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7讲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7讲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作业

第7讲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一、选择题 ‎1.(2019吉林长春质检)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 A.推动了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B.促使新型的区域合作关系的形成 C.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 D.有利于缓和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 答案 D 由“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可知,此次会议为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有利于缓和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故D项正确。‎ ‎2.(2018广东广州调研)1953年3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1955年3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同年5月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这反映了(  )‎ A.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B.中日两国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 C.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 D.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实践 答案 D 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日关系发展而非苏联的威胁,故B项错误;中苏同盟关系破裂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故C项错误;由材料“1953年3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1955年3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同年5月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可知中国奉行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外交策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故D项正确。‎ ‎3.1949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失守前要求各国大使馆先迁往广州,而后再迁往台湾,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则受美国国务院之命留南京观望数月。美国此举(  )‎ A.有试探新政权外交政策的意图 B.意在表明国民政府已失去了民心 C.试图争取中国共产党人的好感 D.顺应了解放战争大局已定的现实 答案 A 材料中“司徒雷登则受美国国务院之命留南京观望数月”与国民政府的要求不符,因此美国此举有试探新政权外交政策的意图,故A项正确;B项中“民心”与材料中“美国国务院之命”不符,故B项错误;美国并未采取实际行动,仅仅是“观望数月”,故C项错误;D项所述材料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 ‎4.(2019安徽十校联盟摸底)1969年前,新中国与美国先后举行了134次大使级会谈,但唯一的成果仅限于1955年9月10日达成的关于遣返平民的协议。以至于有学者认为中美大使级会谈是“聋子的对话”。出现“聋子的对话”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大阵营矛盾尖锐 B.中苏军事同盟建立 C.美国干预中国内政 D.中美经济竞争加剧 答案 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影响两国关系最主要的因素是国家利益,故C项正确。两大阵营矛盾尖锐(意识形态冲突)、中苏军事同盟建立均不是主要原因,故A、B两项错误;当时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所述不符合史实。‎ ‎5.(2019山西太原质检)新中国成立后。英国政府即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并断绝与国民党当局的外交关系。但英国同时又保留台湾领事馆,还在联合国就中国代表权问题表决时投弃权票。20世纪50年代中英两国关系(  )‎ A.是中英两国利益协调的产物 B.是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的重要因素 C.促进了中欧外交关系的缓和 D.完美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 A “英国政府即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并断绝与国民党当局的外交关系。但英国同时又保留台湾领事馆”可见英国是出于自己利益的角度考虑,故A项正确;由材料“20世纪50年代”可知,社会主义阵营还未瓦解,故B项错误;“中英建交”不能代表中国同整个欧洲关系缓和,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才逐渐得到世界的认同,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6.(2018东北哈尔滨期末)1945年8月,中苏两国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有效期为30年。1950年2月,经过谈判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表明(  )‎ A.中国努力建立新型平等外交关系 B.美苏冷战对中苏关系变化影响有限 C.对苏外交成为中国政府外交核心 D.两国政府坚持务实灵活的外交原则 答案 A 新中国成立后,没有承认国民政府与苏联签署的协议,而是以新的身份与苏联谈判,签订新的条约,表明新中国努力建立新型平等外交关系,故A项正确;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材料所述正体现了这一政策,故B项错误;新中国外交的核心是维护国家利益,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苏签订条约的历程,并未体现务实灵活原则,故D项错误。‎ ‎7.(2018山东济南期末)牛军在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 A.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残余势力 B.推动了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建立 C.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D.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答案 C “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残余势力”是新中国初期“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建立是新时期的外交成就,故B项错误;材料中“从1952年开始……到1954年”“中国的周边地区”表明是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C项正确;“一边倒”指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8.(2018湖北襄阳一模)在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上,针对有少数国家代表诬蔑“中国对他国进行颠覆活动”,中国代表团表示,“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都受过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的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关于这次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 A.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会 B.会议重点讨论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C.会上中印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会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答案 D 依据所学,在万隆会议上中国政府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并得到参会各国的广泛认可,故D项正确。‎ ‎9.(2018河北邯郸摸底)1969年,尼克松总统同法国领导人戴高乐谈及中国问题,并希望从戴高乐那里得到一些建议。戴高乐认为:如果美国开始发展同中国的关系,那么意味着中国将可能进入联合国。会产生很大的国际影响,但是他不相信这会有什么糟糕的结果。这说明(  )‎ A.法国极力阻挠中美关系改善 B.中美关系事关国际格局演变 C.中国崛起改变美法外交战略 D.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答案 B 材料中法国并未阻挠中美关系改善,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事关国际格局演变与材料中“如果美国开始发展同中国的关系,那么意味着中国将可能进入联合国,会产生很大的国际影响”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美法外交战略的转变,故C项错误;D项所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10.(2018云南昆明摸底)1978年邓小平访美,在卡特总统陪同下检阅仪仗队之后,邓小平就在讲话中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这意味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  )‎ A.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B.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C.在联合国里友好合作 D.平衡美苏两国的关系 答案 B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表明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两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故B项正确。‎ ‎11.(2018宁夏银川二模)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等杂志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答案 B “三个世界”理论是毛主席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故A项错误;据材料“1960年起”可知中苏关系已经恶化,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美苏两国在20世纪60年代仍在争夺 世界霸主,故C项错误;据材料“1960年起”可知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故D项错误。‎ ‎12.(2018广西钦州质检)下图是某著作中关于新中国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该著作探讨的主题是中国(  )‎ A.国家实力的发展 B.国际地位的提高 C.国家形象的变化 D.意识形态的转变 答案 C 图示过程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变化,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8辽宁大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3个月里,同11个国家建交,它们均为苏联阵营的国家。8个月后建交国达到17个,此后直到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仅增加了5个,达到22个,其中包括5个北欧、中欧国家和5个亚洲国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亚洲国家中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朝鲜和越南民主共和国,随后是印度和缅甸。由于它们代表了两种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国家,中国领导人从交往中得到的经验是不同的。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领导人是从与印度等国的交往中和从这类国家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立场、态度中,逐步获取经验并确定了新中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新中国与印度的协议中首先提出,绝非偶然,它揭示了中国领导人认识国家关系问题的内在逻辑。‎ 材料三 当周恩来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出现在国际多边外交舞台上时,新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也必须被置于有关政策的中心位置。正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周恩来不仅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和法国维护殖民统治利益的企图,而且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了关于印度支那三国是“统一的整体”、不从老挝和柬埔寨撤军等主张和在临时分界线问题上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周恩来的努力明显地展现出新中国从朝鲜战争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当它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而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时,既反对和防止敌对的大国在接近中国的国家和地区部署军事力量,也绝不再被盟国拖入与美国的战争……历史的发展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最终形成。‎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编自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中所述情况的原因有哪些。(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中印协议中首先提出的目的何在。(6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应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11分)‎ 答案 (1)原因: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严重对立;中国“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的限制;美国推行遏制政策的影响;朝鲜战争的冲击;等。‎ ‎(2)目的:为“一五”计划的开展营造安定的周边环境;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外交封锁;和平解决中印边界纠纷等问题。‎ ‎(3)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两极格局的背景下,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具有鲜明的革命外交的色彩,主要建交国家是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强调阶级斗争,意识形态色彩浓厚。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此后的中国外交更加务实地以国家利益作为外交出发点和落脚点。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的主张和行为,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也是国家外交的体现。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中国从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 ‎14.(2018河北名校联盟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是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合适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 ‎——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答案 示例一 观点: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 论述:晚清外交走向失败的过程是国力逐渐衰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因为晚清国力不济导致外交失败,而是外交失败导致国家衰落。与西方列强相比,晚清政府所抱的不是弱国心态,而是始终坚持以“天朝上国”自居,夜郎自大。从鸦片战争至被推翻的70余年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不仅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而且还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以国际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外交的失败成为中国从世界中心被排挤到世界边缘的原因。因此,晚清的失败决非由于国力不支,而是由于观念的陈腐和制度的落后。外交失败是国家失败的一个表现,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 示例二 观点:新中国的外交与国家综合国力的壮大。‎ 论述:1949年,新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外交方针,改变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地位,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为新中国的建设争取了相应的安全和资源。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巩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为国内建设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周边环境。1955年亚非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中国与亚非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美国关系缓和并走向正常化,更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转机和突破,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之后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新时期,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示例三 观点:苏联争霸外交导致国力衰败并最终解体。‎ 论述:二战后,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强国,出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需要,苏联积极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先后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等组织,将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纳入到其争霸的轨道上来,并将苏联模式推广到了这些国家。苏联为了建立霸权,不断地将资源投入到军事等重工业领域,导致农业等部门的生产遇到严重困难。期间虽有赫鲁晓夫进行 农业改革,但是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方向。在军事上投入了过多的资源,并且为了维持其势力范围,还粗暴地干涉他国内政,甚至直接出兵他国,严重影响其国际声誉。最终积重难返,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本题亦可从日本、德国侵略他国发动战争,最终失败,和平外交促使其崛起;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导致国力相对衰败等角度进行论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