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步步高》(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学案: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步步高》(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学案: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最新考纲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思维导图 考纲解读 ‎1.说出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举例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3.了解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含义,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微专题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2.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①人类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人类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 问题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表现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短缺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地域差异 发达国家更突出 农村地区、发展中国家严重 城市地区、发达国家严重 形成原因 过度消耗资源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过度开采 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集中 特别提醒 环境问题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①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②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③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3.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3)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1.环境问题的分析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造成的,对其成因及表现的分析理解,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 箭头①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②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箭头③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使环境质量下降。‎ 箭头④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2)准确把握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与表现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原因、实例 环境问题 原因 典型事例 资源短缺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 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 生态 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 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 大熊猫、江豚、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 环境 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堆放 泰晤士河的悲剧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任意堆放 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 噪声污染 交通、工厂等 建筑工地施工影响附近居民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渤海湾大赤潮、日本水 俣湾事件、海上石油泄漏 考向一 人地关系演变的综合分析 ‎1.下图为“人类社会演化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的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下列问题属于乙图中箭头①引起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箭头②引起的是____________。‎ A.太湖蓝藻污染 B.海洋渔业产量下降 C.野生华南虎踪迹难觅 D.山西某地儿童铅中毒现象频频发生 E.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枯死 F.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 ‎(3)B、C、E、F A、D 考向二 环境问题分析 ‎(2013·大纲全国文综)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2~4题。‎ ‎2.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 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 ‎3.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4.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 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 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 答案 2.B 3.C 4.C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赤潮的主要形成原因,即海水富营养化和气温高。第2题,大量含有氮、磷等营养物的废水排入海水中,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第3题,水温高,赤潮生物繁殖生长快;风力小,易于赤潮生物聚集。因此水温高、风力小的海域易暴发赤潮。第4题,中、低纬近海水温较高、陆地污水排入较多,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 ‎5.(2012·重庆文综)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 ①土壤盐渍化;②土地荒漠化;③水资源短缺加剧;④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本题的切入点。作为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生态脆弱,如果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就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水资源更加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微专题二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人口基数大、素质低,结构不合理。‎ ‎(2)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3)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仍在发展;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2.行动纲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1)概念: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2)原则: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3)基本途径:工业模式——清洁生产;农业模式——生态农业;公众支持与参与——适度消费。‎ 方法技巧 表格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手段 核心 方式 目的 实践 环境无害化技术 提高生态效益 环境友好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工业:发展清洁生产 农业:推行生态农业 公众:提倡适度消费 ‎1.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低碳经济的比较 ‎(1)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方式 粗放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 资源利用率 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 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 废弃物处理 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质流动 物质单向流动 物质反复循环流动 结果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 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2)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 不 同 点 提出 背景 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而引发的全球资源环境问题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全球气候 关注 重点 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 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定位 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强调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 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共 同 点 发展要求——都应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根本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基本保障——都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 ‎2.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循环经济。‎ ‎①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指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它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②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生态农业。‎ 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考向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2013·江苏地理)《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1~2题。‎ ‎1.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双选)(  )‎ A.大量消耗资源 B.大量排放污染物 C.科教投入不足 D.人口增长缓慢 ‎2.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双选)(  )‎ A.社会保障建设 B.经济基础建设 C.农业基础建设 D.生态与环境建设 答案 1.AB 2.CD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看出,我国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接近120,而生存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均低于100,说明发展的代价是资源的大量消耗、污染物的大量排放。第2题,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加强生存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的发展,结合图及四个选项可知应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生态与环 境建设。‎ ‎(2013·福建文综)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3~4题。‎ ‎3.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 ‎4.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该地区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和甘蔗,处于亚热带地区。据此判断该农业模式最适宜的地区。第4题,该农业模式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清洁能源具有重要作用。‎ ‎5.(2013·安徽文综)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 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 ‎(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 答案 (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2)方案一(文字表述方式):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发酵,沼气作为生活能源,解决燃料短缺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 方案二(示意图表达):‎ 方案设计可用示意图、文字等方式表达,只要能针对实际问题、体现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 解析 第(1)题,陕北高原属黄土高原的一部分,水土流失严重,过去种粮必然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使得肥力下降,土地退化,同时加剧该地的干旱状况,造成水资源短缺,使生态环境恶化。第(2)题,本题针对果业的发展中出现的环境污染,结合农村生活用能短缺问题,以循环经济的理念,从果草—畜牧—沼气—果草这一思路去分析,既能解决农村发展中的燃料、饲料、肥料之间的矛盾,又能减轻农村环境污染。‎ 练出高分 ‎ [基础落实练]‎ ‎ “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生命就是在这川流不息的物质循环中得以体现的。“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据此完成1~2题。‎ ‎1.“宇宙飞船经济”体现了(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定胜天思想 C.人地对抗性思想 D.和谐论思想 ‎2.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使(  )‎ A.人类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 D.人地关系和谐,地理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宇宙飞船经济”强调人和自然的相互协调发展,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并不产生污染。第2题,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社会活动会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2014·天津文综)结合图文材料,回答3~4题。‎ 上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同学们经考察认识到,最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 A.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 B.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 C.接近城市边缘,土地成本较低 D.远离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优良 ‎4.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 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 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图中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该大型商城位于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之间,又靠近城际铁路,能够吸引两大城市的顾客前来购物,这是其最大的区位优势,故选B;北京与天津之间的城际铁路是运送旅客的,而非货物,故不选A;C、D两项所说的土地成本低、环境质量好,也属于商城的区位优势,但并非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故排除。第4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提出的方案必须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 观念,增加商城数量、扩大商城规模都不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故不选A、B;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这种做法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故选C;汇集国际品牌商品的大型商城靠近旅游景点布局会破坏景区的环境,大量的客流会对环境造成压力,不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故不选D。‎ 随着世界范围内环保法规的日趋严格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传统的煤气净化技术已不能满足需要,显示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缺陷。下图为“焦炉煤气的干法净化生产流程图”。据此回答5~6题。‎ ‎5.若W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 A.水泥厂 B.钢铁厂 C.玻璃厂 D.砖瓦厂 ‎6.该生产流程的优点有(  )‎ ‎①粉尘去除率高 ②根本上缓解全球变暖 ③热回收利用率高 ④减少污染物质排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5.A 6.C 解析 第5题,可利用粉尘为原料生产水泥。第6题,该生产流程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全球变暖。‎ 某区域平均每万元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可显示区域产业CO2减排效率。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四地中节能减排任务最紧迫的地区是(  )‎ A.京津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8.图中(  )‎ ‎①京津地区科技水平高,减排效率最高 ②南部沿海因高耗能的重工业比例小,减排压力较小 ③我国CO2减排效率西部高于东部,南部高于北部 ④CO2减排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7.C 8.D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东北地区碳排放总量大,减排效率低,因此节能减排任务最重。第8题,京津地区减排效率低,我国CO2减排效率和碳排放总量受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 [能力提升练]‎ ‎(2012·江苏地理)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 ‎①引起大气污染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 9.D 10.A 解析 第9题,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①②③④的指向,读懂框图的含义。从图中可以看出,④秸秆作为沼气原料时,制出的沼气可以作为燃料,沼渣和沼液可以还田作为肥料,符合既提供生活能源,又提高土壤肥力的要求。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秸秆作为燃料直接燃烧,产生了烟尘和灰烬,既会造成大气的污染,同时也失去了饲料和工业原料,造成资源的浪费。燃烧产生的灰烬不是有机质,所以不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秸秆无论作为燃料燃烧还是制成沼气,利用的都是生物能。‎ ‎(2011·安徽文综)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11~12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1‎ ‎33‎ ‎33‎ ‎31‎ ‎11‎ ‎11‎ ‎33‎ ‎33‎ ‎31‎ ‎22‎ ‎31‎ ‎31‎ ‎31‎ ‎11‎ ‎12‎ ‎31‎ ‎31‎ ‎11‎ ‎11‎ ‎11‎ ‎31‎ ‎11‎ ‎11‎ ‎11‎ ‎11‎ ‎1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1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 11.A 12.C 解析 第11题,从“辽宁西北部某地”这一条件可以看出,该地靠近内蒙古高原,处在农牧过渡带,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从1979~2005年耕地挤占了大量湖泊,湖泊面积减小。湖泊面积减小,空气湿度会明显减小,水生生物物种会减少,干旱、洪涝的频率会增加,故B、C、D项错误;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地次生盐渍化会加剧。第12题,该地处在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带,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不适合发展基塘生产,也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和大牧场放牧业,而应该退耕还湖,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13.阅读下列资料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巴西森林资源极为丰富,但是,这些宝贵资源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每天至少有100万棵树被毁。现在,巴西森林覆盖率已从400年前的80%减少到60%,许多地区的原始林已踪迹全无了。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 700万公顷的森林资源因乱砍滥伐而消失。‎ ‎(1)根据资料和示意图,写出图中A、B所示的内容 ‎(2)按“目前状况”图示,分析巴西大量砍伐森林的这种做法反映出的经济问题。‎ ‎(3)从“目前状况”要实现“发展方向”,人类应采取的发展措施是什么?并说明该措施的内涵。‎ 答案 (1)A.环境保护,B.经济发展。‎ ‎(2)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经济发展。‎ ‎(3)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解析 笫(1)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矛盾,一个是环境保护,一个是经济发展。第(2)题,按“目前状况”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失衡的,巴西大量砍伐森林是对资源的掠夺式开采,是对环境的破坏。第(3)题,要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三个子系统。‎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旨在体现我们对治理污染紧迫性和艰巨性的清醒认识,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材料二 目前煤炭仍为我国的主要能源,针对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鄂尔多斯地区某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了如下产业链。‎ ‎(1)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煤为主,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在煤炭的开采与使用过程中,分别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材料二中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答案 (1)我国煤炭储量大;煤炭开采和使用成本低,技术难度小 ‎(2)开采中——植被破坏、地表塌陷、水土流失;使用中——酸雨、粉尘等大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等。 措施: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发展清洁煤技术或脱硫技术;加强硫氧化物的综合利用;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采取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进行治理。‎ ‎(3)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投入,经济效益提高;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 解析 第(1)题,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大;煤炭开采和使用成本低,技术难度小,因此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能源仍然以煤炭为主。第(2)题,煤炭开采中的问题——植被破坏、地表塌陷、水土流失;煤炭使用中——酸雨、粉尘等大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等。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的对策: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发展清洁煤技术或脱硫技术;加强硫氧化物的综合利用;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采取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进行治理。第(3)题,从图形中可知: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可以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投入,经济效益提高;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