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3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唐山市一中 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微生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很重要,如人体内的大肠杆菌、制作面包的酵母菌等。下列关于这两种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种微生物细胞中都无成形的细胞核 B.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都是DNA C. 酵母菌的DNA能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D. 大肠杆菌细胞中不能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答案】C 【解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本质区别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详解】A、酵母菌是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活细胞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B错误; C、真核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C正确; D、大肠杆菌含有核糖体,可以合成自身的蛋白质,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核真核细胞的区别,考生要能够分清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生物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2.下列有关细胞的组成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B. 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化合物:水>蛋白质>糖>脂质 C. 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煮熟变性的蛋白质 D. 洋葱根尖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 【答案】D 【解析】1、C、H、O、N基本元素占鲜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C>H>N。 2、C、H、O、N基本元素占干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N>H。 3、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4、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A错误; B、干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B错误; C、煮熟变性的蛋白质依然有肽键,所以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C错误; D、洋葱根尖细胞既有DNA又有RNA,所以含有A、T、C、G、U共5种含氮碱基,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难点是明白细胞结构的生物既有DNA,又有RNA,结合核酸的基本结构完成D选项。 3.如图曲线表示豌豆在不同生长时期吸收水和P元素的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豌豆植株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糖类 B. 豌豆吸收的P元素可参与细胞膜的形成 C. 豌豆不同生长时期对P元素的需要量不同 D. 根吸收水和P元素在生长前期是同一过程 【答案】D 【解析】分析曲线可知,在小麦不同生长时期,水分和P的吸收量均存在差异,说明小麦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水分和无机盐的需求量不同。 植物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详解】A、植株含量最多的有机物纤维素,属于多糖,A正确; B、由于细胞膜中含有P元素,所以豌豆吸收的P元素可参与细胞膜的形成,B正确; C、从图中看出豌豆不同生长时期对P元素的需要量不同,C正确; D、豌豆吸收水分是通过渗透作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二者是相对独立的过程,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要求考生首先明确植物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然后根据曲线趋势判断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和P的需要量。 4.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B. 淀粉和糖原都是储能物质 C. 利用斐林试剂可检测麦芽糖是否彻底水解 D. 细胞质基质、细胞核、核糖体都含有核糖 【答案】C 【解析】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 单糖中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其中五碳糖中的核糖是RNA的组成部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部分,而六碳糖中的葡萄糖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 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其中麦芽糖和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乳糖是动物体内特有的; 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其中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 【详解】A、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A正确; B、淀粉是植物特有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特有的储能物质,B正确; C、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而麦芽糖的水解产物葡萄糖也是还原糖,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可检测麦芽糖是否彻底水解,C错误; D、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都含有DNA和RNA,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其中RNA的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含有核糖,细胞质基质中也含有RNA,含有核糖,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糖类的基本知识,考生识记组成生物体糖类的种类功能及分布是解题的关键,B选项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糖。 5.下列有关核酸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B. 玉米的叶肉细胞中一定含有两类核酸 C. 大肠杆菌DNA分子中含有尿嘧啶 D. 单体聚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的过程都会形成肽键 【答案】B 【解析】1、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等;核酸是由C、H、O、N、P元素构成。 2、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DNA和RNA分子中,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或相应的核糖核苷酸之间是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的,而DNA分子得两条链之间是通过氢键相连的。 3、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4、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核酸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 【详解】A、核酸一定含有P元素,而蛋白质不一定含有P元素,A错误; B、玉米叶肉细胞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B正确; C、尿嘧啶是RNA特有的含氮碱基,C错误; D、单体聚合成核酸是形成磷酸二酯键,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中的核酸和蛋白质的知识,考生识记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明确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6.下列有关细胞无机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质基质中的水大多以结合水状态存在 B. 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含量影响细胞的代谢 C. 细胞中的水和无机盐均可参与其结构的构建 D. 植物根细胞吸收的Mg2+可参与合成叶绿素 【答案】A 【解析】1、细胞内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等;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2、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运输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A、细胞中的水大多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A错误; B、自由水直接参与代谢,而有些无机盐可以形成某些化合物参与代谢,所以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含量影响细胞的代谢,B正确; C、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某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C正确; D、叶绿素含有镁,所以植物根细胞吸收的Mg2+可参与合成叶绿素,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功能的熟练识记。 7.人的横纹肌中有球状蛋白,味蕾上有味觉蛋白、红细胞里有血红蛋白,这些蛋白质在不同细胞中发挥着不同作用,这是因为 A. 组成这些蛋白质的单体结构通式不同 B. 不同细胞内蛋白质中肽键的组成元素不同 C. 这些蛋白质有各自独特的结构 D. 这些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及过程不同 【答案】C 【解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多肽通过盘区折叠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才能行使不同的功能。 【详解】A、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相同,A错误; B、蛋白质的肽键结构是(-CO-NH-),其元素组成都是C、H、O、N四种元素,B错误; C、蛋白质功能的不同,其中一个原因是其空间结构的不同,C正确; D、蛋白质的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错误。故选C。 8.研究表明,脂肪细胞可伸出“伪足”,蠕动到伤口处,阻挡病菌的进入。下列关于脂肪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脂肪细胞中脂肪的含量可用斐林试剂检测 B. 脂肪细胞中脂肪酸和脂肪酶都由元素C、H、O组成 C. 细胞中同质量的糖类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比脂肪多 D. 脂肪细胞的蠕动主要与其膜上的磷脂和蛋白质有关 【答案】D 【解析】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5)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脂质的种类以及主要功能。 (1)脂类物质主要包括脂肪,主要的储能物质,并且有保温作用; (2)磷脂,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3)固醇类: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生殖发育,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详解】A、脂肪的鉴定是苏丹Ⅲ或者苏丹Ⅳ染液,也不能定量测定,A错误; B、脂肪酶的本质是蛋白质,组成元素至少含有C、H、O、N,B错误; C、脂肪碳氢的比例高于糖类,彻底氧化分解时,相同质量的脂肪释放的能量多于糖类,C错误; D、脂肪细胞的蠕动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而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及分布及功能,在解答D选项时,需要从题干读出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9.如图是某动物细胞中具膜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是( ) A.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需细胞器①②③参与 B. 结构④为遗传信息库 C. 结构⑥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可参与消化衰老的细胞器 D. 结构③中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蛋白质多 【答案】D 【解析】图中是动物细胞产生分泌蛋白的示意图,①是高尔基体,②是内质网,③是线粒体,④是细胞核,⑤是细胞膜,⑥是溶酶体。 【详解】A、分泌蛋白的合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合成和运输,同时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A正确;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B正确; C、⑥可以是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可参与消化衰老的细胞器,是细胞的 “消化车间”,C正确; D、线粒体的内膜功能比外膜更多,所以内膜的蛋白质含量比外膜多,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考查蛋白质合成过程和细胞器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用双缩脲试剂和苏丹Ⅳ鉴定生物膜的成分 B. 细胞器中不一定含有磷脂 C. 含有核糖体的细胞可能是原核细胞 D. 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都为单层膜 【答案】A 【解析】1、流动镶嵌模型: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2、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苏丹Ⅳ是鉴定脂肪的试剂,而组成生物膜的脂质是磷脂分子,A错误; B、核糖体、中心体不含有生物膜结构,所以不含有磷脂分子,B正确; C、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正确; D、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都为单层膜的细胞结构,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细胞器的结构和分布等知识,需要考生在平时学习中总结。 11.如图为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组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1、2、3、5结构在低等植物中也具有 B. 7和9都含有光合色素 C. 能合成多糖的细胞器是4和7 D. 8与脂质的合成有关 【答案】B 【解析】图中是高等植物细胞的模式图,1是细胞膜,2是细胞壁,3是细胞质,4是高尔基体,5是细胞核,6是线粒体,7是叶绿体,8是内质网,9是液泡。 【详解】A、低等植物细胞也有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A正确; B、9液泡不含光合色素,B错误; C、4高尔基体可以合成纤维素,7叶绿体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所以都能合成多糖,C正确; D、脂质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识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基础,同时能够区分出图中各个细胞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12.下列相关实验只有在细胞保持活性条件下才能成功的是( ) A. 菜豆组织细胞中脂肪的鉴定 B. 观察黑藻小叶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C. 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制备细胞膜 D. 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中的DNA和RNA的分布 【答案】B 【解析】生物学实验中,有些实验需要保持细胞活性,如观察细胞质环流、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等实验,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时,经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时,经过盐酸处理后,细胞已经死亡。 【详解】A、脂肪的鉴定不需要活细胞,A错误; B、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因此用黑藻小叶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时,需要保持细胞活性,B正确; C、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制备细胞膜需要将细胞吸水涨破,不需要保持细胞活性,C错误; D、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中的DNA和RNA的分布,经过盐酸处理后,细胞已经死亡,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13.一般成熟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大液泡,下列关于液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液泡中含有糖类和无机盐,不含有蛋白质 B. 液泡膜为单层膜,参与构成原生质层 C.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都含有大液泡 D. 花瓣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的颜色变淡 【答案】B 【解析】液泡: (1)形态分布: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含细胞液; (2)作用:①储存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 ②冬天可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细胞液浓度增加,不易结冰冻坏植物); ③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3)特征:中央大液泡为植物成熟细胞特有,中央大液泡的形成标志植物细胞成熟。 【详解】A、液泡中含有糖类和无机盐,也含有蛋白质,A错误; B、液泡是单层膜的细胞器,同时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之间的细胞质组成原生质层,B正确;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含有大液泡,C错误; D、花瓣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失水,所以液泡的颜色加深,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4.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核中的DNA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 B.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 伞藻的嫁接实验说明了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D. 核孔是核膜上蛋白质、DNA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答案】D 【解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A、DNA分子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A正确; B、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 C、伞藻嫁接实验证明了伞的性状是由细胞核控制合成的,所以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 D、核孔是蛋白质和RNA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核孔也具有选择性,如DNA 不能通过核孔,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识记细胞核的结构,结合教材的实验分析细胞核的功能。 15.下列与细胞膜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蛋白质 B. 细胞膜的内侧含有糖蛋白 C. 胞间连丝及细胞骨架均与物质运输有关 D. 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会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答案】C 【解析】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详解】A、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 B、糖蛋白在细胞膜的外侧,B错误; C、胞间连丝是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形成的通道,可以运输物质,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二者都与物质运输有关,C正确; D、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会进人细胞,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识记相关知识,易错点是关于胞间连丝的功能。 16.外泌体(exosome)特指直径在40~100nm的盘状囊泡,其主要来源于细胞内溶酶体微粒内陷形成的多囊泡体,经多囊泡体外膜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下列有关外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外泌体运输依赖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且不消耗能量 B. 外泌体可以携带和传递信号分子,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C. 膜蛋白不参与外泌体传递信息的过程 D. 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都可通过外泌体进行运输 【答案】B 【解析】1、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的尾部朝向内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 3、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详解】A、外泌体与肿瘤细胞膜能够融合依赖于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并且消耗能量,A错误; B、细胞间可通过外泌体进行信息交流,所以外泌体可以携带和传递信号分子,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B正确; C、外泌体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所以膜蛋白参与了外泌体传递信息的过程,C错误; D、细胞内的DNA分子不能出细胞,所以不是所有大分子物质都可通过外泌体进行运输,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需要从题干中分析出外泌体的本质及作用,将其与细胞的胞吐作用联系起来进行答题。 17.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1min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出现图中现象说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B. 图中L是细胞壁,M是蒸馏水,N是液泡 C. 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D. 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层会逐渐复原 【答案】B 【解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图示中L表示细胞壁,M表示原生质层,N表示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空隙,里面填充的是蔗糖溶液。 【详解】A、从图中看出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发生了分离,所以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A正确; B、图中L表示细胞壁,M表示原生质层,N表示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空隙,里面填充的是蔗糖溶液,B错误; C、细胞壁通透性较大,蔗糖分子可以进入,细胞膜的具有选择透过性,蔗糖分子不能进入细胞,C正确; D、清水的浓度小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细胞可以吸水膨胀,原生质层会逐渐复原,D正确。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细胞的质壁分离以及复原实验及原理,需要考生理解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基本原理。 18.猪的红细胞置于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猪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B. 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离子进出细胞 C. 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破裂 D.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 【答案】C 【解析】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所产生的不同变化: 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液的溶质浓度时,红细胞吸水膨胀; 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液的溶质浓度时,红细胞失水皱缩; ③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液的溶质浓度时,红细胞吸水与失水处于动态平衡,细胞形状不改变。 【详解】A、猪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不能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 B、在0.9%NaCl溶液中水分子进出红细胞处于动态平衡,此时也有离子进出细胞,B错误; C、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滲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C正确; 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低处向溶液浓度较高处进行的扩散,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决水分运输的问题的秘诀就是:水分运输的方向是哪一边溶液的浓度高,水分就向哪一边运输,用这种方式进行判断,题目就变的很简单。 19.将若干相同细胞液浓度的月季花瓣细胞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进行实验,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下,相同时间后,测得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各组细胞内含水量的情况如图,其中N点代表实验前细胞内含水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浓度为a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B. 在浓度为c的蔗糖溶液中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C. 在浓度为d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渗透吸水 D. 在浓度为f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当蔗糖溶液浓度为d、e、f时,萝卜条细胞吸水,由于细胞壁的保护,细胞只会略微膨胀;蔗糖溶液浓度为c时,与细胞液渗透压相等,萝卜条细胞内外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蔗糖溶液浓度为b、a时,萝卜细胞失水,质量减少。 【详解】A、在浓度为a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不断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所以细胞吸水能力增强,A错误; B、在浓度为c的蔗糖溶液中,进出细胞的水分子达到平衡,所以有水分子进出细胞,B错误; C、在浓度为d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内含水量增加,说明细胞发生了渗透吸水,C正确; D、在浓度为f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吸水,所以细胞液渗透压减小,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渗透失水和吸水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理解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同时结合柱状图进行分析。 20.如图为不同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式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病菌进入细胞的方式与细胞膜的结构有关 B. 物质丙进入细胞不消耗ATP C. 温度降低不影响物质乙进入细胞 D. 甲可表示葡萄糖进入人体成熟红细胞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甲物质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乙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丙物质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病菌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 【详解】A、病菌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所以病菌进人细胞的方式与细胞膜的结构有关,A正确; B、物质丙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ATP,B正确; C、低温影响酶的活性和细胞膜的流动性,所以影响物质乙进入细胞,C错误; D、葡萄糖进入人体成熟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甲方式),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通过图解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识记图中各种运输方式及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1.下列几种试剂可用来判断某植物细胞死活的是( ) ①台盼蓝染液 ②红墨水 ③0.3g/mL蔗糖 ④稀HCI溶液 ⑤15%的KNO3溶液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为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为具有选择透过性。 2、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应用: (1)判断细胞的死活;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3)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植物细胞+同一浓度的分离剂进行显微镜观察,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比较→判断质壁分离速度(或细胞液浓度)。 (4)比较未知浓度溶液的浓度大小:同一植物的成熟细胞+未知浓度的溶液进行显微镜观察,刚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比较所用时间长短→判断溶液浓度的大小(时间越短,未知溶液的浓度越大)。 【详解】①②通过台盼蓝染液和红墨水染色,被能染色的是死细胞,不能染色的是活细胞,①②正确; ③植物在0.3g/mL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说明该细胞是活细胞,③正确; ④稀HCI溶液使细胞失去活性,不能判断细胞死活,④错误; ⑤在15%的KNO3溶液中活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后的复原,⑤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需要学生总结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抓住活的植物细胞的特点,细胞膜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22.下表是一串红花瓣细胞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的状态(细胞都有活性)。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该花瓣细胞细胞液浓度为0.20~0.25mol/L之间 B. 表中花瓣细胞状态需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获得 C. 蔗糖溶液浓度为0.10mol/L时,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会升高 D. 将表中浓度由0.25mol/L状态下的细胞再放入0.15mol/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中红色面积可能增大 【答案】D 【解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从表格中看出该细胞的细胞液溶度在0.15-0.2mol/L之间。 【详解】A、从表格中看出,当细胞放在0.15mol/L的溶液中,细胞刚好发生质壁分离,而放在0.2mol/L的溶液中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液浓度在0.15-0.2mol/L之间,A错误; B、观察质壁分离的实验在低倍镜下就可以看清楚,B错误; C、蔗糖溶液浓度为0.1mol/L时,细胞会吸水,所以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会降低,C错误; D、细胞在0.25mol/L状态下会失水,所以再放入0.15mol/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吸水,导致液泡体积增大,从而使红色面积可能增大,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理解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基本原理,从表格中找到细胞液的浓度再结合选项进行回答。 23.将某植物的花瓣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W溶液中,观察原生质体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a点时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B. b点时细胞质基质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C. c点时溶液中溶质W开始进入原生质体中 D. d点细胞液浓度比起始细胞液浓度大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0~b由于W溶液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原生质体体积减小;b点之后的时间,由于细胞能主动吸收W,导致细胞液浓度上升,细胞发生渗透吸水,原生质体的体积逐渐增大。 【详解】A、a点细胞还在失水,所以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A错误; B、b点细胞体积相对恒定,所以此时细胞质基质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B错误; C、W物质能够主动进细胞,所以W物质进入细胞是从接触细胞就开始了,C错误; D、由于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撑的作用,所以细胞体积基本不变,但W物质主动进入了细胞,所以细胞液浓度增大,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需要考生结合曲线变化的过程,分析清楚发生的生理过程。 24.下列有关人体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酒精由血液进入组织细胞需要蛋白质协助 B. 某些小分子物质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C. 肝细胞合成的脂蛋白以胞吐方式运输到细胞外 D. 胆固醇是细胞膜的成分且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答案】A 【解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否 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 协助扩散 低浓度到高浓度 是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高浓度到低浓度 是 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详解】A、酒精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A错误; B、某些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B正确; C、脂蛋白是大分子物质,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出细胞,C正确; D、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且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相关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同时掌握不同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25.小肠体积很大,肠壁上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能够合成并分泌多种消化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中磷脂分子层数大于细胞膜层数的2倍 B. 小肠肠腺细胞合成消化酶的场所是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 C. 消化酶的分泌过程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小肠肠腺细胞分泌消化酶穿过单层膜,需要载体协助 【答案】C 【解析】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 【详解】A、细胞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的,所以肠绒毛上皮细胞膜中磷脂分子层数等于细胞膜层数的2倍,A错误; B、小肠肠腺细胞合成消化酶的场所是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B错误; C、消化酶的分泌过程是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和细胞膜发生了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肠肠腺细胞分泌消化酶是胞吐作用,不需要载体蛋白,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 26.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 B. 酶的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 C. 酶能提高反应物的活化能 D. 酶可以在细胞外发挥催化作用 【答案】D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显著;低温只是降低酶的活性,不破坏酶的结构。 【详解】AB、有部分酶的本质是RNA,所以其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合成场所也不是核糖体,AB错误; C、酶发挥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 D、酶可以在细胞外发挥催化作用,例如消化酶可以在消化道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酶知识,易错点是识记酶的本质。 27.取经过编号的4支试管分别加入2mL0.5mol/L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I号和II号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B. I号和Ⅲ号对照说明酶有专一性 C. I号和IV号对照说明高温使酶失去活性 D. 过氧化氢溶液还可以用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 【答案】B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II号和Ⅲ号实验;I号和Ⅲ号对照能说明酶有专一性;Ⅲ号和Ⅳ号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详解】A、能够说明酶具有高效性是II号和Ⅲ号实验(无机催化剂和酶进行对比),A错误; B、I号试管含有唾液淀粉酶,Ⅲ号试管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只能被过氧化氢酶分解不能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所以能够体现酶的专一性,B正确; C、I号和IV号自变量不单一,不能比较,C错误; D、过氧化氢溶液在高温条件下会分解,所以不能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酶特性的相关知识,结合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得出实验结论。 28.下列关于探究酶特性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利用过氧化氢溶液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B. 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碘液进行检测 C. 若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酶的高效性,底物浓度是无关变量 D. 可用蔗糖、乳糖和蔗糖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斐林试剂检测 【答案】D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A、可利用过氧化氢溶液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A正确; B、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碘液进行检测,测定淀粉的剩余量,B正确; C、若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酶的高效性,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底物浓度是无关变量,C正确; D、由于乳糖和乳糖的水解产物都是还原糖,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化学本质及特性,掌握酶促反应的原理及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9.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 B. 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 C. 活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永不停止 D. 细胞中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答案】D 【解析】1、ATP的组成元素:C、H、O、N、P; 2、ATP的结构式及各组分的含义: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通常断裂和合成的是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腺苷、3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ATP的一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DP(二磷酸腺苷),两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MP(一磷酸腺苷)。 【详解】A、ATP中高能磷酸键含有大量的能量,所以断裂后可以释放能量,A正确; B、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核糖结合而成,B正确; C、活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永不停止可以保证细胞的能量供应,C正确; D、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ATP相关知识,理解ATP的组成、ATP中能量来源与去路是解题的关键。 30.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图是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的合成总是伴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B. 在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不需要酶催化 C. 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答案】D 【解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ATP的合成可发生在光反应过程;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都可以产生ATP。 【详解】A、ATP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不一定伴随物质的氧化分解,A错误; B、ATP与ADP的转化需要酶催化,B错误; C、ATP含有核糖,所以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C错误; D、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理解ATP和ADP之间的转化机制。 31.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外的葡萄糖分子可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过程 B. 可用放射性C元素研究葡萄糖在肝细胞中的代谢过程 C. 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用来合成ATP D. 没有线粒体的生物一定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B 【解析】(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1分子葡萄糖被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的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型氢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2)无氧呼吸的二阶段: 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重新生成乳酸,一般植物细胞内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线粒体只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A错误; B、由于葡萄糖分子含有C元素,所以可用放射性C元素研究葡萄糖在肝细胞中的代谢过程,B正确; C、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C错误; D、没有线粒体的生物有可能进行有氧呼吸,例如硝化细菌,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场所、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2.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实验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条件X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三个 B. 酵母菌在丙酮酸转为酒精时只能释放少量能量 C. 条件Y下,物质b可在线粒体内膜上消耗和形成 D. 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现象Z是由蓝变绿再变黄 【答案】A 【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 【详解】A、根据产物酒精判断条件X为无氧,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酒精中,一部分储存在ATP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正确; B、丙酮酸转为酒精时不释放能量,B错误; C、物质a是CO2,物质b是H2O,Y是有氧条件,H2O的消耗在线粒体基质中,C错误; D、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鉴定CO2的物质,而不是鉴定酒精的物质,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识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基本过程。 33.人体肌肉组织细胞在运动过程中需消耗大量能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剧烈运动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 B. 无氧呼吸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和ATP C. 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的ATP比无氧呼吸多 D. 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体积是无氧呼吸的三倍 【答案】D 【解析】(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1分子葡萄糖被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的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型氢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2)无氧呼吸的二阶段: 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重新生成乳酸,一般植物细胞内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剧烈运动使肌细胞缺氧,细胞因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A正确; B、由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B正确; C、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可以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所以产生的ATP分子数目比无氧呼吸多,C正确; D、人体肌肉组织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易错点是肌肉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不会产生CO2,只能产生乳酸。 34.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是影响协助扩散速率的唯一因素 B. 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 C. 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之一在于是否消耗能量 D. 细胞呼吸强度的变化对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都有影响 【答案】A 【解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 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低浓度→高浓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N2,甘油、乙醇、苯、尿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Na+、K+、Ca2+等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详解】A、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除了载体蛋白的数量,还有膜内外两侧的离子浓度,A错误;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B正确; C、主动运输要消耗ATP、而被动运输不消耗ATP,所以二者的区别之一在于是否消耗能量,C正确; D、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主要由细胞呼吸提供,所以细胞呼吸强度的变化对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都有影响,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学生分析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理解运输的特点。 35.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缺氧时,人体肌细胞的CO2产生量大于O2消耗量 B. 细胞呼吸过程中ATP的合成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 C. 种子贮藏之前应将其晒干,以减弱其细胞呼吸强度 D.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是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答案】C 【解析】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的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的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H],并释放少量能量,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乳酸,不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相同,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 【详解】A、缺氧时,人体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的CO2,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量等于呼出二氧化碳量,因此CO2量等于O2的消耗量,A错误; B、有氧呼吸第一和第二阶段,无氧呼吸ATP的合成不在生物膜上产生,B错误; C、种子贮藏之前应将其晒干,减少水的含量,以减弱其细胞呼吸强度,C正确; D、无氧呼吸不能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知识,识记有氧和无氧呼吸的基本过程。 36.现用如下装置测量小白鼠有氧呼吸速率,实验期间保证小白鼠能正常进行生命活动,瓶口密封,不考虑水蒸气、温度等因素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用单位时间内装置中气体体积的减少量来表示有氧呼吸速率 B. 烧杯中NaOH溶液不可用NaHCO3溶液来代替 C. U形管①处液面上升,②处液面下降 D. 瓶口密封是为了排除外界空气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实验装置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小白鼠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是:。 【详解】A、小白鼠呼吸作用吸收O2,产生的CO2,而CO2被NaOH吸收,气体体积的减少量代表吸收的O2,所以可用单位时间内装置中气体体积的减少量来表示有氧呼吸速率,A正确; B、NaHCO3溶液不能吸收CO2,所以不能代替NaOH溶液,B正确; C、由于CO2被NaOH吸收,而小白鼠吸收O2,所以整个装置气体体积减小,①处液面下降,②处液面上升,C错误; D、该装置是通过测定气体体积的变化来测定呼吸作用速率,所以瓶口密封可以排除外界空气对实验结果的干扰,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了,根据二氧化碳与碱性溶液反应导致压强变化的情况;应用二氧化碳的性质来解决实际事例的分析能力。 37.如图表示生物膜上的ATP酶复合体(ATP水解时能够使一定数量的溶质分子被转运)。下列是四位同学的判断,其中最合理的是( ) A. 该复合体可能具有运输和催化的功能 B. 该复合体只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 C. 图中H+的运输为协助扩散 D. 构成该复合体的物质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核苷酸 【答案】D 【解析】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详解】A、图中结构可以催化ATP水解,并利用释放的能量将H+进行跨膜运输,所有有催化和运输的作用,A正确; B、该膜还可能是细胞膜,B错误; C、图中H+的运输需要消耗ATP,所有是主动运输,C错误; D、该复合体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存在于生物膜上ATP酶复合体的功能图,考查物质运输和ATP的相关知识,考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明确ATP的结构和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8.如图为细胞内能量代谢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所示过程只发生在动物体细胞中 B.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ATP量最多 C. 上图说明葡萄糖进入线粒体被氧化分解 D. 丙酮酸分解为酒精过程中会产生少量能量 【答案】B 【解析】(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1分子葡萄糖被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的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型氢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2)无氧呼吸的二阶段: 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重新生成乳酸,一般植物细胞内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植物细胞也可以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 B、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产生的ATP量最多,B正确; C、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被氧化,必须分解成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C错误; D、丙酮酸分解为酒精过程中不会产生能量,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识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同时在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没有产生能量。 39.将小鼠肝细胞制成细胞悬浮液并向其中通入空气,让其进行细胞呼吸,再向肝细胞悬浮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可使丙酮酸的含量增加 B. 若b能抑制[H]与氧结合,则可使H2O的生成量减少 C. 若c能抑制ATP形成,则可使ADP的消耗量增加 D. 若d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可使丙酮酸的含量减少 【答案】C 【解析】(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1分子葡萄糖被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的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型氢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2)无氧呼吸的二阶段: 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重新生成乳酸,一般植物细胞内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丙酮酸的含量增加,A正确; B、[H]与氧结合可以生成H2O,所以若b能抑制[H]与氧结合则可使H2O的生成量减少,B正确; C、若c能抑制ATP形成,由于ADP和Pi生成ATP,所以ADP的消耗量减少,C错误; D、葡萄糖可以分解成丙酮酸,若d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可使丙酮酸的含量减少,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有氧呼吸过程、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等知识,要求考生熟记有氧呼吸过程,掌握ATP和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能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40.在最适温度条件下,测得植物的细胞呼吸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b点代表细胞无氧呼吸强度和有氧呼吸强度相等 B. 适于贮藏蔬菜水果的氧浓度为b点对应的氧浓度 C. 图中虚线代表植物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 D. 适当提高温度,c点将上移 【答案】C 【解析】从图中看出,虚线是细胞总的呼吸强度,实线是有氧呼吸强度,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有氧呼吸强度逐渐增加,而总呼吸强度先减少后增加,无氧呼吸强度逐渐降低,当氧气含量为10%时,无氧呼吸全部消失。 【详解】A、图中b点只有有氧呼吸,A错误; B、贮藏蔬菜水果需要呼吸强度最低,对应图中氧气浓度为5%,而不是b点,B错误; C、图中虚线代表植物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包括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C正确; D、图中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所以适当提高温度,呼吸作用降低,c点下移,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植物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之间的关系,理解氧气浓度对植物有氧和无氧呼吸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41.图1是光学显微镜下洋葱紫色鳞片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质壁分离的实验,图2是单个细胞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质壁分离中的“质”是指_______________。若去掉该植物细胞细胞壁,细胞____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发生渗透吸水。从细胞膜组成和结构的角度来推测,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可经过细胞膜中的_______________进出细胞。 (2)如果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某种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液的0.3g/mL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M、N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2分析,若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低,则X/Y值越____________。若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_______________ (填“高”或“低”)。 (4)若将高温处理后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入3g/mL蔗糖溶液中,该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原生质层 能 水通道蛋白和磷脂双分子层 紫色 红色 大 低 高温处理后的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失去了活性 【解析】分析图解:图1表示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状态图,其中M表示细胞液,N表示外界溶液。 图2表示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状态模式图,X表示原生质层的宽度,Y表示植物细胞的宽度。 【详解】(1)质壁分离中的“质”是指原生质层。去掉细胞壁后,植物依然有原生质层,只要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能发生渗透吸水。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亲水头部在外,疏水的尾部相对)和蛋白质组成,其跨膜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同时存在水通道蛋白,所以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可通过水通道蛋白和磷脂双分子层进出细胞。 (2)如果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某种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M是细胞液,呈紫色,N是外界溶液,呈红色,所以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M、N处颜色分别是紫色、红色。 (3)若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程度越小,即X值越大,因此X/Y值越大;若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低,在相同的蔗糖溶液中失水就越多,即X值越小,则X/Y值越低。 (4)高温处理后的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失去了活性,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实验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分析清楚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含义,结合质壁分离的基本原理进行解答。 42.淀粉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几乎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都含有淀粉酶,也是生产和生活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酶。回答下列问题: (1)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与牙膏中酶X催化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但是唾液淀粉酶能水解淀粉不能水解口腔中的瘦肉残渣,这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是小麦细胞内的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图中b、c两点中通过改变温度条件可明显提高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研究酶之间的相互影响,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实验中所涉及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加入物质 试管号 1 2 3 4 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2mL 淀粉酶溶液 2mL 2mL 淀粉酶+蛋白质(等量混合) 4mL 4mL 蒸馏水 2mL 2mL 碘液 2滴 2滴 双缩脲试剂 A液+B液 A液+B液 预期颜色变化 不变蓝 紫色 Ⅰ Ⅱ ①该实验所依据的两个颜色变化原理是: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试管1、2分别加入2mL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I处预期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专一性 c c点是低温条件,b点是高温条件下,低温抑制酶的活性,而高温使酶发生空间结构的改变(即使酶变性失活) 淀粉遇碘液变蓝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为了保证各试管中液体的体积相同,防止液体体积的差异影响对颜色的观察 蓝色 淀粉酶被蛋白酶分解,淀粉没有被水解 【解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所需的活化能。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低温抑制酶的活性,高温使酶失活。 2、分析实验是运用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进行分析,因此可以将试管1和3归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自变量为是否加蛋白酶;试管2和4可归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自变量亦为是否加蛋白酶。 实验中用了两种试剂:碘液遇淀粉变蓝,可以检测淀粉是否被淀粉酶水解;双缩脲试剂遇蛋白质产生紫色反应,检测蛋白质是否被水解。 【详解】(1)酶催化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唾液淀粉酶能水解淀粉不能水解口腔中的瘦肉残渣,瘦肉残渣的本质是蛋白质,说明唾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而不能水解蛋白质,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2)c点是低温条件,b点是高温条件下,低温抑制酶的活性,而高温使酶发生空间结构的改变(即使酶变性失活),所以改变温度条件可明显提高反应速率的是c。 ①该实验运用了碘液和双缩脲试剂,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②在对照实验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即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为了保证各试管中液体的体积相同,防止液体体积的差异影响对颜色的观察,在实验过程中,试管1、2还要分别加入2mL的蒸馏水。 ③试管3中同时加入了淀粉酶和蛋白酶,由于淀粉酶的化学本质就是蛋白质,因此淀粉酶被蛋白酶分解,淀粉没有被水解,因此淀粉遇碘变蓝,即I处预期的颜色变化为蓝色。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酶的性质及专一性的相关探究实验,识记酶的特性,区分高温和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注意运用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进行分析,并能够识记实验的原理。 43.I.图1表示生物体部分物质之间的转化过程;图2是研究者发现一种突变酵母菌的发酵效率高于野生型,常在酿酒工业发酵中使用,此图为呼吸链突变酵母呼吸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与乳酸菌细胞相比,其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能表示人体细胞进行的过程有____________ (填字母);若图1表示番茄植株细胞,则进行相关过程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利用野生型酵母菌研究细胞呼吸不同方式的实验时,欲确定酵母菌正在进行无氧呼吸,则利用______试剂来检测其呼吸产物中是否有____________生成最为可靠。 (3)由图2推测通入氧气时突变酵母菌产生ATP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气充足时野生型酵母菌繁殖速率______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突变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为了探究萌发的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某实验小组用萌发的小麦种子进行了实验,如下图所示,通过观察着色滴的移动来判断细胞呼吸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使用20%的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不考虑物理因索对装置气体体积变化的影响的条件下,装置1中的着色滴移动是因为_____________;而装置2中着色滴向右移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若装置1、装置2中的着色滴均向左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内的其他因索的变化都会对实验装置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应设置为(简单描述思路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乳酸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和d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重铬酸钾 酒精 细胞质基质 大于 野生型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进行快速繁殖,突变体不能进行正常的有氧呼吸,提供能量少于野生型,所以野生型种群增长速率快 吸收CO2 装置1中种子进行有氧呼吸吸收了O2,而释放的CO2被NaOH溶液,造成整个装置中气体体积减小 呼吸作用释放CO2的体积大于呼吸作用消耗O2的体积 此时该种子发芽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主要是脂肪 对照组容器应放入死的发芽种子和蒸馏水,用于校正装置1和2内因物理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容积变化。 【解析】1、图1中b是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过程,c是有氧呼吸,d是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图2中突变酵母菌由于酵母菌的呼吸链中断,所以只能将丙酮酸转化成乙醇。 2、植物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O2的体积等于释放CO2的体积;植物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时,不消耗O2,但释放CO2;植物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消耗O2的体积小于释放CO2的体积。装置1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CO2,着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有氧呼吸时消耗O2的体积,装置2的着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释放CO2的体积大于呼吸作用消耗O2的体积。 【详解】I(1)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乳酸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人体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即过程c和d。番茄是植物可以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CO2,所以产生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CO2而无氧呼吸还产生酒精,所以可以用重铬酸钾试剂检测是否有酒精生成。 (3)突变酵母菌由于线粒体中呼吸链中断,所以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 (4)由于野生型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进行快速繁殖,突变体不能进行正常的有氧呼吸,提供能量少于野生型,所以野生型种群增长速率快,所以氧气充足时野生型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大于突变体。 Ⅱ(1)装置1中20%的NaOH的作用为吸收CO2。 (2)装置1中种子进行有氧呼吸吸收了O2,而释放的CO2被NaOH溶液,造成整个装置中气体体积减小,所以着色滴向左移动;装置2中着色滴向右移动,说明呼吸作用释放CO2 的体积大于呼吸作用消耗O2的体积,说明此时种子肯定进行了无氧呼吸,有可能是只有无氧呼吸,有可能是既有无氧呼吸又有有氧呼吸。 (3)由于脂肪中碳氢百分比含量较高,吸收的氧气大于释放的二氧化碳,则装置1与装置2中的着色液均匀向左移动,并可推定该种子发芽过程中此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主要是脂肪。 (4)为使测得的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一对照装置,对照组容器应放入死的发芽种子和蒸馏水,用于校正装置1和2内因物理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容积变化。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探究实验,基础知识是呼吸作用的过程,难点是第Ⅱ(3)需要考虑非糖物质的氧化分解情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