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莆田一中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修 命题人: 审核人:‎ ‎(友情提醒: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总分150分。祝你考出好成绩!)‎ 一、 现代文阅读(2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对自然的态度经历了从依附自然、敬畏自然到支配和控制自然的转变。这一态度的转变除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这一现实基础外,与西方启蒙理性所宣扬的现代性价值体系的影响密不可分。西方启蒙运动所宣扬的启蒙理性建立在主、客二分的机械论哲学世界观的基础上,其根本目的是使人们通过运用人类的理性和知识,从对神和自然的恐惧中摆脱出来,进而真正实现自立。但问题在于启蒙理性所宣扬的理性和知识只是能够指导人们操作性活动的技术,却要求把揭示世界因果关系和发展本质的知识当作无用的形而上学予以抛弃,“有用性”成为判断知识的唯一标准,这就意味着启蒙理性所说的理性和知识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排斥价值理性的技术理性。启蒙理性不仅把知识理解为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科学技术,而且把自然理解为遵循机械规律运动和满足人类需要的被动客体,进而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归结为控制和被控制、利用和被利用的工具性关系,而科学技术被看作是人类控制和支配自然的中介和工具。启蒙理性进一步与资本相结合,形成了以科学技术进步和追求无限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现代性价值体系。‎ ‎  在现代性价值体系看来,人类之外的自然界只具有满足人类需要和实现人类幸福的工具价值,人类只要凭借科学技术 进步,就能实现无限经济增长,最终达到自由、平等和民主的资产阶级的理想王国。但是,一方面,由于现代性价值体系所说的“人类利益”,本质上只不过是资本的利益;另一方面,现代性价值体系把发展等于经济增长,简单化了人类幸福的丰富内容,同时它所追求的无限经济增长是以不考虑自然资源的限制为前提的。上述缺陷使得以现代性价值体系为指导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实践没有给人带来所期待的自由和幸福,相反,它不仅造成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和唯科学主义盛行,而且造成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和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如何正确建构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恢复科学和价值的关联,保障科学技术运用的正确方向,成为人们反复探讨的问题。‎ ‎1866年德国生物科学家海克尔提出了“生态”概念,揭示了地球有机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这一观点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生态哲学的范式。这一范式的基本特点是反对现代性价值体系所秉承的主、客二分的哲学世界观和机械论的自然观,反对把自然仅仅看作是满足人类需要的被动客体,主张世界万物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的有机论的哲学世界观和自然观,主张立足于“人—自然—社会”彼此联系的整体看待世界,认为自然是不断生成和发展的有机整体,也具有其内在价值。以生态科学等自然科学和伦理学为基础,西方还兴起了以生态中心论为理论基础的“深绿”生态思潮和怀特海的过程哲学等,虽然其具体理论观点存在差异,但其共同点都是反对近代主、客二分的机械论哲学世界观和自然观,要求考虑自然的价值和权利,恢复对自然的敬畏。‎ ‎(摘编自2020年3月2日《光明日报》王雨辰《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对自然逐渐有了支配和控制的态度,这与人类社会生产力提高以及西方启蒙理性宣扬的现代性价值体系密切相关。‎ B.根据启蒙理性的观点,知识是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则成为人类控制和支配自然的中介和工具。‎ C.由上述材料可知,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和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是由现代性价值体系的缺陷造成的。‎ D.由海克尔“生态”概念形成的生态哲学范式,因为其有机论的哲学世界观和自然观的主张而具有了内在的价值。‎ ‎2.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论证层次清晰,论及西方启蒙理性、现代性价值体系等相关诸多概念,但却杂而不乱,逻辑严密。‎ B.文章指出了人类对自然的态度转变与现代性价值体系有关,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现代性价值体系的缺陷。‎ C.文章论证时有破有立,以立为主,但最后还是论述了生态哲学范式对于人类认识自然的积极意义。‎ D.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将相对深奥的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启蒙理性所宣扬的知识与揭示世界发展本质的知识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后者被抛弃是技术理性排斥价值理性的结果。‎ B.现代性价值体系实际上是启蒙理性与资本结合的产物,这个理论体系对人类之外的自然界价值的认识有明显的缺陷。‎ C.现代性价值体系认为经济的增长就是人类幸福的全部,资本主义现代化实践以此为指导,让人类错失自由与幸福。‎ D.以生态中心论为理论基础的生态思潮,反对西方启蒙理性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要求考虑到自然的价值和权利。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银行里的小男孩 ‎[美]菲利普·罗斯 已经是午饭时间,储蓄所里只有一个职员在值班。那是一位大约 40 岁的黑人,紧贴头皮的头发,小胡子,整洁、笔挺的棕色西装,身上的每一处都暗示着,他是一位细心谨慎的人。‎ 这位职员正站在柜台后面,柜台前站着一位白人男孩,黄棕色的头发,穿着一件 V ‎ 字领的毛线衣,一条卡其裤和一双平底鞋。我想我特别注意他是因为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而不是一位银行的顾客。‎ 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的表情。“但是我不明白,”他对银行职员说,“我自己开的账户。为什么我不能取钱?”‎ ‎“我已经向你解释过了。”职员对他说,“没有父母的信函,一个 14 岁的小孩不能自己取钱。”‎ ‎“但这似乎不公平,”男孩说,他的声音有点颤抖,“这是我的钱。我把钱存进去。这是我的存折。”‎ ‎“我知道是你的存折。”职员说,“但规定就是那样。现在需要我再讲一遍吗?”‎ 他转身对我微笑了一下。“先生,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我本来想开一个新账户,但是看到在这里刚刚发生的一幕后,我改变了主意。”我鄙夷地说。‎ ‎“为什么?”他说。‎ ‎“就因为你说的话。”我说,“如果我理解得没错的话,你刚才的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已经够年龄把钱存入你们的银行,却不够年龄取出他的钱。如果无法证明他的钱或者他的存折有任何问题的话,那么银行的规定的确太可笑了。”‎ ‎“对你来说也许可笑,”他的声音稍微提高了一点,似乎有点生气了,“但这是银行的规定,除了遵守规定,我没有别的选择。”‎ 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但最终我也无能为力。突然我注意到,在他手上紧抓着的那本打开的存折上显示只有 100 美元的结余。存折上面还显示进行过多次小额的存款和取款。‎ 我想我反驳的机会来了。‎ ‎“孩子,以前你自己取过钱吗?”我问男孩。‎ ‎“取过。”他说。‎ 我一笑,转而愤怒地质问银行职员:“你怎么解释这个?为什么你以前让他取钱,现在不让呢?”‎ 他看起来也发火了。“因为以前我们不知道他的年龄,现在知道了。就这么简单。”我转身对男孩耸耸肩,然后说道:“你真的被骗了。你应该让你的父母到这里来,向这霸道的混蛋提出抗议。”‎ 男孩看起来完全失望了。沉默了一会儿,他把存折放进背包,然后离开了银行。‎ 银行职员透过玻璃门看着男孩的背影消失在街道的拐角,转身对我说道:“先生,你真的不应该从中插一杠。”‎ ‎“我不应该插一杠?”我大声吼道, “就你们那些该死的规定,难道他不需要一个人来保护他的利益吗?”‎ ‎“有人正在保护他的利益。”他平静地说。‎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银行。”‎ 我无法相信这个白痴居然会这样说。“瞧,”我揶揄道,“我们只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但你也许愿意跟我解释解释银行如何保护那个孩子的利益。”‎ ‎“当然,”他说道,“今天早上我们得到消息,街上的一帮流氓已经勒索这个孩子一个多月了。那帮混蛋强迫他每周取一次钱给他们。显然,那个可怜的孩子由于太过害怕而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那才是他为什么如此烦恼的原因。取不到钱,他害怕那些流氓会打他。不过警察已经知道这件事,今天他们也许就会实施抓捕行动。”‎ ‎“你的意思是说根本没有年龄太小而不能取钱的规定?”‎ ‎“我从没听说过这个规定。现在,先生,你还需要开户吗?”‎ ‎4.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篇小说以误会为主要矛盾冲突,以语言描写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巧设悬念,情节有吸引力。‎ B.小说通过银行职员帮助保护小男孩的故事,意在展现银行职员尽职尽责、关爱他人、敢于直面恶势力的美好心灵。‎ C.当“我”质疑银行职员提出的规定时,银行职员稍微提高了声音反驳“我”,这一细节意在表明银行职员想暗示“我”另有隐情。‎ D.小说构思精巧,以欲扬先抑的手法塑造银行职员,以戛然而止式的结尾引发读者的想象。‎ ‎5.小说中“我”与银行职员的矛盾冲突可以分为若干个阶段,请简要概括各阶段的情节内容。(4分)‎ ‎ ‎ ‎ ‎ ‎6.请结合文本分析“我”在小说中起到了何种作用?(6分)‎ ‎ ‎ ‎ ‎ ‎ ‎ 二、课内古诗文阅读(34分)‎ ‎(一)课内文言知识考查(本题共9小题,18分)‎ ‎7.下列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两字,或二十余字。‎ B.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士、大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大夫这一级。‎ C.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少牢,诸侯祭祀用太牢。‎ D.战国时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汉高祖刘邦曾在秦时担任乌江亭长。‎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②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③望之如浮水面,又一奇也。④掠江东南去⑤非有能早而蕃之也⑥身七十余战⑦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②⑥/④/⑤⑦‎ C.①②/③⑥/④/⑤⑦ D.①⑤/②③④/⑥/⑦‎ ‎9.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又可冀其成立邪 B.大块假我以文章 C.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D.如宝装屏风 ‎10.下列各项句子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 ②官理,非吾业也。‎ B.①异乎三子者之撰 ②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C.①然今卒困于此 ②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D.①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 ②阳春召我以春景 ‎11.下列选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B.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C.早缫而绪,早织而缕 D.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 ‎12.下列各项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②今齐地方千里 B.①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②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C.①抑本其成败之迹 ②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D.①比得软脚病 ②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2分)‎ A.①及抛江过其下 ②其信然邪?其梦邪?‎ B.①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②乃自刎而死 C.①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②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D.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②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1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①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②愿为诸君快战 B.①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 ②吾往河阳省坟墓 C.①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 ②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D.①客初至,不冠不袜 ②吾将以为袜 ‎15.下列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①其传之非其真邪? 传:传递 ②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传:记载 B.①长吾女与汝女 长:养育 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长:官职高 C.①是日剧饮而归 剧:痛快 ②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剧:(疼痛)剧烈 D.①众贼环而进。环:通“缓”,慢慢 ②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少:通“稍”,稍微 ‎(二)课内诗歌阅读(本题共4题,共16分)‎ ‎16.下列对《书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A.《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B.首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C.“塞上长城空自许”中的“空”字写出了年华已逝,报国无门,一切成空的悲凉,又衬托出下句衰鬓已斑的无奈之情。一个“空”字,沉痛至极。‎ D.结句“千载谁堪伯仲间”,既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而生的难言的悲哀,又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说明了诗人屡遭挫折,意志消沉。‎ ‎17.下列对《夜归鹿门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A.诗歌开头两句,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B.诗歌的三、四句,写世人回家,诗人却离家去鹿门,两种归途的比照,暗含着诗人的隐逸自得的志趣。‎ C.诗歌的五、六句,写在攀登鹿门山的路上,月光照着树林,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表现出隐逸的情趣。‎ D.诗歌的最后两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其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18.下列对《阁夜》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阁夜 杜甫 ‎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A.首句中“催”字用得妙,不但形象地说明昼短夜长的冬日特点,而且使人觉得时光飞逝。‎ B.第二句点明环境是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作者遥望远在天边的故乡,顿生沦落天涯之意。‎ C.第三句写五更时分悲壮的战鼓声和号角声在寂静的夜中回荡,反映时局动荡、战争频仍。‎ D.第五、六两句从听觉角度写拂晓前阁上所闻,真实地刻画了夔州凄凉的景象。‎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10分,每空1分)‎ ‎(1)“ , ”表明要虚心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论语·述而》)‎ ‎(2)“ , ‎ ‎”两句描写了山间春、夏两季的景致。(《醉翁亭记》)‎ ‎(3)“ , ”生动地体现了作者求学时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送东阳马生序》)‎ ‎(4)“ ”蕴含无法阻止美好事物逝去的淡淡哀愁,“ ”表露出作者对有些美好事物会再次出现的欣慰之情。(晏殊《浣溪沙》)‎ ‎(5)“ , ”两句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江城子·密州出猎》)‎ 三、课外古诗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本题共4题,共17分)‎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金末从其父义徙居东平之寿张。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谟画。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遣之。至元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就。宋平,焦友直、杨居宽宣慰两浙,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当仍以赡学。”行省从之。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宋驸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赀,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改寿昌府判官。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比至,累章极论之。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并劾之。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 ‎ ‎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B.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C.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D.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以田地收益作为祭祀、教师薪俸及补助读书人士的开支。‎ B.御史,西周时设置的官职,起初专门负责监察朝廷官吏,隋以后兼负记录历史之责。‎ C.榷茶,旧时对茶叶的种植、交易等所实施的征税、管制、专卖等一系列的限制措施。‎ D.殿最,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上等称“最”,下等称“殿”,文中泛指等级的高低。‎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申屠致远备受重用,为政有方。元世祖南征时,军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担任寿昌府判官时,他施政得法,百姓因此得以安定。‎ B.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任杭州总管府推官时,为屈打成招的杨玠节平反昭雪,又释放了因持兵器自卫而被误认为谋反的十七人。‎ C.申屠致远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忙兀台要治弹劾他不守法的郄显等人死罪,皇帝不闻不问,致远不惧怕威胁,亲自解开刑具,释放他们。‎ D.申屠致远为人勇敢,敢于斗争。陈天祥被捕后,大家都不敢前往湖广巡视,致远慨然请求前往,到任之后,屡次上书极力为陈天祥争辩。‎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4分)‎ ‎ ‎ ‎ ‎ ‎(2)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4分)‎ ‎ ‎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4-25题。(9分)‎ 出塞作①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②,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③。‎ 注释:①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 ‎ ②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吐蕃。‎ ‎ ③霍嫖姚:本指西汉霍去病,这里指崔希逸。‎ ‎24. 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天骄即“天之骄子”,汉代时匈奴恃强,自称“天之骄子”,这里借称唐朝的吐蕃。‎ B. 颈联采用白描手法,前句说出击,后句说防御,暗示唐军作战英勇,进军神速。‎ C. 尾联写出朝廷要把镶玉的宝剑等珍贵器物,赐给得胜的边帅,点出赏功慰军的题旨。‎ D. 本诗前四句刻画形象,有声有色,是实写。后四句描写唐军的军事部署,是虚写。‎ ‎25. 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 ‎ ‎ ‎ ‎ ‎ ‎ ‎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题,共8分)‎ ‎2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2分)‎ ‎①对这个问题,你说应这样,他说应那样,我真是莫衷一是。‎ ‎②你虽然有理,但切不可感情用事,做出过火的事情来,那样反倒会贻人口实。‎ ‎③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④在数百家中外媒体面前,总理从容不迫,对答如流,连续回答了中外记者方方面面14个问题,尤其是对经济问题如数家珍,切中肯綮。‎ ⑤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 ⑥至于梦中的“苦乐”,则照我素人的见解,毕竟是梦中的“苦乐”,不必锱铢必较的。‎ A . ②③⑥ B. ①③⑤ C.①②④ D.④⑤⑥‎ ‎27.阅读右边的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2分)‎ A.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告诉我们要面对现实。‎ B.光是空想是没有用的,必须付诸实践。 ‎ C.不珍惜光阴,只能面对理想空嗟叹。 ‎ D.知足常乐,即使收获得很少,与理想有距离,也应该满足。‎ ‎2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 像我们这些从象牙塔走出来,自认为受过高等教育,所谓“年轻气盛”,由于观念的差异、自身的经验阅历不足,可能会导致和父辈意见相左。‎ B. 这次活动的宗旨是以展现锡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为目的,并以此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 C. 近年来,房地产调控屡屡成为“空调”。如何确保降房价的政令在传递中不至于出现太大的梯层衰减现象,仍是当下必须直面的难题。‎ D. 常州的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凭借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海内外游客备受青睐的手工艺品。‎ ‎2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2分)‎ A.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一份调查报告,提出了改进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B.在求贤信的最后,该公司的人事主管恭敬地写道:“经理一职,尚祈俯就。”‎ C.他们俩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同桌,关系融洽,伉俪情深。‎ D.我明天有时间,会赏光去你家一趟,你有什么事可以跟我商量。‎ 五、写作(60分)‎ ‎3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 从书信沟通到微信交流,交流方式在改变,不变的是真挚情谊的表达。 ‎ ‎《诗经》《论语》等国学著作从图书馆走进家庭书橱,阅读场景在变,不变的是对先贤哲思的追求。 ‎ 从“出国热”到“归国潮”,逐梦方向在改变,不变的是人生价值的实现。 ‎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善。透过时代的变化,我们看到其背后有着不变的底色。面对这些时代的变与不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何思考和联想?请选好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莆田一中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测试答案 ‎1.D(强加因果,偷换概念。根据文意,“有其内在价值”的是生态哲学范式对自然的认识)‎ ‎2.A(B应该是在西方启蒙理性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现代性价值体系的缺陷。C文章以破为主D文章没有比喻论证)‎ ‎3.C“让人类错失自由与幸福”与文意不符。另外“资本主义现代化实践以此为指导”中“此”在选项中指“现代性价值体系认为经济的增长就是人类幸福的全部”这一观点,而原文的意思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实践”以“现代性价值体系”为指导,而现代化价值体系缺陷有二。所以此处以偏概全。‎ ‎4.B.并非“直面”恶势力,是暗中斗争。‎ ‎5.第一阶段:“我”质疑他所说的规定,他坚决执行;第二阶段:“我”以曾经取过款再次反驳他,他仍以年龄为由拒绝了孩子。第三阶段:孩子离开后,我继续与银行职员争吵,直到他说出原因。 (答对两个阶段得2分,答对三个阶段得出4分)‎ ‎6.人物塑造上,“我”武断地“横插一杠”,从侧面衬托银行职员的细心谨慎、尽职尽责。‎ 从主题上看,“我”的正直热心、仗义执言,与银行职员对男孩利益的暗中保护相映衬,更能让读者感受到文中宣扬的社会正气。‎ ‎7.选A。B.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等级。C.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D.刘邦曾当过亭长,但并非乌江亭长。‎ ‎8.选B。①③形容词作名词,②⑥名词作动词,④名词作状语,⑤⑦使动用法 ‎9.选D。A.成立:古义,成长立业。今义,创立、建立。B.文章:指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C.智力:指智谋和力量。‎ ‎10.选B。A.①②是判断句,B.①被动句②状语后置/省略句C.①②被动句,D.①②状语后置 ‎11.选D。A.希,通“稀”B.“伏”通“服”C.而,通“尔”‎ ‎12.选C.①②或者,A.①是非准则②方圆,B.①被宠幸,②希望,D.①近来②到 ‎13.选C。A.①指示代词,指代小孤山②表选择的连词B.①表转折②表承接C.①②都是两次之意D.①副词,实在②副词,果真 ‎14.选B.①②都是看望。A.①使动用法,使……痛快②痛痛快快。C.①比②打算。D.①名词作动词,穿袜子②袜子 ‎15.选C。A.①传,传来的消息B.②长:治理D.①环,包围 ‎16.D。“说明了诗人屡遭挫折,意志消沉”错。诗人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17.A。“内心的孤独”错,是体现了诗人潇洒超脱的襟怀。开头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渡头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两相对照,显出山寺的幽静和世俗的扰攘,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 ‎18.B(“霁”指雨雪停止,云雾散开,天色放晴。“天涯”是作者所处之地。)‎ ‎19.(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4)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0.D ‎21. B (御史是西周时始设的官职,掌文书及记事;秦始,以御史监郡,专门负责监察朝廷官吏;隋朝始设监察御史,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 ‎22. C(“皇帝不闻不问”有误,皇帝是下令不要问忙兀台的罪。“释放他们”也不准确,是让他们充军赎罪。)‎ ‎23.(1)当时敌寇盗贼暗中兴起,加上建造攻打日本的战船,远近民众骚动,申屠致远布置得法,百姓赖以安定下来。(“窃发”“征”“骚然”,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意通顺1分。) .‎ ‎(2)桑哥正催促定陈天祥的罪,恰逢申屠致远的奏章呈上,桑哥气焰受阻。‎ ‎(“方”“会”和“气沮”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意通顺1分。)‎ ‎24.B登障堡,渡辽河,都不是实指,而是泛写,前者着重说防御,后者主要讲出击,一个“朝”字和一个“夜”字,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此联对军事行动本身没有作具体的描写,而只是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作概括而又形象的叙说,就把唐军紧张调动,英勇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情景写出来了,收到了词约义丰的艺术效果。‎ ‎ 25.这首诗前两联写了吐蕃健儿趁着秋天草枯之际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驰骋射猎的场景(2分),突出了吐蕃骑兵的强悍和打猎声势之大,渲染边关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2分),为下面写唐军的应敌作铺垫,衬托了唐军的从容镇定、英勇善战。(2分)‎ ‎26.B 解析: ①“莫衷一是”是大家看法不一样,不能得出一致的意见。使用时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③“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是稍微、较、尚之意,如天气差暖、差可告慰等。⑤“官样文章”指徒具形式,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贬义。‎ ‎②贻人口实:贻,遗留,口实,话柄。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④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⑥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27.B 解答此题要注意漫画中各构图要素之间的关系,一筐愿望和一颗流星实际上构成了多与少的对比,为什么愿望很多,却只等到一颗流星呢?推究原因,说明人的主观努力不够,只是在空想,没有落实到实践中 ‎28. C (A项,成分残缺,缺少中心语,可以在“这些从象牙塔走出来”后加“的人”。B项“宗旨”和“以……为目的”杂糅。D项,语序不当,将“备受”放到“海内外游客”之前)‎ ‎29.B解析: A项,责成:一般用于上级要求下级做某项工作。这里说学生会“责成”学校领导,使用不得体。B项,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某种职务,敬辞。使用正确。C项,伉俪:指夫妻,如伉俪之情。D项,赏光: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 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申屠致远,字大用,他的祖先是汴梁人。金朝末年跟随他的父亲申屠义迁居东平的寿张。致远在府学进修学业,和李谦、孟祺等人齐名。世祖南征,(申屠致远)被推荐担任经略司知事,军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军队返回,到达随州,所俘获的男女,申屠致远全部释放了他们。至元十年,御史台征召他担任掾吏,( 申屠致远)没有赴任。南宋被平定后,焦友直、杨居宽任两浙宣慰使,推荐他做都事,( 申屠致远)首先建议宣写“宋朝的图书文集应上缴朝廷;江南的学田,应仍旧用来供应学校。”行省听从了他的建议。临安改为杭州,(申屠致远)升任总管府推官。宋朝驸马杨镇的侄子杨玠节,家中很有钱。看守钱财的小吏姚溶偷了他的银子,怕事情被发觉,就诬陷杨玠节暗中和宋朝的广、益二王勾结,官吏拷打,杨玠节无辜服罪,案子已定。申屠致远审议此案,得知实情,姚溶服罪,杨玠节拿财物作酬谢,申屠致远生气地拒绝了他。杭州有个叫金渊的人,想假冒籍贯作儒生,儒学教授彭宏不同意,金渊诬陷彭宏作诗有反叛之心,申屠致远察知其中实情,拘捕金渊极力审问,判了他的罪。属县中逮捕了十七个谋反的人,(申屠致远)审问他们,原来是因强盗兴起,他们拿兵器自卫,实际不是谋反的人,都获得了释放。改任寿昌府判官。当时敌寇盗贼暗中兴起,加上建造攻打日本的战船,远近民众骚动,申屠致远布置得法,百姓赖以安定下来。至元二十年,(申屠致远)拜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告平章忙兀台不守法,皇上下诏不必追问,并把郄显等人交给忙兀台审讯,(郄显等人) 被关在狱中,(忙兀台 )一定要置他们于死地。申屠致远知道他们的冤情,要放了他们,忙兀台以权势逼迫他,申屠致远不为所动,亲自解开郄显等人的囚具,让他们充军赎罪。桑哥当权时,治书侍御吏陈天祥被派到湖广,弹劾平章,桑哥摘录他奏疏中的话,诬陷他大逆不道,奏请派使者前往审讯他,陈天祥被捕。当时行台要派御史到湖广巡察属部,大家都怕桑哥,没有人敢去,申屠致远慷慨激昂地请求前往。等到了后,屡次上奏章极力争论。桑哥正催促定陈天祥的罪,恰逢申屠致远的奏章呈上,桑哥气焰受阻。转运使卢世荣征收茶税牟取暴利,申屠致远弹劾他。他又说不能跨海远征日本,白白消耗国力;选拔人才以南北为限,苦乐不均,应考核他们的优劣,考虑地区的远近,定为制度,这样选拔人才就能公平而官场弊端也能革除。申屠致远清心修持,坚守名节,以侍奉权贵为耻,藏书万卷,取名墨庄。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教育孩子如同师友一般。‎ 课外诗歌赏析 ‎  ‎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写居延关外长满白草的广阔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猎火,吐蕃正在这里进行打猎活动,这是紧张局势的一个信号。写打猎声势之盛,正是渲染边关剑拔弩张之势。这两句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高适《燕歌行》“单于猎火照狼山”之句,古诗中常常以“猎火”来暗指战火。‎ ‎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进一步描写吐蕃的猎手们在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沙漠上驱马驰骋,在秋天草枯,动物没有遮蔽之处的平原上射猎。这一联像两幅生动传神、极具典型意义的塞上风俗画,写出吐蕃健儿那种盘马弯弓、勇猛强悍的样子,粗豪雄放;也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了铺垫。‎ ‎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这两句,对仗精工,很有气势。“护羌校尉”和“破虏将军”都是汉代武官名,这里借指唐军将士。登障堡,渡辽河,都不是实指,而是泛写,前者着重说防御,后者主要讲出击,一个“朝”字和一个“夜”字,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此联对军事行动本身没有作具体的描写,而只是选取具有曲型意义的事物,作概括而又形象的叙说,就把唐军紧张调动,英勇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情景写出来了,收到了词约义丰的艺术效果。‎ ‎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汉家”借指唐朝,“霍嫖姚”即汉代曾作过嫖姚校尉的霍去病,借谓崔希逸。这两句是说,朝廷将把镶玉柄的剑,以角装饰的弓和戴着珠勒口的骏马,赐给得胜的边帅崔希逸。在诗尾才点出赏功慰军的题旨,收结颇为得体。‎ ‎  前四句写边境纷扰、战火将起的形势,刻画形象,有声有色,是实写;后四句便采用虚写,写唐军针对这种紧张形势而进行军事部署。此诗写得很有特色,它反映当前的战斗情况,用两相对比的写法,先写吐蕃的强悍,气势咄咄逼人,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再写唐军雍容镇静,应付裕如,有攻有守,以一种压倒对方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越是渲染对方气焰之盛,越能衬托唐军的英勇和胜利的来之不易,最后写劳军,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只须轻轻点染,诗旨全出。‎ 此诗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前四句写敌人的勇悍和嚣张气焰,意在反衬出大唐守边将士不畏强敌,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精神。借用“护羌校尉刀、“破辽将军”、“霍嫖姚”典故比喻将能卒勇,比直接描写更能启发读者,更有余味之感。‎ 作文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 从书信沟通到微信交流,交流方式在改变,不变的是真挚情谊的表达。 ‎ ‎《诗经》《论语》等国学著作从图书馆走进家庭书橱,阅读场景在变,不变的是对先贤哲思的 追求。 ‎ 从“出国热”到“归国潮”,逐梦方向在改变,不变的是人生价值的实现。 ‎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善。透过时代的变化,我们看到其背后有着不变的底色。面对这些时 代的变与不变,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何思考和联想?请选好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 ‎【命题方向】 ‎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 ‎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审题】 ‎ 限制性: ‎ ‎1.内容具有限制性。紧扣材料,契合题意是考场作文的重中之重。本题所要求的写作内容, 非常明显地体现在引导语部分。考生可以把引导语转述为这样一句话:“作为新时代青年,面对时代的变与不变,你有何思考?”思维落点为:“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善。透过时代的变化,我们看到其背后有着不变的底色。”这其实就给考生规定了写作方向,即要谈自己对变化背后不变的底色的认识和思考。 ‎ ‎2.立意具有限制性。“面对这些时代的变与不变”,“这些”当指上面的三则材料,题目要求考生“选好一个方面”审题立意,并没有要求综合立意。因此,考生必须按材料要求写作。三则材料中的每句话都是一种转折型的句式,强调的都是后半句,即“不变的”部分。考生必须分析变的背后不变的东西,写作立意要体现变化背后不变的底色,否则就算偏离题意。 ‎ ‎3.背景和写作主体具有限制性。本题属于情境下的任务写作,思考这一问题必须站在新时代这一写作背景之下,写作主体的身份必须是新时代的青年,即十八岁的高三青年。 ‎ 开放性: ‎ ‎1.立意角度开放。三则材料分别从“真挚情谊的表达”“对先贤哲思的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三个角度切入,考生可以自由选择。 ‎ ‎2.思维方式具有开放性。考生可以抓住一方面纵向联系,也可以横向思考;可以将宏大主题微观到具体材料,也可以抓住一点深挖。比如写阅读场景在变,但对先贤哲思的追求不变,考生可以回顾历史、联系现实,分析其“变与不变”的现实性和必然性;还可以继续深入分析,作为青年,该如何正确看待与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变与不变,可以从个人方面、集体方面或国家方面着手,也可以针对工业方面、商业方面或农业方面展开。 ‎ ‎3.写作内容具有开放性。材料只是思维的起点,考生在准确把握变与不变的本质之后,可以展开自由思考。对于写作要求“请选好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有话说的、认识最深刻的一个方面进行写作。比如若选择第一则材料,考生可以分析、比较书信和微信的特点:书信速度虽慢、数量虽少,却更利于深入思考、更利于抒发真情,因而一些书信能以流传千古;而微信最大的优点是速度快和即时传递,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表达真情。 ‎ 交流方式在改变,不变的是真挚情谊的表达。我们真正应该在意的不是古今变化,而是要如何珍惜真情,做真诚之人。 ‎ ‎【解题】 ‎ 本题属于多则材料的任务情境写作。考生的思考过程呈现如下: ‎ ‎1.精准审读材料 ‎ ‎(1)理清材料句子逻辑。三则材料分别由三句话组成。三句话虽然内容各异,但是每句话的句式相同、逻辑相同、关系相同,均为“从……到……,……在改变,不变的是……”。它们体现的是前后转折的逻辑关联,即“虽然……在变,但是不变的是……”。所以,考生可由此明确,命题人强调的就是后半句——不变的部分。 ‎ ‎(2)材料须有哲思高度。审读材料还需有思想的高度。有了思想认识的高度,自然能高屋建瓴,也自然能体现出考生的思考能力。比如,“不变的是真挚情意的表达”可以解读为国人对于“真”(真心、真情、真诚、真人等)的坚守与不懈追求;“不变的是人生价值的实现”可以解读为国人对于“善”(人生价值、道德仁义、推己及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持续思考和执着追求;“不变的是对先贤哲思的追求”可以解读为国人对于“美”(高雅的审美情趣、文质彬彬的人格、社会理想形态的设想等)的真知灼见和躬亲示范。当然,材料还有其他更加合理、更有深度、更有见地的解读。考生要有锤炼思维、追求哲思高度的意识。 ‎ ‎2.明确写作任务 ‎ 引导语之所以异常重要,原因在于其涉及对写作任务或显或隐的引导和规定。近两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借助引导语,明确写作任务。本题写作引导语中明确了写作要求,写作任务就是考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透过时代的变化,思考和联想其背后不变的底色。除了一般性的写作要求之外,本题目尚有具体的要求,即“请选好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要求考生抓住材料的一个方面去写,而不是综合立意。 ‎ ‎【参考立意】 ‎ 切题立意: ‎ ‎1.阅读场景变化,先贤哲思永恒。 ‎ ‎2.阅读形式虽异,哲思底色不变。 ‎ ‎3.时代在变,底色不改。 ‎ ‎4.逐梦方向在变,价值追求不变. ‎ ‎5.变的是交流方式,不变的是真挚情谊。 ‎ ‎……‎ 偏题立意: ‎ ‎1.青年奋斗,青春无悔。(空谈奋斗,空谈青春,同样偏离了变与不变的写作内容指令,陷入套作的泥淖,显示了审题能力的不足和思维能力的欠缺) ‎ ‎2.我们都是逐梦人。(第三则材料已经明确指出“逐梦方向在改变”,所以此立意明显偏离核心立意,显示了考生阅读能力的不足和提取信息能力的欠缺) ‎ ‎【范文展示】 ‎ 阅读场景在变,先贤哲思永存 汪润锋下水文 ‎《诗经》《论语》等国学著作从图书馆走进家庭书橱,阅读场景在变,不变的是对先贤哲思的追求。 ‎ 先哲前贤,之所以能独领风骚千百年,原因就在于其在纷繁万千变化之中,寻求不变之理。譬如孔圣,面对礼崩乐坏、社会失序的巨变,乃于思变中求理,寻求解决之道。不过,孔圣的仁义之道不是无源之水,更非闭门造车、无中生有,而是传承先贤周公礼乐的哲思。先贤的不懈探求、持续的代际传承,便是中华文化流传五千年的根本原因。而先贤,也因此而得以人生不朽。‎ 对于《诗经》《论语》这些国学著作,不管是在图书馆读,还是在家里读,我们对先贤哲思的追求不变。读先贤的书,我们都需思考:先贤哲思的内涵是什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历史上先贤数量之众,真是名副其实的百花齐放、春光满园。孔孟之道,致君尧舜,教化社会,己欲立而立人,乃其人世大道;墨子之道,尚简节用,鄙弃华美之形,口腹之欲,兴百姓之利,乃其大爱之道;老庄之道,以自然为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追求无为而治,乃其自然大道。这些先贤虽然主张各异,然而拨开形式变化之迷雾,便会发现其内蕴的不变之理,那就是悲悯世人的胸怀、经世致用的价值追求。 ‎ 不管是在图书馆读,还是在家里读,读的目的都一样:学习先贤,探讨人生的意义所在。 ‎ 先贤的悲悯哲思,是后人的一种价值判断。人生意义何在?就在于兴民之利,除民之害。 《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先贤对 人生社会的哲思,对人生价值的设定,也就成了中国人一生的理想和追求。通过个人努力厚德 载物、兼济天下,是先贤哲思的终极目标。虽然有所谓“穷则独善其身”,但这不正是人生价 值不得实现的无奈和落寞吗?试想一个士子,若能出将入相、苟利国家,谁会漂泊江湖、吟风 弄月呢?东坡如是,辛弃疾如是,其余诸人莫不如是。 ‎ ‎ 即使阅读的大场景有变,我们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可改变对先贤哲思的追求。 ‎ 不知从何时起,风气渐变,让先贤之哲思境遇颇为尴尬。关注物质的人多了,追求精神的人少了;关注自我的人多了,关心社会的人少了;丑化英雄的人多了,赞美崇尚的人少了。读读《诗经》,便被视为附庸风雅;翻翻《论语》,便被贴上虚伪的标签。怨天尤人、感慨系之固无不可,然而这不也正是吾辈大有作为之时吗?任世风嚣然,我自岿然不动。去吧,带着悲悯的情怀去改造社会,人生即不朽! ‎ 国学著作已经从图书馆走进了家庭,这真是天大的幸事!因为,开卷即有益!因为,对先贤哲思的追求不变!场景虽变,幸好,哲思永传!追慕先贤,传承不朽!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