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8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课件)(14张)
专题三 专题横向整合 整合2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1. 改革开放以前 ,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 也遭受了重大挫 折 , 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1) 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期。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 制度基本确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 曲折和失误。 (3)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周恩 来和邓小平主持工作时,国民经济得以回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 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 ,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 方面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3)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放 上海浦东等步骤。 (4)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 3. 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变迁 (1) 新中国成立后 , 尤其是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 , 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 但 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 (2) 改革开放后 , 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 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 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1.社会主义探索中失误的主要特点 (1)1958年总路线:反映了全党和全国人民要求尽快改变我国贫穷落后 状况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忽视了基本国情。 (2)“大跃进”运动:主要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是“左”倾错误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3)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生产关系严重超越生产 力的发展水平。 (4)“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严重偏离了经济建设的轨 道。 规律总结 2.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五个转变 (1)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单一公有制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 (5)从学习苏联模式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时期 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49— 1956年底) 1.国民经济恢复——奠基 1949—1952年,新中国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建设 (1)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 (2)成果:初步建立了我国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 (1)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要点归纳 一、曲折探索 —— 新中国成立至 20 世纪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 展(1956—1976年) 1.中共八大——成功探索 (1)内容: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评价:是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左”倾泛滥——严重失误 (1)表现:1958年,经济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原因:急于改变落后局面的心情急迫;没有经济建设经验;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3)危害:经济比例失调,环境破坏,农民的积极性受挫,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3.“八字”方针——调整恢复 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经济恢复 4.“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 (1)实质:“左”倾错误发展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 (2)影响:国民经济基本停滞,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提高 1.(2017吉林长春高三质监三,31)下表为“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 出统计,据此可知 ( ) A.“一五”计划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C.“一五”计划使得民生得到巨大改善 D.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部门 工业建设 交通通信 农业水利 文教卫生 所占比例 58.2% 19.2% 7.6% 7.2% 对应训练 答案 B 根据所学可知,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是“大跃进”等 “左”倾错误,而不是“一五”计划,由此排除A。“一五”计划侧重于 重工业的发展,这与民生的改善并不密切,由此排除C。计划经济体制是 通过三大改造而不是“一五”计划建立的,由此排除D。从表格中国家 财政预算支出可知,工业建设占据了一半以上,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史实,故B为正确答案。 时期 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的起步( 1978 年至 20 世纪 90 年代初)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2)内容: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 (3)意义: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家局势稳定的基础 ②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国有企业改革 ①内容: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以产权分离和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内容 ②意义: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国有资产大幅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二、强国之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时期 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的起步( 1978 年至 20 世纪 90 年代初) 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过程 ①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等经济特区 ②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1985年以后,闽东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2)特点: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地省会开放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的深化(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过程 ①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2)作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2.对外开放的深入 (1)1990年,国家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2)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2017吉林长春质测一,15)下列宣传画、宣传标语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A.舆论造势大力推动思想解放 B.向共产主义社会高歌前进 C.社会主义建设防右更要防“左” D.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对应训练 答案 D 三幅图反映的是经济建设,不是思想解放,故A项错误;第一、 二幅图表达了高歌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但第三幅图却是抓紧发展 生产力,逐渐抛弃了“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三幅图中,第二幅可以反 映“左”倾错误,而第一、三幅图既没有犯“左”倾又没有犯右倾错 误,故C项错误;三幅图反映的内容都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故D项 正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