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文言文阅读之筛选概括与翻译(测)(含解析)
专题 10:文言文阅读之筛选概括与翻译 (时间:120 分钟,分值:190 分) 班级 学号 得分 1、(17 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9 分) 曾几,字吉甫,其先赣州人,徙河南府。幼有识度,事亲孝。入太学有。兄弼,提举..京 西南路学事,按部溺死,无后,特命几将仕郎。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賜上舍出身, 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 靖康初,提举淮东茶盐。高宗即位,改提举湖北,徙.广西运判、江西提刑,又改浙西。 会 兄开为礼部侍郎,与秦桧力争和议,桧怒,开去,几亦罢。逾月,除.广西转运副使,徙荆南 路。复为广西运判,固辞,价居上饶七年。桧死,起.为浙西提刑、知台州,治尚清净,民安 之。黄岩令受贿为两吏所持,令械吏置狱,一夕皆死,几诘其罪。或曰:“令,丞相沈该客 也。”治之益急。诏修《神宗宝训》,书成,奏荐,帝称善,权.礼部侍郎。 吴越大水,地震,几举唐贞元故事反覆论春,帝韪其言。他日谓几曰:“前所进陆贽事 甚切,已遣漕臣振济矣。”引年请谢,上曰:“卿气貌不类老人,姑为朕留。”谢曰:“臣 无补万一,惟进退有礼,尚不负陛下拔摧。”上闵劳以事,提举玉隆观,绍兴二十七年也。 金犯塞,中外大震,帝召杨存中偕宰执对便殿,谕以将散百官,浮海避之。左仆射陈康 伯持不可。存中言:“敌空国远来,已闯淮甸,此正贤智驰骛不足之时,臣愿率先将士,北 首死敌。”帝喜,遂定议亲征,下诏进讨。有欲遣使诣敌求缓师者,几疏言:“增币请和无 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如是虽北取中原可也。且前日诏 诸将传檄数金君臣,如叱奴隶,何辞可与之和耶?”帝壮之。 孝宗受禅,几又上疏数千言。将召,屡请老..,乃迁.通奉大夫,致仕,擢其子逮为浙西提 刑以便养。乾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清。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一》,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如是/ 虽北取中原可也 B.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如是 /虽北取中原可也 C.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如是/ 虽北取中原可也。 D.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如是/ 虽北取中原可也 【答案】A 【解析】“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结构对称,中间段开,“如是”单独成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徙”表示官职调动,本文中类似的术语还有“除” “起” “迁” “权”等,分 别表示任免官职、重新起用、升官和变更官职之意。 B.“提举”本有“管理” “提拔举荐”之意,是宋代设立的主管专门事务的职官,如 本文中的"提举学事” “提举茶盐”等。 C."宰执”指宰相等执掌国家政权的重臣,在宋代,尚书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参知政 事、枢密使等均在宰执之列。 D.“请老”指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左传·襄公三 年》中有“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之语。 【答案】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曾几小时候就有见识气度,侍奉父母很孝顺,进入太学学习享有好的声誉,因为兄长 去世被朝廷授予官职步人仕途。 B.曾几另一个兄长曾开与秦桧就与金人议和之事发生争执,秦桧很生气,曾开只得离开, 曾几也只好作罢。 C.曾几担任浙西提刑和台州知州时,治理方面崇尚清净无为,但对贪污受贿的官吏,后 台再硬,也毫不手软。 D.曾几在高宗皇帝时就提出退休,没有得到允许,但皇上也不忍心让他劳累,只让他担 任玉隆观提举,他的愿望直到孝宗皇帝继位才得以实现。 【答案】B 【解析】“除”是授予官职,“权’表临时代理、兼任。 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 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 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除”是授予官职,“权’ 表临时代理、兼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吴越大水,地震,几举唐贞元故事反覆论春,帝韪其言。 (2)且前日诏诸将传檄数金君臣,如叱奴隶,何辞可与之和耶? 【答案】 (1)吴越一带涨大水,发生地震,曾几列举唐朝贞元年间的旧例反复议论奏报,皇上认为他 说得对。(“大水,地震” “故事” “韪”) (2)况且前日下诏让各位将领传布檄文数落金国君臣,像呵斥奴隶一样,有什么说辞 (或 “理由”)同金国议和呢?〔 “数” “何……耶” “辞”) 【解析】注意重点词语“大水,地震” “故事” “韪”“数” “何……耶” “辞”的翻 译。 参考译文: 曾几,字吉甫,他的祖先是赣州人.后来迁到河南府。(曾几)小时候就有见识气度, 侍 奉父母很孝顺,进入太学学习后又有好名声,(曾几的)兄长叫曾弼,担任京两南路提举学 事,巡视部属时溺水死亡,(曾弼)没有后人,(朝廷)特別任命曾几为将仕郎,到吏部应 试,考官对他的文章感到惊异,把他列为优等,赐他同上舍出身,提拔为国子正兼钦慈皇后 宅教授。 靖康初年,担任淮东茶盐提举。高宗皇帝即位,改为湖北茶盐提举,调任广西运判、江 西提刑,又改任浙西。刚好他兄长曾开担任礼部侍郎,与秦桧极力争辩和议之事,秦桧大怒, 曾开去职,曾几也被罢免。一个月后,授予十西转运副使的官职,调任荆湖南路。又担任广 西运判,坚辞不受,寄居上饶七年之久。秦桧死后,重新起用担任浙西提刑、台州知州,治 理崇尚浩净无为,老百姓安居乐业。黄岩县令接受賄赂被两个差吏要挟,县令将差吏套上枷 锁投入监狱,一个晚上(两个差吏)都死了,曾几诘问县令的罪责,有人说:“县令是丞相 沈该的座上客,”(曾几)处理县令更加迅急。皇帝下诏(叫曾几)修撰《神宗宝训》,书 编写完成,奏荐给皇上,皇上认为很好,任(他)暂时代理礼部侍郎。 吴越一带涨大水,发生地震,曾几列举唐朝贞元年间的旧例反复议论奏报,皇上认为他 说得对。后来一天(皇上)对曾几说;“先前奏奏论陆贽的事很急切,现在已派漕臣赈济〔灾 民〕 了” (曾几)拿年龄大作理由语求卸任官,皇上说;“你气质面貌不像老人,暂且为 我留下吧。”辞谢说:“臣对朝廷之事没有任何补益,只是(平素〕进退有礼节,还(算得 上)没有辜负陛下的提拔重用,皇上怜惜不忍心用事情来使他劳累,让他担任玉降观的提举, 这是绍兴二十七年的事。 金兵侵犯边塞,朝廷内外大受震惊,皇上召杨存中偕同各位宰执到便殿对策.(皇上) 把 将遣散百官,乘船从海上逃跑的想法告诉他们。左仆射陈康伯认为不能这样。杨存中说:“敌 人举全国兵力,远道来袭,已经闯进淮河流域,这正是贤能明智之士驰骋疆场人力不够的时 候,臣愿第-个率领将士,向北方拼死力故。”皇帝很高兴,于是作出御驾亲征的决定,下诏 进发讨伐。这时有想派使者到敌方进求延迟进军的,曾几上疏说:“增加货币请求议和, 没 有小的益处,只有大的害处,为朝廷考虑.正应该卧薪尝胆、枕戈待旦,专心致力节约俭朴, 经略武事之外的一切事务都放下,这样的话即使向北收复中原也可以做到。况且前日下诏让 各位将领传布檄文数落金国君臣,像呵斥奴隶一样,有什么说辞同金国议和呢? ”皇上认为 他的话很鼓舞人。 孝宗做了皇帝,曾几又上了几千字的奏疏。(孝宗)要召见他,(他)多次请求告老还 乡,于是将他升为通奉大夫退休,提拔他儿子曾逮担任浙西提刑以方便奉养。乾道二年去世, 享年八十二,赠谥号“文清”。 2、(17 届湖南省湘潭市高三 5 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9 分) 石鉴,字林伯,乐陵厌次人也。出自寒素,雅志公亮。仕魏,历尚书郎、侍御史、尚书 左丞、御史中丞、多所纠正,皇帝惮之。出为并州刺史、假节、护匈奴中郎将。 武帝受禅..,封堂阳子。入为司隶校尉,转尚书。时秦、凉为虏所败,遣鉴都督陇右诸军 事,坐论功虚伪免官。后为镇南将军、豫州刺史,坐讨吴贼虚张首级。诏.曰:“昔武牙将军 田顺以诈增虏获自杀,诬罔败法,古今所疾。鉴备大臣,吾所取信。往事西事,公欺朝廷, 以败为得,竟不推究。中间黜免未久,寻复授用,冀能补过,而乃与下同诈。所谓大臣,义 得尔乎!有司奏是也,顾未忍耳。今遣归田里,终身不得复用,勿削爵土..也。”久之,拜光 禄勋,复为司隶校尉,稍加特进,迁右光禄大夫、开府,领司徒。前代三公册拜,皆设小会, 所以崇宰辅之制也。自魏末已后,废不复行。至鉴,有诏令会,遂以为常。太康末,拜司空, 领太子太傅。 武帝崩,鉴与中护军张劭监统山陵。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 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劭,骏甥也,便率 所领催鉴速发,鉴以为不然,保持之,遣人密觇视亮,已别道还许昌,于是骏止,论者称之。 山陵讫,封昌安县侯。 无康初,为太尉。年八十余,克壮慷慨,自遇若少年,时人美之。寻薨.,谥曰元。 (选自《晋书·石鉴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 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B.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 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C.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 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D.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 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答案】C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这类题目可以通过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 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 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顶真、反复 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等方法作为断句的依据 来正确解答。本题可通过找人名、官职名,分析固定结构,利用顶真的修辞手法来断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是( )(3 分) A.受禅,文中指接受禅让。在中国古代,皇帝把帝位让给别人称为禅让。 B.诏,帝王的命令或文告。有时也指上级下达的文书,是一种命令文体。 C.爵土,官爵和封地,古代分封给皇室贵族或有功之臣的名位和土地。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所给四个选项涉及古代的礼仪和制度,B 项“有 时也指上级下达的文书”不当。“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 诏,伏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是一种命令文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石鉴志高秉正,皇帝都忌惮他。石鉴出身于贫寒家庭,志趣高雅,对时政人事屡有纠 正,皇帝都畏惧他,所以调遣他外出做官。 B.石鉴历任要职,其间多有反复。石鉴曾担任尚书左丞、尚书、右光禄大夫、太子太傅、 太尉等重要职务,其间也曾被降职甚至免职。 C.石鉴弄虚作假,很令朝廷失望。石鉴监督陇右军事时,因虚报战功被免官;后任镇南 将军,又因虚报战绩被治罪,皇帝对他很失望。 D.石鉴做事稳重,受到人们称赞。张劭率兵催促石鉴赶快出兵讨伐汝南王司马亮,但石 鉴按兵不动,只是派人监视,事后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答案】A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昔武牙将军田顺以诈增虏获自杀,诬罔败法,古今所疾。 (2)自魏末已后,废不复行。至鉴,有诏令会,遂以为常。 【答案】(1)从前武牙将军田顺因为多报俘虏人数而自杀,欺诈败坏法规,自古至今被人痛 恨。(得分点:“以”“诬罔”“疾”) (2)自从魏末以后,废除不再推行。到石鉴时,诏令恢复宴会,于是把它作为制度。(得分 点:“废”“行”“常”)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要把句子放回到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推知句 子大意,然后找出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一一落实,最后再将翻译好的内容按现代 汉语语法要求调整语序,使自己的答案达到词达句顺。本题需要重点落实的词语有:(1) “以”,因为;“受刑”,被治罪;“诬罔”,期诈;“疾”,恨。(2)“自……已后”, 自从……以后;“行”,推行;“会”,动词,恢复宴会;“遂”,于是;“以为”, 把……作为。 参考译文 石鉴,字林伯,是乐陵厌次人。出身寒门,志趣高雅,处事公正。在魏做官时,历任尚 书郎、侍御史、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对时政人事多有纠正,皇帝都怕他,出任并州刺史、 假节、护匈奴中郎将。 武帝接受魏帝禅让,封石鉴为堂阳子。召入任司隶校尉,改任尚书。当时秦、凉被异族 打败,派石鉴都督陇右诸军事,因虚报战功被免官。后任镇南将军、豫州刺史,因讨吴时虚 报杀敌人数被治罪。诏书说:“从前云中守魏尚因斩首人数不对被治罪,武牙将军田顺以多 报俘虏人数而自杀,欺诈败坏国法,古今所痛恨。石鉴身为大臣,我很信任他。过去西边战 事,公然欺骗朝廷,以败报功,最后未追究。期间免官不久,再次启用,希望能将功补过, 但仍与部下共同欺诈。作为大臣,情义何在!有关部门上奏是对的,回头想想又不忍心。现在 遣返回家,终身不得再用,但不要剥夺爵位和封地。”很久以后,任光禄勋,再任司隶校尉, 不久加特进,升任右光禄大夫、开府,领司徒。前代册封三公,都要设宴会,以显示三公的 重要。自魏末以后,不再推行。到石鉴时,诏令恢复,于是成为制度。太康末年,任司空, 领太子太傅。 武帝去世,石鉴与中护军张劭监管陵墓。当时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被太傅杨骏怀疑, 不敢前去吊唁,在城外驻扎。这时有人报告说司马亮想出兵讨伐杨骏,杨骏很害怕,让太后 命令皇帝亲自写诏书,令石鉴和张劭率守陵兵讨伐司马亮。张劭是杨骏的外甥,便率兵催石 鉴快发兵,石鉴认为不会这样,按兵不动,派人窥视司马亮,司马亮已从另外一条道回许昌, 杨骏便停止行动,议论的人都称赞石鉴。守陵完毕,封昌安县侯。 元康初年,任太尉。八十多岁,慷慨激昂,把自己当成少年:人们都赞美他。不久去世, 谧号元。儿子石陋字处贱,继承封爵,担任屯骑校尉。 3、(17 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质量监测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9 分) 刘颖,字公实,衡州西安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调.溧阳主簿。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师 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颖白浚言:“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浚喜,即奏阁 免,由是知之,遣其子拭与游。签判潭州。王佐为帅,负其能,盛气以临僚吏,颖约以中道, 多屈而改为。及陈峒反,所擒贼多颖计策,帅上其功,曰:“签判宜居臣上。” 提举浙西常平茶盐,还淀山湖,以泄吴松江,二水禁民侵筑,毋使逼塞大流,民田赖之。 就迁.提刑,以洗冤泽物为任,间诣狱,察不应系者纵遣之。御史以介僻劾罢.。除江西运判。 江州德化县田逃徙太半,守乞蠲税,不报。颖以见种之税均于荒莱①,民愿耕者第减之,上供 自若,而逃田尽复。 除淮东转运副使。初,水败楚州城,修补未竟,刘超欲移筑,颖入对言:“国家何苦捐 百万缗为军帅幸赏地邪?”光宗从之。除.户部郎中、淮东总领。务场以额钞抵赏,阴耗饷计, 二十年无知此弊者,颖究核得之,以所卖数论赏而总饷增羡。迁司农少卿、淮西总领。前主 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 人之体遂罢之内府宣限既迫,每移.供军钱以应岁输。 知泉州,升华文阁待制,请兴国祠以归。兴国祠满,除敷文阁待制致仕..。嘉定改元..,召 赴行在..,进龙图阁待制、知婺州。六年,卒于家,年七十八。其在从班日,韩侂胄旧与周旋 无间,方居叶中用事,而颖谢绝之。常言:“士以不辱身为重。”其为少宗正,而丞相赵汝 愚适归,相遇于废寺,泥雨不能伸足,但僧床立语曰:“寄谢余参政,某虽去而人才犹在朝 廷,幸善待之。”颖曰:“相公人才即参政人才也,使果贤,参政之责,非宰相之忧也。” 余参政,端礼也。余继相,卒于善类多所全佑,颖之助云。 (选自《宋史·刘颖传》,有删改) 注:①荒莱,犹草莱,亦指荒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 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B.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 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C.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 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D.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 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答案】C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 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 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 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古代有许多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本文中“除”是授予职务的,“罢”是免除职务的, “调”“迁”“移”是调动职务的。 B.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天子或在京师,或出巡狩,不可豫定,故言行在所耳,也 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C.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 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是为“改元”。 【答案】A 【解析】识记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 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 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A.古代有许 多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本文中“除”是授予职务的,“罢”是免除职务的, “调”“迁”“移”是调动职务的。“迁”有左迁和右迁,左迁是贬谪,右迁是升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刘颖为政务实,得到上司赏识。对官员索取百姓的租税一事,刘颖提出建议,上司张 浚高兴地接受了;刘颖在王佐手下任职,他的能力得到王佐的肯定。 B.刘颖为百姓办实事。他在浙西任职时,治理湖泊,禁止百姓在重要水域筑堤,百姓的 田地有了依靠;任提刑时,偷偷进入监狱放走不该被拘禁的人。 C.刘颖精明强干,尽心尽职。务场的一些做法损害国家利益,他采取一些措施,解决这 个问题;他的前任主管官员的一些做法有失体统,他就停止这件事。 D.刘颖刚直不阿,为人正直。他不会刻意去巴结权贵;被贬归乡的赵汝愚交待他转告已 接替自己做丞相的余参政,要善待朝中人才,刘颖做到了。 【答案】B 【解析】B.刘颖为百姓办实事。他在浙西任职时,治理湖泊,禁止百姓在重要水域筑堤,百 姓的田地有了依靠;任提刑时,偷偷进入监狱放走不该被拘禁的人。事件和时间的理解 错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浚喜,即奏阁免。 (2)颖以见种之税均于荒莱,民愿耕者第减之,上供自若,而逃田尽复。 【答案】(1)(5 分)“战争之后,应该先进行安抚,应当把过去的欠租全部免除。”张浚 很高兴,就向内阁奏报免租。 (“师旅”“抚摩”“蠲”各 1 分,句义 2 分。) (2)(5 分)刘颖把现在耕种的田的税平均到荒地上,百姓愿意耕种的逐渐减少租税, 对上供应像原来一样,而且主人逃走的田也全部复耕。(“见”“第”“自若”各 1 分, 句义 2 分。) 参考译文: 刘颖字公实,衢州西安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调任溧阳主簿。这时张浚留守建康,金 国军队刚刚退走,官府追索百姓没有交纳的租税,刘颖对张浚说:“战争之后,应该先进行 安抚,应当把过去的欠租全部免除。”张浚很高兴,就向内阁奏报免租,并从此了解了他, 让自己的儿子张栻与他交往。签判潭州。王佐任帅臣,自负有才能,对下级官吏盛气凌人, 刘颖用中庸之道去劝诫他,大多能接受并改正。等到陈峒造反,擒获贼寇多数用的是刘颖的 计策,帅上报他的功劳,说:“签判应该居臣之上。” 提举浙西常平茶盐,还原淀山湖,以吴松江泄洪,这两个水域禁止民众侵占筑堤,不要 逼迫堵塞大的水流,民田靠它得以保全。就地升任提刑,把平反冤案造福万物作为自己的职 责,时常到狱中,审查到不应该被拘禁的就释放他们。御史以耿介怪僻为由弹劾罢免他。任 命为江西运判。江州德化县因为百姓逃亡迁徙大半,田地无人耕种。县守乞请求减免租税, 没有得到答复。刘颖把现在耕种的田地的赋税平均到荒地上,愿意耕种的百姓逐渐减少租税, 对上供应像原来一样,而且主人逃走的田地也全部复耕。 (刘颖)被任命为淮东转运副使。当初,大水冲坏楚州城墙,修补工程还没有完成,刘 超准备在别的地方重筑,刘颖入朝奏对说:“国家何苦拿出百万缗钱作为对军帅的宠幸赏赐 之用呢?”光宗接受了他的建议。授任户部郎中、淮东总领。务场用额钞票抵当赏钱,暗地里 耗费官饷,二十年中都无人发现这个弊端,刘颖经过考究得到实情后,把他们所卖出之数作 为赏钱而总的官饷数增加积余。迁任司农少卿、淮西总领。前任主管请求自己设立大的酿酒 作坊,收取纯利息而且还能得到赢余的好处,后来稍微亏损,反而用大军的钱去填补,并到 江、淮拦截买米,像肩挑背负的小贩一样去以货换物。刘颖认为有失皇家官员的体统,就停 止了这件事。内府给的期限很紧迫,常挪用军饷钱去应付每年的租税,刘颖搜集官吏的弊端, 淘汰多余人员,按月输送上交,从此不再挪用。 用为泉州知州,升任华文阁待制,请求兴国祠禄回乡。兴国祠禄任满,授任敷文阁待制 退休。嘉定改年号,召赴皇帝所在地,取消退休名义,任命为刑部侍郎,推辞,进任龙图阁 待制、婺州知州。嘉定六年,(刘颖)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八岁。他在列于朝班的时候, 韩侂胄从前与他交往没有隔阂,等到韩侂胄掌握了大权,刘颖却谢绝与他来往。常常说:“士 人要把不辱及自身作为重要原则。”他任少宗正时,丞相赵汝愚恰好被贬归乡,(两人)在 破寺院里相遇,下雨有泥水连脚都没法伸,就在僧人的床上站着说话,赵汝愚说:“代我感 谢余参政,我虽然走了,但人才还在朝廷中,希望好好地对待他们。”刘颖说:“相公的人 才也就是参政的人才,假如他们真的贤能,是(余)参政的职责,不用宰相担忧”余端礼继 任宰相,最终对于好人多有保护,是因为刘颖的帮助。 4、(17 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9 分) 元澹,字行冲,以字显,后魏常山王素莲之后。少孤,养于外祖司农卿韦机。 及长,博 学,尤通故训。及进士第,累迁通事舍人。狄仁杰器之。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譬富家 储积以自资也,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疾疢。门下充旨味者多矣,愿以小人备一 药石,可乎?”仁杰笑曰:“君正吾药笼中物,不可一日无也。” 景云中,授太常少卿。行冲以系出拓拔,恨史无编年,乃撰《魏典》三十篇,事详文约, 学者尚之。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出石,有牛继马之象。魏收以晋元帝乃牛氏子冒司马姓, 以著石符。行冲谓昭成皇帝名犍,继晋受命,独此可以当之。有人破古冢得铜器,似琵琶, 身正圆,人莫能辨。行冲曰:“此阮咸所作器也。”命易以木,弦之,其声亮雅,乐家遂谓 之“阮咸”。 开元初,罢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兼关内按察使。自以书生,非弹治才,固辞。入 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嗣彭王子志谦坐仇人告变,考讯自诬,株蔓数十人,行冲察其 枉,列奏见原。四迁大理卿,不乐法家,固谢所居官,改左散骑常侍,封常山县公。充使检 校集贤,再迁太子宾客、弘文馆学士。先是,马怀素撰书志,褚无量校丽正四部书,业未卒, 相次物故。诏行冲并代之。玄宗自注《孝经》, 诏行冲为疏,立于学官。以老罢丽正校书事。 初,魏光乘请用魏征《类礼》列于经,帝命行冲与诸儒集义作疏,将立之学,乃引国子 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采获刊缀为五十篇,上于官。于是右丞相张说建言:“戴圣所 录,向已千载,与经并立,不可罢。魏孙炎始因旧书擿类相比,有如钞缀,诸儒共非之。至 征更加整次,乃为训注,恐不可用。”帝然之,书留中不出。行冲意诸儒间己,因著论自辩。 俄丐致仕,十七年卒,年七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命易以木,弦.之 弦:弹奏 B.业未卒.,相次物故 卒:完成 C.有如钞缀..,诸儒共非之 钞缀:抄袭,连缀 D.俄丐.致仕,十七年卒 丐:请求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重点实词含义的理解,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题中 A 项应该 解释为“装上弦”。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 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 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 判断对错。题中就是练习语境,推测实词含义。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 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 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 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说明的意见书,如“奏疏”;也是 对古书经典类的注解和对书籍注解的进一步注释,如“注疏”。 B.“右丞相”古代官职,丞相之一。南宋孝宗时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右丞相的就是 在皇帝右手站立的丞相,也称主相。基本上右丞相的官职大于左丞相。 C.“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如“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张衡传》) D.“赠”又叫“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已经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给予的加封。“赠典” 是指古代朝廷推恩重臣,把官爵授给已死官员而举行的典礼。 【答案】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元行冲有见识。有人挖古墓得到一个形状像琵琶的铜器,人们都不能辨认,元行冲辨 识是阮咸所作的乐器,让人用木头仿作了一个,果然能够演奏。 B.元行冲很有才学。他早年凭借书法闻名于世,长大后,学识渊博,通晓训诂之学,考 中进士后,多次升迁为通事舍人。 C.元行冲为人谦逊正直。朝廷曾让他出任岐州刺史,兼任关内按察合,可是他自认为是 一介书生,不是监察弹劾之才,就没有接受任命。 D.元行冲为人申诉冤屈。嗣彭王之子李志谦因仇人告发而获罪,经受不住拷打审讯就被 迫认罪,株连了数十人,元行冲审查得知他们冤枉,上奏恕免了他们。 【答案】B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 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 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恨史无编年,乃撰《魏典》三十篇,事详文约,学者尚之。 (2)帝然之,书留中不出。行冲意诸儒间己,因著论自辩。 【答案】 (1)遗憾史书没有编年,于是撰写了《魏典》三十篇,记事详备而文字简洁,学习的人们都 推崇它。 (2)皇帝同意张说的建议,那书就留在宫中不再拿出来。元行冲猜测是儒生们在离间自己, 于是写文章给自己辩解。 【解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1) “恨”“乃”“详”“约”“尚”;(2) “然”“意”“间”“著”“自辩”。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 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 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 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 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 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 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 查仔细。 参考译文: 元澹,字行冲,以字“行冲”显名于世,是后巍常山王元素莲的后代。元行冲小时候失 去父母,寄养在外祖 父司农卿韦机门下。等长大后,学识渊博,尤其通晓训诂之学。等考中 进士,多次升迁为通事舍人。狄仁杰很器重他。他曾经对狄仁杰说:“下级侍奉上级,就像 富贵人家积蓄钱财以备自用,脯腊膎 胰等肉食是用来提供补养的膳食,参术芝桂是用来预防 疾病的。门下充陈的美味太多了,希望能用小人备做一种药石,可以吗?”狄仁杰笑着说: “您正是我药笼中的药物,不能一天没有啊。” 景云年间,(元行冲被)授任太常少卿。元行冲因世系出自拓拔氏,遗憾史书没有编年, 于是撰写了《魏典》三十篇,记事详备而文字简洁,学习的人们都推崇它。当初,魏明帝的 时候,河西柳谷出产的石头,有牛跟在马后的形象。魏收因晋元是牛氏之冒用司马姓,就说 这石头是征兆。元行冲说昭成皇帝名叫犍,继晋之后承受天命,只有此人可以担当。有人挖 古墓得到一个铜器,形状像琵琶,器身正圆,没能人能辨认。元行冲说:“这是阮咸所作的 乐器。”命令人换成木头制作,再装上弦,它的声音清亮雅致,演奏音乐的人于是叫它“阮 咸”。 开元初年,朝廷罢免元行冲太子詹事的官职,元行冲出任岐州刺史,兼任关内按察使。 元行冲自认为是一介书生,不是监察弹劾之才,坚持辞谢不接受。召 入朝廷任右散骑常侍、 东都副留守。嗣彭王之子李志谦因仇人告发而获罪,拷打审讯因经受不住就自己承认妄加给 自己的罪,株连了数十个人,元行冲审察得知他们冤枉,上奏恕免了他们。四次升迁大理卿, 他不喜欢法家,坚持辞谢所任之官,改任左散骑常侍,封常山县公。充任使检校集贤。两次 升迁任太子宾客、弘文馆学士。在这之前,马怀素撰写书志,褚无量在丽正殿校正四部书, 事情没有完成,相继去世。皇帝下诏让元行冲一并代替他们的职务。唐玄宗自己为《孝经》 作注,下诏元行冲作疏,在学官中设立。因年老结束丽正殿校书之事。 当初,魏光乘请求把魏征的《类礼》列入经书中,皇帝命令元行冲和诸儒一起作疏解, 准备在学官中设立,于是他带领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采集删减著为五十篇,进 呈给朝廷。当时右丞相张说建议说:“戴圣所集录的,前后已经有千年了,也经书并立,不 可以废止。魏孙炎开始利用旧书接选类比,如同抄袭连级在一起,儒生们一起非议他。到魏 征再加以整理,以作注解,恐怕不能作为经书来用。”皇帝同意张说的建议,那书就留在宫 中不再拿出来。元行冲猜测是儒生们在离间自己,于是写文章给自己辩解。不久请求退休, 开元十七年去世,享年 77 岁,追赠礼部尚书, 谥号叫献。 5、(17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9 分) 袁甫字广微,嘉定七年进士第一,授秘书省正字。入对,论:“君天下不可一日无惧心。 今之可惧者,端良者斥,谄谀者用,杜忠臣敢谏之门,可惧也;兵戈既兴,馈饷不继, 根本一虚,则有萧墙之忧,可惧也;……”次乞严守帅之选,并大军之权,兴屯田之利。移 提举江东常平。适岁旱,亟发库庾之积,遣官分行振济,饥者予粟,病者予药,尺籍之单弱 者,市民之失业者,皆曲轸之。又告于朝日:“江东或水而旱或旱而水重以雨雪连月道殣相 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麦熟尚赊事势益急”诏给度牒百道助费。帝亲政,迁秘书少监。 入见,帝日:“卿久劳于外,笃意爱民,每览所陈,备见恳恻。”时朝廷以边事为忧,史嵩 之帅江西, 力主和议。甫奏日:“抑朝廷亦未免易于用人也。”疏入,不报。遂乞归,不允。授起 居郎兼 中书舍人。殿中侍御史徐清叟论甫守富沙日赃六十万,汤巾等又争之,清叟亦悔。未几, 改知婺州,不拜。嘉熙元年,迁中书舍人。入见,帝问边事,甫奏:“当以上流为急,议和 恐误事。”时清叟与甫并召,而清叟未至。甫奏:“台谏风闻言事,初亦何心。今人物眇然, 有如清叟宜在朝廷,辞避实惟臣故,乞趣其赴阙。”翼日,权吏部侍郎。又奏边事,和议令 边患踵至,疏留中不行。引疾至八疏,赐告一月,遂归。从臣复合奏留之,寻命兼修玉牒官 兼国子祭酒,皆辞不拜。改知嘉兴府,皆辞不拜。时边遽日至,甫条十事,至为详明。权兵 部尚书,暂兼吏部尚书,卒,赠通奉大夫,谥正肃。 (节选自《宋史·袁甫传》) 【注】度牒:由官府发给出家僧道的凭证。唐宋时,官府可出售度牒,以充军政费用。( ) (3 分)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对..,论 入对:臣下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 B.杜.忠臣敢谏之门杜:封闭,阻塞。 C.乞趣.其赴阙趣:催促。 D.权.吏部侍郎权:掌管。 【答案】D 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 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 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 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江东或水而旱/或旱而水/重以雨雪/连月道殣相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麦 熟尚赊/事势益急/ B.江东或水而旱/或旱而水/重以雨雪连月/道殣相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麦 熟/尚赊事势益急/ C.江东或水而旱/或旱而水/重以雨雪/连月道殣相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麦 熟/尚赊事势益急/ D.江东或水而旱/或旱而水/重以雨雪连月/道殣相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麦 熟尚赊/事势益急/ 【答案】D 【解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 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 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 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注意标志性词语有“或”“重 以”“至”“此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袁甫心系国事,多次进言。他关心国事,针对当朝实际情况,多次上奏论述个人治国 理政的见解,针砭时弊,即使不被回复或搁置仍屡次进谏。 B.袁甫体恤百姓,兴利除弊。他调任提举江东常平时正赶上大旱之年,他紧急拿出府库 的积蓄,派官员分头救济百姓,并向朝廷呈告灾情,并得到朝廷资助。 C.袁甫心胸宽广,不计前嫌。虽然徐清叟在他做富沙守臣时弹劾他贪赃六十万,但他依 然向皇帝谏言国家用人之际,像徐清叟这样的人应该重用。 D.袁甫忧心边事,不重权位。当时国家边患严重,但议和之声不断,他为反对议和宁可 多次拒绝朝廷任命或主动辞职,即使官员联合上奏挽留,亦坚持不就职。 【答案】C 【解析】C.袁甫心胸宽广,不计前嫌。虽然徐清叟在他做富沙守臣时弹劾他贪赃六十万,但 他依然向皇帝谏言国家用人之际,像徐清叟这样的人应该重用。“徐清叟在他做富沙守 臣时弹劾他贪赃六十万”错误,应为“徐清叟弹劾他做富沙守臣时贪赃六十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兵戈既兴,馈饷不继,根本一虚,则有萧墙之忧,可惧也。 (2)卿久劳于外,笃意爱民,每览所陈,备见恳恻。 【答案】 (1)战争发动以后,粮饷供应不上,国家基础一旦空虚,就会有内乱的忧患,值得戒惧。 (“兴”“馈饷”“萧墙”) (2)你长期在外奔劳,一心一意地爱护民众,每次看你的陈述,都显可见诚恳之情。 (“笃”“恳恻”) 参考译文: 袁甫子广微,嘉定七年进士第一名,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入朝奏对,论述说:“君临 天下不能一日没有戒惧的心理。如今值得戒惧的是:端正贤良的人遭遇排斥,谄媚阿谀的人 受任用,封闭了忠臣敢于进谏的门路,值得戒惧;战争发动以后,粮饷供应不上,国家基础 一旦空虚,就会有内 乱的忧患,值得戒惧……”接着请求严格把守边帅的选拔,合并大军 的 权力,兴修屯田的利益。调任提举江东常平。恰逢年岁大旱,紧急拿出府库的积蓄,派官员 分头救济,饥民给粟米,病人给药,比较单弱的士兵,失业的市民,都加以扶持。又向朝廷 报告说:“江东或者是大水之后干旱,或者干旱之后大水,加上连着几个月下雨雪,道路上 饿死的百姓不断,甚至有全家一起死去。现在离麦熟还有一段时间,事势更加危急。”下 诏 发给一百道度牒资助用费。皇帝亲政后,迁任秘书少监。入朝觐见,皇上说:“你长期在外 奔劳,一心一意的爱护民众,每次看你的陈述,都可见诚恳之情。”当时朝廷很担心边境事 务,史嵩之任江西帅臣,极力主张议和。袁甫上奏说:“或许朝廷用人也太轻率了吧?”奏 折送入后,没有回复。于是请求归乡,不批准。任命为起居郎兼中书 舍人,殿中侍御史徐清 叟弹劾袁甫做富沙守 臣时贪赃六十万,汤巾等人又进行争辩,徐清叟也后悔了。没多久,改 任婺州知州,没有到任。嘉熙元年,迁任中书舍人。入朝觐见,皇帝询问边防事务,袁甫奏 道:“应当把长江上游的形势作为急事,议和恐怕会误事。” 当时徐清叟与袁甫同时被召见, 但徐清叟未到。袁甫奏道:“台谏官根据传闻论说事情,最初有什么心思。如今人才遥远, 像徐清叟应该在朝廷,他推辞躲避实在是因为臣的缘故,请催促他到朝廷。” 第二天,代理 吏部侍郎。再次上奏边境事情,议和让边境忧患连续不断,奏折留在宫中没有答复。袁甫八 次告病辞官,赐给一个月假,于是回乡。侍从官员联合上奏挽留他,不久任命为兼修玉牒官 兼国子祭酒,都推辞不接受。改为嘉兴知府,都推辞不接受。时边防急报每 天都有,袁甫条 陈十件事,十分详细明白。代理兵部尚书,暂时兼吏部尚书,去世,赠官通奉大夫,谥号正 肃。 6、(17 届内蒙古赤峰市高三 4 月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19 分) 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人,汉中山靖王胜之后也。祖迈,为相国参军。琨少得俊朗之 目,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六,为司隶从事。时征虏将军石崇河南金谷涧中有别庐,引致宾客.., 日以赋诗,琨与其间,冠绝.时辈,引致宾客,日以赋诗。琨预其间,冠绝时辈,文咏颇为当 时所许。太尉高密王泰辟.为掾,频迁著作郎...、太学博士。 永嘉元年,出.为并州刺史。琨在路 上表曰:“臣以顽蔽,志望有限,因缘际会,遂忝.过任。臣伏思此州虽去边朔,实迩皇畿, 南通河内..,东连司冀,北捍殊俗,西御强虏,是劲弓良马勇士精锐之所出也。当须委输,乃 全其命。今上尚书,请此州谷五百万斛,绢五百万匹,绵五百万斤。愿陛下时出臣表,速见 听处。”朝廷许之。 在官末期,流人稍复,鸡犬之音复相接矣,人士奔迸者多归于琨。晋阳 时,尝为胡骑所我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凄然长叹。夜演 奏胡笳,贼又流涕嘘唏,有怀土之切。向晓复吹之,贼并弃围而走。建武元年,段匹磾除.幽 州刺史,琨与匹磾期.讨石勒,匹磾推琨为大都督,喢血载书,檄诸方守,俱集襄国。琨、匹 磾进屯固安,以俟众军。匹磾从弟末波纳勒厚赂,独不进,乃沮其计。琨、匹磾以势弱而退。 是岁,匹磾奔其兄丧,琨遣世子群送之,而末波率众要击匹磾而败走之,群为末波所得。末 波厚礼之,许以琨为幽州刺史,共结盟而袭匹磾,密遣使赍群书请琨为内应,而为匹磾逻骑 所得。时琨别屯故征北府小城,不之知也。因来见匹磾,匹磾以群书示琨曰:"意亦不疑公, 是以白公耳。"琨曰:"与公同盟,志奖王室,仰凭威力,庶雪国家之耻。若儿书密达,亦终 不以一子之故负公忘义也。为匹磾所拘经月,匹磾竟缢之,时年四十八,子侄四人俱被害。 帝乃下诏,赠侍中、太尉,谥曰愍。 (选自《晋书·刘琨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冠绝.时辈 绝:超过 B.太尉高密王泰辟.为掾 辟:征召 C.遂忝.过任 忝:突出 D.琨与匹磾期.讨石勒 期:约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文言实词的熟记能力。C 项,“忝”常见字义为 “辱”,有愧于,常用作 谦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宾客”指门客或客人的总称,春秋、战国时也用称他国派来的使者。还可以指官名, 太子宾客的省称,唐代始置,明代以后废。 B.“著作郎”为官名。东汉末始置,为编修国史之任。至唐代,主管秘书省管辖下的著 作局,其下设置著作佐郎、校书郎等官。 C.“出”“转”“除”都有授予官职之意。“出”有正常调动官职之意,还可能是降低 官职;“转”指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除”一般是免去旧职而授予新职。 D.“河内”是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即今河南省一带,古义的“河”指黄河。 如《寡人之于国》中的“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答案】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刘琨善写诗文,得到大家推举。年少时便得到时议好评,征虏将军石崇在河南金谷涧 中的别墅,常常招致四方文人雅士,他当时就参与其中,吟诗作赋。 B.刘琨敢于上谏,提出治理策略。在赴并州刺史途中,向皇帝表明,朝廷应当给予并州 多一些资助,拨发谷米、帛绢和棉花,最终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 C.刘琨善于音律,解除顾国家危难。在被胡人骑兵包围时,刘琨乘着月色登上城楼,舒 声长啸,敌人长叹。半夜和天亮时又奏胡笳,敌人流泪,最终撤军而去。 D.刘琨忠义报国,勇于舍身取义。建武元年,末波派人带着刘群的书信来找刘琨,于是 刘琨同意作为内应,最终匹磾拘禁并缢杀了刘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 项,“于是刘琨同意作为内应”错,没有作内应。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 在官末期,流人稍复,鸡犬之音复相接矣,人士奔迸者多归于琨。 (2)匹磾推琨为大都督,喢血载书,檄诸方守,俱集襄国。 【答案】 (1)(刘琨)任并州刺史后期,流亡的人逐渐地返回增多,鸡犬的声音又可以连接了,一些 奔逃的人大多来投奔刘琨。 (“流人”译为“流亡的人”;“稍复”是“逐渐地、渐渐的”;“人士奔迸者”是定语后 置,译为“奔逃的人”。) (2)段匹磾推举刘琨担任大都督,歃血为誓,订立盟约,写檄文给各地的郡守,一起在襄阳 聚集。 (“推”译为“推举”;“载”为“写”,引申为“订立”;“檄”是名词作动词,译为“写 檄文”。)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 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 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 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7、(17 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9 分) 王景崇,邢州人也。为人明敏巧辩,善事人。唐明宗镇邢州,以为牙将①,其后尝从 明宗,隶麾下。后事晋,累拜左金吾卫大将军,常怏怏人主不能用其材。汉高祖起太原,景 崇取库金奔迎高祖..。高祖至京师,拜景崇右卫大将军,未之奇也。高祖攻邺,景崇不得从, 乃求留守起居表,诣行在..见高祖,愿留军中效用,为高祖画攻战之策,甚有辩,高祖乃奇其 材。 是时,汉方新造,凤翔侯益、永兴赵赞皆尝受命契丹,高祖立,益等内顾自疑,乃阴召 蜀人为助,高祖患之。及已破邺,益等惧,皆请入朝。会回鹘入贡,言为党项所隔不得通, 愿得汉兵为援,高祖遣景崇以兵迎回鹘。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 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高祖乃诏景崇兼凤翔巡检使。 景崇至凤翔,侯益未有行意,而高祖崩,或劝景崇可速诛益,景崇念独受命先帝而少主 莫知,犹豫未决。益乃亡去,景崇大悔失不杀之。益至京师,隐帝新立,史弘肇、杨邠等用 事,益乃厚赂邠等,阴以事中景崇。已而益拜开封尹,景崇心不自安,讽凤翔将吏求己领府 事。朝廷患之,拜景崇邠州留后,以赵晖为凤翔节度使。景崇乃叛,尽杀侯益家属,与赵思 绾共推李守贞为秦王,隐帝即以赵晖讨之。晖攻凤翔,堑而围之,数以精兵挑战,景崇不出。 明年,守贞、思绾相次皆败,景崇客周璨谓景崇曰:“公能守此者,以有河中、京兆也。 今皆败矣,何所恃乎?不如降也。”景崇曰:“诚累君等,然事急矣,吾欲为万有一得之计 可乎?吾闻赵晖精兵皆在城北,今使公孙辇等烧城东门伪降,吾以牙兵..击其城北兵,脱使不 成而死,犹胜于束手也。”璨等皆然之。迟明,辇烧东门将降,而府中火起,景崇自焚矣, 辇乃降晖。 (节选自《新五代史》,有删改) 【注】①牙将,唐朝节度使是独镇一方的将帅,他们出镇,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 援古例称官署为牙,称所亲之将为牙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B.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C.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D.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答案】C 【解析】“已疾”“卧内”“已来”是一个词语,做前句的宾语,“以便宜”是介宾短语, 中间不要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 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 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 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已疾”“卧内”“已来”是一个词语,做前 句的宾语,“以便宜”是介宾短语,中间不要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是皇帝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开国皇帝一般 称为“太祖”“高祖”。本文中的汉高祖指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 B.拜,指“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古代表示授官的 词语还有“除”“授”“辟”“征”“陟”“擢”等。 C.行在,即“行在所”。是皇帝所在的地方,本指京都。后泛指皇帝所到之处。 D.牙兵,即亲兵或卫兵,是唐末和五代时期节度使的私兵。节度使所树之旗为牙旗,所 居之城为牙城,亲兵则称牙兵。 【答案】B 【解析】“陟”“擢”是晋升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景崇精明善辩,善于侍奉主人。他曾担任后唐明宗的亲兵将领,在后晋时多次升官 做到了左金吾卫大将军,还曾取出库中金银献给后汉高祖。 B.王景崇曾怀才不遇,但最终受到赏识。在后晋时常为不受重用怏怏不乐,后汉高祖起 初也没有发现他的奇异之处,直到他自陈方略之后才得到认可。 C.王景崇做事有时犹豫不决,以致错失良机。他到凤翔后,有人劝说他赶快杀死侯益, 他因顾及少主而优柔寡断,结果侯益逃回京师。 D.王景崇爱意气用事,逞一时之怒。他气愤朝廷不授予凤翔节度使,一怒之下造反并杀 死侯益全家,兵败之际手下将要投降,他被逼无奈自焚。 【答案】D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益至京师,隐帝新立,史弘肇、杨邠等用事,益乃厚赂邠等,阴以事中景崇。 (2)诚累君等,然事急矣,吾欲为万有一得之计可乎? 【答案】 (1)侯益到京城时,隐帝刚刚即位,史弘肇、杨邠等人执政,(侯)益用厚礼贿赂杨邠等人, 暗中用一些事中伤景崇。(“新立”“用事”“阴”“中”)(2)真是连累了各位,但 事情已经危急了,我想使用有万分之一成功可能的计策,可以吗? (“诚”“累”“为”“万有一得”) (4)【解析】注意文中重点词语“新立”“用事”“阴”“中”“诚”“累”“为”“万有 一得”的翻译。 参考译文: 王景崇,邢州人。他为人敏捷精明,善于巧妙的答辩,会侍奉主人。唐明宗镇守邢州时 任命他当亲军将领,他后来常常跟随明宗,隶属于明宗麾下。后来又为晋作事,多次升官为 左金吾卫大将军,他经常因为皇帝不能重用他的才能而怏怏不乐。汉高祖在太原起兵后,景 崇取出库中金银跑去献给高祖,高祖到京城后,任命景崇为右卫大将军,没有发现他的奇异 才能。高祖攻打邺城,景崇不能跟从,就请求留守去送问候平安的奏表,到达高祖率兵驻扎 的地方,表示愿意在军队中效劳发挥作用,帮助高祖策划攻伐作战的方略,很有明察辨别的 能力,高祖才觉得他有不寻常的才能。 这时,汉的政权刚刚建立,凤翔的侯益、永兴的赵赞都曾经接受过契丹的合作,汉高祖 登上皇帝位,侯益等人害怕朝廷怀疑自己,就在暗地里招呼蜀军作为外援,高祖对此表示忧 虑。到了攻占邺城之后,侯益等人都害怕了,请求入京朝见皇帝。刚好遇上回鹘人进贡,告 诉朝廷说被党项族阻隔了交通,希望得到汉的军队帮助打开通道,高祖派王景崇率兵迎接回 鹘人。景崇准备出发时,高祖已经生病了,招他进入卧室内告诉他说:“如侯益等人已经来 朝,那就好了;如果还是犹豫迟疑,就抓住机会解决他们。”高祖就颁布诏命让景崇兼任凤 翔巡检使。 景崇到凤翔后,侯益还没有要入朝的意思,正巧高祖逝世,有人劝说景崇可以赶快杀死 侯益,景崇心里想自己只得到先前皇帝的授命,而刚即位的年轻皇帝还不了解情况,犹豫不 决。侯益就乘机逃走了,景崇对失去杀死他的机会非常后悔。侯益到京城时,隐帝刚刚即位, 史弘肇、杨等人执政,益用厚礼贿赂杨等人,暗中用一些事中伤景崇。不久,益被任命为开 封尹,景崇自己心里很不安,暗示凤翔的将领官吏向朝廷请求让他兼管凤翔府事。朝廷很忧 虑此事,任命景崇为州留后,派赵晖担任凤翔节度使。景崇因此就反叛了,将侯益的家属全 部杀死,与赵思绾一起推举李守贞当秦王,隐帝就派赵晖去讨伐他。赵晖攻打凤翔,挖掘壕 沟围住城,几次派精锐部队挑战,景崇不出城 第二年,守贞、思绾相继都失败了,景崇门下的食客周璨对景崇说:“你能守着这座城, 是因为有河中、京兆二城相为掎角。现在他们都败了,还有什么可以凭借呢?不如投降朝廷。” 景崇说:“真是连累了各位,但事情已经危急了,我想使用有万分之一成功可能的计策,可 以吗?我听说赵晖的精锐部队都在城北,现在派公孙辇等人烧着城东门假装投降,我率领亲 兵攻击他们城北的部队,如果此计不成功而战死,仍然比束手就擒好一些。”周璨等人都觉 得可以,第二天天快亮时,公孙辇焚烧城东门准备投降,可是府中又燃起大火,景崇投火自 焚死了,公孙辇就投降了赵晖。 8、(17 届山西省高考考前质量检测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9 分) 谢眺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也。祖述,吴兴太守。父纬,散骑侍郎。朓少好学,有美名, 文章清丽。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历随王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子隆①在荆州, 好辞赋,数集僚友,朓以文才,尤被赏爱,流连晤对,不舍日夕。长史王秀之以朓年少相动, 密以启闻。世祖敕曰:“朓可还都。”寻以本官兼尚书殿中郎。隆昌初,敕朓接北使,朓自 以口讷,启让不当,不见许。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 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建武四年,出为晋安王镇北谘议、南东海太守,行 南徐州事。启王敬则反谋,上甚嘉赏之。迁尚书吏部郎。朓上表三让,中书疑朓官未及让, 以问祭酒沈约。约曰:“撝让之美,本出人情,若大官必让,便与诣阙章表不异。”朓又启 让,上优答不许。朓善隶草,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敬皇后迁祔山 陵,朓撰哀策..文,齐世莫有及者。东昏②失德,江柘欲立江夏王宝玄,末更回惑,与弟祀密 谓朓曰:“江夏年少轻脱,不堪负荷神器..,不可复行废立。始安③年长入纂,不乖物望。非 以此要富贵,政是求安国家耳。”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朓自以受恩 高宗,非沨所言,不肯答。少日,遥光以朓兼知卫尉事,朓惧见引,即以柘等谋告左兴盛, 兴盛不敢发言。柘闻,以告遥光,遥光大怒,乃称赦召眺,仍回车付廷尉,与徐孝嗣、柘、 暄等连名启诛朓曰:“谢朓资性险薄,大彰远近。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 超越伦伍。而溪壑无厌,著于触事。比遂扇动内外,处处奸说,妄贬乘舆,窃论宫禁,间谤 亲贤,轻议朝宰,丑言异计,非可具闻。无君之心既著,共弃之诛宜及。臣等参议,宜下北 里,肃正刑书。”诏令收付廷尉..,肃明国典。又使御史中丞范岫奏收朓,下狱死。时年三十 六。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注】①子隆:即随郡王萧子隆。②东昏:即东昏侯萧宝卷,齐明帝萧鸾死后,萧宝卷即位, 因失德被封为东昏侯。③始安:即始安王萧遥光。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 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B.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 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C.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 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D.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 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答案】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解褐,即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为官。古代普通人不到规定年龄只能穿粗布衣服,故 布衣代指平民。 B.廷尉,古代官名,秦时设置,九卿之一。秦汉至南北齐时,是主管司法的官吏,掌管 天下刑狱。 C.哀策,亦作“哀册”,古代颂扬帝王、后妃生前功德的韵文,行葬礼时由太史令读后 埋于陵中。 D.神器,即宝鼎,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例如楚庄王“问鼎中原”就意味着想要谋取 周王室权位。 【答案】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谢朓出生于官宦家庭,从小就爱好学习,在当时很出名,步入仕途后,先在豫章王、 随王处任职,后转任王俭卫军东阁祭酒。 B.谢朓才华横溢,深受随王萧子隆的赏识和厚爱,与之过从甚密,却受到长史王秀之的 猜忌,被密告到朝廷,最终被皇帝调回京城。 C.谢朓由于奏报王敬则反叛的阴谋,受到高宗的嘉奖,被提升为尚书吏部郎,他再三上 表辞让,仍没有获得齐高宗的准许。 D.谢朓感念齐高宗的厚恩,不愿意参与江柘、江祀兄弟篡夺皇位的阴谋,后因恐惧就把 他们的阴谋暴露了出去,因此被陷害致死。 【答案】D 【解析】D 项,“后因恐惧就把他们的阴谋暴露了出去”说法错误。原文是“朓惧见引,即以 柘等谋告左兴盛”,指谢眺害怕被拉下水,便把江祏等人的阴谋报告给左兴盛。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是: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 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然后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 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 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原 文是“朓惧见引,即以柘等谋告左兴盛”,指谢眺害怕被拉下水,而非“后因恐惧就把 他们的阴谋暴露了出去”。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 (2)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超越伦伍。 【答案】 (1)始安王萧遥光又派亲信刘沨暗中向谢眺表达心意,想让他做自己的心腹。(2)从前王 敬则图谋叛乱时,他立下微小的功劳,自此以后得到提升,官职超过了同僚。 参考译文: 谢眺字玄晖,是陈郡阳夏人。祖父谢述是吴兴太守。父亲谢纬任散骑侍郎。谢跳从小爱 好学习,有美好的名声,文章写得清新华丽。初任豫章王太尉行参军,又任职随王东中郎府, 调任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太子舍人、随王镇西功曹,转为文学侍从。随王萧子隆任荆州刺史 时,爱好辞赋,多次招集幕僚朋友相聚会。谢姚由于很有文学才华,特别受到萧子隆的赏识 厚爱,日夜交谈,不忍分离。长史王秀之认爲谢姚年轻,会有什么不良的举动,因此秘密地 报告朝廷。齐世祖敕书説:“谢眺可以回到京都来。”不久,谢眺以本官兼任尚书殿中郎。 隆昌初年,皇帝下令命谢眺接待北魏使臣,谢眺借口自己言辞笨拙,上奏推辞,他的请求被 批准了。高宗萧鸾辅佐朝政时,以谢眺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管霸府的文书。又执管中书 省草拟诏诰的事务,任秘书丞,但没有正式拜授,便转调爲中书郎。后出任宣城太守,又通 过选拔再任中书郎。齐高宗建武四年,谢眺出任晋安王镇北谘议、南东海太守,代理南徐州 事务。由于奏报王敬则反叛的阴谋,高宗很是嘉奖他,提升他爲尚书吏部郎。谢眺上表再三 辞让,中书怀疑谢姚的官职还达不到辞让的地位,因此便去问国子祭酒沈约。沈约説:“谦 让这种美德,本出于人们的情感。如果凡是大官必须辞让,便与到殿阙前上奏章表没有区别。 按照惯例都是这样去做,自然不必去怀疑是否与之相符。”谢姚又一次上奏辞让,齐高宗优 诏答复不准许他的请求。谢眺善写草书隶书,特别擅长写五言诗,沈约常常説:“二百年来 都没有他这样的好诗。”敬皇后迁到皇陵与帝合葬,谢眺撰写了哀策文,齐朝没有谁能比得 上他。东昏侯丧失了做皇帝应有的德性。于是江祏便想拥立江夏王萧宝玄爲帝,后来又反悔, 与弟弟江祀一道秘密对谢眺説:“江夏王年轻,性格轻浮,难以担负起继承祖宗帝业的重任, 不可拥立他爲帝。始安王年纪比较大,如进宫继承皇位,才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我们并不 想以此求取富贵,只是爲了求得国家安定罢了。”始安王萧遥光又派亲信刘沨暗中向谢眺表 达心意,想让他做自己的心腹。谢眺认爲自己受到齐高宗的厚恩,废立大事不是刘沨这种人 能谈论的,所以不肯答应。过了几天,萧遥光又让谢姚兼管卫尉事务,谢眺害怕被他拉下水, 便把江祏等人的阴谋报告给左兴盛,左兴盛不敢説什么。江祏得知这一消息,便告诉了萧遥 光,萧遥光大怒,于是假借皇帝的名义敕命召回谢姚,等他一到便把他交给廷尉管制。萧遥 光与徐孝嗣、江祏、刘暄等人联名上奏,要诛杀谢跳,奏章説:“谢眺品行阴险轻薄,远近 都知道。从前王敬则叛乱时,他立下微小的功劳,自此以后越级提升,超过了同僚。但他的 欲望像沟壑一样不得满足,这从他的行事中就看得很明显。比如他处处用奸邪的言论去煽动 朝廷内外的官员,狂妄地贬低皇上,私下议论皇宫中的事情,诽谤皇亲贤王,轻率地议论朝 廷宰臣,恶言诡计,不能一一奏闻。非毁君主的用心既然已经很明显,那么应当得到人人共 诛的杀身之罪。臣等共同商议,认爲应当关进北寺监狱,按刑律受到严厉的惩处。”同时, 还让御史中丞范岫上奏收捕谢姚。谢眺被关进监狱,最后死在狱中,时年叁十六岁。 9、(17 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9 分) 彭越列传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 “诸豪杰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居岁余,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 君。”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 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 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 惊,畏越,莫敢仰视。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余人。 汉元..年秋,齐王田荣畔项王,乃使人赐彭越将军印,使下济阴以击楚。楚命萧公角将其 南越,越大破楚军。汉王二年春,与魏王的及诸侯东南楚,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于外黄。 汉王曰:“彭将军收魏地得十余城,欲急立魏后,今魏王豹亦魏王咎从弟也,真魏后。”乃 拜彭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 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乃谓留侯曰:“诸侯兵不从,为之奈何?”留侯曰:“彭 越本定梁地,功多,始君王以魏豹故,拜彭越为魏相国。今豹死毋后,且越亦欲王,而君王 不蚤定,与之约;即胜楚,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相国。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之,可致之; 即不能,事未可知也。”于是汉王乃发使使彭越,如留侯策。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 遂破楚。项籍已死。春,立彭越为梁王,都定陶。 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祖..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 高祖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 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 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 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 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 蜀,此自遣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 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节选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 略:掠夺 B.使将将兵诣.邯郸 诣:拜访 C.太仆亡.走汉 亡:逃亡 D.遂夷越宗族,国除. 除:废除 【答案】B 【解析】B 项“诣”应是“到……去”的意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日中”是纪时法。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 时。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 B.“汉元年”不是年号纪年法。中国从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如《游褒禅山记》中的“至 和元年”、《琵琶行》中的“元和十年”都是年号纪年法。 C.“高祖”是庙号,是皇帝在宗庙中被供奉时称呼的名号。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 号,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D.“太仆”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秦汉时主管皇帝车辆、马匹。它和丞相、太师、尚书、 门下省、中书省等都是官职名称。 【答案】D 【解析】D 项“门下省、中书省”不是官职名,而是古代的行政机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泽中的一百多个年轻人聚焦在一起,前去追随彭越,并且请求彭越做他们的首领, 彭越开始拒绝了他们,还说不愿和他们一起干。 B.第二天最后一个人直到中午才来。大家都觉得是个小事情,可是彭越命令校长杀掉了 这个人,并设置土坛,用其人头祭祀。 C.汉王在固陵被项籍打败。彭越率领着全部人马在垓下和汉王的军队会师,最终大败楚 军。最后汉王封彭越为梁王,建都定陶。 D.彭越对着吕后哭泣,亲自分辩没有罪行,希望回到故乡。吕后却让彭越的门客告他再 次阴谋造反。皇上诛杀了彭越并灭其家族。 【答案】B 【解析】B 项“彭越命令校长杀掉了这个人”错误,彭越命令校长,但校长没有杀掉那个人, 最后是彭越直接拉过那个人亲自杀掉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乃谓留侯曰:“诸侯兵不从,为之奈何?” (2)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 【答案】 (1)汉王(举兵)追击楚军,却被项籍在固陵打败。便对留侯说 :“诸侯的军队不跟着来 参战,这可怎么办呢 ?” (2)他的部将扈辄说 :“大王当初不去,被他责备了才去,去了就会被捕。还不如就此出 兵 造反。” 点睛:文言文翻译关键字的判断尤为重要,主要抓住其中的重点实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等方面考虑,还要注意与所学课文内容联系,做到知识迁移。 参考译文: 彭越,是昌邑人,表字仲。常在钜野湖泽中打鱼,伙同一帮人做强盗。陈胜、项梁揭竿 起义,有的年轻人就对彭越说: : “很多豪杰都争相树起旗号,背叛秦朝,你可以站出来, 咱们也效仿他们那样干。”彭越说 :" 现在两条龙刚刚搏斗,还是等一等吧。" 过了一年多,泽中年轻人聚集了一百多人,前去追随彭越,说 :" 请你做我们的首领。 " 彭越拒绝说 :" 我不愿和你们一起干" 。年轻人都执意请求,彭越才答应了他们。跟他们 约好明天太阳出来集合,迟到的人杀头。第二天太阳出来的时候,迟到的有十多人,最后一 个人直到中午才来。当时,彭越很抱歉地说 :" 我老了,你们执意要我当首领。现在,约定 好时间而有很多人迟到,不能都杀头,只杀最后来的一个人。 " 命令校长杀掉他。大家都笑 着说 :" 何必这样呢,今后不敢再迟到就是了。" 于是彭越就拉过最后到的那个人杀了。设 置土坛,用人头祭祀,号令所属众人。 所属众人都大为震惊,害怕彭越,没有谁敢抬头看他。 于是就带领大家出发夺取土地,收集诸侯逃散的士兵,有一千多人。 汉代元年秋天,齐 王田荣背叛项王,就派人赐给彭越将军印玺,让他带领军队渡过淮阴 河攻打楚军。楚军命 令萧公角率兵迎击彭越,却被彭越打得大败。汉王二年春天,汉王和魏 王豹以及各路诸侯向东攻打楚国,彭越率领他的部队三万多人在外黄归附汉王。汉王说 :" 彭 将军收复魏地十几座城池,急于拥立魏王的后代。如今,魏王豹是魏王咎的堂弟,是真正魏 王的后代。" 就任命彭越做魏国国相,独揽兵权,平定梁地。 汉王举兵追击楚军,却被项 籍在固陵打败。便对留侯说 :" 诸侯的军队不跟着来参战, 可怎么办呢 ?" 留侯说 :" 彭越本来平定了梁地,立下了累累战功,当初您因为魏豹的缘由, 只任命彭越做魏国的国相。如今,魏豹死后又没有留下后代,何况彭越也打算称王,而您却 没有提早作出决断,您和他约定: : 假如战胜楚国,睢阳以北到各城的土地,都(分封给 彭相国)并让他为王。您能拿出这些土地答应分给彭越,您很快就可以招来他,即使不能招 来,事情发展也不致完全绝望。" 于是汉王派出使者到彭越那里,按照留侯的策划行事。使 者一到,彭越就率领着全部人马在垓下和汉王的军队会师,于是大败楚 军。项籍已死。那年 春天,封彭越为梁王,建都定陶。 汉十年秋天,陈豨在代地造反,汉高祖亲自率领部队前去讨伐,到达邯郸,向梁王征兵。 梁王说自己有病,派出将领带着军队到邯郸。高祖很生气,派人去责备梁王。梁王很害怕, 打算亲自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说 :" 大王当初不去,被他责备了才去,去了就会被捕。 不如就。 此出兵造反。 " 梁王不听从他的意见,向外假称自己有病。梁王对他的太仆很生 气,打算杀掉他。太仆慌忙逃到汉高祖那儿,控告梁王和扈辄阴谋反叛。于是皇上派使臣出 其不意地袭击梁王,梁王不曾察觉,逮捕了梁王,把他囚禁在洛阳。经主 管官吏审理,认为 他谋反的罪证具备,请求皇上依法判处。皇上赦免了他,废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青衣县。 向西走到郑县,正赶上吕后从长安来,打算前往洛阳,路上遇见彭越,彭越对着吕后哭泣, 亲自分辩没有罪行,希望回到故乡昌邑。吕后答应下来,和他一块向东去洛阳。吕后向皇上 陈述说 :" 彭王是豪壮而勇敢的人,如今把他流放蜀地,这是给自己留下祸患,不如杀掉他。 所以,我带着他一 起回来了。"于是,吕后就让彭越的门客告他再次阴谋造反。廷尉王恬开 呈报请求诛灭彭越家族,皇上就批准,于是诛杀了彭越,灭其家族,封国被废除。 10、(17 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三次诊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9 分) 崔涣博综经术,长论议。十岁居父丧,毁辟加人,陆元方异之。起家毫州司功参军,累 迂司门员外郎。杨国忠恶不附己,出为巴西太守。玄宗西狩,迎竭于道帝见占奏,以为明治 体,恨得之晚,房琯亦荐之,即日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载辅政,与中官董秀槃结固宠, 涣疾之,因进见,慨然论载奸。代宗曰:“载虽朴重慎,然协和中外无间然,能臣也”对曰: 何之为贵者,由礼节也,不节之以礼,焉得和?今干戈甫定,品物思乂。载为宰相,宜明制 度,易海内耳目。而怙权树党,毁法为通,鬻恩为恕,附下苟容,乃幽国卑主术,臣所未喻。” 帝默然,会涣兼税地青苗钱物使,以钱给百官,而吏用下直为使料,上直为百司料。载讽皇 城副留守张清擿其非,诏尚书左承蒋涣按实,且载所恶,由是贬道州剌史。卒,赠太子太傅。 涣子纵。纵由协律郎三迁监察御史。会招择令长,授蓝田令,德化大行,县人立碑碌德。涣 之贬,纵弃金部员外郎就养。后为汴西水陆运等使,王师围田悦,乏食,诏纵饷四节度粮, 军无乏。德宗出奉天方镇兵未至纵劝李怀光奔命悉军财称所须怀光兵疲久战次河中迁延不进。 纵以金帛先度,曰:“济者即赐。”众趋利争西,遂及奉天。迁京兆尹。上言:“怀光反覆 不情,宜备之。”及帝徒梁州,追扈不及,左右短纵素善怀光,殆不来。帝曰:“知纵者, 朕也,非尔辈所及。”后数日至,授御史大夫。处大体,不急细事。卒年六十二,谥曰忠。 初,涣为元载所抑,纵讫载世,不求闻达。涣有嬖妄,纵以母事之。妾刚酷,虽纵显官 而数笞诟,然率妻子候颜色,承养不懈,时以为难。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四十五》,有删节)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帝见占奏,以为明治体,恨得之晚 恨:遗憾 B.怙权树党,毁法为通,鬻恩为恕 怙:凭借 C.乃幽国卑主术,臣所未喻 喻:明白 D.处大体,不急细事 急:着急 【答案】D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德宗出奉天方镇/兵未至/纵劝李怀光/奔命悉军/财称所须/怀光兵疲/久战次河 中/迁延不进 B.德宗出奉天方镇/兵未至/纵劝李怀光奔命/悉财称所须/怀光兵疲/久战次河中/ 迁延不进 C.德宗出奉天/方镇兵未至/纵劝李怀光/奔命悉军/财称所须/怀光兵疲久战/次河 中/迁延不进 D.德宗出奉天/方镇兵未至/纵劝李怀光奔命/悉军财称所须/怀光兵疲久战/次河中 /迁延不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首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上下的语境理解句子的意思, “德宗出奉天/方镇兵未至/纵劝李怀光奔命/悉军财称所须/怀光兵疲久战/次河中 /迁延不进”,这段话的意思是“德宗避乱到奉天,各方镇的勤王之师还没到达,崔纵 力劝李怀光不顾一切去保护德宗,表示将所有为军队准备的财物拿出来满足李怀光的需 求,李怀光的军队久战之后疲劳不堪,渡黄河时滞留河中,徘徊不进”;专有名词有“德 宗”“奉天”“纵”“李怀光”“怀光”“河中”,“出”的目标是“奉天”,故“奉 天”后应断开,排除 AB 两项;崔纵劝李怀光去保护德宗,故应在“奔命”后断开,排除 C 项。 (3)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崔涣不阿权贵。先因得罪杨国忠被贬出京任职,后因痛恨勾结宦官的元载被贬道州。 B.崔涣明于治乱。安史之乱刚结束时,崔涣认为当务之急应严明制度,安定天下人心。 C.崔涣父子皆有孝行。崔涣为父守丧悲痛超过一般人,崔纵曾为服侍父亲而辞掉官职。 D.崔涣父子旨受天子器重。崔涣初见玄宗,即得要职;崔纵追息不及,德宗仍然信任。 【答案】A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 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 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 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 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 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 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第一段找到 选项 A 对应的文字,“会涣兼税地青苗钱物使,以钱给百官,而吏用下直为使料,上直 为百司料。载讽皇城副留守张清擿其非,诏尚书左承蒋涣按实,且载所恶,由是贬道州 剌史”,“由是贬道州剌史”,可见前面应是被贬道州的原因,“诏尚书左承蒋涣按实, 且载所恶”,意思是“皇帝下令尚书左丞蒋涣调查清楚是否确有其事。蒋涣调查结果显 示,张清揭发的情况属实,加上元载又恨厌恶崔涣”,可见被贬道州并非仅仅是“因痛 恨勾结宦官的元载”。 (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和之为贵者,由礼节也,不节之以礼,焉得和? (2)初,涣为元载所抑,纵讫载世,不求闻达。 【答案】(1)“和”之所以被人们看重,那是因为有“礼”的节制(约束),不用“礼”去 节制(约束),怎么能得到真正的“和”呢? (2)当初,崔涣被元载排挤(压制),崔纵在元载执政期间,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 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 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者,……也”判断句;“为贵”,被看重;“节”, 节制,约束;“不节之以礼”,状语后置句,应为“以礼节之”;“焉”,怎么。第二 句中,“涣为元载所抑”,被动句,“为……所”表被动;“求闻达”,追求名誉和地 位。 参考译文: 崔涣通晓经学,擅长论议。崔涣十岁时,他的父亲去世,在守丧期间,崔涣的悲痛超过 了一般人,陆元方因此认为崔涣不同寻常。崔涣进入仕途的第一个职务是亳州司功参军,之 后不断升迁直至担任司门员外郎。杨国忠厌恶崔涣不依附自己,就将他调出京去担任巴西太 守。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往四川,崔涣去迎接并谒见玄宗。玄宗接见了崔涣,并当场跟 他讨论问题,(玄宗听了崔涣的回答)认为崔涣精通治国的道理,为现在才得到崔涣这样的 人而感到遗憾,房琯也大力推荐崔涣,就在当天,玄宗任命崔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元载执政期间,与宦官董秀槃勾结,想要长期得到皇帝信任。(崔涣)很痛恨元载这种 做法,于是去求见皇帝,义正词严地揭发元载的奸心。代宗皇帝说:“元载虽然算不上持重 谨慎的人,但能够让朝廷内外和谐融洽没有隔阂,也算是能臣。”崔涣说:“‘和’之所以 被人们看重,那是因为有‘礼’的节制(约束),不用‘礼’去节制(约束),怎么能得到 真正的‘和’呢?现在动乱刚刚平息,各个阶层的人都希望能天下太平。元载作为宰相,应 该申明国家制度,让天下人改变对朝廷的看法、对朝廷充满信心。可是元载却凭借权势培植 私党,把破坏国法当成变通,把乱施恩惠当成宽容,迁就下属,通过屈从附和来获得世人的 接纳,这是让国家政治昏暗、让皇上威权不振的做法啊,我不明白为什么皇上还认为他是能 臣!”代宗听了崔涣的话没有再说什么。刚好这时候崔涣兼任税地青苗钱物使,按照朝廷当 时制度,青苗税被用作百官的料钱,崔涣的手下将不值钱的东西作为使者的食料,值钱的为 百官的食料。元载暗示皇城副留守张清揭发崔涣的过错,皇帝下令尚书左丞蒋涣调查清楚是 否确有其事。蒋涣调查结果显示,张清揭发的情况属实,加上元载又恨厌恶崔涣,崔涣因此 被贬为道州刺史。后来崔涣去世,朝廷赠与了他太子太傅的荣誉职衔。 崔涣的儿子叫崔纵。崔纵从协律郎的职位连续升迁至监察御史,刚好碰上皇帝下诏挑选 县级行政长官,崔纵就被朝廷授予蓝田县令的职位,在担任蓝田县令期间,崔纵大力推行德 政去教化百姓,蓝田县的人民因此为崔纵立碑以歌颂他的功德。崔涣被贬为道州刺史后,崔 纵辞去了金部员外郎的官职去奉养父亲,之后崔纵陆续担任了汴西水陆运使等职务。(田悦 造反)朝廷军队围困叛军时粮草短缺,朝廷下诏让崔纵为奉命平叛的四个节度使的军队提供 粮草,(崔纵事情办得很漂亮)此后军粮充足。德宗避乱到奉天,各方镇的勤王之师还没到 达,崔纵力劝李怀光不顾一切去保护德宗,表示将所有为军队准备的财物拿出来满足李怀光 的需求,李怀光的军队久战之后疲劳不堪,渡黄河时滞留河中,徘徊不进。崔纵带着金帛财 物率先过河,然后下令说:“渡过河的士兵马上给予赏赐。”士兵们为得到赏赐争先恐后的 渡河西进,于是顺利赶到奉天与德宗汇合。崔纵之后升迁为京兆尹,并给皇帝进言说:“李 怀光立场不坚定,做事不近人情,应该防备他。”后来皇帝转移到梁州,崔纵没有来得及追 随皇帝,皇帝左右的人就说崔纵的坏话,说崔纵向来与李怀光交好,恐怕不会再跟来。皇帝 却说:“了解崔纵的人是我啊,我对崔纵的了解不是你们这些人赶得上的。”后来过了几天, 崔纵果然赶了过来,皇帝授予他御史大夫的职务。崔纵处理政事从大局出发,不重视细枝末 节。崔纵死年六十二。谥号为“忠”。 当初,崔涣被元载排挤(压制),崔纵在元载执政期间,不追求名誉和地位。崔涣在世 时有个爱妾,崔纵把她当母亲侍奉。崔涣的这个爱妾个性暴躁乖戾,虽然崔纵是朝廷高官, 她仍然多次打骂崔纵,但是崔纵带领妻子儿女看她脸色行事,奉养从不懈怠,当时的人认为 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