是DNA聚合酶,人工合成DNA单链有72个碱基,且有18个碱基重合,所以碱基对数目为72×2-18=126。 (2)目的基因的获取可利用限制酶从供体细胞DNA中直接分离基因。 (3)目的基因与质粒形成重组质粒过程中,用同一种限制酶处理,可露出相同的黏性末端。 (4)①大肠杆菌具有繁殖快、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的特点,常用于做受体细胞。 ②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5)限制酶I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DNA是双链,所以切割后形成的末端序列为。 42. Ⅰ.在治疗人类某些疾病时,人的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得到的胚胎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形成相应的组织器官后,可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操作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胚胎干细胞是从动物胚胎发育至囊胚期的__________或胎儿的__________中分离得到的一类细胞。 (2)进行图中过程①时,为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供体细胞一般都选用______________的细胞。过程②为防止杂菌污染,动物细胞培养液中要加入一定的______。 (3)图中过程③④表示从囊胚中取出细胞.将其培养在_________细胞上能维持不分化的状态,形成大量胚胎干细胞.图中过程⑤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就可以诱导胚胎干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用于患者的组织器官移植。 Ⅱ. 应用胚胎工程技术可以培育出“试管牛”。请回答: (1)试管牛的培育需经过体外受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过程。 (2)培育过程中,要使精子和卵母细胞在体外成功结合,需要对精子进行处理,使其________。另外,培养的卵母细胞需要发育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该时期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次级卵母细胞和_______________。 (3)通常奶牛每次排出一枚卵母细胞,采用激素处理可使其一次捧出多枚卵母细胞,常使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内细胞团 (2). 原始性腺 (3). 10代以内 (4). 抗生素 (5). 饲养层 (6). 分化诱导因子 (7). 早期胚胎培养 (8). 胚胎移植 (9). 获能 (10). 第一极体 (11). 促性腺激素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治疗性克隆的流程图,其中①表示核移植过程,②表示早期胚胎培养过程,③表示从囊胚中获取内细胞团的过程,④表示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过程,⑤表示细胞分化过程。体外受精包括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 Ⅰ.(1)胚胎干细胞是从早期胚胎(囊胚期的内细胞团)或胎儿的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 (2)传代培养10代以内的细胞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一般都选用其作为供体细胞;为防止杂菌污染,动物细胞培养液中要加入一定的抗生素。 (3)图中过程③④表示从囊胚中取出内细胞团细胞(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或在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中可保持只分裂而不分化状态,因此将胚胎干细胞培养在饲养层细胞上,可形成大量胚胎干细胞.经过过程⑤后,胚胎干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细胞,因此图中过程⑤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就可以诱导胚胎干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用于患者的组织器官移植。 Ⅱ.(1)试管牛的培育需经过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 (2)精子受精前需要进行获能处理;培养的卵母细胞需要发育至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时期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3)对母牛注射促性腺激素能促使其超数排卵。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治疗性克隆的流程图,了解图中五个过程分别表示的过程的名称,进而根据各个过程的细节答题。 43.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右图是其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酵母菌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能保持正常的形态,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_。 (2)与大肠杆菌细胞相比,其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酵母菌具有_____________。 (3)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填序号);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填序号)。 (4)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可以通过____________(方式)运输到细胞外。 (5)图中含RNA的细胞器有_________(填序号)。 (6)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除了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测二氧化碳以外,也可以用_____________来进行检测。用图3装置测定酵母菌在一定浓度氧气条件下进行的呼吸方式类型中装置2中的烧杯B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将以上两个装置同时关闭活塞,在25℃下经过20min再观察红色液滴移动情况,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此时酵母菌进行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壁 (2). 核膜(或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或成形的细胞核) (3). ⑧ (4). ⑥⑧ (5). 自由扩散 (6). ④⑥ (7).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8). 5mL(等量)蒸馏水 (9). 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酵母菌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①为细胞壁;结构②为细胞核;结构③为内质网;结构④为核糖体;结构⑤细胞膜;结构⑥为线粒体;结构⑦为液泡;结构⑧为细胞质基质。 (1)酵母菌细胞含有细胞壁,对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因此酵母菌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能保持正常的形态。 (2)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与大肠杆菌细胞相比,酵母菌具有核膜。 (3)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场所是⑧细胞质基质;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场所是⑥线粒体和⑧细胞质基质。 (4)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它们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细胞外。 (5)图中含RNA的细胞器有④核糖体和⑥线粒体。。 (6)除了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测二氧化碳以外,也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来进行检测,二氧化碳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用图3装置测定酵母菌在一定浓度氧气条件下进行的呼吸方式类型中,装置2中的烧杯B中应加入5mL(等量)蒸馏水;将以上两个装置同时关闭活塞,在25℃下经过20min再观察红色液滴移动情况,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说明消耗了氧气;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多于产生的氧气量,因此说明此时酵母菌进行的呼吸方式是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图3的分析,确定两个装置中液滴移动的不同情况下,呼吸作用类型的改变。 44. 如图中甲、乙分别为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丙为甲、乙图中⑩结构的模式图。 (1)在甲、乙中水的存在形式有__________两种(后者含量较少),前者比后者含量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__________(选填“旺盛”或“微弱”)。细胞衰老的之一是细胞内水分含量___________。 (2)丙图表示⑩的_________模型,丙图的______侧(选填A或B)为细胞外。人的细胞癌变时,丙图中【 】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减少。 (3)若甲为人唾液腺细胞,则唾液淀粉酶从合成开始直到分泌出细胞为止,经理的细胞结构依次为________(填相关结构的标号)。甲图中有一种细胞器在低等植物细胞也有,但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这种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图中__________与⑥的形成有关。甲、乙图中能合成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生物膜系统的枢纽是__________。(注:本小题只需填相关结构的标号) 【答案】 (1). 自由水和结合水 (2). 旺盛 (3). 减少 (4). 流动镶嵌 (5). A (6). 2糖蛋白 (7). ④⑨⑦⑩ (8). ⑤中心体 (9). ⑦ (10). ①② (11). ①② (12). ⑨ 【解析】试题分析:理清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其与细胞代谢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据此准确识别图示中各部分结构,结合题意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 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其中结合水含量较少。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 。细胞衰老的之一是细胞内水分含量减少。 (2)甲、乙中的⑩为细胞膜,丙图表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丙图中的2为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据此可判断A侧为细胞外。癌细胞表面的[2]糖蛋白减少。 (3) 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从合成开始直到分泌出细胞为止,经历的细胞结构依次为:[④]核糖体→[⑨]内质网→[⑦]高尔基体→[⑩]细胞膜。[⑤]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 (4)乙图中[⑦]高尔基体与[⑥]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甲、乙图中能合成ATP的细胞器有[①]叶绿体和[②]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①]叶绿体和[②]线粒体。生物膜系统的枢纽是[⑨]内质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