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
永年二中2018—2019学年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题 1.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 本试卷满分100分,其中第Ⅰ卷60分,第Ⅱ卷4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5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 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 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 2、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 B.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3、下列有关育种和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诱变育种可以大幅度的改良某些优良性状 B. 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基因在不同种生物之间的转移 C. 基因频率是指某个基因占种群中全部基因数的比率 D. 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4、现有高秆不抗病(Bbcc)和矮秆抗病(bbCc)两作物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高秆抗病 (BbCc)杂交种的目的。下列有关快速育种方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每年让高秆不抗病(Bbcc)和矮秆抗病(bbCc)杂交就可以达到目的 B.利用诱变育种技术可以达到快速育种的目的 C.制备纯合的亲本对长期培育杂交种是最有利的 D.仅使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就能实现快速育种的目的 5、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 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 50%。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B. 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40条染色体 C. 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 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6、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 B. 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C. 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 D. 人工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大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7、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秋水仙素处理正在分化的细胞,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 高产青霉素菌是经诱变育种而产生,其育种原理为基因突变 C. 经杂交育种培育的高产矮秆水稻品种,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不变 D. 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虫棉,其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8、太空育种是指利用太空综合因素如强辐射、微重力等,诱导由宇宙飞船携带的种子 发生变异,然后进行培育的一种育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 B. 太空育种产生的性状是定向的 C. 太空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 D. 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9、下列有关细胞生活的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离子有关,与蛋白质的含量无关 C.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钙离子、呼吸酶、葡萄糖和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10、图中,甲、乙表示两个水稻品种,A、a和B、b分别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两对等位基因,①~⑤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②过程简便,原理是基因重组 B. ④和⑤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中期 C. ③→④过程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 ③→④过程与⑤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 11、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杂交育种所选双亲必须是纯合子 B. 诱变所得植株若不出现预期性状就应丢弃 C. 多倍体育种时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D. 单倍体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12、下列关于常见作物育种方法优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杂交育种可以集中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 B. 单倍体育种一定比杂交育种耗时短 C. 多倍体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往往果实大,茎秆粗壮,营养成分高 D. 利用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获得新基因 13、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工诱变育种一定能出现人们所需要的性状 B. 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利用的变异原理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C. 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需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D. 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均为基因重组 14、科学家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方法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甲产生的F1有四种表现型 B. 该育种方法选育的优良品种不可育 C. 过程乙培养的幼苗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 D. 该育种方法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15、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频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细胞中发生的基因突变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B.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率很低,因此它不可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红绿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在一个较大的种群中,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的基因频率一定与亲代相同 1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自然选择学说进 行了补充修正。下列哪项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A. 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 B. 自然选择是因为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C. 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17、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生物进化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的结果 B. 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 C. 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发生显著差异 D. 突变与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8、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的进化 B.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生物的进化 C. 地理隔离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19、使用某种农药,防治某种农业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 其原因是 A. 害虫对农药进行定向选择 B. 害虫对农药逐渐适应 C. 农药刺激害虫产生了变异 D. 农药对害虫的抗药变异进行定向选择 2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B. 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 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2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达尔文的进化论能解释生物的多样性,无法解释生物的统一性 B.人工选择能使微小变异累积成显著变异,但不能培育出新物种 C.在种群中普遍存在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D.生物通过长期进化能使一个物种演变成另一个物种 2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C.青霉素的使用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体,并使抗药性不断增强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23、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其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不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C.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的重组,从而减慢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D.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基因重组和隔离 24.农药DDT抗药性家蝇品系的产生,是由于家蝇体内编码脱氯化氢酶基因(DHCE)突变 造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因使用农药DDT导致家蝇体内DHCE基因突变 B.抗药性家蝇品系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 C.农药DDT抗药性家蝇与普通家蝇在分类上属于不同物种 D.农药DDT抗药性品系的产生不影响家蝇种群的基因频率 25.一个种群中三种基因型的个体的生存能力为AA>Aa>aa,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A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B.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 C.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D.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属于共同进化 2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物种产生不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生物进化一定产生新物种 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但解释进化的实质 C.野生型红眼果蝇群体出现了白眼突变个体,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变异,进而使细菌产生较强的耐药性 27.甲海岛上的某种鸟部分迁徙到相互隔绝的乙、丙两海岛上,下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 后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1-黄色、b-灰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三个海岛上的这种鸟因长期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 B.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与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 C.甲、丙两个岛屿的环境相同决定羽毛颜色朝着相同方向进化 D.乙岛上B1基因的出现是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的结果 28.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和25%。若该种群中的 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aa基因 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3∶3∶1 B.4∶4∶1 C.1∶2∶0 D.1∶2∶1 2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30.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 则 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 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说明该种生物进化了 D.若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4,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40% 3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浆中含有能中和细菌外毒素的蛋白质 B.小肠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 C.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与HCO、HPO等离子有关 D.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会引起组织水肿 3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B. 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 C. 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D. 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33.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的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 34.下列各种病症中,不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是 A. 组织水肿 B. 手足抽搐 C. 贫血 D. 尿毒症 35.现有小麦种子资源包括:①高产、感病;②低产、抗病;③高产、晚熟等品种。为 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 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可行的是 A. 利用品种①、③进行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 B. 对品种③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 C. a、b和c的培育均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 D. 利用品种间杂交可获得从未出现的新性状 36.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生病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37.将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幼苗(品系甲)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植株幼苗 (品系乙),将品系甲、品系乙在同一地块中混合种植,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繁殖一代, 得到它们的子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品系甲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品系乙为纯合子 B. 秋水仙素处理的目的是抑制有丝分裂间期形成纺锤体而诱导染色体加倍 C. 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后,产生的子代中有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 D. 品系甲植株作父本,品系乙植株作母本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代是三倍体 38.据图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39.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40.下列关于细胞外液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K+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41.人在剧烈运动后,骨骼肌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血浆的pH不会明显下降,其原因是 A. 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通过呼吸排出CO2 B. 血液中的碳酸氢钠能与乳酸反应,导致pH基本稳定 C. 血浆中的碳酸可以中和乳酸的酸性,使pH基本保持稳定 D. 乳酸的酸性较弱,进入血液后对血液pH的影响不大 42.如图表示农作物育种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育种途径Ⅰ→Ⅲ→Ⅵ和Ⅰ→Ⅴ都利用了杂交的方法,但目的不同 B.育种途径Ⅰ→Ⅲ→Ⅵ所需时间明显短于Ⅰ→Ⅴ C.Ⅳ过程需用秋水仙素处理,着丝点不能一分为二导致染色体加倍 D.需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只有Ⅲ 43.如图是人体内局部组织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血 液流动方向.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③④⑤共同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B.肾炎导致⑤处的渗透压升高引发组织水肿 C.氧气在体内的扩散途径是⑤→④→② D.若图为胰岛组织(可合成胰岛素),⑥处的氨基酸浓度比①处低 44. 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段 时间内岛上鸟类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岛上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C.两岛上鸟类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数量趋于稳定 D.两岛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45.如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为毛细血管壁、2为红细胞、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 5为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和5的成分没有区别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C.体液③中含有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 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 二、非选择题(共40分)请将各题的答案填在答题纸上相对应的位置。 46、(20分)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 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矮秆抗病玉 米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根据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1)过程④“航天育种”方法中主要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___。 (2)过程①②③的育种过程依据的主要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过程④的育种方式相比,过程③育种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 过程②这种育 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过程③中在构建抗病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须 使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两种工具酶; (4)过程②,若单倍体幼苗通过加倍后获得M株玉米,通过筛选得到的矮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在理论上有__________株。 47、(20分)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④与①⑥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①④⑥合称为________,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③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__。 (2)血液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共穿过________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为图中的[ ]________。 (3)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________,原因是血浆内存在着________物质。 (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_ ___________,其结果将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_。 高二月考生物答案 1-5 BDCCB 6-10 CADCB 11-15 CBCDC 16-20 BCCDD 21-25 ACBBD 26-30 CBBCA 31-35 BBBCC 36-40 CDDDB 41-45 BDBAD 46、(20分,每空2分) (1)基因突变 (2)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3)能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限制酶 DNA连接酶 (4)ddRR M/4 47、(20分,每空2分) (1)蛋白质 细胞外液 无机盐、蛋白质 组织液和血浆 (2)6 ⑦组织细胞 (3)不会 缓冲 (4)⑥组织液 组织水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