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临沂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思想政治试题 第I卷 (选择题 共48分)‎ 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年1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新年贺词指出, 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 百年奋斗目标。( )‎ A. 2020 第一个 B. 2020 第二个 C. 2035 第一个 D. 2035 第二个 ‎【答案】A ‎【解析】‎ ‎【详解】略 ‎【点睛】‎ ‎2.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 运载火箭将 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 A. 长征三号乙 北斗二号 B. 长征三号乙 北斗三号 C. 长征五号 北斗二号 D. 长征五号 北斗三号 ‎【答案】B ‎【解析】‎ 详解】略 ‎【点睛】‎ ‎3.习近平总书记把近代中国的国情概括为“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严重”。他明确指出:“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这一状况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 ‎①争得民族自觉和人民自省,实现社会主义 ‎②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④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 22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②④: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这一状况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是争得民族自觉和人民自省,实现社会主义,②④正确,①排除。 ‎ ‎③:该选项是1978年以后才提出的,③排除。‎ 故本题选D。‎ ‎【点睛】‎ ‎4.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自己的方案,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最终,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脱颖而出,这是因为( )‎ ‎①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不能发挥积极作用 ‎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④鸦片战争后,中国工人阶级是最先登上历史舞台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面对各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自己的方案,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最终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脱颖而出,这是因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①③正确。‎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也发挥过积极作用,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②错误。‎ ‎④: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是最先登上历史舞台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 - 22 -‎ ‎5.2020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99周年。回望这波澜壮阔的99年,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不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而且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奇迹。这表明( )‎ A.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B.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执政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D.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说法错误,A排除。‎ B:“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执政党”不符合史实,B排除。‎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说法错误,C排除。‎ D: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斗至今,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实现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奇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6.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其决定因素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B.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C.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D. 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为根本宗旨,这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A正确。‎ B: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是人民立场,但这不是题中决定因素,排除B。‎ - 22 -‎ C: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但这不是题中决定因素,排除C。 ‎ D:应该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该选项也不是决定因素,排除D。‎ 故本题选A。‎ ‎【点睛】‎ ‎7.2020年3月15日,在抗疫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充分肯定广大青年在这场严峻斗争中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鼓舞和激励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关于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是由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②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 ‎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④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而不是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①错误。‎ ‎②: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②③正确。‎ ‎④: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排除④。‎ 故本题选C。‎ ‎【点睛】‎ ‎8.党的政治领导,就是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原则方面的领导,主要体现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最重要的是( )‎ ‎①必须増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 ‎④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2 -‎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最重要的是必须増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①③正确。‎ ‎②:该选项属于思想领导,排除②。‎ ‎④:该选项属于组织领导,④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 ‎9.2020年1月13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全面从严治党( )‎ ‎①确立了党的执政地位 ② 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 ‎③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④旨在弘扬法治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②③符合题意。‎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须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①错误。‎ ‎④:全面从严治党旨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建设法治国家旨在弘扬法治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排除④。‎ 故本题选C。‎ ‎10.2020年2月20日,某市首例暴力妨害疫情防控检查的刑事案件采用远程视频的方式开庭审理,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线上”旁听了这次“云审判”。为了保证旁听效果,该市人大提前通过代表履职APP和代表微信群发布案件基本情况,并请专家进行庭前相关法律辅导,听庭结束后,代表们在微信群内开展了线上“评议”。由此可见( )‎ ‎①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管理国家司法工作 ‎②人大创新工作机制,提高人大代表履职能力 - 22 -‎ ‎③人大代表行使质询权,加大人大监督工作力度 ‎④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关注司法公平与正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人大代表不能管理国家司法工作,管理国家司法工作的是司法机关,①错误。 ‎ ‎②④:材料中,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线上”旁听了这次“云审判”,而且为了保证旁听效果,该市人大提前通过代表履职APP和代表微信群发布案件基本情况,并请专家进行庭前相关法律辅导,听庭结束后,代表们在微信群内开展了线上“评议”,这表明人大创新工作机制,提高人大代表履职能力,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关注司法公平与正义,②④正确。‎ ‎③:质询权是指人大代表有权依据法定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询并要求答复,可见,材料不涉及人大代表行使质询权,③排除。‎ 故本题选D。‎ ‎【点睛】‎ ‎11.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有这样一段话:“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在请人大代表“审议”的同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这两种措辞之所以不同,原因在于( )‎ A. 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的人员构成不同 B. 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发挥监督作用的渠道不同 C. 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的性质和职能不同 D. 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水平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两种措辞的不同在于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的人员的法律地位不同,不是构成不同,A排除。‎ B:从监督的角度,两种措辞的不同,在于全国人大与国务院是监管与被监督的关系,属于刚性监督,全国政协的监督属于民主监督,二者是监督性质的不同,不是监督渠道的不同,B错误。‎ - 22 -‎ C:提请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是因为国务院对全国人大负责,受全国人大监管,请政协登员提出息见是因为政协具有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等职能,C正确。‎ D:两种措辞的不同在于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人员的法律地位不同,不是参政水平不同,D错误。‎ 故本题选C。‎ ‎12.“协”以求同,“商”以成事。2020年5月21日,全国政协第十三届三次在京召开,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等提出议案,凝心聚力、建言献策。这表明人民政协( )‎ ‎①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积极建言献策 ‎③围绕团结和发展两大主题,进行民主决策 ‎④作为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国家职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人民政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等提出议案,凝心聚力、建言献策,这表明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积极建言献策,①②符合题意。‎ ‎③: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是团结和民主,不是团结和发展,③错误。‎ ‎④: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3.2020年2月,国家民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机构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 《意见》要求,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让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这是基于( )‎ ‎①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②民族团结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根本标志 ‎③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需要 - 22 -‎ ‎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让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这是因为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也是基于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需要,①③正确。‎ ‎②: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不是“根本标志”,②错误。‎ ‎④: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4.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兄弟省区市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新发展,在经济结构调整、民主法治建设、文化教育发展、社会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这说明( )‎ ‎①坚持党的领导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自治区的发展 ‎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具有优越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国家统一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①排除。 ‎ ‎②③:材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兄弟省区市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新发展,在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自治区的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②③正确。‎ ‎④:在少数民族聚居(而不是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 - 22 -‎ ‎15.漫画《呵护》表明( )‎ ‎①国家支持宗教的发展 ‎②要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 ‎③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④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我国遵循宗教发展规律,对宗教既不支持也不反对,①排除。 ‎ ‎②④:漫画《呵护》反映我国宗教事业在发展时要弘扬中华文化,努力把宗教教义与中华文化相结合,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说明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要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②④正确。‎ ‎③:应该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③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 ‎16.居委会主任因为工作在街头巷尾,负责的事务又包罗万象,以至于很多人愿意把他们称为“小巷总理”。在中国,“小巷总理”从来不是个体,而是代表了一种制度,一种基层治理模式。关于这种治理模式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有利于将党的领导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机结合 ‎ ‎②是一种基层政权组织形式,创新了政府社会治理的方式 ‎③是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力,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 ‎④重大事务的决策由居委会作出决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 22 -‎ ‎【解析】‎ ‎【详解】①③:材料反映的是社区治理模式,这种治理模式是居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力,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有利于将党的领导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机结合,①③正确。‎ ‎②:材料反映的是社区治理模式,而居委会不是基层政权组织形式,“小巷总理”的基层治理模式也就不会创新政府社会治理的方式,②错误。‎ ‎④:重大事务的决策由居民会议作出决定,而不是由居委会作出决定,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7.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中就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十六字要求, 即“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下列对此要求理解正确的是( )‎ ‎①领导立法——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 ‎②保证执法——党与执法机关以宪法和法律作为行为准则,共同行使行政执法权 ‎③支持司法——党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健全司法权力的制度安排 ‎④带头守法——党引导公民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增强法律意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依据题意,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领导立法是指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①正确。‎ ‎③:坚持依法治国,推进公正司法,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要旗帜鲜明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绝不容许利用职权干预司法,③正确。‎ ‎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没有行政执法权,行政执法权属于政府,②错误。‎ ‎④:带头守法是指党引导党员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增强法律意识,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执政能力和执政方式 ‎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 22 -‎ ‎③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根据《民法典》第十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没有法律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表明在国家治理中( )‎ ‎①法律和道德可以协同规范民事纠纷行为 ‎②法律实施有赖于道德的支撑 ‎③道德的践行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④道德法制化是培养良好社会风尚的根本措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根据《民法典》第十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没有法律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表明在国家治理中法律和道德可以协同规范民事纠纷行为,道德的践行离不开法律的保障,①③正确。‎ ‎②:法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的支撑,同时,材料强调法律对道德的作用,②排除。‎ ‎④:道德法制化有助于培养良好社会风尚,但不是根本措施,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 ‎1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建设法治国家,意味着我国( )‎ ‎①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把宪法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 ‎②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 ‎③坚持良法之治,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④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实现社会和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建设法治国家,意味着我国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把宪法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坚持良法之治,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①③正确。 ‎ - 22 -‎ ‎②④:这两个选项属于法治社会的内容,②④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 ‎20.2020年5月,全国“两会”期间,“部长通道”如约开启,国务院各部委负责人在人民大会堂北门一段百米长的通道上,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此举有利于( )‎ A. 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B. 加强政府对人大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 C. 推进政府科学行使立法权,打造法治政府 D. 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A错误。‎ B:人大是权力机关,政府是行政机关,人大监督政府,不是政府监督人大,B错误。‎ C:人大科学行使立法权,政府是行政机关,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C错误。‎ D:全国“两会”期间,“部长通道”如约开启,国务院各部委负责人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此举有利于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1.十九大以来,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换挡提速,行政审批加快了,执法扰民现象也在减少,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这表明法治政府建设可以( )‎ ‎①保障公民的各种利益诉求,提高政府权威 ‎②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的沟通,形成互助互信的新型关系 ‎③提升公民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意识 ‎④督促政府积极履行职责,提高政府的行政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 22 -‎ ‎②④: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换挡提速,行政审批加快了,执法扰民现象也在减少,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这表明法治政府建设可以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的沟通,形成互助互信的新型关系,督促政府积极履行职责,提高政府的行政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②④正确。‎ ‎①:保障公民的各种利益诉求的说法太绝对,①错误。‎ ‎③:人民是我国国家的主人,应该是提升人民主人翁意识,③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 ‎22.人民调解制度指的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当事人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下列对该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 ‎②人民调解已经成为化解矛盾、解决纷争的主要方式 ‎③人民调解有助于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防线 ‎④人民调解不利于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根据题中人民调解制度的内涵可知,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人民调解有助于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防线,①③正确。 ‎ ‎②: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②错误。‎ ‎④:人民调解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④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 ‎23.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其中的道理是深刻的,警示我们推进依法治国必须( )‎ ‎①对所有司法行为过程和结果公开 ‎②提高司法公信力,发挥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的引领作用 ‎③要保证法官个人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外界干涉 ‎④加强对司法权的监督和约束,防止司法权的滥用等司法腐败现象和行为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 22 -‎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警示我们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推进公正司法,加强对司法权的监督和约束,防止司法权的滥用,提高司法公信力,发挥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的引领作用,②④符合题意。‎ ‎①:公正司法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平等和公正,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不是公开所有司法行为过程和结果,①错误。‎ ‎③:推进公正司法要支持法院和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是法官个人独立行使司法权,③错误。‎ 故本题选D。‎ ‎24.近日,不少在临沂市人民公园休闲游玩的市民发现,园区多了一个宣传法治文化的主题公园,园名为“法润园”。宪法宣誓雕塑、浮雕式法制景墙、“法润沂蒙”廊架……游园的市民不时驻足观看、拍照留念。临沂市法治文化公园成为临沂新的“法治标志”。临沂法治文化公园的建设( ) ‎ ‎①为公民提供感受司法公信力的环境 ‎②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③引导公民主动学法、懂法,自觉守法 ‎④让宪法精神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大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司法公信力涉及我国的司法机关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司法是否公正,可见,临沂法治文化公园的建设能为公民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氛围,而不能营造司法公信力的环境,①排除。 ‎ ‎②: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法律赋予的,而不是临沂法治文化公园的建设赋予的,②排除。‎ ‎③:临沂在人们休闲游玩的人民公园内,建设了一个宣传法治文化的主题公园,引来游园的市民不时驻足观看、拍照留念,可见,法治文化公园的建设,有助于引导公民主动学法、懂法,自觉守法,让宪法精神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大众,③④正确。‎ - 22 -‎ 故本题选D。‎ ‎【点睛】‎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本卷共3道题,共52分。本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2020年1月25日至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七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亲自部署、亲自指挥, 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统筹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和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快速响应、火速集结、迅速行动,众志成城筑牢防控安全线,全民皆兵投入战“疫”最前沿,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1)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疫情防控坚持的重要原则。结合材料,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的有关知识说明坚持这一原则的理由。‎ ‎(2)运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人民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 ‎【答案】(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疫情防控坚持人民至上,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特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最真实的特点。‎ ‎③在疫情防控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对生命权和健康权的尊重,只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够调动亿万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2)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中,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统一指挥,集中领导。‎ - 22 -‎ ‎②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统筹推进执法司法、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③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疫情防控中,各级党组织贯彻落实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冠疫情为背景材料,考查《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详解】(1)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设问范围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设问要求是“说明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疫情防控坚持的重要原则的理由”,其次分析材料和设问,运用课本知识整合答案。‎ 根据“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这个关键信息,可从我国的国家性质、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的角度回答,也可尊重保障人权及其意义的角度回答。‎ ‎(2)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设问范围是政治与法治,设问要求是“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人民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其次分析材料和设问,运用课本知识整合答案。‎ 根据材料“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可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的角度回答。‎ 习根据材料“近平总书记连续七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亲自部署、亲自指挥, 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统筹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和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可从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角度回答。‎ 根据材料“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可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的角度回答。‎ - 22 -‎ 根据材料“级党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快速响应、火速集结、迅速行动,众志成城筑牢防控安全线,全民皆兵投入战“疫”最前沿,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可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角度回答。‎ ‎【点睛】提高主观题答题能力“四要素”:第一要素:审清主观题的设问,明确试题设问的限制性和规定性,确定答题范围,这是答题的关键。即通过阅读试题的背景材料及设问,确定命题者的考查意图,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错。第二要素:学会分析材料、围绕材料提示搜索相关知识点是答题的依据。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层次,就可以利用材料的暗示,搜索相关知识点组织答案。第三要素: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是解答主观题的基础。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确保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点。第四要素:规范答题。要正确运用政治术语答题;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防止出现理论和实际相脱离,即“两张皮”现象。‎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香港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但也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一直无法完成,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实际处于“不设防”状态。特别是2019年“修例风波”发生以来,“港独”、分裂国家、暴力恐怖活动等各类违法活动严重危害囯家安全,一些外囯和境外势力公然干预香港事务,利用香港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活动。这些,都凸显建立健全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和执行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20年5月28日,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规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就相关问题作出基本规定,并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相关法徫,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当地公布实施。‎ ‎2020年6月30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经会议表决,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9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为什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港区国安法》以及制定这一法律的意义。‎ ‎(2)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20年4月7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部署2020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请你写出两条宣传标语。‎ ‎【答案】‎ - 22 -‎ ‎(1)原因: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全国人大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港区国安法》。‎ 意义:①有利于维护维护香港秩序,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保障香港居民合法权益。②有利于惩治反中乱港分子,捍卫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③有利于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的权威,完善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国。④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2)示例:‎ ‎①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应尽的义务;③严格遵守《国家安全法》,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和利益。‎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港区国安法》为背景材料,考查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详解】(1)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设问范围是人大的相关知识,设问要求是“分析说明为什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港区国安法》以及制定这一法律的意义”,其次分析材料和设问,运用课本知识整合答案。‎ 在回答“为什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港区国安法》”这一问题时,可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港区国安法》”这个关键信息,从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行使立法权的角度回答即可。‎ 在回答“说明制定这一法律的意义”这一问题时,可结合材料“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一直无法完成,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实际处于‘不设防’状态”、“‘港独’、分裂国家、暴力恐怖活动等各类违法活动严重危害囯家安全,一些外囯和境外势力公然干预香港事务,利用香港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活动”,从从有利于维护维护香港秩序,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保障香港居民合法权益;有利于惩治反中乱港分子,捍卫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回答。结合材料“都凸显建立健全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和执行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有利于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的权威,完善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角度回答即可。‎ ‎(2)本题具有开放性。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设问要求是“2020年4月7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部署2020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请你写出两条宣传标语”,其次分析设问,把握主旨,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即可。‎ - 22 -‎ ‎【点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委员长,副委员长若干人,秘书长,委员若干人组成。 ‎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民族委员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员会和其他需要设立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专门委员会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下,研究、审议和拟订有关议案。‎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基于民法内容体系非常庞大和我国国情,全国人大常委会明确了“两步走”的民法典编纂工作计划,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总则》,2018年8月民法典分则编纂工作全面展开,2019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民为邦本,法系根基。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全国人大常委会10次审议,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次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针对意见反映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专门召开座谈会……民法典立法适应发展、与时俱进,直面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痛点难点问题,积极回应社会热点诉求、满足新时代人民法治需求、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 民法典是权利的宣言,更是国家治理的基本遵循和依靠。民法典的编纂以“保护民事主体权利”作为主线,把对人身权、人格权的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到规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到规制霸座行为、禁止高利放贷;从民法总则规定民事活动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到具体条文要求赡养父母、抚养未成年子女,民法典草案用一个个法条映照出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在“民”与“法”之间彰显为民情怀。‎ ‎(1)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民法典的编纂遵循了依法治国的哪些原则。‎ ‎(2)习近平强调,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请结合“全民守法”的知识,谈谈青少年在民法典普法工作中应如何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22 -‎ ‎(3)某校积极开展“民法典”进校园活动,请你就学校如何开展民法典的宣传教育提两条建议。‎ ‎【答案】(1)①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党的领导下编纂民法典,坚持了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的统一。‎ ‎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在民法典草案编纂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听取民意,回应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坚持立法依靠人民,立法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③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融入立法,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法律保障。‎ ‎④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分“两步走”编纂,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或民法典立法适应发展、与时俱进。直面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痛点难点问题,积极回应社会热点诉求、满足新时代人民法治需求、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 ‎(2)①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②积极投身依法治国实践,使尊法守法成为自觉的行动和追求,养成学法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③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诚信意识,弘扬公序良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3)示例:①将民法典的宣传教育融入主题班会、社团活动中;‎ ‎②制作主题黑板报;举行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 ‎③模拟法庭、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情景式教育。‎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背景材料,考查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详解】(1)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设问范围是依法治国,设问要求是“分析说明民法典的编纂遵循了依法治国的哪些原则”,其次分析材料和设问,运用课本知识整合答案。‎ - 22 -‎ 根据材料: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可从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的角度回答。‎ 根据材料:全国人大常委会10次审议,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次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针对意见反映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专门召开座谈会,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的角度回答。‎ 结合材料:大到规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到规制霸座行为、禁止高利放贷;从民法总则规定民事活动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到具体条文要求赡养父母、抚养未成年子女,民法典草案用一个个法条映照出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在“民”与“法”之间彰显为民情怀,从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角度回答即可。‎ 结合材料:直面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痛点难点问题,积极回应社会热点诉求、满足新时代人民法治需求,从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的角度回答即可。‎ ‎(2)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设问范围是“全民守法”的知识,设问要求是“谈谈青少年在民法典普法工作中应如何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分析材料和设问,运用课本知识整合答案。‎ 具体可结合设问“青少年在民法典普法工作中应如何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积极投身依法治国实践,使尊法守法成为自觉的行动和追求,养成学法法守法用法的习惯;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诚信意识,弘扬公序良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角度回答。‎ ‎(3)本题具有开放性。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设问要求是“某校积极开展‘民法典’进校园活动,请你就学校如何开展民法典的宣传教育提两条建议”,其次分析设问,把握主旨,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即可。‎ ‎【点睛】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二、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 - 22 -‎ ‎ [三、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五、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六、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七、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总之,依法治国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 2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