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浙江)2
2019届一轮复习 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 教案(浙江)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选项的本质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常常通过对原文重要信息的重组、变形、转述、概括、解说等来命制题目选项。不了解命题者的设误方式往往导致答案“不准确”;明辨了命题陷阱,就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下面我们就识别一下常见的9大命题陷阱,以便在答案“准确”上有所突破。 方案一 识别 9大命题陷阱 命题陷阱1 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等。从而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 [选项] (2016·全国丙卷T2-D)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原文信息]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比对分析] 通过比对发现,原文“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表述的意思是从文学作品中发掘史料,本来就是取其有史料价值的部分,既不能不分虚实全盘接受,也不能因其有虚构成分而全盘否定。因此,选项“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过于绝对,以偏概全了。 [判定技巧] 要判断“以偏概全”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时,一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句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以及频率上的差异。二要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有所针对,是特称还是全称。 命题陷阱2 混淆时态 命题者故意把“未然”(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然”(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可能发生的情况)转述为“必然”(必定发生的情况)。也可能反之,将“已然”说成“未然”,将“必然”说成“或然”。 [选项] (2012·山东高考 T6-A)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原文信息] 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比对分析] 混淆时态,选项A删去了原文中的“极可能”,把“或然”变成了“必然”。 [判定技巧] 要判断“混淆时态”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句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 命题陷阱3 混淆是非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选项] (2016·浙江高考T8-C)在五四白话文运动中,“学衡”一派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艺术持否定态度,但并不是所有学者都支持彻底抛弃文言文的极端做法。 [原文信息] 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从当时的文化发展大目标出发,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完成了白话语言方式的确立,这种历史功绩自然不能抹杀。但当年有许多学者对五四语言革命中彻底丢弃文言文的观念和实践持保留态度,他们的言论、思考和忧虑中的合理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被人们重新认识。时过境迁,尤其是在冷静面对白话语言给文学带来的一些困境时,在追寻白话语言的“艺术化”加工过程中,当年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事后的反思性意见,与五四白话文运动中以“学衡”为代表的反对派意见,在语言与文学关系问题的许多认识上有着惊人的一致。而且很多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在各类文学文本的写作中,也吸收了大量文言的因素和成分,甚至创作了大量的文言诗词,其造诣也是很高的。 [比对分析] “学衡”一派对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形式的合理成分持肯定态度,并非选项中的“否定态度”。 [判定技巧] 要判断“混淆是非”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句时,要注意区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别注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更要格外关注出现含有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 命题陷阱4 偷换概念 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选项] (2015·全国卷ⅠT1-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原文信息]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比对分析] 原文说“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而选项中表述为“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将“信用形式”的新特点偷换为“宋代金融”的新特点,意思发生明显变化,与原文不符。 [判定技巧] 要判断“偷换概念”干扰项,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命题陷阱5 因果混乱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因”(或条件)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 [选项] (2015·全国卷ⅡT2-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原文信息]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比对分析] 原文是一个因果关系的表述,前果后因,即“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是导致“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的原因。选项颠倒了因果关系。 [判定技巧] 要判断“因果混乱”干扰项,在遇到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注意选项句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注意一些改换因果关系的关键词,如“之所以”“就只要”等。注意选项的因果关系在原文中是否存在。 命题陷阱6 曲解文意 选项中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或说法,造成一字、一词之差或说法相异,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作者观点。 [选项] (2016·全国乙卷T3-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原文信息]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比对分析] “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歪曲文意,东汉时期就有了以小篆为本探究先民造字之法的《说文解字》,自北宋以来,随着金石学的发展,对金文的研究成果又成为了学者们探究造字法的重要依据。 [判定技巧] 仔细比对原文,充分理解文意。要特别注意揣摩概念与概念、事物与事物、事理与事理之间的关系,看选项是否有意混淆了各种关系,比如将并列说成转折、将递进说成并列,或者将条件说成是结果、将假设说成现实,等等。 命题陷阱7 张冠李戴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人表述成彼人,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比如把某一时间、地点,说成另一时间、地点。 [选项] (2015·天津高考T6-B)“自然世界”是“社会世界”得以建立的基础,因此,自然规律在“社会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与它在“自然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相同。 [原文信息] “社会世界”是在“自然世界”基础上建构的整体,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躯体、语言、规范、组织、机构、活动,等等。在这些要素中,是社会价值规范而不是其他那些社会事实或事件构成了社会世界的核心,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了自然规律在“自然世界”的形成中所发挥的同样的作用。 [比对分析] 根据原文中“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发挥的同样的作用”一句可知,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同等作用的是“社会价值规范”,并非“自然规律”。 [判定技巧] 要判断“张冠李戴”干扰项,阅读文章时,需要圈出陈述对象。要特别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因为“冠”往往出现在选项句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当选项中出现类似“××的观点是××××”这样的句子时,应注意是否有此类情况。另外,还要留心文中代词的指代。要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具体内容。 命题陷阱8 武断绝对 忽略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细微差别,排除个例和特殊现象,一概而论,即用同样的说法表述两种或多种事物。 [选项] (2015·安徽高考T3-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 [原文信息]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 [比对分析] 选项把原文两处文字合而为一,并武断绝对地得出“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的结论;且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偷换成了“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 [判定技巧] 找到选项所对应内容,逐句比对,关注表程度、情态、范围、分寸、条件的词句,注意选项中“全”“都”“一定”等词语。 命题陷阱9 无中生有 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 [选项] (2016·山东高考T6-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原文信息]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