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二轮考前复习学案:第二编 妙招1入内出外需兼顾—— 选择题满分核心指导 Word版含解析
- 1 - 第二篇 实用类文本阅读——争得 12 分必须 掌握的两个妙招 妙招 1:入内出外需兼顾—— 选择题满分核心指导 (202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6 分) 材料一: 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 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 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 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 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 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摘自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 2015 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 提出观点:中国在扶贫 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 举措是实施精准扶贫方 略。 提出办法:坚持中国制 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 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 注重抓六个精准。 材料一:主要论述了精 准扶贫的内涵和具体内 容。 - 2 - 材料二: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国际社会和各个国 家或地区面临的共同责任,随着对贫困问题认识的不断 深入和反贫困实践的有效推进,贫困概念和反贫困的理 论不断发展。精准扶贫是对世界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和创 新,体现了以人为本、赋权提能、参与合作的反贫困思 想,并将该思想具体化、可操作化,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 特色、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精准扶贫理论体系。 (摘编自王介勇等《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 究》) 分析现状:贫困概念和 反贫困的理论不断发 展。 点明价值和作用:精准 扶贫是对世界反贫困理 论的发展和创新,并论 述了它的意义。 材料二:主要论述了精 准扶贫的作用和价值。 材料三: 贵州省江口县通过发掘本地资源与特色文化,寻求 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探索了一条利 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江口县以“天下名岳之宗” 的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申遗为契机,创建区域品牌,打 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梵净山 周边的自然村落风景优美,少数民族居多,这里保留了 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因此江口县引进多家旅游企 业,创建景区、中国传统古村落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形成 了旅游产业群。另一方面,江口县发展规模化生态农业, 重点扶持生态茶和冷水鱼等项目。江口县引进了专业的 企业,由企业负责研发、技术指导、标准认证、茶叶深 指明现象:贵州省江口 县探索了一条利于形成 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 具体分析:一是创建区 域品牌,创建景区、中国 传统古村落和乡村旅游 示范点,形成旅游产业 群;二是发展规模化生 态农业,引进了专业企 业运作,促进产业发展 良性循环。 材料三:以贵州江口脱 - 3 - 加工和市场开拓,同时在景区周边山区开发茶园,实现 “茶旅”互动,促进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摘编自谢玉梅《脱贫攻坚背景下的设计参与扶贫 ——基于江口的考察》,《光明日报》2019 年 5 月 8 日) 贫事实为切入点,论证 说明精准扶贫方略的可 行性和重要作用。 材料四: 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云南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茶 树原产地之一。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的澜沧江在云南 省境内长达 1 200 多公里,这条大河流经云南两岸的山 区正是云南茶叶的主产区,这里拥有成片的古茶园,其 中不乏树龄在数百年至上千年的古茶树。居住在这一流 域的布朗族、傣族、基诺族、拉祜族、佤族等少数民族 世代以茶为生,创造出了灿烂丰富的民族茶文化。近年 来,云南省把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对以普洱茶为 代表的茶产业引导扶持,将其视为促进农村脱贫攻坚、 茶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政策扶持方面,重点茶产区各 级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各级财政加大对茶 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重点打造区域品牌,做大做强普 洱茶、滇红茶、滇绿茶三个品牌。与此同时,为解决云 南茶叶销路不畅、困扰茶农与消费者的卖难买难问题, 云南从省里到市、县都在努力搭建多种销售平台,通过 走出去、请进来,助力茶产业成长壮大。 (摘编自《茶产业托起云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梦》,《光 点明地方特色:云南的 茶文化灿烂丰富。 论述分析:云南省对茶 产业引导扶持,将其视 为促进农村脱贫攻坚、 茶农增收的重要途径。 一是在政策扶持方 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大 投入扶持力度,重点打 造区域品牌。 二是省市县努力搭 建多种销售平台,通过 走出去、请进来,助力茶 产业成长壮大。 材料四:以云南发展茶 产业,助力当地经济发 展为例,论证了精准扶 贫是可行性措施,也体 - 4 - 明日报》2020 年 2 月 21 日) 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 举措。 一、划重点——明确常见设误类型,规避雷区 实用类文本选择题的设误方式同论述类文本选择题的设误方式基 本相同,解题方法都可以使用比对法,但因各类文本的特点有所不同, - 5 - 其选项的比对侧重点也会有所区别。非连续性文本侧重于文中信息科 学性、严谨性、逻辑性的比对;连续性文本侧重于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的比对。常见设误手段同论述类文本阅读,此处不再重复表述。 二、敲黑板——明确答题步骤,确定答题原则 明确考查形式,把握设误类型,有的放矢,高效备考 文→图:切分文字层次,厘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典例 1】 选项 - 6 - 找原文定 题源 材料三: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 息,类似人的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 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 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 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 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 建设者进行决策。 设题陷阱 ①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科学性靠箭头上方的动词表明,不可忽视。②数 据层要实现的目的,而非其他层的目的。 比对分析 辨析正误 由材料三“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 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可知,数据层 借助数据库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的是“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 享”,而非“数据融合”。表述错误。 图→文:读图中文字,理清数据之间关系,准确表述关系和趋势 【典例 2】 第一,学会解读各类图表。 - 7 - 1.表格读图策略:(1)一看表格的标题,二看表格的行和列的提示, 三看表格中的数据。(2)要横向纵向分析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找出 变与不变之处。 2.柱状图读图策略:(1)找出柱状图代表的对象及数据。(2)从柱形 高低找出差距,关注柱形高的大数据,找到数据之间的关联,通过恰当 的运算,找到解题的关键。 3.坐标曲线图读图策略:(1)理解坐标的内容,看清横纵坐标各代 表什么。(2)找出曲线走向。曲线无论在区间中如何高低起伏,总有一 个总体趋向,这个趋向就是事物的变化趋势。需注意高峰、低谷、曲线 变化规律;有多条曲线时,注意曲线的高低比较,交叉点为观察点,要找 准。 4.饼状图读图策略:(1)注意饼状图中各部分代表的对象以及所占 比例。(2)重视占百分比大的数据。(3)思考多幅图表间占百分比大的 数据有没有关联。(4)如果有时间先后的饼状图需关注几个图之间的变 化。 5.流程图读图策略:(1)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2) 把握概念间的关系。①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流程中的关键环 节。(不能遗漏)②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时间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 走向。③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产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 和连贯作用。(3)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或作用, 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承接、 选择等关系。据此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进行连缀。 - 8 - 第二,注意数字表述方面:在对象、数据、趋势、结论等方面仔细 比对图表与文字对应信息。 (2020·安徽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2 分) 材料一: 从历史上来看,中医是疫病的“老对头”。东汉建安年间,疫病流行, 张仲景博采众方,著成《伤寒杂病论》。明代吴又可经历了瘟疫,写成了 《温疫论》。还有叶天士的《温热论》、薛生白的《湿热条辨》、吴鞠通 的《温病条辨》,将中医抗击疫病的经验不断总结创新,产生了很多行 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今天,人们对疫病的认识更为明晰,但几千年 积攒下来的中医经验仍是抗疫“利器”。针对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治 疗,对促进新冠肺炎患者康复效果比较明显。 中医专家认为,新冠肺炎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中医 治疗针对寒和湿,注重调节机体平衡,提高自身免疫力,对抗“疫戾”之 气。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针对临床治疗 期确诊患者推出了中医治疗通用方“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汤”用 于改善患者发热、乏力、咳嗽、咯痰、气短等症状,使其“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从而阻断病情进展,大大降低了重症转化率、病亡率。对 于重症患者,西医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技术对抢救生命来说必不可 少。中西医深度结合,携手开展临床治疗,大批患者因此受益,推动患者 救治形势积极向好。 (摘自李红梅《用好中医瑰宝》) - 9 - 材料二: 收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在 2020 年 1 月 15 日至 2020 年 2 月 8 日期间住院的 52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资料,对其基本信息、中医 症候、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等进行调查分析,并对西医治疗组(给予 西药抗病毒抗感染、辅助支持药物,18 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 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中成药及中药针剂治疗,34 例)的两组 患者进行比较研究。 两组患者其他伴随症状消失、CT 影像好转、临床治愈、普通型转 重型发生、转院、死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如下图: 项目 中西医组 (例) 西医组 (例) P 其他伴随症状消失 29 7 0.034 CT 影像好转 30 2 0.041 临床治愈 32 11 0.009 普通型转重型发生 2 6 0.027 转院 3 4 0.358 死亡 0 1 0.346 不良反应 0 0 1 【注】P 值即概率,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P>0.05 表示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0.0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
- 下载本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