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全国)(1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全国)(13)

‎2018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教案(全国)‎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通篇领会文章的内容。所以,断句前首先要通读文章,揣摩一下要断的句子,本着“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语境来断句。首先,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对要断的句子的语境能正确理解,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句子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切忌一边看一边断,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 一、读文段,通文意。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方可动手把句断。具体来说,就是走“四步路”:(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要断的语句。‎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3)对一段话的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4)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  二、标词性,定主宾。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在文言文阅读中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天的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有时在外交用语中还用。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2)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3)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 ‎“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三、看虚词,找位置。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亦送末之常科。”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看虚词断句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1)对话、引文定句读: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的标志往往最易被发现。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谓为标志,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2)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5)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6)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 ‎   “曰”后面断句是不言而喻的;“哉”常用在句末,表示感叹、询问或反问语气,可以断句。‎ ‎  “而”作连词经常用于句子中间,起连接作用,不能断开,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于”是文言文中用得最多的介词,由它和名词组成介词结构多数放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后作补语,不能断开。例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则”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不能断开。其中,“则”表示承接、假设、转折等关系时,“则”前常有停顿,可以断开。‎ 语气词“盖、夫、且(若)夫”等常用在句首,它们前面要断句。此外,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则”“苟”“纵”“是故”“于是”“向使”“是以”“纵使”“然则”等前面也常常要断句。‎ ‎  “矣、耶、乎、焉、耳、而已”等是句末语气词,后面要断句。‎ ‎  利用虚词标志断句时必须注意灵活性。要注意以下四点:(1)“乎”用在句中相当于 ‎“于”时不能断开。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中,“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就不能断句。(2)“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有的不要断句,有的要断句,依据句意和语感而定。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是说也,人常疑之。”(3)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表示并列关系,所连接的并列短语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面断开。例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独以钟名,何哉?”(4)“夫”有时作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有时甚至还可作名词。这几种情况都不能点断。例如:“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四、明语法,辨句式。从理解语法的角度断句,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同时要注意不要随意拆开。比如:判断句式:“……者,……也”,“为、乃、即、则”等。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其它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2)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也就是说,在进行断句时,可抓住文言文词性的组合特点,抓名代,找主干。(3)了解词性组合特点。①名(代)词+动(形)词(这里的名词、代词包括由名词和名词或代词和代词构成的并列短语)。②名(代)词+动(形)词+名(代)词。③介+名+动(形)。④动(形)+名(代)。⑤副+动(形)+名(代)。⑥“矣”“也”“者”“乎”“哉”等助词,和前面的词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以上六种只是最基本的组合方式,还有在此基础上的变形,但不管怎么变,都不能违背“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这一点。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另外,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有时宾语前置),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断句奠定基础。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 五、明修辞,巧判断。‎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断句依据,我们还要了解一点,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对偶、顶针、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呢,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从修辞的角度断句,应注意以下几点:(1)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2)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3)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 六、懂文史,定句读。文言文中的文史知识,包括人物的名、字、号、谥号、年号、地名、官名等。了解这些知识对文言文的断句也会有帮助。比如:“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史记•留侯世家》)断句标志是:时间:汉六年正月;历史人物:良=张良=子房,高帝,萧何;官职:三万户,侯;历史地名:下邳,留。这段文言中,涉及古代文化常识有历法、地理、历史、官职、姓名等,如能借助这些常识来断句,理解起来便容易许多。答案: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不少考生畏惧文言文断句题。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其实,给文言文断句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在我们遵循了一定的方法,抓住了一些关键,就会给文言断句带来方便。笔者在文言文断句教学中,查阅大量资料,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实用的断句方法。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 ‎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