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据《史记•周本纪》所载,周自文王以下到幽王共12代13王,除孝王外,其余12王均为嫡长子继位为王。由此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是( )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皇帝制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根据材料“除孝王外,其余12王均为嫡长子继位为王”可知体现的是宗法制,B选项符合题意。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的选贤任能制度,A选项排除。 分封制是周朝的地方行政制度,C选项排除。 皇帝制度是秦始皇首创,D选项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宗法制的准确把握。 2. 《三字经》里说:“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维系西周长久统治的重要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井田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和维系了西周的统治,故A项正确。 B项是西周的经济制度,不是维系西周长久统治的主要原因,排除。 C项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 D项出现在元朝,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分封制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分封制的影响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对分封制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3. 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郡县制的推行 B. 科举制的设置 C. 九品中正制的实施 D. 中央集权的加强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琅琊王氏累世为官,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结合所学可知,家族门第成为授官依据是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九品中正制。需要掌握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九品中正制,考查对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 ) A. 秦朝的御史大夫 B. 唐朝的尚书令 C. 北宋的通判 D. 清朝的军机大臣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故常与知州争权”、“我是监都,朝廷使我监汝”,结合所学可知,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三个方面的措施,在削实权方面,设置通判监察地方官员,因此材料中描述的和知州争权者应是北宋的通判,故C项正确。 秦朝的御史大夫是中央监察机构,不负责监察地方,排除A。 唐朝的尚书令和清朝的军机处不符合“我是监都,朝廷使我监汝”,故B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北宋监察制度的变化。需要掌握北宋通判的作用。解题关键信息是“故常与知州争权”、“我是监都,朝廷使我监汝”。 本题考查对北宋判的作用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 1. 《明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纺织)面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这则史料能够说明的是( ) A. 官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B. 农产品商品化日益明显 C. 新型的雇佣关系出现 D. 重农抑商观念彻底改变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可知,反映的是雇佣关系的出现,说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故C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民营手工业发展,故A项错误。 B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而且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需要掌握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表现。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本题考查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表现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有学者认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并非始自中央而是地方。下列可以印证该观点的是( ) A. 洋务运动的兴起 B. 戊戌变法的出现 C. 辛亥革命的爆发 D.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答案】A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机器,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过程,故A正确; 戊戌变法是出现在中央的,排除B; 辛亥革命并不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排除C;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在洋务运动之后,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主要考查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一些地方实力派你自强求富为目的,掀起一场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 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所以此题实际问的是割占台湾的是哪个条约,根据所学知识,割占台湾的是甲午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其他选项不涉及台湾问题。 故选:C。 本题解答的关键信息是钓鱼岛,结合《马关条约》进行思考。 本题考查了《马关条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知识积累: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 “江城首义起风雷,万里神州荡浊埃。创立共和皇族废,三民硕果笑颜开。”该诗是为了纪念(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北伐战争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创立共和皇族废”可知,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C项正确。 AB两项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运动,排除。 D项是反帝反封建的战争,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需要掌握辛亥革命的功绩。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创立共和皇族废”。 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的功绩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如图是1926年10月10日上海三兴烟草公司在《申报》上刊载的一则香烟广告。运用该材料研究下列历史主题呈现最为全面的一项是( )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 ③物质生活的变迁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是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结合时间“1926年10月10日”,可知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①符合题意。 从时间信息来看,结合内容可知,题干材料无法反映实业救国思想的发展,②不符合题意。 题干香烟广告说明物质生活的变迁,③符合题意。 《申报》是报纸,属于大众传媒,④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故选:C 。 本题以材料和图片形式考查对1926年10月10日上海三兴烟草公司在《申报》上刊载的一则香烟广告的分析理解。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对图片的解读、分析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1. 1955年,亚非地区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针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误解,周恩来鲜明地提出( ) A. 一边倒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另起炉灶 D. 求同存异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1955年”、“万隆”可知,该会议是万隆会议,结合所学可知,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D项正确。 AC两项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与万隆会议无关,排除。 B项是1953年周恩来首次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与材料不符合,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万隆会议。需要掌握求同存异方针。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1955年”、“万隆”判断出是万隆会议,结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贡献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求同存异方针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如图漫画题为《快乐的竞赛--加油,追上来了》,生动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该漫画的寓意是( ) A. 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B. 人民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D. 工农业竞赛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答案】B 【解析】A.大跃进时期没有涉及到农业合作化运动,当时兴起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一五计划包括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其中对农业的改造就涉及到农业合作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有区别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向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 D.工业化不是为了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要求学生结合一五计划的内容和当时的时代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一五计划的内容特征和时代特点,其次要搞清楚,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时代区别。 1. 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 ) A. 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B. 确立“和平统一”的方针 C. 促成两岸“三通”的完全实现 D. 认同“一国两制”的构想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这是当年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故A正确。 确立“和平统一”的方针是在1979年,两岸“三通”的完全实现是在2008年,台湾当局并未认同“一国两制”的构想,故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解读和对相关知识的准确掌握。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家国情怀素养。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振兴的根本基础,没有祖国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振兴。 2.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 A. 党的创立,开天辟地 B. 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C. 秋收起义,转战农村 D. 万里长征,战略转移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沪浙红色旅游区”可知,地点是上海、浙江地区,结合所学可知,A项涉及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地点在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正确。 B项是南昌起义,地点是南昌,排除。 C项是秋收起义,地点是湘赣地区,排除。 D项是红军长征,地点是由江西转移到陕北,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地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沪浙红色旅游区”的分析判断出地点是上海、浙江地区,结合选项事件地点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地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当其他人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绝不能袖手旁观。”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态度。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终于在2001年底正式加入( ) A. 世界贸易组织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世界银行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答案】A 【解析】联系所学可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01年11月10日,中国被正式批准加入。从材料中“应对经济全球化”、“2001年底正式加入”等信息可知,应是中国入世。所以答案选A。 故选:A 。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在2001年底正式加入” 本题考查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呈现了航天员升入太空从事科研的场景,涉及到载人航天技术。下列各项成就与这一技术密切相关的是( ) A. 中国制成第一架飞机 B.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D. “神舟5号”飞船成功往返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明显是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神舟5号”飞船成功往返开启了中国的载人航天时代。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科技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我国科技发展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我国科技发展的表现,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2. 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汇编了一部法律文献,这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该文献是( ) A. 《十二铜表法》 B. 《民法大全》 C. 习惯法 D. 《权利法案》 【答案】B 【解析】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汇编了一部法律文献,名称为《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故B正确。 A是古代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排除。 C明显错误,排除。 D是英国的相关文件,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这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3. 德尔菲神逾说苏格拉底是全希腊最富有智慧的人,马克思说他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以下属于苏格拉底观点的是( ) A. 美德即知识 B. 万物始于水 C. 人生而平等 D. 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案】A 【解析】“美德即知识”强调通过教育而掌握美德这门知识,是苏格拉底的观点,故选A; “万物始于水”是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观点,排除B; “人生而平等”是古希腊的斯多亚学派的观点,排除C;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的观点,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苏格拉底”。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4. 1519年,一位航海家率领五艘海船向西航行,最终只有一艘海船完成环球航行后返回到欧洲,他本人也在途中因与土著人发生冲突而丧生。这位航海家是( )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答案】D 【解析】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材料反映的应该是麦哲伦船队全球航线,这位航海家是麦哲伦。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 有同学收集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素材,其中涉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阶级斗争”“暴力革命”“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等内容。他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 A. 《物种起源》的发表 B. 巴黎公社革命 C.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D. “四月提纲”的提出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阶级斗争”“暴力革命”“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正确。 《物种起源》属于自然科学,排除A。 巴黎公社革命发生马克思主义诞之后,排除B。 “四月提纲由列宁提出,不合题意,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阶级斗争”。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2. 如果说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把神从人的精神领域驱逐出去,那么,把神从有生命的领域驱逐出去的代表人物是( ) A. 伽利略 B. 牛顿 C. 达尔文 D. 爱因斯坦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所以说,把神从有生命的领域驱逐出去的代表人物是达尔文,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达尔文进化论诞生的历史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解读和对相关知识的准确掌握。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素养。达尔文进化论打破了造物主造人的神话,直刺神创说的要害,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 3. 1929年10月,当美国人还陶醉在繁荣的美梦中时,这一美梦却因残酷的现实而破碎。“残酷的现实”是指( ) A. 世界大战爆发 B. 经济危机 C. 罗斯福新政 D. 社会福利缩减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当美国人还陶醉在繁荣的美梦中”,说明当时世界大战,排除A; 结合所学,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暴跌,大危机由此开始,所以B符合题意。 罗斯福新政是在1933年,社会福利缩减是在二战后,排除CD。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危机,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929年10 月,当美国人还陶醉在繁荣的美梦中”“这一美梦却因残酷的现实而破碎” 本题考查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既实现美国人道主义动机,又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同时也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这段话比较恰当地评价了( )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北约的建立 D. 欧共体的建立 【答案】B 【解析】“既实现美国人道主义动机,又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同时也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指的是马歇尔计划,美国控制了西欧,遏制了苏联,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解题的关键是“既实现美国人道主义动机,又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同时也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解救了西欧的燃眉之急,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 2. 帕尔默指出:“在1991年,一场几乎是不流血的革命在世界共产主义的心脏发生了,毁灭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果。”这里所指的是( ) A. 苏联解体 B. 欧盟的成立 C. 东欧剧变 D. 两德统一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1991年,共产主义的心脏地区,以及俄国10月革命的成果,这些信息可以看出,为社会主义事业遭到巨大的挫败,这主要是指当时苏联解体。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解体,要求学生结合苏联解体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苏联解体的特点以及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3. 如图是二战后成立的某一著名区域性经济组织的会徽,该组织是( ) A. 北美自由贸易区 B.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 欧洲共同体 D. 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显示是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的国旗信息,故A正确。 BC明显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D是二战后出现的世界金融体系,故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组织的相关知识。对图片信息的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4.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人间喜剧》由91部小说组成,刻画了2400多个人物形象,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其文学体裁属于( ) A. 古典主义文学 B. 浪漫主义文学 C. 现实主义文学 D. 现代主义文学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可以看出该文学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故C项正确。 A项强调的理性,排除。 B项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排除。 D项强调反传统,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考查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1.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世界各国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图2 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走向。……从此,宪法精神被作为中国政治的最高精神和原则,成为近代政治制度的保障。以后的中国历史,尽管宪法的命运多舛,但宪法的精神一直维持不辍。 --刘庆楚《民族复兴史上的三大历史“飞跃”》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中央行政制度名称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设置体现了什么原则。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待权力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材料三中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政治走向的法律文献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小题1】(1)本小问的名称和影响,根据材料一的图示,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三省六部制下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了皇权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第一、二小问的思想家和主张,根据材料二的图示可以知道,反映的是三权分立,结合所学可以知道,这是孟德斯鸠的思想。第二小问的共同之处,结合三省六部制与三权分立可以知道,共同之处是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3)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1)制度名称:三省六部制。影响: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官制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共同之处: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3)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义: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美国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三省六部制、美国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准确把握。 1.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 --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材料二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明初开科取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中央会试首先是南北分卷,后来进一步按南、北、中地域分卷考试,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察举制始行于哪一朝代?其对官员素质的期待,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的治国理念? 分别指出魏晋和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据材料三,指出明中期以后“开科取士”的新规定及其作用。 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 【答案】 【小题1】(1)考查对察举制度知识点以及影响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 (2)考查对九品中正制度知识点及其影响知识点的掌握; (3)考查对开科取士知识点的理解,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有效理解能力; (4)考查对选官制度影响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能力。 故答案为: (1)察举制度开始于汉代;孝廉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治国理念; (2)九品中正制度;科举考试的主要特点是将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将选拨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 (3)新规定指的是对不同的地区实行不同比例录取;影响:这一措施有效解决了人才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4)一是选官制度有利于选拨人才,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二是选官制度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三是选官制度将选官权力集中到中央,强化了中央集权;四是选官制度有利于保障政治的稳定繁荣。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1)考查对察举制度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课本基础知识点的有效识记能力; (2)考查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知识点以及隋唐科举制度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3)考查对开科取士新规定意义的掌握,考查对材料中有效信息的分析理解能力; (4)考查对选官制度历史影响知识点的掌握能力,考查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本题考查对选官制度知识点的掌握,解答本题应当掌握: 1、察举制度开始于汉代;孝廉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治国理念; 2、九品中正制度;科举考试的主要特点是将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将选拨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 3、新规定指的是对不同的地区实行不同比例录取;影响:这一措施有效解决了人才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4、一是选官制度有利于选拨人才,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二是选官制度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三是选官制度将选官权力集中到中央,强化了中央集权;四是选官制度有利于保障政治的稳定繁荣。 1. 《人民日报》被视作中国社会的风向标,勾画着时代变迁的轨道。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刊有“中央人民政府万岁!”的口号。在前一天闭幕的政协会议上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施政纲领的全称是什么? 195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国庆社论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过去的十年。写出这十年间我国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 199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祖国万岁》的社论。祖国统一大业在这一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什么? 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请你畅想那一年10月1日的《人民日报》可能聚焦的主题。 【答案】【小题1】(1)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结合所学知识,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结合所学知识,澳门回归。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澳门回归。 (4)百年辉煌。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考查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施政纲领、我国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澳门回归,需结合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香港澳门的回归来解答。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香港澳门的回归,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材料一: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材料二: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重大努力。(史实即可) 某同学在探究改革开放40年的阶段划分时,确定了下列5个时间节点:①1978年;②1984年;③1992年;④2001年;⑤2012年。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的一个时间并说明将其作为历史阶段划分节点的理由。 从上述材料中提炼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 【答案】【小题1】(1)本小问的努力,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民主革命史实解答即可。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重大努力有1924年到1927年的国民革命运动,还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2)本小问,结合所学要分别说明以上时间是我国改革开放节点。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宣告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进一步对外开位的重要标志;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人新时代。 (3)本小问的财富,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推动我国伟大社会实践的强大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 故答案为: (1)史实:国民革命运动、“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2)示例: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②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③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④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进一步对外开位的标志;⑤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人新时代 (3)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推动我国伟大社会实践的强大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的复兴。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民主革命史实;改革开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 本题考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民主革命史实;改革开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