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在现在农村的小块田地里,你偶尔仍能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或用驴耕)耕作的场景。中国古代农民用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 A. 夏朝商朝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汉朝时期 D. 唐朝时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铁犁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下列生产工具,按用途划分,不同于其他各项的是 A. 杜诗水排 B. 高转筒车 C. 翻车 D. 风力水车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排是手工业上用来鼓风冶铁用的,故A项符合题意;筒车、翻车、风力水车都是农业生产的灌溉工具,所以这三者的用途相同,故BCD项不符合题意。 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B. 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低 C. 资金少,技术力量弱 D. 近代社会形态的制约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未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导致发展受到三座大山的压制,D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属于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但是都是由社会性质导致的,排除。 4.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䦆、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答案】B 【解析】紧扣材料中“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可知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提高了精耕细作水平。A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在秦、魏等国……出土……生铁铸造的农具”不符;C项中“必备品”的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D项的表述从题目中无法看出,应排除。故B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 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 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 C. 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D. 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答案】A 【解析】白居易是唐朝诗人,浮梁是草市的名称,唐朝已经出现了草市,故A正确;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隋唐时期商业发展还没有出现会馆,B错误;隋唐时期仍然是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仍然较低,C错误;隋唐对外开放,茶叶可以贩运到海外,明清实行海禁政策,D错误。 6. 在世界步入近代的潮流时,中国日益落伍的直接原因是 A. 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 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 D. 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 【答案】C 【解析】C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 阻碍了中国与世界交流,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C正确;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是直接原因,A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不是直接原因,B错误;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不符合明清时期经济事实,D错误。 7.有历史研究者认为,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租佃制经营方式推广 B.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近代化在经济上的发展主要指的是工业化,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明清时期关于“近代的前夜”的描述指的是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而“计日受值”正是对这一经济现象的具体描述,故选C;租佃制是战国以来,随封建生产方式而出现的一种封建生产关系形式,它不符合近代化的定义,排除A;手工技术的进步不能体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毕竟历朝历代的手工业技术都是在不断进步的,排除B;白银作为货币的大量流通,只能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不能体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排除D项。 8.西周时实行的土地制度的性质是 A. 奴隶制土地国有制 B. 土地公有制 C. 地主土地私有制 D. 封建土地国有制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实行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其性质是奴隶制土地国有制,故A正确;土地公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都不符合史实,故BCD错误; 9.“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A. 自然灾害的发生 B. 农村劳动力流失 C. “大跃进”中的大炼钢铁运动 D. 农村生产力水平下降 【答案】C 【解析】本题是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可知,这是“大跃进中大炼钢铁运动带来的后果,所以本题答案是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自然灾害,排除A;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是大跃进的影响,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C。 10.晋商曾自豪地说:“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个地方就只有村落了。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成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这个小村落变成了个小市镇。”据此,请判断晋商徽商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应该是在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答案】D 【解析】“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指的是晋商足迹遍布全国,“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成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这个小村落变成了个小市镇”应该指的是徽商曾经发挥的作用,根据所学可知,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1.歌谣:“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描述的是 A. 西汉时期的丝织业 B. 北宋时期的丝织业 C. 元代的棉纺织业 D.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由“黄道婆”等信息可知其描述的是元代的棉纺织业。故C项正确。 12.某收藏家收藏的瓷器有邢窑白瓷长颈瓶、青花釉里红婴戏碗、粉彩开光花尊的真品。该收藏家生活的朝代应不早于。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主要成就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邢窑白瓷”能判断出这是唐朝。从“青花釉”可判断这是青花瓷,故而不早于元朝。而粉彩瓷出现于清朝。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根据以上可断定,D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D. 13.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A.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 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 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 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活动,掠夺了大量财富,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时期,通过大规模的商品输出,进行对外经济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出现,资本家开始以资本输出侵略为主要方式,对外扩张。故选C。 14. 清末考取状元,但未贪恋官场,而选择了实业救国,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A. 张謇 B. 梁启超 C. 李鸿章 D. 荣德生 【答案】A 【解析】清末考取状元,但未贪恋官场,而选择了实业救国,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张謇,A正确;B是维新变法时期思想家;C是洋务运动倡导者;D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家。不是晚清状元。 15. 据统计,19世纪90年代我国共有产业工人9万多人,在民族工业企业中劳作的人数仅占到总人数的28%,其中在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的产业工人占到全国工人总数的70%以上,这一信息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是 A.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 区域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工业规模都很大 C. 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D. 民族工业规模小、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答案】D 【解析】根据“在民族工业企业中劳作的人数仅占到总人数的28%,其中在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的产业工人占到全国工人总数的70%以上”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民族工业规模小,主要颁布于沿海地区,故D正确。 16. 下图是当时上海工商业界代表荣毅仁(右一)等向国家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时的照片,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出该照片最有可能的拍摄时间为 A. 1950~1952年 B. 1953~1956年 C. 1956~1965年 D. 1978~1992年 【答案】B 【解析】 “全行业公私合营”可知是三大改造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形式,三大改造时间是1953-1956年,B正确;A是土改时期;C是社会主义建设十年;D是改革开放新时期。 17.下列几幅图片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其中属于民用工业的是 A. 江南制造总局 B. 天津机器制造局 C. 开平煤矿 D. 京师大学堂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等,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是军事工业,京师大学堂是新式学堂。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18.“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 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开展“大跃进”运动” 【答案】A 【解析】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率先进行包工到户的经营模式,随后,全国开始推行这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营模式,材料中凤阳全县粮食产量的变化主要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A正确;土地改革运动是1950-1952年,B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是1958年,C和D错误。 19.下面三幅图截取自历年《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根据其报导的这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这三幅图,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②③ A. ③①② B. ①③② C. ①②③ D. ③②① 【答案】B 【解析】图一是中共八大,图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图三是人民公社建立。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是在1956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人民公社建立是在1958年。由此可知,排序正确的是①③②,故B正确,ACD错误。 20. 标志着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通过 C.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D. 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C正确。 21.根据下图中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判断,哥伦布应该是哪一位?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中迪亚士到达了非洲的最南端,达伽马绕过了非洲到达印度,哥伦布横跨大西洋到达美洲,麦哲伦及其船队完成的环球航行。由此可知,图中的A是哥伦布,B是迪亚士,C是达伽马,D是麦哲伦。故A正确,BCD错误。 22. 下图反映的是英国近代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圈地运动 B. 重商主义 C. 工业革命 D. 殖民扩张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以及工业增长,农业下降可以得出,这与工业革命的开展有关,故C正确。 23. 下图漫画名为《参议院的老板们》,是美国画家约瑟夫·克普勒的作品。某班学生对此漫画的解读发生了争议,以下解读错误的是 A. 此图表现的是“蒸汽时代”的政治生活 B. 此图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 此图描绘了垄断组织控制国家政治生活的场景 D. 此图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上层建筑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依据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垄断组织的产生,这一时期,人类社会已进入到电气时代,故A的解读是错误的,符合题意;而B、C、D项的解读符合题意,故正确,但不合题意。故应选A。 24.对下图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图片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农民积极拥护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C. 农民由于分配到属于自己的土地而喜笑颜开 D. 农民积极拥护党的政策 【答案】C 【解析】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农民走的是合作化道路,因此C错误,符合题意;ABD关于农业合作化都是正确的描述,不符合题意。故选C。 2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B. 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 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 D. 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B 【解析】官营手工业在明朝以前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被私有手工业超越,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A正确;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C正确;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丝织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C和D项。 26.“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闭关政策 B. 重农抑商 C. 土地兼并 D. 贫富分化 【答案】C 【解析】闭关锁国是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政策,这与题干无关,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政策,意指严格限制商业手工业规模与发展,高度重视农业,题干中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封建社会实行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归个人所有,可以自由买卖或转让。这样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使土地集中,导致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故C项正确;贫富分化是对材料现象,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27.春秋末期,鲁国某贵族拥有封地300亩,另开垦荒地2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 A. 100亩 B. 200亩 C. 300亩 D. 500亩 【答案】D 【解析】材料“春秋末期”“鲁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鲁国实行初税亩,根据初税亩规定无论公田还是私田都要征税,因此这个贵族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500亩,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28.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 休养生息政策 B. 禁止经商 C. 限制商人的政策 D. 反腐倡廉的政策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汉初商人不能穿丝绸、乘车,吕后时强调商人的子孙不能当官、吏,反映了当时对商人实行“限制商人”的政策,选项C正确。A项休养生息不属于商业政策,排除;B表述绝对化,排除。D选项与题无关明,排除。 29. 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的国家是 A 美国、德国 B. 英国、美国 C. 美国、法国 D. 德国、日本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德国是发源地和“中心”,故A项正确。当时英国逐渐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故B项错误。当时法国工业生产不居首位,故C项错误。当时日本工业革命进程不够突出,故D项排除。 30.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地寻找黄金从根本上反映了: A. 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 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 《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 D. 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答案】D 【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益强烈,这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因此材料信息从根本上反映了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故答案为D项。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是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前往东方的新航路,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排除;C项不符合题干中“根本上”的要求,排除。 31.两千多年来,它引水灌溉,使蜀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这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白渠 D. 龙首渠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都江堰的修建使得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故选A项;郑国渠、白渠和龙首渠都位于陕西关中地区,故BCD错误。 32. 继昌隆缫丝厂与江南制造总局的共同点是 A. 机器生产 B. 依赖外国资金 C. 服务市场 D. 生产不计成本 【答案】A 【解析】继昌隆缫丝厂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兴办的军用企业,二者都是采用机器进行生产。故选A。B项与二者都不相符;C项不同,洋务企业主要是面向军队,而民族工业主要是面向市场;D项与民族工业不符。 33.近代史上有首《卖布谣》这样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反映了 A. 外商企业发展艰难 B.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 官僚资本极度膨胀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反映出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正确;外商企业发展在中国比较顺利,故A项错误;“土布”指的是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不属于民族工业,故C项错误;官僚资本出现于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故D项错误。 34.以下是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导致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图示所示三个时间内社会主义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5%、57%和67%,国家资本主义所占比重分别为18%、29%和33%,由此可知,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这和1953-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相关,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A;1958年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1935年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D不符合题意,排除。 35.《世界历史资料选辑》:“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为此 A. 1588年英国打败荷兰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 B. 17世纪初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C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贸易 D. 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荷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而不是荷兰,故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17世纪的商业殖民帝国是荷兰,而不是英国,故B项排除;据材料中“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可知英国与荷兰争夺殖民贸易而发生冲突,为此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的海上运输业,故C项正确;英国打败了法国,于18世纪中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故D项排除。 36. 阅读表2: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十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 B. 大跃进运动使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 C. 导致1959~1961年粮食产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 D. 1961年后粮食生产的恢复得益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答案】D 【解析】表格体现20世纪50-60年代粮食产量变化,粮食产量明显不是稳定增长,A错误;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粮食产量持续下跌,B错误。导致1959~1961年粮食产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思想,C错误;1960年底开始国民经济调整导致粮食生产的恢复,D正确。 37.1684年,荷兰每磅中国武夷茶售价是80荷盾,1698年售价是7.75荷盾,至1701年跌至2.32荷盾。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生产力水平下降 B. 受价格革命的影响 C. 商业革命的发展 D. 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答案】C 【解析】由于商业革命的不断发展,欧洲商人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导致运往欧洲的茶叶大幅增加,从而价格下降。故C正确;材料中现象主要是商业革命引起,不是生产力水平下降导致,排除A;价格革命主要是导致欧洲市场通货膨胀,排除B;材料不是说明贸易中心的转移,排除D。故选C。 38.明万历年间,苏州“城中机户数千”,雇工“数千人”。乾隆时,苏州东半城更是“专其业者不啻万家”,“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这反映当时江南地区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民营丝织业得以较大发展 C. 雇佣劳动趋于普及 D. 政府鼓励民间丝织业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苏州“机户数千”,雇工“数千人”, “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民营丝织业得到了较大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A选项错误;苏州一地手工业者增多,不能反映江南地区雇佣劳动趋于普及,C选项错误;明清时期政府依旧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者增多不能反映政府鼓励民间丝织业发展,D选项错误。 39. 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明清时期该政策最主要的影响 A. 增强了明清时的国力 B. 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C. 导致了科学技术落后 D.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 【答案】B 【解析】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明清时期该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阻碍社会进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因此选B。 40.陕西民谣:“我有一只小毛驴……我骑着去赶集。”这个“集”在宋代应属于 A. 城市 B. 都市 C. 夜市 D. 草市 【答案】D 【解析】 “我骑着去赶集”里的集市主要是在农村地区,在宋代反映的是草市,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 41.下面所给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发展的一些情况,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中标示①②③④曲线,分别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几种经济成份。 材料二:1872-1894、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年代 近代工业合计 近代民族工业 厂数 资本(千元) 厂数 资本(千元) 厂数比重 资本比重 第一时期1872-1894 175 48 893 53 4 697 30% 9.6% 第二时期1895—1913 685 223 423 463 90 801 68% 41% 材料三:下图是南京国民政府前期部分行业的经济发展指标(1933年指数为100) 材料四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请回答: (1)依据产生时间及发展的阶段特征判断,材料一中代表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是哪一条曲线?它在中国19世纪60、70年代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近代民族工业在第二时期有了较大增长,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所述历史现象有哪些?出现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1) 曲线③ 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导致自然经济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外商在华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作用。(6分,答出三点即给全分) (2)材料二主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材料三状况:较快发展。原因:国民政府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3)短暂春天,主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萧条下去,原因:列强在一战后卷土重来 【解析】(1)“曲线”,依据产生时间及发展的阶段特征判断,材料一中代表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是曲线③。“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导致自然经济解体、外商在华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作用等角度分析。 (2)“主要原因”,依据材料二信息“1895—1913”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的角度分析。“发展状况”,依据材料三“南京国民政府前期部分行业的经济发展指标”的数据得出:较快发展。“主要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角度分析即可。 (3)“历史现象”,依据材料四信息“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得出:短暂春天和萧条。“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分别从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列强在一战后卷土重来的角度分析。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1)“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有官吏管理,交易有时间与地点限制。 (2)突破了时间与地点的限制。 【解析】本题围绕“市”、“草市”组织材料,考查学生对“市”、“草市”概念内涵的理解。 (1)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归纳能力。“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分析比较能力。把材料二与材料一进行比较,“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即可得出“市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的答案。 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料二:1958年毛泽东在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答案】(1)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或严峻的国防形势、发展国防的需要等表述方式);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或苏联模式的影响)。 (2)开展“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结果:浪费了人力和资源,破坏了环境。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信息“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等角度分析。 (2)依据材料二信息“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可知,其思想是用群众运动搞工业建设。“实施”,依据所学知识从开展“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的角度说明。“结果”,依据所学知识从浪费了人力和资源、破坏了环境等角度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