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5)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 毛 滂① 泪湿阑干花着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注】①毛滂:浙江衢州人。这首词是毛滂辞别病中恋人,赴任途中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的“梨花—枝春带雨”(《长恨歌》),张泌的“黛眉愁聚春碧”(《思越人》),为前二句所本。却用得脱化无痕,形神兼胜,真是色绘高手。这两句塑造了一位含愁带泪的佳人形象。 B.“此恨”句,说明离愁对于双方是同样的沉重,要知道两人的地位是不同的。今番解手,就要相见无期了。所以这次分离,多半成了长别。 C.下片“断雨”二句,写景色之荒残;零零落落的雨点,澌灭着的残云,与离人的心境正相印合。这是一层意思。 D.从艺术风格来讲,这首词与一般别情之作不同,它是以华丽之语传至性之情而名传后世的。 ※【答案讲评】D (“华丽”错,应为浅近或者浅易。) 2.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我寄愁心与明月”,如果用此句替代这首词中的“断魂分付潮回去”,是否合适?请根据词的内容作出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不合适。“断魂分付潮回去”的感情更深切,“断魂”一词表达了对妻子的担忧与牵挂,有生离之痛,而“我寄愁心与明月”更多的只是对友人的同情与思念;“潮”让人联想到词人思念如潮,显得凄凉悲切,而“明月”含有诗人对团圆的美好期盼,与“ 断雨残云”的意境不符。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郡斋①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②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①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②理会:通达事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宴寝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 B.“海上”以下四句续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宴集逢雨,池阁清凉,风景如画,又因久病初愈,诗人欣喜轻松。 C.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出来,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 D.选章叙事、抒情、议论相间,既体现诗人宠辱皆忘的态度,也通过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写出闲适的情趣。 ※【答案讲评】D (“宠辱皆忘的态度”说法有误,“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错。从原诗“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自己为官期间,百姓不能幸福安康的一种愧疚,所以选项说“宠辱皆忘的态度”说法有误,另外诗歌没有详细描写聚会的场景。) 2.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 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相同之处:都体现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都表达了自省愧疚之情。不同之处:韦诗正面描写与嘉宾的宴饮之乐,反衬未见百姓安居的愧疚心理,偏重于对自身责任的警醒;白诗直接刻画百姓困苦的生活,抒发对底层民众的哀悯,含蓄表达对统治阶层的指责,情感内蕴更为深刻。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题目。 梁园吟(节选) 李 白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①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渌池,空余汴水东流海。 宋中十首(其一) 高 适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 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 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注】①枚马:指汉代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诗先以反诘语气感慨一代枭雄梁孝王宫室已成陈迹,接着悲叹昔日上宾枚乘、司马相如业已作古,不见踪影。 B.高诗开篇力赞昔日梁孝王门下兴盛之极,策士门客富于才智,与李诗起笔情感基调极为相似,都是在讴歌古人。 C.李诗“舞影”二句将渌池、汴水等永恒的事物与易于消歇的舞影歌声相对比,将人世飘忽之意表现得十分浓足。 D.高诗一“唯”字串起篇末十五个字,与诗歌首句的内容形成了今昔之间的对比,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答案讲评】B (“都是在讴歌古人”错。) 2.同为咏叹梁园的怀古诗,李诗虚实结合,高诗欲抑先扬,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李诗虚实结合,以散落渌池的舞影歌声虚写逝去的繁华热闹,又以东流入海的滔滔汴水实写眼前的凄清寂寥,意蕴深厚,余韵悠长;高诗欲抑先扬,开篇极言梁王汇聚贤才的繁盛,其后急转直下,写到世殊时异,空余高台陈迹、秋风衰草,顿挫跌宕,悲慨万端。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点绛唇 县斋愁坐作【注】 葛胜仲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 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县斋,县衙斋室。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篆横轻雾”这一视觉形象已将词人引入梦幻之中,“梦逐芭蕉雨”这一听觉形象又使词人在梦幻之中听到雨打芭蕉的淅沥之声。 B.“梦”字将词人追寻“芭蕉雨”的悲愁意象主动化了,从而强调了“芭蕉雨”是情中景,是为表现愁情而设景。 C.“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写词人仰望室外,只见天高云淡,孤鸿远去,听见那雁声凄厉,如泣如诉,好像替幽人低语,倾诉衷肠。 D.大雁秋去春来,还有归乡之时,而他自己却是羁臣远谪,难得返乡,故词人感慨道:“归不去。”这三字包含了很多悲哀与辛酸,很多惆怅与愤慨。 (2)“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答:………………………………………………………. 解析:第(1)题,B项,实际是针对“逐”字所做的正确分析,说成“梦”字是错误的。 答案:(1)B (2)无数的乱山,落日的余晖,荒芜的城池,苍茫的鼓声,渲染(烘托)了纷乱凄清的气氛,意蕴悠长,表达了词人愁苦哀伤的心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答案:描绘了一幅寒秋送别的凄凉画面。落地的寒霜透出了寒意,鸿雁的哀鸣令人悲伤,云山茫茫行路难,寒冷的树色令人悲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画面。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浣溪沙 朱敦儒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 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竹笋的壳皮。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湿清明香火残”,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色及扫墓时焚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 B.“碧溪桥外燕泥寒”,写满江青色的春水荡漾,春寒料峭中,南来的燕子正啄泥准备筑巢,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 C.“日长独自倚阑干”传达出词人心中深沉的辛酸,把上阕中凄冷的景色与词人凄迷的心境妙合交融,富有深沉动人的韵味。 D.“江南春好与谁看”以反诘句收结全词,既与上阕孤独怆然的心境相呼应,又表达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 (2)从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 答:……………………………………………………….. 解析:第(1)题,B项,“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错,词人写燕子啄泥筑巢,是叹惋自己流落江南,四处飘零,无以为家。第(2)题,词的上阕写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透露出词人的寂寞、惆怅。下阕以反诘句“江南春好与谁看”收结全词,表达了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再结合词下注解可知本词是词人流落江南所作,联想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词人遭遇战乱,流落江南,内心自然充满悲愤凄凉。由此可得人物形象,按答题的一般步骤回答即可。 答案:(1)B (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爱国词人形象。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词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此可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