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百校联考高考百日冲刺金卷全国Ⅱ卷 历史(三)
2020届百校联考高考百日冲刺金卷 全国卷·历史(三)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30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5.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记载,(西)周恭王灭密、周夷王烹杀齐哀公而立其异母弟静为齐国君、周宣王两次伐鲁而废嫡立庶和废长立幼、(东)周桓王立晋鄂侯之子晋哀侯为君。这说明此时 A.诸侯对地方管理的自主权有名无实 B.“家国一体”政治体制逐渐走向瓦解 C.周王室对分封诸侯控制力逐渐削弱 D.周天子在分封诸侯中拥有绝对权威 25.下面是不同史籍对南北朝时期社会现象的记述。据此可知,当时 A.儒学地位动摇 B.寺院经济崛起 C.奢靡之风盛行 D.土地兼并严重 26.宋太祖任命赵普为宰相后,把他看作左右手,事情无论大小,都向他咨询以后决断。太祖命令薛居正、吕余庆为参知政事以辅助赵普,不能宣布皇帝的诏谕,位次列在宰相之后,不掌印,不参预上奏议事,朝会时不领班,只是奉令制作敕令而已。这一做法 A.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B.使文官的地位提高 C.意在加强君主专制 D.易于造成大权旁落 27.明清时期,许多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诗人积极参与戏曲创作,甚至自操檀板,粉墨登场。作为以叙事为主体的戏曲,甚至让长期充当文坛主流的诗词创作屈居于次要地位。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的黑暗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B.反封建色彩的小说得以蓬勃发展 C.民众追求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 D.商品经济繁荣和市民队伍的壮大 28.20世纪初,经济广告逐渐成为近代广州报刊广告的主体。经济广告包括商品广告与商业服务广告,前者主要指当时销售的国货与外国商品的广告,后者主要包括运输、娱乐、饮食、戏剧、通讯、租赁等广告。这反映了当时广州 A.成为中国近代广告的发源地 B.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 C.中西文明的碰撞异常地激烈 D.产业结构已发生了根本变化 29.图5是西方漫画中的甲午中日战争。据此可知,西方人认为这场战争 A.使日本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B.激化了日本与欧洲列强矛盾 C.为欧洲列强提供了侵华借口 D.加速了清政府的衰败和灭亡 30.1926年11月,《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政纲的草案》中对农民运动的发展作了新指示:“(一)推翻农村中劣绅的政权,并要由革命的农民建立平民的政权。……(四)没收大地主、军阀、劣绅及国家、宗祠的土地,归给农民。……”据此推知,这一指示 A.启迪了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诞生 B.与苏俄式的革命道路截然不同 C.表明中共认识到工作重心转移的必要性 D.受当时革命形势新发展的影响 3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联合国维和事务的积极参与者,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联合国维和活动第二大出资国。迄今,中国已经参加24项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事人员达3.5万余人次。这反映出中国 A.积极地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借助联合国以打击地区霸权主义 C.大力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 D.改变了联合国的职能和力量对比 32.早期古罗马法简略晦涩,担任法官的官员根据专业法学家的意见对每一个别案例作出裁量,这些司法解释的很大一部分后来被收入《民法大全》。这表明,古代罗马法 A.无法适应现实需要 B.具有灵活实用的特点 C.袒护了贵族的利益 D.适用的范围逐步扩大 33.1517年,马丁·路德的战斗檄文《九十五条论纲》在发布两周以后,就已经传遍全德国,得到了德国贵族和人文主义者的大力赞同和支持;四周后各种译文传遍全西欧。这体现了当时 A.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天主教会的统治不得人心 C.印刷术在欧洲开始推广 D.罗马教皇的权威急剧下降 34.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在激进劳工运动的配合下,迫使垄断资本家承认劳工组织工会、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所有工人、包括黑人、妇女和其他少数民族工人都有组织工会、通过自选代表与资方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罗斯福政府此举 A.具有一定的民主精神 B.推进了社会主义运动 C.注重改善民众的生活 D.用立法手段推进改革 35.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1962年8月31日,美国从侦察机拍摄的空中照片上看到了古巴开始安装苏联的防空导弹,也看到了运载地对地导弹驶向古巴的苏联船只。这反映了当时的世界形势是 A.局部地区冲突不断发生 B.美国居于冷战优势 C.多极化趋势得到了发展 D.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认为人理性的自由状态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他认为人只有不断的学习和自我修养,使自我的欲求、行为方式与社会规范相协调,才能达到做任何事情都不违反道德律令。……孟子则认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人只有通过品格修养,把握自身的善端,才能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万物皆备于我”的自由境界。 材料二 李贽认为天下万事万物各有各的特点,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人人各正一乾元也,各具有是首出庶物之资也”。封建礼法对人身的管束是相当严格的,“夫人生出世,此身便属人管了”……所以李贽“有官弃官,有家弃家”,为实现人身自由而“漂流四外”。寡妇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被李贽认为是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典范。李贽首先认为人应当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权利,不能人云亦云。否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李贽认为经济自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种自然规律,“是一个千变万化活泼泼之理”,经济自由发展,才能实现天下之民,“各遂其生,各获其愿”。 材料三 1903年,严复在翻译密尔的《自由论》时,对李贽的自由思想加以肯定。他说“ 西国言论最难自由者,莫若宗教。故穆勒持论,多取宗教为喻。中国事与相仿者,乃在纲常名教。事关纲常名教,其言论不容自由,殆过西国之宗教。观明季李贽、桑悦、葛寅亮诸人,至今称‘名教罪人’,可以见矣。”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们从李贽的思想中找到了动力。如五四时期吴虞对李贽争取自由的言行非常感慨,说道,“呜呼!卓吾产生于专制之国,而弗生于立宪之邦,言论思想不获自由,横死囹圈,见排俗学,不免长夜漫漫之感,然亦止能自恐其身世之不幸而已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文华《李贽自由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孟对自由的共同认识,并对其简要评价。(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自由思想的主要内容。(8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贽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6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现摘取部分内容如下: 太平盛世很长时间了,京城里人口密集,物业繁华。垂着童发的小孩儿,只知道玩耍;两鬓花白的老人,没有经历过战争。节日一个接着一个,我得以观赏到各种好景。华灯齐放的良宵,月光皎洁的夜晚,瑞雪飘飞之际,百花盛开之时,或者是七夕的乞巧,或者是重九的登高,或者是金明池的禁军操练,或者是琼林苑的皇上游幸,放眼所见,到处是青楼画阁,绣户珠帘。……全国各州郡之人都往京都汇集,世界各国的使者都和宋朝往来。四海的珍品奇货,都到京城的集市上进行贸易;荟萃齐九州的美味佳肴,都在京城的宴席上供人享受。……不料忽然间战火燃起,宋钦宗靖康元年的第二年,我离开汴京来到了南方,因躲避战乱而住在江左,情绪郁闷而低落,年岁又逐渐进入老年晚景。暗想当年在汴京城里的生活,每逢佳节人物风流倜傥,人情和顺畅美,都已化成惆怅和隐恨。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文章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宋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公元809年,宪宗下敕:唐朝疆域辽阔,导致御史台无法及时发现查出一些偏远地区官员的违法失职行为,遂委托转运使、度支使以及巡院负责对偏远地方展开巡察活动,发现地方上有违反榷盐管理制度及不切实履行中央政策文件的及时向御史台反馈情况。随着朝廷财政体系日益成为关注的重点,巡院的职责和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巡院原本是用来理财,抓捕贩卖私盐者,但由于本身监管财务,不可避免的就包括其中的整顿贪污等监察之项。从宪宗时起,唐统治者就开始将监督巡察地方官吏的权力转移到巡院等机构。元和年间,中央开始直接管辖巡院的有关工作,巡院也开始代表中央开展经济监察活动。 ——摘编自周石磊《唐代地方监察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后期监察制度改革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中后期监察制度改革的作用。(8分) 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根据《凡尔赛和约》,德国被迫承认独自对战争的起因负责,战胜国以此要求战败的德国屈服,从而向战败国提出各种赔偿要求。法国方面坚持要求德国归还1870-1871年普法战争期间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德国还必须进行战争赔款,以及赔付大量的工业产品、原材料和工业机械。但是割地赔款还不足以使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满意。克列孟梭的目的不仅要德国进行战争赔款,他的目标是一劳永逸地削弱德国。这样,《凡尔赛和约》埋下了德国复仇的种子。 当德军在1940年入侵法国时,联邦陆军总结了前次所犯的错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先头部队攻势虽猛,但是因为后面的炮兵和步兵不能及时跟上,因此很多攻势虎头蛇尾,败下阵来。二战当中,德军将先头部队的坦克和俯冲轰炸机结合起来。俯冲轰炸机的炸弹成了空中火炮。六周之后,法国战败投降。对于大多数的德国军官来说,对法国作战的速胜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但是对于他们的统帅来说,西线战役仅仅是德国更大规模的征服战的一个阶段。 ——摘编自卫艳伟《从凡尔赛和约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影响。(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8分) 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梅兰芳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在长辈的熏陶下,他八岁开始学旦角。男孩子学旦角,唱、念、做、打,都要模仿女性,用假嗓唱、假嗓说。初学阶段,老师骂他不成器,他并不气馁,仍虚心求教。一段唱,一般唱六七遍就会了,他却要唱二三十遍。他养鸽子十年,眼睛随着鸽子飞翔而转动,越望越远,练出了灵动的好眼神。十岁那年他首赴上海登台表演,一举成名。辛亥革命发生,梅兰芳不但率先剪掉辫子,而且大胆地对戏曲进行改革,演出反映现实生活的时装戏推动了京剧的发展。早在20世纪20年代,梅兰芳就开始涉足戏曲电影,为我国早期的戏曲影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生命。他多次出国演出,并与国际影人密切合作,通过银幕将中国京剧传向世界。“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举家离开北平前往上海,不但公开表示对日寇的痛斥,还通过排演反抗侵略的大戏来号召民众抗日。在中国戏曲理论上,梅兰芳提出了一些很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观点,为中国的京剧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梅兰芳是戏曲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是中国戏曲界永远闪烁着光芒的一面旗帜。 ——摘编自齐建昌等《梅兰芳先生——戏曲界的一面旗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梅兰芳对中国戏曲的卓越贡献。(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梅兰芳能够成为中国戏曲界一面旗帜的原因。(8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