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理)试题
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组合是( ) ①维生素 ②抗体 ③消化酶 ④血浆蛋白 ⑤SO42- ⑥O2 ⑦血红蛋白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⑥ C. ②④⑤⑥⑦ D. ②③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在内环境中的物质有水、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血浆蛋白、激素等;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有血红蛋白、载体蛋白、呼吸酶等。血红蛋白和呼吸酶位于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而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在细胞外液中,所以也不属于内环境。 【详解】①维生素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①正确; ②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正确; ③消化酶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同,因此消化酶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③错误; ④血浆蛋白在血浆中,属于内环境成分,④正确; ⑤无机盐(如SO4 2-等)属于内化境成分,⑤正确; ⑥氧气需要通过血液运输,因此属于内环境成分,⑥正确; ⑦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⑦错误。 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 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 C. 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 D. 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甲血浆、乙组织液、丙淋巴、丁细胞内液;B正确。过程2、6受阻时,会使组织液增加,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免疫细胞可存在血浆和淋巴液中;C正确。组织细胞中的氧气浓度低于血浆中的,但红细胞细胞内液中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浆中的;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及分析、判断能力。 3.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在内环境中发生是( ) A. 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 B.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D. 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答案】C 【解析】 抗体由浆细胞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进入内环境中与抗原结合,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A错误;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是发生在组织液中的生理过程,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葡萄糖酵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发生在内环境中,C正确;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D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名师点睛】本题要弄清内环境成分。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而血浆则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因此要注意血液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血浆蛋白一般位于血浆内,是内环境中的成分,而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它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以下两种情况不属内环境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不分泌出细胞)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膜上的载体等)。(2)只存在于与人体外界环境相通的腔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 4.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 B.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C. 内环境稳态可以保持机体的温度、pH等不变 D.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至少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参与,其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质基质,A错误;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正确;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等)是相对稳定的,不是一成不变的,C错误; D.人体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超过这一限度时,内环境稳态就会失调,D错误。 故选B。 5. 如图为一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已知ab = bd,则分别刺激b、c两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能偏转( )次 A. b点1次,c点1次 B. b点2次,c点1次 C. b点1次,c点2次 D. b点2次,c点0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速度快,而在神经元之间是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速度较慢;刺激b点产生的兴奋,先传到a点,后传到d点;当兴奋传到a点时,a点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而此时d点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d两点间出现电位差,引起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当兴奋传到d点时,d点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而此时a点的膜电位早已恢复为外正内负,ad两点间又出现电位差,引起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即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到a点,但能传到d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只能偏转1次。综上所述,A、C、D三项均错误,B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6.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H区受到损伤,则不能看懂话 B. 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两者相互独立,可以分割 C. 短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 短期记忆经过重复多次,才有可能转化为长期记忆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2)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2、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 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④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详解】A.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H区受到损伤,则不能听懂话,A错误; B.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B错误; CD.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大脑皮层下的海马区,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短期记忆多次重复可建立新的突触联系,转化为长期记忆,C错误;D正确。 故选D。 7.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B. 在细胞内外都能发挥作用 C. 都能发挥特定作用,且均会被分解或灭活 D. 都能和特定的物质或细胞结合后发挥特定的生理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激素是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多肽、脂质或氨基酸衍生物,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在细胞内外都能发挥作用,受温度、PH值的影响。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激素和酶都不是细胞的能量物质和组成物质,有些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能改变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部分激素是蛋白质,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神经递质不是蛋白质,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以激素、酶和神经递质不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 B.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调节其生理过程;酶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组织液(突触间隙),即激素和神经递质一般在细胞外发挥作用,而酶可以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发挥作用,B错误; C.酶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激素和神经递质作用后就失去活性,C错误; D.激素和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酶也需要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催化化学反应,D正确。 故选D。 8. 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 A. 脊髓、大脑、小脑 B. 脑干、脊髓、大脑 C. 大脑、脊髓、大脑 D. 脊髓、脊髓、脑干 【答案】B 【解析】 在神经调节中,人体的呼吸中枢在脑干,排尿指数在脊髓,阅读中枢在大脑皮层,故选B。 9.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的间隙液体属于细胞内液 B. 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 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不是同时发生的 D.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答案】A 【解析】 【分析】 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详解】A.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的间隙液体为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A错误; B.兴奋经过突触时,信号有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在突触后膜处再转化为电信号,B正确; C.兴奋是由突触前神经元向突触后神经元传递的,因此突触前神经元先兴奋,突触后神经元后兴奋,C正确; D.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信号变化,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下列正确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下丘脑和垂体 B. 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过程①起促进作用,过程②起抑制作用 C. 寒冷刺激时,TRH分泌增多,TSH分泌减少 D.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详解】A.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所以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不只是下丘脑和垂体,A错误; B.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所以过程①、②均为抑制作用,B错误; C.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分泌的TRH增多,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的TSH增加,TSH增加又可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C错误; 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D。 11.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B. 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来提高血糖浓度 C. 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后仍具有活性,因为其具有高效性 D. 人体水盐平衡、血糖平衡、体温平衡都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属于体液调节;血糖浓度升高→下丘脑→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3、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详解】A.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其中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A正确; B.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来提高血糖浓度,B正确; C.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人体水盐平衡、血糖平衡、体温平衡都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12.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变化依次为( )。 A. 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 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 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D. 增加、减少、增加、降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与散热达到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1)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人体为维持体温,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因此耗氧量增加; (2)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人体皮肤排汗减少,为了维持体内水平衡,因此尿量增加; (3)寒冷环境下皮肤排汗减少,体内水分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较低,因此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4)气温降低,人体体温能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体内酶的活性保持不变。 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具体过程,同时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情况。 二.非选择题 13.正常情况下,高等动物和人体的内环境是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这种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均。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的血浆通常维持在_____ 之间,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其中含有________。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血液中的pH将略为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 (2)内环境的稳态指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________都处于动态平衡。如果给某病人静脉滴注质量分数为9%的NaCl溶液100mL,预计此病人的内环境渗透压将_____,尿量将______。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 【答案】 (1). 7.35-7.45 (2). 缓冲物质(缓冲对) (3). 降低 (4). 氧气不足时,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二氧化碳排出不畅 (5). 理化性质 (6). 升高 (7). 减少 (8).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析】 【分析】 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1)正常人的血浆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其中含有缓冲物质(缓冲对)。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体内氧气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这时血液的pH将略有降低。 (2)内环境的稳态指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0.9%的NaCl溶液是血细胞的等渗溶液,如果给某病人静脉滴注质量分数为9%的NaCl溶液100mL,则此病人的内环境渗透压将增大,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由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使尿量减少。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4.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激素B从垂体细胞产生经过血液循环到达甲状腺细胞发挥作用需要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 (2)当体内缺乏_______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的合成受阻,该元素进人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 (3)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含量将会______,这是由于激素A、B的含量___________所致.这种调节方式叫做___________。 (4)由于激素C会影响______的发育和功能,所以在幼年时缺乏会导致患呆小症。 【答案】 (1). 0 (2). 碘 (3). 主动运输 (4). 上升 (5). 上升 (6). 分级调节 (7). 神经系统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激素C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激素B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激素A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详解】(1) 激素B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本质为蛋白质类,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胞吐,所以激素B从垂体细胞产生经过血液循环到达甲状腺细胞发挥作用需要穿过0层生物膜。 (2)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需的,当体内缺乏碘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受阻,该元素进入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3) 当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通过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作用,下丘脑分泌的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进而刺激垂体合成和分泌较多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合成并分泌较多的甲状腺激素,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分级调节。 (4)激素C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所以在幼年时缺乏会导致患呆小症。 【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主要考查考生对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要能够通过图解的分析确定图中A、B、C表示的激素种类;识记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等。 15.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___________的调控。大脑皮层除了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_______和_______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其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前膜可通过_______方式释放物质X至_______。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兴奋通过①时,膜内外的电位为_______,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_____内流。 【答案】 (1). 大脑皮层 (2). 记忆 (3). 思维 (4). 非条件 (5). 传出神经末梢以及所支配的肌肉 (6). 胞吐 (7). 突触间隙 (8).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9). 外负内正 (10). N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图a,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由图可知,肺牵张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脑干,同时肺牵张反射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图b为两个神经元形成的突触,神经元①的末端膨大部分成为突触小体,突触小体膜构成了该突触的突触前膜;突触小体与神经元②的细胞体相接触,因此突触后膜为神经元②的胞体膜。 【详解】(1) 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但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大脑皮层除了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 肺牵张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脑干,所以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非条件反射,其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以及它支配的呼吸肌。 (3) 图b中,①能释放神经递,是突触前膜,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物质X神经递质至突触间隙。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 (4)兴奋通过①时,膜内外的电位为外负内正,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内流。 【点睛】本题结合肺牵张反射示意图和突触结构示意图,考查了突触结构、人脑的功能以及神经调节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6.人体血糖浓度的稳定对于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十分重要.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成人血糖的浓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g/L 范围内。 (2)胰岛细胞分泌激素,除了直接感受_______含量的变化而发挥调节作用外,还可受 _______发出的神经控制,间接发挥调节作用。 (3)当机体处于不同的功能状态时,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I/G)不同。在摄食后,变______(大或小),这是由于______所致;当饥饿或长时间运动时,变_____(大或小),有利于促进___________ ,从而维持血糖水平。 (4)糖尿病患者为了缓解病情应该 ____(填“口服”或“注射”)胰岛素,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0.8-1.2 (2). 血糖 (3). 下丘脑 (4). 大 (5). 血糖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6). 小 (7). 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8). 注射 (9). 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会被蛋白酶分解而无法发挥作用 【解析】 【分析】 正常人血糖在80~120mg/L,正常情况下血糖来源的途径有:①食物中的糖类经过消化和吸收;②肝糖原的分解;③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去向的途径有:①氧化分解供能;②形成肝糖原和肌糖原;③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血糖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详解】(1)正常成人血糖的浓度一般维持在0.8-1.2g/L范围内。 (2)胰岛细胞分泌激素,受到神经-体液的调节,除了直接感受血糖的含量变化,还间接受到下丘脑的神经控制。 (3)摄食后,血糖的含量升高,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I/G变大,当饥饿或长时间运动时,血糖的含量会下降,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会上升,I/G变小,胰高血糖素可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维持血糖平衡。 (4)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会被蛋白酶分解而无法发挥作用,所以糖尿病患者为了缓解病情应该注射胰岛素。 【点睛】本题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的知识点,熟知血糖平衡调节过程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 17.某研究小组研究雄性家兔中睾酮(ST,一种雄性激素)与生长激素(GH)的关系,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切口不影响本实验) 项目 甲组 乙组 ST浓度(μg/mL) m <m GH浓度(μg/mL) n >n 根据资料,请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假设:ST含量的增加能使GH的含量下降。 实验材料:1月龄体重相同的健康雄性家兔12只,ST、GH测定试剂盒,手术器械用具等。 实验步骤: (1)将家兔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6只。依次测定和记录每只家兔血液中ST和GH的浓度。目的是____________。 (2)对两组家兔进行处理:甲组切除性腺,乙组不做处理。 (3)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1个月后,依次测定和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讨论: (1)要使实验更严谨,应做进一步处理:给甲组家兔注射适量ST溶液,乙组家兔注射______,求两组的平均值。 (2)预测进一步实验处理后的结果: 甲组GH浓度______,乙组GH浓度________。 (3)根据预测结果,请举出能促进雄性幼年家兔体重增加的一种处理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研究ST与GH的关系 (2). 控制变量,在实验前测定,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3). 每只家兔血液中ST和GH的浓度 (4). 等量生理盐水 (5). 下降 (6). 不变 (7). 切除性腺(或阉割)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满足的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的一般步骤:①分组编号,②进行不同的处理(单一变量,设置对照),③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详解】由实验表格内容可知该实验目的为研究ST与GH的关系。 实验步骤: (1)分组,测定和记录每只家兔血液中原有ST和GH的浓度。目的是控制变量,在实验前测定,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2)对两组家兔的处理:甲组切除性腺,乙组为对照组即不切除性腺。 (3)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1个月后,依次测定和记录每只家兔血液中ST和GH的浓度。 分析讨论: (1)要使实验更严谨,可再给甲组家兔注射适量ST溶液,乙组家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然后测定和记录每只家兔血液中的GH浓度,求两组的平均值。 (2)由B组数据可得进一步实验处理后的结果:甲组GH浓度下降,乙组GH浓度不变。 (3)由实验数据可得,要促进雄性幼年家兔体重增加的一种处理方法是切除性腺(或阉割)。 【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过程图,考查对照试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