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写作学案6
第二节 拟就好题一半功 题目居于一篇文章之首,是文章传递重要信息的有机组成部分。“题好一半文”,这说法虽有夸张之嫌,却凸现了题目在整篇文章中的重要性:作文题目是阅卷老师和考生作文的首次接触,文章题目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对作文的第一印象。那么,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应该具有哪些标准呢?一般说来,有如下三点: 准确精练 题目不宜过长,用语要力求精练简洁,言简意赅,有高度的概括性,避免冗长繁琐。 新颖贴切 题目要新颖,独特,有创意,有个性;但新颖绝不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追求新颖必须合乎情理,用语要和文章的中心、文体的特征、文章的语言风格相协调。 形象优美 题目所遣之词、所用之字要有形象性、表现力和美感。 要打造靓丽的标题,不妨借鉴以下技法。 一、直接亮明观点,铿锵有力 一个好的标题应该揭示材料中心,直言事理,揭示论点。这类题目往往是对写作内容的高度概括,切合题意,表明观点,总领全文。这种拟题方法,明白易懂,不仅为考生写作行文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同时也向阅卷老师点明自己作文的主题,使阅卷老师准确迅速评分。 如2017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Ⅱ)中的优秀作文《实现理想,点亮人生》《敢自信,敢自我》《自强不息,扬帆起航》《胸怀家国勇担当》《自是故乡月最明》《莫让中国传统文化变为历史的尘埃》等,这些作文的题目都准确地揭示了材料中心,直言事理,切合题意,铿锵有力,很受阅卷老师的喜爱。 二、化用诗文名句,含蓄典雅 诗文名句内涵丰富,音韵和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合理借用或化用诗文名句,能使标题整齐划一,音律和谐,同时,增加标题的文化含量。因此合理借用或化用诗文名句不失为一种聪明之举。 如2016年高考作文中的优秀作文《浅浅纸上书,深深足下行》《醉心语文,方得始终》《归去来兮》《你选择在何时盛开》《心若在,梦就在》,这些作文的题目都化用诗文名句,不仅增添了文章的文化气息,还能体现考生较好的文学素养和较高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如果将这些“魔水”恰当地运用到写作中的拟题上,便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反问、对比、对偶、呼告等修辞手法,可以使题目新鲜活泼,言简意丰,生动形象,引人注目,定然能够取得较好的写作效果。 如2015年高考作文中的优秀作文《老陈,请听我说》《少点炒作,多点承担》《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破心中藩篱,得人生坦途》《绿叶对根的诉说》《安能随意弃诚信》,这些作文的题目,或呼告,或对偶,或对比,或比喻,或拟人,或反问,不仅彰显了材料的内涵,还能体现考生较好的文学素养和较高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连缀意象场景,营造意境 就是拟题时,把几个词语或短语连缀起来,把几个意象组合起来,把几个场景叠加起来,把几个情境剪辑起来,把几幅画面拼凑起来,营造一种与材料意旨、文章中心、话题内涵相关或相符的意境,使阅卷老师从文章题目中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和理的启迪。 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中的优秀作文题目“学·读·行”用三个动词,概括了提升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层层深入,言简意丰。又如2015年高考作文中的优秀作文题目“柔·刚·和谐的自我”采用了三个并列短语,高度概括了材料,使文章契合题意;同时,这三个短语又统领全文,具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如2013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随心·随梦·随想》,题目中的并列的词语营造了一种格调美。2012年高考满分作文中,新课标全国卷的作文题目“一念·一心·一举”,三个并列的短语把船夫的补船过程概括得恰到好处,然后分析有善念,行善心,做善举;湖北卷的《追寻·传承·发扬》,四川卷的《一滴水·一世界》,北京卷的《父亲·老牛·麦地》,重庆卷的《疯子与竹林》,这些作文的题目都善于撮其精要,营造意境,给人联想与启迪。 五、发挥联想想象,巧设悬念 有的材料作文拟题确实很难,但如果考生在审题、立意、拟题时能够发挥联想能力,善于设置悬念,给阅卷老师营造联想和想象的空间,那么拟题就可以举重若轻,写作也会随之变得容易。 如2015年高考四川卷优秀作文《瞎老太卖菜》,看到题目,让人顿生疑虑,瞎老太如何卖菜?文章写瞎老太买菜卖菜这一事件,很好地突出了真老实才是真聪明这一主题。 又如2013年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停在红绿灯的爱》,考生制造了悬念,让人思考“红绿灯”和“爱”的关系;江苏卷作文题是“蝴蝶和环境”,但优秀作文《13亿的乘除法》依据温总理的言论“13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再小的事乘以13亿,便成了十分大的事;再大的问题除以13亿,便成了很小的问题”展开,议论堂堂正正,充满正能量。2012年高考湖南卷,作文是画着一双手的图片,满分作文《卖菜人的老茧》这个题目,就很好地设置了悬念,会让人揣想,这是怎样的一个“卖菜人”?为何他手上布满“老茧”?再如天津卷的满分作文《数星星的孩子与懵懂的鱼》,看到这个题目,我们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数星星的孩子”与“懵懂的鱼”之间有什么关系?考生用这样一个题目想发表怎样的见解?更让人产生好奇的是2012年吉林考生拟出的《给皇上(四郎)的信》《小姨和查理斯先生》这两个题目,这些看起来“匪夷所思”的题目,都巧妙地利用了悬念法,让阅卷老师产生急于一读的欲望。 六、寻找突破口,化大为小 相对命题作文而言,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对写作的题材和范围的要求较为宽松,可写的内容较为广泛,但审题时难于把握,写作时笔力不易集中,因此拟题时要化大为小,找一个小小的突破口,从源头上避免大而空、面面俱到、无主次之分、无轻重之别、东拉西扯、空谈漫议现象的发生。 如2012年高考山东卷作文材料是孙中山的一段励志箴言。这段励志箴言,抽取其核心内容,不外乎青年学生须以改革发展为己任,不放弃,不退缩,奋力向前,必将成功。这是从大的方面思考。如果从小的方面思考,可以有如下感悟点:勇于担当;坚守真理;志在成功;面对困境不能动摇退缩;要为正义而奋斗,为发展而努力;要执着理想,矢志追求;等等。这样可选用的材料十分丰富,课文中曾接触到的书写“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高呼“我有一个梦想”的马丁·路德·金,轮椅硬汉史铁生,生命力顽强的海伦等;现实生活中如创办新东方的俞敏洪,创办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等;还可以写自己的小改革,写自己如何战胜自己取得小成功等。只有找准一个小的突破口,从小处挖掘,才能深刻,透彻。 (2017·浙江卷)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材料,拟写题目。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百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答案:(参考示例)①读人生三书,创美好未来 ②行者无疆,书意人生 ③腹有“诗书”气自华 ④知识·行动·反省 ⑤明悟书之道,造就人生辉煌 (2016·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拟写题目。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答案:(参考示例)①书海纵目,方能挥洒人生 ②浅浅纸上书,深深足下行 ③挟书一本,让心灵浪迹天涯 ④为有源头活水来 ⑤醉心语文,方得始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