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句容市高级中学溧水高级中学大港中学镇江第一中学省扬中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五校联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句容市高级中学溧水高级中学大港中学镇江第一中学省扬中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五校联考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4小题,共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史记》体大思精, ,通过描写起伏跌宕的情节,展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史记》的人物传记以时间为序,又兼顾传记间的内在联系,遵循 ▲ 的原则,有分有合,前后呼应。这种巧妙而高超的编排,使得叙事脉络 ▲ 起伏、婉转多变,体现出史实记述和史家理念的统一。‎ A. 星罗棋布 人以群分 明灭 B. 包罗万象 人以群分 明晰 C. 星罗棋布 以类相从 明晰 D. 包罗万象 以类相从 明灭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星罗棋布”,像天上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散布着。形容数量多,分布广。“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第一处,这是说《史记》中的内容很丰富,应使用“包罗万象”。“人以群分”,人按照其品行、爱好而形成团体,因而能互相区别。指好人总跟好人结成朋友,坏人总跟坏人聚在一起。“以类相从”,指按其类别各相归属。第二处,这是说《史记》中人物传记的归属,从使用对象的角度来看,应使用“以类相从”。“明晰”,清楚,明确、不模糊,一目了然;“明灭”,是指忽明忽暗,忽隐忽现。第三处,此处是说叙事脉络的变化起伏,应使用“明灭”。‎ ‎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化。 ,‎ ‎ , , 。 , ,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①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 ‎②一般来说,较之汉魏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单纯的抒情写景 ‎③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 ‎④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体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⑤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 ‎⑥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 A. ②①⑥④⑤③‎ B. ②⑤③①⑥④‎ C. ③⑥①④②⑤‎ D. ③①⑥④②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③“唐代社会”紧承上文“至唐代”,应排在首位;⑥“有较大的开拓”照应上文“新变化”和③的“复杂化”,据此可确定③⑥的顺序;④中“少受时空限制”对应着①中“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所以①④排在一起;②“较之汉魏六朝诗歌……”与⑤“唐人的古诗则……”两句联系密切,可确定②⑤的顺序,再根据标点符号和下文“波澜起伏的……”可以判断②⑤应放最后,故选C项。‎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A.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B.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C.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D.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然后回顾常考修辞的特点,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再根据每种修辞的特点来辨析。本题中,A项,“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嫩蕊商量”中的“商量”本是人的行为,此处用来形容“嫩蕊”,这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B项,“带得钟声到海幢”中的“带得”本是人的行为,此处说“老鹤”带来钟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C项,“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把“桃花”比作锦,把“柳絮”比作“棉”,这里运用的是比喻的手法。D项,“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草树知春”中的“知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故选C项。‎ ‎4.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以示虔诚。‎ B. “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C. 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仲父”,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后来伯仲之弟统称“叔父”。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史记》人物如“项伯”“仲尼”“叔向”“刘季”的名字都体现了他们的排行。‎ D. 儒家六艺是指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的文化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即所谓“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本题中,D项,“儒家六艺是指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的文化才能……”错误,“文化才能”一说错误,“射”指射箭技术,“御”指驾驶马车的技术,为六艺中要求儒生掌握的军事技术,不属于选项中的“文化才能”。故选D项。‎ ‎【点睛】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点面结合记忆法。复习文学常识,我们都要做到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注重全方位的复习(就是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在做高考复习题时,有些知识点往往关键节点就在一处,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举例:如教材所选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每篇出自何处,很难,若记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余均出自《呐喊》,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其次:再来了解一下.纵横结合记忆法。因为每个时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写作背景也就不相同,从而又形成了横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横的联系。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纵横交错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网,达到快速而牢固的记忆。举例:如我国古代戏剧史有三个高峰,一是元杂剧四大家加上王实甫,二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这样纵横结合加以记忆,中国古代戏剧史又何愁记不住呢? ‎ 最后:重点了解门别类记忆法。在记忆一些文学常识时,我们可以把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在按照相同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可以成:考点分类、风格分类、地位评价分类、文章体裁分类、题材人物分类、等等。 举例: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上述记忆方法并非只能单独使用,在实际记忆过程中,它们往往是综合运用的。既是对文学常识的多角度记忆,又是变化了的反复记忆,其效果自然会更好。‎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二)‎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①,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②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 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③,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④!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 ①握齱:同“龌龊”,指器量狭小,拘泥于小节。②里中:同乡。③传舍:古时供往来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④竖儒:骂人的话,指无见识的儒生。竖,竖子,小子。‎ ‎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吾闻沛公慢而易人 B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 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 C.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臣善其令,请得使之 D. 因重敬之,引入坐 沛公引兵随之 ‎6. 下列对文段(二)有关内容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郦食其虽然只当了一名看管里门的下贱小吏,但是陈留高阳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主要因为他放荡不羁,是一位出了名的“狂生”。‎ B. 郦生虽然穷困潦倒,很不得意,但是他胸怀大志,有着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在遇到开明的君主沛公后,就自然地得以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C. 郦生去见沛公的时候,沛公叉开双腿坐着,以这种姿势见宾客,是一种不礼貌的态度,这个细节体现出沛公的“慢而易人”,也和下文礼遇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 郦生出语不凡,寥寥数语,就使沛公迅速转变了傲慢的态度,不但道歉,而且主动问计,并立即采纳了夺取陈留郡的意见,由此也可见刘邦确实是一个“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 ‎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 ‎(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项羽本纪》)‎ ‎(3)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太史公自序》)‎ ‎8. 结合选文(二),用自己的话概括郦食其“狂”的具体表现。‎ ‎【答案】5. D 6. A ‎ ‎7. (1)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的地方,现在城里又有很多存粮。‎ ‎(2)那些抵挡我的人都被我打败,那些我所攻击的人都向我屈服,我从未打过败仗,于是称霸天下。‎ ‎(3)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最大的王道。 ‎ ‎8. 县中的贤士和豪强不敢随便役使他;拜见刘邦时,只是作个长揖而没有倾身下拜;当面指出刘邦傲慢无礼。‎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两个“易”都是动词,均意为“看不起”。B项,两个“好”均意为“喜欢”。C项,两个“善”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均意为“与……交好”。D项,两个“引”意义不同,第一句“因重敬之,引入坐”中“引”意为“延请”,第二句“沛公引兵随之”中“引”意为“率领”。故选D项。‎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项,“陈留高阳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主要因为他放荡不羁……”错误,从文中来看,陈留高阳县中的贤士和豪强不敢随便役使郦食其不仅仅因为他放荡不羁,还因为他的才智超群,可以说“不敢”中包含着敬畏。故选A项。‎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是判断句,“冲”,交通要道;“郊”,地方;“其”,代词,那;“积粟”,存粮;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第二句中,“当”,抵挡,“所当者”是名词性,“抵挡的人”;“所当者破”是被动句,“破”暗含被动,“被打败”;“服”,臣服;“败北”,打败仗;“遂”,于是;“霸有”,称霸拥有。第三句中,“存”“继”,都是使动用法,“使……存在下去”“让……继续下去”;“敝”“废”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衰敝之事”“废弛之业”;“……,王道之大者也”是判断句,“王道之大”是定语后置,应为“大之王道”。‎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选文(二),用自己的话概括郦食其‘狂’的具体表现”,然后到选文(二)中圈出郦食其“狂”的表现和他人对郦食其的态度,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如选文(二)第一段中,“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这是说郦食其虽然家中贫穷,很是落魄,但县中的贤士和豪强不敢随便役使他,这是侧面表现郦食其之狂;如第三段,郦食其拜见刘邦的时候,“郦生入,则长揖不拜”,只是作个长揖而没有倾身下拜,这是正面来写郦食其之“狂”;如第三段“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面对刘邦的无礼,郦食其当面指出刘邦这一做法的不当之处,指出刘邦的傲慢无礼,这也是正面来写郦食其之“狂”。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一)‎ 高祖这个人高鼻梁,额头高高隆起,鬓角和胡须很漂亮,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仁义而爱人,喜好施舍,性情豁达。平常有远大的抱负,不从事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职业。到壮年时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官吏,当泗水的亭长,亭中的小吏没有不被他戏弄耍笑的。喜好喝酒和美色。常常到武负、王媪的酒肆赊酒喝。醉了就睡,武负和王媪看到高祖的上方常常有龙盘旋,觉得很奇怪。高祖每次留在酒肆里喝酒,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售出去的酒达到平常的几倍。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到了年终,这两家常常毁掉欠据,免除债务。‎ 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允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 单父人吕公与沛县的长官要好,吕公因避仇人到沛县县令家做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沛中的豪杰、官吏们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往祝贺。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官,掌管收贺礼事宜,他对那些送礼的宾客们说:“送礼不满千金的,让他坐到堂下。”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名帖递进去了,吕公见了高祖大为吃惊,赶快起身,到门口去迎接他。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见高祖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把他领到堂上坐下。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高祖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吕公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刘季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你的洒扫妻妾。”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个贵人。沛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吕公说:“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终于把女儿嫁给刘季了。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二)‎ 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人。他非常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寒,穷困潦倒,连能供得起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都没有,只得当了一名看管里门的下贱小吏。但是尽管如此,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县里的人们都称他为“狂生”。‎ 等到陈胜、项梁等人反秦起义的时候,各路将领攻城 略地经过高阳的有数十人,但郦食其听说这些人都是一些斤斤计较、喜欢烦琐细小的礼节,刚愎自用、不能听取宏伟意见的小人,因此他就深居简出,隐藏起来,不去逢迎这些人。后来,他听说沛公带兵攻城略地来到陈留郊外,沛公部下的一个骑士恰恰是郦食其邻里故人的儿子,沛公时常向他打听他家乡的贤士俊杰。(一天,)骑士回家,郦食其看到他,对他说道:“我听说沛公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有许多远大的谋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只是苦于)没人替我介绍。你见到沛公,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的家乡有位郦先生,年纪已有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是狂生,但是他自己说并非狂生’。”骑士回答说:“沛公并不喜欢儒生,许多人头戴儒生的帽 子来见他,他就立刻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所以您最好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向他游说。”郦食其说:“你只管像我教你的这样说。”骑士回去之后,就按郦生嘱咐的话从容地告诉了沛公。‎ 后来沛公来到高阳,在旅舍住下,派人去召郦食其前来拜见。郦生去见沛公的时候,沛公正坐在床边伸着两腿让两个女人洗脚,就叫郦生来见。郦生进去,只是作个长揖而没有倾身下拜,并且说:“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沛公骂道:“你个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 同受秦朝的苦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们才陆续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说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郦生说:“如果您下决心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于是沛公立刻停止了洗脚,起身整理好衣裳,把郦生请到了上宾的座位,并且向他道歉。郦生谈了六国合纵连横所用的谋略。沛公喜出望外,令人端上饭来,让郦生进餐,然后问道:“那您看今天我们的计策该怎么制定呢?”郦生说道:“您把乌合之众及散乱之兵收集起来,总共也不满一万人,如果凭 借这些,来直接和强秦对抗的话,那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探虎口啊。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的地方,现在城里又有很多存粮。我和陈留的县令很是要好,请您派我到他那里去一趟, 让他来向您投降。他若是不听从的话,您再发兵攻城,我在城内又可以作为内应。”于是沛公就派遣郦生前往,自己带兵紧随其后,这样就攻取了陈留。赐给郦食其广野君的称号。‎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昨日访子上不遇,徘徊庭砌,观木犀①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 杨万里 昨携儿辈叩云关,绕遍岩花恣意看。‎ 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蒸透②粟堆盘。‎ 寄诗北院赊秋色,供我西窗当晚餐。‎ 小朵出丛须折却,莫教坼破碧团栾。‎ ‎【注】①木犀,桂花。②水沉蒸透,香气浓郁。‎ ‎(1)中间两联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 ‎(2)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涵义。‎ ‎【答案】9. 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木犀的色泽形态;借代,(以秋色代指木犀花)引人联想,增添了语言韵味。 ‎ ‎10. 以“小朵出丛须折却”为借口,巧妙提出“乞数枝”的要求;表达了诗人对木犀花的喜爱(或体现了诗人和子上的关系亲密)。‎ ‎【解析】‎ ‎9题详解】‎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题干中给出要求分析修辞手法,“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蒸透粟堆盘”运用比喻的手法,“金布地”“粟堆盘”形象地表现了木犀的色泽形态;“秋色”代指木犀花,运用借代的手法,增添了语言韵味。‎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要求分析诗句的含义,分析时注意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和诗歌的主旨作答。注意结合诗歌题目中的“访子上不遇”“观木犀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分析此句的为以“小朵出丛须折却”为借口,巧妙提出“乞数枝”的要求;表达了诗人对木犀花的喜爱,体现了诗人和子上的关系亲密。‎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四、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易》曰:“____________,差以千里。”(《太史公自序》)‎ ‎(2)____________,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高祖本纪》)‎ ‎(3)大风起兮云飞扬,____________,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高祖本纪》)‎ ‎(4)力拔山兮气盖世,____________。(《项羽本纪》)‎ ‎(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6)读书百遍,_______________。(陈寿《三国志》)‎ ‎(7)____________,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 ‎(8)____________,略见一斑。(刘义庆《世说新语》)‎ ‎【答案】 (1). 失之豪厘 (2).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3).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4). 时不利兮骓不逝 (5). 非宁静无以致远 (6). 其义自见 (7). 精诚所至 (8). 管中窥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豪厘”“筹”“帷帐”“威”“骓”“逝”“致”“见”“诚”“至”“窥”。‎ ‎【点睛】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穿白衬衫的老黄 陈年喜 我现在打工的地方,当地人采买生活日用品时使用的背篓非常有特点,竹篾编织,圆筒形,很高,上至肩头下到屁股,方便行走也方便就着地坎歇息,不占双手还能负重。市场上,乡下来赶集的人们都背着背篓。背篓里装着辣椒、白菜、竹笋、李子、葡萄、黄瓜……早市时县城的巷头巷尾,是一片背篓的世界。‎ 出蓝天菜市场东门往左拐不远,是白马市场,在拐弯的地方,我邂逅了老黄,准确地说是先邂逅了他的一篓黄瓜。这是一篓带着顶花、来自乡下的黄瓜,浑身沾满了乡间的露水。采花的土黄蜂大概离开花蕊不久,嫩黄的花粉溢出了蕊心。‎ 这是真正的黄瓜,老品种,在很多地方已经失种。一半绿一半黄,黄绿纠缠在一起,咬一口,脆,脆里有一股香。大多黄瓜本来无味,因为这一股香,这黄瓜味道复杂无尽,它不像新式品种,粗而短,无刺,简单。黄瓜的主人穿一件白衬衫,干净、齐整,和市场的纷杂,和他的一篓黄瓜显得很不搭调。“给我来五斤。”我的北方普通话让他一愣:“你一个人吃?”我说是。“黄瓜不过当天,过了就蔫了,二斤够你一天了。”他用老式盘子秤称了二斤给我。那天,知道了他姓黄,家住在有些路程的乡下。‎ 三天一集,老黄几乎一集不落,卖些别的,多数还是卖黄瓜。我们渐渐熟悉起来。他不是本地人,是南方人,因为做生意亏得血本无归,老家回不去了,经人介绍,在这边乡下买了农村的老房子,落了户。没了本钱,种些菜卖。人活着,得吃饭。‎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有一回喝酒,三杯下肚,他突然唱起了《牡丹亭》。不知道他突然想起了什么,那婉约的唱腔吓我一跳。人声鼎沸的饭店大厅,他一件白衬衫,与时令已然不相宜,只有头上渐白的头发与早到的秋天有些相配。‎ 有一段时间,老黄不卖黄瓜菜果了,他到城里做装修。似乎做得还不错,手下有了十多个工人,单子接得很大,业务扩大到水暖、基建,买了辆二手皮卡车。‎ 生活是一个围城,每个人的围城都墙高院深。关于老黄的私人生活,没有人知道一二。有一天,他跟人打架了,因为一个不相干的女人。临河路大排档是小城最红火的大排档,夜夜人群不息。邻桌是一群鲜衣怒马的青年。不知为什么,他们争吵起来,一位壮汉抽了一位女子一个耳光,又一个耳光,女子连连赔罪,嘴角流着血。老黄实在看不下去,把女子拉到自己身后。双方一场混战,对方人多,老黄头上挨了一酒瓶,鲜血满面。那群人扬长而去,老黄从地上爬起来,洗净了脸,把女子送回了住处。我说你这是何苦,他说我受不了人被欺负。‎ 过了一段时间,老黄又摆起了菜摊,位置还在原来的地方。他离开了近一年,那个位置还在,仿佛知道他还会回来一样。他说家里的土地已经荒掉,现在卖的菜都来自批发市场。他每次都会带一些黄瓜给我,不过是新品种,根根绿得吓人,有一尺多长。‎ 有一天,他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我要走了。”我问去哪里,他答说不知道。在下着小雨的街上,我们紧紧抱了一下,互相拍了拍背。他那件白衬衫已经有些旧了,质地依旧精良。衬衫套在夹克里,我突然看见衣领间有一行字,绢秀的黄丝绣成。‎ 后来听人说,老黄被欠了很多钱,也欠了别人很多钱,为了还债,他卖了乡下的房子,卖了皮卡。我每天上下班,还是打蓝天市场和白马市场连接的拐角处经过。不自觉地总要看一眼那个摊位,摊位早已换上了别人,摊煎饼的小夫妻忙乎得热气腾腾。我有时想起那些黄绿相间的黄瓜,有时想起杳无音信的老黄,有时把他们一同想起,或者遗忘。‎ 那件雪白的衬衫是一个永远无解的谜。“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无眠的晚上,我有时也会突然唱起来,不过不是昆曲,是秦腔。怕打扰隔壁的人,我用被子把头包起来,歌词和我的声音,一起落在枕巾的纹路里。‎ ‎(选自《新华日报》2018.6.16第24版)‎ ‎11. 请简要分析小说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 ‎12. 黄瓜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简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13. 请概括老黄的性格特点。‎ ‎14. 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答案】11. ①交代了人物生活的背景;②为后文老黄的出场、老黄与其生活环境的不协调做铺垫;③暗示了小说展示底层人物生活遭遇的主题。 ‎ ‎12. ①黄瓜是我和老黄认识的媒介,这个事物贯穿全篇,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体现小说的整体性;②黄瓜由自种的老品种到批发的黄瓜,形成对比,突出了老黄的生活变化;③我对黄瓜的回忆寄托了我对老黄的惦念之情。 ‎ ‎13. 实在(务实);坚强;善良(热心);重情义;有担当。 ‎ ‎14. ①呼应前文老黄酒后唱昆曲;②对我藏在被子里唱秦腔的细节描写,蕴含了我内心的悲慨,让文章增添了感伤的氛围,升华了文章主题;③歌词与底层人物辛酸的人生境遇相契合,增添小说的表现力;④叙述语言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 ‎【解析】‎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题干要求“请简要分析小说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这是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作答时要先分析所描写的环境的特点,然后再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刻画、主题表现等角度考虑。首先看环境描写部分的内容和特点,作者描写了城市人们的生活习惯,交代了人物生活的背景,为后文老黄出场卖黄瓜做铺垫;老黄穿白衬衫与底层菜市场卖菜的环境不协调,暗示了人物遭遇,同时老黄是个落魄的人,我是个打工者,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这一环境描写也暗示了小说展示底层人物生活遭遇的主题。‎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分析文章结构安排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黄瓜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的作用”。此类试题一般从改物象在情节上的作用,对人物的塑造以及情感的表达的角度分析,文中“黄瓜”贯穿文章的始终,我和老黄通过“黄瓜”认识,是文章的线索,“黄瓜”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从人物形象塑造看,文中黄瓜由自种的老品种到批发的黄瓜,前后形成对比,通过“黄瓜”的变化写出老黄的生活变化;从主旨和情感的角度看,“黄瓜”是我和老黄认识的媒介,我对黄瓜的回忆寄托了我对老黄的惦念之情。‎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特征的能力,要求概括老黄的性格特点,作答时注意梳理情节,根据文章的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分析性格特征,此题可从卖二斤而不是五斤黄瓜给我,可以看出其实在;从对他的身世介绍可以看出其务实、坚强;从对陌生女子的救助可以看出其热心善良;从与我的交往以及穿的白衬衣可以看出重情义;从买房买车还账可以看出有担当。‎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探究能力,要求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答题时注意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从结尾和标题、开头的关系的角度分析,内容注意从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分析,文章的结尾“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是我的唱词,和前文老黄酒后唱昆曲这一情节呼应;从主旨和情感的角度看,“我用被子把头包起来,歌词和我的声音,一起落在枕巾的纹路里”,对我藏在被子里唱秦腔的细节描写,蕴含了我内心的悲慨,让文章增添了感伤的氛围,升华了文章主题;从歌词的内容看,“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歌词与底层人物辛酸的人生境遇相契合,便于含蓄的表现了人物的悲惨命运。‎ ‎【点睛】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我就是每天翻译一点”‎ ‎①翻译家王永年精通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他勤于翻译,译著等身,《欧亨利小说全集》《十日谈》《约婚夫妇》,还有《博尔赫斯全集》中绝大部分的篇章都出自他的译笔。‎ ‎②王永年女儿王绛说:“父亲没有留下什么遗言。只是在照顾他的八个月里,讲到自己的生平,他总是说,你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要好好做学问,要终生学习。”在王绛的印象里,父亲在新华社上班的时候,为了多做一点文学的翻译工作,每天三四点钟就起来。‎ ‎③翻译家赵德明表示,王永年在外语、中文、历史、文化上具有全方位的才学,并能把原文吃透,译作传神、忠实、精彩,文字也好。尽管因为翻译那些严肃高雅、在文学史上已有定论的作品,王永年得到业界内外的推崇,但他却因为翻译《在路上》,收获了更广泛的关注。英美文学专家陆建德说:“听说他翻译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我很吃惊,这本书年轻人很喜欢,他这样一个资深译者翻译的多是经典作品,要翻译嬉皮士文化的代表作,是一种挑战,他的勇气和精神令人钦佩。”‎ ‎④出版人赵武平回忆说:“以我看,译文的风格再明显,如果没有以准确为基础,就离原作比较远。王先生的翻译没有匠气。他的汉语修养很高,翻译最明显的特点是准确、通俗,不会转文。”事实上,生前接受采访时,王永年多次表示自己并不喜欢《在路上》,但他还是花了十个月时间一点一点把它翻译完。有些人不能理解,为什么不喜欢还要翻译?他表示:“青菜萝卜各有所好,我不喜欢这样消极的小说,但可以介绍它是怎么回事。”‎ ‎⑤有人问他为何翻译了如此多的文学作品,他想了半日,也只是诚实地说:“为了谋生。”赵武平说:“王先生经历过‘反右’,晚年坦承当时也有‘不由自主’的时候。他翻译作品,在特殊年代里也有一些是‘完成任务’,有些他自己并不满意,但是他能实话实说。”‎ ‎⑥或许,王永年留给后世的,除了沉甸甸的文学翻译遗产,就是这种堪为典范的职业精神。在他看来,世上没什么不好翻译的东西。“反正你看懂原文,你有一定的中文基础,你就能够表达出来。”“我就是每天翻译一点,定时定量,并不累的。”‎ ‎(摘自《文学报》,有删改)‎ ‎15. 文章第②段引用王绛的话,有什么作用?‎ ‎16. 从文中看,王永年因翻译《在路上》而受到更广泛关注的因素有哪些?‎ ‎17. 结合全文,概括王永年在翻译上取得丰硕成就的主要原因。‎ ‎【答案】15. ①借女儿之口,间接说明诚于做人、恒于学问是王永年一生的追求;‎ ‎②再现王永年生前的活动,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感,有力地证明了作者对王永年的认识;‎ ‎③为下文王永年在特殊年代里完成不满意的“任务”而能实话实说作铺垫。‎ 评分建议:每点2分。 16. ①资深翻译家挑战非经典作品,勇气和精神令人钦佩;‎ ‎②王永年的翻译准确、通俗,没有匠气;‎ ‎③翻译《在路上》,让中国读者(尤其是年轻人)了解了嬉皮士文化。‎ 评分建议:每点2分。 17. ①深厚的语言素养:精通多种语言,有深厚的中文功底;‎ ‎②学识全面:不仅精通各种语言,在历史、文化上也具有全方位的才学;‎ ‎③治学严谨:翻译以准确为基础,尊重原文,并形成个人翻译风格;‎ ‎④勤于工作:定时定量,每天翻译,笔耕不辍。‎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文章中心人物是王永年先生,第二段引用女儿的话,自然是侧面描写,增加真实性。内容也自然是写核心人物的,放在开头,从行文看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也是顺理成章。‎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完整答题必须精读文章,找准要点。本题不难,小心细致就能理想作答。①资深翻译家挑战非经典作品,勇气和精神令人钦佩;②王永年的翻译准确、通俗,没有匠气;③翻译《在路上》,让中国读者(尤其是年轻人)了解了嬉皮士文化。‎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原因一般分外在与内在,本题核心在于王永年先生的个人魅力与能力,属于内在①深厚的语言素养②学识全面③治学严谨④勤于工作。外在几乎没有涉及,忽略。‎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018年女排世锦赛中,塞尔维亚队为了挤掉实力强大的巴西队,在小组赛中输给了实力远不如自己的日本队,最终获得世锦赛冠军。中国女排仅获得季军。此前五次世锦赛,中国女排的成绩是2金3银。本来在小组赛中,已提前出线的中国队若输给实力不如自己的荷兰队,就可以在半决赛中避开实力强劲的意大利队。但郎平带领的中国女排没有“选择对手”。‎ 你对此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讲策略才能取胜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为什么有些人总是能很好地迅速地解决这些问题,而有些人则为这样的难题困住,或者不能顺利地解决这些问题,或者目的和效果适得其反。‎ 中国历史上就有许多因为讲究策略而取得最终胜利的事。三国时期,诸葛亮为说服孙权一起对抗曹操,舌战群儒,使张昭、虞翻、薛琮、陆绩等吴国谋士点头称服,取得了连吴抗曹的胜利,而且树立了自己的威信。正是因为卧龙先生了解对方的需求,采用灵活的手段,有针对性地处理了这件棘手的事,才说服江东诸人,树立自己的威信,连吴抗曹。‎ 赤壁之战时,曹操拥有80万大军,而周瑜只拥有3。5万兵,实力差距悬殊。但这场看起来没有丝毫悬念的战争,吴军却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这主要是由于周瑜深知曹军不习水性,根据曹军铁锁连船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策略,最终采用火攻的方式,用3。5万兵打败了曹操80万兵,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我想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日军的残暴罪行我们是不能忍受也不会忘记的。日本战败后,在远东国际法庭,来自中国、美国、苏联等国家的11名法官就是否“坚持死刑处罚”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我国杰出的法官梅汝璈在关键时刻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胆识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赢得了世界的赞赏和尊重,最终以6票对5票的优势取得了“坚持死刑处罚”的胜利,给了人民一个交代。‎ 所以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要讲究策略,要把握对方需要什么,弱点是什么,有针对性地、有策略性地去解决这些事。不然盲目地、不讲策略不讲方法地去解决事情时,我们有可能失败,甚至取得截然相反的效果。‎ 总之,解决问题要讲究方法,讲究策略,这是我们一生都应该牢记的,都应该去实践的。‎ 其实,解决问题不一定要从正面行动,反之,如果我们从事物的反面或侧面去考虑,或许能完美地处理好事物。灵活的策略和手段是取得胜利解决问题最关键最不能缺少的一样东西。‎ 人类往往有一种不甘示弱的性格,有时你去说服一个人,证明比他优秀往往不能获得成功。相反,让他觉得他比你优秀,比你出色,你却往往能够说服他。所以,除了要讲究策略之外,我们也该做个“大智若愚”的人。‎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材料主要讲2018年女排世锦赛中,已提前出线的中国队若输给实力不如自己的荷兰队,就可以在半决赛中避开实力强劲的意大利队。但郎平带领的中国女排没有“选择对手”。与塞尔维亚队的行为形成对比,结合材料分析“女排精神”。可以从中国女排角度分析。战胜荷兰女排后,郎平带领的这支中国女排再次向世人证明了何为“女排精神”,让世人刮目相看。与一些球队“选择对手”的行为不同,中国女排在握有“主动权”的情况下却选择迎难而上,坚决对让球说不,可见这支中国女排对自己实力的自信,以及对竞技体育的尊重。“输也要输得荡气回肠,如此说来,也只有女排能做到了”。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即使走得摇摇晃晃,但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是无私奉献、胜不骄败不馁、社会责任感以及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实现的精神。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社会发展到今天尤其如此。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其具体表现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她们在世界排球赛中,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她们的这种精神,给予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女排精神广为传颂,家喻户晓,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女排精神的激励下,为中华民族腾飞顽强拼搏。考生也可以从塞尔维亚队女排角度分析,应该尊重体育精神,相信自己的实力,还可以从战术、战略的角度来谈。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参考立意:‎ 从塞尔威亚队的角度来立意:讲究战略、战术,赢得成功;尊重体育精神,要公平公正,不可投机取巧;‎ 从中国女排的角度立意:正视困难,迎接挑战;用实力赢得成功;中国女排的自信力量;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有一种拼搏叫永不放弃。‎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2月六校联考语文附加试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又李西涯作诗三卷,次第咏古,自谓乐府。此文既不谐于金石,则非乐也;又不取古题,则不应附于乐府也;又不咏时事,如汉人歌谣及杜陵新题乐府,直是有韵史论,自可题曰史赞,或曰咏史诗,则可矣,不应曰乐府也。诗之为文一出一入有切言者有微言者轻重无准唯在达其志耳。故孟子曰:“不以文害词,不以词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节选自冯班《钝吟杂录》)‎ ‎19.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0. “杜陵新题乐府”中杜陵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和《_______》。‎ ‎21. 根据材料,概括“乐府”特点。‎ ‎【答案】19. 诗之为文/一出一入/有切言者/有微言者/轻重无准/唯在达其志耳 ‎ ‎20. 潼关吏 21. 有音乐性,有固定的乐府旧题,内容与时事相关,表达作者志向情感。‎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诗之为文,一出一入,有切言者,有微言者,轻重无准,唯在达其志耳”,这段文字是说“诗歌作为一种文体,一出一入,有直言的,有含蓄而精微的,孰轻孰重没有固定标准,只在使意志通达”,然后根据句意、句式、语法等进行断句,如依据对称的句式断开“有切言者”“有微言者”,“无”意思是“没有”,宾语是“准”,即“固定标准”,且“唯”一般放在句首,所以在“准”和“唯”之间断开,“为”意思是“作为”,是动词,宾语是“文”,结构完整,应该断开。‎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杜陵新题乐府’中杜陵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进行填空。解答本题,考生要先知道“杜陵”是指“杜甫”,然后再回顾杜甫的“三吏”包括哪些篇目,应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除此之外,还有“三别”,即《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概括‘乐府’的特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写“乐府”的句子,理解其意思,最后根据分值进行概括。语段开头说李西涯写了三卷诗,自称是乐府诗,作者紧跟着予以否定,考生可以根据作者这些否定的内容概括出乐府的特点。如“此文既不谐于金石,则非乐也”,意思是“这些文字既不合于钟磬发出的乐声,不是音乐”,这说明乐府应该有音乐性;如“又不取古题,则不应附于乐府也”,意思是“又不取自古乐府题,是不应该依附于乐府诗的”,这说明乐府应该有固定的乐府旧题;如“又不咏时事”,意思是“又不讽咏时事”,可见乐府的内容与时事相关;如“诗之为文,……唯在达其志耳”,意思是“诗歌作为一种文体……只在使意志通达”,这说明乐府要表达作者志向情感。考生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即可。‎ ‎【点睛】考生可以借助如下特点进行断句,借古代文化常识断句。要给文言断句,常常需借助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根据互文、对偶、排比等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互文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根据前后相承关系断句,文言文多写得紧凑严密,行文中多使用前后相承句。根据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关系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掌握了这个写法,对断句定有帮助。根据韵文的特点断句,有的文言文是韵文,韵文有一定的用韵规律。按照这个规律去断句,常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借助对话的标志断句,文言对话常用“日”、“云”等字,根据这些有标志的词去断句,也能收到好的效果。根据反复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有些反复的句子结构,根据这个特点去断句,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文言虚词断句,文言行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如句首就常用如下语气助词:夫、盖、盍、若夫、嗟夫等,句末常用如下语气助词:者、也、矣、乎、哉、耶、耳、而已、欤(与)等,借助这些文言虚词,就可帮助断句。借助误法结构断句,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科”、“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参考译文:‎ 又有李西涯写了三卷的诗,依照次序写古事抒怀,自称是乐府诗。这些文字既不合于钟磬发出的乐声,不是音乐;又不取自古乐府题,是不应该依附于乐府诗的;又不讽咏时事,像汉代人的歌谣和杜甫的新乐府诗,只是押韵的史论,自己可以命名为史赞,或叫咏史诗,那是可以的,(但)不应该叫乐府诗。诗歌作为一种文体,一出一入,有直言的,有含蓄而精微的,孰轻孰重没有固定标准,只在使意志通达。所以孟子说:“不要拘泥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泥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哈姆莱特》中,奥菲利娅要把礼物退还给哈姆莱特是因为她受克劳狄斯等人的利用,以此试探哈姆莱特对自己的感情,借以探察哈姆莱特是不是真疯。‎ B. 《茶馆》中,常四爷因说了一句“反正打不起来”,惹恼了打手二德子,他欲对常四爷动武,却被对方轻轻闪过,二德子自觉不是对手,赶紧溜走了。‎ C. 《红楼梦》中,贾探春最初并不引人注目,但在“辱亲女愚妾争闲气”和“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两回中显露了志趣抱负和精明才干,凤姐由此对她刮目相看。‎ D. 《茶馆》中,黄胖子与二德子等人在茶馆后院调停鸽子之争,卖东西的老人一句“这年月呀,人还不如一只鸽子呢!”表达了对清朝末年民不聊生的愤慨。‎ E. 《哈姆莱特》中,奥菲利娅发疯后,手握花草与众人告别。其中,她送给王后的迷迭香象征阿谀,三色堇则象征善变,以此暗讽王后的匆匆再嫁。‎ ‎【答案】BE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是哪本名著,考查的方向是什么,再与自己识记的内容对照。本题中,B项,“二德子自觉不是对手,赶紧溜走了”错误,二德子之所以溜走是因为吃洋饭的马五爷的介入。E项,“她送给王后的迷迭香象征阿谀,三色堇则象征善变”错误,奥菲利娅送给雷欧提斯的迷迭香表示记忆,三色堇表示相思。故选BE两项。‎ 简答题(10分)‎ ‎23.在《哈姆莱特》中,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虽然戏份不多,但角色意义重大,请简要分析这个角色的作用。‎ ‎【答案】在哈姆莱特为父亲报仇犹豫不决的时候,福丁布拉斯的远征部队为了弹丸之地视死如归的精神鼓励了他,使他坚定了复仇的信念。福丁布拉斯是一个果决的行动派。剧终哈姆莱特让福丁布拉斯接替王位,表现了一个人文主义者对人民的负责,也预示了丹麦光明的未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在《哈姆莱特》中,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虽然戏份不多,但角色意义重大,请简要分析这个角色的作用”,然后回顾书中有关挪威王子的情节,再看这些情节对主要人物哈姆雷特以及文本主旨的作用。《哈姆雷特》中对福丁布拉斯的着墨并不多,仅提及了三次。第一次是在挪威招募士兵来攻打丹麦为父亲报仇;第二次是哈姆雷特在去英国的路上偶遇福丁布拉斯,此时福丁布拉斯正在去攻打波兰的路途上;第三次也是全剧的最后一幕,福丁布拉斯率领军队来到丹麦,接任了王位,并厚葬了哈姆雷特。福丁布拉斯是果敢坚定的,如福丁布拉斯趁着丹麦老国王逝世,他“要用武力和强迫性条件,夺回他父亲所丧失的土地”;他不冲动,能够理性地处理事情:“了解自己的力量不能和武装到了牙齿的丹麦人一拼高下而作冷静的打算”。福丁布拉斯推动了哈姆雷特的复仇行动,当哈姆雷特离开丹麦前往英国的时候,他看到福丁布拉斯率军队正走在进攻波兰的道路上,这样气势浩荡的队伍让哈姆雷特不禁赞扬福丁布拉斯“像大地一样明显的榜样”,当然,哈姆雷特不仅仅有对福丁布拉斯的赞叹,更有对自己的反省“现在我明明有理由,有决心,有力量,有方法,可以动手干我所要干的事,可是我还是在说一些空话,‘我要怎么怎么干’,而始终不曾在行动上表现出来”,因此哈姆雷特决心“从这一刻起,让我屏除一切的疑虑妄念,把流血的思想充满在我的脑际”。剧本结束的时候,哈姆莱特让福丁布拉斯接替王位,表现了一个人文主义者对人民的负责,也预示了丹麦光明的未来。‎ ‎24.《红楼梦》中,有四大烈婢,分别是晴雯、金钏、鸳鸯、司棋。请问除晴雯外三婢的主子各是谁?她们三人“烈”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答案】三主人分别是王夫人、贾母、迎春。‎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考核名著名篇阅读的题目,考核的内容比较基础,重点结合《考试说明》,记忆名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中国的孝文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要理解和研究中国文化,就必须认识中国的孝道。“孝”就是孝顺,善事父母,要对父母尽孝心,而且绝对服从。儒家所倡导的尊亲、养亲就是这个意思;而墨家则将“孝”建立在“兼爱”的基础上,认为“孝”是有利于赡养父母的行为;道家的老子则主张“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法家的韩非子认为“孝”即“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虽然各家主张不一样,但有共同的倾向。孔子的“孝”就是孝、悌、忠、信,弄清楚了此四字,对孔子的孝道观就不难理解了。“孝”和“悌”可以放在一起理解,因为与血缘关系紧密。“孝悌”就是规范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孔子所认为的孝,其范围是很广的,比起后来所说的孝的概念要广得多,并且与宗法等级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联系密切,在当时看来,这是有着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的。“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所认为的“本”就是“孝悌”。在当时社会中,孔子的看法是十分符合逻辑、令人信服的推论:如果是一位在家里充满爱心,又尽孝悌的人,那么他对国家是不可能犯上作乱的,他对社会也不可能造成危害。看来,孔子的主张,在我们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有删改)‎ ‎25.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对于“孝”的主张的侧重点。‎ ‎26. 作者为什么说孔子所认为的孝“比起后来所说的孝的概念要广得多”?‎ ‎27. 根据材料,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孔子的“孝”?‎ ‎【答案】25. 儒家:“孝”是对父母尽心奉养,绝对服从。墨家:“孝”是“兼爱”的表现,是有利于赡养父母的行为。道家:“孝”是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孝敬和善的本原。法家:“孝”是让家庭富足,父母快乐。 ‎ ‎26. 孔子所认为的“孝”的内涵包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尽忠国家,信任朋友,还与宗法等级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联系密切。 ‎ ‎27. ①孔子的“孝”范围广,在当时社会中,孔子的看法符合逻辑,令人信服。②孔子的“孝”在我们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依然有积极意义。③我们不能全盘照搬,应从现实的角度,吸纳孔子的“孝”中的精华,为构建和谐社会所用。‎ ‎【解析】‎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对于‘孝’的主张的侧重点”,然后到文本中圈出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对于“孝”的主张,再概括出各自的侧重点。考生可以根据“‘孝’就是孝顺,善事父母,要对父母尽孝心,而且绝对服从。儒家所倡导的尊亲、养亲就是这个意思”概括出“儒家”对于“孝”的观点;根据“而墨家则将‘孝’建立在‘兼爱’的基础上,认为‘孝’是有利于赡养父母的行为”概括出“墨家”“孝”的观点;根据“道家的老子则主张‘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概括出“道家”的观点;根据“法家的韩非子认为‘孝’即‘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概括出法家的观点。‎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为什么说孔子所认为的孝‘比起后来所说的孝的概念要广得多’”,然后到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引文,在引文的前后筛选相关信息,最后进行概括。文章中间说“孔子所认为的孝,其范围是很广的,比起后来所说的孝的概念要广得多”,这就要求考生到上下文圈出孔子所认为的“孝”的内容,如“‘孝’就是孝顺,善事父母,要对父母尽孝心,而且绝对服从。儒家所倡导的尊亲、养亲就是这个意思”“孔子的‘孝’就是孝、悌、忠、信,弄清楚了此四字,对孔子的孝道观就不难理解了……‘孝悌’就是规范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并且与宗法等级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联系密切”,等等。考生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出孔子所认为的“孝”的内涵,这也就是作者说孔子所认为的孝‘比起后来所说的孝的概念要广得多’的原因。‎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孔子的‘孝’”,然后圈出文中评价“孔子之‘孝’”的内容,根据作者的评价概括出自己的认知。如“孔子所认为的孝,其范围是很广的,比起后来所说的孝的概念要广得多,并且与宗法等级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联系密切,在当时看来,这是有着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的”“在当时社会中,孔子的看法是十分符合逻辑、令人信服的推论”“孔子的主张,在我们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这些都是肯定孔子之“孝”的积极意义,但考生要注意“在当时看来”“当时社会中”等字样,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运用“孔子之‘孝’”时,不能全盘照搬,要吸取其中的精华部分,剔除其中与现代社会不和谐的内容。‎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