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5 mol O2的体积约为33.6 L B. NaOH的摩尔质量是40 g C. 100 mL水中溶解了5.85 g NaCl,则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D.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通常情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不等于22.4L/mol,则1.5 mol O2的体积不等于33.6 L,A项错误; B.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单位错误,B项错误; C.溶液的体积不等于100mL,C项错误; D.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同,D项正确; 答案选D。 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 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 D. 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液时,为了防止上下层液体污染,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蒸馏时,温度计测量的是从支管口处出去的蒸气的温度,因此温度计的水银球与支管口保持水平,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蒸发时当有大量晶体形成出,即可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C项错误,符合题意; D.称量时,防止药品腐蚀托盘,需要将样品放在称量纸上,此外物品防止遵循“左物右码”,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3.在下列物质中,只有在溶液状态下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 A. NaCl B. 酒精 C. H2SO4 D. CH4 【答案】C 【解析】 【详解】A. NaCl属于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均可以导电,故A错误; B. 酒精属于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故B错误; C. H2SO4属于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可以导电,熔融状态下不可以,故C正确; D. CH4属于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故D错误。 故选C。 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NaHCO3溶液中加入盐酸:CO32- + 2H+ == H2O + CO2↑ B. 盐酸中加入碳酸钙:CO32- + 2H+ == H2O + CO2↑ C. 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 + 3OH- == Al(OH)3↓ D. 铜片加入三氯化铁溶液中:Cu + 2Fe3+ == 2Fe2+ + Cu2+ 【答案】D 【解析】 【详解】A. NaHCO3电离主要以HCO3-离子存在,正确写法:HCO3- + H+ = H2O + CO2↑,故A错误; B. 碳酸钙沉淀写化学式,正确写法:CaCO3 + 2H+ = H2O + CO2↑+Ca2+,故B错误; C. 氨水为弱碱,写化学式,正确写法:Al3+ + 3NH3·H2O = Al(OH)3↓+3NH4+,故C错误; D. Cu被Fe3+氧化生成Cu2+:Cu + 2Fe3+ == 2Fe2+ + Cu2+,故D正确 故选D。 5.下列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AgNO3 + HCl ==AgCl↓+ HNO3 B. NH4HCO3 NH3↑+ CO2↑+ H2O C. 2KClO3 2KCl+3O2↑ D. CaO+H2O ==Ca(O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AgNO3 + HCl =AgCl↓+ HNO3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中无元素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 NH4HCO3 NH3↑+ CO2↑+ H2O属于分解反应,反应中无元素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 2KClO32KCl+3O2↑属于分解反应,反应中Cl、O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 CaO+H2O =Ca(OH)2,属于化合反应,反应中无元素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C正确 6.某无色酸性溶液中,则该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Fe2+、Ba2+、NO3-、Cl- B. Na+、NH4+、SO42-、Cl- C. Na+、K+、SO32-、NO3- D. Na+、K+、MnO4-、Br- 【答案】B 【解析】 【详解】A. Fe2+有颜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且Fe2+、H+、NO3-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 Na+、NH4+、SO42-、Cl-在酸性溶液中相互不反应,一定可以大量共存,故B正确; C. SO32-在酸性溶液中与H+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不能大量存在,故C错误; D. MnO4-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将Br-氧化生成Br2,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7.下列物质都能使某些有色物质漂白或褪色,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H2O2 B. NaClO C. 活性炭 D. Na2O2 【答案】C 【解析】 【详解】H2O2、NaClO、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某些有色物质漂白或褪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B、D错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使某些有色物质漂白或褪色,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故选C。 8.下列反应中,反应条件、加液顺序、反应物用量或浓度等改变时,反应产物均不发生变化的是( ) A.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B. 盐酸和碳酸氢钠溶液 C. 铜与硝酸反应 D. 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钠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与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所以二氧化碳的用量不同产物不同,选项A不选;B.盐酸和碳酸氢钠溶液生成二氧化碳与水,与反应条件、加液顺序、反应物用量或浓度等改变无关,选项B选;C.浓硝酸生成二氧化氮,稀硝酸生成一氧化氮,所以浓度不同产物不同,选项C不选;D.氯化铝和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和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氢氧化铝再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偏铝酸钠,溶液又变澄清,所以与反应物用量有关,选项D不选。答案选B。 9.下列反应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KMnO4→K2MnO4 B. PCl3→PCl5 C. CO2→CO32- D. NO3-→NO 【答案】B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自身分解,不必加入氧化剂,不选A; B、三氯化磷到五氯化磷,磷元素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正确,选B; C、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选C; D、氮元素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不选D。 答案选B。 10.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 ) A. 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B. 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 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D. 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以环保为主题,是一道融合多个考点的综合题。联系题给的信息“蓝天工程”,再结合选项中的“污染物质”,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详解】A、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空气,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有利于“蓝天工程”的建设,故A不符合题意; B、实施绿化工程,大量植树造林,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也防治了扬尘的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 C、机动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污染物,利用和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了机动车尾气污染,有利于“蓝天工程”的建设,故C不符合题意; D、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如粉尘、有害气体等,所以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1.对下列物质进行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纯碱、烧碱均属于碱 B. CuSO4·5H2O、液氨均属于纯净物 C. 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D. NaCl H2SO4 BaSO4 NH3 均属于电解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纯碱碳酸钠,属于盐,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故A错误; B. CuSO4·5H2O、液氨均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属于酸,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可能是酸式盐,如硫酸氢钠,故C错误; D. NaCl、H2SO4、BaSO4属于电解质,NH3属于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12.下列物质存放方法错误的是( ) A. 铝片长期放置在不密封的纸盒里 B. 漂白粉长期放置在烧杯中 C. FeSO4溶液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 D. 金属钠存放于煤油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铝的进一步氧化,所以铝片可长期放置在不密封的纸盒里,A正确; B.漂白粉长期放置在烧杯中,Ca(ClO)2与CO2、H2O反应生成CaCO3与HClO,HClO易分解,造成变质,B错误; C.硫酸亚铁易被氧化为硫酸铁,加入铁粉可以防止被氧化,C正确; D.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极易和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汽反应,所以要密封保存;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所以用煤油隔绝空气,故少量的金属钠存放于煤油中,D正确; 答案选B。 13.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沦 A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紫色消失 H2O2具有氧化性 B 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 氯气具有漂白性 C 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13溶液中呈红褐色 制Fe(OH)3胶体 D 向某溶液加入NaOH 并微热,产生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答案】D 【解析】A.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MnO4-转化为Mn2+紫色消失,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具有还原性,选项A错误;B、氯水中含HClO,具有漂白性,则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而不是氯气具有漂白性,选项B错误;C、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应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选项C错误;D、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氨气,证明铵盐与强碱共热产生氨气,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选项D正确。答案选D。 14.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分离碘和酒精 B. 除去Cl2中的HCl C. 实验室制氨气 D. 排水法收集NO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碘易溶在酒精中,不能直接分液,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也能吸收氯气,应该用饱和的食盐水,故B错误; C.虽然加热分解可以生成氯化氢和氨气,二者冷却后又化合生成,故C错误; D.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D正确; 答案选D。 15.Cu2O是赤铜矿的主要成分,Cu2S是辉铜矿的主要成分。铜的冶炼过程通常发生反应:Cu2S+2Cu2O=6Cu+S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有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 每生成0.1molCu,转移0.2mol电子 C. 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 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D 【解析】 【分析】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降低,S元素化合价升高,则反应中Cu2S和Cu2O都表现为氧化性,而Cu2S还表现为还原性。 【详解】A. 该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降低,S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有两种元素化合价变化,故A错误; B. 每生成0.1mol Cu,转移电子=0.1 mol×(1-0)=0.1mol,故B错误; C. 该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铜是还原产物,故C错误; D. 该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降低,S元素化合价升高,则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D正确; 答案选D。 16.120 mL浓度为1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100 mL浓度为0.4 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在还原产物中Cr元素的化合价( ) A. +3 B. +1 C. +4 D. +2 【答案】A 【解析】 【详解】n(Na2SO3)=0.012L×1mol/L=0.012mol,n(K2Cr2O7)=0.01L×0.4mol/L=0.004mol,根据氧化剂和还原剂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设Cr元素化合价降低为+x价,则有:0.012mol×(6-4)=0.004mol×2×(6-x),x=3,故选A。 二、填空题(包括4道大题,共42分) 17.中国高铁对实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有重要的作用。 (1)建设高铁轨道需要大量的水泥,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 (2)高铁上的信息传输系统使用了光导纤维,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乘务员使用的无线通话机的芯片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 (3)高铁上安装有许多玻璃,氢氟酸可以处理玻璃表面的微裂纹,氢氟酸与比例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铁上的卫生间没有任何异味,是由于所使用的马桶、地漏和洗手盆下水口都是纳米硅胶的高科技产品,向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可产生硅酸胶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答案】(1). 黏土 石灰石 (2). SiO2 (3). Si (4). 4HF+SiO2==SiF4↑+2H2O (5). 2H++SiO32-==H2SiO3(胶体) 【解析】 【详解】(1)水泥属于三大硅酸盐产品之一,主要原材料是黏土和石灰石,故答案为:黏土、石灰石; (2)纯净的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导光性,可以用于制备光导纤维;硅单质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用作芯片材料,故答案为:SiO2;Si; (3)氢氟酸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氯化硅气体和水,反应方程式为:4HF+SiO2==SiF4↑+2H2O,故答案为:4HF+SiO2=SiF4↑+2H2O; (4)硅酸钠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的硅酸和氯化钠,离子方程式为:2H++SiO32-=H2SiO3(胶体),故答案为:2H++SiO32-=H2SiO3(胶体)。 18.回答实验室配制0.1 mol/L的NaOH溶液500 mL实验中的下列问题。 (1)需NaOH_________g。 (2)有以下仪器: ①烧杯 ②100 mL量筒 ③药匙 ④500 mL容量瓶 ⑤胶头滴管 ⑥托盘天平,配制时,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称量NaOH的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①把NaOH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②把NaOH放在称量纸上称量 ③把NaOH放入烧杯中称量 (4)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引起误差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未洗涤烧杯、玻璃棒 ②NaOH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称量NaOH的时间太长 ⑤定容时俯视刻度 【答案】(1). 2 (2). 玻璃棒 (3). ③ (4). 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5). ②⑤ 【解析】 【分析】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原理、步骤、仪器分析解答,依据 进行误差分析。 【详解】(1)配制0.1mol/L的NaOH溶液500mL,应选择500ml容量瓶,配制500ml溶液,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m=0.1mol/L×0.5L×40g/mol=2.0g;故答案为:2.0; (2)配制顺序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一般用天平称量(用到药匙)称量,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完毕,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再加适量蒸馏水,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使溶液的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线相平,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所以需要的仪器为: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玻璃棒; (3)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答案为:③; (4)容量瓶使用之前应先需检查是否漏水,故答案为: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5)①未洗涤烧杯、玻璃棒,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低,故不选; ②NaOH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冷却后溶液的体积小于500ml,溶液的浓度偏高,故选; 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都不会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故不选; ④称量NaOH的时间太长,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称取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低,故不选; ⑤定容时俯视刻度,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高,故选;故答案为:②⑤。 19.某学习小组利用下图所列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并利用产物进一步制取FeCl3·6H2O晶体。(图中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均已略去。) (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E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停止反应,待B管冷却后,取其中的固体,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简述检验滤液中Fe3+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学生利用上述滤液制取FeCl3·6H2O晶体,设计流程如下: ①步骤Ⅰ中通入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Ⅱ从FeCl3稀溶液中得到FeCl3·6H2O晶体的主要操作包括: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3Fe+4H2O(g)Fe3O4+4H2 (2). 黑色固体变红,右端管壁有水珠 (3). 取少量滤液,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出现血红色 (4). Cl2+2Fe2+==2Cl-+2Fe3+ (5). 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解析】 【分析】根据物质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实验原理及装置分析实验现象;根据铁离子的检验原理分析解答;根据溶液中溶质的性质分析物质分离提纯的操作方法。 【详解】(1)装置B中铁粉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故答案为:3Fe+4H2O(g)Fe3O4+4H2; (2)装置B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氢气,经碱石灰干燥后加入装置E,氧化铜与氢气加热发生反应生成了铜和水,所以反应的现象为:黑色的粉末变成紫红色,管壁产生水珠,故答案为:黑色的粉末变成紫红色,管壁产生水珠; (3)用KSCN溶液检验滤液中Fe3+,观察溶液是否出现血红色,故答案为:取少量滤液,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出现血红色; (4)①因为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将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故答案为:Cl2+2Fe2+==2Cl-+2Fe3+ ②由FeCl3稀溶液中得到FeCl3⋅6H2O晶体需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故答案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20.下图是由常见元素组成的一些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各方框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部分物质已经略去)。其中A、B、D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M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 (1)写出C→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加热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物质C,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干燥C常用______________(填写试剂名称)。 (3)E物质遇到D物质时,会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现象,若用排水法收集F,则最终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为______________(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4)写出A→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4NH3+5O24NO+6H2O (2). 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3). 碱石灰 (4). 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5). NO (6). 2Na2O2+2CO2=2Na2CO3+O2 【解析】 【分析】A、B、D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氨气,则B为氮气,A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D,则A为二氧化碳,D为氧气,M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M是水。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E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F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G为硝酸。据此解答。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到E的反应为4NH3+5O24NO+6H2O。 (2)实验室用加入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方法制备氨气,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氨气是碱性气体,干燥氨气用碱石灰。 (3)一氧化氮遇到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若用排水法收集,则二氧化氮会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收集到的气体为NO。 (4)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三、计算题(包括2题,共10分) 21.将5.6g铁粉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请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 (2)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_______________ 【答案】(1). 0.1mol (2). 2.24 L 【解析】 【分析】根据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进行相关计算。 【详解】(1)n(Fe)=,故答案为:0.1mol; (2)根据Fe+2HCl=FeCl2+ H2↑反应知,n(H2)=n(Fe),则 v(H2)=0.1mol×22.4L/mol=2.24L,故答案为:2.24L。 22.将32.64g铜与14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请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各位多少?______________ (2)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多少?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NO:5.8L NO2:5.4L (2). 0.5mol 【解析】 【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守恒计算解答。 【详解】(1)Cu与HNO3反应过程中,Cu作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等于HNO3作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即得失电子守恒,有n(Cu)×2=n(NO)×3+n(NO2)×1,则,V(NO)+V(NO2)=11.2L联立解得:V(NO)=5.8L,V(NO2)=5.4L,故答案为:NO:5.8L NO2:5.4L; (2)根据N原子守恒知,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的NO与NO2的物质的量,则n(HNO3)=,故答案为:0.5mol。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