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31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31张)

2020 届高考 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篇 高频考点: 1 、古代农业和土地制度的发展 2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3 、古代商业的发展 4 、古代的经济政策(海禁和重农抑商) 知识梳理:   基础巩固: 1 、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 2 、传统农业:精耕细作,铁犁牛耕,一家一户。 3 、小农经济 ( 1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 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生产为了满足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 ( 2 )发展: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发达的农业 ( 3 )影响 ①政治方面: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独立性 , 使得中央集权异常的强大。 ②经济方面: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 保守性 , 导致几千年来铁犁牛耕的状态没有根本改观。 ③思想方面:小农经济导致了中国人保守自私 , 缺乏集体意识、团队意思、竞争意识、创新意识。 ④文化方面:由于小农经济的保守性 , 导致我们在文化上顽固自守 , 不容易接受外国文化 , 所以 , 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科技 , 都和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相称。 手工业的进步 1 、官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 1 )青铜文明: 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 2 )铁器时代: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这一领域众多的发明创造,如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 ( 3 )瓷器文化:商朝原始瓷器出现;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明清青花瓷 、彩瓷、珐琅彩等。 ( 4 )丝织业:商朝有了织机和丝织品; 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的织室有数千工人;唐朝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丝织技术高;宋朝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品种繁多。明清出现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2 、民间手工业 ( 1 )家庭手工业:作为农产的副业,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 2 )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 3 )民间手工业: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有所发展;魏晋南北朝时遭受摧残;隋唐得以恢复和发展;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元朝时,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3 、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商业的发展 1 、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2 、春秋战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3 、秦汉: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 4 、隋唐: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5 、两宋 ( 1 )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这一时期,商品种类迅速增加,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 2 )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和乡村的“草市”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成为四大商业名镇;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6 、元朝: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 7 、明清: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商帮”出现 。 对外贸易 1 、开始:西汉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 、发展 ①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②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③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此停泊的外国海船经常在百艘以上,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3 、萎缩: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4 、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经济重心的南移 1 、过程 ( 1 )魏晋南北朝:南北趋于平衡 ( 2 )隋唐时期:开始南移。 ( 3 )两宋时期:南移完成。 ( 4 )明清时期:巩固发展。 2 、影响 ( 1 )对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 2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致使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 ( 3 )对人才教育的影响: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 ( 4 )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 经济政策的调整 1 、土地制度的演变 ( 1 )井田制:夏、商、西周时期,的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井田制规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奴役。 ( 2 )土地私有制: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 3 )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 ( 4 )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2 、重农抑商 ( 1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他提出: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脱离农业生产的工商业,为末业。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 2 )西汉时期:社会经过长期战乱,经济凋敝,富商大贾乘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 3 )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而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以致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 、“海禁”与“闭关锁国” ( 1 ) “海禁” :明太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 2 )“闭关锁国”: 明清统治者虽曾开放海禁,但基本上实行闭关政策。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正常的海外贸易,一度陷于停顿。 ( 3 )影响: 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专题要点: ●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居于古代世界的领先地位。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 ●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 ●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 中国古代商业在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发展缓慢 。 ● 两宋商业突破传统商业时间、空间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氏族公社所有、井田制到封建土地 所有制的演变。 ● 重农抑商政策,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 统一 , 起 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海禁和 闭 锁国政策。 考点模拟 : 1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 , 不正确的是 ( ) A. 最早培植水稻和粟 B. 商周时期普遍使用青铜农具 C. 隋唐时期出现的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 D. 宋朝以后 ,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江浙地区 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史实能力。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 , 由于青铜比较珍贵 , 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B 项错误 ;A 、 C 、 D 三项均符合史实。故选 B 项 。 B 2、许多经济现象出现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列经济现象出现在下图所示时期的是( ) A.铁犁牛耕在农业领域中逐步推广 B.“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贸易 C.已经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区域间的长途贩运成为经济特点 A 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从图中的秦、韩、赵、魏、楚、燕、齐分布地图,可知是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步推广的,故选 A 项;“丝绸之路”是在西汉武帝时期开通的,排除 B 项;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排除 C 项;区域间长途贩运是在明清时期成为经济特点,排除 D 项。 3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 , 铸为农器 , 用力少 , 见功多 , 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 ) A. 灌溉 B. 冶铁 C. 纺织 D. 制瓷 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造作水排,铸为农器”可知,水排用于制造农具,属于冶铁工具;“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是指水排利用水力运转,节省人力,而非用于灌溉;故排除 A , B 正确。纺织业和制瓷业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C 、 D 。 B 4 、 《 说文解字 》 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 (jiā) 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 ) A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B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C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D .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题目中的“豭”“豕”皆为“猪”的意思 , 故排除与此无关的 B 、 C 两项 ; 以农业为主的现象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 晚于“家”产生的时间 :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时期 , 定居的人们以种植业为主。故本题应排除 D 项 , 选择 A 项。 A 5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纹饰种类繁多 , 其中以饕餮纹样最为普遍和突出。饕餮纹的具体形象一般是一个睁着巨大眼睛 , 让人感到不寒而栗的兽面 , 它具有神秘凶猛、凝重庄严、极具对称的艺术特色。这反映了商周时期 ( ) A. 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世界 B. 统治者力图强化皇权 C. 神权政治产生较大影响 D. 民本思想还没有产生 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礼器,用于贵族祭祀祖先与神灵,青铜器上凶恶的兽面是神秘、威严的王权的代表,是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表现,故选 C 项。 A 项突出制造工艺,与材料主旨不符。 B 项“强化皇权”,与当时史实不符。 D 项与题干主旨不符。 C 6 、 “尺铁碾去瑶台雪 , 一弓弹破秋江云。中虚外泛搓成索 , 昼夜踏车声落落。” ( 元 · 熊磵谷 ) 诗中描写的是 ( ) A. 长安城东西织室丝织业生产的景象 B. 苏杭等地织造局丝织品生产的景象 C. 江南农村家庭棉纺织手工业生产的景象 D. 苏杭等地手工工场棉纺织业生产的景象 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 在黄道婆传授和改进技术的基础上 , 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很快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里的先进技术又逐渐传播到了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域。元人熊磵谷所写 《 木棉歌 》 中的诗句描写了当时江南农村中家庭棉纺织手工业的景象。所以答案选 C 。 C 7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 , 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 , 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 , 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 )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 , 中国主要输出丝绸、瓷器、茶叶 , 既说明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 也说明自然经济长期存在 , 没有根本性突破 , 故①③正确 ; 通过海陆丝绸之路 , 古代中国手工业品及经济作物大量外输 , 故②不正确 ; 材料无法体现古代中国外贸是出超还是入超 , 故④错误。 C 8 、明清时期 , 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 , 它们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 ) A. 北京是经贸中心 B. 闭关政策的影响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区域商帮的发展 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A 项是地域性会馆建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 但并非主要原因 , 故 A 项错误 ; 闭关政策主要是对外的封闭 , 故 B 项错误 ; 经济重心的南移早在南宋时已经完成 , 故 C 项错误 ; 明清时期商帮盛行 , 会馆成为其在京的重要办水机构 , 故 D 项正确。 D 9 、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汴京桑家瓦子 ( 戏场 ) 有大小勾栏 50 余座 , 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 , 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 , 常常营业到三更 , 御街成为主要的商业街。这说明宋代 ( ) A. 主要城市已经不再是政治中心 B. 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 C. 城市格局和功能发生重大演变 D. 工商业市镇在沿海沿江地区兴起 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从材料的具体内容来看材料强调了与唐代相比宋代城市格局和功能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例如,商业街表明城市的经济功能,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主要城市已经仍然是政治中心,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区域经济问题,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唐代长安和宋代汴京均不是工商业市镇,即材料未涉及工商业市镇问题,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 。 C 10 、下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 ) A. 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 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 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 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B 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由题中所给的绘画看不出其与传统绘画的区別,故排除 A 项;郑和下西洋是官方组织的朝贡贸易,海禁政策主要是禁止民间私自出海贸易,由材料无法得出海禁政策解除的信息,故排除 C 项;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这属于中国传统观念 , 没有推动传统观念的更新 , 故排除 D 项;明朝君臣对朝贡贸易贡品的认识不是很清楚,遂用传统文化来对其加以解读,认为它就是传说中的“麒麟”,故 B 项正确。 1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 , 不正确的是 ( ) A.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 , 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 公元前 594 年 , 鲁国的初税亩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C. 战国时代的各国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D. 均田制从北魏至唐代前期实行 ,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井田制下的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 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 , 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 , 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外 , 并非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A 项说法错误 , 但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 A 项。其他三项说法正确 , 但不符合题意 , 排除 BCD 项。点睛 : 本题属于否定型即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 , 即根据题意 , 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 , 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 , 可以首先确定符合史实的选项 , 最后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A 12 、以下观点能够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 ) ①“戮力本业 , 耕织致粟帛多者 , 复其身 ;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 , 举以为收孥” ②“日富岁贫 , 饥寒之渐 , 故商贾之事 , 阙而不录” ③“世儒不察 , 以工商为末 , 妄议抑之” ④“商籍农而立 , 农赖商而行”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本题侧重考查了文言文的翻译理解能力。①项中“事末利及怠而贫者 , 举以为收孥”反映了重农抑商 ,② 项中“故商贾之事 , 阙而不录”反映了抑制商业发展。③“以工商为末 , 妄议抑之”认为以工商为末业 , 是不合理的 , 这是重视工商业发展。④“商籍农而立 , 农赖商而行”是论述了农业和商业的辩证关系 , 二者相互依赖 , 共同发展。故答案为 A 。 A 13 、据资料统计 : 在明后期至清前期 200 余年间 , 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 , 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 , 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城 .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人为的原因是 ( ) A.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发展 B.“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C. 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D.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题干中要求的是阻碍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内在、人为因素 ,CD 项属于外在因素 , 应排除。 A 项不属于人为因素 , 应排除。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明清社会经济向外发展 , 故 B 项符合题意。故选 B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社会经济。考查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 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重农抑商的影响 :1 、重视农业 , 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 封建社会初期 , 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2 、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 强化了自然经济 , 不利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1 、曾起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2 、严重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交流 , 使中国与世隔绝 , 逐渐落后于世界。 B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