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延安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 高二年级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B.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 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 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 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 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主要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也可以是在互利的条 件下,相互选择,共同进化,A 错误;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而新的物种的形成 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B 错误; C、若物种生存的环境相对稳定,则该物种也会发生进化,因为变异是客观存在的,环境会 对这些变异进行选择,从而使基因频率改变,C 错误; 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 正确. 故选:D.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2. 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 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C. 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 兴奋在突触处由突触后膜传向突触前膜 【答案】A 【解析】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者细胞体形成突触,故 A 正确;一个神经元可以与多个神经元联系,形成多个突触,故 B 错误;突触是由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故 C 错误;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故 D 错误。 【考点定位】突触的结构 【名师点睛】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者细胞体形成 突触;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 3.“饲喂法”或“注射法”通常用于探究某种激素的生理作用,下列可采用“饲喂法”进行实验探 究的有(  ) ①生长激素 ②甲状腺激素 ③胰岛素 ④性激素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激素的化学本质有的是小分子物质,有的是大分子物质。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 大分子物质的激素如果通过“饲喂法”进行人为补充,则会被消化而失去功效。 【详解】生长激素化学本质是多肽,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胰岛素是蛋白质,性激素 是脂质,蛋白质类的如果被饲喂会经过消化道分解为氨基酸被吸收,而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 只有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是小分子物质,用“饲喂法”补充不会经过消化道被分解。因此可 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②④。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激素化学本质相关知识,学生需要识记相关知识。 4.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 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d 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下丘脑能够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⑥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 e 激素  ⑦上图表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⑥⑦ C. ②③④⑤⑥ D. ①④⑤⑥⑦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 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是促甲状腺激素,c 是甲状腺激素,d 是肾上腺素, e 是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 【详解】①a 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是促甲状腺激素,c 是甲状腺激素,d 是肾上腺素,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来增加产热,而甲状腺的分泌依靠分级 调节模式,所以 a、b、c、d 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①正确; ②在体温调节过程中,c、d 激素作为产热的激素,其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 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②正确;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而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③错误; ④下丘脑能够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④正确;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 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⑤错误; ⑥e 是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 e,⑥正确; ⑦上图表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效应器为肾上腺、皮肤及运动神经末梢,⑦正确; 故叙述正确的是①②④⑥⑦。 故选 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体温调节和水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识别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和各 种激素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同时清楚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释放的部位在垂体。 5. 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反射活动 B. 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 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D. ③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②传入神经受损,反射弧的结构不完整,不能完成反射活动,A 项错误; B、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 应器,B 项错误; C、神经冲动在②传入神经和④传出神经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C 项正确; D、③是脊髓的神经中枢,是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 的功能,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在脑,D 项错误。 故选 C。 【点睛】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图中的 c。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e)。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 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 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6. 在调节内环境稳态中,下丘脑有重要的作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 B. 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脏,尿量减少 C. 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减少 D. 下丘脑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 【答案】A 【解析】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 素的靶器官是垂体,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素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 于肾脏,尿量减少。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对垂体的刺激减少,使垂体分泌的促甲状 腺激素会减少。BCD 正确,A 错。故本题选 A。 7.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B.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PH 值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C.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A 【解析】 【分析】 略 【详解】 A.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多,A 错误;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 渗透压、PH 值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 正确;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 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C 正确;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 正确。 8.下列实践与基因工程无关的是 ( ) A. 利用 DNA 探针检测饮用水是否含病毒 B. 将一种植物的叶绿体移入另一种植物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C. 选择“工程菌”来生产胰岛素 D. 培育转基因抗虫棉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原理、操作程序及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DNA 分子杂交技术是将特定生物的 DNA 提取出来,用放射性同位素等作标记, 以此作为探针检测相应生物的存在,是基因水平的操作,属于基因工程, A 错误; 将一种植物的叶绿体移入另一种植物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这是细胞器水平的操作,是细胞工 程,B 正确. 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系称为工程菌,C 错误。 基因工程也叫转基因技术,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利用了基因工程,D 错误. 【点睛】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通过体外 DNA 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 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由于基因工程是在 DNA 分子水平上进 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 DNA 重组技术. 9. 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C. 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 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兴奋可以双向传导,A 正确; B、兴奋可以从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膜内电流流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 正确; C、神经纤维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C 错误; D、神经纤维膜外,电流流向与兴奋传到方向相反,膜内电流流向与兴奋传到方向一致,D 正确。 故选 C。 10.下列各项中,形成了新物种的是 () A. 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 B. 母马与公驴交配产生不育的骡子 C. 二倍体水稻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水稻 D. 桦尺蠖种群中 s 的基因频率由 95%变为 5% 【答案】A 【解析】 【分析】 物种是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 种,但新物种的产生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 【详解】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而成的四倍体西瓜可育,且与原西瓜存在生殖隔离,是 一个新物种,A 正确;母马与公驴交配产生不育的骡子,骡子不是一个新物种,B 错误;二 倍体水稻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水稻不可育,不是新物种,C 错误;桦尺蠖种群中 S 的 基因频率由 95%变为 5%,只能说明有生物进化,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种,D 错误。 11.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B)和红色(b)两种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 果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占 64%,Bb 的个体占 32%,则 B 和 b 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 60%、40% B. 80%、20% C. 64%、36% D. 32%、68%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种群中,已知种群中果蝇的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是: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 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 【详解】B 的基因频率=64%+ 1/2 ×32%=80%,b 的基因频率=(1-64%-32%)%+ 1/2 ×32%=20%。故选 B。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根据种群的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的基因频率,对于种群基因频率的计 算方法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12. 随着青霉素的广泛应用,部分病菌的抗药性也在逐渐增强,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 素的耐药率接近 100%。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 A. 细菌的种群密度一直在降低 B. 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C. 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 D. 种群内 基因突变朝着抗药性发展 【答案】B 的 【解析】 题中信息看不出细菌的种群密度的变化,A 错;“部分病菌的抗药性也在逐渐增强”,说明生 物发生了进化,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B 对;题中没有出现新物种, C 错;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在前,选择在后,D 错。 【考点定位】生物的进化 【名师点睛】理清物种形成的 3 个环节 13. 现有基因型 aabb 和 AABB 的水稻品种,利用不同的育种方法可培育出不同的类型,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 A. 通过杂交育种获得 AAbb,原理是受精作用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 B. 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 aaBB,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 通过诱变育种获得 aaBb,原理是基因突变 D. 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 AAAABBBB,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 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详解】 通过杂交育种获得 AAbb,原理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生成不同基因型配子,再 组合形成不同基因型受精卵,A 错。单倍体育种获得 aaBB,先发生杂交获得 AaBb 个体,AaBb 个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产生的配子 aB 通过染色体组加倍获得 aaBB 个体,B 正 确。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C 正确。AABB 通过诱导染色体组加倍获得 AAAABBBB,原理 是染色体变异,D 正确。 14.下列有关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杂交育种的周期一定比单倍体育种要长 B. 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个体一定是纯合子 C. 诱变育种可以大幅度的改良生物性状 D. 多倍体育种得到的植株的结实率高,营养物质含量丰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的方法、过程、原理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杂交育种的周期不一定比单倍体育种要长,例如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获得杂交种时, 其育种周期可能比单倍体育种要短,A 错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个体不一 定是纯合子,例如基因型为 AAaa 的四倍体,利用其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 型为 AA、Aa、aa,再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这些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个体的基因型为 AAAA、 AAaa、aaaa,其中 AAaa 是杂合子,B 错误;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以大幅度的改 良生物性状,C 正确;多倍体育种得到的植株的结实率低,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 有所增加,D 错误。 15.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B. 基因 A 基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 a 属于基因重组 C. 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片段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D. 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包括两种类型:(1)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 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交叉互换不属于基因重组,属于染色体变异(易位);同源染色体上 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详解】A、一对等位基因 Aa 遗传,只会发生基因的分离,不会发生基因的重组,基因重 组发生在两对及两对以上基因的遗传,A 错误; B、基因 A 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 a 属于基因突变,B 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C 正确; D、同卵双生姐妹间的基因型应该相同,所以他们之间性状的差异不是基因重组导致的,可 能是突变或环境因素导致的,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理解基因重组必须发生在两对及两对以上的基因之 间,而一对等位基因之间只能发生分离。 16.抽取血液进行化验是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下表是某患者空腹血液化验 单中的部分结果: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葡萄糖 2.10 0.80~1.20 mg/L 钠 180 135~145 mmol/L 钙 2.70 2.02~2.60 mmol/L 根据表中数据和所学知识推测,该患者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 胰岛素增多,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B. 神经细胞膜动作电位的峰值减小 C 肌肉出现抽搐等症状 D. 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尿量增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内环境的组成、理化性质。 【详解】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胰岛素增多,促进肝细胞摄取葡萄糖在 细胞内形成糖原,A 错误;内环境中的钠含量增加,神经细胞膜动作电位的峰值减大,B 错 误;内环境中的钙含量增加,钙含量减少肌肉出现抽搐等症状,C 错误;葡萄糖增多,增多 的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尿量增多,D 正确。 17.人体内环境中水、盐含量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可以在神经—体液调节下维持着动态平衡 状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尿量减少 B. 饮水后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C. 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D. 大量出汗能进一步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需掌握水盐调节平衡过程、调节方式及相关激素的生理作用。 【详解】抗利尿激素 生理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A 项正确;饮水可 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就会减小对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从而不引起大脑皮层 产生渴觉,B 项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从而调节生物体 内水的平衡,C 项正确;大量出汗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使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 器兴奋,通过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从而使尿量减少以调节渗透 压平衡,D 项正确。 【点睛】易错易混点:1.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 2.下丘脑、垂体与抗利尿激素的关系: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垂体(释放)。 1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B. 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也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 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 D. 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现代进化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隔离导致 物种的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生物和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而进化的 本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详解】A、物种在群落中会与其它物种构成一些种间关系,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 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例如:如果狼灭绝了,那么羊会因为天敌减少而导致进化速度变 的 慢,A 正确;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 错误; C、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不一定基因频率改变,例如自交,C 错误; D、种群中每个个体只含有这个物种的部分基因,不可能含有全部基因,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学生答题时注意区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和 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在种群数量足够大,无迁入和迁出,无突变和自然选择,种群中 的个体之间随机交配的前提下是不会改变的。 19.下列育种方法所遵循的育种原理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 ) A. 单倍体育种 B. 诱变育种 C. 转基因育种 D. 杂交育 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常见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比较如下: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 法 杂 交 → 自 交 → 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 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 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 的种子或幼苗 原 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 组先成倍减少,再加 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 组成倍增加) 优 点 不 同 个 体 的 优 良 性 状 可 集 中 于同一个体上 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 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 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营养器官增大、提高 产量与营养成分 缺 点 时间长,需要及 时 发 现 优 良 性 状 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 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 确定性 技术复杂,成本高 技术复杂,且需要与 杂交育种配合;在动 物中难以实现 【详解】根据分析,基因突变可以使一个基因变成其等位基因从而产生新的表现型,所以利 用基因突变的特点人们发明了诱变育种的方法。 故选 B。 【点睛】育种实际上是对遗传基本规律和变异知识的应用,考试中常以作物育种为背景,综 合考查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和基因工程育种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需要重点记忆杂 交育种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 20.胡炜同学由于学习紧张未吃早餐,下列有关他上午第五节课时体内血糖调节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 肌糖原合成量增加 B. 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降低 C. 胰岛素分泌增加 D. 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量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血糖的来路,主要表现为: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 血液,加速脂肪、蛋白质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上午第五节课,学生处于饥饿状态,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分解 为葡萄糖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加快,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详解】A、该同学由于未吃早饭导致血糖含量下降,所以此时该同学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 补充血糖,而不会有肌糖原的合成,A 错误; B、在饥饿状态下,血糖降低,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B 错误; C、胰岛 B 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含量,所以在饥饿状态下,胰岛素分 泌量减少,C 错误; D、饥饿状态下,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量增加,以补充血糖,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明白题意中“上午第五节课时”此时应该是一 种低血糖状态,所以身体此时主要是升高其血糖。 21.血细胞、肌细胞、淋巴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 A. 血浆、体液、体液、血浆和组织液、淋巴 B. 血液、组织液、淋巴、血浆和组织液、淋巴液和组织液 C. 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和组织液、淋巴液和组织液 D. 血液、细胞外液、体液、血浆、淋巴 【答案】C 【解析】 【详解】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人体的血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肌细胞所处的 内环境是组织液;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细胞里面与血浆接触,外面与 组织液接触,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内与淋巴液直接接触,外与组织液直接接触,因此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 巴和组织液,故选 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内环境的概念及组成,明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2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B.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 血液中较高浓度的 CO2 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D. 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和新 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血液中较高浓度的 CO2 可以通过体液运输,刺激呼吸中 枢,使呼吸加深加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是下丘脑。 【详解】A. 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A 正确; B.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可以促进神经 系统的发育,B 正确; C. 血液中较高浓度的 CO2 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C 正确; D. 下丘脑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D 错误。 【点睛】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的理解,要求学生识记神经调节和 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 23.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后仍具有活性,因为其具有高效性 B. 人体通过反馈调节 方式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C. 在草原上快速奔跑的狼体内,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D. 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体内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 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2、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在升高血糖 分泌具有协同作用。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详解】A、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A 错误; B、人体内激素含量维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是反馈调节,通过该方式使激素含量维持在一 定范围,B 正确; C、由于兴奋在突触之间是单向传递的,所以在生物体内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 上单向传导,C 错误; D、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量降低,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难点是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在“离体的神经 纤维上”,如果是在生物体内则是单向传导的。 24.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 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 胰岛 B 细胞受损出现尿糖 C. 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D. 剧烈运动后,血液 pH 由 7.42 下降到 7.38 【答案】B 【解析】 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颤栗可以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这属于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 A 错误; 胰岛 B 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而胰岛 B 细胞受损出现尿糖,表示血糖 已无法维持稳态,B 正确;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的 最终尿液量减少以维持体内渗透压平衡,C 错误;剧烈运动后血浆 pH 值有所下降但仍在正 常范围内,D 错误。 25.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AAbb 和 aaBB,A、a 和 B、b 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 定律,现欲培育出基因型为 aabb 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 ) A. 人工诱变育种 B. 基因工程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杂交育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AAbb 和 aaBB,要培育出基因型为 aabb 的新品种, 由于 aabb 是隐性状,该性状一旦出现就是纯合体,因此可以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在子二代 中直接选种。 【详解】A.人体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需要处理大量的实验 材料才有可能得到需要的类型,不是最简捷的方法,A 错误; B.基因工程育种接受不同物种的基因,操作技术要求高,不简洁,B 错误; C.单倍体育种中,花药的离体培养比较复杂,不容易成功,不是最简捷的方法,C 错误; D.杂交育种在子二代中直接选种,是最简捷的方法,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优 缺点比较,对于不同育种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26.据科学考证,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 A. 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 B. 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少 C. 海洋生物变异少 D. 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中生存斗争相 对缓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 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为生物 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然后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以生存斗 争为手段,达到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的结果。 【详解】A、海洋生物不一定比陆地生物低等,A 错误; B、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不一定少,B 错误; C、海洋生物变异并不少,只是环境变化较小,被选中的变异类型较少,C 错误; D、对生物进化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自然选择,即生物生存的环境,海洋生物进化慢,说明 其生存环境中的生存斗争相对缓和,即海洋环境相对稳定,D 正确。 故选 D。 27.下列有关反射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导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胞 体 B. 参与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内有感觉和运动两类神经元 C. 在人体进行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D. 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 应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 节方式是反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静息 时,钾离子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钠离子内流,造成膜两侧 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 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给突触后膜。 【详解】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时通常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 树突或胞体,A 错误;B、膝跳反射是最简单的反射弧,只有感觉和运动两类神经元,B 正确; C、在人体进行反射活动过程中,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而膜内 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C 正确;D、狗在听到铃声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 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完成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动作,D 正确。 28. 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 a 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a 点接受刺激后,其膜内电位由负变正再变负 B. 该实验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C. 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D. 电表①会发生两次不同方向的偏转,电表②只发生 1 次偏转 【答案】C 【解析】 【详解】A、a 点未受刺激时处于静息状态,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刺激后 Na+内流,变为外 负内正,然后又恢复到静息状态;故膜内电位由负变正再变负,A 正确。 B、刺激 a 后,因为突触处( )只能单向传递,只能由由右向左传递,电表①的 两极都能兴奋,电表①偏转 2 次,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 正确。 C、刺激 a 后,同理电表②左侧电极能兴奋右侧电极不能兴奋,电表②偏转 1 次,能证明兴 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C 错误。 D、根据 B、C 选项分析,D 正确。 故选 C。 【点睛】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判断 (1)在神经纤维上 ①细胞膜同侧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①刺激 a 点,b 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 c 点(bc=cd),b 点和 d 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②细胞膜内外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①静息电位时,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指针向右偏转。 ②动作电位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指针向左偏转。 (2)神经元之间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①刺激 b 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尽管 ab 与 bd 距离相等,但 a 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所以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 c 点,兴奋只能由 c 点传到 d 点,不能传到 a 点,a 点不兴奋,d 点可兴奋,电流计 只发生一次偏转。 29.关于生物体内信号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信号分子不都是蛋白质但都是有机物 B. 信号分子合成后释放到细胞外都需要消耗能量 C. 信号分子虽不构成细胞结构,但能起催化作用 D. 信号分子在完成信息传递后,数量和性质可能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有些信号分子是无机物,如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A 错误;信号分析释放到细胞外不一定 消耗能量,如二氧化碳、性激素等,B 错误;信号分子既不构成细胞结构,也不能起催化作 用,C 正确;神经递质类、激素类信号分子在完成信息传递后,数量和性质可发生改变,二 氧化碳类的信号分子在完成信息传递后,性质不发生改变,D 错误。 30.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 A→C→D→E 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B. 当人的手被针扎缩回时,其调节过程可通过 A→B→E 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C. 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 A→B→C→D→E 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 体温调节过程可通过 A→B→E 来实现,体温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示过程为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 参与,体液调节通过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参与。 【详解】A、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为 A→C→D→E 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A 正确; B、人手被针扎属于神经调节,通过 A→B→E 实现,B 正确; C、水盐平衡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过程,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通过抗利尿激素作 用于靶器官,可以通过 A→B→C→D→E 来实现,C 错误; D 、 体 温 调 节 里 有 神 经 调 节 , 可 通 过 A→B→E 来 实 现 ; 也 有 神 经 - 体 液 调 节 , 通 过 A→B→C→D→E 来实现,D 正确. 故选 C。 二、非选择题: 31.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 A_______。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____。当人体处在 45℃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__________。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皮肤上会起“鸡皮疙瘩”,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 _____________这种反射属于_____反射。 (4)当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外的_______大量内流而形成 ________电 位。 【答案】 (1).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2). 皮肤 (3). 汗液蒸发 (4). 皮肤冷觉感 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立毛肌 (5). 非条件 (6). 钠离子 (7). 动作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 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 是骨骼肌,C 是肾上腺。当外界环境温度接近或高 于体温时,体温的调节仅由神经调节来完成,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来实现。 当外界环境温度 低时,体温的调节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寒冷时,激素分泌增多,促进细胞代谢 加强,增加产热量的激素有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 【详解】(1)A 是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2)散热时,主要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立毛肌舒张,皮肤汗液分泌增多蒸发来实现的, 所以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当外界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体温时,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来实现。 (3)当外界环境温度低时,人体皮肤产生鸡皮疙瘩的原因是立毛肌收缩,其反射弧为:皮 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立毛肌,这是人体生来就有的 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4)神经细胞膜外的钠离子大量内流而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人体体温调节,学生需要结合教材和图形进行识记即可。 32.请分析回答有关玉米遗传变异的有关问题: (1)玉米非甜味(D)对甜味(d)为显性,非糯性(G)对糯性(g)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系的纯种玉米,其基因型如下表所示: 品系 甲 乙 丙 基因型 DDGG ddGG DDgg ①若要利用玉米非糯性与糯性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可作为亲本的组合有 ____________ ②现有纯种非甜非糯玉米与甜味糯性玉米杂交得 F1 ,F1 与某品种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 例是 非甜非糯:甜味非糯=3:1,那么该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__。若再从其杂交后代选出甜味 非糯自交,后代中的甜味糯性玉米占______。 (2)如果玉米第 6 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部分交换,通常对生物的遗传有无 影响?为什么?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现有长果穗(H)白粒 (f)和短果穗(h)黄粒(F)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HhFf) 玉米杂交种的目的,科研人员设计了如上图所示的快速育种方案。其中的处理方法 A 和 B 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以上方案所依据的育种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填两 个)。 【答案】 (1). 甲×丙或乙×丙 (2). DdGG (3). 1/8 (4). 无影响 (5). 因为两 条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交换的部分控制性状的基因相同 (6). 花药离 体培养 (7). 秋水仙素处理 (8). 染色体变异 (9). 基因重组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 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 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 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单倍体育种:(1)步骤: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2)原理:染色体变异; (3)步骤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4)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详解】(1)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所以选甲×丙或乙 ×丙,才会出现个体中存在 Gg 的等位基因。 纯种非甜非糯玉米与甜味糯性玉米杂交得 F1,F1 基因型为 DdGg,F1 与某品种杂交,后代的 表现型及比例是非甜非糯:甜味非糯=3:1,所以该品种为 DdGG,杂交后代中甜味非糯的 基因型为 ddG_(1/2ddGG,1/2ddGg)子代甜味糯性玉米概率是 1/2×1×1/4=1/8。 (2)由于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交换的部分控制性状的基因相同,所以 对生物的遗传没有影响。 (3)由图可知,F1 是纯合子,所以自交不会出现性状分离,可以留种,故在短时间内获得 纯合子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F1 获得过程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即 A 是花药 离体培养,B 是秋水仙素处理,F1 中杂交得杂交种过程原理是基因重组。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难点是对于育种过程的理解,抓住图中“留种”这 一条件,只有纯合子才能留种。 33.下图是人体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A、B、C、D 表示的是结构,①、②、 ③、④表示的是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的 (1)此图中______(填图中的数字)共同构成了人体内环境,对于人体大多数细胞来说 ______(填图中的数字)是它们的内环境。 (2)体液②与①比较,明显减少的化学成分是_____,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毛细血管中的氧 气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_____。 (3)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________。 (4)人体为维持内环境的稳态,通过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这 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 (5)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____。(用字母与箭头表示) (6)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 pH 明显下降?________。原因是图中 ________内存在着_________。 (7)概括地说,由①②④液组成的____环境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___。 【答案】 (1). ①②④ (2). ② (3). 蛋白质 (4). ①→②→③ (5). 组织液 (6). 负反馈 (7). (8). 不会 (9). 血浆 (10). 缓冲物质 (11). 内 (12). 海洋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过 程中的作用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淋巴液,①②④ 组成内环境,A 是毛细血管壁,B 是红细胞,C 是组织细胞,D 是毛细淋巴管壁。 【详解】(1)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液,①②③④ 组成体液,①②④组成内环境,对于人体大多数细胞来说②组织液是它们的内环境。 (2)血浆①和组织液②的成分相似,只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毛细血管中的氧气到 达组织细胞的过程为:①→②→③。 (3)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4)人体为维持内环境的稳态,通过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这种调节方式称为负反馈。 (5)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浆可以转化成组织液,大部分组织液可以回到血 浆中,少量的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管和锁骨下方静脉处连接,淋巴转化成血浆, 其关系如图: (6)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由于图中①血浆内存在着 H2PO4-、HCO3-等离子(或者缓冲 对、缓冲物质),因此不会引起内环境中的 pH 明显下降。 (7)概括地说,由①②④液组成的内环境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点睛】本题结合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血糖平衡 调节,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的名称,能对组织水肿的 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 34.下图为人体部分神经一体液调节示意图,①-⑤为神经元,A 和 B 为神经末梢与肌肉相连 接的部分,C 和 D 为细胞,a 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 (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大脑神经细胞释放的物质 a 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细胞表面的 ________,引起机体细胞的一系列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学物质,其中物质 c 是_________。 物质 d 随血液运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使这些细胞的产热量______。 (2)若在⑤上某处施加一适宜强刺激,则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有_________ (只写编号),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_______释放,作用于_______。 (3)b 的化学本质为多肽,用 b 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 d 的分泌量____,原因是____。 (4)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此反射弧仅由两个神经元组成.若 A 为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在完成膝跳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图中各神经元上的传导顺序是____(只 写编号)。 (5)肉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分泌的毒性极强的蛋白质类毒素,该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 放乙酰胆碱,导致电信号→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该毒素发挥作用的部位是图中的_____ (填字母)处。 【答案】 (1). 受体 (2). 促甲状腺激素 (3). 增加 (4). ⑤①② (5). 突触前 膜 (6). 突触后膜 (7). 不变 (8). 物质 b 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化学本质是多 肽,口服后在消化道被消化而失去作用 (9). ③→② (10). 化学 (11). B 【解析】 【分析】 1、寒冷条件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细胞代谢增强,图中物质 a 是神经递质,物质 b 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物质 c 是促甲状腺激素,物质 d 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随 血液运输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 2、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 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分泌肾上 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细胞代谢增强,大脑神经 细胞释放的物质 a 神经递质直接与下丘脑神经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物质 c 是促甲状腺激素, 物质 d 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促进细胞内的物质氧化分 解,使这些细胞的产热量增加。 (2)若在⑤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有⑤①②,原因是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单向的。 (3)物质 b 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化学本质是多肽,口服后在消化道被消化而失去作 用,因此用 b 饲喂正常动物,物质 d 的分泌量不变。 (4)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仅由③和②两个神经元组成,在突触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 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单向的,因此若 A 为膝跳反射的感 受器,在完成膝跳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图中各神经元上的传导顺序是③→②。 (5)根据题意,肉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将突触 前膜的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所以毒素如果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将导致电信 号至化学信号转换过程受阻,发挥作用的部位是突触前膜(B)处。 【点睛】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确定图解中各激素的名称,识记它们的化学本质和生理作用; 明确蛋白质类激素不能口服;能够利用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特点解决相关问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