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混合运算 北京版 (1)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北京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二)”中《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混合运算》例1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的范畴。这部分内容是在2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百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是对百以内数加、减法运算学习的进一步完善,重点是深入理解连加、连减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能够运用竖式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另外,学生在一上对于加、减法问题的结构图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有借助直观理解“整体与部分”问题的学习经验。 我的思考:本节课连加、连减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难点,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运用多种方法正确、灵活的进行两步式题的运算。 教学目标 1. 1.深入理解连加、连减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连加、连减两步式题 2. 的运算顺序,能正确、灵活计算两位数的连加、连减。 3. 2.经历自主探索连加、连减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多样化,发展学 4. 生的运算能力。 5. 3.体会连加、连减问题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学习计算的价值。 10 教学重点难点 1. 1.深入理解连加、连减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连加、连减两步式题 2. 的运算顺序,能正确、灵活计算两位数的连加、连减。 3. 2.经历自主探索连加、连减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多样化,发展学 4. 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10 10 教学活动设计 10 教学活动设计 10 教学活动设计 10 10 教学活动设计 一、口算接龙,复习铺垫 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做几道口算热热身,帮小兔吃萝卜。 形式:课件逐一出示,一组学生开小火车口算,其余同学进行判断。 用“口算接龙”的形式复习百以内数的加、减法,为学习连加、连减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和孕状。 2分钟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学习连加 1.发现数学信息 同学们,花圃里的花都开了,有茉莉花、菊花和凤仙花!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2.理解“连加”问题的结构 要想求“三种花一共种了多少棵”,怎样列式? 32+27+26(板书) 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 老师这有三张表示三种花数量的小卡片,谁能到黑板上画一画,怎样能表示出“一共有多少朵花”呢? 在画之前,你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想怎么画吗? 32棵 27棵 26棵 ?棵 预设1: 32棵 27棵 26棵 ?棵 预设2: 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获取信息的能力。 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借助直观理解“连加”问题的结构,使学生对连加意义的理解得以升华。 2分钟 3分钟 表示把三部分合起来,所以要连加。 3.探究算法,明确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个两位数相加,现在是三个两位数相加,怎么算呢?请你在作业纸上用竖式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流,看看你们的方法一样吗? 3 2 + 2 7 5 9 5 9 + 2 6 8 5 算法1:用两个小竖式计算。 3 2 + 2 7 5 9 + 2 6 8 5 算法2:用一个大竖式计算。 这两种方法,学生汇报、交流: (1)每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明确运算顺序相同。 这两种算法一个用两个小竖式,一个用一个大竖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①算的顺序相同,都是先算32+27=59,再算59+26=85。 ②计算结果相同。(把结果写在横式上。) 3 2 2 7 + 2 6 8 5 算法3:三个加数摞起来相加。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沟通前两种方法间的联系,明确连加的一般运算顺序,即从左向右进行依次计算。 10分钟 这种方法同样给予肯定。 (二)学习连减 1.发现数学信息 仔细观察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 2.理解“连减”问题的结构 同学们,如果用这个大圈表示62棵白菜,它被分成了几部分? 你能把这三张卡片在圈里贴一贴吗?再用笔画一画,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三部分。 15棵 17棵 ?棵 62棵 5分钟 要想求剩下的部分,就得从整体里去掉用了的两部分,所以用连减。 现在你能看着图,说说这道题的题意吗? 题意明白了,怎么列式呢? 62-15-17(板书) 3.探究算法,明确运算顺序 等于多少呢?请你在作业纸上用竖式算一算。 算法1:用两个小竖式计算。 6 2 - 1 5 4 7 4 7 - 1 7 3 0 算法2:用一个大竖式计算。 6 2 - 1 5 4 7 - 1 7 3 0 这两种方法,学生汇报、交流: (1)每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明确运算顺序相同。 算法3:三个数摞起来相减。 6 2 1 5 - 1 7 3 0 借助“半成品”图,引导学生画结构图理解“连减”问题的结构,深化对“连减”意义的理解。 在学习连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连减,体现算法多样化。沟通前两种方法间的联系,明确连减的一般运算顺序,即从左向右进行依次计算。 8分钟 算法4:两个小竖式,先加后减。 1 5 + 1 7 3 2 6 2 - 3 2 3 0 如果出现算法3、4同样给予肯定。 (三)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连加、连减(出课题),学会了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做两道题检验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用竖式计算。 35+16+23 98-28-35 2. 9分钟 第1问:34+40+8=82(元) 谁用竖式计算的?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是口算的,你们真棒。在连加、连减的计算中,如果能口算,就口算。当出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不好算时,我们可以用竖式帮忙。 第2问:100-34-40=26(元) 或100-40-34=26(元) 三位数减两位数我们没学过,你是怎么算的?看来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有时可以灵活计算。 3.思考题。(机动) 2题包含多个信息,是连加、连减的综合练习。从中引导学生体会,能口算的可以进行口算;为了计算简便也可以改变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顺序,进行灵活运算,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你有什么收获呢? 通过让学生谈收获,强化本节课的知识。 1分钟 10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17棵 ?棵 62棵 32棵 27棵15棵 26棵 ?棵 32+27+26=85(棵) 62-15-17=30(棵) 6 2 - 1 5 4 7 - 1 7 3 0 6 2 - 1 5 4 7 4 7 - 1 7 3 0 3 2 + 2 7 5 9 + 2 6 8 5 3 2 + 2 7 5 9 5 9 + 2 6 8 5 ① ② ① ② 教学特色与反思 1.借助直观,深入理解“连加、连减”问题的结构。 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教材中出现了“加减法问题结构图”,目的是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独立画图有困难,课上为学生提供了“半成品”的结构图让学生去完善,以加深对连加、连减意义的理解。 2.算法多样,灵活计算,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本节课是计算课,但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各种情况的计算,学生已经学习过,因此理解算理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在探索计算方法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练习第2题,使学生在掌握连加、连减一般方法的基础上,体会计算的灵活性,从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10 1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