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华美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暑期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华美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暑期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华美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暑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朴素之美 (陈望衡)‎ 大力推选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当下我们追求的目标。生态文明时代的审美形态在尊重生态这一前提下应该拥有诸多形态,但朴素是其中标志性的美。‎ 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朴”是没有雕琢的木,“素”是没有染色的丝。老子用它们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即自然的状态。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朴素观首创于道家学派,亦为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学说。在现实生活层面,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由道家创立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本色观。崇尚天然、崇尚纯真,以本色为真、以本色为美。二是恬淡观。不慕繁华、不贪名利,以清廉为贵、以平淡为美。三是清新观。不繁复、不艳丽,清雅、简洁,充满生气,以清廉为贵。《庄子》云:“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诚”为真、为信,以诚为尊、以信为美。此外,朴素观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等观念。就中国传统美学来说,朴素是最高的美。这种美灵动而无限,既是美之极致,又是美之根源。其实,视朴素为美不独中华民族为然,世界各民族也大都如此。‎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工业社会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排挤,奢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奢华生活也成为个人炫耀的资本,进而腐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严重社会问题。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发展之“殇”。基于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文明与生态共生的生产方式诞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提出来了;与之相应,一种新的审美观念——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既是对工业社会那种严重破坏生态的奢华美的批判,又是对农业文明时代具有生态意味的朴素美的回归,但回归不是复旧,而是否定之否定的升华,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与农业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有着实质不同。在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中,虽然也类似农业文明时代朴素审美观那样尊重自然、奉自然为美,但实际上这种尊重的立足点是生态,因而可以说,不是自然而是生态才是朴素美的灵魂。朴素作为生态文明时代标志性的美,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的,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低碳的,任何高耗能的生活方式都谈不上朴素;必须是环境保护型的,任何生活方式如果产生诸多垃圾或者垃圾不易回收,这种生活方式就与朴素无缘;必须符合生态公正原则,这种公正一是体现为对动植物生存权利的尊重,二是体现为在精神上尊重动植物自身的价值。‎ 从人类利益出发,我们所希望的生态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生态,而是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然而,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节人与生态的矛盾,尽量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就建构在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作为一种审美精神,它又反过来促进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实现。‎ ‎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有关“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要求我们遵守生态公正的原则,这种公正是指否定人的主宰地位,尊重其他动植物生存的权利及价值。‎ B.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与农业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二者尽管有相似之处,但实质不同,前者将“生态”视为“朴素美”的灵魂。‎ C.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要求人们奉行低碳环保的理念,远离高耗能的、奢侈浮华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消耗自然资源。‎ D.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要求人们保护自然环境,正视当前人类社会出现的垃圾问题,反对产生过多垃圾,倡导对垃圾进行回收利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的朴素观最早由老子提出,继而得到了诸子百家的肯定响应和丰富完善,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审美观。‎ B.在老子看来,“朴”指没有雕琢的木,“素”是没有染色的丝,“朴素”是事物的极致,“见素抱朴”体现了道家的审美追求。‎ C.中国农业社会循导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内容包含本色观、恬淡观等。‎ D.朴素观是道家在自家学说的基础上,借鉴并吸取儒家、墨家等学派观念的精华内容而不断向前发展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前我们倡导的朴素审美观,是对工业社会严重破坏生态的奢华美的批判,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追求低碳绿色生活的必然选择。‎ B.在全社会倡导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可以改变资源被浪费、环境被污染的现状,彻底解决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 C.在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的指引下,人类要注意在尊重生态规律的基础上与生态相互容让,避免矛盾,协调发展。‎ D.在中国传统美学之中,朴素备受推崇,被视为美的根源,“崇尚朴素”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元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 中国当代著名视觉设计跨界艺术家宋旦汉字艺术展近日在纽约开幕。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载体,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宋旦用极其独特的创意手法让汉字散发出书画同源的本色之美、形意之美和禅境之美。‎ ‎ 宋旦此次创意水墨汉字展相当一部分作品是以我国百家姓为基础,将姓氏汉字融入茶壶图案,远看是茶壶,近看是汉字。宋旦表示,他的创作指导思想就是努力将汉字形象化、符号化,让不懂汉字的外国人对汉字产生好奇和兴趣,从而进一步了解汉字深奥的内涵,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此次展览是宋旦汉字艺术海外百城巡回展的其中一环。宋旦坚信,他的创意水墨汉字艺术,将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加深交流了解,践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新形式,必将进一步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中华姓氏文化也将成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进一步强化民族凝聚力的独特文化符号。‎ ‎(选自李秉新《宋旦创意汉字形象化 让外国人对汉字产生好奇心》,有删改)‎ 材料二:‎ ‎ ‎ 看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人或许会记得张一清,他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言教学研究室主任,专注于语言教学与测试研究。在这档中央电视台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推出的电视节目中,张一清作为点评嘉宾持续参与。‎ ‎ 近年来,原创文化电视节目颇受欢迎,从《中华好诗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到《汉字英雄》《中国灯谜大会》,都聚集了不错的人气和口碑。在张一清看来,这不仅仅是做一档好看的电视节目那么简单,而是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 ‎ “我从2014年开始参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去年明显感觉到关注这一节目的人越来越多——学生、老师和孩子们身后的家长,这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张一清说,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项突出的成绩,必得有广泛的参与群体作为支撑,现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就具备这个条件。“报名参与节目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过选拔后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各地的活动都在贯彻这样一种精神:参与不仅仅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个名次,还是因为学生喜欢汉字,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进而了解我们的历史。”‎ ‎ 张一清说自己的第一本职工作是关注语文教学,第二是关注汉字本身。认识汉字、了解汉字是阅读的基础,而理解力的提高则能够激发孩子更多的兴趣和潜能。在张一清看来,汉字里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基因,是每个人接触中华文化的基本单元。本世纪初,他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儿童的汉字认知研究”,探索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力。通过参与语文教师培训,参加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张一清对儿童的语文教育问题有独到的见解。为了推广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孩子领略文字的魅力,张一清在北京阅读季“书香校园”活动期间,前往中小学、国家图书馆等地开设讲座,交流汉字文化。‎ ‎ (选自《张一清:探寻汉字文化基因》,有删改)‎ 材料三:‎ ‎ 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在我国,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图形文字,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现存最早最完备的文字体系。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行楷,汉字留住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也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 凝结着中国智慧的汉字,是迄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的古老表意文字,将我们源远流长、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成一个整体。它所具有的形体美、音律美和意蕴美,使民族文化具备了强大的包容能力。‎ ‎ 单字信息含量大,又提升了文字的扩展能力和稳定性,使现代的我们仍然可以阅读2000年前的古代文章,临摹古人的书法。‎ ‎ “天雨粟,鬼夜哭。”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揭示了文字“出世”‎ 惊心动魄的力量。而今天,汉字随着海内外修习者的不断增多,也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散播到世界各地。识字,更思“知”字。‎ ‎ (选自孟扬《汉字,筑起心中的长城》,有删改)‎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此次宋旦举办的汉字艺术海外百城巡回展,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以我国百家姓为基础,把汉字形象化、符号化。中华姓氏文化也将成为全球华人寻根同祖,进一步强化民族凝聚力的独特文化符号。‎ B.宋旦用独特的创意手法书写汉字的内容,他这样做是想让不懂汉字的外国人喜欢汉字,进而了解汉字及中华文化,达到弘扬中华文化的目的。‎ C.《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作为原创文化电视节目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逐渐成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这反映出了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 D.汉字凝结着中国智慧,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具有形体美、音律美和意蕴美的特点。其构造和演化过程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材料一介绍了宋旦在美国举办的汉字艺术展开幕的时间、地点,也介绍了绘画来源于汉字的本质特点和宋旦汉字艺术展在美国展出的具体内容和体现的社会意义。‎ B.材料二中张一清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节目的关注度、参与率越来越高,并且在各地的活动中学生参与不单是为了名次,还是因为他们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进而了解民族历史。‎ C.材料二中张一清认为认识、了解汉字是阅读的基础,提高对汉字含义的理解能力,能够激发孩子更多的兴趣和潜能,所以他十分关注关注语文教学,注重儿童语文教育问题。‎ D.材料三介绍了汉字的起源以及汉字的演化过程,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古老的表意文字,汉字把我国源远流长、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在一起,并传承着中华文明。‎ E.材料一、二都表述了汉字的相关内容,但角度不同。材料一表述的是对外宣传汉字,材料二表述的是国内教育者对汉字的关注,重视电视节目对民众的引导作用。‎ 6.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概括汉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作用。(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冬夜的歌 (谢静)‎ 太阳像一只橙黄的圆橘,渐渐被灰蒙蒙的暮云遮去。呜呜鸣响的西北风摇撼着树木,摇撼着电线杆。狂舞的雪片碰撞在窗玻璃上,开始了它化为冰凌的再生……‎ 坐在温暖如春的屋里,靠近银白色热烘烘的暖气片,我在阅读欧·亨利的名作《最后一片叶子》。‎ 写字台上的两盆腊梅和玉兰,给房间增添了淡淡的幽香。那圆的、扁的、方的、长的,从海滩捡回来的五彩石,点缀于花盆之间,望去完全没有冬日的景象。‎ 妻悠然斜倚于沙发上,正在织一件米黄色的毛线衣。纤细的手指,轻盈地抖动。‎ 不知从何处,传进耳鼓一阵时断时续的悠远的喊声:“各家各户……注意啰……小心煤气……中毒……防火……防盗……”‎ 这声音由远而近,在寒风凛冽的冬夜回响着,使我油然产生一种苍凉之感。读书的兴致完全被搅乱了。我刚看到“老贝尔门是住在她们这座楼房底层的一个画家。他年过六十,有一些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那样的大胡子……”便就此打住,折页合书,忍不住问:‎ ‎“这是谁?神经病?深更半夜在街里大呼小叫的,不怕惹人烦?”‎ ‎“你才出差回来,不知道咱们街里出现的新鲜事儿。”妻继续织着毛线衣,没抬头,“这是一个部队离休的老干部,回来跟女儿、女婿养老的,半个月前开始,天天这么喊呐!”‎ ‎“嘿,干嘛不住干休所?”我诧异了。‎ ‎“大约是怕寂寞。”妻按自己的理解说。‎ ‎“他女儿、女婿也够呛,父亲辛劳了一辈子,晚年应该让他在家享享清福,怎么会让老人到街上干这呢?难道是缺钱花吗?”我不满地嘟哝。‎ ‎“哪里话,他的钱多的花不完,给区幼儿园送了三百,国库券买了一千。”妻抬起头来辩解说,“人家夜间值班,完全是尽义务。”‎ 我呆了,有些不可思议。听那喊声越来越大,已接近我居住的楼下。‎ ‎“各家各户注意啦,提高警惕,防火防盗,防止煤气中毒——!”‎ 这声音倏忽间变得顺耳起来,可以听出是走南闯北、有点走了调儿的中原乡音,带着其特有的悠长的拖腔,容易使人联想到草原上的牧人,在广阔的原野呼唤走失的骏马……‎ ‎“……喂,这是谁家的自行车?谁的车?快搬进去,天不早啦!”‎ 那绝不是民警们手中拿的那种半导体喇叭。是纸喇叭筒,还是铁皮的?我猜测,并直起身来,想看清楚这吆喝的老人的模样。窗玻璃上蒙着一层薄冰。室外是浓深的夜色和飞扬的雪花。‎ ‎“呀,真该死,是我的自行车忘搬了!”妻的脸上含着些微的惊慌。‎ ‎“我去搬!”‎ 穿上外套我飞步下楼。刚走到二楼楼梯口,见妻的那辆“凤凰”车已搁在梯口的空档上。‎ 我的心热了。‎ 此后,每天傍晚至深夜,我的耳边都回响着这老人的吆喝声。渐渐习惯了。像听风声、车声、雨声、树声一般习惯。这吆喝声,穿越深深的夜空,把人安然地带入了温暖甜美的梦乡。‎ 因为工作忙,业余时间要赶写技术论文,《最后一片叶子》一直没有读完,真有点对不住欧·亨利先生。也对不住妻,她读了多遍,向我介绍。不过,那吆喝声却必不可少。每当此刻,耳神经似乎变得特别敏锐灵巧。‎ ‎“咦,是时候了,怎么那老人没出来?”我在写字台边不安地问妻子。‎ ‎“哦,他作为区街系统的先进代表,到市里出席劳模会去了!”妻在读《英语九百句》,乐呵呵地告诉我。“我说呢!”心,释然了。‎ ‎“……还有亲爱的,瞧瞧窗子外边,瞧瞧墙上那最后一片藤叶。难道你没有想过,为什么风刮得那样厉害,它却从来不摇一摇,动一动呢?唉,亲爱的,这片叶子才是贝尔门的杰作——就是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里的。”‎ 我终于读完了《最后一片叶子》,这最后一段大约是小说的文“眼”吧?我大声地读给刚进门的妻听。妻的眼眶湿润了。肯定是为了贝尔门的献身精神。‎ 我看看表,该是老人吆喝的时间了。‎ 我凝神静听,没有。我挨近窗户,还没有,我不安起来。贝尔门的死和妻子的泪给我带来了不祥的预感。我拉开门,要到阳台上去——‎ ‎“别等了,”妻在身后喊,声音有些哽咽,“他……在结冰的街上……滑了一跤。从夜校回来时……我……看到了……他,难站起来了……”妻变得泣不成声。这难道是真的吗?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各家各户……注意啰……防火防盗……小心煤气……中毒……”‎ 不,我分明听到了那亲切的永不消逝的喊声!像一首动听的灼人心胸的歌。‎ ‎ (本文略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以“冬夜的歌”为题,反复描写老人的吆喝声,将之喻为“灼人心胸的歌”,起到标明线索、提示主旨的作用。‎ ‎ B.小说中描写了室内温暖如春的氛围,把盆植的幽香、点缀的五彩石等作为背景,主要目的在于渲染夫妻之间感情的融洽。‎ ‎ C.小说通过“我”的妻子之口叙述了主人公的身份与社会关系、生活与工作现状等情况,表达了她对老人不可思议的行为的不解。‎ ‎ D.“诧异”“不满”“呆了”“心热”“释然”“不安”这些词语写出了“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主要是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 8. 文中划横线语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小说写“我”读欧·‎ 亨利小说《最后一片叶子》这一情节有什么意图?请结合文本,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旨三个角度进行探析。(6分)‎ ‎ ‎ 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成遵,南阳穰县人也。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家贫,勤苦不废学问。二十能文章。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至正改元,擢太常博士。寻拜监察御史。扈从至上京,上封事,言天子宜慎起居,节嗜欲,以保养圣躬,圣躬安则宗社安矣。言甚迫切,帝改容称善。又言台察四事,帝皆喜纳之。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三年,自刑部员外郎出为陕西行省员外郎。五年,丁母忧。十年,迁中书右司郎中。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未几,无遗事。时有令输粟补官,有匿其奸罪而入粟得七品杂流者,为怨家所告。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省臣从之。十四年,调武昌路总管。会省臣出师,遵摄省事,于是省中府中,惟遵一人。乃远斥候,塞城门,籍民为兵,得五千余人,设万夫长四,配守四门,所以为防御之备甚至,号令严肃,赏罚明当。贼船往来江中,终不敢近岸,城赖以安。十七年,升中书左丞。是时,太平在相位,以事忤皇太子,皇太子深衔之,以为遵及参知政事赵中,皆太平党也。十九年,用事者承望风旨,嗾邓子初等诬遵与参政赵中等六人皆受赃 ,皇太子命御史台等官杂问之,锻炼使成狱,遵等竟皆杖死,中外冤之。二十四年,御史台臣辩明遵等皆诬枉,诏复给还其所授宣敕。‎ ‎ (节选自《元史·成遵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B.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 C.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D.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11.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子监指当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称国子生。‎ B.迁在古代可指官职的调动,多指升官,文中涉及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授、擢、升等。‎ C.博士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太常博士是太常寺的属官,与现代的学位“博士”不同。‎ D.遵摄省事,此中的“摄”意思为代理。明代千古奇才张居正曾说过:“吾非相,乃摄也。”此中的“摄”也是代理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 B.成遵勤于进谏,深受皇上器重。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上要为国家安定而保重圣体,皇上深受感动;上奏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皇上都赞赏接受了。‎ C.成遵守城有方,颇具组织才能。他在调任武昌路总管时,曾代理行省事务,负责武昌城的防务,因其防御周到,号令严明,江上贼寇始终未敢靠岸。‎ D.成遵含冤而死,后被昭雪平反。他在任中书左丞时,被皇太子误认为是太平丞相的党羽,后遭人诬告、受审讯,最终被杖责而死,几年后才被昭雪。‎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5分)‎ ‎(2)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段太尉逸事状》(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望 ( 李梦阳)‎ ‎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ƒ。‎ 注:明代弘治年间,鞑靼屡扰,西北边境多有战事。李梦阳前线犒军,有感而发。‎ ① 弢:装箭的袋子。②飞挽:快速运送粮草的船只。ƒ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世称“郭汾阳”。‎ ‎14.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首联写了诗人登临眺望的地点和时节。水绕边墙,秋雁南飞,扣题的同时也使诗的境界愈见空阔、苍凉。‎ B.颔联上句描写了作者跨过壕沟追逐野马的场景,表明作者想加入到队伍中,以实现其保国安民的崇高理想。‎ C.颈联描写了尘土飞扬的黄河渡口和冷月高挂的战场,战前准备的繁忙和战场的冷寂对比,预示着战争即将来临。‎ D.尾联直抒胸臆,着重表达了对唐代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的朔方节度使、封为汾阳郡王的郭子仪的敬仰之情。‎ E.全诗紧扣诗题“秋望”二字落笔。诗中之景,无不是“望”中所见,无不透出凄清肃杀的秋的气息。‎ 15. 本诗是一首边塞诗,作品中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边塞诗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第Ⅱ卷 表达题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一种偏激的观念认为,而今,文学萧条了,音乐冷清了,话剧玩不转了,小品臭街了,而影视却成了众望所归的主流消费品。 ‎ B.“中国诗词大会”带着深埋于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的诗词,在带领观众重温中华经典的同时,完成了一次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 C.当“单打独斗”已经无法实现产业整合,那么“抱团出海”就成了理性的必然选择,于是民营资本共同发起设立的授资控股实体便应运而生。‎ ‎ D.对于所有经历过高考的人,高考都将是青春的记忆,成长的历练。就像生活中许多不得不做的事情一样,不要逃避、全力以赴。考完以后,继续前行。‎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根据客户多样化需求,我们进行“定制化”加工、种植和包装,保障农产品质量,赢得市场的认可,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农产品市场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 ‎ ‎ B.建立养老机构退出机制,发现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且不整改以及违法违规行为导致事故的养老机构,向社会公告并通报相关部门。‎ ‎ C.许多革命前辈,在矢志不渝、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利益奋斗的实践中,从“齐家”做起,开创了红色家风,成为全党、全社会称颂的家风表率。‎ D.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19.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许多同学围着在这次考试中表现出色的周洋同学,让他介绍经验,周洋说:“你们先到一边等等,等我喝杯水再赐教。”‎ B.近日,学校为了让学生们以更好的心态迎接高考,减轻心理压力,在同学们必经的大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上书“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C.只见大厅的角门一开,走出一位老人,手拄拐杖,答道:“老朽写得不好,让大陆的兄弟见笑了。权当文字游戏吧!”‎ D.学校公告栏有某学生写的失物启事:“我在餐厅吃饭时不小心遗失了《高中数学题典》,如有拾到者,请迅速还我。”‎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 就地球上的生物来说,虽然品种形态多种多样, ① 。因此科学家们探索其它星球上是否有生命时,都是以是否有碳氢化合物存在为前提依据。 ② ,那么这个星球上至少有了同地球生命相似的信息存在。宇宙间普遍存在碳氢化合物,只要具备了适合的条件, ③ 。‎ ‎21.下面是有关研究机构关于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学习意识和生活意识比较”的调查数据表。请根据表格内容,总结三条与日韩美三国相比中国高中生的意识特征,并从人的综合素质发展的角度给中国高中生提出一点建议。要求语言简明,表述准确。每条“特征”不超过20个字,“建议”不超过30个字。(6分)‎ 国籍 学习意识 生活意识 幸福指数 认为学习最重要 关心学习成绩 有金钱和打工意识 认为“能过上普通的生活就满足了”‎ 美国 ‎50.5%‎ ‎87.8%‎ ‎63.3%‎ ‎63.3%‎ ‎83.8%‎ 韩国 ‎50.9%‎ ‎88.2%‎ ‎70.7%‎ ‎52.2%‎ ‎73.3%‎ 日本 ‎46.2%‎ ‎74.1%‎ ‎52.2%‎ ‎70.7%‎ ‎77.4%‎ 中国 ‎80.6%‎ ‎93.4%‎ ‎45.8%‎ ‎45.8%‎ ‎82.7%‎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8月17日,某县发生一起惨烈的交通事故。肇事者带着妻子,酒后驾车,导致一对母子当场死亡。此案的处理,历时较长。原来肇事者肇事之后,立即打电话给一位在当地颇有影响的朋友,朋友让他说当时开车的是妻子。后来又在这位朋友的帮助下,肇事者以疗伤为名被取保候审。其间,肇事者一直未给受害者家属任何抚慰和说法。而交警则经常抚慰受害者家属,并深入调查,最终拿出确凿证据,使肇事者不得不给受害者家属民事赔偿,并承担酒驾、逃逸、做伪证等法律责任。‎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17-18上学期高二语文暑考试题参考答案 ‎1.A(“否定人的主宰地位”于原文无据。)‎ ‎2.C(A“继而得到了诸子百家的肯定响应和丰富完善”与文意不符;B“朴素”应为“自然”,偷换概念;D“借鉴并吸取儒家、墨家等学派观念的精华内容而不断向前发展的”无中生有。)‎ ‎3.A(B“彻底解决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表述绝对化;C“与生态相互容让,避免矛盾”与原文“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的表述不符;D“崇尚朴素”“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元素”不当,世界其他民族也大都以朴素为美。)‎ ‎4.C【解题说明】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B。见材料二,《中国成语大会》等其他节目在原文中并没有提及,属于扩大了范围。‎ ‎5、BC 【解题说明】考查学生理解、筛选文中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C。A项应该是“书画同源”,扭曲文意; D.原文表述是“迄今为止”,扩大了范围。E “重视电视节目对民众的引导作用”原文并未有这个意思,扭曲了文意。‎ ‎6、①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载体,是中国文化的瑰宝。②汉字里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基因,是每个人接触中华文化的基本单元。③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中将中华民族文化凝聚成一个整体,使中华民族文化具备了强大的包容能力。④单字信息含量大,具有扩展能力和稳定性,能使今人读懂古人作品,继承传统文化。‎ ‎【解题说明】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章信息。能力层级C。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 ‎7、A(B“主要目的在于渲染夫妻之间感情的融洽”错,应该是与室外寒风凛冽的景象形成对比,为主人公的出场做铺垫。C“对老人不可思议的行为的不解”错误,应该是对老人的钦佩和敬重,D“我”的心理变化,不仅仅在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更重要的是起到侧面衬托的作用,行文有波澜,先抑后扬,突出主人公的高尚品质。)‎ ‎8. (5分)①承上启下,由抑到扬的反转。描写“我”在听了妻子关于巡夜老人的来历、背景介绍之后,对他的吆喝声的心里感觉产生了变化,由先前的厌烦、不解到顺耳,再到觉得这声音有一种粗犷、辽阔的美。(3分)②烘托巡夜老人的形象,突出和赞美这位部队离休老干部暮年继续发挥余热、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2分)‎ ‎9. (6分) ①故事情节:小说叙述“我”读《最后一片叶子》这一情节,使之与巡夜老人的“冬夜歌声”形成并行的双线结构,丰富了故事情节,互相映衬,结构更巧妙。②‎ 人物形象:《最后一片叶子》中的主人公“贝尔门”与本文主人公巡夜老人的形象互为映照,突出巡夜老人可贵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③主旨:小说在高潮处将《最后一片叶子》中主人公 “贝尔门”最终的献身与本文主人公巡夜老人的“摔跤”“难站起来”的悲壮结局交汇起来,表达了对无私奉献精神的礼赞,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每点两分) ‎ ‎10. B先由“夺其敇”“还其粟”“著为令”的句子结构可知是并列式的句子,中间需停顿,排除A和C;再根据“卖鬻爵/已非盛典”和“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之间的关系来推断,后面是用反问的语气表达更进一层的意思,因此“况”字放在后一句里更能表达句意。‎ ‎11. B “授”一般指授职、任命,不表示官职升迁。‎ ‎12. A “后因受县尹杨惠常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强加因果。‎ ‎13.(1)当时刑部长期查办而不能断决的案件积有数百起,成遵与同僚们分别审阅,共同议论这些案情的轻重,分别判处相应的罪名。(关键词:狱,按,僚,其,当)‎ ‎ (2)至正二十四年,御史台官员辨明成遵等人全都是被诬陷,皇上下诏并发还原来授予他们的委任状。(关键词:诬枉,诏,复,授,宣赦)‎ ‎【译文】‎ 成遵是南阳穰县人。幼年聪敏颖悟,每日读书记忆数千言。家境贫寒,但成遵勤奋刻苦,不废弃学业。二十岁能作文章。当时南阳地方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成遵准备考科举,因为怕作文不合规范格式而担忧。正好杨惠刚考中进士,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看后非常高兴。成遵来到京师后,跟从夏镇学习,于是进入(国子监)做国子生。元统元年,成遵考中进士,授翰林国史馆编修官。至正元年,提升为太常博士。不久授任监察御史。随从(顺帝)到上京,用封章上奏,说天子应当注意日常生活,节制嗜好欲望,以保重圣体,圣体安康那么国家就安定了。言论非常急切,顺帝为之动容并称好。又奏言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顺帝都高兴地接受了。这一年,成遵议论时事以及举发弹劾的共七十多项,全是指责抨击当时社会的弊端,执政的大臣因此憎恨他。三年,由刑部员外郎出任陕西行省员外郎。至正五年,为母亲服丧。至正十年,改任中书右司郎中。当时刑部长期查办而不能断决的案件积有数百起,成遵与同僚们分别审阅,共同议论这些案情的轻重,分别判处相应的罪名。没过多久,就没有遗留的案件了。当时有命令交纳粮食入官府可以补授官职,有人隐瞒了自己的奸恶罪行而通过交纳粮食获得七品杂流官,被仇家告发。官府议论交纳粮食补授官职的法令,并没有犯罪不授予的条文,成遵说:“‎ 卖官鬻爵,已经不是盛世该有的制度,何况又把官职卖给奸淫之人,还将用什么来治理天下?一定要追回给他的敕命,退还他的粮食,并将此写成法令,才行。”中书省官员听从了这一建议。至正十四年,调任武昌路总管。正逢行省官员率军出征,成遵代理行省事务,当时行省和武昌衙署中,只有成遵一人负责。于是他远设哨所,关闭城门,征发百姓当兵,得到五千多人,设置四个万夫长,分配防守四面的城门,因此防御准备得很周到,号令严肃,赏罚分明得当。贼寇战船在长江中往来游弋,但始终不敢近岸,武昌城赖此得以安宁。至正十七年,升任中书左丞。当时,太平任丞相,因为处理事情触犯了皇太子,皇太子对他极为憎恨,认为成遵和参知政事赵中都是太平的党羽。至正十九年,当权者秉承皇太子暗示的意思,唆使邓子初等人诬告成遵与参知政事赵中等六人都接受了赃物,皇太子命御史台等部门官员共同审讯他们,罗织罪名进行结案,成遵等人最终都被杖责而死,朝廷内外都为他们感到冤屈。至正二十四年,御史台官员辨明成遵等人全都是被诬陷,皇上下诏并发还原来授予他们的委任状。‎ ‎14.(5分)BD (B客子指士兵,野马是尘埃;D着重表达对优秀将领的期盼)‎ ‎15.( 6分)(1)意象(自然景象):黄河、边墙、古渡、战场。‎ ‎(2)战争场景:战士过壕越沟,纵马驰骋,其快若风,如追野马。将军则全副戎装,弯弓搭箭,满引待发。‎ ‎(3)情感:对名将的追忆,对战争前途的忧虑,和扶危定倾的期盼。‎ ‎16.(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2)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17.A(众望所归: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陈述对象应该是人)‎ 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全力以赴:指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 ‎18.C(A语序不当,应为“种植、加工和包装”;B成分残缺,“严重违规行为”前加“有”,“违法违规行为导致事故的养老机构”前加“因”或“由于”;D中途易辙,最后一个分句缺主语,可在“是”前加“今年”。)‎ ‎19.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赐教”用于别人对自己的指教,敬辞。B项对联中的话只能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D项“请迅速还我”语气过于强硬,表达不得体。‎ ‎20.①但它们都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 ②如果发现某个星球上存在碳氢化合物 ③就完全有可能演化成为生命 ‎21.中国高中生的意识特征:①学习意识极强,特别关心学习成绩。②‎ 金钱、独立自主意识比较弱。③大部分同学不满足普通生活,幸福指数较高。(答对1条1分,答对2条3分,答对3条4分。) 建议:中国高中生可通过打工培养独立意识,锻炼社会能力。(2分)‎ ‎22、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分析立意时,可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立意。①从肇事者朋友的角度立意:什么才是真正的帮助,帮忙要理性;②从肇事者角度立意:知错就改,勇于承担责任;侥幸心理要不得;③从法律的角度立意:公平公正,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