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2021届高考复习策略:地理专题2:高三地理复习策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国名校2021届高考复习策略:地理专题2:高三地理复习策略

1 2020.11.1 专题2 未来已来,我们准备好了吗?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知己 教——学——评 目录 了解命题思路 一轮复习目标 复习策略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 2 目录 了解命题思路 3 强调知识结构,重点 考查记忆知识的数量 与熟练程度。 强调能力结构,重点 考查运用知识的质量 与思维品质。 强调素养构成,重点 考查核心素养形成状 况与综合表现水平。 新课标高考立意的转变 4  宏观 立德树人、国家大政  微观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 ——近几年高考题立意(命题思路)分析 5 学科情境 生活情境 学术情境 学科问题 现实问题 学术问题 素养:思想方法 识记 建构与创造 迁移 素养立意试题框架 6 由简单到复杂 情境 深度和广度 由 易 到 难 地理核心素养等级的划分,主要 考虑了两个要素: 一个要素是“情境”,测评学 生在不同的情境状态下,能够做 什么。 “情境”的设计: 从低水平到高水平, 由简单到复杂, 由具有良好结构的情境到不良 结构的情境。 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 简单、熟悉 的地理事象 给定的简单 地理事象 给定的复杂 地理事象 现实中的地 理事象 7  另一个要素是“深广度”, 测评学生在一定的情境状态 下,能够怎样做。 “深广度”的设计:  从低水平到高水平,  由易到难,  由单一维度到多维度。 上述两个要素相辅相成,构成了不同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 而每一个地理核心素养的不同水平都反映了该素养的学科表现。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 深度 从两个地理要 素相互作用的 角度进行分析 从多个地理要素 相互影响、相互 制约的角度进行 分析 综合各要素,系统 分析其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关系 要求更高、 更综合 广度 要素综合 →时空综合+地方综合 例:以综合思维中的要素综合为例 8 由简单到复杂 情境 深度和广度 由 易 到 难 水平1 能够通过简单的、常见的地理事象或情境,认识人类活动要在一定的 自然地理环境中开展;能够简单辨识人们生产活动和生活习惯与地理 环境之间的联系,说明人类对环境施加影响的方式及其带来的影响。 水平2 能够结合给定的地理事象或情境,理解人类影响地理环境的主要方式 阐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认识人类活动要遵循自 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水平3 能够通过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或情境,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方式和强度;理解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满 足人类需要的潜力及有限性;认识科学技术因素的重要性,既有积极 的作用,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水平4 能够通过对现实中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简要分析,理解区域中人口、 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人地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评 价分析人地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人地协调观”水平划分 深广度/ 情境 水平1 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能够根据提示将地理现象置 于特定区域中加以认识;能够认识和归纳区域特 征。 水平2 能够在给定的地理事象或情境中,从区域的视角 认识地理现象,收集整理区域重要的信息;能够 简单解释区域开发利用 方面决策的得失。 水平3 能够在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中,从空间- 区域尺 度、区域特征、区域联系等认识区域,能够为 赞同或质疑某一区域决策 提出相关论据。 水平4 能够对现实中的区域地理问题,运用认识区域 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分析;能够较全面地评析某 一区域决策的得失,提出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 新课标:“区域认知”水平划分 深广度/ 情境 水平1 能够说出简单、熟悉的地理事象所包含的相关要素,并能 从两个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水平2 能够对给定的简单地理事象,从多个地理要素相互影响、 相互制 约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结合时空的变化,对其 发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给出简要的地域性解释。 水平3 能够结合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综合各种要素,系统分析 其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从时空综合维度对其发 生、发展和演化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地域性解释。 水平4 能够对现实中地理事象,如自然环境的演变、区域发展、 资源环 境与国家安全问题等,运用要素综合、时空综合 、地方综合的分 析思路,对其进行系统性、地域性的解 释。 深广度/ 情境: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 新课标:“综合思维”水平划分 水平1 能够进行初步的观察和调查,获取和处理简单信息,有探索问题的 兴趣;借助他人的帮助使用地理工具,设计和实施地理实践活动, 从 体验和反思中学习;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想法,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并寻 找方法。 水平2 能够进行细微观察和调查,获取和处理信息,有探索问题的兴趣; 与人合作使用地理工具,设计和实施较复杂的地理实践活动,主动从 体验和反思中学习;有自己的想法,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水平3 能够进行分类观察和调查,获取和处理较复杂的信息,主动发现和 探索问题;与人合作设计和实施较复杂的地理实践活动,主动从体验 和反思中学习;有自己的想法,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水平4 能够进行较系统的观察和调查,获取和处理复杂的信息,主动发现 和探索问题;独立设计和实施地理实践活动,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 习;提出有创造性的想法,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深广度 / 情境 新课标:“地理实践力”水平划分 评价: 等级赋分 “新” 13 2014年9月,6位平均年龄72岁的老人从成都出发,沿川藏公路 318国道,历时19天到达拉萨(如图2-2),完成了他们“追寻阳光 、倡导环保、骑行川藏线”的梦想。 图2-2 川藏线公路海拔示意 真实生活情境,表述非学科化,信息结构不良。 给予充足 信息,避 免事实性 知识记忆, 丰富问题 情境。 举例:不同核心素养、不同水平的综合设计案例 1.川藏线道路危险,沿途自然环境复杂多变。请推测老人 们在骑行途中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 What? 14 主旨素养 表现 样例 第 1 题 区 域 认 知 水 平 1 能够将“骑行难度大”置于“青藏高原”这 一特定区域加以认识,列举部分不利于 骑行的自然环境特征,但概念不准确, 或表述不严谨。 如“地势高”“气压低” 水 平 2 能按照认识区域的思路,从图中获取较 为明显的信息,从多个要素分析自然条 件,但回答不全面,或者所答环境特征 不能和骑行困难建立正确联系。 如“海拔高。地形起伏大“”雪山 连绵“”高寒“ 水 平 3 既能从”青藏高原“这一较大尺度区域分 析,又能从某些山口或山谷等较小尺度 区域分析,说明多个自然要素特征对骑 行的不利影响,回答全面,且所列特征 能与骑行困难建立正确的关联。 地形复杂,高低起伏大,骑行 体力消耗大; 高海拔地区气温低,早晚温差 大,缺氧,骑行易着凉,呼吸 不畅; 白天太阳辐射强,紫外线强, 容易晒伤皮肤; 可能有野生动物的侵袭。 表现水平 认识区域本身 1 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能够根据提示将地理现象置于特定区域中加以认识; 能够认识和归纳区域特征。 2 能够在给定地理事象情境中,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收集整理区 域重要的信息。 3 能够在给定复杂地理事象中,从空间-区域尺度、区域特征、区域联系等 认识区域。 4 能够将认识空间-区域的方法与工具,运用于对全球尺度到地方尺度,自 然与人文地理事象的分析。 15 目录 了解命题思路 一轮复习目标 ——基于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迁移 【必备知识】 ——基于联系的理解与迁移 【关键能力】【核心素养】 16 17 考查: 基本概念 18 例1: ,东早西晚 (2013北京卷)读图1,回答第1~3题。 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 19 考查: 基本规律 20 例1:等高线:凸高为低 (河流流向等高线凸起相反) 21 考查: 基本原理 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 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 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 度可达22℃。分析“阳光居室” 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例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 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 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 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 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 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 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 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 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 大气 考查: 基本原理 22 目录 了解命题思路 一轮复习目标 复习策略方法 ——了解困惑,解决问题 23  师生愁 • 老师愁:讲了那么多遍还不会?! • 学生愁:刷了那么多题还不会!! 症结是什么? 因为老师的没有变成TA的。 因为书上的没有变成TA的。 因为听到的没有变成表达的 ...... 24 25 如何学——学的方式 知识——搭建框架 结构化知识容易实现迁移 26 老师的板书 学生的思维导图 能力——解构细化渗透 例:(2017海淀一模)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说明图10 b中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形成原因。(8分) 聚落多分布在河流沿岸 (或河谷地区) 27 28 素养——潜移默化培养 • 区域认知:空间尺度概念 (1)指出A地气候类型,并简述其形成条件。 (2)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3)分析图中甲河谷种植樱桃的有利自然条件。 目录 了解命题思路 一轮复习目标 复习策略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 ——表现性评价 29 1、精细化——实效  教(师)与学(生)的起点: 目前在哪里——诊断  教(师)与学(生)的“终点”: 将要到哪里——目标 课时小目标→达成大目标 30 1.课前 诊 2.课中 讲 3.课后 练 解决问题发现问题 自主评估 ——做中学 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教学三步骤: 31 一、知识诊断 1.水循环类型名称 2.水循环环节 3.水循环过程 4.水循环成因 5.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6.水循环的意义 课前诊(了解学生学习复习基础-起点在哪里?) 意图: 1.促进学生了解自己 的“家底”——知己 2.促进学生发现自己 的知识缺漏——激发 解决问题的动力 32 二、能力诊断 1、获取解读信息 2、调动运用所学 3、描述阐释地理事象 4、论证探讨原理 1、水循环类型名称 2、水循环环节 3、水循环过程 4、水循环成因 5、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6、水循环的意义 课前诊(了解学生学习复习基础-起点在哪里?) 33 三、素养诊断 1、区域认知 2、综合思维 3、人地协调观 4、地理实践力 1、水循环类型名称 2、水循环环节 3、水循环过程 4、水循环成因 5、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6、水循环的意义 课前诊(了解学生学习复习基础-起点在哪里?) 34 2、流程化——实效 如何到那里——怎样做 过程决定结果 35 36 考前: 聚焦:微专题突破 ——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巩固+图像类型复习 目标:系统回顾,查漏补缺——稳定心理 资源:整合,让“筛子”变得再细密一些 方式:适切,灵活多样,游戏化,符合学生心理  策略一:必备知识--回归基本概念、原理、规律 ——灵活迁移,精准应用  策略二:锻炼表达——精准诊断,追究细节  策略三:试卷分析——自主构建,理解内化  策略四:精选资源——适切详细,各取所需  策略五:考试心理的调整引导 38 如何到那里——怎样做 过程决定结果 知道了起点在哪里, 知道了要到达的终点, •39  讲评课  自主命题 例:学生自主 例:学生自主 意义: “对症下药” 更有针对性 学生更专注 促进TA思考 40 3、个别化——实效  学生互助 41  学情诊断  游戏化思维 例:结对子 例:数据分析 例:小工具 42 4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