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河北省巨鹿县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7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毛泽东在下列哪篇文章中明确指出农民阶级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 《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 D. 《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A 【解析】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明确指出农民阶级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故答案为A项。《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组织农民、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排除B项;《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和《新民主主义论》解决了革命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均与题意不符,排除C、D项。 2. 1927年9月,毛泽东创作了《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创作时毛泽东已 A. 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B.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 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 D. 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是一首毛泽东的诗词,反映的是秋收起义的情况,并且给出了时间——1927年9月,其背景是国民大革命失败,共产党召开了“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错误,并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在此会议方针的指导下,进行秋收起义。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此期间提出的,时间晚于题干,排除。《新民主主义论》是在抗战期间发表的,排除。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发表的,排除,答案为A。 考点: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点评: 3. 毛泽东从理论上阐述中国革命道路的文章是 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②《井冈山的斗争》 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④《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和中国革命道路问题。①②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抗战时期毛泽东所写的关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对象、任务、动力及性质的政治著作,不是阐述中国革命道路,排除含有④的A、C、D项。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 4.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B. 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 C.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武装斗争的主体是工人阶级 D. 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毛泽东”、“延安时期”、“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等,本题实际上考查毛泽东思想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A.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正确;B.新民主义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正确;D.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武装斗争的主体是农民阶级,而不是工人阶级,C项表述错误,不正确,符合题干要求。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延安时期的毛泽东思想 5.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 ①《论人民民主专政》 ②《论十大关系》 ③《井冈山的斗争》 ④《新民主主义论》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应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②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项。《论人民民主专政》规定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井冈山的斗争》阐述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①③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①或③的A、C、D项。 6.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的内容有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 ③人民民主专政 ④新民主主义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①②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项。人民民主专政和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排除含有③或④的B、C、D项。 7.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A.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B. 中共十四大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大 【答案】B 【解析】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答案为B项。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排除A项;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排除C项;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排除D项。 8. 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了什么历史课题 A. “中国的革命性质是什么,中国怎样进行革命”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D. “姓资还是姓社” 【答案】B 【解析】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故答案为B项。“中国的革命性质是什么,中国怎样进行革命”是毛泽东思想解决的问题,排除A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的问题,排除C项;邓小平理论认为不应拘泥于“姓资还是姓社”,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三个有利于”,排除D项。 9. 下列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是 A.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始终代表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 【答案】D 【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A、B、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D项。 点睛:本题作为否定型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解答。在根据题干信息确定A、B、C项属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排除A、B、C项,则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D项。 1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A. 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B.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 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均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实现了三次质的飞跃,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故选C。A、B、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本质特征”要求,排除。 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 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 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双百方针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56年,为调动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前者主要侧重于文学艺术创作,后者侧重于学术研究。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侧重于对社会大动荡的看法,故排除ABC,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文化事业的发展·双百方针 12. 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A. 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B. 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C. 细胞学说的提出 D.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排除A项;C细胞学说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最早提出,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C、D均可排除。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工程的研究,相继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计划中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B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新中国的科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3. 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是 A.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B.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D.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答案】B 【解析】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故答案为B项。“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是针对文学艺术发展提出的,排除A项;“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是为解决与外国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关系提出的,排除C项;“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方针,排除D项。 点睛:“双百”方针是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即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科学研究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允许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文化形态自由发展,提倡在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提倡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学术论争;同时,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作为我们各项事业,包括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指导。 14. 以下对我国教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扫盲教育是建国初教育的重要内容 B. 20世纪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C. “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 D. 1979年恢复统一高考的招生制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A、B、C符合教育发展的史实;文革后恢复统一高考的招生制度是在1977年,故D项时间错误。 考点:新中国教育的发展 点评: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 15. 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展创造了条件 B. 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与正确决策 C.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精神和无私奉献 D. 国家提出了研制计算机的“863”计划 【答案】D 16.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图片展中,下列图片最有可能入选的是 A.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 周恩来会见美国国务卿基辛格 C.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 邓小平关于“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题词 【答案】D 【解析】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故答案为D项。“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周恩来会见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是在1971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均不属于改革开放时期,排除A、B、C项。 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时间信息“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在此之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从四个选项来看,只有邓小平关于“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题词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其他的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前,不符合题意。 17. 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曲戏救活一个剧种”。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昆曲名剧的涌现 C. “双百”方针的提出 D. 个人崇拜的兴起 【答案】C 【解析】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因此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双百”方针的提出。故答案为C项。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8. 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因素有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 ④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以及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①②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说法不全面,排除B、C、D项。 19. ‘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 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 “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C. “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D. “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注意材料中的主要信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利用这些信息对四个选项进行甄别。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国防力量,A表述明显错误。BCD表述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两弹一星 20. 邓小平说:“我们国家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为此邓小平的努力有 ①文革后对教育拨乱反正 ②主张优先发展教育 ③推动211工程 ④提出三个面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是胡锦涛任总书记,排除③,①②④均符合历史史实。故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表现 21. 党中央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的战略决策,其主要目的是 A. 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B. 炫耀国力 C. 与美国争霸 D. 用于收复台湾 【答案】A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果断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是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C、D项。 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其体现在 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 ②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③完善了教育立法 ④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和事实的掌握能力。①与陶行知有关,④所述内容实际上在民国时期即以出现。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义务教育,颁布了一系列的教育法规,所以②③是正确的。 23. 智者学派有这样一段话: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生是那么短促。这表明智者学派认为 A. 神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B. 神对社会人生起着超自然作用 C. 人要摆脱基督教的统治 D. 神在人的感知范围之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中可以看出,智者学派认为神在人的感知范围之外,故D项正确;A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此时基督教还没有产生,故C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24. 下列关于西方人文精神初期,新型道德观的主要表述正确的有 ①彻底公开否定宗教、改变封建的传统观念 ②研究“人”的价值 ③攻击矛头对准封建社会里最神圣的王权、神权和特权 ④对人类与环境有一定的重视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在古代希腊,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研究“人”的价值、对人类与环境有一定的重视。②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项。西方人文精神初期是指古希腊时期,①③不符合史实,排除含有①或③的A、C、D项。 25. 文艺复兴是西方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先驱们所承担的历史任务是 A. 把人从禁欲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B. 把人从宗教信仰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C. 把人从罗马教皇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D. 把人从封建主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答案】A 【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把人从禁欲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故答案为A项。文艺复兴不反对宗教信仰,排除B项;宗教改革运动把人从罗马教皇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排除C项;资产阶级革命把人从封建主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排除D项。 点睛: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立足于现世生活,追求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这些主张一方面表明被湮没千年的古典人文主义的复兴,另一方面也赋予了人文主义新的内涵,特别是鼓励发财致富对新航路的开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的推崇和宣扬,把人们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26. 图1和图2之所以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A. 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封建制度的腐朽 B. 体现了追求自由平等和幸福生活的要求 C. 表达了以人为本和崇尚人性的基本理念 D. 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专制等级制度 【答案】C 27. 百家争鸣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都是“人”被发现和重视的时代。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 都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体现了新兴阶级的要求 B. 都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C. 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的必然结果 D. 都是教会神学长期统治的结果 【答案】A 【解析】百家争鸣现象出现于春秋战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体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文艺复兴爆发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时期,体现出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要求。故答案为A项。百家争鸣不反封建,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与神学统治无关,排除B、C、D项。 点睛:比较型选择题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前者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本小题属于类比型试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看各自体现出的特点,再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回答此类试题一定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28. 宗教改革发端于德意志,说明当时德意志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 农民与庄园主的矛盾 B. 教会与地主的矛盾 C. 教会与德意志资产阶级的矛盾 D. 市民与城市贵族的矛盾 【答案】C 【解析】16世纪时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夺大量财富,导致教会与德意志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尖锐。故答案为C项。A、D项与宗教改革运动的爆发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最主要矛盾”的要求,排除。 29. 下列作品与人文主义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①《十日谈》-----肯定了人的欲望 ②《哈姆雷特》-----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 ③《九十五条论纲》----人人可通过虔诚信仰获得上帝的拯救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答案】A 【解析】《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主张发展人的个性;《哈姆雷特》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宣扬人人可通过虔诚信仰获得上帝的拯救。①②③对应正确,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错误,排除B、C、D项。 30. 高二某班的一堂关于启蒙运动的综合探究课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的观点,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①启蒙思想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 ②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③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④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宗教思想体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启蒙运动于18世纪在法国发展到高潮,是思想文化领域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启蒙思想家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启蒙运动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开展的,“自由”“平等”等主张实质上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①②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说法不全面,排除B、C、D项。 31. 美国独立战争时,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 “三权分立”说 B. “人民主权”说 C. “天赋人权”说 D. “社会契约”论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潘恩反对君主专制,反对世袭特权,反映出潘恩号召民众追求自由、平等,而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的表现。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中追求自由、平等的信息,排除A、B、D项。 32. “没有一个人富得能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以上卢梭的经济思想表明他: A. 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 B. 主张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 C. 向往小农经济社会 D. 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答案】D 【解析】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卢梭并不主张废除私有制。从材料信息看,卢梭也只是反对贫富差距悬殊。故答案为D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卢梭反对财产私有制,排除A项;主张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和向往小农经济社会,材料均不能反映,排除B、 C项。 33. 下列各项要求,不是启蒙思想家共同主张的是 A. 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B.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 追求政治自由与权利平等 D. 呼唤理性、自由、平等博爱 【答案】B 【解析】伏尔泰和孟德斯鸠接受君主立宪制,并非所有启蒙思想家都主张民主共和制。故答案为B项。启蒙思想反对君主专制,提倡自由平等,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其他三项是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34. 拿破仑说:“(法国)大革命是启蒙思想家的业绩。”主要在于 A. 思想家深刻揭露旧制度 B. 思想家号召人民起来革命 C. 思想家成为议会革新派 D. 思想家为新社会描绘了蓝图 【答案】B 【解析】 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故答案为B项。A、D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没有准确反映出启蒙思想家与大革命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且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35.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妇女们应该在家中劳动,永远不要到需要讲话的公共集会上去……难道世界上还有比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母亲更感人,更让人尊敬的吗?这表明卢梭反对妇女 A. 拥有教育权 B. 获得劳动权 C. 争取人身自由权 D. 享有政治参与权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拥有教育权,材料并未体现,不知作者的态度。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获得劳动权和争取人身自有权作者并不反对;作者反对妇女到公共集会上去讲话,主张妇女应该待在家里,参与政治活动是男人的事。故选D 考点: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的理解把握材料。除此之外,卢梭的政治主张、其他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上也应该掌握。 二、材料分析题(36题15分,37题15分,共30分) 3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形成一种联合政体,其各项利权既协调配合,又相互制约的 ——孟德斯鸠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它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 (1)简要列举三位启蒙思想家的重要政治思想主张。 材料二: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2)材料二中两人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两种主张有何具体实践?请各举一例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启蒙运动? 【答案】(1)答案: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主张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卢梭:否定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公共意志和人民主权说。 (2)答案:主张: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 实践:法国根据1791年宪法,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德意志根据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根据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法国根据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3)答案: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他们所提出的设想带有阶级的局限性。 【解析】 本题考查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及对启蒙运动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三位启蒙思想家的重要政治思想主张,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应当联系所学,根据教材有关内容来回答;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要结合所学并根据材料中的“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来回答;卢梭的思想主张要结合所学并根据材料中的“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来回答。 (2)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伏尔泰的主张根据材料中的“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可以看出是君主立宪制;卢梭的主张根据材料中的“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可以看出是民主共和制。这两种主张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具体实践,联系所学可知,德意志根据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根据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3)对启蒙运动的评价,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启蒙运动的影响来回答。 37. 国庆大阅兵是中华民族逐步崛起并走向现代化历程的阶段总结和历史见证。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隆重举行,鸣响的28响礼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则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开国大阅兵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 材料二:195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建国10周年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为用十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赶上英国而奋斗”、“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这次阅兵是那个狂热浪漫的神话年代的鲜明体现。 材料三: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以上材料均摘自《新民网》 材料四:2009年的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在阅兵典礼结束后的群众游行方队中,以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为主线,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按照高举旗帜、展示成就和面向未来展开设计,分为“思想篇”“成就篇”“未来篇”三大篇章和七个部分,其中“思想篇”包括第一至第四部分《奋斗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和《科学发展》…… 阅读材料,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一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作答,4分) (2)结合史实指出,在那个“神话年代”“狂热浪漫”的表现有哪些?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思想篇”体现了哪些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答案】(1)理论上: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实践上: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揭开了中华民族的新篇章。 (2)表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影响: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3)心声:对领袖的尊敬爱戴;对改革开放的拥护。 原因:主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历程,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所学可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 从理论上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实践上是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揭开了中华民族的新篇章。 (2)在那个“神话年代”“狂热浪漫”的表现,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联系所学可知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也应当联系所学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影响来回答。 (3)根据所学有关内容可知,“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领袖的尊敬爱戴、对改革开放的拥护。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应当根据教材所学内容,从主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等方面来回答。 (4)联系所学可知,“思想篇”体现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 点睛:本大题的几小题基本上属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型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在解答时往往材料主题只是一根引线,需要回答的内容从材料中难以归纳得出,主要是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这一类试题必须明确材料的指向,弄清材料主题指向教材的哪一部分内容,再看题目所问,然后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