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1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
【考向解读】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克伦威尔;(2)华盛顿;(3)拿破仑。 4.“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2)甘地;(3)凯末尔。 5.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3)毛泽东、邓小平。 6.杰出的科学家:(1)李时珍;(2)詹天佑;(3)李四光;(4)牛顿;(5)爱因斯坦。 【命题热点突破一】古代中国政治家 人物 时代 主要贡献 局限 评价 秦 始 皇 秦朝——封建社会初期 ①完成统一大业 ②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③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筑长城) ①繁重役税 ②严刑酷法 ③焚书坑儒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唐 太 宗 唐朝——封建社会盛期 ①制度调整 ②善于用人 ③统治开明 ④“贞观之治” 晚年骄奢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康 熙 帝 清朝——封建社会后期 ①巩固统一(平定三藩之乱、设置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达赖、班禅) ②维护国家主权,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①大兴文字狱 ②实行闭关 政策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开启“康乾盛世” 例1.(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莫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6分) 【答案】(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 (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 【变式探究】(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自选模块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有蛮夷曰道。 ——摘自《汉书》 材料二 在“天下如一”的“天下主义”观念下,唐代处理与周边部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既继承了前代的册封体制,又新创了管理体制,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不改。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设置的处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政务机构和地方行政区划。(6分) (2)根据材料二,列举唐管辖民族地区的举措。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简要指出在处理边疆诸问题上唐与秦的不同之处。(4分) 【答案】(1)在中央设置“典客”;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道”;解决百越问题后,设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 (2)设置羁縻都督府、州,当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不同之处:秦任命官吏实行行政管理,唐则加以羁縻。 【解析】(1)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归纳的能力,解题时紧扣“处理边疆民族事务”“中央政务机构和地方行政区划”,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央是“典客”,在少数民族“有蛮夷曰道”,另外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设置四郡,解决百越问题。 (2)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及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紧扣“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不改”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的解答需要综合第一小问的答案,比较分析得出秦朝与唐朝两者的不同。 【变式探究】[2015·江苏单科]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 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 (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 【答案】(1)内涵:严肃法令,遵守法律;减少独断,广任贤良;兼听纳谏,激励直言。 (2)因素:隋朝无道而亡(农民战争的威力);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大乱初定,经济凋敝。 (3)评价: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明君”理想。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 【规律总结】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 (1)秦始皇:灭掉东方六国,结束诸侯割据,统一全国;政治上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化上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奠基。 (2)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知人善用,虚怀纳谏;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对少数民族采用开明怀柔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对外兼容并蓄。这一系列政策为唐王朝带来政治清明、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景象,为“开元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 (3)康熙帝:是清朝杰出的君主,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通过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噶尔丹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抗击沙俄侵略,维护了中华民族的主权,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定型。 【命题热点突破二】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家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和美利坚合众国建立 法国大革命 贡献 赢得内战胜利;建立共和国;巩固革命成果 领导独立战争;推动建国立宪;行动捍卫民主 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对外来干涉 局限 入侵爱尔兰;后期就任“护国主”,实行独裁统治 对种植园奴隶主的妥协,保留黑人奴隶制 恢复君主制;实行独裁统治;后期开展侵略战争 影响 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美国除外),确立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例2、(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24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宪会议,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787年5月25日,会议在费城的议事堂举行。当华盛顿尚未就席时,大家就提出推举华盛顿为议长,并立即获得全数通过。华盛顿的态度非常谦虚,他说:“敝人才疏学浅,经验不足,实不堪担此一重大会议的议长之职,但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费城的仲夏夜异常炎热,华盛顿纹丝不动地坐在议长席上。他没有发表演说,只是偶尔询问代表们的意见,或是在议事进行中说一两句例行的话而已。可是这已足够了。当辩论激烈,或讨论陷入僵持时,代表们就不约而同地仰视着议长席。这位举世闻名的华盛顿,只要静默不语,就足以慑服那些滔滔雄辩的政客,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由于彼此的忍让和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9月17日,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 ——摘编自晓树《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说明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所起的作用。(7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华盛顿的良好品质,说明华盛顿的政治活动对美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贡献。(3分) 【答案】 (1)目的:加强中央政府权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作用:协调各方关系;让与会代表做出妥协(让步);推动会议顺利进行;促成宪法的制定。 (2)品质:勇于担当;不贪恋权力。 贡献:为美国政治文明发展树立典范。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实不堪担此一重大会议的议长之职,但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等信息,从勇于担当以及不贪恋权力等角度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美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作用等角度回答。 【变式探究】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拿破仑是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他强化中央集权,编纂《拿破仑法典》,创办法兰西银行。起初,推动革命深入,捍卫革命成果占主导;后来,日益与旧制度妥协,还建立帝制。对外战争既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打击欧洲旧制度,传播革命思想;又侵略扩张,图谋称霸。前期战争的主导方面是反干涉,此后却逆转了。 对拿破仑的评价,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主张:①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又反作用于他所处的时代;②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③区分人生不同阶段,动态评价;④区分不同活动领域,全方位评价。 ——据李元明《拿破仑评传》整理 中法历史上都涌现了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果请您评价拿破仑,您会更注重材料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历史事实扼要展开。(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解析】本题以拿破仑的政治活动为载体,通过对拿破仑政治活动的论述对其进行评价,旨在考查概括、分析、评价能力。 第一步 译材料:通过学术界对拿破仑的评价,要求选取材料中的观点,对观点进行评价。 第二步 读取题干内容,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本题属于开放性的探究题,答案灵活多样。先表明观点,再阐明理由。言之有理,语言通畅,与史实相符即可。 第三步 迁移与运用相关知识,组织答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拿破仑的评价,可以从拿破仑对法国大革命的贡献、对外战争等,也可以根据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等去评价,但需结合有关史实进行评述。 【答案】更注重①:拿破仑既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又以自己的方式巩固和发展了法国大革命。评价拿破仑,必须把他置于时代的具体环境,又不忘他的个人风采。 更注重②:拿破仑的政治活动和对外战争都具有双重性。但从根本上说,功大于过,是个应当肯定的历史人物。 更注重③:拿破仑一生的经历错综复杂,有很强的阶段性。无论是政治活动还是对外战争,都有必要区分不同阶段,给予恰当评价。 更注重④:拿破仑拥有多重身份,在多个领域都有建树,为法兰西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评价时需区分活动的不同领域,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 【规律总结】 1.全面认识克伦威尔 (1)克伦威尔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顺应了当时欧洲社会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型的历史潮流,基本上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任务,即在英国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2)由于自身和时代的局限性,克伦威尔的保守性又不断体现出来。这主要表现为驱散议会和“小议会”,实行无议会统治,大权独揽,建立护国主政权,脱离人民,实行军事独裁,为封建君主复辟打开了方便之门。 (3)克伦威尔并没有蜕变为封建君主,他所代表的仍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他采取的若干开明措施,仍促进了英国社会的发展。 2.对华盛顿的综合认识 他是美国建国时期也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1)主要功绩: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领导大陆军克服重重困难,战胜英国殖民者,为美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做出杰出贡献。华盛顿拒绝王位,主持制宪,确立美国共和政体。他不当终身总统,维护国家民主政治。 (2)高尚的品德:华盛顿的一生,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他的精神与他所确立的原则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3)局限性:作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华盛顿,难免带有阶级局限性。他主持制定的1787年宪法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广大印第安人具有与白人相同的权利,深深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暴露出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3.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目的、性质和影响 目的 (1)维护法国领土主权,捍卫法国大革命成果;(2)满足法国资产阶级争夺国外市场和争夺欧洲霸权的需要 性质 (1)正义性:击败反法同盟,保卫了祖国;(2)革命性: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防止了波旁王朝复辟,保卫了大革命的胜利果实;(3)反动性:与俄、英战争明显带有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的争霸性质;(4)侵略性:入侵西班牙、俄国等,明显具有侵略性;(5)商业性:尤其是与英国的战争,带有明显的为本国资产阶级开辟市场的商业特征;(6)奴役性:大军所到之处,奴役当地人民 影响 (1)积极:①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成果,客观上传播了法国革命思想和方式;②冲击了欧洲封建秩序,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与农民的解放。(2)消极:①其后期进行的对外战争,侵犯了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和奴役了欧洲各国人民;②引起了各国人民和民族国家的反抗,最终导致了他的惨败 【命题热点突破三】亚洲觉醒先驱和中外无产阶级革命家 1.亚洲觉醒先驱 孙中山 甘地 凯末尔 背景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民主运动 英属殖民地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 一战后土耳其的民族民主革命 贡献 (1)提出了三民主义。(2)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政体。(3)维护革命果实 (1)提出甘地主义。(2)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动印度的独立。(3)晚年调解教派矛盾 领导土耳其赢得民族独立,实行改革,在政治、经济、文教、外交方面推动土耳其的近代化 局限 前期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对封建势力妥协 “非暴力”原则限制了群众 运动的发展,对英国抱有幻想 — 影响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中外无产阶级革命家 主要贡献 影响 马克思与恩格斯 (1)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2)建立无产阶级国际组织:第一国际、第二国际。(3)积极投身革命实践。(4)著有《资本论》,提出剩余价值学说 (1)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科学理论指导。(2)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 列宁 (1)创建布尔什维克党。(2)领导十月革命。(3)建立巩固苏维埃政权。(4)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发展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毛泽东 (1)开创中国革命新路。(2)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3)建立新中国。(4)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正确指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 邓小平 (1)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领导改革开放,创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4)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例3、(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2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代表着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生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 ——摘编自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等 材料二 《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现代新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本草纲目》的优点。(7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地位。(3分) 【答案】 (1)特点:药物研究与行医相结合;重视亲身实践;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 优点: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涉及多门学科(分类细致);收集的药物品种丰富(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2)特点: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整体性。 地位: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得出,药物研究与行医相结合,据材料一“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得出,李时珍重视亲身实践,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分类、药物品种、内容以及吸收前任经验等方面得出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涉及多门学科,收集的药物品种丰富,图文并茂。 【变式探究】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 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 材料二 民权主义 ……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 ——以上材料摘编自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对应的位置。 因袭 规抚(汲取) 创获 民族主义 ①________ — ②________ 民权主义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说明上述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 【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关键信息“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或和平而相安”“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等分析。第(2)问根据孙中山受教育的经历和材料“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并结合所学分析。 【答案】 (1)主张:①民族独立;和平共处。②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③考试、监察(纠察)二权。④三权分立原则。⑤ 五权宪法;实行直接民权制度。 (2)原因:幼读私塾,接受传统教育;游历欧美日等,受西方思想影响。 【规律总结】 对近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和活动的评价 (1)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欧洲工人运动,吸取19世纪优秀理论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科学指导理论,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 (2)列宁:领导创建了布尔什维克党,创立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首创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取得胜利的理论,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马克思主义重大发展和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 (3)毛泽东: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国初期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理论。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4)邓小平: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20世纪对中国历史命运有重大影响的伟大人物。参加了民主革命,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高考真题解读】 1.(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莫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6分) 【答案】(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 (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 2.(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24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宪会议,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787年5月25日,会议在费城的议事堂举行。当华盛顿尚未就席时,大家就提出推举华盛顿为议长,并立即获得全数通过。华盛顿的态度非常谦虚,他说:“敝人才疏学浅,经验不足,实不堪担此一重大会议的议长之职,但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费城的仲夏夜异常炎热,华盛顿纹丝不动地坐在议长席上。他没有发表演说,只是偶尔询问代表们的意见,或是在议事进行中说一两句例行的话而已。可是这已足够了。当辩论激烈,或讨论陷入僵持时,代表们就不约而同地仰视着议长席。这位举世闻名的华盛顿,只要静默不语,就足以慑服那些滔滔雄辩的政客,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由于彼此的忍让和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9月17日,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 ——摘编自晓树《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说明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所起的作用。(7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华盛顿的良好品质,说明华盛顿的政治活动对美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贡献。(3分) 【答案】 (1)目的:加强中央政府权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作用:协调各方关系;让与会代表做出妥协(让步);推动会议顺利进行;促成宪法的制定。 (2)品质:勇于担当;不贪恋权力。 贡献:为美国政治文明发展树立典范。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1787年5月25日”“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稳定等角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偶尔询问代表们的意见”“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等信息归纳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实不堪担此一重大会议的议长之职,但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等信息,从勇于担当以及不贪恋权力等角度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美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作用等角度回答。 1.(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自选模块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有蛮夷曰道。 ——摘自《汉书》 材料二 在“天下如一”的“天下主义”观念下,唐代处理与周边部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既继承了前代的册封体制,又新创了管理体制,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不改。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设置的处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政务机构和地方行政区划。(6分) (2)根据材料二,列举唐管辖民族地区的举措。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简要指出在处理边疆诸问题上唐与秦的不同之处。(4分) 【答案】(1)在中央设置“典客”;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道”;解决百越问题后,设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 (2)设置羁縻都督府、州,当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不同之处:秦任命官吏实行行政管理,唐则加以羁縻。 【解析】(1)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归纳的能力,解题时紧扣“处理边疆民族事务”“中央政务机构和地方行政区划”,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央是“典客”,在少数民族“有蛮夷曰道”,另外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设置四郡,解决百越问题。 1.(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2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代表着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生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 ——摘编自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等 材料二 《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现代新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本草纲目》的优点。(7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地位。(3分) 【答案】 (1)特点:药物研究与行医相结合;重视亲身实践;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 优点: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涉及多门学科(分类细致);收集的药物品种丰富(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2)特点: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整体性。 地位: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的信息来归纳作答;第二小问据材料二“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得出,古代科技文明在古代世界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1.(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4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 ——据周天度《蔡元培传》 (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11分) 【答案】 (1)北大原有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蔡元培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善于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经验。(4分) (2)特点:成立相应管理机构,权力下移;教授治校;兼容并包。(4分) 贡献:力倡并推行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7分) 【解析】第(1)问,原因抓住关键信息“德国留学期间”“校长独揽大权”“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回答。第(2)问,特点和贡献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和第一问的答案,放在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下思考。 2.(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8)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答案】B 3.(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都护府,镇守西域,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服”。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番薯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暹罗西域(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书高仙芝的功过。(6分) 【答案】(1)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边疆政策;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 (2)维护唐朝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 【解析】第(1)问是对唐朝当时时代背景的考查。本题以高仙芝为载体,实际考查了当时唐朝的社会经济发展,这就要求学生能在总结材料的基础上联系所学内容进行作答。根据材料内容“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唐王朝综合国力强大,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同时唐朝实行积极的边疆政策,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而且唐朝民族政策开明,军队中吸纳很多少数民族士兵和将领。 第(2)问是对高仙芝评价的考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基本要求使用两分法进行评价,由“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可知,高仙芝为维护唐朝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可知,高仙芝的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 4.(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3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一 吴佩孚等在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捕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 ——摘编自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1923年,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927年,在北伐军和冯玉祥国民军的夹击下,吴佩孚彻底失败。抗战爆发后,日本特务机关企图以吴佩孚为傀儡建立伪政权,为其所拒绝。吴佩孚死后,重庆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一级上将。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佩孚发布这一电报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吴佩孚。(8分) 【答案】 (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兴起,学生运动受到压制。(4分) (2)进行军阀混战给中国带来灾难;镇压工人运动;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同情学生爱国运动;抗战时保持民族气节。(8分)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等信息可概括得出背景。 5.(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解释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起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里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医术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俩是背景。(7分) 【答案】(1个性鲜明,以形表意;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 (2)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社会的世俗化;“经世”思想的发展。 1.(2015·课标全国Ⅰ,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 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 ——据《元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 解析 第(1)问,紧扣材料信息,从成吉思汗的统治要求、丘处机的个人性格与行为角度分析归纳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第(2)问,从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后世深远影响等角度归纳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 答案 (1)成吉思汗需要为庞大的统治区域寻求治理方法;丘处机学识广博;善于选择劝谏的方式与时机。 (2)使蒙古最高统治者较为深入地接触到中原的思想文化;为后来元朝的统治起了一定作用;留下了关于当时西域地区重要的文献记录。 2.(2015·福建文综,41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 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jū:审问)案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材料二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自吴兢《贞观政要》卷二《求谏》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 答案 (1)特点:增加人数;增设下属部门;扩大职权(赋予拘禁权力)。 (2)原因: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 分析:通过自省、纳谏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以御史制度约束官吏;正人与正己相结合。 3.(2014·课标全国Ⅰ,4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责,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 材料二 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 答案 (1)皇帝较为开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士大夫积极议政;包拯优秀的个人品质。 (2)百姓对清廉公正官员的期待;“忠君”“爱民”等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历代在原型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化塑造。 4.(2014·课标全国Ⅱ,4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之君。”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诏令。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帝颁布了变法诏书。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挠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颁布了变法诏书”“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将阻止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总理逐出总理衙门”等并结合所学归纳概括。第(2)问,从两个角度作答,一方面是光绪帝作为皇帝积极推行变法,并与顽固派进行了抗争;另一方面是光绪帝没有实权,无力保证变法的实行。 答案 (1)重视和采纳维新派的改革建议;颁布变法诏书;重用维新派人士;抵制顽固势力对变法的阻挠。 (2)变法的最高领导者,推动变法实施;争取慈禧太后支持并有所抗争;无力保证变法持续进行。 5.(2013·课标全国Ⅰ,4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 。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所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学发展的作用。 答案 (1)唐朝由盛转衰;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流行;佛教盛行,华夏传统受到冲击。 (2)排斥佛学,弘扬儒学;提出“道统”论,承上启下;成为宋代理学的先声。 6.(2015·课标全国Ⅱ,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评析。 解析 第(1)问,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当时德意志政治局面、经济发展、工人运动与德意志政体特点等角度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第(2)问,据材料提炼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从对资产阶级统治、工人运动发展及社会局面等角度进行评价分析。 答案 (1)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问题凸显,工人生存状况恶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力量壮大,工人组织出现;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2)政策:推行《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颁布有关社会保障法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评析: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阻碍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 7.(2014·江苏单科,24B)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 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族主义 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 材料二 民权主义 ……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 ——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请回答: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因袭 规抚(汲取) 创获 民族主义 ①______ ②______ 民权主义 ③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说明上述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 解析 第(1)问,答案都蕴含在材料里。关于民族主义材料一以“光大之”为界,前蕴含“因袭”后蕴含“获取”:如关键信息“独立之性质”“和平而相安”“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等;关于民权主义材料二中“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为因袭,“立法、司法、行政之权”三权分立则属于规抚范围,“五权宪法”则属于“创获”范围。第(2)问,结合孙中山思想既有因袭又有创获的特点,参考材料二“余游欧美”从其既有传统影响又有西方影响两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 (1)主张:①民族独立;和平共处。②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③考试、监察(纠察)二权。④三权分立原则。⑤五权宪法:实行直接民权制度。 (2)原因:幼读私塾,接受传统教育;游历欧美日等,受西方思想影响。 8.(2014·福建文综,41C)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摘编自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 《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 材料三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 (2)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 解析 第(1)问,结合1978年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其意义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看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在不断上升;其原因应主要结合此时期内重要史实回答;第二小问,结合邓小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贡献来理解。 答案 (1)鼓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思想准备。 (2)趋势:上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