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5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后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分)结束西晋以来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人物是(  )‎ A.杨坚 B.杨广 C.李渊 D.李世民 ‎2.(2分)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繁荣而短暂 B.实现了统一 C.统治者残暴 D.大运河开通 ‎3.(2分)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热播,诗词诵读蔚然成风。细读下列诗句,能够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 A.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 ‎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 ‎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4.(2分)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唐太宗重视(  )‎ A.任用贤才 B.民生大计 C.民族关系 D.整顿吏治 ‎5.(2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写诗“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来形象地描绘某座大都市(如图).说出这座大都市的名字 (  )‎ 第26页(共26页)‎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6.(2分)著名学者王立群曾这样描述一位历史人物:“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削兵权。”这位人物是(  )‎ A.刘邦 B.司马炎 C.李世民 D.赵匡胤 ‎7.(2分)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藩镇割据 D.澶渊之盟 ‎8.(2分)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 A.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 C.实行重武轻文政策 ‎ D.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9.(2分)“弘法僧盲志未移,终成东渡写传奇”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 A.鉴真 B.玄奘 C.郑成功 D.文天祥 ‎10.(2分)宋朝时在地方设置“转运使”一官职,其主要职责是(  )‎ A.为都城运送粮食 B.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 第26页(共26页)‎ C.为皇室采办衣物 D.为皇帝搜罗民间珍宝 ‎11.(2分)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 C.“瓦舍”的出现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2.(2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的“杭州”在当时的名称是(  )‎ A.东京 B.临安 C.应天 D.建康 ‎13.(2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体现了南宋统治者什么样的心态?(  )‎ A.立志收复中原 B.与金对峙 ‎ C.偏安江南,不思进取 D.向往和平 ‎14.(2分)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多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这一时期,政权更替频繁,战争 不断,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澶渊之盟一一北宋与辽保持和平 ‎ B.宋金和议﹣南宋与金形成南北对峙 ‎ C.蒙古灭金一一蒙古与北宋形成对峙 ‎ D.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统一 ‎15.(2分)如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 第26页(共26页)‎ A.隋唐科举制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 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 D.明清工商业繁荣 ‎16.(2分)以下属于编年体通史巨著的是(  )‎ A.《资治通鉴》 B.《史记》 C.《汉书》 D.《三国志》‎ ‎17.(2分)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是(  )‎ A.宣政院 B.澎湖巡检司 ‎ C.中书省 D.北庭都元帅府 ‎18.(2分)实现如图图示中两种变化的历史人物是(  )‎ A.阿保机 B.努尔哈赤 C.皇太极 D.阿骨打 ‎19.(2分)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八股取士”开始出现于(  )‎ A.北宋 B.元朝 C.南宋 D.明朝 ‎20.(2分)1662年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渥巴锡 B.郑成功 C.郑和 D.戚继光 ‎21.(2分)明朝末年流行的歌谣中说“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此处的“闯王”是(  )‎ A.陈胜 B.岳飞 C.李自成 D.吴三桂 ‎22.(2分)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主要有(  )‎ A.晋商和徽商 B.苏商和晋商 C.京商和徽商 D.粤商和晋商 第26页(共26页)‎ ‎23.(2分)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从法律上肯定了哪些地区属于中国的领土?(  )‎ A.西伯利亚 ‎ B.巴勒喀什池 ‎ C.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 ‎ D.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 ‎24.(2分)京剧形成于(  )‎ A.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5.(2分)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时,进行了如下归纳整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阎立本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 B.苏轼、李清照的词豪迈奔放 ‎ C.元朝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 ‎ D.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5分,第27题19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第26页(共26页)‎ 材料二:……中国宋朝两浙路市舶司签发的(出海)公凭一件,公凭内容如下:今将自己船一只,请集水手,欲往日本国转卖回货。自己船一只,纲首(船长)李充,梢公林养,杂事庄权,部领吴弟(及船员67人姓名)。‎ ‎﹣﹣摘编自《朝野群载》‎ 材料三: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1)材料一图①、②分别是哪个政权?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中“市舶司”的职责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分析宋朝海船出海需要向市舶司上报哪些事项?‎ ‎(3)材料三中的“胡”指的是什么?方孝孺的话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 ‎27.(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26页(共26页)‎ 材料二:……因西北用兵,往返军报频繁,内阁距内廷太远,皇帝不便亲授机宜,故在这年元月,在内廷设立“办理军机事务处”。‎ ‎(1)图一是哪个朝代的行政体制?这一体制的名称是什么?‎ ‎(2)图二是哪个朝代的疆域?据图可知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实行了什么制度?当时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什么?‎ ‎(3)图三指的是哪一朝代的制度变化?据图可知当时的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材料二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制度变动?“办理军机事务处”简称什么?‎ ‎2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指南针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发明 第26页(共26页)‎ ‎(1)根据材料一,将指南针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发明按照出现先后排序。(只写序号即可)简述指南针外传的意义。‎ 材料二:(旧药物著作)名称多杂,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明史•李时珍传》‎ 宋应星青年时曾考取举人,45岁以后不再追求科举功名,面对流民遍地的现实,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 ‎﹣﹣潘吉星《宋应星评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撰写过程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部著作的历史地位。‎ 第26页(共26页)‎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后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分)结束西晋以来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人物是(  )‎ A.杨坚 B.杨广 C.李渊 D.李世民 ‎【分析】本题以结束西晋以来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人物为切入点,考查杨坚的相关知识。‎ ‎【解答】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杨坚建立隋朝。‎ ‎2.(2分)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繁荣而短暂 B.实现了统一 C.统治者残暴 D.大运河开通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繁盛一时的隋朝,理解隋王朝的特点。‎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隋朝581年建立,618年灭亡,存在时间短暂;隋朝经济繁荣,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故选:A。‎ ‎【点评】注意识记和理解隋朝的特点,识记相关的知识点。‎ ‎3.(2分)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热播,诗词诵读蔚然成风。细读下列诗句,能够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 A.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 ‎ 第26页(共26页)‎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 ‎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分析】本题以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热播,诗词诵读蔚然成风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盛唐的社会气象。‎ ‎【解答】杜甫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出自他的《忆昔》,反映唐朝开元盛世经济繁荣。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 ‎4.(2分)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唐太宗重视(  )‎ A.任用贤才 B.民生大计 C.民族关系 D.整顿吏治 ‎【分析】本题以“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依托,考查贞观之治。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唐太宗重视民生大计。唐太宗在位时认识到君民的关系如同舟水,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即人民可以支持你的统治,也能推翻你的统治。所以他在位期间减轻农民的负担,轻摇薄赋发展生产。注意戒奢从简,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等。他统治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 第26页(共26页)‎ ‎5.(2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写诗“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来形象地描绘某座大都市(如图).说出这座大都市的名字 (  )‎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建筑业发展的知识点.‎ ‎【解答】材料“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对唐都长安的描述。唐都长安,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全城街道整齐,布局严整。‎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唐都长安图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唐都长安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6.(2分)著名学者王立群曾这样描述一位历史人物:“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削兵权。”这位人物是(  )‎ A.刘邦 B.司马炎 C.李世民 D.赵匡胤 ‎【分析】本题以“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削兵权。”为切入点,考查北宋建立。‎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坐上了皇帝,建立北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采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故D符合题意;刘邦、司马炎、李世民与题干的“陈桥驿站披旒冕。杯酒之间削兵权。”无关。故ABC不符合题意。‎ 第26页(共26页)‎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北宋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2分)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藩镇割据 D.澶渊之盟 ‎【分析】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解答】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由强盛转向衰弱的标志是安史之乱。‎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影响。‎ ‎8.(2分)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 A.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 C.实行重武轻文政策 ‎ D.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分析】本题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正确解读材料是解题关键。‎ ‎【解答】“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意思是宋朝建立后,吸收五代时期武将专横跋扈,藩镇割据的教训,国家将兵权、财权、司法权等统统收归中央。因此这段话说明的是宋朝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第26页(共26页)‎ ‎9.(2分)“弘法僧盲志未移,终成东渡写传奇”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 A.鉴真 B.玄奘 C.郑成功 D.文天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鉴真东渡日本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弘法僧盲志未移,终成东渡写传奇”。‎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弘法僧盲志未移,终成东渡写传奇”可知,材料和鉴真东渡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学,六次出行,五次失败,历尽千辛万苦,以致双目失明,终于到达日本。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地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他帮助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历史人物的相关知识点。‎ ‎10.(2分)宋朝时在地方设置“转运使”一官职,其主要职责是(  )‎ A.为都城运送粮食 B.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 C.为皇室采办衣物 D.为皇帝搜罗民间珍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并监察地方官吏,官高秩重者为都转运使,所以答案选择B。‎ 故选: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宋朝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11.(2分)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第26页(共26页)‎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 C.“瓦舍”的出现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分析】本题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材料为切入点,考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解答】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400年。材料中“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区分开。‎ ‎12.(2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的“杭州”在当时的名称是(  )‎ A.东京 B.临安 C.应天 D.建康 ‎【分析】本题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为依托,考查临安。‎ ‎【解答】诗中的“杭州”在当时的名称是临安。北宋被金灭掉,南宋建立,都城定在临安,又偏安江南,统治者无心收复失地,所以才有题目诗句“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是南宋林升的《题临安邸》。这首诗针对南宋统治阶级苟且偷安而作,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思想感情。‎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辽、西夏和北宋并立和宋金对峙的相关知识。‎ ‎13.(2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体现了南宋统治者什么样的心态?(  )‎ A.立志收复中原 B.与金对峙 ‎ C.偏安江南,不思进取 D.向往和平 第26页(共26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表现的相关史实。诗中的“汴州”在当时的名称应是临安,是南宋的都城。‎ ‎【解答】“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想偏安一隅,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题干体现了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心态。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表现的相关史实。‎ ‎14.(2分)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多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这一时期,政权更替频繁,战争 不断,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澶渊之盟一一北宋与辽保持和平 ‎ B.宋金和议﹣南宋与金形成南北对峙 ‎ C.蒙古灭金一一蒙古与北宋形成对峙 ‎ D.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统一 ‎【分析】本题以考查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据所学知,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建立了南宋,1234年蒙古灭金,与南宋形成对峙,ABD三项对应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内容较基础,识记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15.(2分)如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 第26页(共26页)‎ A.隋唐科举制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 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 D.明清工商业繁荣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代娱乐场所﹣﹣瓦子。‎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瓦舍”可知它的出现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舍”。‎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宋代娱乐场所﹣﹣瓦子。‎ ‎16.(2分)以下属于编年体通史巨著的是(  )‎ A.《资治通鉴》 B.《史记》 C.《汉书》 D.《三国志》‎ ‎【分析】本题考查《资治通鉴》。题干关键信息“编年体通史巨著”。‎ ‎【解答】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将近三百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资治通鉴》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7.(2分)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是(  )‎ A.宣政院 B.澎湖巡检司 ‎ 第26页(共26页)‎ C.中书省 D.北庭都元帅府 ‎【分析】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全国的宗教事务和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2分)实现如图图示中两种变化的历史人物是(  )‎ A.阿保机 B.努尔哈赤 C.皇太极 D.阿骨打 ‎【分析】本题考查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清。‎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9.(2分)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八股取士”开始出现于(  )‎ A.北宋 B.元朝 C.南宋 D.明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采取的选拔人才的措施,属于课本基础知识。‎ ‎【解答】‎ 第26页(共26页)‎ 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并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谓之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所以尽管考中做官,大多也是书呆子,没有创造力,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所以“八股取士”开始出现于明朝。‎ 故选:D。‎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采取的八股取士的理解,难度不大。‎ ‎20.(2分)1662年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渥巴锡 B.郑成功 C.郑和 D.戚继光 ‎【分析】本题考查了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跨海作战,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解答】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在1662年初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重要历史人物的重大突出贡献。‎ ‎21.(2分)明朝末年流行的歌谣中说“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此处的“闯王”是(  )‎ A.陈胜 B.岳飞 C.李自成 D.吴三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明朝末年流行的歌谣中说“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此处的“闯王”是李自成。‎ 故选:C。‎ ‎【点评】‎ 第26页(共26页)‎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 ‎22.(2分)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主要有(  )‎ A.晋商和徽商 B.苏商和晋商 C.京商和徽商 D.粤商和晋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晋商和徽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明清时期,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他们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其中著名的有安徽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23.(2分)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从法律上肯定了哪些地区属于中国的领土?(  )‎ A.西伯利亚 ‎ B.巴勒喀什池 ‎ C.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 ‎ D.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意不符。‎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相关史实。‎ 第26页(共26页)‎ ‎24.(2分)京剧形成于(  )‎ A.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分析】本题考查京剧形成。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790年,清朝乾隆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班一时誉满京城。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出现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25.(2分)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时,进行了如下归纳整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阎立本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 B.苏轼、李清照的词豪迈奔放 ‎ C.元朝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 ‎ D.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阎立本、苏轼、李清照、关汉卿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的相关史实。‎ ‎【解答】‎ 第26页(共26页)‎ 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阎立本的人物故事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北宋文学家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人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元朝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选项B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文学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5分,第27题19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材料二:……中国宋朝两浙路市舶司签发的(出海)公凭一件,公凭内容如下:今将自己船一只,请集水手,欲往日本国转卖回货。自己船一只,纲首(船长)李充,梢公林养,杂事庄权,部领吴弟(及船员67人姓名)。‎ ‎﹣﹣摘编自《朝野群载》‎ 材料三: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第26页(共26页)‎ ‎(1)材料一图①、②分别是哪个政权?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中“市舶司”的职责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分析宋朝海船出海需要向市舶司上报哪些事项?‎ ‎(3)材料三中的“胡”指的是什么?方孝孺的话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 ‎【分析】本题以《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和两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和战、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的有关知识。‎ ‎【解答】(1)仔细观察图1《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可知,图中政权的①建立者是赵匡胤。①政权是宋朝,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为东京,史称北宋;②政权是金政权,1115年,女真族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在会宁称帝,建立金。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 ‎(2)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为了管理对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根据材料一,宋朝海船出海需要向市舶司汇报船只数量、船主、到达地区或国家、船上负责人、船员姓名等。‎ ‎(3)据材料三“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可知,材料三中的“胡”指的是少数民族。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故答案为:‎ ‎(1)①北宋;②金;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 ‎(2)管理对外贸易。事项:船只数量、船主、到达地区或国家、船上负责人、船员姓名等。‎ ‎(3)少数民族;民族融合。‎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和战、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的有关知识。‎ ‎27.(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26页(共26页)‎ 材料一:‎ 材料二:……因西北用兵,往返军报频繁,内阁距内廷太远,皇帝不便亲授机宜,故在这年元月,在内廷设立“办理军机事务处”。‎ ‎(1)图一是哪个朝代的行政体制?这一体制的名称是什么?‎ ‎(2)图二是哪个朝代的疆域?据图可知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实行了什么制度?当时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什么?‎ ‎(3)图三指的是哪一朝代的制度变化?据图可知当时的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材料二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制度变动?“办理军机事务处”简称什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变化趋势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第26页(共26页)‎ ‎【解答】(1)结合所学,图一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在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2)结合所学,图二反映的是元朝的疆域。由图中“辽阳行省、江西行省”可知,元朝时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实行行省制度。元朝时,台湾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元朝时,台湾称琉球。‎ ‎(3)结合所学,图三反映的是明朝制度变化。由图可以看出,明太祖废除丞相,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使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4)由材料二“……因西北用兵,往返军报频繁,内阁距内廷太远,皇帝不便亲授机宜,故在这年元月,在内廷设立“办理军机事务处”,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清朝制度变动。“办理军机事务处”简称是军机处。清朝雍正帝时,因西北用兵需要,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交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是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故答案为:‎ ‎(1)唐朝;三省六部制。‎ ‎(2)元朝;行省制度;澎湖巡检司。‎ ‎(3)明朝;废除丞相,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使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4)清朝;军机处。‎ ‎【点评】本题以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指南针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发明 第26页(共26页)‎ ‎(1)根据材料一,将指南针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发明按照出现先后排序。(只写序号即可)简述指南针外传的意义。‎ 材料二:(旧药物著作)名称多杂,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明史•李时珍传》‎ 宋应星青年时曾考取举人,45岁以后不再追求科举功名,面对流民遍地的现实,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 ‎﹣﹣潘吉星《宋应星评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撰写过程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部著作的历史地位。‎ ‎【分析】本题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从未中断为切入点,以三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四大发明以及意义和明朝三部科学巨著,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解答】(1)仔细观察材料一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指南针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发明按照出现先后排序是②①③;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已经利用磁石的指极性制成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祖冲之是南朝人,北宋时,人们发现钢铁在磁石上磨过以后也能带磁,就发明了指南针。后又把指南针固定在方位盘里,制成了罗盘针,大大提高了指向的稳定性。指南针的发明推动了航海事也多发展,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第26页(共26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撰写过程的共同特点是关注现实问题,大量搜集材料、创作过程艰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故答案为:‎ ‎(1)②①③。‎ ‎(2)共同点:关注现实问题,大量搜集材料、创作过程艰苦。《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四大发明以及意义和明朝三部科学巨著的相关知识。‎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8/8 14:01:47;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6页(共26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