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3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14 写作突破(专题)-2017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www.ks5u.com 【2017年高考考纲解读】 审题立意是考试作文的首要环节。审题,是对作文试题全部信息的阅读和理解,是对命题者意图的解读,它决定着作文的成败;立意,就是根据审题而确立的文意,是强调文章的中心要符合题目的要求,它关系着作文分数的高低。具体来说,在审题全面准确的基础上,对立意有以下一些要求: 1.正确。文章的思想观点要反映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对人有积极向上的影响。这是立意的基本要求。 2.鲜明。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爱什么,憎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达时都要清楚明了。 3.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全文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写,切不可杂乱无章,漫无中心。 4.深刻。确立的主题要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及内部规律,能揭示事物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 5.新颖。要表明自己的新认识、新感受、新发现,能给人以新的启示。 【重点、难点剖析】 一、审题与立意 (一)命题作文 准确审题,首先要仔细研究作文命题,反复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进而明确写作的各种要求。 (1)分解试题 一般来说,一篇作文试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三个组成部分。当然,不是每年每道作文题都必有这三个部分。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组成的各个部分作准确、细致、全面的审理。只有这样,考生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2)找关键词 在三个组成部分中寻找关键词(或词组)。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就像人的眼睛,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样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同时在寻找关键词的过程中,试题的各种要求都会变得简单明显,容易让考生在紧张的考试中把握。 (3)变隐为显 将试题中的隐含信息说破,使其变为明示信息。 (4)化大为小 在高考作文时,要选一条思路、一个角度,一旦选好了,就要一心一意走到底。也就是说,文章角度要小,就其一点,纵深开掘,把一人、一事、一物、一理写得深刻有力。 (5)巧妙联想 以某一事物作为触发点,由此任意联想出与之有关的事物。在进行多向联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联想的广度、深度和新颖度。 (二)材料作文 无论哪种形式的材料作文,准确解读材料,都是考生成功写作的基础。要想从材料中捕捉到最有价值的话题,考生就要全面阅读材料,理清思路,找到思维的聚合点。 1.文字型材料 (1)整体把握材料的内涵,审题立意。 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要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当然,重视材料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正确而且必需的,但必须在整体框架下进行。 (2)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审题立意。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3)注意材料的情感倾向性,审题立意。 有些材料,客观地叙述一件事,说明事物或现象,不带命题人任何主观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有些材料则正好相反,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会明显地流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这样考生就应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4)由事及理,由果溯因,领会寓意,审题立意。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5)从比较和辨析中把握判断,审题立意。 对于多材料作文,要抓住几则材料的相同点,或者比较几则材料的不同点,从而提炼出论点。 2.图画型材料 图画型材料作文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材料作文,它只不过是用图画代替文字材料而已。一般说来,所提供的图画大都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漫画。图画作文与其他材料作文一样,都对考生进行了适当的限制,考生要观察、判断图画的含意、目的、价值取向等。所以,我们在审读图画型材料作文时,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图画的标题。 图画的标题是图画的“眼睛”,透过这个“眼睛”,考生可以洞察整幅图画的主题。 (2)看清图画的画面内容。 绘画是一门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勾画出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而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图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 ①首先要观察图画。主要是观察图画的构图要素:是单幅漫画还是连环漫画;单幅漫画中,有哪些构图要素,主要构图要素是什么;漫画的布局怎样,各构图要素有怎样的摆布关系;漫画的构图要素即形象(人、物)有什么特点,处于什么状态(静止、运动);多幅漫画由几幅构成,各幅画面的摆布顺序及画面内容的不同(变化);漫画中的文字材料,包括题目、人物语言、相关的注释等等;漫画中的细节,如人物的表情、过度夸张的“部件”、显示“故事性”或寓意的细节等。 ②其次要认识图画。主要是从整体上来把握漫画,弄清漫画的画面意义。这主要看画面特征及构图要素之间的关系,从特征中找到“话题”,从关系中找到“情节”,从而找到画面显示的显性主题或故事。 ③再次要理解图画。一般来讲,漫画多是对现实生活的喜剧化、夸张化、荒诞化表现,往往含有“借题发挥”的深刻寓意,画面中越是夸张得厉害的地方越是问题的症结,也越是体现寓意的地方。因此,要注意透过夸张解读其寓意,理解漫画针对什么问题,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或思考。 ④最后要拓展图画。依据画面寓意,联系现实生活,找到与画面主旨相应的现实素材,尽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侧面来确定话题及立意的方向。 (3)品味图画的语言文字。 图画为了更清晰、更准确地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的语言文字。考生要仔细品味画面中的语言文字,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作者的观点。 【特别提醒】 材料作文绝对不可以抛开材料来写,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有两个途径: 一是在开头作为引出自己的观点的引子; 二是在文中作为证明观点的材料。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需要概括材料,不能简单照搬照抄。从写作实践看,以第一种情况为好。 二、拟题与点题 (一)拟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与阅卷者的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也是传递作品主题、展示作者才情的重要内容。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文题善,佳篇成一半”,好的标题能使文章光彩照人,因此,考生一定要在文题上多下工夫,最好不要将话题直接作为标题。简洁醒目有文采的标题方能快速攫住阅卷人的目光,为自己的作文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标题应力求简洁凝练,形象生动,拟题原则是“小”“准”“新”,能展示文采,先声夺人。可借用以下手法: (1)借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如考生作文标题“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情要深深,理要昭昭”巧用对偶,“岂以亲疏辨好恶?”巧用反问。 (2)化用古诗文。 考生作文标题“莫让浮云遮望眼”“海棠依旧?绿肥红瘦?”“只缘身在此山中”化用古诗文均十分耀眼。 (3)有地方乡土气息。 如考生作文标题“因为俺是俺大亲生的”乡土气息浓郁。 (4)化用历史、文学素材。 如考生作文标题“宝钗鸣冤”“吊屈原赋”,借用历史素材,有厚重感。 (5)化用流行语。 如考生作文标题“糖醋排骨有点酸”,化用流行语,活泼生动。 (6)揭示哲理。 如考生作文标题“公则生明”“走出情感笼罩,正确认识事物”,极具哲思。 此类作文标题新颖、别致,富有内涵,当然就技高一筹,足以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这就启发我们平时拟题时要多推敲,多润色,让题目首先成为亮点。 (二)点题 无论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点题非常重要。点题,是获取保险分的 “奠基石”,是想要获取高分的妙招,是挽救离题文的“救命草”。高考作文不喜欢含蓄,一定要点题。某高考语文阅卷老师曾说:“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会救活一篇高考作文!这是未曾阅卷的朋友想象不到的!” 材料作文不同于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那么没有话题点什么呢?就是点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没有关键词句,就点材料的中心。 点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开头点题;(2)用题记点题;(3)用小标题点题;(4)独立成段点题;(5)段首句点题;(6)议论分析中点题;(7)结尾点题;(8)用后记形式点题。 三、记叙与议论 多数省市高考卷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因此,考生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写擅长的文体。如果没有擅长的文体,写议论文还是比较稳妥的,因为议论文更容易得到省市平均分。 (一)记叙文写作 记叙文,就是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文章。考生写记叙文,选材要真实,要能够表达真挚的情感,优秀的记叙文,要有鲜活的人物形象,或生活的细节描写。“能写记叙文”是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有些高考作文题比较适合写记叙文,如“我想握住你的手”“踮起脚尖”等。因此,记叙文在高考备考中,也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如下: 1.生活写真法 (1)写亲历的情感故事。 选取自己亲身经历的,动过情、流过泪的情感故事,如表现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故事等。 (2)写熟悉的情感故事。 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表达人物情感,抒写对真情的呼唤、赞颂等。 2.细节传情法 (1)设置道具法。 以设置道具的方式,将一件蕴涵人物情感的物(丝巾、贺卡、硬币等)与人物动作、语言相结合,构成抒情性细节。 (2)特写镜头法。 以特写镜头的方式,锁定人物具有震撼力、个性化的动作,揭示人物内心深层的感情波动;以慢镜头的方式,将系列的动作分解,慢放,以蕴涵丰富情感的慢动作触动读者的心灵。 (3)对比映衬法。 以对比映衬的手法,在细节中融入人与人,人物自身的肖像、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对比,以揭示人物心理,突出人物个性。 3.凸显个性法 (1)在语言、行动描写中突出人物个性。 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我们写记叙文要善于使笔下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具有特色,充满鲜明的个性,以展示其独特的内心世界。 (2)在细节描写中突出人物个性。 生动精彩的细节,最能传神地表现人物的个性。它从细微之处着墨,表现人物最本质的性格特点。 (3)在对比描写中突出人物个性。 对比描写是写出人物个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因为真善美与假恶丑只有在对比中才最容易显示出来。对比描写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一个人的前后反应,表现他对同一事物认识的变化;二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来突出他们各自的精神境界。 4.一波三折法 (1)设置悬念。 悬念,就是在作品的某一部分故意设置疑团,引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矛盾冲突的关注,使读者产生急切期待,欲知后事的心理。 (2)运用抑扬。 常见的有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两种方法。“抑”是蓄势,“扬”是兴波笔墨。 (3)造成误会。 利用时间、地点、人为因素,故意造成人物之间的误解,为行文推波助澜,丰富情节的戏剧性。 (4)形成突转。 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向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峰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用此方法构思情节,在结构上形成了奇峰突起、江河陡转之势。 (二)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就是以议论事理、表达见解为主的文章。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能写议论文”是高考《考试大纲》的文体要求,从考生作文的实际情况来看,写议论文的占到80%以上。因此,高考作文训练当中,议论文备受关注。 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如下: 1.选好立论角度 (1)开门见山,直接立论。 文章开头单刀直入,直接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这是立论的最常见的方法,特别适合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写作。 (2)就事说理,议中立论。 针对具体的事例,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评述性材料作文的写作。 (3)托物言志,喻中立论。 就某一事物借题发挥,把精湛深刻的思想巧妙地寄寓在具体的、浅显的、常见的物(或比喻)中。 2.选择合适的论据 (1)精挑细选,求典型。 要证明一个观点,可用的材料可能会很多。哪些用,哪些不用,哪些简述,哪些详说,需要认真斟酌,精挑细选。从追求“典型”的角度看,筛选考虑两个方面:一是选用与自己所证明的观点本质精神高度一致,即针对性最强的论据;二是选用最有代表性,最具说服力的论据。 (2)旁征博引,求丰富。 丰富的论据,需要旁征博引,掌握一些引述论据的手法,做到论据丰富而没有重复、堆砌之嫌。 ①联想法。围绕中心,发散思维,从书本、家庭、社会,历史、现实,国内、国外等不同的角度联想取材。 ②引用法。引用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充实材料,彰显文化底蕴。 ③排比法。一种方法是聚合浓缩材料,用排比法构筑材料群;一种方法是几个典型人物或事件,构筑排比段。 (3)着眼生活,求新颖。 论据新颖,就是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的新鲜材料。这里的现实生活指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大家关注的刚刚发生的热点事件。 3.严密深刻地论证 (1)证明,求严密。 证明,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写议论文要学会常用的证明方法。 ①例证法。就是通过典型的、有针对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②引证法。引用精练而富有思想内涵的名言警句或故事等,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丰富文章的内容。 ③喻证法。就是运用比喻的方法进行论证,这种方法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使行文生动,易于读者理解,接受。 (2)分析,求深刻。 分析,即对论据的分析,对事理的分析,它是议论文实现说服力的重要途径。分析说理的基本方法有两种: ①因果分析。要善于探究事物的本源,以敏锐的目光,借助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结果。运用这种方法,通常是先摆事实,后分析因果,这种方法用得好便能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度。 ②辩证分析。一是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全面地分析事物。事物有正面,有反面;有主流,有支流;有成绩,有问题;有长处,有短处。二是要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由此及彼地分析事物。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三是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向作出正确推断。 (3)分点,求全面。 分点,即将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 四、语言与文采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光亮与否,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没有娴熟的语言技巧,如同没有精良的手艺,难以把一块用事实与思想凝聚的高级面料,缝织成一件得体的漂亮的外衣。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增强文采,感染读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在写景时,绘声绘色,使人身临其境;写人时,神形毕肖,让人如见其形;论理时,亦庄亦谐,准确鲜明,给人一种内在的逻辑力量。 下面介绍一下语言有特色、有文采的技巧。 (一)活用事例 议论文写作最重要的就是事例的运用,我们完全可以活用这些事例,发挥高中生长于叙述抒情的特点,增加文章的文采与情感,使事例呈现别样的状态,让文章变得灵动起来。 1.让事例散发哲理 优秀作文《那一缕馨香》: 始皇尝在无数目光的凄清中,让诸子百家在火光中彻底消亡,让天下儒生长眠于漠漠黄土。天下士子不屈的灵魂随着思想的湮没垂垂老去,可叹的是,一个盛世的浮华,竟也在这一瞬间灰飞烟灭。勿以一叶障目,勿被所谓的智慧污浊了天地人世,勿因对人文思想的禁锢成为历史倒退的魁首! 2.让事例呈现细腻形象 通过摹写事例的场景和人物的行为,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循着作者设定的思维轨迹,做出与作者一样的判断。如《真诚的阳光》: 金銮殿上,面对高高在上的武则天,狄仁杰壮起了胆子:“陛下,娄师德为官不正,贪赃枉法,曾因一件小事而滥杀平民,铁证如山!”说到这里,他心虚了。娄师德与自己素来不合,不论是在官场还是在生活中,都是劲敌。可今天所参都系子虚乌有啊,怎么办?把心一横,豁出去了。 武则天微微一笑,顺手拣了本奏折给狄仁杰:“爱卿,看吧。”狄打开一看,面色大变。上面全是娄师德请求为自己加官进爵的话。多少年来,强烈的竞争意识使自己的心灵严重扭曲,对手送给自己的,竟是如此的一份真诚。 也许激烈的竞争能蒙住人的双眼,然而心灵深处真诚的阳光必将冲破重重迷雾,照亮一片明朗的天地。人情之花,不应该被竞争的火焰熏得枯萎。 (二)巧用名句 经典名句,是历经岁月磨炼至今仍放出夺目光彩的思想精华。引用名言警句、民谚俗语、诗词佳句、歌曲等,增强文采,给人以深度感、厚度感,增强感染力,是冲击阅卷者视野的好办法。 1.用名句对比,突出中心。 例如《积极思维,快乐青春》一文写道: 年轻没有“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伤感,也没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更没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奈;有的是“有志者事竟成”的澎湃激情和“少年心事当拿云”的豪迈壮志。 作者将伤感、感慨、无奈的忧愁之情与澎湃激情、豪迈壮志的年轻之心进行正反对比,在对比中突出年轻人的心态特征。 2.用名句议论,具体形象。 例如《课本——我的精神食粮》一文,用议论的笔调表达自己人生的感悟: 清晨,捧上语文书,踱步在操场上,慢慢地读,读出“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浪漫,读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精神,读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当益壮…… 作者巧妙地用几句典型的诗句表达对“浪漫”“奉献”等的理解。 3.用名句写景,境界优美。 例如《精彩语文》一文中,作者借用诗句描绘出一幅幅美景: 你让我怀着“东篱采菊,南山饮酒”的心境,去“坐看云起时,行至水穷处”,赏“禅房花木,曲径通幽”,品“荷笠斜阳,青山归远”,忆“黄梅时节,棋子灯花”。 习作恰当地运用诗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三)善用修辞 修辞是语言艺术的花朵。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能使文章语言形象鲜明,气势贯通,音韵和谐,显得文采飞扬。 1.巧用比喻,语言更形象。 (1)巧用比喻手法提出中心论点,使中心论点形象感人。如: 万棵青松可以成就茫茫林海,万朵鲜花可以成就花的海洋,万株小草可以成就辽阔的草原,万朵浪花可以成就雄浑的大海。不论是青松、鲜花还是小草、浪花,它们都是同样的平凡,但也是同样的伟大。因此,平凡成就伟大。 用青松、鲜花、小草、浪花等事物来比喻平凡的人,以此引出中心论点“平凡成就伟大”。 (2)巧用富有哲理性的比喻,使全文论证效果更佳。把一些既具有比喻性又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运用得恰当,亦能加大议论文论证力度,有时能使评卷者拍案叫绝。比如: 微笑,恰如淌过的溪流,柔和恬静;微笑,恰似那悬挂的一刀新月,皎洁光亮;微笑,又恰似那挺拔的苍松,积蓄着万般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坚忍不拔,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自信满满,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心头一暖,那便是微笑的力量! 2.巧用排比,语言更有气势。 在文章中,恰当地运用排比句式,往往能增加文采,增强文章的语言气势,并给人一种整齐匀称的美。如: 李煜虽有吟唱“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诗才,却被政治上的无能束缚,终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遗恨;秦观虽有吟风弄月的雅趣,却被仕途的失意所束缚,抑郁地了结了余生;郭沫若虽有“风兮——归来”的豪情,却被治国之路上的坎坷所束缚,留下遗憾的一笔。 这一系列的排比句,使文章内容集中,节奏鲜明,酣畅淋漓,有气吞山河之雄伟,水泻千里之壮观。 (四)错用整散 一篇文章中,全用整句便会呆板;全用散句,就会缺少气势。如果整散句交错运用,在整齐中求变化,于对称中显错落,能使议论充满韵律之美。如: 一切都曾拥有,是外在的阻碍,是我们要过去的那道坎,是关于昨天的种种;是过期的理想和现实被清零,是深刻的疼痛被遗忘;是珍惜了却挽留不住的失去,是春天的逼近也无法阻挡下一个冬天的来临。一切过去了的,都将成为亲切的怀恋。 一切都会拥有,是内在的追求,是简单的希望,是初升的太阳,是对明天的祈盼;是做出的抉择被肯定,是甜蜜的笑容又浮现;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信念;是微弱的光芒刺穿重重黑暗。所有不会过去的,都将永存于心。 一切都会成为过去,唯有轨迹追随着我的脚步。 一切都要跨过去,如同音符演奏着我的旋律。 【题型示例】 题型1、审题与立意 例1、【2016年高考天津卷】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分)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读海•做人 海,辽阔无垠。这一顷无边无际的海面,有时风平浪静,犹如一位温柔的女子,深蓝的海水好像她深情的眸子,含情脉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海鸟在海面上鸣歌,悦耳动听;小海龟在沙滩上追逐玩耍,其乐无穷。平静的海,昭示着大自然的和谐。 于是乎,我想到了做人。做人有时也应当心平气和,修身养性,不可不管青红皂白就火冒三丈,这样于事于人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凡事都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以冷静的手段去处理,皆大欢喜也。 海,辽阔无垠。这一顷无边无际的海面,有时也会波浪涛天,好似一位发怒的壮汉,澎湃的海水是他心中汹涌的热血,严肃冷酷。整个气氛也随之激烈起来。狂风席卷海洋,那些弱不禁风的海龟都回家了;海鸟却依然如故地在海面上引吭高歌,为这首交响乐伴奏;还有那些屹立在海中的礁石,虽然身躯被猛烈的狂流舔得日益光滑,但它们无怨无悔,因为它们仍能坚定地接受挑战。澎湃的海,表现出大自然的残酷。 于是乎,我想起了做人。做人有时也该雷厉风行,这一点可考验某个人的胆略和能力。若事事都平常对待,草草收兵,会让人永远知己不知彼。 海,辽阔无垠。但你知道是什么造就了它的博大吗?那是因为它能够吸纳众小溪流,若它只是固步自封,那它只会成为一顷死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广阔的海,提示了大自然的奥秘。 于是乎,我想到了做人。人应该有着比海更广阔的胸怀,也应当吸纳他人之言,博采众长。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样,我们自身才会不断完善、充实。 阅读海的过程,也正是人成长的历程。我们应用一生的时间去读海,学海的精神。学她的处变不惊,学她的雷厉风行,学她的博大深沉,然后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路。 【解析】 1.“阅读方式多元化”: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的拓展,传统阅读方式随着科技进步与文字载体的改变 注意事项: ①审清题干要求。一定要注意,不仅仅是阅读,而是“我的青春阅读”,所以内容上一定要有“我”的阅读体验。虽然文体不限,但是由于有“我”,文体可以是记叙文或者散文,最易于把握的是议论性散文。 ②联系现实,强调向生活延展。 经过分析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意的根据,考生应该多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的阅读体验并进行延伸,确保立意贴切、深刻。平时对此有所思考的考生,应该更如鱼得水。也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多关注生活,多思考,不要只是“藏身”象牙塔中。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举一反三】【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 语文素养来自生活 现实生活里,每个人都免不了要与语言文字打交道,或表达情感,或交流工作,或提出诉求,等等,从出生之后的咿呀学语,到学校里的语文课,再到进入社会后的语言、文字学习和水平提高,语文让既必不可少又一生受用,谁都不能等闲视之。 语文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语言素养说到底还是来自生活里,为更好地生活而提高,在生活的实践中提高。课堂是我们生活的关键部分,从课本上“依葫芦画瓢”,当然是必须的,校园里朗朗读书声,见证着我们对语文知识的饥渴、熟练掌握语言技巧的执著;但课本知识终究只是基础的,有限的,要真正丰富语文功底,提高语文素养,就不能不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去“大生活”里汲取更加丰富的营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当然还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首选,甚至可以说是捷径,毕竟,善于学习、接受间接经验,才可以让我们更迅速地适应生活、提升自己。从高尔基“爱孩子,是母鸡都会的事儿” ,我们可以真切地领略到来自生活的比喻何等生动、贴切;从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日得秋霜”,我们可以由衷地感受到生活里语言的精彩、文字的魅力、表达的境界…… 阅读,是学习,是积累,也是模仿,要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语言、个性文字,当然不能总是嚼别人吃过的馒头,而必须自己沉到生活里去,感受、体验、尝试、磨炼,追求自己的原创、个性、风格和高度,否则,就永远只能停留于别人和前人的水平,而不可能有所突破、有所进步,不可能适应发展了的情境,体现生活的多元化和多姿多彩,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语文素养,最关键的一点或许就是热爱生活。 语文素养来自生活里,生活永远是语文知识不竭的源泉。爱生活,我们的语文水平才不至于贫乏、干瘪;爱生活,我们的表达和创造欲望才更强烈、多维;爱生活,我们也才会真正体味到语文素养带给我们的种种精彩。 【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这则关于提升语文素养的材料,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命题思路与精神符合课标要求和2016年的高考命题要求,与2015年课标2卷一脉相承。材料富于时代特征,思想倾向鲜明,贴近学生生活,任务驱动明确;不同处是在要求上,把2015年的“哪一个更……”换成“比较”,是一则值得肯定的作文材料。 从立意角度看,学生要全面把握材料,写出以下内容,比较三个途径各自的优缺点,写出自己受益于哪种阅读,这种阅读给自己语文素养的提升带来了哪些好处,进而肯定语文学习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只要比较三种阅读就不会跑题。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变式探究】 (2015·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立意解析: 1.审清事实: 人物:父亲、小陈、警察、网友。 事件:小陈举报父亲高速公路屡次开车打电话。 结果:警察对老陈进行教育和处罚并公布于官方微博,引起网友点赞或质疑。 2.审清关系: 网友点赞、质疑——官方微博——小陈的行为;(条件、因果) 警察教育处罚——小陈举报——老陈的行为;(条件、因果) 3.审出问题: 小陈为何要举报老陈? 网友为何对小陈的行为点赞或质疑? 警察为何要把这件事公布于官方微博? 4.审出道理: 小陈举报父亲是出于对父亲的爱以及公民的责任意识; 警察教育处罚老陈源于交通法规的要求; 老陈被举报源于对个人和他人安全意识的淡漠和责任意识的缺失; 网友点赞出于对小陈维护和遵守规则的肯定,质疑或许是出于对小陈呵护亲情方式的不理解,又或许是出于对警察公布小陈举报事件的不认同。 5.立意角度: 小陈:亲情的另类解读;这也是一种亲情; 老陈:责任意识;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 警察:树立榜样的意义;树立榜样要把握度 6.思路点拨: 这次的作文题目,要求是写一封信,可以写给小陈、老陈或者其他相关方。首先要特别注意格式。在格式上来说,必须是信的形式,这有别于普通作文格式。题目没有做要求,可以自拟,可根据你的立意拟一个贴切的题目,也可以直接写“给×××的一封信”。注意材料中特别提醒,写信人姓名为“明华”。 立意上看,此信可以写给老陈,也就是材料中的父亲。从感情上来说女儿报警了,表面上看是大义灭亲的行为,但是实际上是对父亲换一种方式的关心。因为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车,既是对自身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所以写给父亲老陈的信,可以从责任意识这个角度来写。 此信可以写给小陈,即材料中的女儿。在 信中,你可以对她的行为表示理解和赞同甚至拍手叫好。因为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女儿没有放纵亲人的违规行为,而是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给父亲提醒,这种做法值得肯定。你也可以对小陈的做法表示不理解甚至嗤之以鼻,认为女儿用举报亲人的方式来劝阻自己的父亲,多少有些让人心寒。 此信还可以写给其他相关方。比如写给交通管理者。要求他们严格执法,对这种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惩罚。多做“摒弃交通陋习、倡导文明出行”的宣传等等。 【变式探究】(2014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解析】材料中列举了很多北京的“老规矩”,也让我们联想到更多的北京“老规矩”,比如人们见 【举一反三】(2014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外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 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字数不少于700字。 【解析】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明确立意的角度。材料中学生对探究的三种感受或看法就是三种立论的角度。 第一种感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我们据此深入思考:“为什么探究令人难忘?”因为探究能够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深入钻研某些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有同学间的合作,也有质疑和辩论,让学习变得丰富多彩。据此,可立意为“探究的好处”“探究深,收获多”“探究让学习更精彩”等。 第二种感受:“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我们据此深入思考:“探究是一种怎样的学习方式?”显然,探究式学习需要有浓厚的兴趣,需要在探究的过程中思考问题,需要同学间的合作等。据此,可立意为“在探究中思考”“兴趣让探究更有效”“探究与合作”等。 第三种感受:“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这是探究这种学习方式在现实学习生活中遭遇的尴尬,针对这一观点可以分析“探究流于形式”的原因,也可以反面立意为“探究不能流于形式”“探究不是作秀”“探究应注重实效”“还探究以真面目”等。 无论选择哪个角度立意,都要明确体裁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写议论文要做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论证过程中灵活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假设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写记叙文,可以写探究学习中的一点发现、些许感悟、点滴思考等,切入点不必过大,但一定要有打动人心的细节描写,要有真情实感的流露,切忌写流水账式的记叙文。要巧妙构思,或欲扬先抑,或结尾点题,或明暗线交叉进行等。 【变式探究】(2013·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 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___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解析】该题属于半命题作文,形式上有创新,既保留了传统命题作文的构架,又呈现出适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是一道颇具亮点的高考作文题。题目前面已经给出了足够的提示,应该说审题不是问题。按照前面的提示,如从思维过程切入,可以谈“思而知之”“疑而知之”;从生活体验出发,可以谈“乐而知之”“挫而知之”;从求知方式入手,可以谈“读而知之”“网而知之”;从知行关系着眼,可以谈“行而知之”“用而知之”等。不管怎么立意,一定要强调是通过横线上所填的方式“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 【变式探究】(2013·高考课标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中涉及到三个人:商人、老工匠、年轻工匠;还有三人围绕的中心之物是钻石。从理论上说,三个人有三个角度,但本材料在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这里赞扬的是年轻工匠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因此,立意的重点应放在勇气上。为什么许多老工匠不敢尝试?因为他们虽然拥有足够的经验但是因而也有更多的顾虑,反而是年轻工匠勇敢站出来,并完美切割出两块宝石。为什么年轻工匠经验不足,却能做成大事,因为和没有经验比起来,勇气更加重要。没有勇气,不敢负责,不愿担当,不去实干,就是有再丰富的经验都是纸上谈兵。 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寓意,尤其是老雕刻家最后的话。立意为: ①勇气。立意为“抛开顾虑,勇往直前”、“成功来自勇气”、“做事需心无旁骛,无所畏惧”等。 ②经验与勇气。围绕“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成功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等切入。 可以写记叙文,叙述你的经历;也可以写议论文,可以选择历史上的政治改革先锋,科技创新先锋,个人创业先锋,卓尔不群的文人典范等。 考点2、记叙与议论 例2、【2016年高考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答案】 张扬个性活出自我 水,宁静致远,以柔克刚,这是它的个性; 花,倾吐芬芳,奉献自我,这是它的个性; 鸟,崇尚自由,搏击天空,这是它的个性。 无论是水,还是花,抑或是鸟,它们都以自我的个性展现于大自然中,他们张扬自我的个性,展现自我,活得异彩纷呈。 的确,大千世界因个性的存在充满了勃勃生机。正是有了个性的装点,才有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才有了“梧桐更兼细雨”的阴柔,才有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异彩缤纷。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揭开历史的面纱,古人亦无不以其个性而名垂千古。 陶渊明,作为一代隐士,世俗的污浊,仕途的糟粕,使他毅然弃官还田园。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他采菊东篱下,这就是他的个性。在举世皆浊的世界里,他独清;在众人皆醉的世界里,他独醒。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他以自己张扬的个性,诠释着自我,展现着自我!他在官场失意,但他不曾在人生中失败,因为他张扬了个性,拥有了辉煌的人生,活出了自我。 司马迁,忍辱以负重,顽强不屈著《史记》,这是他的个性;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肯领美国的救济粮,这是他的个性;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的个性……他们不受羁绊,张扬个性,终为世人留下了人生的印迹。 明月高悬映古今,面对多元的竞争的社会现实,我们亦应张扬个性,呈现自我。张扬出自己的个性,不是刻意地炫耀自己,而是实事求是地肯定自己,因为今天的社会需要自我的展现,需要个性的创新,这是我们实现鸿鹄之志的必由之路。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张扬个性,是判断我们是否是一个有创意的青年,是否为祖国合格接班人的基准。只有在个性的天空里才能活出本真的自我,假如世人都没有个性,那么世界将会是一个机械的世界,浑然一色,黯无生机。 贯古今,串未来,我们都需要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用个性来书写自己的辉煌人生,用个性来描绘自己的宏图伟志。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可泯灭个性的,因为个性是人生的灵魂,只有张扬个性,才能活出自我。 【解析】 材料作文的关键是读懂材料,让思考从材料中析出。可以先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再由这些关键词作深入透析,体现自己的思考。一句常见俗语,字序稍许有变,不仅句意不变,境界亦全新,可见语言之丰富,实乃人思想至丰富。“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赋予此句含义和精神:在这个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已呈常态化趋势:要么彰显个性,刷存在感,要么提倡创新,不走寻常路线,要的是高精尖。你可任意选择,不过,万变不离其宗,你要话语权意识。没有话语权,或许就没有你了。而话语权,绝不是说说就行的。彰显个性、提倡创新,相信没有人反对,然而,如何达之,颇为不易。新未必是创新,个别未必是个性。不过,如果你连此意识都没有,庶几危矣。这则作文题呼应社会创新主题,跟上了时代,而展示个性,又深得年轻人心声,作文充满时代气息,符合社会跳动的脉搏。文体不限,可写成记叙文,议论文,甚至其他文体,如小小说、散文等。不过,联系考场 【举一反三】【2016年高考上海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答案】 以人为鉴知得失 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过于相信自我,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唯我独尊的思想在作祟,二是自己只看到了自己能看到的和想看到的东西. 古代的大部分帝王,对待忠心耿耿进谏的忠臣,往往表现出不可思议的残暴.就连一代明君唐太宗,有时也对逆龙鳞的魏征恨得咬牙切齿。我们普通人呢?一听到反对意见,轻则脸红脖子粗,怒目相向,重则拍案而起,反唇相讥,甚至拳脚相加,由“文斗”到了“武斗”。这就难怪,想听意见,却只能听到赞歌了。 中国有句俗话,叫“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多通俗,又是多深刻的话呀!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不能包打天下。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思想是有限的,一个人的创造也是有限的。毛泽东同志在谈到“群众路线”时,曾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赞歌不能算意见,随声附和也没有多大价值,最有用的应该是指出错误的意见。三峡工程的决策者,面对记者说出了一句朴实而深刻的话:“对三峡建设来说,最有价值的是反对者的意见。” 国外的很多企业家,为了让员工畅所欲言,经常组织一些“漫谈会”,鼓励大家“胡说”,从中寻找思维的火花。他们规定,不管是谁提出想法,不管提出的想法有多么可笑,是多么不可思议,大家都必须鼓掌欢迎,并齐喊“很好,很好”。为了听取意见,他们可谓用心良苦啊! 每天我们都要照镜子,看看我们穿着是否得体,脸上是否有灰尘。那么,我们道德上的灰尘怎么发现?我们思想上的不足怎样找到?我们创意上的失误怎样避免?不难,别人就是一面最好的镜子,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解析】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的关键词是“评价”。评价,有面对面的或公开的评价,如对面交谈,工作互评,网络评论等;也有私下里的不公开评价,“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背后不说人”,自古皆然。评价有好有坏,有中肯的有违心的,评价内容涉及广泛,可以说应有尽有,有的有用,有的没用,有的让人如 无所适从,情绪低落。人,不管何时都要做到自信而不自负。 ④可以几种观点兼而有之,少于侧重即可。也可以从如何评价他人,或看待被评价的他人方面来考虑。 评分标准 一类卷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 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卷: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变式探究】(2015·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照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 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一位中华英雄,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 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立意解析: 第一题,立意以表达对这位英雄人物的敬爱、崇拜、学习为主,如果能写出英雄人物谦虚、平凡、柔情的一面,或通过英雄人物,表达出作者也可成为英雄的思想,应属立意新颖。想象力、叙事描写能力,成为这篇作文在技能要求上的重点。 第二题,深入灵魂的热爱,应该是关乎人类前途、国家民族精神、英雄品德、祖先遗爱、亲子感情、个人成长或“三观”的爱。所选之物,不是有象征意义,就是有重大作用,或者与某段真挚的感情相关联。 【变式探究】(2014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解析】 这则材料的核心内容是:将来发明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体都不要只是停留在智慧芯片的表面,要写得深刻。 【举一反三】(2014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解析】这是一道励志型材料作文题,鼓励考生以更积极的态度去观察和解读生活。与2013年作文相似,所给材料为一句话,阐发的中心是“人只有自己站起来,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站起来”是一个形象的概念,一个人要乐观、积极、自信地去面对外部世界,首先就要站起来,站起来的同时,实际上就已经拥有了自信;战胜自己后,才有勇气去征服世界。我们可以对此加以引申,引申为“人的品格”的站立。 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写作:(1)直接以成就某种品格为论题,肯定这种品格对生活的重要意义;(2)从反面入手,在思辨中确立保持某种品格,从而更加肯定这种品格。文体的选择:写议论文,应观点鲜明,积极健康,联系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将道理说深说透;写记叙文,要在写人叙事中表达“站立”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不论是哪种文体,都要注意从“站立”“世界”层面辩证思考。 【变式探究】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小山问大山:“您吃什么才长得这么青翠巍峨呢?”大山说:“我每天吃清风一阵,闲云两片,鸟鸣和虎啸数声,早晚各吃朝霞和夕辉,有时也喝上朝露和山泉。”小山问:“仅吃这些您就这么挺拔伟岸吗?”大山说:“还要感谢狂风暴雨,迅雷闪电。狂风为我剪裁身形,暴雨为我荡涤傲气,迅雷为我劈去放肆,闪电为我斩断高傲。”小山问:“为什么有些山总是风沙弥漫、低矮松垮呢?”大山说:“因为我们各自的食谱不同。他们选择的是嫌疑、抱怨、怯懦、黑暗等,因此就不能青翠巍峨。”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这是一道寓言类材料作文题。题目提供的是一则寓言材料,只有准确理解其寓意,才能准的心情;⑤选择好生命的菜单等。其他立意,只要在材料的范围内,亦可。 【变式探究】(2013·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材料表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豆作为食物的尴尬处境,即煮熟的大豆很难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二是大豆被做成豆腐后命运的改变,豆腐让大豆蛋白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给烹调留下了极大的创造空间,适应了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立意角度:①要学会蜕变;②要学会升华自己;③要积极改变;等等。 【能力突破】 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四巧法” 新材料作文只给出材料,不限定话题,从而引导考生把审题的注意力从关注话题本身,集中到对材料的解读上面。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而材料的主旨也就是作文的主旨。 (一)故事性材料:多角度分析理解 一般来说,故事性材料的各个意义点,是蕴含在材料所涉及的人和事上的,我们可以从材料中的人和事入手,从不同的角度提炼出多个观点。 (二)话语性材料:抓关键词句切入 命题者为降低试题难度,有时会在叙述材料或提示考生阅读时设置一些关键词句(关联词、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情感句、议论句等),以突出材料中心或命题意图。审题时,如果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准确理解材料,把握材料主旨,从而快速准确立意。 (三)多则型材料:分析同异,明辨关系 1.求同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有共同点的多则材料。其思维过程如下: 逐则分析 比较几则材 找出共同点, 明确内涵 料的内涵 明确立意所在 如: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发表论文《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小时,实验了一年,于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过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洗衣技术。 运用求同分析的方法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后,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点:①这三则材料讲的故事都与发明、发现有关;②这三项发明发现都与他们个人的人生遭遇有关;③他们都是在生活中遇到了某种坎坷或难题后产生了破解的想法;④都是经过努力探索,终于破解了难题,从而有了新的发明发现。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立意:要善于从细节中发现机遇,只有抓住机遇才能成功;如果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可以写矛盾是相互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关键是我们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抓住转化的契机,变不利为有利;同样的难题,许多人都会遇到,但机遇只垂青有心人。 2.求异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对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的多则材料。具体来说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如: ①马克思23岁时被誉为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 恩格斯21岁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五则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进一步分析材料,我们会发现材料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相异点可以立意为:青年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轻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3.辩证思维法 有的材料存在对立倾向,两者都很有道理,但都只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又很合理了。 4.因果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因果关系比较明确的材料的审题立意。这种材料往往会揭示事物产生、变化和发展中所蕴含的某种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我们可以由果溯因,切入立意。 (四)图画类材料:读懂画意,联想类比 漫画类作文提供的主要材料一般不是文字,而是有一定意义的图画,写作要求则是把图画中用线条、色彩描绘的形象及其包含在形象之中的思想感情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二、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五妙招” 命题作文最大的特点是限制性、规定性比较强。因此,命题作文更需要咬文嚼字,仔细审题,正确立意。主要方法有: 1.明确重心,增加信息 命题作文的审题,首先,要理解题目中关键词语的含义。除了词语的本义外,还要把握其引申义和比喻义。 其次,注意题目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 再次,增加信息。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我们可以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恰当地增加信息(如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丰富语境,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明确范围、方便切入题旨的目的。 2.由表及里,探究寓意 命题作文题目的含义一般是多方位的,多层次的,所以我们对文题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上,还应该深刻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挖掘其深层的隐含信息。像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 3.以问领想,发散思维 这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多方追问可以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4.理清关系,把握内涵 在关系型的命题作文中,我们不仅要准确把握作文题目的含义,更要理清题目中各词语之间的内在关系,如对立统一关系、依存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层进关系、取舍关系等。 5.关注材料,打开思路 近几年来,命题作文也出现了“提示语+命题”的新形式,我们称它为新命题作文。其中,提示语一般是论述性或说明性的文字,它不仅可以引出题目,还会对题目进行补充或提示立意方向,以降低审题的难度,同时也会对写作的范围进行一定的限制。因此,审题时要重视探究材料,分清层次与角度,明确写作内容和范围。 例1.(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这是一则事实类材料,将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某个特定的事件或现象、问题等提供给考生,要求他们通过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而形成相应的见解、观点或情感、态度,很好地规避了模仿与套作。读完这则材料,我们会很容易想到“对决”“合作”“习惯”“规则”“争论”。 立意角度: (1)可以从“争论”的角度谈:为什么会引发如此激烈的争论?根据常用的“由果溯因法”,从探究原因来切入立意。“规则”指明是“对决”与“突破”,其实就是强调“竞争”,旨在提高比赛的观赏性,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来决定胜负。而最新情况是,有这么一组选手,他们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其实他们也算是“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并不算违规,只是没有满足大伙儿对比赛原有的期待。规则的设定需要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规我们的心态更积极,更阳光。 例2.(2014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读懂这个作文材料的关键是理解黑白胶片的时代和数码技术的时代所隐含的社会背景,理解黑白胶片和数码技术所反映的生活和情感体验。黑白胶片的时代是科技落后、物质贫乏的时代,生活节奏不像今天这样紧张,生活压力不像今天这样大,人们很享受生活中像照相这样的点滴的快乐。因此,黑白胶片隐含着一种历史,一种古老的传统。数码技术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人的内心世界却越来越浮躁、孤独、寂寞。因此,数码照片代表的是现代,是内心情感、精神的缺失。综合以上分析,我们提倡现代人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了过去那些美好的瞬间,在物质时代要传承过去的文明,丰富自我的精神境界。可立意为“老照片与历史传承”“数码技术与精神缺失”“留住记忆中的美好瞬间”等。 【变式探究】(2014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中展示了三种不同的人来到山脚下之后做出的不同选择。解读 【变式探究】(2014年高考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了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 000元,老王仍欠下4 000多元医药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从命题提供的材料内容来看,材料源于生活,贴近生活。首先,从老板和医院的角度来思考,好心的老板帮忙支付医药费,医院在其欠钱的情况下为其做手术并准其出院,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时代精神。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