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201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2018

淄川中学高2016级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历史试题 一、 选择题部分:(每题2分,共60分)‎ ‎1.“杈耙扫帚扬场锨,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 ‎2.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从中可以得出最恰当的结论是汉代 出土省份 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 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 平陆枣园 内蒙古 和林格尔 江苏 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 A.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最先进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牛耕得到普遍推广 ‎3.古代中国以农立国。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男耕女织,以一家一户个体经营为主 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C.重农政策促进了古代小农经济的发展 D.重视灌溉,明清时开始出现筒车 ‎4.南宋王灼《糖霜谱》记载,“甘蔗所在皆植,独福唐,四明、番禺、广汉、遂宁有糖冰,而遂宁为冠……唐大历中,有邹和尚者,始来(遂宁)小溪之伞山,教民黄氏造霜之法,伞山在县北二十里,山前后为蔗田者十之四,糖霜户十之三。”以上材料可以用研究唐代 A.农产品商品化发展状况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5.《鹿鼎记》里面讲,曹雪芹的父亲是韦小宝手下的御前侍卫,后来被康熙任命为“江南织造”,负责管理江南地区专供皇室的锦缎生产。他管理下的产业最有可能属于(  )‎ A.田庄手工业 B.私营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6.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B.清朝贵族生活方式的西方化 C.许多瓷器为满足市场需要而生产 D.这些产品都出自官营手工业 ‎7.假如你为一部以唐玄宗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古装电影担任历史顾问,你认为以下情节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  )‎ A.主人公在晋商会馆里喝茶 B.主人公在尚书省担任殿阁大学士 C.主人公屋内摆放着一件精美的青花瓷 D.长安城里有很多的外国商人 ‎8.唐以来十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只有十来座,宋代发展到四十余座,洛阳、扬州、杭州、广州、鄂州,成都等都是当时繁华的大都市。这是由于(  )‎ A.宋朝人口迅速增长 B.宋朝统一全国 C.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D.小农经济的发展 ‎9.“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 ①“海禁”政策 ②重农抑商 ③盐铁官营 ④夜市出现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 A.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宋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有超前的经商理念 D.经济发展前提下社会观念变化 ‎11.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  )‎ A.开始实施均田制 B.免除百姓的徭役 C.建立了一定的社会保障制度 D.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2.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的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推行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鸦片走私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加紧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13.《宋会要》记载,宋代在对外贸易中大量使用铜币进行交易。考古发现,今东南亚地区、日本、朝鲜均有大量宋代金属货币出土。由此可推论(  )‎ ‎①宋代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 ②《宋会要》的记载基本属实 ③宋代金属货币在当时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通用 ④宋代金属货币大量外流客观上有利于纸币使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政府实行均田制目的是 A.抑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 ‎15、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16、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 A.商品经济繁荣      B.长途贩运发达 C.区域经济发展 D.抑商政策改变 ‎17、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18、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有(  )‎ ‎①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东西方联系 ②中国商品对西方人有吸引力 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白银在中国市场上大量流通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19.“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 下列不能作为史料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古代希腊的海外殖民扩张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的开辟 D.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20.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下列对该现象本质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 A.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巨变 B.新航路导致欧洲职业选择巨变 C.文艺复兴为探险家提供精神动力——人文主义 D.资本主义萌芽引起欧洲社会广泛变化 ‎21.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所谓“商业革命”,其表现是(  )‎ ‎①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扩大 ②欧洲的商路及贸易中心转移 ‎ ‎③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④工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 A.国家实行奖励对外贸易的政策 B.创立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 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23.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24.据统计: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例,1750年为32.8%,1830年为29.8%,而相应年代的整个欧洲为23.2%和34.2%。其中,1830年中西制造业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A.数量 B.原料 C.生产目的 D.生产方式 ‎25.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26.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价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2至2.5倍。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这里有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这种现象(  )‎ A.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 B.造成社会动荡,损害国际贸易 C.增加生产成本,阻碍经济发展 D.表明西欧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27.19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1843年,《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有害物质去除法》;1876年,《河流防污法》。其主要背景是(  )‎ A.工业革命造成严重污染 B.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C.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D.英国社会普遍重视立法 ‎28.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 ②火箭的一级 ③火车车厢 ④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  )‎ A.①③④② B.③②①④‎ 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 ‎29.年低碳环保是媒体最热的名词,倡导从节电、节气、回收等几个环节改变生产、生活细节。低碳针对的现象不包括(  )‎ A.工业革命→煤   B.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 C.现代交通→汽车 D.当代航天→太阳能 ‎30.明清时期山西外出经商者众多,达到“挟轻资牵车四方者,则十室九空”的地步,但是依旧“壮者服贾,老者归田”。这主要说明(  )‎ 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 B.重商主义观念盛行 C.重本抑末观念仍影响深远 D.社会逐利风气不断增长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2014·山东卷)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6分)‎ ‎(2)根据所学,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分析指出19世纪30年代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8分)‎ ‎32.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8分)‎ ‎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 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2)结合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6分)‎ ‎33、“扬州大利首推盐,女懒男奢两弊兼”、“犹恐千金挥不尽,又抬飞轿学盐商。”这是清代竹枝词中对扬州的描写,扬州在清代有独特的地位。清代扬州府共出348名进士(为各州府平均数的3倍左右),其中一甲进士11名。道光中叶,京城流传着“苏州出状元,扬州出尚书”之美誉,扬州还有相当著名的“三把刀”,指的是厨师、理发和剃脚匠。如剃头铺,扬州城内约有“三数百家”,“求条签去修个脚、嗅袋烟来剃个头,”“等戏开台先排凳,看汪班内老名优,”这描绘的就是贩夫走卒的休闲生活。‎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结合所学,以清代扬州发展为主旨,自拟题目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 要求: ①题目自拟;②结合史实、论据充分、史论结合。‎ ‎ 月考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5 BDDAC 6——10 CDCCD 11——15 CADCD ‎16——20 DBCBD 21——25 ACCDC 26——30 AADDC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1)国际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 国内条件:英国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确立;经济迅速发展;重商主义盛行 ‎(2)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 ‎32、答案:(1)特点:坊市分离;商业繁荣但商业活动受到限制;国际大都会;文化多元。‎ 成因:国家统一;经济发达;包容开放;丝路畅通。‎ ‎ (2)影响: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促进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 ‎33、 答案示例:‎ 题目: 清代市镇经济的典型——扬州(3分)(没有题目扣除3分)。‎ 史实: 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市镇普遍建立。扬州地处长江和运河交汇处,因此发展迅速,社会富庶,成为重要的盐商中枢(2分);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扬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科举考试中表现突出,成为国家文官选拔的重要来源(2分);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也进就了扬州丰富的社会休闲娱乐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崇尚物质享乐的社会风气。(2分)‎ 结论: 扬州的发展体现出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在城市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理念和社会习俗。(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