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吕氏春秋》说:“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昌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氾胜之书》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材料反映了古代农业 A.注重农业时令 B.尊重自然规律 C.强调精耕细作 D.重视历法指导 ‎2.下图是战国水利工程图。春秋战国时期,孙叔敖治楚,西门豹治邺,颇有成效;秦“渠就……,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决定经济水平 B.水利兴修影响地方治理 C.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 D.争霸战争促进经济发展 ‎3.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 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专制皇权受到削弱 C.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D.政府鼓励发展商业 ‎4.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D.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5.元代佃户见地主“不敢施揖,伺其过而复行”;到了明代“佃见田主,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则以亲属之礼行之。”该变化反映明代 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B.平等意识深入人心 C.封建经济高度繁荣 D.等级观念已经瓦解 ‎6.‎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7.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 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8.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9.从17世纪末开始,一种追求进取的精神开始在全英国弥散,并得到社会的承认和鼓励,到18世纪中叶,英国基本形成了土地贵族、中产阶级和劳动者这样较为独特的三层式社会阶层结构。这一局面 A.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B.推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 C.标志着新等级制度形成 D.激化了劳资之间的矛盾 ‎10.史仲文的《世界全史》提到:英国18世纪初期,制铝、制盐等行业已成为资本集中的工业;1750年,在煤铁工业中雇用数百人的大规模生产比比皆是。英国当时所存在的经济和技术的平衡,已经达到在市场推动下工业能够不断自行扩展的程度。据此可知,英国 A.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国家 B.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C.机器大生产已居主导地位 D.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11.1873年,卡内基创办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100多美元;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在12美元以内。这主要说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垄断组织适应生产力发展 C.自由竞争、优胜劣汰 D.联营是企业发展必由之路 ‎12.下表是“福州口岸茶叶出口表”(单位:万磅),该统计数据反映出中国 年份 出口数值 占茶叶出口 总量比率 总量 英国 澳大利亚 美国 其他 ‎1853‎ ‎60‎ ‎5.7%‎ ‎1855‎ ‎157‎ ‎14%‎ ‎1856‎ ‎352‎ ‎214‎ ‎37‎ ‎74‎ ‎27‎ ‎31%‎ A.茶叶逐渐成为主要出口品  B.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关税贸易主权的逐渐丧失   D.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13.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体内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知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14.李鸿章评价轮船招商局:“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这说明轮船招商局的设立 A.推动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B.杜绝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改变了对外贸易的整体格局 D.打破了列强对中国水运的控制 ‎15.下表为1871——1910年间中国棉布和棉纱的进口量。从材料可知 A.《马关条约》的签订推动了棉纱棉布进口量的增加 ‎ B.棉布进口量的相对稳定反映了中国贸易地位的改善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 D.二者进口量折射出近代民族织布业发展变化的特征 ‎16.1953年至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在进口中所占比重年均达到92.36%,高于经济恢复时期年均84.7%的水平,消费资料所占比重仅为7.64%,较经济恢复时期的15.3%‎ 有较大下降。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发展加大消费资料供给 B.经济建设深受外来模式影响 C.生产关系变革减少进口需求 D.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已经打破 ‎17.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 ‎18.‎1956年1月1日,《中国青年》第1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姑娘们,穿起花衣服来吧》的文章指出:“在经济条件的许可下,适当地讲究一些穿着,这种建筑在劳动基础上的改善生活,与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只讲吃穿是不同的。”这反映出 A.计划经济取得重大成就 B.中国政府重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C.党的指导思想发生变化 D.新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得到社会的认可 ‎19.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革往往表现为地区的不平衡性,例如婚姻风俗、日常礼仪等变化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上述现象主要是由于 A.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广大内地和农村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 C.农村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D.内地和农村民众普遍抵制新事物 ‎20.1930年,美国率先将平均关税率从40%调至47%。此举遭到34个国家抗议,美国一千余名经济学家也联名反对,但当时美国总统仍执意实施。此举 A.促使美国经济逐渐好转 B.导致世界经济加速恶化 C.刺激欧洲各国走向联合 D.致使美国总统权力扩张 ‎21.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 A.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 B.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C.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 D.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 ‎22.1932年,罗斯福竞选基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捐助;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从25%下降到4%。共和党为准备的竞选基金有900万,罗斯福只有450万,这从侧面反映出罗斯福新政 A.全面维护了广大民众根本利益 B.部分损害了垄断资本家的利益 C.助长了本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D.未从根本上缓解本国经济危机 ‎23.二战以后,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的西欧各国,纷纷行动起来,打造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工作的“三驾马车”。这表明西欧各国致力于 A.提倡“新经济” B.发展社会主义 C.建立福利国家 D.实施计划经济 ‎24. “列宁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换句话说,农民……反对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农民“反对我们”是由于当时实行 A.农业集体化 B.固定粮食税制 C.余粮收集制 D.工业化政策 ‎25.1933年,苏联宣布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规定集体农庄的首要义务是每年向国家交售相当数量的农产品,其中粮食的交售额占到产量的32%-43%,而国家付给的价格却低于生产成本。这一规定说明 A.余粮征集制的实施破坏了农业发展 B.一五计划期间政府加大了农业投入 C.工业化建设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 D.农业集体化运动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26.1947年联合国大会上苏联代表发言指出:某一世界经济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该体系它还 A.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 B.确立了欧元的中心霸主地位 C.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 D.标志着贸易自由化组织形成 ‎27.1947年后的40多年里,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从36%减到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这主要得益于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联合国的成立 C.“关贸总协定”的生效 D.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28.它涵盖全球大部分人口和经济实力,美国主导它的企图遭到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抵制,其发展体现了世界经济逐渐迈向太平洋时代。这里的“它”应是指 A.世界贸易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 ‎29.下表是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进程,这反映了 ‎ 时间 ‎ 体系 ‎ 简介 ‎ ‎1880—1914年 ‎ 金本位体系 ‎ 金银是唯一的信用担保 ‎ ‎1918—1939年 ‎ 国际金本位制度恢复 ‎ 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或国际本位货币 ‎ ‎1944—1973年 ‎ 布雷顿森林体系 ‎ 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 ‎ ‎1973—1976年 ‎ 浮动汇率制度过渡时期 ‎ 汇率完全由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 ‎ ‎1976年至今 ‎ 牙买加体系 ‎ 浮动汇率制度改革、黄金非货币化、扩大信贷额度、增强特别提款权等 ‎ A.世界经济全球化 B.世界格局多极化C.经济区域集团化 D.美国货币霸权化 ‎30.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2016年1月16日至18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开业仪式暨理事会和董事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有关国家在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当中使用人民币。这表明 A.当前中国在经济上主动融入西方经济体系 B.中国正逐渐取代欧美主导世界经济游戏规则 C.是美国世界经济主导地位动摇的体现 D.其顺应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二、材料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到战国时期,土地商品化的趋势加速了土地兼并,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与此同时,经商、务工与营农之间的经济收益差距已成为现实的社会认识。工商业经营的丰厚利润使人们趋之如鹜,弃农经商的盛行成为统治者忧虑的社会问题。面对商品经济对农业经济的冲击,统治阶级开始思索解决的办法。 ‎ ‎——宋娟《古代政府干预商品经济政策渊源》 ‎ 材料二 宋代因西北陆路通道阻塞,海外贸易获得巨大发展。……与宋通商的国家除了日本、高丽以外,还有散布于印度支那半岛、南海群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以及东北非洲海岸的海南诸国与西天诸国共50多国……两宋先后在广州、明州、杭州等处设置市舶司与市舶务,主管进出口贸易……市舶收入不少,仁宗皇祐年间,岁入53万余贯,南宋高宗时达到200万余贯。 ‎ ‎——李春裳、侯力《中国古代史教程》 ‎ 材料三 清朝统治者幻想关上“天朝”‎ 的大门,以永保长久统治。但是,这种消极落后的政策,既不能阻挡住凶恶的欧美侵略者,也不能减轻侵略的祸患。资本主义的本性就是要侵略殖民地,闭关政策既不能影响和改变外国资本主义本性,也不能妨碍它们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发展,反而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的发展,窒杀了中国的生机和进取精神,造成了沉闷、闭塞、停滞、倒退,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距越拉越大。它是徒劳无益而且十分有害的政策。 ‎ ‎——摘编自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 ‎ ‎(1)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导致“土地商品化趋势加速”的制度因素。当时统治者忧虑的社会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阶级解决此“忧虑”的经济政策。(6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原因。(12分) ‎ ‎(3)根据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朝的闭关政策。(6分)‎ ‎32.全球化使人类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东西方国家的命运也迥然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有人将全球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492年持续到1800年前后,即全球化1.0版本,这期间世界的规模从大号“缩水”为中号。第二个阶段为全球化2.0版本,从1800年左右持续到1950年左右,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这期间世界从中号“缩水”为小号。……1950年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化3.0版本。3.0版本将这个世界从小号进一步缩小到微型。 ‎ ‎——摘自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材料二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就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割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随着全球化及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 ‎——摘自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 材料三 在当前世界政治经济错综复杂,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经济金融风险高发,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全球面临着“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普遍困惑,……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之光,照亮了人类发展前程,在全球范围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 ‎ ‎——摘自胡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大国的思想贡献》 ‎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将1492年作为全球化开端的依据。(4分) ‎ ‎(2)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世界从中号“缩水”为小号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试举其中两项发明说明“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4分) ‎ ‎(3)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4分) ‎ ‎(4)据材料三指出习近平主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有何意义?(4分)‎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BCDA 6-10CBCBD ‎ ‎11-15BBADD 16-20BABAB ‎21-25ABCCC 26-30CCBAD 二、非选择题 ‎31.(1)制度因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分)社会问题: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弃农经商盛行)。(2分)政策:实行重农抑商政策。(2分) ‎ ‎(2)特点:海外贸易获得巨大发展;海外贸易范围广;政府设专门的管理机构;海外贸易收入成为宋代政府重要收入。(6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原因:国家由分裂走向局部统一,中央集权加强,社会相对安定;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并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农业、手工业发展及商业繁荣;西北陆路通道阻塞(陆地丝绸之路受阻);造船技术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6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 ‎(2)评价: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被侵略的命运。(2分 )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导致了中国航海业的衰落;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2分)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 ‎32. (1)新航路开辟(2分);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2分) ‎ ‎(2)飞机、汽车、电话、无线电报等。(任答2点4分) ‎ ‎(3)问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加剧;贫富差距的加深。(2分)实质: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2分) ‎ ‎(4)照亮人类发展前程;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强大的感召力。(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