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盘锦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盘锦市高级中学 2019-2020 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历史共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孟子评述《春秋》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这说明孔子著《春秋》坚持 A. 以小见大 B. 有闻必录 C. 惩恶劝善 D. 述而不作 【答案】C 【解析】“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 秋》”说明孔子著《春秋》坚持恢复社会秩序,惩恶劝善,故 C 正确;A、B、D 材料未体现, 排除。 2.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A. 提倡民本 B. 强调理性 C. 呼唤仁爱 D. 倡导美德 【答案】B 【解析】苏格拉底的“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无关民本思想,排除 A;苏格拉底的“有 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无关仁爱和美德思想,排除 CD;“当仁不让与师”体现了反对 盲从权威,而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即强调正确的思考,都体现了理性的重要性,故 选 B。 3.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 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属于 A. 强调赏罚分明的法家思想 B. 认为人生无常的道家思想 C. 提倡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 D. 主张选贤任能的墨家思想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以德行来安排职位,按官职从事于职事,按功劳(的大小)决定赏赐 (的多少),衡量功劳(的大小)而分配俸禄。所以官吏没有永远不变的富贵,而百姓也不 会自始至终贫贱;有才能的人就选用他,没才能的人就使之居于下位,这句话体现了墨子“尚 贤”的主张, D 项正确。材料是墨子“尚贤”的主张,与法家赏罚分明的思想无关,排除 A。 材料是墨子“尚贤”的主张,与道家人生无常的思想无关,排除 B。材料是墨子“尚贤”的 主张,与儒家为政以德的思想无关,排除。所以选 D 4.根据学者许倬云的统计,春秋时期政要人物 516 人中出身寒微者 135 人,占总数的 26.%; 到了战国时代,在 713 位政要人物中,出身寒微者 243 人,占总数的 34%。对此现象出现原 因的推断,正确的是: A 宗族制度彻底瓦解 B. 世家大族向士族转化 C. 宗法制度开始下移 D. 私学教育的迅速发展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看,战国时期政要人物出身寒微的人数比例比春秋时期要大。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是私学教育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这一现象与宗法制无关,所以排除 A、C 选项。B 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联,故排除。 5.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 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这种变化 A. 体现了道家的休养生息政策 B. 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 C. 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 D. 使儒学独尊的地位得以确立 【答案】B 【解析】由题干所给材料中先秦儒学强调父子关系应“父慈子孝”,但到西汉突出了儿子对 父亲应“绝对服从”且成为法定义务,可见汉代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专制、服从等治国理念, 故选 B 项。道家的休养生息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A。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在题 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C 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的建议,重用儒生、发展儒学教育,使儒学处于独尊地位,不是在汉代以后,D 错误。 6.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 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B. 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 C. 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D. 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当时的地方豪强割据一方,敢于对抗中央,故 A 项错误;君权神授思想是西汉董仲舒 提出,属于儒家思想,B 项没有 C 项准确,不是最佳选项,排除;随着董仲舒新儒学地位的 确立,经过数百年发展,三纲五常尤其是其忠君思想在东汉被进一步强化,故东汉末年虽天 下大乱,割据势力及权臣大都不敢公然称帝,故 C 项正确;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强调入世, 关注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与权臣豪强不敢称帝的现象无关,故 D 项错误。 7.钱穆说:“宋朝的时代,在太平景况下,一天一天的严重,而—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 士大夫社会渐渐萌茁,……促进了在朝的变法运动。”下列思想主张最符合这种“自觉的精 神”是 A.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士大夫社会渐渐 萌茁,……促进了在朝的变法运动。”信息说明宋代士大夫注重救国救民的思想意识,故 B 项正确;A 属于变法思想;C 属于心学;D 是批判儒家思想的思想。 8.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认为“道”就存在于百姓的 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 A. 理论体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B. 进一步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C. 已具有一定的平民化趋势 D. 受到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王艮认为“道”就存在于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把 “道”由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把“道”从天上拉回人间,并赋予“道”以“百姓日用”的新 内容,可以看出心学已具有一定的平民化趋势,C 选项符合题意。心学理论体系未发生根本 变化,A 选项错误。进一步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和材料无关,B 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受到传 统民本思想的影响,D 选项排除。 9.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 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这种情况说明 A. 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 B. 有识之士反思君主专制制度 C. 儒家经典的权威受到了质疑 D. 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推动了学风的转变 【答案】D 【解析】材料中信息表明,随着“西学东渐”和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国内的一些文人学者, 不再空谈义理,注重实际,主张经世致用。故答案为 D 项。A 项,“开始”表述不符合史实, 排除;B 项,材料未体现反对君主专制等信息,排除;C 项,材料未体现儒家经典的权威性 变化,排除。 10.晚清学者俞樾“奉亭林为我(清)朝治汉学之先河”。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中道,“论清学开山之祖,舍亭林没有第二人”。二者称赞的是 A. 李贽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 B. 黄宗羲反君主专制的思想 C. 顾炎武对清代儒学的奠基 D. 王夫之唯物思想意义巨大 【答案】C 【解析】亭林先生是顾炎武的称号,“论清学开山之祖,舍亭林没有第二人”等字眼意在强 调顾炎武对清代儒学的奠基作用,材料根本就不涉及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物,所以只 有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1.汉代中医著作《汤液经法》把方剂命名为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等,宋 代官方主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出现了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这反映了 中医 A. 理念发生变化 B. 深受主流思想影响 C. 具有迷信色彩 D. 主要关注人的品行 【答案】B 【解析】据“汉代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到“宋代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 等新的方剂名”可得出其药剂名称的变化深受当时主流思想影响,故 B 项符合题意;“把方 剂命名为”“出现了方剂名”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中医方剂名的变化,与“理念变化”无 关,故 A 项不符合题意;汉代的药剂名称体现了迷信色彩,与宋代的信息不合,故 C 项不符 合题意;材料关注人的品行有一定表现,但不是主要原因,D 项不符合题意。 12.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甚至有人担 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被严厉禁止。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正确的是 A. 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 B. 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 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 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 官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来看,古代中国的统治者非常重视天文观 测,其原因是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以此维护统治。故答案为 D 项。中国古代天文学并非长 期落后,排除 A 项;统治者不是从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角度重视天文观测的,排除 B 项;C 项 与材料不符,政府天文机构可以观测天象,排除。 13.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 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这说明 A. 农业发展与传统历法结合 B. 文学创作与生活相联系 C. 文学作品呈现贵族化趋势 D. 农业生态环境开始关注 【答案】B 【解析】依据陆游的诗内容可知诗人熟悉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将它们引入文学创作之 中,可以说明文学创作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密切,B正确;A 项不符合题意,与“野人无历日” 相违;C 项不符合题意,陆游这首诗是反映农人的生产和生活,而非贵族化;D 项在题文中 没有表述。 14.一般认为,魏晋南北朝以前为书法的自发阶段,强调书法的实用功能(重需求),魏晋以 后为书法的自觉阶段,强调书法的审美功能(重追求)书法艺术有这样的发展的主观原因是 A. 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B. 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壮大 C. 中国汉字的发展和魅力 D. 东方审美情趣的影响 【答案】B 【解析】据题干“魏晋以后为书法的自觉阶段,强调书法的审美功能……主观原因”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笔墨纸张等文具属于物质条件,故 A 项错误;士人群体的壮大属于主观原因, 故 B 项正确;汉字的发展和魅力,并不属于主观原因,故 C 项错误;“东方审美情趣”说法 过于笼统,故 D 项错误。故选 B。 15.元代作家夏伯和指出“院本大率不过谑浪调笑,杂剧则不然,君臣如《伊尹扶汤》、母子 如《伯俞泣杖》、夫妇如《杀狗劝夫》、朋友如《管鲍分金》……又非唐之传奇,宋之戏文、 金之院本所可同日而语矣。”据此可知作者强调元杂剧 A. 注重演绎历史故事 B. 达到古代戏曲的高峰 C. 呈现世俗化、娱乐化趋势 D. 具有伦理教化功能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君臣”、“母子”、“夫妇”、“朋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 作者认为杂剧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伦理教化作用,D 正确。作者强调元曲不仅具有演绎历史故 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具有伦理教化功能,A 错误。本题未涉及戏曲高峰,B 错误。从“院 本大率不过谑浪调笑,杂剧则不然”,可知作者认为金之院本有世俗化、娱乐化的功能,没 有涉及杂剧,C 错误。 16.(原创)在《政治家》中,拍拉图认为治国(管理)之术是一门专门技艺,管理者对人 的管理必须是自愿而非强迫,并且管理者是能照顾人的心灵、关注人的灵魂健康的人。可见 柏拉图的治国理念 A. 把公民作为城邦主体 B. 是通过教化实现民主政治 C. 闪耀着人文主义色彩 D. 重在培养公民的健全人格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不出“把公民作为城邦主体”,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教化”,排除 B; 材料意在表明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而不是“公民的健全人格”,排除 D;根据“管理者对 人的管理必须是自愿而非强迫,并且管理者是能照顾人的心灵、关注人的灵魂健康的人”, 体现出人文关怀的人文主义色彩,故 C 正确。 17.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罪恶都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即使像勇敢、节制之类的优良品性, 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理性的心灵来指导,也不能使人为善。这一看法 A. 揭示了人性本恶 B. 揭露了商业社会的弊端 C. 强调了道德标准 D. 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理性的心灵来指导,也不能使人为善。”可知苏 格拉底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他主张知识即美德”,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人要有美德, 故 C 正确。苏格拉底是一个性善论者,排除 A;BD 题干没有体现。 18.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相信尘世是进行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的场所,反复出现在文艺 复兴时代种种乌托邦计划中的对正义和人道的统治的承诺,这些都并非来源于古代,而是来 源于基督教。”这一观点认为文艺复兴 A. 传承近代文化,追求现世幸福 B. 摒弃神学信仰,主张以人为本 C. 汲取宗教养分,彰显人的价值 D. 立足宗教传统,建立理性王国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文艺复兴相信尘世是进行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的场所,反复出现在文艺复 兴时代种种乌托邦计划中的对正义和人道的统治的承诺,这些都并非来源于古代,而是来源 于基督教”表明文艺复兴汲取宗教养分,彰显人的价值。故答案为 C 项。A 项,文艺复兴“来 源于基督教”,但基督教不是近代文化,所以文艺复兴不是“传承近代文化”,排除;B 项, 摒弃神学信仰,与材料中“而是来源于基督教”不符,排除;D 项,启蒙运动提出建立理性 王国,与设问中“文艺复兴”不符,排除。 19.1619 年,耶稣会教士金妮阁抵达中国澳门。这次远行给中国带来了七千多本书,其中包 括两本哥白尼撰写的《天体运行论》。此时传教士来华的背景是 A. 启蒙运动动摇了传教士的信仰 B. 宗教改革间接引发了西学东渐 C. 文艺复兴冲击了宗教神学权威 D. 生物进化论冲击了宇宙观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的时间:1619 年,这一时期西方正经历了宗教改革运动。A 选项时间过早, 启蒙运动在十七世纪中期才开始有一定的影响;B 选项符合时代背景,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 C 选项错误,文艺复兴对神学权威的冲击并没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且时间上也不符合;D 选 项与此无关。 20.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神学观点,恢复了信徒对上帝的虔诚信仰,开创了一种 德意志式的宗教理念这表明马丁·路德 A. 重现了古典文化的辉煌 B. 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D. 打破了宗教文化的垄断 【答案】D 【解析】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主,重现了古典文化的辉煌,故 A 项错误;材料 没有涉及宗教改革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故 B 项错误;文艺复兴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故 C 项错误;“因信称义”强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否定了罗马教皇和教会的作用,有利于 打破宗教文化的垄断,故 D 项正确。 21.启蒙运动不仅倡导一些核心价值理念,而且还发展出一整套如何实现核心理念的制度安 排;不仅讲自由、平等、博爱,还要讲如何建立一套制度来确保人民的权益和政治权力不被 滥用。这体现出启蒙运动的特征是 A. 迫求个人独立自由 B. 注重国家管理民主化 C. 倡导依法治国理念 D. 主张核心理念制度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介绍了启蒙运动中对核心思想的态度问题, 启蒙运动提出观念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启蒙思想家还对这些思想的实现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所以体现出理念的制度化,本题选择 D 选项。A、C 选项停留在理念层面;B 选项材料没有体 现这点。 22.1748 年孟德斯鸠发表《论法的精神》,他主张立法机关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贵族院由世 袭的贵族组成,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由各区域的人民选出的平民代表组成,两院同时有立法 权,有各自的议会、各自的考虑、各自的见解和利益。这一见解 A. 反映了三权分立的思想 B. 体现了近代代议制的特征 C. 深刻影响了英美等国议会制度的建立 D. 有效防止了专制独裁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由各区域的人民选出的平民代表组成,两院同时 有立法权”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选举和议会立法的两大特征, 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材料仅涉及立法权,没有涉及行政权、司法权和立法权三权 分立的内容;C 选项错误,英国议会有“议会之母”的称誉,在 1748 年之前已经建立,美 国议会中没有贵族院;D 选项错误,防止专制独裁应该是制衡机制的作用,尤其是对行政权 的制约机制。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23.某西方学者指出:“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这些思想家认为具有 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材料中“这些思想 家” A. 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B. 开启了人与上帝的直接对话 C. 提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D. 设计了“理性王国”的政治蓝图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自文艺复兴以来,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伴随着科学认识的发展, 在 17 世纪至 18 世纪出现了启蒙运动,在运动期间,思想家们用理性、科学的方法探索人类 政治发展的道路,涉及了“理性王国”的政治蓝图,D 正确。文艺复兴复兴了古希腊人文主 义精神,A 错误。宗教改革开启了人与上帝的直接对话,B 错误。牛顿力学揭示了宇宙运行 的奥秘,C 错误。 24.1687 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对支配天体运动的若干定律的发现,推 动了启蒙运动,并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牛顿的发现推动启蒙思想家 A. 相信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B. 发现了支配人类的永远不变的法则 C. 提出了自由放任主义理论的一般原则 D. 宣扬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的基本原则 【答案】B 【解析】由“他对支配天体运动的若干定律的发现,推动了启蒙运动”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 动深受经典力学影响,相信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存在法则,故本题答案选 A 项;B 项说法 错误,人类社会没有永远不变的法则;C 项是受工业革命影响提出的,与牛顿经典力学无关; D 项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启蒙运动的内容。 25.某学者曾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 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像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 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为动物的后裔。”据此推 断“两次重大的打击” A.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B. 推动自然科学体系的初步建立 C. 对人类的自身价值观造成冲击 D. 打击了基督神学权威 【答案】D 【解析】第一次是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第二次是达尔文进化论思想,二者都打击了基督神 学权威,D 正确;进化论是启蒙运动思想影响,A 错误;B 是文艺复兴影响;C 不符合材料主 旨。 二、材料题 26.中国古代各家对教育有着不同的主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乱……“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 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 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是从根本上培育社会 的元气。 ——闫志《历史突围:图说春秋战国》 材料二 他(韩非)理想中的境界是,“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 为师。”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在董仲舒看来,老天生民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就设立君王以使民善之。因 为民性不善,才有立王的必要。民得之于天的未善的性,要接受君王的教化才能变善,君王 的天职就是通过教化使民性成善。 ——摘编自曹影《“性三品”:董仲舒社会教化的理论根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为达目的,他提出了哪些主要 主张? (2)材料二中韩非子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主张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董仲舒的基本主张及理由。为此,汉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综合以 上材料,指出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 【答案】(1)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从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化民众,匡正社会秩序。 主张:仁、礼 (2)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作用:稳定社会秩序,推动变法。 (3)主张:社会教化理由:人民有善质而未实现,君主有教化人民的责任; 措施:设立太学和郡国学; 教育服务于政治、以儒学教育为主、私学和官学并存。 【解析】 (1)根据“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 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可得出目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强调“仁”和“礼”。 (2) 主张:根据“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可直接得出结论;作 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思想在当时相对其它思想派别来讲具有加强统治的实用性,同时 也推动了秦国等国变法的出现。 (3) 主张:根据材料“老天生民有善质而未能善, 于是就设立君王以使民善之”可以知道 结论是“社会教化”;理由:根据材料“因为民性不善,才有立王的必要”等可以得出结论; 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兴办学校加强儒学教育;特点:从目的、内容与形式等方面分析挤 得出。 2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伏尔泰(1694—1778 年)实际上是启蒙运动的化身,他用各种各样的文学形式 对广泛的主题进行评论。伏尔泰最大的成就可能是在先前笛卡尔主义盛行的法国支持了英国 式的经验主义。这不仅意味着他鼓动法国思想家接受牛顿的得到经验证实的科学体系,而且 也意味着他鼓励他们在知识倾向上减少一些抽象的和理论的东西,更多地解决日常问题。 伏尔泰致力于评论当时的问题,是公民自由的热心代言人。在这方面他的战斗口号是 “清除丑行”,所谓“丑行”指各种形式的镇压、狂热、偏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认为 “因为意见不同而迫害他人的人与怪物无弄”。因此,他在给一个反对者的信中写道:“我 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后来一直被作为个人自 由的最高原则。在所有的偏执中,伏尔泰最痛恨宗教偏执,因为它完全建立在愚蠢的迷信基 础上。伏尔泰也常常抨击世俗国家实行专制统治。特别是他认为英国的议会制度比法国的专 制制度更可取,同时国家的政策导致无意义的战争时,这些国家的行动就是犯罪。 伏尔泰作为乐观主义启蒙原则的宣传家使他的思想——通过“清除丑行”使人类迅速 向前发展对那一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伏尔泰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思想的影响。 【答案】(1)思想:①提倡自由;②崇尚科学,反对宗教迷信;③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 立宪制。 背景: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②法国封建专制统治强化;③英国启蒙思想 的影响;④自然科学的进步。 (2)影响: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解析】 (1)第一小问思想,根据材料“他鼓动法国思想家接受牛顿的得到经验证实的科学体 系”“致力于评论当时的问题,是公民自由的热心代言人”“最痛恨宗教偏执,因为它完全 建立在愚蠢的迷信基础上”“抨击世俗国家实行专制统治”“认为英国的议会制度比法国 的专制制度更可取”可以概括出答案。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资本主义的发展、 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启蒙思想的影响、自然科学的进步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2)根据材料“通过‘清除丑行’使人类迅速向前发展对那一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否定专制制度、推动启蒙运动的发展、思想解放、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 响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 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 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 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 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 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 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二:在当时文人看来,词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 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 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 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 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 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并概括宋代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2)据材料二,概括宋词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兴盛的主要原因。 (3)宋代的思想文化虽然繁荣,但是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艺复兴”。结合所学 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其原因。 【答案】(1)背景:统治阶级忽视传统儒家伦理道德;追求奢靡享乐。 进步:崇尚道德;主张力行,务实。 (2)特点:平民化、世俗化;具有娱乐艺术性;自由活泼;。 原因:更能表达个人情感;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文人对文学艺术的创新。 (3)原因:封建政治体制的束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理学、宋词和宋代思想文化发展的阻碍因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 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宋代理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 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宋代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根据材料 中的“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 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等信息可以分析得出是崇尚道德;主张力行,务实。 (2)宋词的主要特征,根据材料中的“词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 段”“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 足”等信息,可以分析得出平民化、世俗化;具有娱乐艺术性;自由活泼等等。其兴盛的主 要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 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3)宋代的思想文化虽然繁荣,但是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艺复兴”,联系所学可知, 从政治方面来看,是由于封建政治体制的束缚;从经济方面来看,是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 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