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双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双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试卷(解析版)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双语学校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宋初,自耕农数量为350万户,占所有农户的58%;到1067年,自耕农数量为980万户,占农户的69%。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政府税率较前代低B.地主数量逐渐减少 C.庄园经济走向破产D.小农经济得到发展 ‎2.南宋时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有的窑“器尚黄黑”,最受浙江人欢迎;有的窑专产高足碗、雪花碟等,最受川广荆湖人欢迎;有的窑专产绣花、银绣、弄弦之类的碗碟,最受江浙福建人欢迎。由此可知 A.制瓷业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B.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 C.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D.制瓷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3.唐代出现了“街使”等新型城防力量,其职能以街道为核心展开,主要负责维持治安、保护公共设施、稳定风俗、禁止侵占街道等。许多中央官员纷纷兼任此职,后逐渐成为固定官职。这反映出当时 A.官僚机构臃肿B.治安形势好转 C.坊市制度松动D.市镇经济崛起 ‎4.表1为《明实录》中“通商”“抑末”出现频次统计表。这反映出明朝()‎ 表1‎ 通商 抑末 洪武年间 ‎1‎ ‎1‎ 宣德至景泰年间 ‎1‎ ‎3‎ 嘉靖年间 ‎7‎ ‎2‎ 隆庆至天启年间 ‎6‎ ‎0‎ A.商业政策发生倾斜B.重农抑商政策终结 C.对外贸易受到重视D.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5.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统计,1865—1894年,上海步东有2家造纸厂、11家火柴厂、97家缫丝厂,天津、上海共有2家面粉厂。而贵州省在1013年还没有一家近代企业,1920年仅有11万元的私人资本产业;内蒙古1913年仍是空白这两个地区到1920年都没有官办企业。青海大概也是如此。这反映了中国 A.边疆地区封建统治强化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C.社会的半殖民地性突出 D.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的停滞 ‎6.1917年,荣宗敬出巨资40万元买下上海一家由日本人经营的纱厂,改名为申新二厂。当时,中国企业能够收购日本企业,一时成了国人津津乐道的新闻。这可以用来说明 ‎ A.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发展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 D.轻工业在民族工业中优势明显 ‎7.24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 A.主人公出身低微 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C.他从一创业起就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夹缝中生存 D.国内商场上勾心斗角的影响 ‎8.下图为中国现代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漫画,其画上题字是“迎春爆竹响千家,共祝新春百物华。五谷丰登蔬果熟,枣如瓜与瓜如车。辛丑春节,子恺画并题”,该画从侧面反映出 ‎ A.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明显B.中国的温饱问题已解决 C.农民生产积极性被调动D.大跃进运动下的浮夸风 ‎9.1953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平衡国家预算的紧急通知》,提出了重点建设、精简行政机构、节约粮食等厉行节约、紧缩开支的要求。这些要求的提出意在 ‎ A.积累经济建设资金 B.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C.调整工业发展计划 D.遏制铺张浪费现象 ‎10.阅读下表,说明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的原因是()‎ 年代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88年 ‎3666.9‎ ‎544.9‎ ‎1990年 ‎7662.1‎ ‎686.3‎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11.金碚在《大国筋骨》中说:“如果从1992年正式明确走向市场经济道路算起,那么,仅仅经过了短短的5年时间,中国就基本上消除了伴随计划经济30年的普遍‘短缺’现象,越来越多的产品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甚至出现了生产过剩以及市场需求约束经济增长这种典型的市场经济现象。”这表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 A.已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B.没有发挥任何积极作用 C.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D.与市场经济体制并行不悖 ‎12.1850年代还只是通商城市少数富人作为奢侈品的钟表,至1870年代已成为一般市民中流行的时尚品。在这时期上海中等以上的烟馆、酒楼等场所均挂有钟表,同时中流社会以上还流行佩戴怀表。这种现象说明 ‎ A.上海是中国的外贸中心 B.制表业成为优势民族工业 C.崇洋媚外成为普遍现象 D.社会生活出现近代化趋势 ‎13.到了18世纪,玉米和马铃薯在亚欧人饮食中的比重大大提高,支撑着众多的人口。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欧洲的本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B.工业化带来的粮食增长使世界人口激增 C.物种交流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 D.粮食作物是早期亚欧贸易的主要交易品种 ‎14.表1英国从欧陆商品进口统计(单位:千英镑)‎ 产品 ‎1699—1701‎ ‎1722—1724‎ ‎1752—1754‎ 亚麻布 ‎846‎ ‎922‎ ‎853‎ 其他 ‎339‎ ‎220‎ ‎100‎ 食品 ‎864‎ ‎843‎ ‎659‎ 原材料 ‎1507‎ ‎1748‎ ‎2200‎ 表1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英国从欧陆的商品进口统计数据(除爱尔兰),由此可知英国 ‎ A.工业革命导致原料进口增加 B.对欧洲大陆的经济依赖增强 C.重商主义推动了制造业发展 D.对欧陆贸易赚取了巨额利润 ‎15.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形成了英国主宰世界的国际战略格局和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体系也由此产生。可见,工业革命 ‎ A.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B.加快了英国城市化的进程 C.促进了机械化大生产的迅速普及 D.促使欧美过渡到蒸汽时代 ‎16.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英、法、美、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A.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 B.设备陈旧阻碍了欧美国家的发展 C.欧美列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D.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持续下降 ‎17.表2‎ 年份 ‎1929—1930‎ ‎1931—1932‎ ‎1932—1933‎ ‎1933—1934‎ 收入 ‎216100344‎ ‎169196576‎ ‎153116892‎ ‎130084022‎ 表2是1929—1934年美国197所高校的教育收入(单位:美元)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A.大学教学质量快速下降B.经济发展状况急速恶化 C.政府缩小大学教育规模D.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 ‎18.钱乘旦认为,美国的创新在于: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由此可见,美国的创新 ‎ A.有效地防止了资本主义的盲目竞争 B.开创了经济发展新模式 C.强调国家权力在市场中的主导作用 D.破坏了分权制衡的体制 ‎19.1924年初,列宁明确指出,当前全国计划管理的中心任务,不是去规定做什么、做多少,下达硬性的计划指标,而是要使各地在自己的小范围内,能自主地组织经济活动,发展地方经济,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这表明当时苏联 ‎ A.经济管理体制的调整 B.发展地方经济成为首要任务 C.工业化建设全面展开 D.高度集权模式雏形开始出现 ‎20.据统计,1940年与1926—1927年相比,苏联工业品的价格提高了5.5倍,而农产品价格却只提高2.32倍。据此可知当时的苏联 ‎ A.农民为工业化作出了牺牲 B.新经济政策实施成效显著 C.苏联已经初步实现工业化 D.卫国战争造成粮食的短缺 ‎2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美元也被称为“美金”,美国财政部长福勒说:“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B.美元与马克挂钩,马克与其他货币挂钩 C.美元与白银挂钩,各国货币与白银挂钩 D.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 ‎22.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并反对全球主义理念。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经济全球化曾经的主导者,美国转向贸易保护主义,使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这表明 ‎ A.美国从未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 B.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C.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到了挫折 D.经济全球化与各国发展的要求相悖 ‎23.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现在我们又在进行着类似的运动”。这揭示出 ‎ A.资本主义最终必将战胜封建主义 B.无产阶级深受阶级剥削压迫 C.旧制度中孕育着摧毁自我的因素 D.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已成熟 ‎24.2019年《慕尼黑安全报告》中阐述,特朗普政府无意维护国际自由主义秩序,甚至准备放弃在西方自由世界的领导角色。在西方世界看来,特朗普政府不愿承担国际义务导致了“自由国际秩序的领导权力的真空状态”。材料表明 ‎ A.美国放弃建立“单极世界” B.国际秩序面临全新挑战 C.美欧矛盾激化造成局势动荡 D.多极化政治格局已形成 二、非选择题 ‎25.宋代商业经济空前繁荣。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一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闱……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井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材料二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1)材料一中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有哪些?(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商业发展中出现的近代经济因素。(8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因素没有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主要原因。(6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把支持贸易公司作为促进英国海外贸易发展的最好方式”,政府主动借款给商人或政府官员组建贸易公司,将分散的小的私人公司结合为强大的贸易公司,并赋予他们特许经营权、贸易垄断权和其它特权。在必要时甚至运用外交手段甚至军事力量,来为本国商人改善贸易条件。英国政府自16世纪起逐渐限制和取消了外商在英国的特权,尤其是1650年及其以后所颁布的《航海条例》中,限制甚至禁止外国商人到英国及其殖民地通商。‎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清初,朝廷对于本国海商的基本态度是“详立规条,严加防范”。当本国海商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和伤害时,清朝统治者漠然视之。广州洋行商人虽然具有垄断外商来华贸易的特权,但各自经营,相互之间充满竞争而缺乏团结。行商每年除了奉献贡物和贡银给皇帝,还要满足广东督、抚以及粤海关监督等人的贪欲,行商的商业资本发展缓慢。‎ ‎——摘编自陈尚胜《清朝前期与英国海外贸易政策的初步比较》‎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夕,中国对外经贸事业在曲折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建立。加入WTO有力提升了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国民的开放意识和规则意识大大提高。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50年的11.3亿美元发展到2018年的4.62万亿美元。1978—2017年,中国外贸出口额增量对世界贸易出口额增量的贡献率为13.74%,中国外贸进口额增量对世界贸易进口额增量的贡献率为10.97%。‎ ‎——摘编自商务部《中国对外经贸70年:历程、贡献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中英对外贸易发展的异同(12分),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6分)‎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自耕农是以小块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单个家庭为经济单位,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进行农业经营的个体农民,因此宋代自耕农数量增长表明小农经济得到发展,故选D项;材料没有将宋代与前代的税率进行比较,排除A项;“地主数量减少”缺少依据,排除B项;庄园经济在唐朝达到鼎盛一直持续到清末,排除C项。‎ ‎2.【答案】B ‎【解析】不同地域的人喜欢不同颜色、图案的瓷器,即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故选B项;材料强调江西景德镇瓷窑的差异化发展,不是制瓷业的地域特征,排除A项;明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并且材料也不涉及这层意思,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没体现经营方式的根本变化,排除D项。‎ ‎3.【答案】C ‎【解析】据材料“维持治安、保护公共设施、稳定风俗、禁止侵占街道”说明街道上存在被占据现象,说明严格的坊市界限存在松动,故选C项;据材料“中央官员纷纷兼任此职”说明是兼职不是重叠机构,排除A项;据材料“新型城防力量,其职能以街道为核心展开,主要负责维持治安”说明治安形势变得复杂需要新的管理机构,排除B项;据材料“新型城防力量”可知是城市不是市镇,排除D项。‎ ‎4.【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在明朝时期,“通商”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而“抑末”却逐渐降低,这反映出明朝对商业的政策出现了变化,即由“限制商业发展”转变为“逐渐放松对商业的限制”,即商业政策发生了倾斜,故选A项;“抑商”出现的频率逐渐减少,并不能说明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终结,并且该政策在明朝并没有终结,排除B项;“通商”出现频率增加,并不能代表明朝政府重视对外贸易,排除C项;“通商”、“抑末”体现的是明朝政府对商业和农业的态度问题,并不代表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据材料“1865—1894年,上海步东有2家造纸厂、11家火柴厂、97家缫丝厂,天津、上海共有2家面粉厂。而贵州省在1013年还没有一家近代企业,1920年仅有11万元的私人资本产业;内蒙古1913年仍是空白这两个地区到1920年都没有官办企业。青海大概也是如此”,可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集中于轻工业,且多集中于沿海城市,故选B项;材料说的是近代经济,与封建统治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态,并没有指出其原因是半殖民性,排除C项;贵州、内蒙古和青海的经济发展缓慢,但并非停滞,排除D项。‎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D ‎【解析】漫画中的南瓜比人还高大,这明显属于大跃进运动下的浮夸风,故选D项;材料中的现象不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体现,排除A项;大跃进时期,中国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排除B项;浮夸风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C项。‎ ‎9.【答案】A ‎【解析】1953年,我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因此“中央提出重点建设、精简行政机构、节约粮食等厉行节约、紧缩开支的要求”主要是为了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故选A项;“厉行节约、紧缩开支”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关系不大,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调整工业发展计划,排除C项;“厉行节约、紧缩开支”与“铺张浪费”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 ‎10.【答案】C ‎11.【答案】C ‎【解析】由材料“仅仅经过了短短的5年时间,中国就基本上消除了伴随计划经济30年的普遍短缺现象”可知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禁锢后,我们只用了五年的时间就基本消除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供应不足的现象,这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了经济的增长,故选C项;“已经彻底退出”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计划经济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排除B项;材料强调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而非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排除D项。‎ ‎12.【答案】D ‎【解析】社会生活的近代化主要表现之一就是西方产品的逐渐普及,钟表作为典型的西方产品,其逐渐流行就说明近代生活出现近代化趋势,故选D项;材料并未提及外贸,无法得出上海是中国外贸中心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人们使用钟表而非制造钟表的现象,且材料并未说明这些钟表来自于民族制表业,故无法反映制表业是否成为优势民族工业,排除B项;使用钟表并不代表崇洋媚外,排除C项。‎ ‎13.【答案】C ‎【解析】题干中玉米和马铃薯、番茄和辣椒是在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中物种交流的表现,故选C项;玉米和马铃薯是原产于美洲的物种,不是欧洲本土作物,排除A项;题干中物种的交流是在工业革命前就发生的,不符合“工业化带来”,排除B项;早期亚欧交易主要是香料和茶叶等,并且番茄和辣椒等不符合“粮食作物”,排除D项。‎ ‎14.【答案】C ‎【解析】亚麻布、食品等成品的进口额呈下降趋势,而原材料进口额持续上升,说明英国本土的制造业得到较快发展,另据所学知18世纪的英国推行重商主义,故选C项;材料截止时间是1754年,工业革命还未开始,排除A项;不难看出,英国从欧洲大陆进口的亚麻布、食品及其他商品皆呈现下降趋势,且当时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即便从欧陆进口的原材料也有充足的替代原料产地,实质是减弱了对欧洲大陆的依赖,排除B项;英国从欧洲大陆进口商品应向其支付货款,是买,而不是卖,“赚取了”说法错误,排除D项。‎ ‎15.【答案】A ‎16.【答案】A ‎【解析】据材料英、法、美、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结合所学可知时间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体现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故选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从钢铁、化工、电力等重工业进行革新,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主不同,不存在设备陈旧问题,排除B项;从表格中只能看出生产总和的比例,无法看出几国列强间经济发展是否平衡,排除C项;表格中各国生产总和的比例比较稳定,不能体现持续下降,排除D项。‎ ‎1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29—1934年美国197所高校的教育收入(单位:美元)和表格数据”得到1929—1934年美国高校197所教育收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结合所学时代特征当时处于世界经济危机之中,经济发展状况急速恶化,故选B项;“大学教学质量快速下降”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政府缩小大学教育规模”在题干中也是无法体现,排除C项;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是在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是在1973年世界经济危机中,面临西欧和日本的挑战,排除D项。‎ ‎18.【答案】B ‎【解析】材料中提及的美国创新应为罗斯福新政,即创造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选B项;罗斯福新政无法从根本上防止资本主义的盲目竞争,排除A项;美国的创新强调的是不完全对经济自由放任、开展一定程度的干预,而非使国家权力居于主导地位,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是经济改革,并未涉及美国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排除D项。‎ ‎1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不是去规定做什么、做多少,下达硬性的计划指标,而是要使各地在自己的小范围内,能自主地组织经济活动”可知,苏联的经济管理方式为减少指令性计划、扩大地方经济发展自主权,说明经济管理方式相比此前的战时共产主义,发生了重大变化,故选A项;根据材料“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可知,最终目的是全国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斯大林时期,1928年实施一五计划,苏联工业化建设全面展开,排除C项;根据材料“不是去规定做什么、做多少,下达硬性的计划指标,而是要使各地在自己的小范围内,能自主地组织经济活动”可知,苏联的经济管理方式为减少指令性计划、扩大地方经济发展自主权,与高度集权模式不同,且高度集权模式是在斯大林时期逐渐形成,排除D项。‎ ‎20.【答案】A ‎【解析】从材料苏联工业品的价格增长幅度高于农产品的价格增长幅度,可知苏联农业发展速度落后于工业,苏联在1928年以后实行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要求农业为工业服务,导致农业生产长期落后,农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为苏联工业化做出牺牲,故选A项;1928年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故材料中1940年出现的工业产品价格和农业产品价格的增长并不是新经济政策的成果,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的是苏联工业产品的价格与农业产品价格的增长,不能体现出苏联已经完成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变,初步实现了工业化,排除C项;卫国战争指的是苏联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战争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开始卫国战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21.【答案】A ‎22.【答案】C ‎23.【答案】C ‎【解析】据材料“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揭示出旧制度中孕育着摧毁自我的因素,故选C项;《共产党宣言》重点在于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而不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提及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的关系,与无产阶级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社会主义革命无关,排除D。‎ ‎24.【答案】B ‎【解析】新挑战,与材料中“自由国际秩序的领导权力的真空状态”相符,故选B项;“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材料中“特朗普政府不愿承担国际义务”不等于放弃建立“单极世界”,排除A项;“准备放弃在西方自由世界的领导角色”不等于美欧矛盾激化,排除C项;至今为止,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25.【答案】(1)表现:专业化市场发展;坊市界限打破;街巷店铺林立;商品交易种类繁多、数额巨大;娱乐经济繁荣。(任答三点得6分)‎ ‎(2)原因:生产率的提高;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贸易量的增加。(任答三点得6分)‎ ‎(3)因素:出现“飞钱”;政府担保银行票据;专业经纪人;精通批发和零售;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任答四点得8分)主要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重农抑商政策;重义轻利的观念。(任答两点得6分)‎ ‎26.【答案】(1)同:都受到政府的积极干预;都对外商进行限制。(4分)异:英国政府支持和保护本国商人对外进行贸易;清政府限制和压榨本国商人对外进行贸易。英国商人团结;中国行商缺乏团结。(8分)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政策;重商主义的影响。(任意两点4分)中国:自然经济占据主导;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华夷观念的影响。(任意两点4分)‎ ‎(2)推动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刺激了中国经济发展;提升了国民的开放和规则意识;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得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