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5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国学阅读练习题《孝经》《孙子兵法》_人教版(2016部编版)
《孝经》 (一)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 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我是小助手 显:显赫荣耀。 聿:发声助词。修:学习,发扬。 厥:其,他们的。 《大雅》:《诗经》二雅之一,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我们的身体、毛发和皮肤,都是我们的父母给予我们的,不敢让 它们损坏受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修养自身,推行道义,显扬声名到后世, 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实行孝道的终极目标。孝,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忠心对 待君主,最终目标是要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怎 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学习发扬先祖的美德啊!’” 考考你的智慧 1.孔子为什么说不敢让我们的身体发肤受到伤害呢? 2.实行孝道的终极目标在文章中是哪两句? 3.推行孝道的三个阶段都是什么呢?在原文中用“ ”画出来。 弘扬传统文化 曹操割发代首 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通过麦田,只要有践踏的, 全部斩首。”因此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走过,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 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 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他的马一 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 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求按照规定处罚自己。 官员说:“我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 ?” 曹操说:“这条规定我我亲自下的,现在我的马踩坏了麦田,我理应受到惩 罚。 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 ?” 随即抽出腰间的 佩剑便要自刎,他的手下连忙上前拦住了他。 这时,大臣郭嘉走上前说: “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者。丞相统领 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 ?” 曹操沉思了好久说:“ 既然古书《春秋》上这样说,我又肩负着天子交给 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且免去一死吧。但是,我不能说话不算话。我犯了错误也 应该受罚。 ” 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代替斩首的处罚。 现在的人觉得剪头发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古代人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 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还是大不孝的表现。曹操作为封建社 会的政治家,能够割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 (二) 经典国学再现 w W w .x K b 1.c o M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 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我是小助手 慢:怠慢。 尽:尽心尽力。 一人:一个人,这里指在高位的人,即天子。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爱护亲人的人,是不会在别人面前恶行恶言的;尊敬亲人的人, 是不会去怠慢别人的。以爱护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去侍奉双亲,并将这种德行 教化施加于天下百姓,使大众都效法遵从,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尚书·甫刑》 里说∶‘天子一个人有了善行,万众黎民都会仰赖于他。’” 考考你的智慧 1.文章中“不敢恶于人”中恶的含义是( )。 A 不好 B 坏的行为 C 讨厌 2.天子之孝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用原文中的句子表示。 3.下边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 A.一个人在家里爱护亲人,到了外边就不敢面对恶人了。 B.君主应该制定严格的法律,用来规范百姓的言行。 C.身教甚于言传,因此作为一个君主应该首先修养自己的身心。 弘扬传统文化 大孝天下惠苍生 历史上的汉文帝刘恒,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 从来也不怠慢。 他母亲病了,他就亲自熬药,尝好了冷热才给母亲端过去。 然而,刘恒的孝,并非只针对自己的母亲,作为一个皇帝,他对普天之下的 老人都心存孝道。他登基时第一道圣旨是“大赦天下”,这和其他皇帝没什么两 样。但他登基的第二道圣旨“定振穷、养老”、“令四方毋来献”则是很多皇帝 做不来的。这道圣旨表达了刘恒爱护百姓、体恤民情、关心老人的意愿,“对 80 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赐给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90 岁以上的 老人,每人再加赐帛二匹,絮三斤。赐给 90 岁以上老人之物,必须由县丞或者 县尉送达;其他由啬夫来送达。”代表国家向老人行孝,刘恒可说是首开先河。 这么仁德的皇帝,人民怎么会不拥护呢? 中华历史上有著名的“二十四孝”,汉文帝刘恒以皇帝的身份入选,是很不 容易的。作为一国之君,他以孝治天下,提倡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节俭敦朴、 厚养薄葬,靠仁孝的表率作用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作为中国历 史上最孝顺的皇帝,彪炳史册也就成了必然。 (三) 经典国学再现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 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 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我是小助手 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旧时亦用为国家的代称。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我是小翻译 身处上位却不骄傲,那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谨慎守法,那财 富再多也不会有损溢。身居高位却没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能够长久地保持尊贵的 地位。财富丰裕却不奢侈挥霍,所以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富有。能够保有自己 的富贵,然后才能保护自己的国家,让自己的民众和睦相处。这就是诸侯的孝道。 《诗经·小雅·小曼》中说:“战战兢兢,就像身临深潭旁边唯恐掉落,就像踩 在薄冰之上担心陷下去那样,小心谨慎地处事。” 考考你的智慧 1.在上不骄,高而不危。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站在上面不骄傲,那么再高也不危险。 B. 身处上位却不骄傲,那位置在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 C. 在山上不骄傲地乱跑,那么爬再高也不危险。 2.如果我们想要长期保有自己的富贵,因该如何去做呢? 3.你“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下面哪个说法正确?( ) A.这两句话其实说的一个意思,都是很危险。 B.这两句话,都是很危险,但是还是有区别的,如履薄冰更加危险。 弘扬传统文化 今天学的知识虽然是说诸侯的孝道根本的,其实也是一个人的孝道根本。 在《四书·大学》里面有一段话说得好,“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 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就是说,君子 应该先注重自己的德行,当你有了高尚的品德,就会有有才之人来跟随你、帮助 你,有了人才,你就等于有了最初的创业的资本,这样做起事情来,就会很顺利。 慢慢的,你就会积累下你的财富,有了财富才能够才尽其用,更好地造福国家和 人民。所以说,作为一个人,最根本、最应该注重的就是德行的修养,而不是追 逐财富。只有小人才舍弃德行,追逐财富,但是这样本末倒置的结果,必定是没 有好的结果的。 那么,这和我们学的孝道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慎乎德”也就和我们学 的“在上不骄,节制谨度”是一个意思,这个也是孝道的根本了。 (四) 经典国学再现 w W w .x K b 1.c o M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 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 一人。” 我是小助手 服:①服饰,衣服。②穿衣服。 身:引申为行为。 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 诗:《诗经》 我是小翻译 不是历代明君规定的合乎礼法的服饰不敢穿戴,不是历代明君制定的合乎 礼法的言语不敢说;不是历代明君推行的有德行为,不敢去做。所以不符合礼法 的话不说,不符合道德的行为不做;说话不需要选择就能符合礼法,行为不必刻 意考虑也不会不当。做到这样,那么说出去的话传遍天下也不会有过失,所做的 事传遍天下也不会遇到怨恨和厌恶。服饰、言语、行为这三点都能做到遵从历代 明君的礼法准则,然后才能守住自己祖先宗庙的香火延续。这就是卿、大夫的孝 道。《诗经·大雅· 民》里说:“日夜都要勤勉不懈,专心侍奉天子。” 考考你的智慧 1.“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这句话里,两个“服”字的意思一样吗?要不一 样,都是什么意思呢? 2.“口无择言,身无择行。”的意思是( ) A. 开口不用选择语言,身体不用选择行为。 B. 说话不需要选择就能符合礼法,行为不必刻意考虑也不会不当。 C. 我们说话可以口不择言,做事可以随心所欲。 3.文章中提到的“三者备”,指的是哪三者。 4.这段话的总体含义是什么? 弘扬传统文化 古代衣服的讲究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古代,人们穿什么服装都是很有讲究的。衣服是一 个人的外表,它不仅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也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表现。 在古代,统治者制定了不同阶层的人所穿的衣服,在棉花传入我国之前,古 人的衣料只有丝织品和麻葛织品。丝绸这种高级的布品,只有统治者才能穿,而 一般的贫民百姓,则只能穿麻布衣织品。所以布衣就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 后来一般读书人在没有考取功名,没有入仕之前,也称为布衣。比如诸葛亮 在《出师表》中就自称“臣本布衣”,也就是从这种说法中得来的。 另外,就算是统治阶层,他们的衣服也是有等级区分的。天子、诸侯、卿、 大夫、士,这五种人都穿的不同的衣服,这就是所谓的章服。什么级别的人,只 能穿什么级别的衣服,不可以乱穿,如果穿错了,就犯了僭上逼下的罪过。比如 卿或大夫穿了天子的服装,那就是冒犯了天子,那是大不敬,是要治罪的。而且, 他们也不能穿诸侯的服装,如果穿了,那就是等于逼迫下面的人了,这也是不对 的。 所以,古人在上朝的时候,就算彼此之间互不相识,只要看看你穿的是什么 样的衣服,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官衔。看到你衣服上面的花纹,人们就知道你 是属于什么地位,这也是是便于不同等级官员互相之间行礼,位卑的人要主动向 位尊的人行礼,不能失礼。 其实,在古代,有关穿衣的讲究还很多很多,要是有兴趣的话,你们可以自 己去找找,看看还能找出多少呢。 (五) 经典国学再现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 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我是小助手 分:区分。 谨:谨慎。 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 我是小翻译 利用天时四季、节气的变化,区分土地的高低、好坏,行为谨慎,生活节俭, 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平民百姓应该遵循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下至平民 百姓,孝敬父母是不分地位贵贱的,孝道是没有始终,永远存在的,有人担心自 己做不到行孝,那是没有的事情。 考考你的智慧 1.名词解释: 1.区分 谨慎 百姓 分: 谨: 庶人: 2.“用天之道,分地之利”是什么意思?( ) A. 用上天的东西,来把地上的利益分了。 B. 我们要利用天气的变化和随意利用土地资源。 C. 我们要利用天时地利,来劳作生息。 3.下面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 A. 施行孝道是没有始终的,它是永远存在的。 B. 我们在赡养父母的时候,要尽量节俭。 C. 天子和平民百姓不同,所以天子尽孝要多点,百姓尽孝可以少点。 4.读了这段文字,你认为你因该如何施行孝道呢? 。 弘扬传统文化 蔡顺采桑 西汉末年,河南汝阳有一个名叫蔡顺的人,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只有母亲 和他相依为命。有一天,蔡顺看见母亲又在帮别人洗衣服,很是辛苦,就边给亲 捶背,边告诉母亲以后他长大了会好好孝顺她的。母亲听了很高兴。 当时正是战乱时期,到处都在打仗,蔡顺的家乡遭遇了饥荒,到处寸草不生。 家里什么吃的都没了。可是他的母亲却在这个时候生病了。为不让母亲饿着,蔡 顺决定上山去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野果来吃。蔡顺找了很久,发现了一些桑葚。 他摘下桑椹尝了尝,发现这些桑椹有甜的有酸的,就决定把酸的留给自己吃,甜 的给母亲吃。于是他把桑椹分别放到了两个篮子中。 回家的路上,蔡顺很不幸遇到了强盗。强盗要他留下值钱的东西,并看到他 拎着一篮黑色的果子和一篮红色的果子,就问他是怎么回事。 蔡顺告诉他们自己的母亲生病了,自己是去给母亲找吃的,他篮子里的是桑 葚,黑的甜给母亲吃,红的酸留给自己吃。强盗们看到小小的蔡顺那么孝顺,就 把他放了过去,不仅也没有拿走他的桑椹,还送给了他一头牛和三斗米。 孝顺的蔡顺感动了强盗,他们也不再做强盗了,而是去投身参加了农民起义 军,为老百姓争取权利去了。而蔡顺的母亲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病也终于好了。 蔡顺孝敬母亲的故事也一直流传下来,还被编进了二十四孝中了。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孝敬父母,并不需要等到拥有了荣华富贵才 可以做到,只要我们有一颗孝敬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的。 (六)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 民莫遗其亲,陈之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 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我是小助手 经:常规的,恒久不变的。 则:效法。 因:根据,利用。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孝道就好像天际日月星辰恒久不变的运转,也如地上万物生长的规 律一般,是人们行为的根本。天地之间的这种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也是人们应 该效法的。效法天道运转的规律,利用大地自然变换的优势,来平顺施教天下大 众。历代明君看到通过教育可以感化大众,所以就率先施行广博的爱护,因此民 众就没有敢于遗弃他的亲人的,向大众传播道德、仁义,民众就会兴起去执行。 用恭敬和谦让做出表率,民众就不再相互争斗,用礼仪和音乐来做引导,民众就 会和睦相处;把好坏的标准呈现出来,民众就知道什么是禁止的而不会犯法了。 考考你的智慧 1.“则天之明”中则字是什么意思?( ) A. 否则 B. 规则 C.效法 2.解释句子“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3.古代的明君是如何教导大众的呢? 4.“天经地义”这个成语是指指理所当然的事。它是含有反义词的成语,这 样的成语你还能写出几个吗? 弘扬传统文化 冯谖客孟尝君 齐国有个名叫冯谖的人,穷得没法养活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说他愿意在 孟尝君家里当个食客。孟尝君问:“客人有什么爱好?”回答说:“他没有什么 爱好。”又问:“客人有什么才能?”回答说:“他也没有什么才能。”孟尝君 听后就笑着接受了他,按照对待其他客人的样子对待他,并且知道冯谖还有一个 母亲,孟尝君就让人给她送吃的和用的。 有一次孟尝君需要找人去薛邑收回他的债务,冯谖就自愿站出来替他到薛邑 去了。临走时,冯谖问孟尝君是不是需要用这些钱替孟尝君买些东西回来,孟尝 君就对冯谖说:“您收了债,看看就我里缺少什么东西就替我买回来吧。” 冯谖赶着车到了薛邑,派官吏召集应该还债的老百姓都来核对借契。借契全 核对过了,冯谖就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债款返送给那些老百姓,随即烧了那些 借契。老百姓们欢呼万岁。 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买了什么回来,冯谖说:“您说‘看我家所缺少的 就买回来’,我考虑到,您宫里堆积着珍宝,猎狗和骏马充满了牲口圈,美女满 堂,您家所缺少的只是‘义’。所以我就用债款给您买了义。”孟尝君问:“义 是怎么买的?”答道:“现在薛是属于您的,可是您不把那里的人民看做自己的 子女,没有去爱护他们,反而趁机在他们身上谋取私利。我私自假托您的命令, 把债款送给了老百姓,并且烧了那些借契,老百姓高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给您 买义的方式。”孟尝君很不高兴,只好说:“好吧,先生算了吧!” 一年后,孟尝君遭到罢官,孟尝君只好回到他的封地薛邑去了。离那里还差 一百里路的时候,就看到薛邑的百姓扶老携幼,都站在路上来迎接他。直到这时, 孟尝君才明白了冯谖给他带来了什么。 孟尝君回头看着冯谖,感激地说:“先生给我买义的道理,今天才算见到了。” 孟尝君做了几十年相,没有一点祸患,都是(由于)冯谖的计谋啊。。 (七)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 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 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 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我是小助手 遗:遗弃。 治国者:治理国家的人,这里指诸侯。 鳏寡:失去妻子的男人和失去丈夫的女人。引申指孤苦无依的人。 然:这样,如此。 觉,伟大。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以前那些圣明的先王,以孝道来治理天下时,连那些非常卑微的 小国臣子也不敢遗弃,何况是公、侯、伯、子、男这五等诸侯呢?因此他们能够 得到各国的欢心,愿意帮助他去侍奉他的先王。治理一个国家的诸侯,连那些孤 苦无依的鳏夫寡妇都不敢轻辱,更何况是那些士人和百姓呢?因此能够得到百姓 的欢心,让他们愿意帮助诸侯祭祀他的先祖。因此,天下太平和睦,灾害和霍乱 也不会发生。所以圣明的君王用孝道来治理天下也能得到这样的效果。《诗经·大 雅·抑篇》上说:‘天子有伟大的德行,四方各国都来归顺。’” 考考你的智慧 1.“有觉德行中”,觉字的含义是?( ) A.感觉 B.睡觉 C.伟大 2.以前的明君是如何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 ) 3.明君用应该以孝道治理天下,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因该如何去做呢? 弘扬传统文化 郯子鹿乳 郯子是我国东周时期的人,他的父母在年迈的时候,都患了很严重的眼疾, 郯子非常焦急,想方设法四处求医。 一次,他听医生说,治这种病最好的办法是食用鹿乳。但是,鹿乳在 市场上买不到,就算要去深山里找,可还没走到跟前,鹿就早逃走了!怎么办呢? 郯子冥 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找来—张鹿皮披在身上,然后趴在地 上左蹦右跳的,远远看去,极像一头顽皮的小鹿。就这样,郯子扮成小鹿,学着 鹿走路的样子,学着鹿“呦呦”的叫,骗取鹿的信任,混进了鹿群中,取母鹿的 乳汁给父母亲治病。 有一次,混在鹿群中的郯子忽然发现林中有一支箭对准了自己,顿时 意识到,那是猎人的箭。他赶紧站起来,大声喊:“别射!别射!我是人! 我是来 取鹿奶回去孝敬父母的。”猎人得知郯子取鹿乳的事,非常感动,就帮他一起挤 出鹿奶,并护送他出山。从此郯子鹿乳奉亲的孝顺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 今。 后来,郯子做了一个叫做郯国的小国国君,也是以仁德感化国民。郯国虽是 个区区小国,但却很有名气,这其中主要原因就是郯子的政绩、才华和仁孝之德, 赢得了百姓的心。郯子治国讲道德、施仁义、恩威有加,百姓心悦诚服,因此使 得郯地文化发达,民风淳厚,当时的一些典章制度也都长久地保持了下去,对后 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八)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君子,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 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 《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我是小助手 容止:指(人)仪容举止。 度:榜样,这里是做榜样的意思。 临:治理。 忒,差错。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君子,他的言谈,必须想到要受到人们的称道;他的作为,必须 想到要给人们带来欢乐;他立德行义,必须能让人们尊敬;他的所作所为,必须 能够让人们来效法;他的仪容举止,必须合乎规矩,可让人们仰望;一进一退都 可以作为人们的榜样;以这样的方式来治理国家,管理百姓。所以人们会敬畏而 爱戴他,并且效仿他想要和他一样。所以就能成就他的德育教化,顺利推行他的 法规和命令。《诗经·曹风·鸤鸠》篇中说:‘善良的君子,其容貌举止端正而 没有过错。’” 考考你的智慧 1.以临其民中,临字的含义是什么?( ) A.治理 B.面对 C.降临 2.下边哪句话的含义是正确的?( ) A.君子说的话要让别人去评判,行为要能取悦别人。 B.君子的穿衣打扮要漂亮,可以让人们观赏。 C.善良的君子,其容貌举止端正而没有过错。 3.文章中提到君子的一言一行,都要做到人们的榜样,那么,你心里有能作 为你的榜样的人吗?为什么他能作为你的榜样呢? 弘扬传统文化 天知地知 你知我知 我们在生活中,一言一行都要行的端,坐得正,这样才能心中坦荡,无愧于 天地。 后汉有个人叫杨震,他做官的时候非常清廉,老百姓都很尊敬他。 杨震去做东莱太守的时候,路经一个叫做昌邑县的地方。昌邑县的县令王密 曾经被杨震重用过,心里一直十分感激他,只是总没有机会报答,很是遗憾。当 他听说杨震赴任要路过昌邑,心里就非常高兴。 杨震一到昌邑,王密就立刻上门拜见他,两个人相见,非常高兴,谈天说地, 一直聊到深夜。这时,王密看看其他人都睡觉了,于是就悄悄拿出黄金十斤送给 杨震。杨震立刻拒绝了他,说:“我了解你才推荐你,而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 王密没有理解杨震的意思,继续说道:“深更半夜,没有人知道的。”杨震 却认真地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了杨 震的话,立时醒悟了过来,非常羞愧地走了。 (九)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 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 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 养,犹为不孝也。” 我是小助手 致,竭尽。 严:端庄严肃 丑,同类。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恭敬之心地侍 候;在奉养的时候,要尽心保持愉快的心情去做;父母生病的时候,要带着忧虑 的心态尽心尽力地照料;父母去世时,要竭尽悲痛的心情去料理后事;祭奠祖先 的时候,要竭尽严肃地去对待。这五方面都做到了,才能算作是尽到了侍奉父母 的责任。侍奉父母的时候,要做到身居高位而不骄横傲慢,身居低位而不违法作 乱,在同事之间,要和顺相处而不起纷争。身居上位,如果骄横傲慢就会导致灭 亡,身居低位违法作乱就会遭受刑罚,在同事间纷争不断就会引起互相残杀。这 三项恶事如果除去,让父母每日担心自己,就算每天都用猪牛羊肉去尽心奉养, 也还是不孝啊。” 考考你的智慧 1.选择加点字的合适意思。 A.送给,给予。 B.招引,使达到。 C.竭尽。 (1)大会开始,由主席首先致.辞。( ) (2)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 ) (3)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暖,在寒冷的冬天很容易致.病的。( ) 2.我们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有五致、三戒,都是什么呢? 3.为什么说“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弘扬传统文化 泰伯采药 商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孝、悌两全的人,姓姬名泰伯,是诸侯周太王的长子。 他有两个弟弟,大弟叫仲雍,二弟叫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姬昌出生的时候,有红色的雀鸟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上,表示有圣人出世的祥 瑞。 周太王看祥瑞的出现,又发现这个小孙子姬昌的确有不凡之才,就有意将王 位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位给姬昌。泰伯知道了父亲的心意,就和大弟仲雍商量 应该如何顺从父亲的意愿。 这时,刚好周太王生病了,于是泰伯就跟仲雍以采药为名离开了周国,远远 地来到南方荆蛮之地。 当时有许多人到荆蛮寻找泰伯,泰伯为了不被认出来,就披散了头发,又在 身上纹上了花纹。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两个长兄也没有回去奔丧。这样,泰伯成 全了父亲想把王位传给季历的心愿,免去了世人说父亲不按规矩传位的嫌疑,让 季历顺理成章地继承王位。 泰伯让天下,成全了父母的心愿;成全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成全了整个社 会的风气。后来,孔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十)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 我是小助手 善:好。 悌:敬爱兄长。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 教育人们相亲相爱,没有比推行孝道更好的(办法)了;教育 人们礼让和顺,没有比敬爱兄长更好的了;转移民风,改变民俗,没有比音乐的 教化更好的了;让君主安于其位,治理民众,没有比用礼教来感化更好的了。礼 教,就是敬爱而已。” 考考你的智慧 1.解释名词 善: 礼: 悌: 2.仿写成语“移风易俗”(含有近义词的成语,再写出三个)。 3.“教民礼顺,莫善于悌”你是怎么理解的? 4. 请你谈谈在学校里应该如何守礼? 弘扬传统文化 伯禽趋跪 西周初年,周公有个儿子,名叫伯禽。他跟着周公的弟弟康叔去见父亲。可 是,去了三次,就被父亲痛打了三次。伯禽想不通,就去问商子父亲为什么要打 他。 商子问了他去见父亲的情况,就对他说:“南山的阳面有一种树,叫做桥木; 北山的阴面也有一种树,叫做梓木,你自己去看一看吧。?” 伯禽听了商子的话,就跑去看了。只见南山的桥木生得很高,树都是仰着的; 而北山的梓木长得很低,都是俯着的。伯禽看完后,就回来把他看见的告诉了商 子。商子就对伯禽说:“桥木仰起,这就是做父亲的道理,梓木俯着,这就是做 儿子的道理。”伯禽听了,很有感悟。 到了第二天,伯禽去见父亲,一进门就很快地走上前去,一到大堂里就跪了 下去,这次,周公再也没有打他,而且还赞许他受了君子的教训。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当面对长辈时,要怀着尊敬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而不 能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十一)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 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我是小助手 寡:少。 要:重要的。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尊敬他人的父亲,那么他的儿子就会高兴;尊敬他人的兄长那么 他的兄弟就会高兴;尊敬他人的君主,那么他的臣民就会高兴;尊敬一个人,却 能使千万个人高兴,所尊敬的人虽然少,但是却能使高兴的人很多,这就是尊敬 作为重要道理的意义啊。” 考考你的智慧 1.“敬一人而千万人悦”中的“一人”是指特定的人吗? 2.“敬其父则子悦”这段文字的说的是?( ) A. 我们应该去讨好他人的父亲来取悦他人。 B. 我们应该像尊敬自己的父亲一样去尊敬他人的父亲,那么他的儿子就会 很高兴。 C. 我们尊敬自己的父亲,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高兴。 3.这段文字说的要道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弘扬传统文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在他的著作中提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说法,也就是说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 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 缘关系的小孩。 如果大家都能做到这样,从内心去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他人的 长辈,再推广到尊敬所有师长以及他人,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他人 的孩子,在推广到爱护所有弱小的群体,这样,我们的社会将会多么和睦啊。 (十二)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 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我是小助手 至:到……去。 至德:至高无上的美德。 恺:欢乐。 孰:谁。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君子用孝道来教化世人,并不是到每个人的家里去天天当面施教。 教人行孝,是要让天下为人父母的都能得到孝敬;教人尊敬兄长,是要让天下当 人兄长的都能得到尊敬;教人臣服,是要让天下当君主的都能受到尊敬。《诗经·大 雅·泂酌》篇里说:‘欢乐平易的君子,是民众的父母。’如果没有至高无上的 美德,那谁又能使天下民众顺从,感化大众而有如此伟大的功德呢!” 考考你的智慧 1.“至德”在文章中是什么意思? 2.下面的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 A.要想教好学生,就必须天天叮嘱他,面对面的教育他。 B.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C.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3.说说你对“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这句话的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 缇萦救父 齐国临淄有个读书人叫淳于意,曾做过齐国的太仓令(负责仓库的小官)。但 淳于意喜爱医学,不愿做官,故而辞官行医。 淳于意继承了扁鹊等古时名医的医术,能根据病象诊断人的生死,极为灵验。 但他有一个毛病,觉得能治好的人才治,对于那些已病入膏育的人就不治,人们 就以为他是故意见死不救,因此他虽然治好了许多人,却也结了不少冤家。 汉文帝四年(公元前 176 年),有人上书说,淳于意在做太仓令时有贪污行为, 按法当处以“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 因为淳于意当过太仓令,因此要押往长安,由朝廷审理后才能判决。 淳于意的小女儿知道后,就决定随父西行,去解救父亲。 缇萦到了长安,就写了一封信上奏文帝,说:“我是齐太仓令淳于意的女儿 缇萦。我父亲为官,清正廉洁,齐地百姓有口皆碑。现在被告犯法,要处以肉刑。 我作为女儿的,不只替父伤心,也替那些受肉刑的人伤心。人死了就再也不能活 过来了,手足被砍后再也不能长出来了,这样的话,那些犯了错误的人,以后就 是想重新做人,也没有办法了。我身为女子,愿被罚作官奴埠,替父亲接收惩罚, 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文帝自继位以来就一直主张减省刑罚,如今又被缇萦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觉 得缇萦所说很有道理,就立即传旨,赦免了淳于意,还要群臣制定代替肉刑的办 法,废除肉刑。 经过反复讨论,朝廷决定用服劳役代替葱刑,用答刑代替剿刑和月刑。改剔 刑为打三百竹板,刑为打五百竹板。 缇萦的行为不仅救了父亲,也替天下人做了一件好事,人们纷纷称赞缇萦的 胆识与勇气,更加自觉地遵纪守法,刑事案件逐年减少。 (十三)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 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我是小助手 事: 对待,侍奉。 聿:发声助词。修:学习,发扬。 成:成就。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能够尽孝道,因此可以把这种孝心转移成为对君主 的忠心,对待兄长能够竭尽恭敬,因此可以把这种恭敬之心转移成为对于尊长的 恭顺;在家的时候能管理好家事,因此可以把这种治家的道理转移到做官去治理 国家了。所以说在家里能够孝悌恭敬的德行做得很好的人,他的名声也能够竖立 起来并且名扬后世了。” 考考你的智慧 1.“君子之事亲孝”中的事是什么意思?( ) A. 故事 B.事情 C.做事情 D.服侍 2.从这段话中,可以总结出一个成语,它是( ) A.将心比心 B.以此类推 C.承上启下 D.触类旁通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A.一个人要是很老实,那么就可以做大事。( ) B.一个人要是能够恭敬地对待自己的兄长,那么他对其他的长者也会很恭 敬。( ) C.这段文字的含义和:“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含义一样。( ) 4.你如何理解“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弘扬传统文化 宋濂借书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买不起书,他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他 每次借书的时候,都会讲好期限,按时归还,从不违约,所以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 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 快到了,他就连夜抄书,一直抄到很晚也没有休息。但是正是寒冬腊月,天气特 别的冷。他母亲就对他说:”孩子,很晚了,天又这么冷,天亮了再抄吧,不行, 就晚还一天吧。”宋濂说:“这可不行,书借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 是对别人的尊重。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好。” 又一次,宋濂要去很远的地方向一位著名的学者请教学问,谁知到了约好的 那天,却下起了鹅毛大雪。宋濂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 远门呢?”宋濂说:“我早已和老师约好了请教的日子,今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 这就失约了;是对老师不尊重,所以就算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赶到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他说:“年轻人,你如此守信好学, 将来必有大出息!” 果然,后来宋濂成为了一代大文学家,还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 之首”,学者称太史公。 从宋濂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宋濂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在 细微的事情上也保证了诚信,才促使了他今后的成功。 (十四)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 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 焉得为孝乎?” 我是小助手 争:直言相劝。 令:美好的。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 读书人要是有直言相劝的朋友,那他的好名声就会一直跟随着 他;一个父亲如果有能苦口谏言的儿子,那他就不会陷身于不义之中。因此,在 遇到不义之事,做儿子的就不能不对父亲竭力劝谏,作为臣子的就不能不对君王 直言谏诤。所以遇到不义之事,一定要去劝谏阻拦,如果一味盲目地遵从父亲的 指令,那又怎么能算得上是孝顺呢?” 考考你的智慧 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A.使,使得。 B.时节。 C.美好,善。 D.量词 (1)今年真是大丰收了,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时令果蔬。( ) (2)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 ) (3)我们学校在这次全国数学竞赛中又取得了好成绩,这个消息真令人振 奋啊!( ) 2.有人说,孝敬父母就是必须顺从父母的一切意愿,你认为这样做对吗? 3.当父母做错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去劝说父母呢?谈谈你的想法。 弘扬传统文化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 善柔、友便佞,损矣”。 这是《论语》中讲到的三友:三种是益友,三种是损友。 益友就是能够帮助你、对你有好处的朋友,损友就是对你会有损害的,会让 你有损失的损友。 益友,有三种:第一个是正直的朋友,他能够帮助你不犯大的过;第二种是 能够宽恕我们缺点的朋友,因为人都会有过失,如果朋友很小器,这样的朋友就 做不长久;第三种是博学多闻的朋友,他能帮助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所以 这三友,对我们品德和人生都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益友的反面就是损友,损友也有三种:第一种是谄媚逢迎的人,这种人刻意 奉承他人,其实并不真诚;第二种是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他们善于讨好 我们,哪怕是我们犯了过失,他还是保持著微笑,不会来劝谏、得罪我们;第三 种是花言巧语的人,他们说的话经常会使我们飘飘然,让我们心生傲慢。这三类 朋友,会使我们不能明确地辨别是非,也不能使我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所以这三 类的朋友我们要远离。 (十五)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 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 我是小助手 尊:尊贵。 言:说。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虽然说贵为天子,但一定还有比他更加尊贵的人,就是说他还有 父亲;一定有比他先出生的人,就是说他还有兄长;到宗庙祭祀,一定会竭尽恭 敬之意,是因为没有忘记自己的亲人;修养身心,谨慎行事,是因为唯恐自己的 德行有过失而让祖先蒙受耻辱。” 考考你的智慧 w W w .x K b 1.c o M 1.解释名词。 尊: 先: 言: 2.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A.“必有先也”和“恐辱先也”里的先是一个意思。( ) B.“不忘亲也”中的亲是亲和的意思。( ) C.慎行的意思是要谨慎行事。( ) 3.下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皇帝是天下最尊贵的人,他可以目中无人了。 B.皇帝也是人,他也会有父母兄弟。 C.我们修身养性,主要是怕有人面前侮辱我们。 4.我们推行孝道,首先是要培养自己的品德,谨慎行事,这是为什么呢? 弘扬传统文化 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在去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听上去很是悲哀。 孔子就说:“这哭声,听起来很悲哀,赶紧去看看,那是一个贤人。” 于是,车夫就赶着马车沿着声音传来的方向驶去。不久,就看到一个人,身 上带着镰刀,系着白色的带子,在那里失声痛哭。 孔子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 那人回答:“我叫皋鱼。” 孔子问:“我看您并不是在服丧,那为何会又哭得这样悲伤呢?” 丘吾子哽咽地说:“我这一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有所觉悟,但是 已经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丘吾子痛心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于是就周游各国,忽略了我的父母, 可是等我学成回来后,他们却已经过世了,这是我第一个过失;在我年轻的时候, 因为利益的关系,去侍奉骄傲奢侈的齐国君王,他丧失了民心,我也未能尽到臣 子的职责,这是我第二个过失;我生来就很重视友谊,可是如今朋友间却因为小 事而和朋友绝交了,这是我第三个过失。” 皋鱼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安静下来,可是风却吹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 父母,父母却不在了。逝去了就永远追不回来的,是时光;过世后再也不能见到 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告别了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 我们每一个人,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敬”的宏愿,想着当我功成名就, 衣锦还乡的时候,就可以尽情孝敬父母了。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 短暂。时光一去不复返,孝顺父母也是稍纵即逝的。因此,为父母尽孝心,一定 趁父母健在的时候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当前做起。 。 (十六)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 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我是小助手 上:上位者,这里指君王。 退:退官居家。 匡:匡正,纠正。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君子侍奉君王,在朝廷当官的时候,要竭尽心思想着如何效忠, 当退官居家的时候,要想着如何修正过失。对待君王的优点,要顺承并发扬,对 待君王的缺点要纠正制止,这样,君臣之间才能相互和睦亲近。《诗经·小雅·隰 桑篇》篇中说∶‘心中敬爱着他,距离太远而不能说明;这种敬爱之情藏在心中, 不会有忘却的那一日!’” 考考你的智慧 1.“心乎爱矣,遐不谓矣”这句话中,遐字的解释是( )。 A.远 B.长久 C.假装 2.按照孔子说的,我们在处事时的做法是文章中的哪两句? 3.对待君王的优点,我们应该( ) A.立刻当面大加赞扬,好让君王高兴。 B.赶紧向君王学习,并让别人都知道。 C.再看看君王有什么缺点,提出来,让他不要太骄傲。 4.读了这段文字,你认为在对待他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弘扬传统文化 魏征和唐太宗的故事 魏征是历史上有名的忠臣,只要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他就会毫不留情地指 出来。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 但又怕别人说自己不虚心接受意见,就只好忍下了。退朝以后,他见了他的妻子 长孙皇后,怒气冲天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这么生气,就问他:“谁惹你生这么大的气了?” 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挑我的毛病,一点面子 都不给我,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没有说话,转身回去换了一套正式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天子英明了,就会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能这样做, 不正好证明了陛下的英明,有这样的圣上和直臣,我怎么能不祝贺呢?”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魏征死后,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冠是 否穿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衰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 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孙子兵法》 (一) 经典国学再现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 五曰法。 我是小助手 地:领域。 道:道理,这里指根本道理。 经:分析、研究。 我是小翻译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生死的领域,国家存亡的根本道理, 不能不慎重考察的。 所以,要从五方面来研究,分析比较敌我双方的条件,用来求得战事发展的 形势。这五方面是:一是政策,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帅,五是制度。 考考你的智慧 1.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生死之地( )A.土地 B.领域 C.地点 存亡之道( )A.方法 B.通道 C.道理 2.解释句子:兵者,国之大事。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A.士兵是国家的大事。( ) B.战争是国家的大事。( ) C.战争是国家的事情,和普通百姓没有关系。 4.孙子提到的研究战争的五个方面是哪五个? 弘扬传统文化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战争对于一个国家的存亡很是重要,在中国的古代,战争的胜负很大方面是 取决于是否有一个杰出的将领,这就是古语所说的“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秦朝战将如云,蒙恬则是其中闪亮的将星。秦始皇扫六合时,蒙恬还只是军 队里的小字辈,到灭燕国和齐国时,才发挥了他的领兵打仗的威力,。 由于蒙恬曾长年在北方边境守卫,对匈奴的战法极其熟悉,这是很多长年征 战中原的老将们所缺乏的,并且蒙恬还是秦军里最富有进攻精神和野战能力的将 领。因此,当面对匈奴的一战,秦始皇英明地选择了他作为将领,领兵出征。 而蒙恬也不负众望,率领秦兵战车开路,上面装着许多努箭,发射起来密集 如雨,然后安排步兵紧跟其后,横扫匈奴军队,一战定河套,打得匈奴魂飞魄散。 秦国只经此一战,就将匈奴重创,就连后来中原大乱,匈奴也不敢再深入汉 境,不能不说蒙恬的震慑力的强大。 (二) 经典国学再现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 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 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我是小助手 诡:欺诈、诡诈。 利:贪婪。 挠:骚扰。 我是小翻译 战争用兵是一种诡诈的做法。所以,能打却要装做不能打;进攻却要装作撤 退,要打近处却要装作要打远处,要想远离却要装作靠近。敌人贪婪就要去引诱 敌人,敌人混乱的时候就要去攻打它。敌人实力雄厚,就要防备它;敌人兵力强 大,就要躲避它。敌人来势汹汹就去骚扰它,敌人轻视我们就更要让它骄傲。敌 人精力充沛就要扰得它疲惫;敌人内部团结一致就要想法离间它们。在敌人没有 防备的地方进攻,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时候出兵。这是军事家得胜的方法,是不能 事先制定的。 考考你的智慧 1.词语解释。 诡: 利: 挠: 2.“兵者,诡道也。”是什么意思? 3.文章中说了几种用兵的计谋呢? 4.以前老师家长一直教育我们做人要诚信,可这里却说“兵者,诡道也。” 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弘扬传统文化 减灶退敌 公元前 342 年,魏国的太子和大将庞涓率领十万大军,前去攻打韩国,韩国 不敌,于是决定向齐国求救。齐国答应了韩国的请求,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 师,率领五万精兵前去攻打魏国。 军师孙膑是个善用计谋的人,他向主帅田忌献计说:“魏国军队凶猛强悍, 自认为天下无敌,一向不把我们齐军放在眼里,我们何不将计就计,用减灶之计 来迷惑他们,减少他们的防备,然后突发奇兵,消灭他们?”田忌认为这个计谋 很好,可以实施,于是就采用了孙膑的方法。 庞涓率领大军赶回魏国,准备消灭齐军。当他派侦察兵去侦察齐军的实力时, 发现齐军第一天的驻守地留下了十万人的炉灶;第二天的驻守地留下了五万人的 炉灶;第三天就只剩下三万人的了。庞涓得到这个情报后很高兴,他认为这是齐 军害怕他们,一路撤退的时候,有很多的齐军偷跑了,不敢和他们打仗。根据庞 涓的分析,现在田忌大军肯定正在竭力向齐国退军,前面的驻军地址因该是马陵, 于是,庞涓准备赶往马陵,给齐军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没成想,齐国的军师孙膑早已马陵此设下埋伏,利用马陵地区道路狭窄,地 形险要的有利地形,把一点防备都没有的庞涓军队引入了埋伏圈。最后魏国大军 被齐军打得落花流水,庞涓被迫拔剑自杀。 这就是历史上很著名的减灶退敌的故事,齐军利用了诡道兵法,扰乱了魏军 的判断,利用了魏军骄傲自大的心态,放松了他们的戒心,一举得胜了。 (三) 经典国学再现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 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我是小助手 驰车:古代用于攻击的一种战车,重量较轻,所以也叫轻车。 驷:用四匹马架的车。 革车:用于装载运输的车辆,重量较重,所以也叫重车。 举:举兵,出兵。 我是小翻译 孙子说:大凡起兵作战的规律,要动用轻车千辆,重车千辆,甲胄装备的士 兵十万,还要向粮食运输到千里之外。这样,里里外外的费用,招待各国使节、 谋士的费用,武器保养维护的胶漆器材,车辆盔甲的供应,每天要消耗千金,按 照这样的标准准备,十万军队才可以起兵。 考考你的智慧 1.给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chéng B.shèng ①古代的诸侯国很多都是千乘之国。( ) ②当敌人的气势被打破的时候,我们应该乘胜追击。( ) ③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 ) ④乘法口诀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背熟的。( ) 2.词语解释。 驷: 驰车: 革车: 3.根据文章所说,如果要举兵作战,每天需要准备多少钱? 4.谈谈你对战争的想法。 弘扬传统文化 火烧乌巢 战争时期,军备是非常重要的,正像古语所说那样“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有的时候,它也许就是决定一场战争成败的关键。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就是夜袭乌巢,焚毁袁绍军粮,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当时,袁曹两军正于官渡对峙,处于决战的关键时刻。袁绍派大将淳于琼领 兵万人护送军粮,送到袁军后方 40 里的乌巢。谋士沮授建议,要增派人手守护 乌巢,防止曹军偷袭。谋士许攸也提出,曹操兵少,后方许昌空虚,如果派十万 大军偷袭许昌,再派的 30 万大军强攻曹营,肯定能够取胜。可是袁绍都没有理睬, 而且袁绍还听从郭图的挑拨,对许攸产生了猜忌之心。 许攸一怒之下,转而投奔了曹操,向曹操献计说:“袁军粮草、物资,全都 集中存放在乌巢,并且袁绍不听劝说,那里的防备并不严。如果派精兵偷袭,烧 掉那里的粮秣军资,不出三天,袁军就会自行崩溃。”曹操听后,非常高兴,立 刻采纳了他的建议,亲自带着五千士兵,打着袁军的旗号,趁夜从小道抵达乌巢, 从四面纵火围攻。 毫无戒备的袁军,一片混乱,粮草物资几乎全部被烧完了。乌巢粮草被烧的 消息传至官渡前线,袁军军心大动,士兵们人心慌慌,袁绍手下将领临阵反叛, 烧毁了军械,向曹操投降。袁绍大军急速崩溃,官渡战势倒向曹军,曹军士气大 振,一鼓作气,取得了决战的胜利。 (四) 经典国学再现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 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我是小助手 全:完全,完整,这里指完整地占有。 破:攻破。 军:古代军队的编制,下边的旅、卒,伍一样。 我是小翻译 孙子说:凡用兵打仗的原则,能够得到完整的国土是上策,攻破敌国使国土 遭受破坏就差一些;能够使敌军完整地降服是上策,攻破敌军产生伤亡就差一些; 能够使敌军整个旅降服是上策,攻破敌军的旅就差一些;能够使敌军整个卒降服 是上策,攻破敌军的卒就差一些,能够使敌军整个伍降服是上策,攻破敌军的伍 就差一些。 考考你的智慧 1.词语解释。 全: 破: 军: 2.解释句子。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3.孙子在提到用兵打仗的原则时,说了几个对比的例子? 4.下面是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兵打仗,全国都参加才是好的。 B.战胜敌国,完好的国家是要去打的,破烂的国家就算了。 C.用兵打仗,不战而胜是好的,进攻取胜就差一点了。 弘扬传统文化 昭君出塞 但凡有战争,就会有伤亡和破坏,在古代尤其是这样,一场战争下来,田地 荒芜,民不聊生,这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在中国古代,统治者往往会采取和亲 的政策,来缓解两国的关系,用以消除或暂缓战争的爆发。 这其中,昭君出塞就是一个流传了千古的历史故事。 西汉初年,匈奴的铁骑踏入了现在冀北、山西、陕西北部以及内蒙古河套一 带,所到之处,田地被践踏,财产被掠夺,匈奴烧杀抢掠,造成了极大的动乱和 痛苦,而且还威胁到了西汉的统治阶层。 因为当时西汉刚刚建立,国力还很弱小,没有能力打败强悍的匈奴,所以, 统治阶层就想到通过和亲来维持边境的短暂安宁,但在长达六七十年的时间里, 虽然西汉为和亲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仍然没能达到边境安宁的效果,反而助 长了匈奴的贪欲,西汉边境一带的人民生活一直很不稳定。直到汉武帝之后,西 汉国力增强,汉武帝两次在边境大败匈奴铁骑,公元前 33 年,西汉又一次和匈 奴和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西汉边境的战乱终于得以停止。 在昭君出嫁到匈奴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汉匈两国一直保持了和平友好的关 系,因此西汉末年的和亲是成功的。 (五) 经典国学再现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 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我是小助手 十:十倍。 敌:匹敌。 坚:坚持、坚守。 我是小翻译 用兵的原则是,兵力是敌军的十倍就围歼它们,兵力是敌军的五倍就攻击它 们,兵力是敌军的两倍就设法分散敌军的实力,兵力和敌军不相上下就要找准时 机和敌军决战,兵力不如敌军就要迂回退却,如果实力太弱就要回避和敌军作战。 因此,如果弱小的军队硬要坚守,那么就会被强大敌军所抓获。 考考你的智慧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敌人 ②抵挡 ③相当 A.寡不敌.众 ( ) B.势均力敌. ( ) C.克敌.制胜 2.形近字组词。 故( ) 倍( ) 避( ) 敌( ) 陪( ) 壁( ) 3.解释句子“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4.孙子说,“用兵之法,……少则能逃之。”那么这个逃和逃兵是一个意思 吗?说说你的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 走为上计 用兵打仗,并不是一味地逞强好胜,而是应当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取得最终 的胜利。比如,当我方兵力明显弱于敌方的时候,就应该主动退却,寻找时机进 行反攻,否则就只有被打败的结果了。 春秋初期,楚国逐渐强大起来。当晋文公攻下依附楚国的曹国时,楚将子玉 就率领大兵攻打晋国,同时还强迫陈、蔡、郑、许四个小国配合楚军出兵。 楚军离曹国越来越近,晋文公分析了当下的形势,觉得晋国兵力和楚国相差 了许多,于是决定先退出曹国,避开楚国的锋芒。 晋文公对外宣告:“当年我被迫逃亡的时候,楚国的先君帮助过我我。我与 他约定,将来如果我能返回晋国,必将保持两国的友好。如果两国迫不得已要开 战的话,我一定先退避三舍,礼让楚国。现在,子玉率兵打我,我应该遵守诺言。” 随后,晋文公率兵撤退九十里,到达晋国的边界城濮,这里面临黄河,依仗 太行山,是一个御敌的好地方。然后他又派人前往秦国和齐国求助,布好防御, 等待着楚军的到来。 晋文公早已探知楚国左、中、右三军,以右军最薄弱,右军是陈、蔡两国的 士兵作为先前部队。当楚国右军前来攻打晋军的时候,晋文公立刻命令晋军再次 撤退,楚军将领以为晋军害怕逃跑了,就紧追不舍。半途中,忽然杀出一支晋军 军队,把楚军打得落花流水,楚右军大败。晋文公派士兵假扮楚军士兵,向子玉 报捷:“右师胜,元帅赶快挺进。”然后,晋军又在马后绑着树枝,来往奔跑, 制造假象,引诱子玉。 子玉登车一望,晋军后方烟尘蔽天,他以为是晋军在逃跑,哈哈大笑,立刻 命领左军全力前进。晋军又故意打着帅旗,往后撤退,引楚左军陷入埋伏圈,将 左军全部歼灭。等子玉率中军赶到时,晋军三军合力,围攻楚军。直到这时,子 玉这才发现他的右军、左军都已被晋军歼灭,自己也落入了埋伏。虽然最终子玉 突围成功,逃得性命,但他的部队伤亡惨重,只得悻悻回国。 这个故事中晋文公的几次撤退,都不是消极逃跑,而是主动退却,寻找或制 造战机。 (六) 经典国学再现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 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我是小助手 虞:预料。 御:管理。 殆:失败。 我是小翻译 因此,预知胜利的因素有五点:知晓什么情况下可以出战或不可以出战,能 胜利;了解兵力多少的不同用法的,能胜利;官兵上下同心的,能胜利;自己有 准备而攻打没准备的,能胜利;将领有才干而君主不横加干涉的,能胜利。这五 点,就是预知胜利的原则。所以说:了解自己和敌人的情况,战多少次都不会失 败;了解敌人但是了解自己的,胜败次数一半一半;不了解敌人也不了解自己的, 那么每次出战都会失败了。 考考你的智慧 1.给“台”字加个偏旁,变成另外一个字,再组词。 台——( ) 台——( ) 台——( ) 台——( ) 2.词语解释。 虞: 御: 殆: 3.翻译句子“知己知彼,百战不贻”。 4.通过文章介绍,我们如何去预料胜利呢? 弘扬传统文化 X|k |B| 1 . c|O |m 田忌赛马 我们在对抗中,不见得每次都能够比对方拥有优势,这时候就要仔细分析研 究敌我双方的详细情况,然后采取一定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 利。 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他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 比赛。 他们约定,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进行三次比赛,三句两胜。由 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壮,所以田忌屡战屡败。 田忌觉得很扫兴,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场。 田忌的朋友孙膑仔细观察了比赛过程,发现田忌的马和齐威王的马相差并不 很远,只是策略运用不当,所以才失败了,于是对他说:“你再同他赛一次吧, 我有办法让你赢他。” 田忌很相信孙膑,于是就带着孙膑又返回了赛场。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之中,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说:“怎 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拿出千金作为赌注,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比一次!” 齐威王一看,心里暗自高兴,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 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然后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很快就输了。 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鼎鼎大名的孙膑先生出场,田忌输的更快了。” 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 胜了一局。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 这下,齐威王惊呆了。这次比赛的结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 (七) 经典国学再现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 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我是小助手 守:防守。 九地,极深的地下。“九”是虚数,古人用来表示数的极限。 动:发动,这里是进攻的意思。 我是小翻译 不让敌人战胜我军,必须做好防守;要想战胜敌人,则需要进攻。兵力不足 需要防守,兵力充足富余时就采取进攻。善于防守的人,能将军队隐匿起来,如 同深藏在地底深处,善于进攻的人,就像神兵天将从九天之上突现,出其不意, 锐不可当,因此才能保全自己并且获得全面的胜利。 考考你的智慧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不可胜者,守.也。①守护 ②防守 B.动.于九天之上。 ①行动 ②进攻 2.这段文字是讲述的是( )的问题? A.如何取胜的办法。 B.防守和进攻的区别。 C.可胜与不可胜的区别。 3.你认为什么时候我们应该采取防守的策略? 弘扬传统文化 玉壁之战 战争中,主动出击是很好的得胜方法,但是当兵力不足的时候,如果防守得 当,也是能够取得胜利的。 东魏武定四年,东魏丞相高欢率军围攻西魏位于汾河下游的重要据点玉壁。 西魏命韦孝宽守城。当时玉壁城中,兵士不过数千,而高欢率领十万大军,昼夜 攻城,一刻不停。 韦孝宽见兵力相差悬殊,只能保城固守,随机应变,竭力抗御。 东魏军队筑土山,想要居高临下攻陷玉壁城。韦孝宽就加高城楼,使东魏军 不能得逞。东魏军队挖掘 10 条地道,集中兵力,在北城发动攻击。韦孝宽就挖 掘长沟,切断东魏军的地道,同时派兵驻守,等东魏军队挖至深沟时,将其擒杀。 韦孝宽又在沟外堆积木柴,备好火种,制造浓烟烈火,吹入东魏军队潜伏的地道, 将里面的东魏士兵被烧得焦头烂额。东魏军又用“战车”撞击城墙。韦孝宽就用 布匹做成帐幔,保护城墙不受损坏。东魏军队焚烧帐幔,企图连玉壁城楼一起烧 毁。韦孝宽就用刀子割掉东魏军队的火把。东魏军玉璧城四周挖掘地道 20 条, 想让城墙崩塌。韦孝宽就在城墙崩塌处用栅栏堵住粉碎了敌军的诡计。 高欢攻城五十天,士兵死亡七万余人,机关算尽,仍未攻下,急得旧病复发, 只能解除对玉壁的包围,命令撤军。 战后,西魏文帝元宝炬封韦孝宽为骠骑大将军以奖其守玉壁之功。 此战,是古代保卫战中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一个典型战例。 (八) 经典国学再现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 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 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我是小助手 势:形势。 责:苛责,苛求。 任:利用。 我是小翻译 所以擅长作战的人,会利用有利的形势来取得胜利,而不是苛责所用之人, 因此能选择人才去利用形势。能够利用形势,那么领兵作战就像滚动木头和石头 一样。无论木头还是石头,放在平坦的地方就会静止不动,放在陡峭之处就会滚 动;做成方形的就很稳定,做成圆形的就容易滚动。因此善于领兵作战的人造势, 就好像转动圆石从千丈高山上滚下来一样,不可阻挡。这就是所说的“势”。 考考你的智慧 1.给多音字拼音、组词。 ( ) ( ) 转 行 ( ) ( ) 2.解释句子“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 3.判断下面句子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A.善于作战的人,不需要用人就可以了。 B.这段文字中讲的势就是运气,运气好了,肯定能打胜仗。 C.擅长打仗的人,会根据战争的不同情况选择同的士兵。 弘扬传统文化 挟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 196 年,诸侯割据,战火纷争。被董卓劫持的汉献帝在董卓死后,千辛 万苦地逃回首都洛阳。这时的洛阳经已被战火毁成一片废墟,破败不堪,皇帝和 百官的饮食起居苦不堪言,于是向袁绍求救。然而袁绍不愿意把皇帝接到身边管 制自己,就没有理会。这时,曹操却果断地采纳谋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 建议,把皇帝从洛阳接到了自己守地许昌。 当时的曹操还并没有强大,但是当他把皇帝接到许昌后,尽心地将皇帝供养 起来,然后逐渐自己的决策利用皇帝的名义来号令天下、号召诸侯。 有了汉献帝在身边,很多能臣谋士都被曹操招揽到了身边,为曹操出谋划策。 并且,曹操还利用汉献帝的名义,对很多弱小的诸侯下诏平定,将关中各路诸侯 不费一兵一卒就收复到自己手下,更加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由此,曹操建立了自己强大的事业基础,造势天下,终成一代枭雄。 因此看清形势,分析事态发展,采取有利措施,是事半功倍的好办法。 (九) 经典国学再现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 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 之,饱能饥之 ,安能动。 我是小助手 佚:从容主动。 趋:赶赴。 致:调动。 我是小翻译 孙子说:凡是提前到达战场得带敌军来犯的,就能从容主动;在后到达战场 而仓促应战,就会疲于应战。因此,善于作战的人,是能调动敌人而不是被敌人 调动。能让敌人自愿前来的,是用小利引诱的结果;能让敌人不敢前来的,是以 危害来阻止敌人的。因此,敌军休整的好的话,就想办法让它劳顿起来;敌人粮 草充足,就想办法让它饥饿;敌人安稳固守,就想办法让它调动起来。 考考你的智慧 1.词语解释。 佚: 趋: 致: 。 2.解释句子“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 3.说“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你是如何理解的,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应该如何利用这个观点? 。 弘扬传统文化 猇亭之战 在战争中,如果能事先谋划,以逸待劳,再采取恰当的战略攻势,以少胜多 也是经常发生的。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孙权占领了荆州,破坏了刘备 的隆中战略。刘备为了自己的帝业,必须把荆州夺回来,因此,他在还没有准备 好的情况下,匆忙向孙权发兵。 孙权排陆逊做为主将,抵挡刘备大军。陆逊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 等多方面条件的分析,觉得刘备大军兵力强大,并且求胜心切,于是采取了战略 性退却,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陆逊一直退到猇亭,在那里部署防御,集中精锐 力量,以逸待劳,等待刘备大军前来,决一死战。 当刘备大军驻扎下来,联营四十里时,陆逊果断采取火攻的计谋,火烧连营 七百里,大败刘备。刘备全军败退,而陆逊则率领气势高涨的东吴军队一路紧追, 不给刘备任何喘息的机会,最终刘备连夜脱逃,全军覆没。 (十) 经典国学再现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 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 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我是小助手 形: 形式,这里引申为规律。 常: 固定。 神: 神奇。 我是小翻译 用兵的规律就像流水一样,水流的规律是避开高处流向低处,用兵的规律是 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敌人薄弱之处;水流根据地势来决定流向,用兵则要根 据敌情来决定取胜的战略。因此出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就像水流没有一 定的形态一样。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采取不同战术取得胜利,就可以被称为用兵 如神了。因此,用兵的规律就如同自然现场一样,五行相生相克,四季交替变换, 白天有长有短,月亮有圆有缺。 考考你的智慧 1.词语解释。 形: 常: 避: 。 2.形近字组词。 趋 ( ) 虚( ) 常( ) 越 ( ) 虑( ) 党( ) 3.文章中把用兵之法比作流水,是因为( )。 A.因为古语说的好: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B.因为水会因势而流,用兵也应该因势而用。 C.因为水多变,冷了变成冰,热了变成汽,用兵也因该这样多变。 4.文章中讲用兵应该根据敌情变化而变化,这样的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 何应用呢? 弘扬传统文化 草船借箭 战争中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利用有利的天时地 利,灵活采取不同的战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于是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十万枝 箭。 诸葛亮问周瑜什么时候需要,周瑜说:“十天能造好吗?”诸葛亮听后,就 说:“我三天就能造出来了。”周瑜不信,就和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约好三天 以后,一起去取箭。 诸葛亮回去后,面见鲁肃,和鲁肃提出要借二十条船,并且每条船上要三十 名军士。用青布把船遮起来,里面放上一千多个草垛,排在船的两边。 第三天晚上,江上大雾弥漫,能见度非常低。诸葛亮却请来鲁肃,并下令开 船驶向曹操军队。一路上,诸葛亮让后面船上的士兵擂鼓呐喊,装作要趁夜偷袭 的样子。 曹操听到敌兵来犯,立刻下令:“江上大雾很,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 出击。叫弓箭手朝他们射箭,把他们打回去吧。”于是曹军调来一万多名弓箭手 站在江边,朝来船射击。可是他们却不知道他们射出去的箭,全都插在了诸葛亮 准备好的草垛上了。等到船两边的草垛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才下令回师, 就试样,十万支箭就轻易被诸葛亮“借”到了手,完成了和周瑜立下的军令 状。 (十一) 经典国学再现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 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 知迂直之计者也。 我是小助手 争:争夺。 迂:迂回曲折。 患:害处,祸患。 我是小翻译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规律,是将帅接受君主的命令,召集兵力,编制成军, 开赴到战场同敌军对阵,没有比争夺制胜先机更加困难的事情了。争取战机的困 难,在于从迂回曲折的道路中找到径直的途径,把对自己不利的情况化成有利的 情况。因此,为了迷惑敌人而故意迂回前行,并且用小利诱惑敌军,达到比敌军 后出动却能比敌军先到达战场,这就叫懂得了化迂为直的谋略了。 考考你的智慧 1.词语解释。 法: 争: 迂: 患: 2.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字的含义。 ① 生命 ② 命令 ③给予 2.② ① ③ A.将受命.于君。( ) B.寒冷的冬天里,小田鼠和妈妈相依为命.。( ) C.大家决定新产品以它的功能命.名。( ) 3.解释句子: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 4.两军对阵,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 弘扬传统文化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在战争中,很多时候,采取一定的计谋去迷惑敌军,就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 利益,争取很多的时间,这样,我们就会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公元前 206 年秦朝被推翻后,项羽依仗强大的兵力,迫使先入秦都咸阳的刘 邦退出关中,自称西楚霸王,并封刘邦为汉王,让他去驻守偏远的汉中和巴蜀地 区。刘邦无奈之下,只好率领部队退驻汉中。 退军的时候,刘邦采用张良的计谋,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 不再返回关中,从而使项羽放松了对他的戒备。 同年八月,有人发兵反抗项羽。刘邦认为这是个出兵关中的好机会,但是又 怕兵力不敌西楚军队,于是,他采用了谋士张良的计策,派了很多士兵去修复栈 道。可是,这修栈道却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很多人都讥笑刘邦此举不知何时才能 完成。关中守军知道了这个情况,也开始关注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且加派主 力军队到达栈道,加紧了防范。然而刘邦暗地里却又派精兵强将绕道陈仓准备突 袭。不久,刘邦军队出其不意地出现在了陈仓,并迅速攻下了陈仓。西楚此时才 知道刘邦的意图,但为时已晚。 借道陈仓,刘邦军队很快攻下了关中,一举平定三秦,为建立汉朝奠定了基 础。 (十二) 经典国学再现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 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我是小助手 通:精通。 知:知道,懂得。 用:作用。 我是小翻译 因此将领能够精通各种随机应变的应用,就能说是懂得用兵之道了;将领不 能精通应变的利用,那么虽然了解地形的情况,也不能掌握地形之利;统领军队, 如果不能精通随机应变的战术,那么即使知道了“五利”,不能发挥出军队的战 斗力。 考考你的智慧 1.给多音字拼音、组词。 ( ) ( ) ( ) 通 得 将 ( ) ( ) ( ) 2.解释词语。 通: 知: 利: 用: 3.你从这段话中,得知一个将领如何才能算是懂得用兵之道呢? 弘扬传统文化 挥泪斩马谡 战争中,战术的应用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各种兵书以及作战记录都可以作 为我们的借鉴。但是,光是熟读了兵书,而不懂得根据战争中的实际情况灵活变 通,也是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的。 马谡就是从小熟读兵书,才气过人,喜欢讨论军事谋略,因此很得诸葛亮的 赏识。 诸葛亮出兵攻魏,马谡主动请缨作为先锋军出战,并且立下军令状,亲自带 兵去占领军事要塞街亭。 到了街亭,马谡没有按照诸葛亮的交代去在山脚下邻水安营,而是刚愎自用、 照搬兵书,把营地驻扎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认为这样可以居高临下,势如破 竹,置死地而后生。没想到,司马懿的军队切断了水源,掐断了粮道,将马谡的 部队困在山上,然后纵火烧山。蜀军在山上坚守,断水断粮,饥渴难耐,军心涣 散,不战自乱。 最终蜀军大败,被司马懿夺了街亭,导致诸葛亮最有希望取胜的一次北伐全 盘失败,被迫返回汉中。 班师回朝后,诸葛亮为明军纪,将马谡问斩。由于马谡一直是诸葛亮看重的 人才,并且在南征孟获时也出了很多有用的计策,两人的关系非常好,所以行刑 时诸葛亮泪如雨下。 (十三) 经典国学再现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 于人。 我是小助手 益:好。 武进:持勇冒进。 并:合并。 易:轻易。 我是小翻译 兵力不是越多越好,只要不持勇冒进,能够同心协力,准确预料敌军情况, 就能够取得胜利了。那些不经过深思熟虑就行动,并且轻敌的人,一定会成为敌 人的俘虏的。 考考你的智慧 1.词语解释。 益: 武进: 易: 2.翻译句子“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3.文章中提到的取胜的重要前提是( ) A.兵多 B.不冒进 C.并力料敌 弘扬传统文化 长勺之战 战争中,虽然同等条件下,人数较多的部队取胜的可能会更高一点,但是, 人数的多少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只有当一个部队目标一致,加上正 确的指挥,才是这只部队的真正战斗力。 春秋初期,齐桓公即位不久,就不听主政大夫管仲的意见,执意发兵,企图 一举征服鲁国。 鲁庄公一直注重整修内政,鲁国人们非常信服与他,得知齐国想要攻打鲁国, 全国上下都起来支持鲁庄公,万众一心,坚决抵抗齐国的进攻。 谋士曹刿自告奋勇,跟随庄公出战迎敌。鲁军根据齐强鲁弱的局势,选择了 在长勺迎击齐军。两军对垒,鲁庄公想要先发制人,被曹刿劝住了。齐军见鲁军 按兵不动,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发起攻击,但由于鲁军防御非常坚固,齐军久攻 不下,齐军士兵倍感疲惫,士气非常低落。这时的鲁军却防守稳固,斗志高昂。 曹刿见战场事态已有“彼竭我盈”的趋势,就建议庄公实施反击。 庄公接受了曹刿的建议,带领鲁军将士一鼓作气,打败了齐军,终将齐军逐 出鲁境。 (十四) 经典国学再现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 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我是小助手 助:帮助,辅助。 险厄:险要。 上将:主将。 我是小翻译 有利的地形,是用兵时的辅助条件。预料敌军情况,研究地形的的险要程度, 计算道路的远近,这是主将作战的原则。懂得这些原则去指挥作战,就必然能够 取得胜利,不懂得这些原则去指挥作战,必然会失败。 考考你的智慧 1.形近字组词。 险( ) 料( ) 助( ) 检( ) 科( ) 肋( ) 2.解释句子“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3.有利的地形,在作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作为一个主将,应该懂得哪些作战原则? 弘扬传统文化 高邑之战 战争中,利用有利的地势,往往能够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梁太祖命大将王景仁率领四万军队讨伐赵王熔,赵王熔向晋王求救,于是晋 王亲自前去救援,和梁军在野河对峙,晋王在北岸安营扎寨。 当时晋军人数少,梁军人数多,晋军将领周德威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提 出晋军擅长骑兵,合适在平原开阔的地方打仗,因此下令退兵鄗邑,部署了作战 的准备。然后,周德威派出三百骑兵到梁营挑战,王景仁被激怒了,率领全部梁 军追击而出,周德威假装不敌,边战边退,成功地将梁军引至鄗邑的南面。 梁军远道而来,没有准备足够的粮草,正是人饥马疲,再加上他们并不擅长 骑马打仗,在平原地区发挥不出军队的威力,因此,被晋军一举打败。 (十五) 经典国学再现 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 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 不戒也。 我是小助手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及:配合。 恃:依靠,扶持。 收:收拢。 虞:预料。 我是小翻译 古代善于用兵作战的人,能使敌人前后不能相互配合,大部队和小部队之间 不能互相扶持,官兵之间不能相互救援,上下级分离不能收拢,士兵分散不能集 中,军队集合起来阵型也不能整齐。用兵作战的宗旨首要就是速度,利用敌人措 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想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 考考你的智慧 1.解释名词。 及: 恃: 收: 虞: 2.形近字组词。 恃( ) 贱( ) 戒( ) 持( ) 溅( ) 戎( ) 3.用兵的宗旨最主要的是什么呢?这里还隐藏着一个成语,你能写出来吗? 4.你还能写出几个有关用兵的成语吗? 弘扬传统文化 兵贵神速 曹操打败了占据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就 投奔了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蹋顿收编了他们的势力,就乘机侵犯汉 朝边境,破坏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曹操就想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但有些官员 担心曹操远征之后,在荆州的刘表会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谋士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敢于侵 犯边界,就是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我们鞭长莫及。如果我们进行突然袭击,乌 丸必然不会防备,我们一定能消灭他们。如果现在不出兵,延误了时机,让袁尚、 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加上乌丸的各族,蹋顿羽翼丰满之后,就会野心 更大,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保了。而刘表只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 备,因此他并不会重用刘备,而刘备也就不肯多为刘表出力。因此你只管放心去 讨伐乌丸,后方不会有事情的。” 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议,于是率军出征。到达易县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 兵贵在神速。我们远征出战,军用物资很多,速度就会很慢,这样,乌丸人就能 够提早知道我们的情况,可以早做准备,以逸待劳,对我们很不利。不如趁现在 乌丸并没有觉察的时候,把笨重的军械物资留下,部队全部轻装上阵,全速度前 进,乘他们没有防备的时候发起突然进攻,那肯定能大获全胜。” 曹操听后大喜,立刻依从了郭嘉的计谋,让部队快轻装快速行军,直达蹋顿 单于驻地。 当曹军到达乌丸之时,乌丸人一点也没有准备,只能惊慌失措地应战,结果 蹋顿大军一败涂地,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太守公孙康所杀。 (十六) 经典国学再现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 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 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我是小助手 愠:愤怒。 复:恢复,重新。 慎:慎重,谨慎。 我是小翻译 君主不能凭一时的恼怒而起兵打仗,将领不能凭一时的愤怒而发起攻击。对 国家有利的就行动,对国家不利的就要停止。恼怒了还可以重新喜悦,愤怒了也 可以重新高兴,但是国家灭亡了就不再存在了,人死了就不能再活了。因此,圣 明的君主对待战争一定要慎重,优秀的将领对待发兵一定要警惕。这是安定国家 和保全军队的关键原则。 考考你的智慧 1.给下面的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兴: 愠: 慎: 2.解释词语: 愠: 复: 慎: 3.为什么说不可以轻易出兵呢? 4.下面什么情况下可以出兵呢?( ) A.君主是一个国家的主宰,他想出兵就可以出兵。 B.只要其他国家比我的国家弱小,我就可以出兵灭了它。 C.只有对国家有利的情况下,才可以出兵。 弘扬传统文化 烽火戏诸侯 战争是个严肃的事情,作为一个国家的主宰,一定要对此谨慎再谨慎,如果 你不拿战争当回事,那么战争也会不拿你当回事。 周朝有个君主叫周幽王,他有个爱妃名叫褒姒, 褒妃虽然很美,但是从来就没有笑过。为了看到褒姒的笑容,周幽王就发出 了悬赏:“谁要能叫娘娘一笑,我就赏他一千斤金子” 群臣为了得到这些奖金,于是想出了各式各样的办法,但是都没有能让褒姒 笑出来。最后有人想出了一个点起烽火戏弄诸侯的办法,想换取娘娘一笑。那烽 火本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各路诸侯看到烽火,就知道有强兵 攻击京城,将会立刻领兵前来救驾。但是周幽王根本不管这个,为了看到褒姒的 笑颜,他就带着褒姒登上城楼,命令四下点起烽火。 临近的诸侯看到了烽火,以为西戎来犯,立刻领兵赶到城下救援,可是到了 城下,却看到灯火辉煌,鼓乐喧天,根本没有打仗的样子。一打听才知这是周幽 王为了让褒姒高兴才点的烽火。各诸侯汗流浃背,狼狈不堪,但是却敢怒不敢言, 只好气愤地收兵回营。褒姒见状,果然笑了,周幽王见了,也非常高兴。 事隔不久,西戎果真来犯,周幽王不敌西戎,立刻叫人点起了烽火,可是却 没有等到任何一个援兵。原来各诸侯以为周幽王又在故伎重演,根本不管他这一 套了。结果都城被西戎攻下,周幽王也被杀死,西周从此就灭亡了。 《孝经》答案 (一) 1.因为身体发肤都是父母给予我们的,因此我们要爱护它们。 2.扬名于后 世,以显父母。 3. 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 (二) 1.B 2.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3.C. (三) 1.B 2.在上不骄,制节谨度。 3.B. (四) 1.不一样。 第一个服是服饰的意思,第二个服是穿衣服的意思。 2.B 3. 文章中提到的三者指的就是符合礼法的服饰、符合礼法的言语以及符合道德的行 为。 4.这段话总体的含义就是说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要遵守礼法道德,这样才能 成为一个有德之人。 (五) 1.区分 谨慎 百姓 2.C 3.A 4.好好学习,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让父母 担心,不让父母因为自己德行的缺失而遭受耻辱,在家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 (六) 1.C 2.效法天道运转的规律,利用大地自然变换的优势,来平顺施教天下 大众。 3.古代的明君以自己的表率来教化、引导大众。 4.略 (七) 1.C 2.他们治理天下时,连那些非常卑微的小国臣子也不敢遗弃。 3. 我们在生活中,不仅仅要孝顺我们自己的父母亲人,对他人的父母亲人也要一视 同仁,和顺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八) 1.A 2.C 3.略 (九) 1.A C B 2.五致:致敬、致乐、致忧、致哀、致严。三戒:戒骄、 戒乱、戒争 3.因为文章中的那三项不除,我们自己就很容易遭受不好的事情, 这样会让父母担心,这也算是不孝了。 (十) 1.好 礼让 敬爱兄长 2.示例:见多识广 左顾右盼 旁敲侧击 3.敬爱兄长 是我们从小就可以做的,而且也是最容易做到的,这样,当我们长大了,礼让和 顺就已经成为了我们自然的行为了。 4.在学校里应该团结同学,尊敬老师。 (十一) 1.不是指特定的人,而是泛泛的指他人的父亲、兄长或者君主。 2.B 3. 这段文字所说的要道就是尊敬他人。 略 (十二) 1.至高无上的美德。 2.A 3.略 (十三) 1.D 2.B 3.A.× B.√ C.× 4.在家能把家事治理得很好,这样的才能 也就可以运用到做官上,用来治理国家,因为一个国家就像一个很大很大的家庭 一样。 (十四) 1.(1)B (2)C (3)A 2.不对。父母正确的我们一定要听,并且竭尽 我们的能力去做到最好;可是当父母有错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竭力劝说父母,让 父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孝顺。 3.当父母有错的时候,我们应当婉言相劝。 (十五) 1.尊贵 提前 说 2.× × √ 3.C. 4.因为如果我们自身的修养不 够,品行出现了缺失,就会让我们的父母亲人蒙受羞辱,这是不孝的表现。 (十六) 1.A 2.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3.B. 4.对待他们要尊敬,坦诚相待,看到 别人身上的优点我们要去学习,看到别人身上的不足,我们要看看自己有没有这 样的问题,有就改正,没有就要加以小心,不要发生这样的问题。 《孙子兵法》答案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一) 1.B C 2.战争,是国家的大事。 3.× ∨ × 4.研究战争要从政策、 天时、地利、将帅和制度五个方面来考虑。 (二) 1.欺诈、诡诈。 小的利益。 骚扰。 2.战争用兵是一种诡诈的做法 3. 文章中提到了 11 种用兵的计谋。 4.用兵是对敌人的,做人要诚信是对自己人 的,所以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 (三) 1.①B ②A ③B ④A 2.用四匹马架的车。 轻车。 重车。 3.每天需 要消耗千金。 4.略。 (四) 1.完整地占有。 攻破。 古代军队的编制。 2.凡用兵打仗的原则,能够 得到完整的国土是上策,攻破敌国使国土遭受破坏就差一些。 3.5 个。 4.C. (五) 1.A.② B.③ C.① 2.故事 敌人 倍数 陪伴 躲避 壁画 3.如果 弱小的军队硬要坚守,那么就会被强大敌军所抓获。 4.这里的逃和逃兵的逃不 是一个意思。 这里的逃是战略性的退却,并不是逃跑。 (六) 1.胎 胚胎 抬 抬举 殆 百战不殆 治 治理 2.预料 管理 失败 3.了解自己和敌人的情况,战多少次都不会失败。 4.五点:知可以战与不可以 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七) 1.② ② 2.B. 3.当我方兵力不如对方的时候,我们应当采取防守的策 略。 (八) 1.zhuǎn 转动 zhuàn 转圈 xíng 行走 háng 银行 2. 所以擅长作 战的人,会利用有利的形势来取得胜利,而不是苛责所用之人。 3.C. (九) 1.从容主动 赶赴 调动 2. 因此,善于作战的人,是能调动敌人而不是 被敌人调动。 3.思路:用就是凡事都要提前规划,不要疲于应付。 (十) 1.1.规律 固定 避开 2.趋势 越过 虚实 考虑 常态 党员 3.B. 4.略。 (十一) 2.1.规律 争夺 迂回曲折 祸患 2.② ① ③ 3.故意迂回前行,并且 用小利诱惑敌军 4.争夺得胜的先机。 (十二) 1.tōng 通过 tòng 一通 dé 得到 děi 非得 jiāng 将来 jiàng 将 领 2.精通 懂得 利益 作用 3.一个将领必须懂得随机应变,才能算是真正 懂得用兵之道了。 (十三) 1.好 持勇冒进 轻易 2.那些不经过深思熟虑就行动,并且轻敌的人,一 定会成为敌人的俘虏的。 3.C. (十四) 1.危险 检查 料想 科学 帮助 肋骨 2.有利的地形,是用兵时的辅助 条件。 3.辅助作用。 4.预料敌情,研究地势险恶,计算道路远近。 (十五) 1.配合 扶持 收拢 预料 2.恃才傲物 坚持 贵贱 飞溅 戒备 戎 马 3.用兵作战的宗旨首要就是速度。 兵贵神速 4.略 (十六) 1.xīng yùn shèn 2.愤怒 重新 慎重 3.因为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 不可以复生。 4.C.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