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部分)精编试题+中考历史复习精选试题全解+试卷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部分)精编试题+中考历史复习精选试题全解+试卷 中国古代史 历史 试题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 ①打制石器 ②钻孔石斧 ③鱼纹彩陶盆 ④稻谷遗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 现(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种姓制 3.西周礼乐制度的确立,为中华文明的长期延续打下了根基。下列关于西周礼乐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礼乐制度规范了人们的身份地位 B.孔子非常推崇西周的礼乐制度 C.礼乐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D.郡县制、宗法制和礼乐制构成了西周的礼乐文明 4.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是( ) 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国家的建立 5.文字是承载历史的符号,通过“甲骨卜辞”可以了解到( ) A.夏朝的历史 B.商朝的历史 C.秦朝的历史 D.汉朝的历史 6.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早在 1988 年, 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 2500 多年 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智慧”是指( ) A.“兼爱”和“非攻” B.“无为而治” C.“仁”和“礼” D.实行“法治” 7.柳宗元评价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秦朝( ) A.推行郡县制 B.统一度量衡 C.允许土地买卖 D.建立丞相制 8.右图为“司隶校尉”印文,掌握此印长官 的职责是( ) A.主持管理长安太学 B.检举皇族不法行为 C.监督地方官员 D.监察郡国长官 9.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 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 列 选 项 中 属 于 从 西 域 传 入 的 是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右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 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江南经济发展 B.北方文化繁荣 C.专制统治加强 D.国家统一完成 11.欣赏自然风光、游历山川河流,能陶冶情操。 暑假小明一家准备游历长江三峡,出发前小明 要了解古代长江三峡的风貌,他应该查阅的著作是 ( ) 12.他是东晋最为出色的画家,有“才绝、画绝、痴绝”的美誉。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是( ) 13.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蜀、东晋、金 B.东汉、南宋、隋 C.蜀、东晋、隋 D.蜀、西夏、元 14.“开元年间,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任数。四方丰稔, 百姓殷富。”材料直接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 ) A.政治清明 B.经济繁荣 C.民族团结 D.文化昌盛 15.右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 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 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 A.艺术的繁荣状况 B.农业的发展状况 C.手工业的发展状 况 D.开放的 社会局面 16.在唐朝贞观年间,家境虽然贫寒,本人却有学识、有天赋的李四赴京赶考,金榜题名,从而命运改变。 李四能够改变命运主要得益于( ) A、禅让制度 B、宗法制度 C、分封制度 D、科举制度 17.“友好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人物活动能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清明上河图》 B.《女史箴图》 C.《步辇图》 D.《送子天王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宋太祖和宋太宗用了近 20 年的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 ) A.北方 B.全国 C.西南和西北地区 D.中原地区和南方 19.某同学选用下面两幅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地图内容判断,该同学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A.西汉推进大一统 B.唐朝“和同为一家” C.两宋民族政权并立 D.元朝拓展疆域 20.《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 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 ) 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C.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D.明代社会开放,文学兴盛 21.现在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纸币仍然必不可少,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 ) A.西汉 B.隋朝 C. 北宋 D. 南宋 22.汉代“(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下列各项与 这一变化相关的有( ) ①人口南迁 ②民族交往 ③大运河贯通 ④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宋元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下列史实能反映这一时代景象的是( ) ①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②辽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 ③创立科举制度,重视人才选拔 ④黄道婆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宋代,下列情景不可能...遇到的是( ) A、人们传诵苏轼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B、安装有指南针的海船出海远航 C、说书人在娱乐场所“瓦肆”讲《红楼梦》 D、工匠使用泥活字印刷书籍 25.能够佐证我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发展情况的有(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26.我国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_________年;隋朝统一的时间是________年。 27.东汉时,_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南朝的_________在计算圆周率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28、公元前 1046 年, 之战周武王打败商朝军队;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__________。 29、东汉_________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 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的 东晋“书圣”是____________。 30、唐都________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元朝建立后,第二年定 都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每题 6 分,共 18 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图 1 铁制家具 图 2 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 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1 分) (2)“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各指什么?(2 分) (3)“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2 分)其作用是什么?(1 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下为忽必烈的话:“汝未用南人(汉人),何以知南人不可用?自今省、部、台、院,必参用 南人”,“授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设官分职,立政安民”,“日以三纲五常、先誓格言熏陶德行”(忽 必烈对太子老师的要求),“戎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场”。 请回答:(1)材料中忽必烈是如何做的?(2 分)由材料你想到的事件是什么?(1 分) 材料二 每一次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生产力,但 是,在长期的征服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 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恩格斯《反杜林论》 (2)由上述两段材料,你认为中国历史上相似的改革事件是什么?(1 分) (3)结合两次改革的内容,论证材料二的正确性。(2 分) 33、2013 年,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 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反响积极。 材料一 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 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成为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唐朝对外 主要交通 路线图 材 料 三 宋朝的 海 外 贸 易 超 过 了 前 代,成为当 时 世 界 上 从 事 海 外 贸 易 的 重 要国家。中 国 的 商 船 最 远 到 了 阿 拉 伯 半 岛 非 洲 东 海岸。政府 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南宋的财政收入中海外贸易占重要地位。 ——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清初的 40 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后又只 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关闭其它港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说出沟通中西陆上通道的名称。(1 分) (2)隋炀帝时修建的什么工程成为沟通亚欧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1 分) (3)根据材料二图中信息举出唐朝与 A、B 两地交往的史实。(2 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1 分)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初期在对外关系上实行了什么政策?(1 分) 四、简答题(每题 11 分,共 22 分) 34.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措施加强管理,维护国家统一。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集权体 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 (1)西周实行什么制度巩固统治?(1 分) (2)秦始皇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和地方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 分) (3)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后来的发展对中央造成什么影响?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什么措施消除这一影响? (2 分) (4)唐太宗通过什么措施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1 分) (5)元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行政管理,实行了什么制度?在中央和地方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3 分) (6)明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1 分) (7)清朝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是雍正时在中央设立什么?(1 分) (8)古代中国的各朝代均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作为一种管理制度,你认为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 作用?(1 分) 35.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中等人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等人,之所以出现盛世,“皆 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人力也”。试从“时会”和“人力”两方面分析“贞观之治”出现原因。(9 分) 并概述贞观之治的表现。(2 分) 九年级 历史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5 CBDAB 6-----10 CABCA 10-----15 ABCBB 16------20 DADCC 21-----25 CDDCB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26.2070 589 27.蔡伦 祖冲之 28.牧野 赤壁之战 29.张仲景 王羲之 30.长安 大都 三、材料解析题(每题 6 分,共 18 分) 31.(1)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1 分) (2)统一度量衡;承认土地私有。 (2 分) (3)措施: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按军功封爵)。(2 分) 作用:激发生产者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军队战斗力;削弱贵族世袭特权;富国强兵;为兼并 六国打下坚实基础。(任意 1 点可得 1 分) 32.(1)重用汉人;采用汉制;注重儒家教育;保护农耕经济。(任意 2 点,可得 2 分) 忽必烈改制。(1 分) (2)孝文帝改革。(1 分) (3)两次改革都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进步;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都 属于少数民族汉化性质的改革。(任意 2 点,可得 2 分) 33.(1)丝绸之路(1 分) (2)隋朝大运河(1 分) (3)鉴真东渡日本(或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1 分);玄奘西游天竺(印度)(1 分) (4)市舶司(或:市舶机构)(1 分) (5)“闭关锁国”(1 分) 四、简答题(每题 11 分,共 22 分) 34. (1)分封制。(1 分) (2)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全对 1 分) 地方:实行郡县制(1 分) (3)诸侯王势力日益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1 分) 颁布推恩令。(1 分) (4)三省六部制。(1 分) (5)在中央设中书省;(1 分)在地方设行中书省。(1 分) (6)废除宰(丞)相制度。(1 分) (7)军机处。(1 分) (8)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1 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35.原因:时会:隋末农民起义推翻了隋朝统治,打击并震撼了地主阶级。(1 分) 人力:吸取隋亡教训,注意减轻人民负担;选贤用能,虚心纳谏;减轻赋役(或:轻徭薄赋);完善三省 六部制;完善科举制;慎用刑法,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重视对外 交往。(每条 1 分,共 8 分) 表现:政治比较清明;(1 分)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国力强盛(1 分) 中考历史复习精选试题全解附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埠后的近代上海迅速成为远东最繁荣的港口和经济、金融中心,“是近代亚洲屈指可数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 被称为“十里洋场”…… ——互动百科 (1)材料一中,上海的“开埠”是根据哪一条约的规定?这一条约的什么内容最能体现当时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6 分)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上海被称为“十里洋场”的主要原因。(4 分) 材料二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3)在材料二所述运动中,中国为了“自强”和“求富”创办了一系列工业。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在上海创办的军事工业 和民用工业各一例。(4 分) (4)近代首先发生在上海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运动中,谁在此地创办了什么杂志,成为这场运动的阵地?(4 分) 材料三 2010 年上海世博会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世博会,它对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和谐有着广泛的影响和独特的作用, 当数千万中国人以无比欣慰的心情迈进上海世博园大门时,便真真切切地的触摸到人类文明的脉搏。按照 7000 万的参观者 计算,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于上海经济直接拉动效益客观。加上全球正处在摆脱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这样的盛会就更加引 人注目。但在世博会展示的场馆中,中国企业所表现出的创新活力不足,这是必须要正视的现实。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上海世博会,中国人感知什么”等 (5)结合材料三分析举办上海世博会的意义,从材料三中你还能得到什么感悟?(5 分) 答案: (1)《南京条约》,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6 分) (2)上海是近代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经济繁荣(或上海外国人多;洋货多;洋务工业发达;开埠通商较早)(4 分) (3)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 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 (4 分) (4)陈独秀 《新青年》 (4 分) (5)可以拉动上海经济效益,对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和谐有着广泛的影响和独特的作用。(3 分) 中国企业创新力不足,我们应该积极创新,与时俱进,让企业充满活力。(只要体现创新,意思相近即可)(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近现代发生在上海的重大史实。材料一中,上海的“开埠”是根据《南京条约》的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 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上海被称为“十里洋场”的主要原因是上海是近代国际 化大都市;上海经济繁荣(或上海外国人多;洋货多;洋务工业发达;开埠通商较早)。在材料二所述的洋务运动中,中国 为了“自强”和“求富”创办了一系列工业,其中在上海创办的军事工业是江南制造总局,民用工业有轮船招商局等。近代 首先发生在上海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运动是新文化运动,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 的阵地之一。举办上海世博会的意义:可以拉动上海经济效益,对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和谐有着广泛的影响和独特的作用。从 材料三中我们能得到的感悟:中国企业创新力不足,我们应该积极创新,与时俱进,让企业充满活力。 试题类型:综合题 试题难度:较难 更新时间:2012/11/16 11:36:51 如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请观察下面的图片,然后回答问题。(16 分) 请回答: (1)图一 A、B 两处的人物分别是谁?图一中的辩论结束后,秦国开始了哪一重大活动?最终促成了哪一社会制度的确立? (8 分) (2)图二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再举出该事件中的两项措施。上述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6 分) (3)结合上面两幅图片和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你从上述两件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2 分) 答案: (1)A:秦孝公;(2 分)B:商鞅;(2 分)商鞅变法;(2 分)封建制度。(2 分) (2)北魏孝文帝改革;(2 分)迁都洛阳、讲汉话、穿汉服、与汉人通婚、用汉制、学汉礼、尊崇孔子等。(回答两点即可, 2 分)促进了民族融合。(2 分) (3)变法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变法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变法改革要制定适当的策略。(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 要言之有理即可,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图一 A 人物是秦孝公,B 人物是商鞅。图一中的辩论结束后,秦国开始了商鞅变 法,最终促成了封建制度的确立。图二中的姓氏改变与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关,改革的措施有:迁都洛阳、讲汉话、穿汉服、 与汉人通婚、用汉制、学汉礼、尊崇孔子等。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得到的启示:变法改 革推动了社会进步;变法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变法改革要制定适当的策略。 试题类型:选择题 试题难度:较难 更新时间:2012/11/13 14:50:09 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 800 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 170 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 展的趋势是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统一 D.适者生存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历史的发展潮流。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诸侯国数目越来越少,说明了历史发展的统一的趋势,故选 C 试题类型:选择题 试题难度:较难 更新时间:2012/11/13 14:49:19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 90 局年之际,让我们重温鲁迅先生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 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 生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共一大的影响。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故选 A。 试题类型:选择题 试题难度:较难 更新时间:2012/11/13 14:49:19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 是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过程,“学技术”指洋 试题类型:选择题 试题难度:较难 更新时间:2012/11/13 14:49:19 八年级的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经过讨论,他们得出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C、D 项均为反映辛亥革 命的史实,与戊戌变法无关,故选 A。 试题类型:选择题 试题难度:较难 更新时间:2012/11/13 14:49:19 人们历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褒贬不一。如果用历史的眼光、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那么,下列哪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A.洋务运动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所以它是毫无进步意义的 C.洋务运动是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D.洋务运动虽然破产,但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评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一场自救运动,但并不是毫无进步意义,它是特殊历史阶段的产 物,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故选 B。 试题类型:选择题 试题难度:较难 更新时间:2012/11/10 10:04:27 以下关于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的表述中准确的是( ) A.殖民压迫和民族独立愿望的增强 B.封建专制制度腐朽的结果 C.国王同议会矛盾的结果 D.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进一 步发展的需要,故选 D。 试题类型:选择题 试题难度:较难 更新时间:2012/11/7 14:32:53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 A.都是为了推翻封建王朝统治 B.都由资产阶级领导 C.都曾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都曾遭到外来武装干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都由资产阶级领导。英法两国推翻的是封建王朝, 美国推翻的是殖民统治;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只有英国;只有法国大革命遭到了外来武装干涉,故选 B。 试题类型:综合题 试题难度:较难 更新时间:2012/11/23 15:45:15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埠后的近代上海迅速成为远东最繁荣的港口和经济、金融中心,“是近代亚洲屈指可数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 被称为“十里洋场”…… ——互动百科 (1)材料一中,上海的“开埠”是根据哪一条约的规定?这一条约的什么内容最能体现当时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6 分)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上海被称为“十里洋场”的主要原因。(4 分) 材料二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3)在材料二所述运动中,中国为了“自强”和“求富”创办了一系列工业。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在上海创办的军事工业 和民用工业各一例。(4 分) (4)近代首先发生在上海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运动中,谁在此地创办了什么杂志,成为这场运动的阵地?(4 分) 材料三 2010 年上海世博会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世博会,它对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和谐有着广泛的影响和独特的作用, 当数千万中国人以无比欣慰的心情迈进上海世博园大门时,便真真切切地的触摸到人类文明的脉搏。按照 7000 万的参观者 计算,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于上海经济直接拉动效益客观。加上全球正处在摆脱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这样的盛会就更加引 人注目。但在世博会展示的场馆中,中国企业所表现出的创新活力不足,这是必须要正视的现实。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上海世博会,中国人感知什么”等 (5)结合材料三分析举办上海世博会的意义,从材料三中你还能得到什么感悟?(5 分) 答案: (1)《南京条约》,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6 分) (2)上海是近代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经济繁荣(或上海外国人多;洋货多;洋务工业发达;开埠通商较早)(4 分) (3)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 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 (4 分) (4)陈独秀 《新青年》 (4 分) (5)可以拉动上海经济效益,对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和谐有着广泛的影响和独特的作用。(3 分) 中国企业创新力不足,我们应该积极创新,与时俱进,让企业充满活力。(只要体现创新,意思相近即可)(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近现代发生在上海的重大史实。材料一中,上海的“开埠”是根据《南京条约》的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 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上海被称为“十里洋场”的主要原因是上海是近代国际 化大都市;上海经济繁荣(或上海外国人多;洋货多;洋务工业发达;开埠通商较早)。在材料二所述的洋务运动中,中国 为了“自强”和“求富”创办了一系列工业,其中在上海创办的军事工业是江南制造总局,民用工业有轮船招商局等。近代 首先发生在上海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运动是新文化运动,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 的阵地之一。举办上海世博会的意义:可以拉动上海经济效益,对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和谐有着广泛的影响和独特的作用。从 材料三中我们能得到的感悟:中国企业创新力不足,我们应该积极创新,与时俱进,让企业充满活力。 试题类型:综合题 试题难度:较难 更新时间:2012/11/8 14:26:29 材料一:黄龙二年春正月……谴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 ——《三国志·吴书》 材料二:元祖至元二十八年冬十月,乃命杨祥充宣抚使……并给银符,往使琉球。 ——《元史·琉球传》 材料三: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四:如图 胡锦涛会见连战 汪辜会谈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三国时期和元朝时台湾先后被称为 和 (2 分) (2)根据材料三,“去年”是近代台湾离开祖国怀抱的年份,这一年是 年。(1 分) (3)根据材料四联系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后为解决台湾问题,确立了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一政策已成功解决了哪些 地区的回归。(4 分) (4)在 1993 年“汪辜会谈”中双方达成了怎样的协议?(2 分) (5)当前台湾的一小撮分分裂分子在国外反华势力的支持下积极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办?(2 分) 答案: (1)夷洲 (1 分) 琉球(1 分) (2)1895(1 分)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 分)、 香港 澳门(2 分) (4)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2 分) (5)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坚决同一切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做斗争,坚决拥护党和政府对待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努力学习 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祖国统一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符合题意且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台湾问题的史实。三国时期和元朝时台湾先后被称为夷洲和琉球。材料三中“去年”是近代台湾离开祖国 怀抱的年份,这一年是 1895 年,1895 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改革开放后为解决台湾问题,确立了对台 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政策已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回归。在 1993 年“汪辜会谈”中双方达成了加强 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的协议。当前台湾的一小撮分分裂分子在国外反华势力的支持下积极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作为中 学生的我们要坚决同一切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做斗争,坚决拥护党和政府对待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为将来祖国统一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试题类型:综合题 试题难度:较难 更新时间:2012/11/8 14:26:29 材料:我国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党 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请观察小华设计的“建国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分别写出图中 A、D 两个阶段党和国家所采取的 政策措施。(2 分) (2)在党和国家土地政策的法规指导下,B 阶段生产资料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分) (3)出现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有哪些?(2 分) (4)结合本地情况,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2 分) 答案: (1)A 土地改革(1 分)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 分) (2)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 分) (3)对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2 分) (4)①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②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符合题意且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建国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中 A 阶段党和国家所采取的 政策措施是土地改革,D 阶段党和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阶段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在党和 国家土地政策的法规指导下,生产资料的性质发生的变化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出现 C 人民公社化运 动的原因有对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对如何解 决“三农”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 试题类型:综合题 试题难度:较难 更新时间:2012/10/23 16:24:11 材料解析题:(9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日本 19 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 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材料二 “洋务运动不过剪断了一些树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根据相应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社会变革”是近代史上哪一场重大改革?(1 分) (2)洋务运动采取哪些措施“剪断了一些树叶”?辛亥革命“将这棵大树砍断”是指什么? (4 分) (3)从政治角度分析,材料一中所说的“社会变革”与中国的辛亥革命有什么不同?(从两个方面比较不同点即可)(4 分)。 答案: (1)明治维新。(1 分) (2)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兴办新式学堂;筹建海军。(2 分) (回答出两方面可得满分)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 分) (3)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改革运动,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2 分) 中国的辛亥革命是一次革命运动,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2 分) (也可从背景、结果等方面进行比较,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时间提示可知是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 19 世纪 60 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 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2)实际是考查洋务运动的内容;大树砍断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 2000 多年的君主专制。 (3)注意题目的限制是政治角度。 试题类型:综合题 试题难度:较难 更新时间:2012/10/23 16:24:11 图表题:(6 分) 2012 年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四十周年,某校同学拟举办一次“中国外交风云”图片展,下面是其中选出的三幅图片和图 片展解说词,请你将解说词填写完整。 图一:1954 年,中国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 ① 共同倡导 ②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 本准则。 图二:1955 年,中国代表团团长 ③ 参加万隆会议,提出 ④ 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图三: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 ⑤ 签署 ⑥ ,中美两国结束二十多年 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答案: ①尼赫鲁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周恩来 ④“求同存异” ⑤上海 ⑥《中美联合公报》 解析: 本题难度低,属于看图说史题,考查的都是课本基础知识,主要是检测学生的是否有扎实地复习,图片也是在教材中有出现 的,注意图二与图三,经常见。 中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试卷附参考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9 世纪 60 年代美俄两国都要解决国内的重大问题,其相同历史任务是 A.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为资本主义发展消除障碍 C.避免国家分裂 D.反抗殖民压迫 2.19 世纪 60 年代美俄两国都要解决国内的重大问题,其面临的相同的历史任务是( ) A.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道 C.避免国家分裂 D.反抗殖民压迫 3.某同在历史课上记下如如图关键词。该同学学习的应该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美国南北战争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 4.俄国农奴制改革文件规定:“在法庭尚未成立之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 决之权。”该规定反应了这次改革( ) A.结束了沙皇专制 B.保留了封建残余 C.缓和了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D.保证了俄国农民的民主权利 5.没有革命,而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A.英国、法国 B.法国、美国 C.日本、俄国 D.法国、俄国 .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A.推翻了幕府统治 B.恢复了天皇的权力 C.改变了社会性质 D.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7.不属于俄国 1861 年改革废除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是 A.有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B.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C.扩大了国内市场 D.保留了封建残余 8.19 世纪 60 年代,俄国在崛起的道路上进行了一场具有转折意义的改革。其主要措施是 A.提倡“文明开化”B.废除黑人奴隶制 C.“废藩置县”D.废除农奴制 9.有学者认为:“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日本那样在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的挑战面前做出这样迅速和成功的 反应。”19 世纪中期,日本面对西方挑战作出的“反应”是 A.实行大化改新 B.废除农奴制 C.实行明治维新 D.颁布《权利法案》 10.下列关于俄国 1861 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开始于 19 世纪 60 年代 B.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C.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都避免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11.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9 世纪 60 年代”、“天皇”、“武士”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法国大革命 B.日本明治维新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美国内战 12.20 世纪初,大量中国学生去日本留学,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干部、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大化改新成效显著 B.日本彻底废除了奴隶制度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彻底铲除了封建残余 13.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甲同学说:此举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加快了国家近代化步伐;乙同学说:此举是 沙皇政府和地主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他们探讨的是( ) A.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 B.日本改革派推翻幕府统治 C.林肯政府废除黑人奴隶制 D.列宁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4.俄国历史上,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改革是( ) A.1861 年改革 B.十月革命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5.“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民生问题是当前我国“十二五”规划所关注的 焦点,也是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19 世纪 60 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 注的民生问题是( )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大力发展教育 C.提倡文明开化 D.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16.通过改革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文明的国家的是( A.印度 B.日本 C.中国 D.朝鲜 17.“敲敲短发蓬松的天灵盖,文明开化的声音响起来”。这首打油诗与日本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A.大化改新 B.推翻幕府统治 C.日本侵略朝鲜 D.明治维新 18.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一位国王曾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这句话与下列哪次改革有直接联系?( ) A.宪章运动 B.日本明治维新 C.美国南北战争 D.俄国农奴制改革 19.从 19 世纪 60 年代到 20 世纪 90 年代,俄国(苏联)的社会性质曾发生过三次转变,这三次转变的标志 性大事是( ) A.1861 年农奴制改革 B.十月革命 C.列宁新经济政策实施 D.苏联解体 20.今年是俄国农奴制改革 152 周年。这场改革对俄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B.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 D.所有的农奴无偿分得了土地 二、填空题: 21.1861 年,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大事发生。俄国开始了 ;中国开始了 。 22.________ 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三.问答题() 23、19 世纪 60 年代在世界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 “资本主义” 、大国腾飞和开始 崛起。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 分) 材料一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 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材料二 1858 年他发表了一篇题为《裂开的房子》的演说,他把南北两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局面比喻为“一 幢裂开的房子。”他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 态。”他的演说语言生动、深入浅出,表达了北方的要求,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群众的愿望,因而为他赢得 了很大的声誉。1861 年,他就任美国总统。 材料三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 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事件都发生在哪一年?它们对资本主义发展都起到了什么作用?(2 分)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事件?从社会转型角度看,它与哪一则材料反映的事件起到的作用相同?(2 分) (3) 三则材料反映的事件都是在哪一事件推动下发生的?(1 分) (4) 从这些大国的崛起中我们得到怎样的启示?(1 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不许买卖农奴和干 涉农奴的生活------- 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 年某日本官员语) 请回答:(1)分别写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4 分) (2)材料一、二反映的历史事年对两国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2 分) (3)上述两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2 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 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对被侵略地区 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从 19 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 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克里米亚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的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实际上,这场失败暴 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横须贺,位于东京湾入口,日本近代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2003 年,这座依山傍水、清秀怡人的 小城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纪念活动,被纪念的是一位美国将军。……人们很难想象,150 年前,正是这位将军 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了自己的国门,让这个岛国走上了一段充斥着悲剧和奇迹、混杂着屈服和刚强的历 史。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 世纪 50 年代使俄日两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的事件分别是什 么?(2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旧制度”的基础是什么?(1 分)俄国为“生存”而“接受”的“变 革”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 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接受变革”,开创“奇迹”的重大事件是什么?(2 分) (4)根据上述材料,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特点?(1 分) 四.综合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 7 分)。 材料一 孔子讲学图 材料二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材料三 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梁启超《变法通义》 19 世纪 60 年代,日本需要培养大量有文化的公民,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大批外国教育家被请到日本 办学,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出国学习,回国后在新学校任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孔子有很多关于学习的名言名句,请举二例。(2 分) (2)科举制开始于哪一朝代?唐代科举中人们普遍推重的是什么科?(2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日本明治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张。 (2 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我国封建时代的繁荣及近代日本的崛起,请您说说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党和政府 应该采取的措施。(1 分) 2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姜尚,即姜子牙)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 阜,日鲁。……封弟叔所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在行政体制上,(秦始皇)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 划。起先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地方的长官都由皇帝任免,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 令。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17 世纪初,德川家族开始统治日本。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力掌握在德川幕府将军手里。将军管 理着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大名 (即诸侯)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他必须听命于将军。 1871 年,明治政府废除全国的藩国,把全国划成 3 府 72 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进行管理,大名得到 优厚的补偿,迁到东京居住。 ——选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1 分)指出受封的主要对象。(1 分)材料二中,秦始皇在地方 上推行什么制度?(1 分) (2)材料三中,为改变幕府统治下日本的封建割据状态,明治政府在地方上推行什么措施?(1 分)与秦始 皇的措施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1 分)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相同的作用?(1 分) 28、(9 分)3 月 11 日下午,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里氏 9 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感同身受。中国商务部 14 日的消息称,为支持日本政府和人民抗 震救灾,中国政府将向日本政府提供 3000 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救援物资。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下列问题。 【小题 1】近代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标志事件是什么?为发展资本主义,日本在“殖产兴业”方面 采取了哪些措施?(3 分) 【小题 2】二战后,哪些因素促成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 分) 【小题 3】日本在近代史上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我们为什么还要为日本提供人道主义援助?(3 分) 29、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深刻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列宁 (1)材料中列宁评价的是哪一次改革?(1 分)指出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2 分) 材料二 1868 年,明治天皇颁布《五条誓文》。这是一个推动国家变革,开启变法图强大业的总纲领。从 此,日本进入了一个被称为明治维新的时代。 ——《大国崛起·百年维新》 (2)根据所学知识,答出明治维新的影响。(2 分)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梁启超 (3)揭开这场“变法”序幕的事件是什么?(1 分)为达到“人才之兴”、“学校之立”,清政府建立了一所新 式学校,其名称是什么?(1 分) 材料四 2012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部分地区调研时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4)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1 分)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 目标是什么?(1 分) (5)对外开放政策实行后,我国率先在广东的哪三个城市建立了经济特区?(3 分)日前,我国已经形成 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2 分) 30、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不论是近代日本的改革还是现代中国的改革,都很好的诠释了改革的重 大作用。请围绕中日两国改革的史实,探究下列问题: (1)1868 年日本的明治维新在经济上推出了哪些措施?这次改革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 分) (2)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掀起了中国的改革浪潮。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这次改革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 分) (3)中日两国进行的这两次成功的改革,有哪些相同之处?(1 分) 31、2006 年 11 月,中央电视台推出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 《大国崛起》。此片一经推出,立即引起了各界的热烈讨论。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公元 1500 年前后的 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 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 国 兴 衰 更 替 的 故 事 , 留 下 了 备 具 特 色 的 发 展 道 路 和 经 验 教 训 , 启 迪 着 今 天 , 也 影 响 着 未 来 《大国崛起》 (1)材料中所说的“地理大发现”所指的事情对世界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2 分) (2)材料中所说的世界性大国美、日、俄在 19 世纪中期近代化的历程中,所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 各自又是通过什么途经解决的?(4 分) (3)纵观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2 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材料二:1863 年 1 月 1 日起,……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材料三:政府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扶植保护私人企业, 修建铁路,发展邮政和电讯事业,并派出了庞大使团出访美国和欧洲,学习他们发展生产的经验和治国政 策。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三次历史事件的领导者分别是谁?(3 分) (2)以上三次重大事件的直接目的分别是什么?它们的共同历史作用是什么?(3 分) (3)通过学习以上三个事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至少两点)(2 分) 33、世界近代史主要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产生、确立、发展并向整个世界扩张的历史。一般认为它有两 条主要发展线索:一条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产生并向北美、日本等地发展的历史。另一条是西欧资本主 义经济不断向全球扩张,使世界逐步形成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又矛盾的整体。 问题: (1)指出 l9 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制度向北美、日本扩展的主要事件及作用。(4 分) (2)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向全球扩张的主要途径是什么?(4 分) 34、如果把每一个国家的发展比喻为比赛,那么 1861 年、1941 年、1962、1991 年对于美国、俄罗斯这两 个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国家而言,就是三处影响重大的历史“赛点”(关键时刻)。 请探究: (1)用史实说明美利坚民族和俄罗斯民族在 1861 年这一决定其民族命运的历史“赛点”时刻是如何抉择 的?(2 分) (2)1921 年的俄罗斯和 1933 年的美国也都是到了命运的关键时刻,两国分别采取了什么创新措施,分别 发展、巩固、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2 分) (3)两国在 1941 年这一不仅关系其本国命运,而且也关系着世界命运的至关重要的历史“赛点”上,做出 的重大抉择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1 分) (4)在 1962 年两国的争霸中,美国明显处于上风,请你分析主要原因是什么?(1 分) (5)请分析 1991 年这一历史“赛点”对当代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 分) 35、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和殖民掠夺,亚非拉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落 后就要挨打”,一些国家开始寻求出路,走上独立富强道路。 (1)亚洲、拉丁美洲国家中,抓住机遇走向强盛与独立的典型国家分别是 和 ,(2 分)采取的途径(方式)分别是 和 。(4 分) (2)日本顺应工业文明的大潮进行改革,使自己富强起来,历史上称为什么?(2 分)请简要列举其主要 改革内容。(4 分) (3)通过改革,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从中我们可吸取哪些经验?(3 分) 36、观察下面的手绘日本国力发展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说出日本在 A 处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此后,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9 世纪末 通过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哪一块领土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4 分) (2)一战结束后,日本在 1921 年参加了为解决东亚、太平洋地区矛盾而召开的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 哪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利益造成了严重危害?(2 分) (3)日本在 B 处也曾深受经济危机困扰,它是如何应对的?试举一例说明此情况。(2 分) (4)谈谈当今中日应如何发展健康的两国关系?(2 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国革命对 20 世纪随后年月中的重大事件及全球冲突的影响之大,并不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尽管 1914 年~1918 年的战争是这场革命的决定性的近因之一。……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理念吸引了许多信 徒,远超出俄国本身的领土,1917 年的俄国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能够与 1789 年的法国革命相比拟。……在 殖民地,它启示了一个新的开端,即不通过资本主义或西方模式而能走向现代化的一条新道路,也即在世 界范围内奋起反对西方霸权的一个步骤。 ——引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俄罗斯(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的历史发展,不仅改变着自身,而且影响着世界进 程。 材料三 “俄国(苏联)的崛起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 失势陨落。” ——引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材料中“俄国革命”发生的原因。 (2 分) (2)材料一中 1917 年的俄国革命与 1789 年的法国革命在性质上有何区别?(1 分) (3)试依据材料一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2 分) (4)列举史实说明材料三中俄国(苏联)在经济上的“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飞”。 (2 分) 38、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两个大国。根据所学内容,完 成下列探究任务。(7 分) 【步骤一】解读材料,走进历史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 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了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 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 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 力的强大,仍使俄国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⑴“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他们“成为 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和正式成为“仇者”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2 分) ⑵“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和争霸最终结束的标志是什 么?(1 分) 【步骤二】画面回放,再现历史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2005 年 6 月 7 日,为了纪念这位沙皇在世界近代史上作出的巨大贡献,俄罗斯政府在莫斯科红场 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仪式上,卢日科夫市长说:“今年俄罗斯人民有幸经 历了本国历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终于在莫斯科 落成了。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亚历山 大二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⑶通过材料分析美国和俄国分别通过什么历史事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 分) ⑷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她一手是高举火炬,一手紧握一本书。这本书是哪部文献?(1 分) 【步骤三】关注现实,展望未来 ⑸让历史告诉未来,请你就美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发表你的见解。(1 分) 39、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国外改革的历史,推进中国的改革向深层 次发展,九年级(2)班组织了一次有关改革问题的探究。请你与同学们一起展开讨论。同学们通过一定的途 径收集到了以下资料:(8 分) 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为了办主题班会,假若你是该班的同学,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至少回答一种途径)(1 分) (2)图一的改革家进行了一次改革,与其同一时期的日本也进行了一次同样性质的改革,从这两国的历史发 展来看,改革对两国的影响有什么共同之处?(1 分) (3)图二的改革家最先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使该国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请问他的探索是什么?(1 分) (4)图三的改革家实施了新政,这次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新”体现在何处?(2 分) (5)图四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他的指引下,改革开放 33 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这 33 年的起点是什么?(1 分) (6)在改革过程中,一些国家探索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最根本的 一条是坚持走 道路。(1 分) (7)学习历史最终目的是获得感悟,启迪今天。从这次探究“改革之路”的班会活动中,你获得了哪些启迪? (1 分) 40、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1856 年 3 月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 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地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 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 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三,改革后俄国农民的生活状态如何?(1 分)说明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 1861 年改革的意义。 41、以下是九年级一班小李同学在学习了俄国(苏俄、苏联)历史知识后所写的感想。请指出其中的几处 错误并加以改正。 19 世纪中期,俄国面临严重的农奴制危机,彼得一世被迫实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客观上帮助俄国走上了 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一战”后期,列宁领导了著名的二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1921 年,苏俄开始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22 年底,苏联成立,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乌克兰和乌兹别克。列宁逝世后,苏联 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苏联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轻工业。这两个五年计 划的完成,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3)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4)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5)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19 世纪 60-70 年代,为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东西方一些国家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 和革命的潮流。 亚历山大二世 林肯 明治天皇 材料五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两个后来成为世界争霸对手的苏联和美国都先后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 机。他们为了抗衡危机、挽救国家现有的政治制度、维护社会的稳定,在经济、社会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 的改革。 请回答: (4)材料四中的三位人物分别与什么改革(革命)相关?(3 分)这些事件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1 分) (5)材料五中提到的两个国家的改革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2 分)两个改革各自有什么特点?(2 分) 43、阅读下列材料: 梳理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好方法,下列是小华同学按年代绘制的两个国家的历史示意图,读后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中展示的分别是哪哪两个国家的历史?(2 分) (2)将材料一中 A 处、材料二中 B 处发生的与该国有关的历史事件补充完整。(1 分) (3)根据材料分析,两国在 19 世纪后半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对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2 分) 44、革命或改革往往是某种旧制度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的,懂得改变,是一种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不能阻 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 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也不得不承认, 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改革》 材料二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 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 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材料三 1831 年的一天,在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上,奴隶主们正用皮鞭毒打黑奴,还用 烧红的铁条烙他们,一位北方来的年轻水手看到眼前的悲惨景象,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有了机会, 我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1861 年他当上了美国总统,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抱负。 (1)从材料一归纳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3 分) (2)材料二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 分) (3)材料三中“北方来的年轻水手”是谁?他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什么障碍?(2 分) (4)土地是人类社会最早、最基本的生产资料,19 世纪 60 年代,美国、日本、俄国三国发生的革命或改 革,都废除了阻碍其发展的旧的土地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三国解决土地问题采取的措施分别什 么?(3 分) (5)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三次革命或改革对这三国的共同作用。(1 分) 4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和美国历史年代尺 日本:—︱———————︱—————————︱———︱————︱——— 1868 年 1894 年 1931 年 1937 年 1945 年 美国:—————︱———————————︱————————︱————— 1776 年 1861 年 1933 年 材料二:二战后,战败的日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使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经过近 30 年的努力,日本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材料三:美国崛起于 19 世纪后半期到 20 世纪上半期。以 1898 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 50 年美国集中 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于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 50 年美国越来越深刻地卷 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以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 为世界霸权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年代尺中,1868 年日本和 1776 年美国分别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2 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说出日本在 19 世纪末发动了什么侵华战争?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什么?(2 分)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19 世纪 60 年代美国是如何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的?20 世纪 20 年代, 美国“主导国际体系”的重大事件是什么?(2 分) (4)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日两国在 20 世纪 30 年代面对国内危机时分别选择了什么发展道路?(2 分) 试卷答案 1.B2.B3.D4.B5.C6.C7.D8.D9.C10.D11.B12.C13.A14.A15.D16.B17.D18.D19.ABD20.ABC 21.1861 年农奴制改革 洋务运动 22.大化改新 23.(1) 1861 年;促进资本主义发展。(2 分) (2)明治维新;材料一(2 分) (3)工业革命(1 分) (4)革命和改革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维护国家统一是国家崛起的重要条件;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先 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1 分,任意一点即可) 24.(1)材料一:俄国农奴制改革;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 (2)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意思相近即可得 2 分) 25.(1)俄:克里木战争的失败(1 分)日:美国等西方列强的入侵(1 分) (2)农奴制(1 分)1861 年改革(1 分) (3)明治维新(2 分) (4)通过资产阶级改革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2 分) 26.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当仁不让于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等与学习有关任二条; (2)隋代,进士科; (3)兴办学校;实行义务教育,派谴留学生,聘外国老师任教; (4)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注重人才掊养,推行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投资,注重思想培养和技能培训的结 合等 27. (1)分封制,王族(分封的主体)和功臣,郡县制。 (2)废藩置县,废除地方分权体制,划分行政区域,由中央派官员直接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 28. 【小题 1】明治维新;(1 分)废除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 分) 【小题 2】实行民主化改革;重视科学技术;美国扶持和援助;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任意两点即可,2 分) 【小题 3】甲午战争;1937 发动的侵华战争。(2 分)不能把军国主义和日本民众混为一谈,人道主义援助 是每一个国家和人民应尽的职责。(1 分,言之有理即可) 29.【解析】本题考查的近代史上的改革,(1)考查的是俄国 1861 年改革,根据课本写出其内容(2)考查 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答出其影响(3)考查的是维新运动(4)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课本答出 即可(5)考查的是经济特区的建立。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适中。 30.(1)在经济上提出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2 分)明治维新使日 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1 分) (2)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2 分)这 次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社会地位,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 分,言之有理即可) (3)中日两国改革的相同之处是:都加强了对外交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都改革了农村的土地 问题,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都注重经济建设。(1 分,答出一项即可) 31. (1)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等地的交往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2 分) (2) ①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解决:南北战争。(2 分)②日本:幕府统治危机和民族 危机。解决: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的统治;明治维新摆脱民族危机。(1 分)③俄国:农奴制危机。 解决: 1861 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1 分) (3) 建立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经济政治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重视科学技术和 教育的发展;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2 分言之有理也行) 32.【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俄国、日本、美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关内容。由材料一可以很容易的知道是俄国 的 1861 年改革;材料二的时间和内容可以知道是美国南北战争中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材料三中 “派出了庞大使团出访美国和欧洲,学习他们发展生产的经验和治国政策”能轻松发现是日本的明治维新。 分清了材料所属的国家也就不难回答第二问,领导者是谁的问题了。 (2)考查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改革的目的,从课本上可以知道,俄国是在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的资本主义 工业的背景下,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面对严重危机,俄国沙皇才不得不改革的,所以俄国是废 除农奴制;美国的南北战争是在南部联盟宣布独立挑起内战的情况下开战的,北方军队由于准备不足,兵 源缺少,战事不利,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奴隶制度,使战局 扭转为胜。而日本是在内有政权危机,外有民族危机的情况下被迫改革的。它们的共同作用都使本国进入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有益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考查三个事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从以上事件可以看出,社会要发展,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 生产关系是必要的,所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要与时俱进;国家的统一是一个国家富强的基 础,国家不统一,就很难抵御外来的各种风险,也就很难得到真正的富强。所以答案应为维护国家的统一 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本主义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3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美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根据题目中的时间联系此时期的美日的主要历史 事件,然后分别答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2)联系课本所学答出,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熟练的掌 握课本知识。 34. (1)(2 分)美:美国南北战争;俄:俄国 1861 年改革 (2)(2 分)俄: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3)(1 分)促进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反对法西斯,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4)(1 分)美国当时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发展尤为迅速。 (5)(1 分)苏联解体后,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35.(1)日本 海地;(2 分)资产阶级改革 武装反殖斗争(4 分) (2)明治维新;(2 分)改革内容:废藩置县,颁布宪法;学习西方,兴办工业企业;效仿西方建立完整 的学校教育体系;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上,采取“改历”“易服”“剪发”等措施。(4 分) (3)想改变落后挨打的局面,挽救民族危机,必须顺应工业文明的大潮进行改革,使自己富强起来;走 工业化道路,重视与发展科技;重视教育等。(3 分,只要言之有理均可) 36. (1)明治维新(2 分);台湾(2 分) (2)《九国公约》(2 分)。 (3)建立法西斯专政(或法西斯化),1931 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2 分)。 (4)日本政府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信守和平承诺,牢记历史,妥善处理历史问题;中日两国应增进 了解,扩大共识,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和交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珍爱和 平,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开创未来,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以及文化交流,加大在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协 调。(2 分) 37.(1)第一,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内部种种矛盾激化; 第二,有马列主义理论的指导。(2 分) (2)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而 1789 年的法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1 分) (3)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开辟了走向现代化的一条新道路,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一统天下 的局面等。(2 分) (4)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由落后的农奴制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通过执行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工业强国;(2 分) 38. ⑴1942 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7 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 分) ⑵1991 年苏联解体 (1 分) ⑶独立战争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 分) ⑷《独立宣言》(1 分) ⑸三种观点:一是和平友好。原因或理由:人民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解决全球性问 题的需要;彼此力量的互相制约等。二是时有摩擦时有缓和;三是摩擦不断,关系恶化。后两种理由略。 39. (1)互联网、课本、专业书籍、音像资料、查图书馆资料等。(其中一点即可)1 分) (2)逐渐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1 分) (3)新经济政策。(1 分) (4)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 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2 分) (5)十一届三中全会。(2 分) (6)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 分) (7)改革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改革要从社会实际出发;(回答合理即可)(1 分) 40. (1)为挽救统治危机,维护封建统治。 (2)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3)农民负担加重了,农民十分不满。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 (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41. (1)错误:彼得一世;(1 分) 改正:亚历山大二世。(1 分) (2)错误:二月革命;(1 分) 改正:十月革命。 (1 分) (3)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 分) 改正:新经济政策。 (1 分) (4)错误:乌兹别克;(1 分) 改正:白俄罗斯。 (1 分) (5)错误:轻工业; (1 分) 改正:重工业。 (1 分) 42. (1)俄国 1861 年改革(或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或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3 分) 都促进(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 分)。 (2)新经济政策(1 分),罗斯福新政(1 分)。 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或利用市场、货币价值规律发展经济)(1 分) 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1 分)。 43. (1)材料一:日本 材料二:美国(2 分) (2)A:1945 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B:1933 年罗斯福新政。(2 分) (3)影响: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甲午中日战后,从中国获取大量侵略权益,迅速成 为亚洲强国;美国:南北战争,加速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经济霸主。(2 分) 44.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的反抗(或农奴不断起义)。(三点,不得原文照抄) (3 分) (2)明治维新;“废藩置县”;(2 分) (3)林肯;南方黑人奴隶制。(2 分) (4)美国:颁布了《宅地法》,《宅地法》规定:凡支持共和国的成年人,只要缴纳 10 美元登记费,就可 以在西部获得不超过 160 英亩的空地,耕种 5 年后,成为私有财产。这一 法令满足了人民对土地的需求。 俄国:农奴解放时,可从地主那里赎买一块份地。日本:允许土地自由买卖。(3 分) (5)有利于三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 分) 45.(1)日本明治维新;美国诞生(或《独立宣言》的发表)。 (2)甲午中日战争;持续高速发展。 (3)美国内战(或美国南北战争);华盛顿会议。 (4)美国,罗斯福新政;日本,法西斯道路(或法西斯专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