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分)‎ ‎1. 《大清会典事例》规定:“嗣后凡遇凶恶不法之人,经官惩治,怙恶不悛,为合族之所共恶者,准族人鸣之于官:或将伊流徙远方,以除宗族之害。或以家法处治,至于身死,免其抵罪。”该规定表明 A. 宗族成为基屡行政机构 B. 宗法制是清朝政治制度的基石 C.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D. 宗族具有维系地方稳定的作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材料可知,对于一些不法之徒、怙恶不悛者,宗族有权进行处置,“以除宗族之害”,既使“以家法处治,至于身死,免其抵罪”。这体现了宗族在地方事务上的重要作用。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宗族具有维系地方稳定的作用[‎ ‎2.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 A. 分封制 B. 封建制度 C. 君主专制制度 D. 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A ‎【解析】周朝是实行的分封制度,所以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分封制,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里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的封建制度不是一回事,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周天子不是君主,周朝也没有君主专制制度,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周朝权力尚未集中,不存在中央集权制度,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3.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它 - 14 -‎ A.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B. 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 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兔 D.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 ‎【答案】C ‎【解析】中国之永为“统一”国,这是由于郡县制之下的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这样中央的集权就加强了,能够确保为“统一”国,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说法绝对,错在消除二字,不符合题意,排除;郡县制和行政效率无直接的关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郡县制也不能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加强中央权力,为中国之永为“统一”国奠定制度的基础。‎ ‎4. 读《九卿职能表》,从中可见秦朝中央官制 官称 职能 官称 职能 奉常 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 郎中令 宫中警卫 典客 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卫尉 官门警卫 宗正 皇室事务 廷尉 司法和首都警卫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 太仆 宫廷车马 A. 仍具有家国一体的色彩 B. 各级官员既配合又牵制 C. 便于皇帝操纵军国大权 D. 彻底打破贵族分封体制 ‎【答案】A ‎【解析】表格显示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宗正掌管皇室事务,少府掌管皇室财政,材料体现了秦朝的官制设置受到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影响,故A项正确。B说法不符合史实;C材料没有体现;D项中彻底说法绝对。‎ ‎5.‎ - 14 -‎ ‎ 史载,魏晋时设中正,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晋以后,部分中正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由此可知,政府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A. 巩固门阀士族统治 B. 加强中央集权 C. 保证选育的公正性 D. 注重门第家世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部分中正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可以看出政府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不是主要目的,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九品中正制,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部分中正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结合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分析即可。‎ ‎6. 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 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可以看出,行省是元朝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官员具有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聚集地方财富上交中央,说明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B项正确;材料旨在强调行省制度下地方所拥有一定的大权,而不是强调行省制度造成地方势力膨胀,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权和制衡的关系,排除C;中书省才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排除D。‎ ‎7. 顺治时期,内阁大学士负责票拟,职权最高。康熙时期,内阁的一部分职权分给翰林院。雍正时期,随着军机处的设立,内阁职权再次削弱。发展到最后,内阁虽存草拟诏旨之责,但军国大政主要由军机大臣根据皇帝的旨意办理。这表明清朝 A. 内阁已失去辅政作用 B. 增设军机处取代内阁 - 14 -‎ C. 军机处成为中枢机构 D. 皇权开始兼并了相权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内阁原来拥有票拟权,清朝康熙时期,被翰林院分权,军机处设置之后,再次被削弱,总体来说职权越来越小,“但军国大政主要由军机大臣根据皇帝的旨意办理”说明军机处成为中枢机构,故C正确;A不符合“内阁虽存草拟诏旨之责”军机处设置之后,内阁仍然拥有草拟诏旨的职责,内阁并没有完全被取代,故B错误;内阁和军机处都不具备宰相的权力,所以不能算是兼并相权,故D错误。‎ ‎8. 下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简表 时期郡县数 西汉 三国 西晋 隋朝 唐前期 苏南浙江 会稽郡北部31县 ‎4郡50县 ‎5郡70县 ‎7郡43县 ‎13州74县 江西 豫章郡18县 ‎4郡51县 ‎6郡58县 ‎7郡19县 ‎7州34县 福建 会稽郡南部1县 ‎1郡9县 ‎2郡14县 ‎1郡5县 ‎5州28县 根据表中东南行政区划设置变化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古代行政区划不断向东南拓展 B. 人口和经济重心有南移趋势 C. 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不断加强 D. 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 ‎【答案】D ‎【解析】从苏南浙江、江西、福建地区的县的设置不断增多的趋势,表明行政区划不断向东南拓展,体现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管辖加强,同时也说明东南地区不断开发,反映了人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故A、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与材料中央管辖加强的信息不符,故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着重考查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根据材料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9. 古代雅典非常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创立陶片放逐法 - 14 -‎ B. 扩大官员的选拔范围 C. 发放“观剧津贴”,鼓励观赏戏剧 D. 只承认少数人的公民权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古代雅典为了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培养公民的意识而采取了发放“观剧津贴”,鼓励观赏戏剧之类的措施,而其他三项和题意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发放“观剧津贴”‎ ‎10. 在雅典,对于将于次年任职的议事会成员、执政官等重要官吏,首先由500人议事会审查其资格,而后再由陪审法庭审查,最后决定权在于陪审法庭。这说明雅典民主 A. 体现了小国寡民的特点 B. 保证公民对国家官吏实施有效监督 C. 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D. 体现了雅典公民的自由和平等 ‎【答案】B ‎【解析】根据“对于将于次年任职的议事会成员、执政官等重要官吏,首先由500人议事会审查其资格,而后再由陪审法庭审查,最后决定权在于陪审法庭”,说明雅典重视对国家官吏实施有效监督,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小国寡民的特点”,排除A;材料主要说明对国家官吏实施有效监督,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雅典公民的自由和平等”排除D。‎ ‎11. 雅典曾经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反映了 A. 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 B. 城邦意识对社会全方位的渗透 C. 规范公民的行为利于希腊稳定 D. 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 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等信息,可知这反映了雅典注重公民意识、‎ - 14 -‎ 城邦意识,并在社会全方位渗透,A项正确;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与材料信息“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不符,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强调公民意识、城邦意识,并非规范公民的行为,C对材料解读错误,排除;希腊是公民政治,D项“所有人”表述错误,排除D项。‎ 点睛:本题考查雅典的城邦意识,抓住关键信息“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分析即可。‎ ‎12. 罗马在帝国时期曾广泛流行无夫权婚姻。与之前的有夫权婚姻相比,这种婚姻夫妻处于同等地位,双方的财产分开;成年子女也拥有财产权,并享有签订契约和买卖财产的权利能力。这种婚姻制度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 罗马法体系的完善 B. 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 C. 万民法取代了公民法 D. 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中主要提及婚姻财产问题,未体现立法技术的问题,故A项错误;罗马帝国疆域扩大和婚姻制度变化,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万民法取代公民法解决的是共和国与外邦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双方的财产分开;成年子女也拥有财产权,并享有签订契约和买卖财产的权利能力……”可以看出是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婚姻制度 ‎13. 古罗马法中关于“排放雨水之诉”规定: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这一规定 A. 强调遵循自然规律 B. 注重保护私人利益 C. 通过立法防灾治灾 D. 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答案】B ‎【解析】材料是强调私人利益,而非重视遵循自然规律,故A项错误;题中所说的不能擅自改变雨水的流道,是为了避免影响到邻人的家庭利益,体现罗马法注重保护私人利益,故B项正确;材料关于“排放雨水之诉”调节的是邻里利益关系,与“防灾治灾”“环境保护”无关,排除CD项。‎ - 14 -‎ ‎14. 罗马法中规定:并不是罗马法上所有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买卖契约的主体,聋哑人、精神失常者、年幼的人和受监护的妇女被排除在买实契约主体范围之外。这表明罗马法 A. 理论与实践严重地脱节 B. 注重当事人的行为能力 C. 缺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D. 重视契约保护私有财产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买卖契约指的是买卖当事人针对双方想要交易的物的交付和用于买卖物的价金经过协商而达成的买卖协议;而题干中“聋哑人、精神失常者、年幼的人和受监护的妇女”等人明显没有当事人的行为能力,故不符合买卖契约条件,B项正确。法律是基于现实问题而制定的,罗马法具有实用性,排除A。题干强调聋哑人、精神失常者、年幼的人和受监护的妇女等人不符合买卖契约条件,并没有体现法律缺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排除C。题干强调的契约的主体,而不是契约的内容,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信息“买卖契约的主体”“聋哑人、精神失常者、年幼的人和受监护的妇女被排除在买卖契约主体范围之外”等。‎ ‎15. 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往往是一件事已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 A.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 “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 C. 内阁所有的成员对国王负责 D. 国王任命首相控制内阁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内阁大臣先自己意见统一然后再报告女王,这开创了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的原则,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内阁首相而非所有的成员对国王负责,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国王能任命首相但无权控制内阁,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即内阁先保持一致再报告女王。‎ - 14 -‎ ‎16. 有学者说,“在现代社会发物之初,王权与贵族之间建立-定的平衡,对现代民主来说是“个决定性的条件。”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 法国君主派与共和派长期拉锯斗争 B. 美国建国初将邦联制调整为联邦制 C. 《大宪章》成为英国代议制的基石 D. 德国帝国议会与联邦议会相互制约 ‎【答案】C ‎.....................‎ 点睛:材料“在现代社会发轫之初”“王权与贵族之间建立一定的平衡”是解题的关键。‎ ‎17.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文官不包括内阁成员,而仅指“事务官”,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这种文官制度 A. 改变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B. 强化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C. 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 D. 推动了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文官制度建立的初衷在于保持政府运作的稳定性,不受政党政治轮替所带来的冲击。因此它的作用主要在于推动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故D项正确;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是在《权利法案》等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基础之上,材料中并未体现法制的变革,故A项错误;材料明确提出“文官不包括内阁成员”,所以并不能强化责任内阁制,所以B项错误;与政党政治也没有关系,所以C项错误。‎ ‎18. 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兔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绕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 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B.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C. 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 14 -‎ D. 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答案】A ‎【解析】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任命和免去内阁成员,材料中事件就是总统实施自己权力的表现,故A项正确;美国是三权分立,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并没有增大,故B错误;美国总统领导内阁,故C错误;材料体现出是内阁和总统关系,不是党派之争,故D错误。‎ ‎19. 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协调了各种矛盾,为美国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下各项中属于兼顾小州利益的是 A. 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 B. 黑人按3/5计入人口总数 C. 各州拥有一定的自主权 D. 参议员每州两名 ‎【答案】D ‎【解析】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大州人口数量大,对大州有利,A不符合题意,排除;黑人按3/5计入人口总数,不利于南方实行奴隶制的各州,无法体现“兼顾小州利益”,排除B;各州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大州和小州一样,无法体现“兼顾小州利益”,排除C;参议员每州两名,兼顾了小州利益,符合题意,故选D。‎ ‎20.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总统麦克马洪企图将他不喜欢、但得到议会支持的一位总理解除职务,他的打算落空后,进而试图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可法国人对拿破仑三世的独裁记忆犹新,结果是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在1877年进一步澄清。史学家普遍认为这 A. 使总统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B. 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C. 延续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D. 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答案】B - 14 -‎ ‎21. 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机关在权力以及产生方式等方面与他国迥异的是 A. 英国下院 B. 美国国会 C. 法国众议院 D. 德国联邦议会 ‎【答案】D ‎【解析】英国下院、美国国会、法国众议院都是由选举产生,德国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德国的联邦议会议员由君主任命,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 ‎22. “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这段材料谈论的是哪一选官制度的弊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答案】D ‎【解析】材料“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可以看出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与人才培养脱节,故D项正确,C项错误;A项是先秦的制度;B项西汉的制度。‎ ‎23.‎ - 14 -‎ ‎ 明代君臣冲突激烈,官员经常尖锐地批评皇帝所为政于自请辞官,还多次群体性的直接上朝抗争;皇帝好用廷杖,许多官员因建言而死于杖下。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统洽阶级的政治腐败 B.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三纲五常受到了批判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明朝废除丞相以后,皇帝直接面对百官,所以许多大臣可以直接批评皇上,另外废除宰相之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专制体制弊端日益明显,也促使直言犯上的现象日益增加,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统治阶级政治腐败的表现,主要体现的是皇帝、官吏之间的矛盾,排除A;材料不能证明三纲五常受到了批判,臣子向皇上进谏,恰恰是忠君的表现,排除C;材料这种政治现象的出现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D。‎ ‎24. 《史记》记载,黄歇(春申君)对楚王说:“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又说:“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拒)秦。”据此可知当时 A. 以郡统邑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郡一级的行政区划已成为定制 C. 楚王善于纳谏确保了政治清明 D. 郡制是特殊条件下的地方体制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 “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拒)秦。”可知为满足楚国边境军事防卫需要而设置郡,故可知郡制是特殊条件下的地方体制,D项正确。A项说法加强中央集权与战国时期的史实不符,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排除。战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以分封制为主,秦朝实行郡级地方行政制度,排除B。题干反映春申君向楚王谏议,没有体现楚王善于纳谏,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关键信息“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 “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拒)秦。”等,逐一排除选项即可。‎ ‎25. 有学者指出,道光年间(1820-185年)的士大夫阶层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在那个时代,虽然也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是他们怕清议的指责,默而不言,这种现象 A. 显示了知识分子的清高 B. 源自于政府的高压政策 C. 不利于中国近代化开启 - 14 -‎ D. 是对清政府的无声抗议 ‎【答案】C ‎【解析】由材料“虽然也有少数人看亊较远、 较淸,但是他们怕淸议的指摘,默而不言”可知,当时士大夫怕事,不敢改革,这就不利于中国近代化,所以答案选C,排除A;B是原因,而材料意图是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D是对材料具体的描述,排除。‎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比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力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化版社)‎ 材料二1746年,乔治二世听取了卡特赖特勋爵和成廉·普特尼的意见,否决了由配兰(时任内阁首相)提出的任命威廉·皮特为国防大臣的建议。配兰等人亳不退让,于2月10日带领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当时就任命巴思伯爵为财政大臣,受命組阁。巴思伯爵不是下院议员,又缺少一位能帮助他控制下院多数的得力助手,很难得到下院的必要支持。……他总共只当了两天“首相”,在英国近代政治史上创下了一个新记录。……乔治二世面临政治危机,只好再请配兰等人复职。‎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 材料三其主要内容有:一是重新分配议席,下议院议席分配将都议员人数由188席增加至253席,市代表由465席减至399席,取消“衰败选区”(人口减少、经济落后地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其具体规定是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镇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1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 ‎——陈敏昭《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一分析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说明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政治根源。‎ ‎(3)据材料三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这一改革内容有何积极影响?‎ - 14 -‎ ‎(4)纵观近四个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答案】(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原因:英国具有议会政治的民主传统;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光荣革命”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并取得成功。‎ ‎(2)基本原则: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内阁首相要得到议会(下院)的多数支持。‎ 政治根源:乔治二世试图突破《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对国王权力的限制。‎ ‎(3)主要内容:取消或减少原有选区议席,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影响: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推动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4)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需要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要结合政治传统,适合本国国情;要讲究改革策略,采取灵活的斗争方式;民主政治制度的实行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光荣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方面说明英国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二小问云因,根据材料“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17世纪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可从尊重传统、崇尚中庸、吸取教训等方面分析原因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原则,根据材料“配兰等人毫不退让,于2月10日带领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可概括为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根据材料“巴思伯爵不是下院议员,又缺少一位能帮助他控制下院多数的得力助手,很难得到下院的必要支持”可概括为内阁首相要得到议会(下院)的多数支持。第二小问,关于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政治根源,可从国王否决首相的提议方面思考作答。‎ ‎(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下议院议席分配将郡议员人数由188席增加至253席,市代表由465席减至399席,取消“衰败选区”(人口减少、经济落后地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即可概括归纳。第二小问,关于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 ‎(4)本问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纵观近四个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得出的认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民主政治制度的渐进性;民主制度要结合政治传统;适合本国国情;要讲究改革策略,釆取灵活的斗争方式等方面思考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 14 -‎ 整体分析:本题以英国君主立宪制为切入点,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完善等内容;以及对英国政治制度演变的认识等,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适应英国的国情,是英国人民选择的结果。从英国制度演变的过程中可知,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完善需要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人民必然选择。‎ ‎ ‎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