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

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 高三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1. 若一架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其飞行方向是( )‎ A. 一直向正东方向 B. 一直向正西方向 C. 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D. 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2. 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的过程中,途经的大洲和大洋依次是( )‎ A. 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 B. 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 C. 太平洋—亚洲—印度洋 D. 印度洋—非洲—大西洋 ‎【答案】1. C 2. 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方向的判断和区域定位 ‎【1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由于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故中心点为北极点。②地位于①地的西北方向,③地位于②地的西南方向,故飞机由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其飞行方向为先向西北,后向西南,C选项正确,ABD错误。‎ ‎【2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②③三地经纬度分别约为(0°,45°W)、(50°N,90°W) ,(0°,170°W)。故途经的大洲和大洋依次是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B选项正确。‎ ‎【点睛】地球上两点之间方向的判定:1、先判定南北方向:纬度越靠近北极,其南北方向越靠近北方;纬度越靠近南极,其南北方向越靠近南方;2‎ ‎、东西方向判定:两地同为东经,数值大的在东方;两地同为西经,数值小的在东方;若两地一处为东经一处为西经,则将两地经度相加,经度之和小于180°,东经所在地在东方,西经所在地在西方,经度之和大于180°,东经所在地在西方,西经所在地在东方。‎ 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我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船入轨之后,将与在高度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上的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进行对接,两名航天员将在天宫二号内完成系列科学实验。飞船于11月18日返回地面。‎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 飞船轨道所运行的级别最小的天体系统是(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河外星系 D. 银河系 ‎4. 飞船运行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下图中的( ) ‎ A. ①段 B. ②段 C. ③段 D. ④段 ‎5. 下列最有可能影响飞船与地面联系的地理现象是( )‎ A. 火山爆发 B. 台风经过 C. 太阳辐射 D. 耀斑爆发 ‎【答案】3. A 4. C 5. D ‎【解析】‎ 本题组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天体系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3题详解】‎ 飞船在绕地球的轨道上运行,因此所运行的级别最小的天体系统为地月系,A正确。故选A。‎ ‎【4题详解】‎ 读题可知,飞船运行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在向南回归线移动,C正确。故选C。‎ ‎【5题详解】‎ 发生在太阳色球层的耀斑,发出的电磁波会进入地球大气层,引起大气层扰动,从而影响地球上无线短波通信,D正确;酒泉位于板块内部,火山爆发较少,且不受台风影响,AB错误;太阳辐射不会干扰飞船与地面的联系,C错误。故选D。‎ ‎6.下图为某地昼长年内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题。 ‎ 该地的纬度是( )‎ A. 90°N B. 66°34′ N C. 90°S D. 66°34′S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详解】读图可知,该地12月22日时昼长为24小时,出现极昼现象;6月22日昼长为0小时,出现极夜现象,故该地位于南极圈上,D正确。故选D。‎ 左图为“2018年1月8日我国某地气温和气压垂直变化示意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 ‎7. 该日,甲地最可能(  )‎ A. 受气旋控制 B. 受台风系统影响 C. 受冷锋影响 D. 受亚洲高压控制 ‎8. 与周围地区相比,甲地(  )‎ A. ①较弱 B. ②较强 C. ③较强 D. ④较强 ‎【答案】7. A 8. C ‎【解析】‎ ‎【7题详解】‎ 图中甲地等压线向低处凹,受低压控制,A正确;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气温高,但甲地气温低,不可能受台影响。‎ ‎【8题详解】‎ 图中①表示太阳辐射、②表示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甲地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作用强,C正确。‎ ‎【点睛】‎ 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即等压面凸向高空的为高压,下凹的为低压,可形象地记忆为“高凸低凹”具体如下图所示:‎ 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冬季某月近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数值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若图中等压线状况不变,某自驾游汽车从①地经②地到③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A. 气温:暖→冷→暖 B. 气压:低→高→低 C. 降雨:晴→雨→晴 D. 风向:东北风→西北风→东南风 ‎11. 据图推断 A. 甲地昼夜温差比乙地大 B. 乙地天气是秋高气爽 C. ①对未来可能有雨雪天气 D. ②比④风速大 ‎【答案】9. B 10. C 11. A ‎【解析】‎ ‎【9题详解】‎ ‎②位于冷锋前,在未来48小时将经历冷锋过境,因此未来会有大风、雨雪天气;③位于暖锋后,而暖锋降水位于锋前,因此未来为晴天;①距离冷锋较远,说明冷锋已经过境,因此为晴朗天气;④处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但没有雨雪天气。因此②处“洗车指数”最高,故B正确。‎ ‎【10题详解】‎ 图中①与冷锋锋面距离远,说明冷锋已经过境,天气晴朗;②处位于冷锋锋面附近,且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易形成阴雨天气;③位于暖锋后,而暖锋降水位于锋前,因此③处天气晴朗,故C正确。①处位于冷风后,受冷气团可知,而②、③分别位于冷锋前和暖锋后,受暖气团可知,因此①处气温低,故A错误。由图中等压线数值可知:①处气压大于1015,而②处小于,③处小于1005,故B错误。由图中各点与等压线的位置关系可知,②处为西南风,故D错误。‎ ‎【11题详解】‎ 甲地位于高压中心,天气晴朗;乙地位于低压中心,阴雨天气,晴天昼夜温差大于阴雨天气,故A正确、B错误。图中①与冷锋锋面距离远,说明冷锋已经过境,天气晴朗,故C错误。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图中④处等压线比②处密集,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冷、暖锋系统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一般。‎ 下图为非洲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图中四地,海陆间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 M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A. 降温减湿 B. 降温增湿 C. 增温增湿 D. 增温减湿 ‎【答案】12. C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由图中可以判断出①为尼罗河主要流经热带沙漠地区,②为尼日尔河,③为刚果河,主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地区,河流流量大,水循环最活跃,④为赞比西河,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故选C。‎ ‎【13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M位于非洲西部,有本格拉寒流流经,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故选A。‎ ‎【点睛】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3.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用于指导农业耕种时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下左图为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下右图为某年5月25日我国部分地区冬小麦生长和收获进度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14. 甲地一带的“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如今已变成了“寒露种麦正当时”,其原因主要是( )‎ A. 改良耕作制度 B. 全球气候变暖 C. 采用优良品种 D. 温室大棚育种 ‎15. 丁地一带冬小麦“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半山,寒露种平川”,体现了( )‎ A.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14. B 15. 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位于华北平原,种麦时间从秋分推迟到寒露,说明该地热量条件改善,原因最有可能为全球气候变暖,B 正确;农业的耕作制度受积温影响,本质上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不易被人类改良,A错误;注意题干中提到是“甲地一带”,涉及范围较大,表明该区域整体热量改善使得种麦时间推后,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丁地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山体的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时间种麦,反映的是山体的不同海拔气温不同,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正确。故选C。‎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有一处湖泊。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湖泊分布在(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7. 该湖泊湖面与测风塔塔基的最大相对高度可能为( )‎ A. 299 m B. 300 m C. 445 m D. 500 m ‎18. 若沿东北至西南方向(图中虚线框范围内)作过①地的地形剖面图,则下列最符合的是( )‎ A. B. C. D. ‎ ‎【答案】16. B 17. C 18. 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100米。根据等高线的递变规律,甲处的海拔范围为2400m——2500m,乙处的海拔范围为2100m——2200m,丙、丁两处的海拔范围为2300m——2400m。乙处地势低洼,四周海拔较高,最有可能是湖泊的分布地,B正确。故选B。‎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湖泊湖面的海拔范围为2100m——2200m,测风塔塔基的海拔范围为2500m——2600m,因此两地之间的高差范围为300m——500m。故该湖泊湖面与测风塔塔基的最大相对高度可能为445米,C正确。故选C。‎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处位于鞍部,结合图中的方向标,自东北向西南,①处的地势起伏应该先上升后下降,A正确。故选A。‎ ‎【点睛】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计算(图中a>b)‎ ‎(1)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若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若c=b,则da,即“大于大的”。‎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中气压:甲地>乙地>丁地>丙地 B. 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 甲地多晴朗天气 D. 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20. 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地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 B. 乙、丁两地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两地之间的风速 D. 产生四地间环流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答案】19. AC 20. A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等相关知识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近地面,甲处等压线向上弯曲,乙处等压面向下弯曲,因此甲乙两地相比,甲为高压,乙为低压,近地面气压甲地大于乙地;同理在高空,丁处等压面向上弯曲,丙处等压面向下弯曲,因此丙丁相比,丙为低压,丁为高压,高空气压丁地大于丙地;乙地与丁地相比,乙地位于近地面,丁地位于高空,乙地气压大于丁地,因此图中气压:甲地>乙地>丁地>丙地,A正确;该季节可能为冬季,陆地降温较快,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海洋盛行上升气流,C正确,BD错误。故选AC。‎ ‎【20题详解】‎ 甲乙两地之间的气流为近地面的水平气流,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A正确;乙丁两地气流是空气的垂直运动,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B错;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C错;图中的热力环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海陆热力性差异,D正确。故选AD。‎ ‎【点睛】判断类似上图中的热力环流,还有更为简单的方法:可以用“热胀冷缩”的方法判断,乙地受热,空气上升,乙、丁两地等压线 “胀开”,甲地受冷,空气下沉,甲、丙两地等压线“收缩”。由此可判断出图中热力环流的方向以及近地面气温的高低,注意这种方法只适合用在等压线上来进行辅助判断,不必纠结于其“科学性”和“逻辑性”。‎ 下左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下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A,B,C,D 表示岩浆及三大类岩石,①、②、③、④箭头表示地质作用。‎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21. 左图中 M(变质岩)、N(岩浆岩)岩石形成过程与右图中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有( )‎ A. M—③ B. M—④ C. N—① D. N—②‎ ‎22. 关于左图中地质构造剖面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褶皱比断层形成早,其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B. P 岩石形成早于 N 岩石,N 岩石形成早于 M 岩石 C. 甲地可能蕴藏金属矿产,丁地适宜建坝蓄水开发水能 D. 与丙地相比,乙地形成谷地的主要原因是容易被侵蚀 ‎23. 下图中地表形态主要由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 A. B. C. D. ‎ ‎【答案】21. AC 22. BD 23. A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以及岩石圈物质循环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三个箭头指向D,且D只有一个箭头指向A,说明D为岩浆,A为岩浆岩;A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B,由此可知,C为变质岩。则①表示冷却凝固,②表示外力作用,③表示变质作用,④表示重融再生,AC正确。‎ ‎【22题详解】‎ 由图可知,褶皱比断层形成时间早,但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A错误;N处岩浆侵入将P处岩石覆盖,故P岩石形成早于N岩石,变质岩M是在N 形成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因此N岩石形成早于M岩石,B正确;甲地为沉积岩,底层岩浆并未喷出地表,金属矿产存在的可能性较小,丁处为断层,地质结构不稳定,不适宜建坝蓄水,C错误;乙地地质构造为背斜,顶部岩石受张力裂隙发育,容易受外力风化侵蚀形成谷地,D正确。故选BD。‎ ‎【23题详解】‎ A为沙丘地貌,由风力堆积形成,B为洪积扇,由于流水携带泥沙在出山口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AB正确;C为风蚀蘑菇,受风力侵蚀形成,D为火山地貌,由岩浆沿地壳裂隙喷发形成。故选AB。‎ ‎24.下图为部分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 关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位于北半球 B. 位于南半球 C. M为低纬信风带 D. N为极地东风带 ‎【答案】B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详解】图中气压带位于纬度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读图可知,MN两地的盛行风向左偏转,故图表示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图,M为低纬信风带,N为中纬西风带,BC正确。故选BC。‎ 下图为“某大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a~g分别代表不同的自然带类型),回答下列各题。‎ ‎25. 图中属于草原自然带类型有( )‎ A. b B. d C. e D. f ‎26. 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b、c分布狭长主要是受地形影响 B. a-f-g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C. a、d的形成原因相同 D. a和g的南北延伸与沿岸洋流的影响有关 ‎【答案】25. CD 26. A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25题详解】‎ 由图中的纬度以及大陆轮廓可以判断,该大洲为南美洲。f为热带草原带,e由于西侧高大山脉对西风的阻挡,为亚热带草原带(潘帕斯草原),CD正确;b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为温带荒漠带,AB错误。故选CD。‎ ‎【26题详解】‎ 图中a、b、c自然带的分布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呈狭长分布,A正确; a为热带荒漠带,受地形的制约和沿岸寒流的影响;f为热带草原带,受巴西高原地形的影响;g为热带雨林带,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以及受沿岸巴西暖流的影响;故三者反映的是非地带性分异规律,B错误;a自然带的形成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及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d自然带由于处于西风的背风坡,受地形的影响形成,两者形成原因不同,C错;a和g的南北延伸分别受秘鲁寒流和巴西暖流的影响,D正确。故选A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10分,共60分。‎ ‎27.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⑴ 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 ‎⑵ 图中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_点。‎ ‎⑶ 该日,所在学校(约35°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 。‎ ‎⑷ 图中C点当地_____时日出。‎ ‎⑸ 该日,A、B、C三点昼长由长至短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3°26′N,150°E) (2). 10 (3). 78°26′ (4). 4 (5). A>C>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太阳光照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等相关知识 ‎【详解】(1)读图可知,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故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图中每相邻两条经线间隔30°,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当地时间12点,且处于昼半球的正中央,因此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150°E。‎ ‎(2)150°E为12点,此时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10点。‎ ‎(3)正午太阳高度角=90°-太阳直射点与所求地之间的纬度差。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直射点纬度与35°N纬度差值为11°34′,故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8°26′。‎ ‎(4)读图可知,此时C地处于晨线上正值日出,由于B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因此C地此时的地方时为4点。‎ ‎(5)此日太阳直射北半球。赤道昼夜平分,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因此三地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为A>C>B ‎【点睛】在光照图中判断时间的一般方法:1、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2‎ ‎、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24时;3、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4、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28.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⑴ 地球圈层结构中,甲以上是___________。‎ ‎⑵ 岩石裸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形成_____(填字母)类岩石。‎ ‎⑶ 大量火山喷发物可能会导致_____(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升高;也可能会导致_____(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降低。‎ ‎⑷ 描述图中A处所示地貌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岩石圈 (2). b (3). ① (4). ③ (5).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形成山麓冲积扇。‎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以及大气的受热过程 ‎【详解】(1)甲是岩浆的所在地为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为岩石圈。‎ ‎(2)岩石裸露,受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图中b为沉积岩。‎ ‎(3)火山喷发产生了火山灰云团,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可能导致气温升高;同时火山灰云团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能力加强,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可能导致气温降低。图中①为大气逆辐射,③表示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4)A处为冲积扇,形成原因是山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流出山口,由于地势开阔,流速降低,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 ‎29.下左图是“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图”,下右图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B处天气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左图中C、D两处,_________处即将发生明显的天气变化。‎ ‎⑶ 当气压带、风带如右图中甲位置时,地中海沿岸受_____________(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⑷ 若左图中A气压中心在亚欧大陆强盛时,则应对右图中_____(甲或乙)位置示意图。‎ ‎【答案】 (1). 阴雨天气 (2). C (3). 副热带高气压带 (4). 炎热干燥 (5). 乙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图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为材料,综合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气候的形成原因等相关知识 ‎【详解】(1)读图可知,B处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可能多阴雨天气。‎ ‎(2)图中C处于冷锋的锋前,即将遭遇冷锋过境天气,可能出现暴雨,大风降温等天气变化;D处于暖锋的锋后,受暖气团控制,天气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读图甲可知,此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的夏季;此季节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特征炎热干燥。‎ ‎(4)左图中A为高气压中心,该高气压中心在亚欧大陆盛行时,为北半球的冬季。此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乙图正确。‎ ‎30.读下面“季风分布图”和A、B、C、D四幅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 ‎  ‎ ‎⑴ 读图东亚地区此季节盛行季风是 _________,此季节宿迁地区气候特点是 __________。‎ ‎⑵ 南亚印度半岛夏季风的季风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图中甲地气候资料是 A、B、C、D四幅气候资料图中的 _____ 图,该地一年中最热月份为____月。‎ ‎【答案】 (1). 东南季风 (2). 高温多雨 (3).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4). A (5). 5‎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详解】(1)读图可知,此时东亚盛行东南风,为北半球的夏季,宿迁地区的气候特点为高温多雨。‎ ‎(2)南亚印度半岛夏季风为西南风,形成原因是此季节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为西南风。‎ ‎(3)甲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右图中A为热带季风气候,读图可知一年中最热的月份在5月;B为热带雨林气候,C为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D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31.如图,读某海域等温线示意图(下左图)和世界海陆分布图(下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左图中表示的海域可能位于右图中甲、乙、丙、丁四海域的_____(填代号),按洋流性质划分,洋流AB是属于 ________ 流。‎ ‎⑵ 若左图为中低纬的大西洋海域,A、B、C、D四海区有大渔场分布的是___________,该渔场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⑶右图中自然带由①→②→③的地域分异规律,它是以______为基础形成的。‎ ‎【答案】 (1). 甲 (2). 暖 (3). A (4). 寒暖流交汇 (5). 水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相关知识 ‎【详解】(1)读图可知,左图中的海域南部气温较高,北部气温较低,为北半球海域,甲正确;AB处等温线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弯曲,为暖流。‎ ‎(2)若左图为中低纬度的大西洋海域,则DB为北赤道暖流,BA为墨西哥湾暖流,AC为北大西洋暖流,CD为加纳利寒流。A处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大,底层营养物质上翻,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丰富。‎ ‎(3)图中①地为森林景观,②地为草原景观,③地为荒漠景观,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主要形成原因是距海远近的不同导致水分的差异。‎ ‎32.读“非洲大陆部分自然带分布及周边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图中A自然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带,在A自然带的东面赤道附近却没有形成该自然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⑵ 图中自然带A→B→C→D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⑶ 此时B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 ‎⑷ 图中乙海域面积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原因是该海域位于板块的______(生长、消亡)边界处。‎ ‎【答案】 (1). 热带雨林 (2). 海拔高 (3). 由赤道到两极 (4). 高温多雨 (5). 生长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详解】(1)图中A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A处东部赤道附近为东非高原,由于海拔较高,形成热带草原带。‎ ‎(2)图中A为热带雨林带,B为热带草原带,C为热带荒漠带,D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体现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由印度半岛此时盛行西南风可知,此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B为热带草原气候,此季节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控制,气候特点为高温多雨。‎ ‎(4)乙处为红海,处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