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01课+考纲解读(写作+作文专项突破(八)+表达)-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解析版)
考纲解读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 基础等级: ⑴符合题意; ⑵符合文体要求; ⑶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⑷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⑸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 发展等级: ⑴深刻透彻(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⑵生动形象(如: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 ⑶有文采;(如: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⑷有创新(如: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 所谓表达,涉及的主要是语言。“语言通顺”就是语言要规范、准确、连贯、得体。具体要求如下: 基础等级里的“语言通顺”就是语言要规范、准确、连贯、得体。具体要求如下: 1. 规范 语言是社会现象,但对每一个人来说,语言的使用又是个体现象。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语言也需要共同的规范来维持人类联系。一个人在本民族的语言环境里长大,他能够自然而然地学得自己的母语;然而个人习惯又常常会和社会规范发生矛盾,这就形成了语病。 对于中学生来说,特别要注意随着视野不断扩大,认识不断深化而出现的语言能力不适应的情况——要表达的内容日益丰富而词汇量有限,这时就容易出现概念使用不当或生造词语的问题;思维日益复杂而构句能力一时还不能适应,这时便容易出现语法规则方面的失误。建议最好不要用俚语和方言。 2. 准确 “语言准确”,即在语言规范的前提下,遣词造句恰当,表达无偏差。要注意用词恰当,概念表达清晰,要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要准确表达,尤其是现代汉语中的全称与特称,一定要搞清楚,不要以偏概全。例如: 秋天的眸子,这般圆!这般亮!晶莹里,折射着七彩。透明中,叠印着丰姿。纯净里,飘逸着辉煌。流霞,被赤橙黄绿青蓝紫包装。山里,被赤橙黄绿青蓝紫尽染。七色构成的韵致,在洒、在溢、在泻、在淌——从坠着石榴、柿子、栗子的枝头上滴下来,从挂着扁豆、丝瓜、葡萄的藤蔓上滴下来,从结着稻谷、高粱、玉米的穗子上滴下来。如果说,春天是水粉画,夏天是国画,那么,秋天一定是油画了! 只有此刻的露,才能称得上花露、香露、彩露、甘露,最富有的露!哦,满树的桂花就要放香了!哦,十五的月亮就要东升了! 这段文字词语丰富、准确,用词生动,语言优美。 1. 连贯 句子是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若干句子合起来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时候,它们之间必须组成链状结构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链状结构”又称“句链”,指的是句与句之间应该相互衔接,前后联系。倘若缺乏这种衔接与联系,语言的连贯性就会遭到破坏。 用词、构句方面的语病属于语言规范问题,句间关系处理得不妥,属于语言连贯问题。学生作文中语言不连贯的原因主要有四种:①没有统一的话题和中心;②句间顺序不合理;③语言不呼应;④文章表述出现脱节。 2. 得体 “语言得体”,即语言符合特定的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表达对象及场合。应该注意两个方面:(1)要注意表达对象,如果试题中规定了写作对象,运用语言时就要考虑这一要求。(2)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文体的语言风格,记叙性文体要以情动人,以记叙、描写为主,语言要形象生动;议论性文体要以理服人,以议论为主,语言严密;说明性文体要以知识授人,以说明为主,语言简明准确;应用性文体要以事告人,以记叙、说明为主,语言简洁平实。 1.“用语贴切” 2.“句式灵活” 3.“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4.“文句有表现力” 发展等级里的“有文采”。 高考作文要求做到“有文采”,这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共有四条内容。 1. 用词贴切。 即要求文章措词恰当、准确,切合所表现事物的本质特点。词语是构成语言大厦的基石,不可或缺。我们在选择词语时,应该选择那些具体的、形象的、新鲜的、内涵丰富的和能够调动人的感官体验的,而少用那些抽象概括的、不痛不痒的、人云亦云的。有一定的量的积累,才可能做到运用自如,画龙点睛。 “用词贴切”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形象,二是新鲜,三是传神。学科#网 1. 句式灵活。 “句式灵活”就是要注意句式的灵活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不同作用。句式要富于变化,包括长短变化、肯定与否定变化、主动与被动变化、语气变化等。注意整句与散句的结合、排比句的运用等。句子有长、有短,语气有陈述、感叹、疑问、祈使,构成有常式、变式。不同的句子,有不同的表达效果。了解各种句式不同的表达功能,才能随手拈来,舒卷灵活,为我所用。 2.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要想使自己的作文语言亮丽起来,就要借助各种修辞手法。巧妙使用修辞手法,不但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且会提升文章的审美含量和文化内涵,它是保证语言富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手段。从小学上到高中,我们学了那么多的修辞手法,特别是常用的比喻、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应该好好地利用它们,让它们为我们的作文增色。 3. 文句有表现力。 这指的是一篇文章的文句应该厚实有物,富有内涵,字句中见情见美,见智见理,读起来有味道,耐咀嚼,给人以意味深长的回味与启迪。 文句的“表现力”至少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丰富性,即文句含义深刻、哲理丰富、韵味悠长。二是形象性,即能够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句表现事物的性质、状态等。 当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靠多读、多悟、多练实现的,是阶梯状向上发展的,即通顺、准确、简明、连贯、得体、生动、有文采、有意蕴。这几个台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是互相交叉、互相影响着螺旋式向前发展的。要想尽快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从现在想说的、从眼前看到的写起。 在考场作文中,有文采的作文,一般要能够做到遣词造句准确,议论说理透彻,记叙描写生动,修辞运用恰当,使文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理,展示情景,表现思想,表达情感,而且能给文章着色敷彩,彰显语言的魅力,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考情分析 三年高考题型分布表 2016年高考全国卷 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卷 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 卷2 卷1 卷3 卷1 卷2 卷1 2 卷3 类型 任务驱动型作文 宽泛任务驱动 宽泛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题目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与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 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 材料虽然不是叙述类的,但为重大热点话题,在要求上和新材料作文有明显差别,和2015年任务驱动型作文略有区别但很接近——需要比较但不需要选择。 为叙述类材料,指向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有十分明确的任务指令。 为叙述类材料,指向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有十分明确的任务指令。 其中“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这是立意原则。什么是关联?事物相互之间发生牵连和影响。关联就是关系。 试题材料中的内容,意在引导考生洞悉材料自身的内在关联与生长性,如为国选材与社会进步,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势,个人奋斗与家庭期许,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今昔对比与感慨生发…… 仅从题目要求看,和新材料作文有较大差别,和2015年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有明显区别。漫画需先转换成文字,弄明白漫画所指现实中的典型现象和热点问题。指向现实要表达对之的评价、看法。 典型的来自生活关注热点的叙述类材料,在要求上和新材料作文有点差别,和2015年任务驱动型作文似乎有较大区别——缺少明确的具体写作任务指令。但是材料本身蕴含着具体的任务指令,需要评价、权衡,表明看法甚至建议。 关联的关键词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关键词。所以,要从关键词的特征、特点出发,扭住它们的本质属性,找出含意、内涵的一致性。实际上就是寻找它们在意义上的统一性。 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这是立意的原则。 立意的基础是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立意的要求是两三个名句的内涵相通。 什么是相通?事物之间彼此连贯沟通。内涵上的相通还是要考生讨论两三个名句之间的在意义上的关系。 考生更要关注题目的具体指令:“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话题作文,聚焦审视与表达的主体——“我”,唤醒考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为考生“锁定”作文立意提供支架。考生对于“我”的构思定位,既可写实,亦可虚构。可供选择的两个副标题,为考生在不同文体上的选择预留了写作空间,这样的架构利于考生思想的表达、经历的叙述与情感的抒发,利于考生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的理想写作。 “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相互发明…”这是关键词组合搭配的示例,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必然要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考生还可以深入研析个人、国家、社会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等等。”这是名句组合的例子以及含意的揭示。 就本题写作的预估和建议来说,若选择以“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写作相对集中,考生须从标题的拟定开始,就聚焦对于“高考”的看法与评价:既可肯定高考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如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价值,对于公平社会的建设意义,对于个人提升的引领作用等;也可质疑讨论高考考查的科学性、录取制度的公平性以及高考催生的教育乱象等。 若选择以“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可供考生写作的空间比较大,选择的文体较多,如记叙类文体,可以围绕材料的触发点对自己的高考经历或憧憬进行筛选整合,传达出“我”之于“高考”的生活过往与内心期许,甚至通过个人轨迹折射时代变迁。有能力的考生还可以将其虚构为小说,间接传达“我”之于“高考”的独特体验与个性理解。此题也有散文诗歌等文体的写作空间。 总之是写“我”与“高考”的关系。 真题体验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 语文本美丽之事 吉林一考生 语文本美丽之事。 直言为诗,曲而为文。直言就是张口说出我之所想,就是“言吾”,就是语,而曲就是婉转地隐藏,就是修饰,就是文。直则质朴,曲则婉媚。质朴如未琢之玉,婉媚如上弦之月,都是美丽的。语文,乃美丽之事。 我们语文的载体——汉语,乃世界上最优美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无论诉之于口,还是付之于书,汉语,都是国人对这个世界最柔软温和的抚摸,最美丽动人的记录。 如果说语文是一件美丽的衣裳,那么古人的一针一线都是在穿引着这种美丽。中国古人把汉语语文的美,落实在生活的边边角角。这种美,可以从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语文的运用看出来。比如:“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这是1 200年前的一个男人写给自己妻子的信息,所嘱无非“不必着急,慢慢回家”。写出这九字短信的男人——吴越王钱镠,实际上是五代时期一个出身农家、武而不文的粗蛮之人,用今天的话说,他几近文盲(“武肃王不知书”),但这位文盲却对回娘家省亲的妻子说出了中国文化史上最美丽动人、最温润如玉的九个字。 而美的不仅是这九个字,更是于日常之间张口即出的语文之美。 可与此九字媲美的古典手信还有很多,比如:“鹃声雨梦,遂若与先生为隔世游矣。至归途黯瑟,唯有轻浪萍花与断魂杨柳耳。回想先生种种深情,应如铜台高揭,汉水西流,岂止桃花千尺也?但离别微茫,非若麻姑方平,则为刘阮重来耳。秋间之约,尚怀渺渺,所望与先生维持之矣,便羽即当续及。昔人相思字,每付之断鸿声里,弟于先生亦正如是。书次惘然。” 这是400多年前的一个女子于旅途之中发给自己友人的邮件,所述无非“好久不见,万分想念”。写下这些珠玑文字的女人乃晚明娱乐界第一明星—— 杨爱,当时正为择夫出嫁而苦恼。以上文字便是她辗转于苏杭各地择偶期间发给媒人汪然明的Email。但就是这些羁旅穷途闲情偶寄的散碎文字,却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最摇曳多姿的一朵奇葩。若干年后,这位杨大明星嫁给了文坛领袖钱谦益,结婚之前,她换了一个名字叫柳如是。 柳如是的三十多封书信(尺牍)在晚明便结集出版,并被人誉为“艳过六朝,情深班蔡”——那是一种读来多么让人惊心动魄的美啊! 而美的不仅是文字,更是柳如是于旅次哀愁间张口即出的语文之美。 语文本美丽之事,古来男如钱镠,女如杨爱,无论操持何种职业,接受哪种教育,竟都能于轻松平淡之间,张口道出一种令今人瞠目结舌的美。而反观当下,还有多少人能口吐莲花,让语文之美灿然绽放于日常口齿之间?不说文盲与演员,即令接受过高等教育乃至中文专业出身者,又有几人能信手写出语文之美? 语文本美丽之事,何以至今天,竟这般粗鄙、丑陋乃至令人绝望呢? 语文乃美丽之事,自己应以何术使美丽的语文不粗鄙、不丑陋、不绝望呢? 以自己的努力,捍卫语文的美丽,并让语文继续美丽着,乃至更加美丽,乃今日吾辈之要务! 【点评】 考生在平静中做细致的分析,说的是语文中的美丽。文章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给人以语文的美感。文章文采斐然,语言准确,富有表达力。长短句结合使用,铺陈叙述,娓娓而谈,不失为一篇美文佳作。 首段点题,“语文本美丽之事”。 文章的主体分析为什么“语文本美丽之事”。——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又用了两个非常美的故事来为自己佐证。既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更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文章的语言亮点如题目中的“美丽”。本文的语言非常符合题目“语文本美丽之事”。 (1)长短句错落有致。开篇“直言为诗,曲而为文”等四字短句,夺人眼球。 (2)修辞让语言亮丽。如比喻的运用。 (3)引用增强文化底蕴。两则故事,引用胜于白话的述说。学科#网 文章结尾发出一种呼吁——“以自己的努力,捍卫语文的美丽”,读完有余音绕梁之感,令人回味。 (2014·北京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答案】 我自静默赏绳墨 凤凰择木,非梧桐不栖;夕阳余晖,非西天不息;落英缤纷,非黄泉不止。世易时移,然老规矩不移。不知经历过多少个春秋,又不知体验过多少风吹雨打,老规矩从繁盛到衰败,又若凤凰般涅槃重生。终究,老规矩就如古老的歌谣一样深入人心,抽不掉,拔不得。于静默中赏遍这老北京古老的“绳墨”,于这纷繁芜杂的尘世间,认人寂静,欢喜。 我自静默赏绳墨,赏罢它方知繁华。 北京的这些老规矩,是文化的深厚积淀,不得不让人惊叹。幼时总被祖父母强行灌输着这些思想,彼时总不禁对之嗤之以鼻,毕竟孩子们总认为被这些束缚。渐渐地,当初的孩子已然成长,终于懂得他们的用心良苦。“跟长辈们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等是对他人的尊重;“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等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这都体现了家庭教育的初衷。每一个老规矩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且行且珍惜。 我自静默赏绳墨,赏罢它倾了天下。 老规矩重新提起,是人们对文化的认同,亦是文化的归属。很多人不理解北京的这些老规矩,就像听话本的人,却不是故事里的人。对于我们而言,已经入戏太深,我们演绎着,经历着。“规矩”是指对文化传统的继承,是人们共同的约定,是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从当前现实来讲,这实际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恢复“老规矩”源于经济快速发展、开放环境下带来的精神危机,这是对文化的敬畏,对国家、族群的认同,是追忆、重拾“礼仪之邦”的需要。 我自静默赏绳墨,赏罢它散落百家。 我们都希望我们的信仰被世人尊崇且学习。就像北京的这些老规矩一样,它们经历了太多沧桑,当再一次登上舞台,出现在世人的眼前时,实属不易。文化是需要继承的,是需要发扬光大的。老规矩并不一定都那样完美,我们要做的是改良它,然后推崇它。国不可一日无法,家不可一日无规,校不可一日无纪,北京亦丢不了这些老规矩。就让老规矩陪伴我们,到遥远的地方。 你见或不见,老规矩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不念,老规矩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悟或不悟,老规矩就在那里,太阳照常升起,去它的领地,或者让我们去寻觅。静默,如我;淡然,若它。 【点评】 这篇满分作文在众多的文章中脱颖而出,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其一,思想深邃 辩证生辉。 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本文是以思想取胜的佳作。“老规矩”这个话题审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面太广,从“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等可谈传统礼仪规范,从“不管闲事”“做客不动人家的东西”可谈“处世之道,从“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又可谈家风传承的意义,若处理不当很容易泛泛而谈,或落入“假大空”的俗套之中。但这位考生灵活地将它们糅合在一起,而且不露痕迹,然后由个体升华至民族,指出“老规矩”中的文化认同、家国意识,同时以发展的眼光审视老规矩,指出“老规矩”须改良方能走得更远。作者眼界开阔,思维敏锐,透过老规矩的表象深入其内质,让人看到字面背后的文化价值、社会效应。全文观点鲜明、深刻,同时具有较强的辩证色彩,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其二,结构清晰 逻辑严密。 高考作文对结构要求亦较为严格,入题、论点的提出、论证层次的推进、行文的起承转合,都能见其功底,议论文尤其重章法。初看,本文采取了三个分论点行文的形式,不仅在形式上构成排比,显得井然有序,而且在逻辑上层层推进,第一个分论点“我自静默赏绳墨,赏罢它方知繁华”,肯定老规矩对个体的影响力;第二个分论点“我自静默赏绳墨,赏罢它倾了天下”,赞颂老规矩对民族文化的意义;第三个分论点“我自静默赏绳墨,赏罢它散落百家” ,言老规矩在更新中融入寻常百姓家。前面开的口子大,后面收得紧,可谓浑然一体。这样的结构安排,不仅能给人以视觉上的整饬之感,更显得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因而该文获得满分绝非偶然。 其三,语言精美 灵动生花。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优秀的文章离不开精美的语言载体。靓丽而灵动的语言能给人审美愉悦,从而在众多语言苍白乏味的文章中占尽风流,独领风骚。文章标题“我自静默赏绳墨”“绳墨”这一比喻巧妙而有韵味,暗扣“老规矩”话题,形象而生动;巧妙嵌入文言词,如“凤凰择木”“赏罢”“且行且珍惜”等用语典雅凝练,读来满口雅韵幽香;结尾套用仓央嘉措《见或不见》的诗意句式,富有诗意和哲思,充满了灵动的意味。 其四,开篇巧妙 抓人眼球。 起笔不凡,方能点亮华章。精巧的构思也源于开头之妙,作为议论文,通常的开头方式不外乎开门见山,抑或借材料引入话题。这篇文章则不落窠臼,“凤凰择木……非黄泉不止”融入古诗词之美,又构成一幅充满立体感、动态美的画面,融哲理于自然现象之中,暗示时序更迭,自然而然地引入话题“老规矩”,又以“凤凰涅槃之语扣材料“老规矩重提”,为后文的议论张本,可谓一箭双雕。 总体观之,此文以“绳墨”之喻亮出标题,行文分三个层次论述,步步推进。紧扣“老规矩”展开分析,内容丰富,涉及做人修养、民族文化,同时针砭时弊,把握时代脉搏,结尾化用诗句与开头呼应,有一气呵成之感。 【解析】 大作文真正的核心,在于考生们关注时代、思考生活的意识是否强烈和主动。今年题目中同样也预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