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暑假作业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暑假作业考试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西周封建,同时具有两作用:一是便于对付旧殷王朝之反动,一是防御四周游牧人侵扰。”下列关于西周封建制说法不准确的是 ( ) A.是对商代政治制度的彻底否定 B.曾强化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 C.是军事和政治手段结合的产物 D.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中央集权 2.习近平在《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的讲话》强调“郡县治,天下安。我多次讲过,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下列关于秦“郡县制”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基于分封制的某些教训而实行 B.形成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 C.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元史·百官志》记载:“斯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始分立行中书省……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记载“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者多虑世泄露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外……后名军机处……。”材料所述两个对应机构 ( ) A.起初都是中央临时的派出机构 B.最初均因征伐用兵之事而设 C.后者皆为中央常设行政机构 D.都有防止泄露军事机密的特点 4.明清将司法权一分为三,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各掌其一,即三法司制度。清实行三司会审和九卿会审制度,由刑部掌审理,大理寺复核,都察院监督,有时王公大臣也参与会审,凡遇大狱,判决的执行权最终归皇帝核准。材料说明,明清的三法司制度 A.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保证了审判结果的公平公正 C.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D.提高了司法机构的办事效率 5.下表是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 年份 人口(万人) 耕地(万顷) 耕地负荷(人/顷) 米价(千文/石) 1724 56 80.0 6.7 0.575 1753 1651.4 83.1 19.9 1.012 1784 3283.2 89.8 36.6 1.412 1820 4799.2 95.0 50.5 2.432 综合表格可知,以下与米价变动原因无关的是 ( ) A.政府政策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吸引农业劳动 C.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 D.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 6.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485年)规定:男子15岁以上,授种栗谷的露田40亩,妇人20亩。奴婢同样授田。授田不准买卖,年老或身死还田。这一规定 ( ) A.土地所有制形式为私有制 B.前提是国家控制大量荒地 C.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D.限制了家庭手业的发展 7.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曾一度呈现出“八方来贡,万国来朝”的朝贡局面。对此表述错误的是 ( ) A.处于官府的控制之下 B.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C.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D.目的是宣扬国威 8.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至康第六年(1667)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己。”说明了苏州 (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雇佣关系全面盛行 9.古雅典民主政治在实施中,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多有权势家族渗透,甚至父子或兄弟一起供职,而将军委员会的一些成员甚至沦为独裁者,这显然损害了直接民主和公民的利益。这表明古雅典民主政治 ( ) A.保留了大量旧俗 B.缺乏法制规范 C.演变为贵族政治 D.具有先天缺陷 10.有学者指出“在雅典繁荣时期的公元前五世纪,雅典和所处的阿提卡地区的人口总数,可能已达到25万到30万之间。而公民大会的组成人数大约在2.5万到4万不等。” 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 A.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奠基 B.雅典民主政治属于“少数人当家作主” C.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D.公民大会是古希腊代议制民主的表现 11.著名法律史学家梅因说:“我找不到任何理由,为什么罗马法律会优于印度法律,假使不是有‘自然法’理论给了它一种与众不同的优秀典型。”梅因意在强调罗马法( ) A.是优于印度的法律 B.蕴含自然法精神 C.具有与众不同特点 D.包含典型的案例 12.15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这使他们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这种“饥渴”产生的根源是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文萌芽 B.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 C.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D.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13.《新全球史》载:“1500年以后,跨文化互动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展开,文化间的碰撞比之前几百年间的更具破坏性……欧洲的影响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平衡。”这表明在新航路开辟后 ( ) A.欧洲的影响力逐步扩大 B.跨文化互动才得以展开 C.文化碰撞阻断跨洋交流 D.欧洲维持了世界力量平衡 14.瓦特的改良蒸汽机被认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最伟大发明,推动了工业革命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是因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 ) A.取代了电力的地位 B.推动了新型交通工具的诞生 C.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D.为当时的机器提供了巨大动力 15.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16.1760年以前,英国中间阶层的人数大约占下院人数的八分之一,但到了18世纪末,他们的人数翻了一倍,约占下院人数的四分之一。中间阶层的部分成员可以购买爵位,渐渐接近贵族边缘。这一变化有助于 ( ) A.责任内阁制初步形成 B.限制国王的行政实权 C.议会民主制逐渐完善 D.扩大贵族的政治影响 17.1937年罗斯福试图通过国会立法增加自由派大法官人数的方式来“填塞”联邦最高法院以便施政。“填塞法院”计划最后被国会否决,但无形的压力使法官们开始支持新政措施,这被称为“拯救了最高法院的及时易帜”。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 ) A.存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C.总统权力高于司法权力 D.行政权扩大影响司法权 18.长期以来法国教育被教会把持,而在1879至1899年期间,法国时任教育部长费里亲自选定中小学教材,如选用共和主义史家拉维斯反映爱国观点的《法国历史》作为历史课本;选用民族主义作家戴鲁莱德的《士兵之歌》作为全国中小学传唱歌曲。费里这一做法 ( ) A.化解了共和派与保皇派的矛盾 B.培养了科学理性的人才 C.消除了教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D.巩固了民主共和的成果 19.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第一条内容为“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天朝上国”不得不接受耻辱 B.宗藩体制不得不接受条约体制 C.为此后实现长期和平奠定基础 D.国际平等原则得到了很好贯彻 20.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符合这一论述的历史过程是 ( ) A.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 B.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 C.从维新运动到义和团运动 D.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 21.1998年,戊戌变法允许官民上书言事;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这表明清政府 ( ) A.利用舆论加强监督 B.扩大普选权的范围 C.全面改革科举制度 D.调整政治参与方式 22.从1864年到1894年,民族资本总额只有680万元左右,而1895年到1898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到1400万元以上,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列强的商品倾销迅速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 B.洋务运动的诱导和榜样作用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23.“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说明洋务企业的兴办 ( ) A.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使中国完全走上了富强之路 C.产生了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4.抗战时期,知名学者马寅初抨击说:“有几位大官乘国家之危急,挟政治之势力,勾结一家或几家大银行,大做其生意,或大买其外汇。其做生意之时,以统制贸易为名,以 大发其财为实,故所谓统制者是一种公私不分之统制。”马寅初抨击的是( ) A.日本实施的统制经济 B.政府繁重的苛捐杂税 C.美国对中国资本输出 D.急剧膨胀的官僚资本 25.有人说:“近代以来,欧化东渐,竞事猎取而国际婚姻一语,尤为留学青年所艳美,望风附和,接迹国中。”这表明近代中国 ( ) A.西化现象已十分普遍 B.婚姻新风已逐渐出现 C.取缔了传统婚姻礼仪 D.新旧文化的冲突较大 26.1932年12月4日的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在现有谷物价格的条件下,家庭和机关中利用谷物作燃料,要比用煤砖更合算。”这反映了当时 ( ) A.胡佛政府开始干预农业经济 B.罗斯福政府推行减耕减产政策 C.出现农产品严重过剩的现象 D.煤炭资源不足的危机暴露出来 27.美国副总统亨利·阿加德·华莱士(1888—1965)认为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商品、资本输出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的催化剂。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 ) A.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目的 B.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C.有助于美国战后经济恢复 D.导致欧洲走向了分裂对抗 28.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 ) 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29.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这说明当时 ( ) A.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 B.计划经济体制完全被打破 C.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30.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时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这从侧面说明了 ( ) A.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衰落 B.两极格局逐渐走向了解体 C.中美之间的分歧依然较大 D.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第Ⅱ卷 非选择题部分(共40分) 二、非选择题(31题16分,32题24分,共40分) 3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所谓皇权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就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央的权力结构中将群臣的权力集中于皇帝。这样就形成“惟以一人治天下”的局面。的确到了清代,无论是皇权的专制还是中央集权的程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清朝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表现。(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的政体,并分析其主要不同。(8分) 32.(24分)古代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今天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是惠及所经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之路、和平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 材料二 ——人教版教材插图 材料三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貿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马世力《世界史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叶世界市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8分) (3)相对于材料二,材料三中的世界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夏商时期,中央对地方的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分封制对内外服制度有一定的继承与发展,A项的彻底否定一词不妥,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题干中“西周封建,同时具有两作用:一是便于对付旧殷王朝之反动,一是防御四周游牧人侵扰”,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周天子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题干中“一是便于对付旧殷王朝之反动,一是防御四周游牧人侵扰”,分封制的作用兼有政治和军事功能,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分封制下地方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抓住材料“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来分析。秦统一后,经过朝廷上的激烈辩论,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是直接而非间接管理地方,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与郡县制相适应,秦始皇建立丁一套地方官僚机构,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答案】B 【解析】清朝军机处源于“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外”,非派出机构,故A项错误;“因征伐用兵之事而设”与材料中“斯国初,有征伐之役”“用兵西北”相符,故B项正确;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并非行政机构,故C项错误;材料中“多虑世泄露事机,始设军需房”,但行省没有,故D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据材料“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各掌其一,判决的执行权最终归皇帝核准”可知主要强调权力的相互牵制从而加强皇权,而非权力的制衡,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判决的执行权最终归皇帝核准,而不是体现审判结果的公平公正,故B项错误;据材料“司法权一分为三,判决的执行权最终归皇帝核准”可知君主对于司法权有最终解释的权力,从而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故C项正确;据材料“清实行三司会审和九卿会审制度,由刑部掌审理,大理寺复核,都察院监督,有时王公大臣也参与会审,凡遇大狱,判决的执行权最终归皇帝核准”可知三司程序比较复杂,并未提高司法机构的办事效率,故D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 根据史实和材料表格我们很容易得知,清朝初年推行的更名田和摊丁入亩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古代中国社会的人口增长,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随着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大量劳动力被吸引至农业领域,这也在客观上助推了清朝米价的上升,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进入19世纪,随着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中国出现大量白银外流的情况,致使出现米价日益上升的趋势,故C项正确,不合符题意;根据基本的经济学常识不难得知,单位面积土地产量的提高只会使粮食价格日益下降而非提升,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6.【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孝文帝实行均田制为土地公有制,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均田制是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所以,前提是国家必须控制大量无主荒地,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均田制并不能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故C项错误;均田制并不与家庭手工业冲突,故D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古代朝贡处于官府的主导之下,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朝贡贸易往往是薄来厚往,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八方来贡,万国来朝”,外国对华朝贡,我们则回馈以礼节性的“赏赐”,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朝贡贸易下薄来厚往,并非出于经济利益考量,而是为了炫耀国威,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8.【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战国以来,中国古代始终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说明江苏丝织业出现了以雇佣劳动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因素,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C项错误;“全面盛行”表述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9.【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到雅典民主在具体的实践中与其所标榜的民主有很大出入,但并不能说明雅典民主保留了大量旧俗,故A项错误;雅典的这些民主改革措施都是有法律依据的,所以并不是缺乏法律规范,故B项错误;这些不足并没有使雅典演变为贵族政治,故C项错误;之所以这些缺陷主要是由于雅典民主本身制度有一定的先天缺陷,故D项正确。 10.【答案】B 【解析】梭伦改革是在前594—前572年,非“雅典繁荣时期的公元前五世纪”,故A项错误;题干中雅典居民达到“25万到30万之间”,而公民大会的人数“大约在2.5万到4万不等”,结合所学雅典妇女、儿童、外邦人、奴隶无公民权,故B项正确;伯里克利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顶峰,但与题干无关,故C项错误;雅典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非代议制,故D项错误。 11.【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自然法而非优于印度法律的表象,故A项错误;由材料“假使不是有‘自然法’理论给了它一种与众不同的优秀典型” 可知罗马法中体现了自然法的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自然法而非罗马法的与众不同,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典型的案例,故D项错误。 12.【答案】A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从根本上来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故A项正确;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故B项错误;统治者的支持,是新航路开辟的政治条件,故C项错误;教会鼓励成为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故D项错误。 13.【答案】A 【解析】A项与材料中“欧洲的影响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平衡”相符,故A项正确;文化互动才展开与材料中“跨文化互动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展开”不符,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是推动而非阻断跨洋交流,与材料中“1500年以后,跨文化互动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展开”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决定性地改变了”不符,故D项错误。 14.【答案】D 【解析】电力的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错误;新型交通工具的诞生仅是蒸汽机在交通领域的影响,故B项错误;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最伟大发明,推动了工业革命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指代蒸汽机实现了动力的革新,对多个行业产生重要影响,故D项正确。 15.【答案】A 【解析】据材料“大众休闲文化”“戏院”“喜剧和音乐剧”“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可得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城市化进展显著,故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不是逐渐消除,故B项错误;工业化开始启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欧美工人福利得到保障,开始于二战后福利社会制度的建立,故D项错误。 16.【答案】C 【解析】责任内阁制初步形成?是在1721年,故A项错误;国王的行政实权在1721年后已经转移到内阁,故B项错误;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一部分工业资产阶级逐渐壮大,并且进入议会下院,这样有利于冲击原来的贵族制,促进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发展与完善,故C项正确;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对贵族政治是一种冲击,故D项错误。 17.【答案】D 【解析】据材料“‘填塞法院’计划最后被国会否决,但无形的压力使法官们开始支持新政措施”可知并非强调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而是强调司法权的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司法权的改变,而非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故B项错误;依所学,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总统权力并不高于司法权力,故C项错误;据材料 “罗斯福试图通过国会立法‘填塞’联邦最高法院以便施政,但无形的压力使法官们开始支持新政措施”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干预经济借助行政权影响司法权,故D项正确。 18.【答案】D 【解析】民族主义并不能化解党派的纷争,故A项错误;爱国主义与科学理性属于不同的范畴,故B项错误;“消除了教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与历史现实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879至1899年期间……选用共和主义史家拉维斯反映爱国观点的《法国历史》作为历史课本,选用民族主义作家戴鲁莱德的<士兵之歌》作为全国中小学传唱歌曲”,法兰斯第三共和国建立后,通过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教育来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故D项正确。 19.【答案】B 【解析】材料中“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不等于耻辱,故A项错误;宗藩体制体现了华夷关系,而材料中“1842年《南京条约》”是近代条约,“大清大皇帝”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国”,故B项正确;材料中“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没有长期和平,1856年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故C项错误;材料中“1842年《南京条约》”是不平等条约,故D项错误。 20.【答案】B 【解析】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是从1839——1842年,此时中国近代现代化未开始,故A项错误;题干中“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战败指甲午战争,自强运动是洋务运动,故B项正确;从维新运动到义和团运动是从1898—1901年,在甲午战争之后,故C项错误;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是从1898—1912年,故D项错误。 21.【答案】D 【解析】材料未涉及加强监督,与“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不等于扩大普选权,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科举制度,故C项错误;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材料中“仿行宪政”“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表明在调整政治,故D项正确。 2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有个缓慢的过程,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的诱导导致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895年到1898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到1400万元以上”,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战败,放松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始于1911年,故D项错误。 23.【答案】D 【解析】“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和“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表明洋务企业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材料没有涉及到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洋务企业使中国完全走上富强之路与材料的内容表明洋务企业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不符,故B项错误;产生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故C项错误;“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和“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表明洋务企业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故D项正确。 24.【答案】D 【解析】马寅初抨击的是国民政府的官员“以统制贸易为名,以 大发其财为实”,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与苛捐杂税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与美国对华资本输出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故D项正确。 25.【答案】B 【解析】材料只是说婚姻观念受西方的影响,不能说明西化现象已十分普遍,故A项错误;据材料“近代以来,欧化东渐,竞事猎取而国际婚姻一语,尤为留学青年所艳美,望风附和,接迹国中”得出婚姻新风已逐渐出现,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说婚姻观念受西方的影响,没有涉及中国传统的婚姻礼仪,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说婚姻观念受西方的影响,没有涉及中国传统的婚姻礼仪,新旧文化的冲突较大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26.【答案】C 【解析】未涉及干预农业,与材料中“利用谷物作燃料”不符,故A项错误;1933年3月,罗斯福就职总统与材料中“1932年12月4日”不符,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是产品严重过剩,与材料中“用谷物作燃料,要比用煤砖更合算”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在现有谷物价格的条件下”反映了更便宜,没有涉及煤炭资源不足,故D项错误。 27.【答案】A 【解析】由材料“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商品、资本输出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的催化剂”可知马歇尔计划通过对欧洲经济的援助达到控制西欧的目的,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故A项正确;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华约组织的成立,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有助于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西欧国家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推动欧洲走向联合,故D项错误。 28.【答案】A 【解析】材料中“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是利,材料中“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是弊,故A项正确;批评反全球化思潮与材料中“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的客观现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该学者是辩证看待,并不是单纯强调消极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辩证看待全球化,并没有涉及应对策略,故D项错误。 29.【答案】C 【解析】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是在1984年,故A项错误;国有企业打破 “三铁”说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故B项错误;国有企业打破“三铁”说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故C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是在21世纪初,故D项错误。 30.【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中美关系正常化而非美国霸主地位的衰落,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解体于1991年,故B项错误;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C项错误;由材料“时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可知中美关系关系正常化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故D项正确。 31.【答案】(1)特点:皇权专制;中央集权。(4分)表现:设军权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2分) (2)政体: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2 分)不同:国家元首权力不同,英国国王“统而不治”,美国总统掌握行政大权;政府与议会关系不同,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与联邦政府不对国会负责,但受国会制约。(6 分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皇权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得出皇权专制,中央集权;第二小问表现,结合所学得出,设军权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2)第一小问政体,据材料二“君主”得出英国君主立宪制,据材料二“总统”得出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第二小问不同,据材料二“形式任命”“行政”得出国家元首权力不同,英国国王“统而不治”,美国总统掌握行政大权,据材料二“负责”结合所学得出政府与议会关系不同,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与联邦政府不对国会负责,但受国会制约。 32.【答案】(1)出现商业革命;出现价格革命(金银贬值.物价上涨);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证明地圆学说正确性,震撼了教会的神学思想;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任答4点得8分) (2)特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任答一点计2分) 原因:英国率先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英国疯狂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英国的加紧对外商品输出(任答3点得6分) (3)英国失去“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世界贸易总量持续大幅度增长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加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任答两点得4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一“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商品和金银的流入,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根据材料一“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沉重地打击了封建贵族;根据材料一“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推动了欧洲早期殖民扩张;根据材料一“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图示,可以发现,英国居于世界贸易中心地位;第二小问原因,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英国通过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拓展了海内外市场,率先发起工业革命,不断对外输出商品,使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3)根据材料三“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英国失去了“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根据材料三“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貿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贸易总量不断增加;根据材料三“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国家间依赖程度增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