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第Ⅰ卷(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本大题共30题,1—30题每题2分,共60分)‎ 读某个时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关于图中四个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四个天体的级别相同 B. 小行星带位于 M 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C. 此刻地球上一定会出现日食现象 D. 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 有人想了解 M 星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你认为他必须要了解关于 M 星球下列信息中的哪些信息 ‎①M 星球上是否有地震活动 ‎ ‎②M 星球上是否有水 ‎ ‎③M 星球上是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 ‎④M 星球上的温度是否适宜 ‎⑤M 星球是否存在二氧化碳和甲烷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答案】1. B 2. 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学生要掌握天体系统层次和地球上有生命的条件。‎ ‎【1题详解】‎ 行星和卫星不是一个级别的天体,A错误;从位置看M星是火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B对;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才会出现日食,此刻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上一定不会出现日食现象,C错误;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水、供呼吸的大气、适宜温度是有生命的条件,地震活动、二氧化碳和甲烷与生命存在无关,所以说有人想了解M星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他必须要了解关于M星球上是否有水、是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温度是否适宜,选择C。‎ ‎【点睛】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地球上有生命的条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有供呼吸的大气;地球上有液态水。除外,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方面的条件:太阳光照比较稳定、行星际空间比较稳定和安全。‎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 ② B. ③ C. ④ D. ⑤‎ ‎4. 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 I——① B. Ⅱ——③‎ C. Ⅲ——⑤ D. ⑥——I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图中箭头①表示固结成岩,箭头②表示沉积岩受高温熔融作用(重熔再生),箭头③表示熔岩冷却,箭头④表示熔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箭头⑤表示变质作用,箭头⑥表示变质岩受到外力作用。学生对玉石的形成了解甚少,但大理岩是典型变质岩,故选D。‎ ‎【4题详解】‎ 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的化石环境为沉积环境,通过箭头①固结成岩作用完成。故选A。‎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 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 Ⅰ层顶部 B. Ⅱ层底部 C. Ⅱ层中部 D. Ⅲ层 ‎7. 2012年6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九号”飞船的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 A. 气温在-50℃到20℃之间 B. 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 最低气温约为-80℃‎ D. 最高气温约为40℃‎ ‎【答案】5. B 6. D 7. C ‎【解析】‎ ‎【5题详解】‎ 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高层大气的底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上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Ⅲ层为高层大气,在高层大气中上部为热层,拐 点 温度为-80℃左右。故B正确。‎ ‎【6题详解】‎ Ⅲ层为高层大气,在该层中有电离层(海拔大约85千米处),能反射无线电短波,故D正确,其余选项排除。所以选D。‎ ‎【7题详解】‎ 神舟九号的轨道在高层大气, 据图所示阅读出相关数据即可。高层大气最低气温约为-80℃,气温随高度增加缓慢增加,最高气温约为0℃左右,所以选C。‎ ‎【点睛】大气垂直气温分布规律,需要握四个点:地面气温在20℃左右,对流层顶在-50℃左右,平流层顶0℃左右,在高层大气中上部为热层,拐点温度为-80℃左右。‎ 读下面的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各题。 ‎ ‎8. 图甲中,与B地相比,A地 A. 线速度大一些 B. 角速度小一些 C. 地方时早一些 D. 昼长长一些 ‎9. 图乙中①点的时刻为 A. 0时 B. 6时 C. 12时 D. 18时 ‎10. 关于图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一天全球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 B. 可能是6月22日前后的光照图 C. 这一天过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D. 这一天只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答案】8. A 9. C 10. A ‎【解析】‎ ‎【8题详解】‎ A地位于赤道上,线速度最大,角速度相同,A对,B错;A地的地方时晚于B地;A地昼长与B地相同,D错。故选A。‎ ‎【9题详解】‎ 图乙中①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此时是12时,C正确。故选C。‎ ‎【10题详解】‎ 图丙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是春秋二分,全球昼夜平分,A对;太阳直射点在春分时后向北,秋分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A。‎ ‎11月28日,陈老师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李老师当天发的一条消息,根据图片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11. 李老师发该条朋友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日北京的日出时间大约是5点多钟 B. 再过25天左右就到冬至日了 C. 李老师说的起飞时间为北京的地方时 D. 北京寒冷是因为昼长太短了 ‎12. 从北京飞往悉尼的飞机需要飞行11个小时,李老师到达悉尼(151°E)时,当地时间为 A. 11月28日13:45 B. 11月29日13:45‎ C. 11月28日13:49 D. 11月29日13:49‎ ‎【答案】11. B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冬半年时,日出的时间较晚,该日北京的日出时间大约是6点钟以后,A错;再过25天左右就到冬至日了,B对;李老师说的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不是北京的地方时,C错;北京寒冷是因为昼短夜长,D错。‎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时差的计算。北京时间是120°E,悉尼是151°E,是东十区,由于此时是悉尼的夏季,悉尼的夏季采用的是夏令时,即时间要早1小时。从北京起飞时,悉尼的区时本应是11月29日1:45,但采用夏令时后,悉尼当地的区时就变成了2:45;飞往悉尼的飞机需要飞行11个小时,李老师到达悉尼(151°E)时,当地时间:11月29日13:45。选B。‎ ‎【点睛】本题看似简单,实则容易选错。悉尼当地采用的是悉尼时间,也就是没有采用地方时计时;故CD可排除;另外,悉尼此时是夏季,当地采用的是夏令时。夏令时比当地使用的区时要早1小时。‎ 读城市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 A. 气温高,气压高 B. 气温高,气压低 C. 气温低,气压低 D. 气温低,气压高 ‎14. 如果要在图中布局化工厂,为了减轻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答案】13. B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市区人口多、工业活动多,产生的热量多,与郊区相比,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流上升,B对。A、C、D错。故选B。‎ ‎【14题详解】‎ 如果要在图中布局化工厂,为了减轻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将工厂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之外,图中的丙处,C对。甲处是市中心,对城区污染严重,A错。乙处、丁处位于热力环流内,污染城市大气,B、D错。故选C。‎ 下图为近地面某气压场中的受力平衡风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图中字母表示风向的是 A. a B. b C. c D. d ‎16. 导致字母a所代表的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 太阳辐射的纬度不均 B. 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 C. 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 D.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图示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是气压梯度力;c与气压梯度的方向相近,但向右偏,应是风力;b与c 垂直,且向右,是地转偏向力;d与c方向相反,是摩擦力。选C正确。‎ ‎【16题详解】‎ 图示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是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是由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形成的,它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不是直接原因;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不是气压梯度表成的原因;地转偏向力只对水平运动的物体有影响,改变方向,并不是风形成的原因。选D正确。‎ ‎【点睛】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的原动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在风速相同的情况下其随纬度降低而减小。‎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近地面最显著,高度愈高,作用愈弱,高空忽略不计。‎ 下图为“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运动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表层岩石圈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B. 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在字母 M 附近 C. 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张裂地带 D. M 半岛与非洲大陆之间会形成山脉、岛弧、海沟 ‎18. 观察图中所示的板块边界类型,判断下列哪个岛屿也位于这种边界类型的板块交界处 A. 太平洋西侧的日本本州岛 B. 中国大陆东南部的台湾岛 C. 北大西洋中的冰岛 D. 非洲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岛 ‎【答案】17. A 18. 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说,学生要熟悉六大板块,掌握板块的边界特点和地理位置。‎ ‎【17题详解】‎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A正确;M位于阿拉伯半岛,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不在阿拉伯半岛,它们位于印度半岛以北,B错误;东非大裂谷主要位于非洲板块内部,C错误;M半岛与非洲大陆之间主要是红海和亚丁湾,没有形成大的山脉、岛弧、海沟,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从图中看两个板块相背运动,属于生长边界。太平洋西侧的日本本州岛和中国大陆东南部的台湾岛是板块相对运动的消亡边界,北大西洋中的冰岛属于生长边界,非洲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岛位于板块内部。选择C。‎ ‎【点睛】本题要记住板块的分布,熟悉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列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 B. 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关 C.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 D. 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影响地球的磁场,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20. 下列能反映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是( )‎ ‎①石油、煤炭等矿物能源的形成 ‎ ‎②大气运动 ‎ ‎③生物演化 ‎ ‎④地热资源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19. C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大气的核聚变反映,故A项错误;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关,与地震发生无关,故B项错误;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故C项正确;太阳活动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故D项错误。‎ ‎【20题详解】‎ 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现象是 石油、煤炭等矿物能源的形成,是转化的太阳辐射能,故①正确;大气运动、生物演化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故②、③正确;地热资源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不是太阳辐射的影响,④错误。结合选项,C项正确。‎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②代表地面辐射 B. ①所代表的辐射波长大于③‎ C. ①代表的辐射能量大于③ D. ④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22.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主要是因为 A. ①减弱 B. ②减弱 C ③增强 D. ④减弱 ‎23. 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 减弱① B. 增强②‎ C. 改变③的辐射方向 D. 增强④‎ ‎【答案】21. C 22. B 23. D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图示①②都是太阳辐射都是短波辐射,②是被大气削弱了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④代表是大气的逆辐射与天气状况密切相关,云层厚时大气的逆辐射强。白天多云时,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地面升温慢,气温比晴天低。人造烟雾可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它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然后大气增温,增强大气的逆辐射,起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来防御霜冻。‎ ‎【21题详解】‎ 温度越高发射的波长越短,图示②来自太阳,代表太阳辐射; ①所代表是太阳的短波辐射,③是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①辐射波长小于③;①代表的太阳辐射能量大于③所代表的地面辐射能量;④代表是大气的逆辐射与天气状况密切相关,云层厚时大气的逆辐射强。选C正确。‎ ‎【22题详解】‎ 白天多云时,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即②减弱导致地面升温慢,气温比晴天低;与其它要素相关性不大。选B正确。‎ ‎【23题详解】‎ 人造烟雾可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它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③,然后大气增温,增强大气的逆辐射④,起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来防御霜冻;夜晚炊烟,不影响太阳辐射①和②;不能改变地面辐射的方向。选D正确。‎ ‎24.下图中热力环流的正确画法是( )‎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基本特征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故①错误;晚上的海陆之间,陆地气温较海洋低,故陆地上应该为下沉气流,海洋上形成上升气流,故③错误;城市热岛效应,市区形成上升气流,郊区为下沉气流,故④错误;白天,草地气温上升较慢,气流下沉,裸地气温较高,气流垂直上升,故②正确,B项正确。‎ 读下列四种自然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25. 关于图中四种景观主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冰川侵蚀 B. ②风力堆积 C. ③地壳运动 D. ④风力侵蚀 ‎26. 下列山地与泰山成因相同的是( )‎ A. 庐山 B. 天山 C. 太行山 D. 阿尔卑斯山 ‎【答案】25. D 26. A ‎【解析】‎ 考查地质构造,地貌景观及成因。‎ ‎【25题详解】‎ ‎①泰山是断块山,是断层构造形成,与冰川侵蚀无关,A错。②司春女神是酷似地貌,是风力等外力侵蚀形成,B错。③桂林山水是流水侵蚀、溶蚀形成,不是地壳运动形成,C错。④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D对。故选D。‎ ‎【26题详解】‎ 泰山是断层构造形成的断块山。庐山是断块山,A对。天山、太行山、阿尔卑斯山是褶皱山脉,B、C、D错。故选A。‎ 下图为北半球某条河流横剖面示意图,河流剖面是指河流中垂直于水流方向并以河床为下界、水面为上界的断面。‎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7. 根据河床形态判断该河流的流向可能是 A. 自北向南 B. 自南向北 C. 自西向东 D. 自东向西 ‎28. 关于该段河流东、西两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西岸有泥沙淤积,说明该岸水流速度比东岸快,带来泥沙多而淤积 B. 如果选择在该河段建一个港口,则应该选择在该河的西岸进行修建 C. 河段东岸没有泥沙沉积,主要原因是河床较陡峭,不易产生沉积 D. 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段东岸以侵蚀作用为主,西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答案】27. B 28. D ‎【解析】‎ ‎【2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细心习惯。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岸陡峻是侵蚀岸,西岸坡度缓,有大量泥沙的堆积,是堆积岸。依据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可知河流东岸是右岸,则河流自南向北流,选B。‎ ‎【28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河流东岸以侵蚀作用为主,西岸以堆积作用为主,D对。西岸有泥沙淤积,说明该岸水流速度比东岸慢,带来泥沙多而淤积,A错;如果选择在该河段建一个港口,则应该选择在该河的东岸进行修建,B错;河段的东岸没有泥沙沉积,主要原因是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东岸受到冲击力更强,流水速度快,不易产生沉积,C错。故选D。‎ 下图为某季节亚洲东部地区与太平洋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9. 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丁>丙 C. 丁>丙>甲>乙 D. 丙>丁>甲>乙 ‎30. 此季节,我国大陆东部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A. 西北风 B. 东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答案】29. C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由图示等压面可知,甲处气压值大于乙,说明陆地丙地面受热空气上升,丙形成低气压,丁处冷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丁>丙;近地面的气压大于其高空的气压值,由此可知,四点的气压值是丁>丙>甲>乙。选C正确。‎ ‎【30题详解】‎ 图示丙形成低气压,丁形成高气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应是我国的夏季;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盛行东南风。选B正确。‎ ‎【点睛】1、根据等压面的分布 ‎(1)在垂直分布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低。‎ ‎(2)若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线重合且与地面平等。‎ ‎(3)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4)同一地区,高空和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 ‎2、根据等压面的凹凸 ‎(1)判断近地面气温及热力环流 等压面向高凸,高压区,近地面气温低;等压面向低凹,低压区,近地面气温高。‎ ‎(2)判断陆地与海洋,城市与郊区 冬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海洋;夏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陆地。城市,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郊区,近地面等压面上凸(高空下凹)。‎ 第Ⅱ卷(满分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40分)‎ ‎31.下图为亚洲季风图,读图回答问题。‎ ‎(1)此时为北半球的________(季节),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_(高、低)气压中心,它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使该气压带只能保留在海洋中。 ‎ ‎(2)B地盛行________季风,该季风性质是________。 ‎ ‎(3)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图中B地季风的成因还与________有关。 ‎ ‎(4)A地位于30°N~40°N之间,与A地纬度相当的大陆西海岸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该气候夏季受________控制,冬季受________控制。‎ ‎【答案】 (1). 夏季 (2). 低 (3). 副热带高气压带 (4). 西南 (5). 暖湿 (6).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7).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8). 地中海气候 (9). 副热带高气压带 (10). 西风带 ‎【解析】‎ ‎【详解】(1)图示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亚欧大陆升温快上形成低气压中心,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得副热带高气压带只能保留在海洋中,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2)B在南亚,盛行西南季风,该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其性质暖湿。 ‎ ‎(3)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陆地升温快形成低气压中心,海洋相对冷保留高压中心,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陆地降温快,形成高气压中心,海洋相对温暖保留低气压中心,风由陆地吹向海洋,这种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形成的风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即是季风。图中B地季风的成因还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季风。 ‎ ‎(4)A地位于30°N~40°N之间,与A地纬度相当的大陆西海岸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点睛】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陆地比热小,温差大,海洋比热大,温差小。 夏季,陆地更热,气压更低,亚洲大陆出现亚洲低压,太平洋温度较低,气压较高,出现夏威夷高压。于是风从夏威夷高压吹向亚洲低压,为东南季风。在它影响下,我国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陆地更冷,气压更高,亚洲大陆出现亚洲高压,太平洋温度较高,气压较低,出现阿留申低压。于是风从亚洲高压吹向阿留申低压,为西北季风。在它影响下,我国冬季低温少雨。‎ ‎32.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_______。③处的地形属________山地。‎ ‎(2)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双选)( )‎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3)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____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 (2).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多,物质相对松软,容易被侵蚀 (3). 从中心向两翼岩层越来越新 (4). 块状 (5). AC (6). ① (7). 向斜底部低凹,易汇集水,地下水比较丰富,打井可达含水层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质构造判断、地质构造形成的地形、地质构造的现实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②处岩层发生弯曲,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因此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这是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多张裂,容易被外力侵蚀搬运,而成谷地。根据地层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看岩层年龄是否是中心老两翼新。图中显示,③处所在的岩块相对两侧上升为块状山地。‎ ‎(2)图中显示,④处岩块相对于两侧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渭河谷地和汾河谷地为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构造,选项A、C符合题意。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不是地堑构造,排除B。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在断层线上流水侵蚀形成的谷地,不是地堑构造,排除D。‎ ‎(3)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图中①、②、③、④四地,①地岩层向下弯曲,有利于地下水汇集,地下水丰富,且地下有含水层c,因此在①处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 ‎33.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      波,B表示      ‎ 波,其判断依据是                         。‎ ‎(2)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     ,地震波B速度     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     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     态。‎ ‎(3)地球的岩石圈是指     和     。‎ ‎【答案】(1)横  纵  A波传播速度慢,B波传播速度快 ‎(2)消失  突然下降  固  液 ‎(3) 地壳  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震波和地球的内部圈层。难度较小。‎ ‎【详解】(1)图中A、B表示地震波A在地幔传播速度快于B,A、B均在F古登堡界面速度降低且A消失,因此A为横波,B为纵波。‎ ‎(2)根据示意图,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消失,地震波B速度突然下降并继续往深处传播。P波为纵波,能通过固液气传播,S为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说明F面以上E物质状态为固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液态。‎ ‎(3)地球的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3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此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2)图中B处是________风带,它是________环流的组成部分。‎ ‎(3)C所处的风带,吹________风,气流来自________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4)A处是________气压带,它是________因素形成的。由图可看出,有一个气压带在南北半球之间来回移动,它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 ‎【答案】(1)冬 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 C ‎(2)东北信 低纬 ‎(3)西北 副热带高 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地区冷而重的D气流后向上爬升。‎ ‎(4)副极地低 动力 D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某季节三圈环流位置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试题,涉及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及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特征及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图中显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向南偏移,表明直射点在南半球,因此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A、B、C、D四幅图中,A图30°附近的气压带应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纬线以北,应为北半球夏季,与题意不符,A错误。B图30°~60°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而图中为东北风,B错误。C图赤道附近的气压带应为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南,应为北半球冬季,其南侧为东南信风带,风向也正确,因此C正确。D图赤道附近的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两侧,此时应为北半球的春秋季节,与题意不符,D错误。‎ ‎(2)图中显示,B处盛行风位于30°N与赤道之间,气压梯度力由副热高气压带指向赤道低气压带,由北指向南,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东北风,属于东北信风带,因为该风带位于低纬地区,因此它是低纬环流的组成部分。‎ ‎(3)图中显示,C位于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所处的风带为西风带,南半球的西风带为西北风,气流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图中显示,C气流来自较低纬度,空气温暖,密度较小,而D气流来自高纬度地区,空气寒冷,密度较大,两气流交汇形成极锋,暖轻的C气流位于极锋之上向上爬升,冷重的D气流位于极锋之下迫使C气流抬升。‎ ‎(4)图中显示,A处位于60°N附近,南北气流交汇辐合上升形成,属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它是动力因素形成的。由于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随着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它会在南北半球之间来回移动,选项D符合题意,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纬度位置较高,不可能跨半球移动,排除A、B、C。故选D。‎ ‎【点睛】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春秋季节,太阳直射赤道附近,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别位于赤道、30°纬度、60°纬线附近;位于赤道两侧南北纬5°之间。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7~8‎ 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北移,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别位于赤道、30°纬度、60°纬线以北,风带也随之北移;1~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别位于赤道、30°纬度、60°纬线以南,风带也随之南移。‎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