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11月学情周检测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扬州市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11月学情周检测语文试题

大桥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学期学情周检测 语文试题 第12周 命题:李冬芹 校对:韩勇 2019.11.23‎ 一、语言知识运用(24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历来有自已的审美趣味:屋室亭庐,贵在清爽自然,古朴沉静;花木水石,讲究秀美悠远,生动和谐;几榻器具,重视合规有度,朴朴质实用;衣饰有魏晋名士的  ▲ ,舟车有武陵蜀道的意境,这些审美趣味化为文化基因;  ▲ 到历交长河里,孕育了辉煌独特、 ▲ 的中华文明史。‎ A.风格    汇聚     山高水长 B.风格    会聚     源远流长 C.风度    汇聚     源远流长 D.风度    会聚     山高水长 ‎2、下列各项中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谷雨惊蛰白露大雪小雪 B.上元清明寒食七夕重阳 C.鸡鸣平旦日出日中黄昏 D.志学弱冠而立花甲不惑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 )‎ A.为什么写作高手总有写不完的有趣事儿呢?奥秘就在朱熹的诗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里,写作高手往往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我无意感叹老之将至,而只想说,岁月无情,我们应当加倍地珍惜人生,珍惜友情。 ‎ C.许多暴走者,是自认为体重超标者,他们抱着坚定的减肥信念,走上漫漫长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日复一日地坚持着。 ‎ D.在奋斗过程中,我们必定会经历许多挫折和失败,只要我们做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树立信心,鼓足勇气,就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分别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  雨声,蕴含一种淡淡忧愁的诗意;听雨, ▲ 。“帘外雨潺潺”‎ ‎。闭帘细听窗外雨声,犹能得雨之真味。细雨斜飞,无论飞落何处,隔窗听来, ▲ 。雨声渺渺而带哀色,似最能震颤心灵深处暗藏的忧伤心弦,并与之一起律动,一起摇撼着灵魂。人生的苦闷遂纷至沓来,心灵饱受淋漓之苦。此种雨声带来的感受虽不得意, ▲ 。似乎天地荒芜, ▲ 。‎ ‎  ①皆似飘风一般不知其所终 ‎  ②但隐隐然自有一种淡而高远的孤清 ‎  ③则是觉察人生苦闷后的洒脱 ‎  ④只有淅沥的雨声与听雨者自己才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 ‎  A. 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 C. 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清代画家石溪和尚在他一幅“溪山无尽图”上题了这样一段话,特别令人警惕。___一株小小的含羞草,尚且不是完全的“忽忽不知,懒而不觉!”若是人而不如小草,羞!羞!羞!‎ ‎①大凡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懒惰。‎ ‎②残衲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诵,稍余一刻,必登山选胜,一有所得,随笔作山水数幅或字一两段,总之不放闲过。‎ ‎③若当得个懒字,便是懒汉,终无用处。‎ ‎④所谓静生动,动必作出一番事业。‎ ‎⑤若忽忽不知,懒而不觉,何异草木!‎ ‎⑥端教一个人立于天地间无愧。‎ ‎①③②④⑥⑤ B. ①④②③⑥⑤ C. ②①④③⑤⑥ D. ②③④①⑤⑥‎ 6、 下列句子中,语言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会议嘉宾发言时,谦虚地说:“这个问题我没有深入思考过,只能谈点个人粗浅的想 ‎ 法,以便抛砖引玉,请方家指正。”‎ B.毕业论文答辩现场,完成答辩的林汉生擦擦额头的汗,恭恭敬敬地站起来鞠一躬,对 ‎ 老师们说:“感谢老师们的耐心聆听与悉心指导!”‎ C.听到小高的丈夫获得全国顶级大奖的消息后,同事们都来给小高祝贺,许多人都问:‎ ‎ “你家先生贵庚?不是很年轻吗?这么厉害啊!”‎ D.张教授在好友儿子的婚礼上,给新人们送上了真诚的祝福:“愿花开并蒂,琴瑟相和;‎ ‎ 伉俪情深,白头偕老!”‎ ‎7、下列诗词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韦应物《秋斋独宿》)‎ B.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赵秉文《和韦苏州》)‎ C.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苏舜钦《沧浪亭怀贯之》)‎ D.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 ‎8、阅读下图,对某社区“红色议事厅”工作流程图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注: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A.社区工作室负责民意收集,容易的事情尽快办理,难事交给红色议事厅。‎ B.红色议事厅的主要职责是“联系相关各方,协商解决难事”‎ C.红色议事厅按区域指定一位监督人对红色议事厅进行监督。‎ D.从红色议事厅的监督机制来看,既有“两代表一委员”的监督,又有群众反馈及满意度回访。‎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论 词 李清照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糜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 易:改变 ‎ B.众皆不顾 顾:顾惜 C.众皆哂,或有怒者 哂:讥笑 D.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葺:修饰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词的创作始于唐,到了五代的时候,《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曲调,开始流传。‎ B.李清照在批评张先、宋祁等人作品时,指出这些人虽然时时有妙语传世,但却整篇破碎,不能称为名家。 ‎ C.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她批评苏轼的词是“句读不萁之诗”。‎ D李清照认为诗只有较为简单粗疏的声律要求,而词则特别讲究音律、乐律之规则。‎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5分)‎ ‎ ‎ ‎ ‎ ‎⑵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5分)‎ ‎ ‎ ‎ ‎ ‎12.对词创作,李清照提出了哪些审美要求?(4分)‎ ‎ ‎ ‎ ‎ 三、诗歌鉴赏(14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3.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 ‎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刘禹锡 ‎ 候吏①立沙际②,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注:①候吏:驿站管理者。②沙际:水边。‎ 14. 首联、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农家画面?(4分)‎ ‎ ‎ 15. 请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手法。(4分)‎ ‎ ‎ 四、 名句填空(8分)‎ ‎16(1)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_,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3) ,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4) 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5) ,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6)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7)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_____________。”(《论语》)‎ ‎(8) ,少壮工夫老始成。(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部礼学经典,习称“三礼”,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孔门七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乏细节描述。《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文字相对浅近。‎ ‎ 今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少内容依然可以继承。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容仪态时说,“足容重”,步履要稳重;“手容恭’’,拱手要高而端正;“目容端”,目光不可睇视;“口容止”,嘴形静止不妄动;“声容静”,不咳嗽、打喷嚏,哕咳;“头容直”,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气容肃”,不喘大气;“色容庄”,神色庄重。《礼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不要用号呼之声回应对方的呼唤;“毋怠荒”,体态要整肃,不可懈怠;“坐毋箕”,坐着,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暑毋褰裳”,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向上撩起。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 ‎ 如何得体地访客、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礼记》说:“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拜访他人,即将上堂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如果房门口有两双鞋,房内的说话声清晰可闻,就可以进去;如果说话声听不到,说明他们的谈论比较私密,此时不可贸然进入。《札记》还说“毋侧听”,就是不要耳朵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人的原则。 ‎ ‎ 《礼记》还屡屡谈及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如:“长者不及,毋傀言”,长者还没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正尔容,听必恭”,听长者说话,要端正容貌,虚心恭听;“毋剿说,毋雷同”‎ ‎,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总是袭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礼记》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问焉,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益),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 ‎ 《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的指南,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服膺。‎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内涵最大的概念,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文化”,体系相当庞大,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就不会再有疑虑。若逐篇细读,如在纲,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7.下列关于《礼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 A.《礼记》是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仪礼》和《周礼》。‎ ‎ B.《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文集,总共有四十九篇,并非一人创作,而是孔门七十子后学的集体创作。‎ ‎ C.《礼记》一书思想内容隽永,说理宏通但不都是抽象枯燥空洞的议论,其中亦不乏具体的细节描述。‎ ‎ D.《礼记》全书都采用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相对浅近。 ‎ ‎1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礼记》对人们的手、足、目、口、头、声等各方面的仪容仪态都有详细而严格的要求,要求人们在礼仪场合要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 ‎ B.按《礼记》的要求,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不能偷听别人的谈话,要尊重他人的隐私,这些做人的原则在当今仍有指导意义。‎ ‎ C.《礼记》鼓励人们发言要有主见,“毋剿说,毋雷同”,意即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观点不能与人雷同,提倡独立思考,发扬创新精神。‎ ‎ D.《礼记》要求对尊长要谦恭尊重,听师长讲话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而且还要神态恭敬,请教尊长问题要起身,以示尊师重道。‎ ‎1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 A.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读《礼记》仍可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 ‎ B ‎.读《礼记》我们可学到许多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待人接物应注意的事项,例如怎样在尊长旁陪坐,如何得体访客等。‎ ‎ C.读《礼记》可以学到许多让人受益终生的格言,这些格言立意深刻,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堪称人生准则。‎ ‎ D.读过《礼记》,就会发现“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内涵最大的概念,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庞大的中国文化体系。‎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层次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我们就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 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特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行动者系统。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过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快速流转等特征的大数据变成活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 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等。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主要源于抽样调查数据、局部碎片数据、片面单一数据,有时甚至纯粹基于理论和经验假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交叉复现、质量互换、模糊推演等手段有效提升整合各方面数据资源的能力,使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数据”,为有效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 ‎(摘编自杨雅厦《应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20.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口的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 B.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因而他们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 C.以前,政府是社会治理的单一主体;现在,政府只是参与社会治理的众多主体之一。‎ D.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 ‎2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简要地说明了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础、方法和要达到的目标及其要求。‎ B.第二段分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的变化,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 C. 第三段阐明智能化的精准特点,论述了广泛应用活数据服务社会对智能治理的重要意义。‎ D. 文章最后通过对比论证,论述了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智能化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2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社会治理还没有达到智能化,是因为现有的网络化和网络空间,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 B.只有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才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C.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这给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带来了障碍。‎ D.如果能扭转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的现状,就有可能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复杂的形势有所好转。‎ 六、作文(78分)‎ ‎23.国产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反派一哥申公豹的一句话,戳痛无数人的心:“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搬动它。”培根有一句关于“成见”的名言,他也认为真正可怕的,并不是那种人人都难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种深入习俗、盘踞于人心深处的偏见。(8分)‎ 阅读材料,寻找核心概念,对核心概念进行解释,字数不多于150字。‎ ‎24.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一位摄影师在挪威冰湖捕捉到一只青蛙被冻住、无法动弹的画面。报道分析称,当地气温突然回升,青蛙可能以为冬天已经过去,于是决定去湖对面寻找伴侣。然而,湖面可能一夜之间就又冻住了,青蛙于是被冻在湖中央。那位摄影师认为这个难得的画面是如此的美,看上去是一只青蛙在睡觉,但再也不能跳起来。他推测,青蛙当时正打算从冰面上钻回水里,被冻住了。他感到格外伤心:“可怜的小家伙显然没有能做到,就死去了。”(70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大桥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学期学情周检测 语文试题 第7周 命题:李冬芹 校对:韩勇 2019.11.23‎ 一、语言知识运用(24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历来有自已的审美趣味:屋室亭庐,贵在清爽自然,古朴沉静;花木水石,讲究秀美悠远,生动和谐;几榻器具,重视合规有度,朴朴质实用;衣饰有魏晋名士的  ▲ ,舟车有武陵蜀道的意境,这些审美趣味化为文化基因;  ▲ 到历交长河里,孕育了辉煌独特、 ▲ 的中华文明史。‎ A.风格    汇聚     山高水长 B.风格    会聚     源远流长 C.风度    汇聚     源远流长 D.风度    会聚     山高水长 答案.C ‎ ‎2、下列各项中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谷雨惊蛰白露大雪小雪 B.上元清明寒食七夕重阳 C.鸡鸣平旦日出日中黄昏 D.志学弱冠而立花甲不惑 答案C(A小雪在大雪前B寒食在清明前D不惑在花甲前)‎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 )‎ A.为什么写作高手总有写不完的有趣事儿呢?奥秘就在朱熹的诗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里,写作高手往往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我无意感叹老之将至,而只想说,岁月无情,我们应当加倍地珍惜人生,珍惜友情。 ‎ C.许多暴走者,是自认为体重超标者,他们抱着坚定的减肥信念,走上漫漫长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日复一日地坚持着。 ‎ D.在奋斗过程中,我们必定会经历许多挫折和失败,只要我们做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树立信心,鼓足勇气,就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 答案A(B所引诗句表达的是豪情,而不是感伤。C“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是指为了追求,宁可憔悴瘦去,也无怨无悔;而句中“瘦”,恰恰是追求的目的。D“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的《终南别业》,意为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漫步信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两句诗刻画的是隐居者自由惬意的形象,与全句语境不符)‎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分别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  雨声,蕴含一种淡淡忧愁的诗意;听雨, ▲ 。“帘外雨潺潺”。闭帘细听窗外雨声,犹能得雨之真味。细雨斜飞,无论飞落何处,隔窗听来, ▲ 。雨声渺渺而带哀色,似最能震颤心灵深处暗藏的忧伤心弦,并与之一起律动,一起摇撼着灵魂。人生的苦闷遂纷至沓来,心灵饱受淋漓之苦。此种雨声带来的感受虽不得意, ▲ 。似乎天地荒芜, ▲ 。‎ ‎  ①皆似飘风一般不知其所终 ‎  ②但隐隐然自有一种淡而高远的孤清 ‎  ③则是觉察人生苦闷后的洒脱 ‎  ④只有淅沥的雨声与听雨者自己才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 ‎  A. 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 C. 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答案C(从材料首句两个分句的意义和结构可知,第一处横线必须选第③句;从第三处横线前的句子“虽不得意”,可知后面第三处必须选第②句;据此可排除其它三项)‎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清代画家石溪和尚在他一幅“溪山无尽图”上题了这样一段话,特别令人警惕。___一株小小的含羞草,尚且不是完全的“忽忽不知,懒而不觉!”若是人而不如小草,羞!羞!羞!‎ ‎①大凡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懒惰。‎ ‎②残衲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诵,稍余一刻,必登山选胜,一有所得,随笔作山水数幅或字一两段,总之不放闲过。‎ ‎③若当得个懒字,便是懒汉,终无用处。‎ ‎④所谓静生动,动必作出一番事业。‎ ‎⑤若忽忽不知,懒而不觉,何异草木!‎ ‎⑥端教一个人立于天地间无愧。‎ ‎①③②④⑥⑤ B. ①④②③⑥⑤ C. ②①④③⑤⑥ D. ②③④①⑤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这道题采用的是客观选择题形式,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第①句是总结,放在开头适宜,第⑤句“草木”与后句句子衔接最自然,故排除BCD 6、 下列句子中,语言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会议嘉宾发言时,谦虚地说:“这个问题我没有深入思考过,只能谈点个人粗浅的想 ‎ 法,以便抛砖引玉,请方家指正。”‎ B.毕业论文答辩现场,完成答辩的林汉生擦擦额头的汗,恭恭敬敬地站起来鞠一躬,对 ‎ 老师们说:“感谢老师们的耐心聆听与悉心指导!”‎ C.听到小高的丈夫获得全国顶级大奖的消息后,同事们都来给小高祝贺,许多人都问:‎ ‎ “你家先生贵庚?不是很年轻吗?这么厉害啊!”‎ D.张教授在好友儿子的婚礼上,给新人们送上了真诚的祝福:“愿花开并蒂,琴瑟相和;‎ ‎ 伉俪情深,白头偕老!”‎ 答案:B(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一般表示下级听取上级的意见、报告,或晚辈接受长辈的教诲、教导。聆字从耳从令,令声。“令”意为“吩咐”。“耳”与“令”联合起来表示“倾听吩咐”,可改为“倾听”)‎ ‎7、下列诗词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韦应物《秋斋独宿》)‎ B.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赵秉文《和韦苏州》)‎ C.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苏舜钦《沧浪亭怀贯之》)‎ D.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 答案 B 【解析】B 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 ‎ ‎ A.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C. 比喻,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 D.比喻,你的爱如磐石一般厚重而不可动摇和转移,而我的爱如同蒲苇一般坚韧,即使遭受强大的外力仍不会断裂。这句话表达了刘兰芝与焦仲卿追求爱情与婚姻的自由与自主的坚定信念和用生命捍卫爱情的决心。‎ ‎8、阅读下图,对某社区“红色议事厅”工作流程图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注: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A.社区工作室负责民意收集,容易的事情尽快办理,难事交给红色议事厅。‎ B.红色议事厅的主要职责是“联系相关各方,协商解决难事”‎ C.红色议事厅按区域指定一位监督人对红色议事厅进行监督。‎ D.从红色议事厅的监督机制来看,既有“两代表一委员”的监督,又有群众反馈及满意度回访。‎ 答案 C【解析】本题呈现的是“‘红色议事厅’工作流程图”。社区工作室负责民意收集,容易的事情尽快办理,难事交给红色议事厅。故 A正确。红色议事厅协调相关部门合力落实。落实之后要进行反馈及满意度回访。依据图示箭头指向可知,“红色议事厅”的工作职能,其下方为联系部门,其上方为处理的问题。据此可知红色议事厅的主要职责是“联系相关各方,协商解决难事”,故B项正确。图标中,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按区域指定一位监督人对红色议事厅进行监督。故C项错。从红色议事厅的监督机制来看,既有“两代表一委员”的监督,又有群众反馈及满意度回访,故D正确。‎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论 词 李清照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糜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 ‎"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 易:改变 ‎ B.众皆不顾 顾:顾惜 C.众皆哂,或有怒者 哂:讥笑 D.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葺:修饰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此题,除了将实词放入上下文推断它的语境义,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也是判断正误的非常有效的方法。B.项的“顾”,应是注意,在意的意思)‎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词的创作始于唐,到了五代的时候,《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曲调,开始流传。‎ B.李清照在批评张先、宋祁等人作品时,指出这些人虽然时时有妙语传世,但却整篇破碎,不能称为名家。 ‎ C.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她批评苏轼的词是“句读不萁之诗”。‎ D李清照认为诗只有较为简单粗疏的声律要求,而词则特别讲究音律、乐律之规则。‎ 答案 A【解析】原文第2自然段紧承第1自然段,《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曲调在唐时就有了。属于信息错位。‎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5分)‎ ‎⑵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5分)‎ 答案(1)众人边喝酒边听歌,许多歌者轮流唱歌,其中只有曹元谦、念奴二人歌唱得最好。唱完后,大家对二人的歌声称叹赞赏不绝。‎ ‎(2)到了宋朝,礼仪、声乐、文章、武功都已经齐备了,又休息生养了百余年,才有柳屯田柳永,变乐府旧声为新声,有《乐章集》传世,在世上获得大的声名(确立了他在宋词大家中的地位。(“逮”“备”“涵养”“称”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2.对词创作,李清照提出了哪些审美要求?(4分)‎ 答案①浑成,不满张先、宋祁诸家“有妙语而破碎”;②协乐,即特别讲究音律、乐律之规则,要分别无音六律和清浊轻重,不满晏殊、欧阳修、苏轼的词只是“句读不葺之诗”;③典重,不满贺铸的“少典重”。④铺叙,不满晏几道的“无铺叙”。⑤故实,不满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黄庭坚“尚故实而多疵病”。(答满4点即可)‎ ‎[译文]‎ 古乐府歌与诗并列发展的最高峰,是盛唐时期。‎ 唐开元、天宝年间,有一位歌者叫李八宝,唱歌妙绝天下。有一次,刚刚及第的进士们在曲江大开宴席,其中有一位及第的名士,吩咐李八宝故意穿一身旧衣,戴一顶旧帽子,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并装成神情惨淡的样子,一同参加宴席。然后对众人说:这是我的表弟,让他坐末席吧。参加宴会的众人都对他毫不在意。众人边喝酒边听歌,许多歌者轮流唱歌,其中只有曹元谦、念奴二人歌唱得最好。唱完后,大家对二人的歌声称叹赞赏不绝。这时,那位名士忽然指着李八宝对大家说:请让我表弟为大家演唱一首歌吧。众人都晒笑起来,甚至还有人生气起来。等到李八宝一曲歌唱完后,却引得众人都哭了起来。团团拜伏在李八宝周围,都说:你肯定就是李八郎啊。‎ 从此以后,郑地和卫地的乐声在当时更加流行起来,这些声乐的柔糜之处、音节变化也更见烦琐。唐朝时已经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曲调,不能一一枚举。‎ 到了五代的时候,各路诸候纷纷建国,中华大地战乱不断,斯文扫地,更无人作新曲沿途传唱了。这时只有南唐李璟、冯延巳等君臣温文尔雅,时有新作问世,其中有名的作品有李璟的《浣溪沙》、冯延巳的《谒金门》,“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 更是其中的名句。句子虽然很奇特、很优美,但是要灭亡的国家所唱出来的歌声也带着很深的哀伤,就不能算曲子词中的上品了。‎ 到了宋朝,礼仪、声乐、文章、武功都已经齐备了,又休息生养了百余年,才有柳屯田柳永,变乐府旧声为新声,有《乐章集》传世,确立了他在宋词大家中的地位。但柳永的词虽然非常适合于音律,但词句却俗不可耐。又有张子野(张先)、宋子京(宋祁)宋公序(宋庠)兄弟以及沈唐、元绛、晁次等人辈出,虽然时时有妙语传世,但却整篇破碎,不能称为名家。到了晏元献(晏殊)、欧阳永叔(欧阳修)、苏子瞻(苏轼)这些人,他们学究天人,填这些小歌词,应该就象是拿着葫芦做的瓢去大海里取水一样容易,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如此,细细琢磨他们的词,句子都嫌雕琢得不够。而且他们的词又往往不协音律,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诗和文章只分平仄,但词却要分五音(宫商角徽羽),又分五声(阴平、阳平、上、去、入),又分六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还要分发音的清、浊、轻、重。比如当世(北宋后期)的那些词牌名叫《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的,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来是押仄声韵的,如果押上声韵则与音律协调,但如果押入声韵,就不能作歌唱了。王介甫(王安石)、曾子固(曾巩),他们的文章有西汉时风格,但如果他们作词,只怕会让人笑倒,因为这样的词读不下去。‎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词别是一家,但知道的人却不多。后来晏叔原(晏几道)、贺方回(贺铸)、秦少游(秦观)、黄鲁直(黄庭坚)一出,才得词中三味。但是晏几道的词短于铺叙,贺铸的词短于用典。秦观的词却致力于婉约、情深一片,词中却少了实际的东西,就象一个贫穷人家的美女,虽然长得很漂亮,打扮也很时尚,但骨子里却始终缺乏那种与生俱来的富贵气态。黄庭坚的词内容倒是充实,却有些小毛病,就象一块美玉,却有些斑点,所以价值自然要打些折扣了。‎ 三、诗歌鉴赏(14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3.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刘禹锡 ‎ 候吏①立沙际②,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注:①候吏:驿站管理者。②沙际:水边。‎ 14. 首联、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农家画面?(4分)‎ 答案:描绘了秋日中午竹溪环绕田舍、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声声鸡鸣的祥和温暖的农村安居图。(“竹溪环绕田舍”“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声声鸡鸣”每点1分,“祥和温暖的农村安居图”1分)‎ ‎15.请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手法。(4分)‎ 答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也行,以鹊噪衬托禾地之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视听结合(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远近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每点2分。手法1分,分析1分)‎ 四、 名句填空(8分)‎ ‎16(1)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_,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3) ,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4) 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5) ,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6)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7)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_____________。”(《论语》)‎ ‎(8) ,少壮工夫老始成。(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部礼学经典,习称“三礼”,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孔门七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乏细节描述。《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文字相对浅近。‎ ‎ 今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少内容依然可以继承。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容仪态时说,“足容重”,步履要稳重;“手容恭’’,拱手要高而端正;“目容端”,目光不可睇视;“口容止”,嘴形静止不妄动;“声容静”,不咳嗽、打喷嚏,哕咳;“头容直”,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气容肃”,不喘大气;“色容庄”,神色庄重。《礼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不要用号呼之声回应对方的呼唤;“毋怠荒”,体态要整肃,不可懈怠;“坐毋箕”,坐着,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暑毋褰裳”,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向上撩起。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 ‎ 如何得体地访客、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礼记》说:“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拜访他人,即将上堂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如果房门口有两双鞋,房内的说话声清晰可闻,就可以进去;如果说话声听不到,说明他们的谈论比较私密,此时不可贸然进入。《札记》还说“毋侧听”,就是不要耳朵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人的原则。 ‎ ‎ 《礼记》还屡屡谈及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如:“长者不及,毋傀言”,长者还没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正尔容,听必恭”,听长者说话,要端正容貌,虚心恭听;“毋剿说,毋雷同”,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总是袭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礼记》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问焉,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益),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 ‎ ‎ ‎《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的指南,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服膺。‎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内涵最大的概念,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文化”,体系相当庞大,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就不会再有疑虑。若逐篇细读,如在纲,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7.下列关于《礼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 A.《礼记》是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仪礼》和《周礼》。‎ ‎ B.《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文集,总共有四十九篇,并非一人创作,而是孔门七十子后学的集体创作。‎ ‎ C.《礼记》一书思想内容隽永,说理宏通但不都是抽象枯燥空洞的议论,其中亦不乏具体的细节描述。‎ ‎ D.《礼记》全书都采用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相对浅近。 ‎ ‎1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礼记》对人们的手、足、目、口、头、声等各方面的仪容仪态都有详细而严格的要求,要求人们在礼仪场合要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 ‎ B.按《礼记》的要求,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不能偷听别人的谈话,要尊重他人的隐私,这些做人的原则在当今仍有指导意义。‎ ‎ C.《礼记》鼓励人们发言要有主见,“毋剿说,毋雷同”,意即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观点不能与人雷同,提倡独立思考,发扬创新精神。‎ ‎ D.《礼记》要求对尊长要谦恭尊重,听师长讲话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而且还要神态恭敬,请教尊长问题要起身,以示尊师重道。‎ ‎1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 A.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读《礼记》仍可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 ‎ B.读《礼记》我们可学到许多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待人接物应注意的事项,例如怎样在尊长旁陪坐,如何得体访客等。‎ ‎ C.读《礼记》可以学到许多让人受益终生的格言,这些格言立意深刻,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堪称人生准则。‎ ‎ D.读过《礼记》,就会发现“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内涵最大的概念,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庞大的中国文化体系。‎ ‎17.D(“全书都采用了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理解错误。)‎ ‎18.C(“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不能与人雷同”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有“处处”“总”的修饰,“发扬创新精神”错,不符合文意。)‎ ‎19.D(“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有助于”。)‎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层次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我们就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 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特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行动者系统。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过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快速流转等特征的大数据变成活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 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等。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主要源于抽样调查数据、局部碎片数据、片面单一数据,有时甚至纯粹基于理论和经验假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交叉复现、质量互换、模糊推演等手段有效提升整合各方面数据资源的能力,使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数据”,为有效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 ‎(摘编自杨雅厦《应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20.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口的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 B. 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因而他们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 C. 以前,政府是社会治理的单一主体;现在,政府只是参与社会治理的众多主体之一。‎ D. 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 答案:C A项,“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表述不准确。原文说“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型很是或中心城镇集聚”,并未说明主要是高学历或该技能人口在流动;B项,强加因果关系;D项,表述不全面,“使我国现代社会自立呈现出新的特征”的原因,除了“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以外,还有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时期。‎ ‎21.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简要地说明了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础、方法和要达到的目标及其要求。‎ B. 第二段分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的变化,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 C. 第三段阐明智能化的精准特点,论述了广泛应用活数据服务社会对智能治理的重要意义。‎ D. 文章最后通过对比论证,论述了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智能化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答案B。“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不准确,主要是论述了提升社会治理只能化的迫切性。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B项曲解文意。‎ ‎2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社会治理还没有达到智能化,是因为现有的网络化和网络空间,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 B. 只有准确把握“互联网+”‎ 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才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C. 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这给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带来了障碍。‎ D. 如果能扭转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的现状,就有可能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复杂的形势有所好转。‎ ‎【答案】 A ‎“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错。原文说“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即现有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是彼此关联的,“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只是“重构”。‎ 六、作文(78分)‎ ‎23.国产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反派一哥申公豹的一句话,戳痛无数人的心:“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搬动它。”培根有一句关于“成见”的名言,他也认为真正可怕的,并不是那种人人都难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种深入习俗、盘踞于人心深处的偏见。(8分)‎ 阅读材料,寻找核心概念,对核心概念进行解释,字数不多于150字。‎ ‎24.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一位摄影师在挪威冰湖捕捉到一只青蛙被冻住、无法动弹的画面。报道分析称,当地气温突然回升,青蛙可能以为冬天已经过去,于是决定去湖对面寻找伴侣。然而,湖面可能一夜之间就又冻住了,青蛙于是被冻在湖中央。那位摄影师认为这个难得的画面是如此的美,看上去是一只青蛙在睡觉,但再也不能跳起来。他推测,青蛙当时正打算从冰面上钻回水里,被冻住了。他感到格外伤心:“可怜的小家伙显然没有能做到,就死去了。”(70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