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讲义小说阅读的鉴赏评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讲义小说阅读的鉴赏评价

第三节 鉴赏评价 走 进 高 考  【p221】‎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赵一曼女士 阿 成 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 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 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 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 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 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 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半年多的相处,使韩勇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等。赵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 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 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 追到阿什河以东2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宪勋及他的叔父,将他们逮捕。‎ 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 我去的时候,在那里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 赵一曼被枪杀前,写了一份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有删改)‎ 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②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本题题干已经将赵一曼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定位为“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首先我们要调用平常的阅读积累和生活常识,理解这两个特点的内涵。“拔俗的文人气质”指主人公心思细腻、生活浪漫等特点,“职业军人的冷峻”指主人公意志坚定、从容淡定等特点。然后带着这些信息,通读全文,重点关注文中赵一曼与此特点有关的言行。如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用民族大义和真情感化青年,用深情的、甜蜜的语调讲述战斗生活中有趣的、欢乐的生活等都是其“拔俗的文人气质”的体现。而面对严刑拷打不屈服,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等都是其“职业军人的冷峻”的体现。据此对原文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即可。]‎ 考 点 探 究  【p222】‎ 考纲在线 文学类文本阅读 ‎3.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简要解读 ‎(一)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重要语句”,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或富有艺术表现力的关键性语句。对此类语句,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把握文章就会失之偏颇。‎ 现代文阅读中考查的“重要语句”主要有:①内涵丰富的语句;②表达有特色的语句;③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语句;④结构较复杂的语句。‎ 句子的含意一般分为基本含意和深层含意。句子的基本含意即表层意义或字面意义,常不难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指语境意义和句外意义。语境意义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如概括意义、哲理意义、象征意义等;句外意义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意义,这种意义通常是借助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而产生的。深层含意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语言表达艺术”,是指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它包含三个要素,即表现手法、语言特征、表达效果。文学类文本的语言表达艺术,是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手段之一,一般具有形象化、凝练含蓄、感情色彩强烈等特点。‎ 文学作品的语言,是语言艺术塑造形象、表达主题的基本工具。它以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作者加工提炼,具有准确、鲜明、生动,富有形象性和感染力等特点。叙事性文学作品的语言,可以分成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两大类:①人物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对话、独白,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应该是性格化的语言,要能充分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②叙述人语言,也就是作家在作品中描绘人物、叙述事件、描写环境、评价生活等使用的语言。所谓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就是具体评说这两方面的语言在刻画人物、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效果。‎ 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在语言上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譬如:‎ 小说的语言:讲究形象、生动,多用描写,如人物的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等,细描、白描或侧面、正面描写。环境描写则是对景物、环境的刻画,有社会环境,也有自然环境。‎ 散文语言:讲究散而有神,短小生动,比喻、排比、拟人、类比的手法也常用。‎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表达艺术”重在艺术性。‎ 试题往往要求说出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并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以及语言技巧和手法的赏析等,这些都是文学作品阅读中的重要考点。同时,对语言的品味赏析也是其他考点如感知形象、概括主题、把握作者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向的有效途径,是丰富的信息源。可以说,语言的品味和赏析是文学作品阅读中最基础的步骤。‎ 鉴赏语言主要考查的角度为:①词语的锤炼;②句式的选择;③修辞格的选用;④整体的语言风格。‎ ‎“鉴赏语言”解题要领:‎ ‎1.要结合所表达的内容作分析 ‎ 语言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鉴赏语言最忌讳的是就语言谈语言和用“生动、形象、强调”这一类套话来代替具体的分析和鉴赏。‎ ‎2.要分析语句的组合关系 所谓组合关系,包括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组合关系。譬如,分析动词的表达作用,‎ 一般结合着它所带的宾语作分析;分析形容词、副词的表达作用,就要结合着受它们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作分析。有时某种语言技巧是用完整的句子来显示的,就要作结构分析,这样可以帮助提高鉴赏的正确率。‎ 设题角度Ⅰ: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命题形式】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意;②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意思;③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思。‎ ‎【答题要领】①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对重要句子含意的考查通常情况下是考查句子中某个或某几个词语的丰富内涵。‎ 答题步骤:抓关键词——上下勾连。‎ ‎②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有的重要句子,就是因为它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所以我们在分析句子的时候,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还原手法+作用+情感(把握修辞——由表及里)。‎ ‎③结构复杂的句子——句子本身有时结构比较复杂,需要对这类句子给以足够的重视。不同结构的句子强调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对句子每一部分都要给以解释。‎ 答题步骤:复杂句子简单化+写关键解析+作用+情感。‎ ‎【典型题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将军的部队 李 浩 我越来越多地想到他了。想到他,我感觉脚下的土地,悄悄晃动一下,然后空气穿过了我,我不见了,我回到了将军的身边,我重新成为了干休所里那个二十一岁的勤务员。‎ 将军的部队装在两只巨大的木箱里。向昔日进行眺望的时候,我再次看见了那两个木箱上面已经斑驳的绿漆、生锈的锁,闻到了生锈的气味和木质的淡淡的霉味。‎ 对住在干休所里已经离休的将军来说,每日把箱子从房间里搬出来,打开,然后把刻着名字的一块块木牌从箱子里拿出来,傍晚时再把这些木牌一块块放进去,就是生活的核心,全部的核心。直到他去世,这项工作从未有过间断。‎ 那些原本白色的、现在已成为暗灰色的木牌就是将军的部队。直到现在,我仍然无法说清这些木牌的来历。我跟身边的伴儿说的时候,他只给了我粗重的喘息,并未做任何的回答。我跟他说,我猜测这些木牌上的名字也许是当年跟随将军南征北战的那些阵亡将士们的名字吧。我的猜测是有道理的,可后来,我在整理这些木牌的时候,却发现,上面有的写着“白马”“黑花马”“手枪”,而有一些木牌是无字的,很不规则地画了一些“O”。也许,将军根本不知道那些阵亡战士的名字?‎ 将军非常缓慢地把其中的一块木牌拿出来,看上一会儿,摸了摸,然后放在自己的脚下。一块块木牌排了出去。它们排出了槐树的树阴,排到了阳光的下面,几乎排满了整个院子。那些木牌大约有上千个吧,很多的,把它们全部摆开可得花些时间。将军把两个木箱的木牌全部摆完之后,就站起身来,晃晃自己的脖子,胳膊,腰和腿,然后走到这支部队的前面。‎ 将军说,我记得你,当然。我记得你的手被冻成了紫色。是左手吧?‎ 将军说,你这小鬼,可得听话呀。‎ 将军说,我不是叫你下来吗。‎ 将军说,马也该喂了。‎ 他用手使劲地按着眼角边的两道皱纹。‎ 有时将军也和我聊一些和他这支部队相关的陈年旧事。譬如一个战士特别能睡,打完一场战斗,将军一发出休息的命令,即使他站着也会马上鼾声如雷。他脚还特别臭。将军说我原本想让他当我的警卫员来着,可我受不了他的臭脚。说到这里时将军的声音很细,‎ 并且有种笑意。他笑起来的样子让他年轻了很多。‎ 将军还跟我说过逗蛐蛐、抓毒蛇、吃草根一类的小事,说过某某和某某的一点琐事,他很少跟我谈什么战争。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谈。要知道将军一生戎马,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要知道将军在这无数次的战争中很少失败,要知道他现在指挥的这支木牌上的部队,很可能是在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啊。‎ 我悄悄地留下了两块木牌,那是两块没有写字的木牌,上面画的是“O”。原来我留下的木牌是三块,那一块木牌上写的是“白马”,对我这样一个从农村里出来的孩子来说,白马让我感到亲切。不过后来我把白马给将军送了过去,我看见那匹白马从浓烟中站起来,回头望了一眼,似乎还有一声嘶鸣,然后甩下一路嗒嗒的马蹄声绝尘而去。白马是属于将军的。‎ 对于将军那些木牌名字的来历,我曾经做过调查,当然这种调查是随意性的,我只是偶然地向有关的人提及,他们对我的问题都只能是摇头。似乎没人曾向将军提供过什么阵亡将士的名单,至少将军离休后没有。‎ 那么木牌上的名字是如何得来的呢?它们是在什么时间成为了木牌,装满了整整的两个木箱?……‎ 倒是干休所的王参谋向我提供了一个细节。他说他见过一次将军发火,那时我还没有来到干休所。他看见将军紧紧抓住一块木牌,对着它大声说,你就是再活一次,我还得毙了你!‎ 当时王参谋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将军把那块木牌扔出了很远,木牌划过地板时发出了一阵很脆的声响。过了很久,将军突然对王参谋说,你把木牌给我捡回来。将军接过了木牌,用手擦了擦上面的尘土,然后小心地把它放回了那些木牌之间。王参谋说他记不太清了,他记得好像他把木牌递到将军手上时,将军的眼红红的。‎ 我的手指,抚摸着我一直收藏的那两块木牌。在我混乱的生活里它的位置却是一直都没变过。而现在,我抚摸着它们,感觉上它们变小了,但比以前更重了。‎ ‎(有删改)‎ 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他用手使劲地按着眼角边的两道皱纹”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运用动作描写和肖像描写来刻画将军的形象。②写出了将军年岁已高和内心的伤感。③表现出将军对自己部队里的士兵与马的思念之深。‎ ‎[考生在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丰富含意时,要注意联系语境、文章主旨、句子特点等去分析,这样才能抓住句子的深层意蕴。‎ 具体方法:‎ ‎(1)联系语境。一般来说,语句的含意常在其前面或后面的句子中就有表述,答题时,可以直接引用原句,或者理解后进行转述。‎ ‎(2)联系文章主旨。有些文章,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的小事中,其中有些句子就需要着眼于全文的中心,从整体上领会和感悟全文的主旨才能理解。这一方法最适用于文眼句,因为文眼句本就是彰显作者的主要情感与观点,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 ‎(3)抓住句中关键词。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它们常常是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 ‎(4)抓住所用修辞。运用特定的修辞手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和目的。辨析修辞手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即,将使用了技巧的句子“翻译”成没有技巧的句子。‎ ‎(5)分析句子性质。描写性的句子,要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如果描写对象是人,答题的落脚点应是人物的内心、性格等;如果描写对象是景,‎ 答题的落脚点应是景物所营造的氛围。对抒情性的句子进行分析时,要抓住对谁的什么情感,或因什么而产生的什么情感。对于议论性的句子,要明辨是非和事理中的逻辑关系。‎ ‎(6)分析句子位置。如是总领句,句意就从其后面的内容入手总结;如是过渡句,要前瞻上文,后顾下文;如是总结句,要根据上文内容归纳句意;如是照应句,则要分析其照应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和对文章结构起到了什么作用。‎ ‎(7)分析句子结构。如果是复杂的单句,先找出句子主干,后归纳修饰限制语及补充成分的作用;如果是复句,则要先区分分句间的关系,后体会整个复句的意思。]‎ ‎(二)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不同体裁的文章,在塑造形象时所用表现手法有所不同。小说作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描写,以及故事情节和社会环境来塑造形象;托物言志类散文,通过描写物象的特点塑造物象,从而表达作者的情感;戏剧则通过人物的动作、矛盾,尤其是具有动作性的语言来塑造形象等。欣赏作品的形象,即要求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物象。‎ ‎“鉴赏作品形象”解题要领:‎ ‎1.从作品实际出发 这就是从作品中具体人物自身所具有的东西出发。这里的“东西”是指人物自身的言行以及作品对具体人物所作的其他种种描写和评述,而不应是用现成的概念往人物身上套,不能贴标签,更不能将人物自身所没有的东西强加于人物。‎ ‎2.对人物性格应有简要分析 这就是说,对人物的性格不能仅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作表述,还要联系作品的事实作简要分析。譬如对某人的分析,“极为敬业”这是概括性表达;“总想把自己应办的事情办好”,这便是简要分析。没有这样的分析,“极为敬业”就会成为适用许多人的“套话”。‎ 评价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表述清楚。‎ 设题角度Ⅱ: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命题形式】①概括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指出作品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简要概括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有哪些性格特点;③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对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态度);④分析作品中物象的作用。‎ ‎【答题要领】①赏析人物形象首先要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其次是要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精神风貌、思想感情及形象意义等。一般可从四个方面去把握:第一,重视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作品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②赏析物象主要是考查物象在文中的作用。物象的作用一般有:在结构上起贯串全文的线索作用。在内容上起表现作品主题、突出人物形象(或主要物象)的作用。‎ ‎③答题步骤:按总分(或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人物(事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结。‎ ‎【典型题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爱的名义 袁省梅 一九四六年秋的一天,羊凹岭的阳光很好,风也柔和,绸子般拂在李妮的脸上。‎ 李妮纳着鞋底,竖起耳朵听屋里男人跟人低低地说话,她不安地向左右巷子看个不停,一针要拉好一会儿。‎ 男人他们在说什么?李妮不知道。男人不对她说。李妮是男人的童养媳,男人却唤女 人姐。男人从县城的学堂回来后,就忙了起来,经常出去,一出去,几天都不回来,也有人来家里找男人。人一来,男人就唤李妮出去,嘱咐她别远走,坐门口。‎ 李妮知道男人是叫她看着人,她隐隐觉得男人在干大事,可她不问,一句也不问,提着蒲团端着针笸箩就坐到了大门边,有人来,她就咕咕地唤鸡,或者喵喵地叫猫。屋里的声音忽地就静默了。‎ 有一天,李妮从门缝看见屋子的土墙上挂了一块红布,红布的一角有灿灿的镰刀锤子样。‎ 男人和两个人站在红布前,举着拳头……李妮一惊,针扎到了手上,心慌慌的轻手轻脚地又坐到了门口,还好,巷里没人。李妮听说过红布的故事。李妮没想到男人也跟红布有关系。李妮的心一下子热热的。‎ 一个深夜,男人发高烧,咳咳着唤来李妮,把一个布包交给李妮,说,姐,这个很重要,关系着五仙村一村人的命。‎ 男人说,姐,你行吗?‎ 李妮说,你行我就行。‎ 男人点点头,说,姐,让你受苦了。‎ 李妮眼里一热,却装作镇定地说,放心,我在信就在。‎ 李妮把信揣在肚兜里,转脸走时,说,我有一个事。‎ 李妮说,我想在那块红布前,也举一下拳头。‎ 男人不解,为啥?‎ 女人说,因为你在红布前举过。‎ 男人的心一下就柔软了起来,心潮涌涌荡荡。男人是没想到他的童养媳他的姐姐,一个看上去粗粗笨笨的女人原来有思想觉悟。‎ 男人从墙缝里掏出一团柴草,柴草里摸出一个布包,打开布包,李妮看见了那块红布。男人把红布挂在墙上,告诉李妮这是党旗,共产党的旗。男人说,在党旗下宣誓,就是共产党员了,就要为人民做事。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流血牺牲不怕,严刑拷打不怕。‎ 男人看着李妮说,你怕吗?‎ 李妮说,不怕。‎ 男人说,入党,得经过上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审查。‎ 李妮说,我等。‎ 李妮要走时,男人扯过一条围巾给李妮围上,说,冷,小心点。‎ 李妮知道,围巾是男人县城的女同学送他的。可李妮没有拒绝,李妮喜欢男人给她的这份温暖。‎ 李妮没想到送完信后,屋门洞开,不见了男人。‎ 李妮抱着围巾,坐在地上嗷嗷地哭。李妮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果然,再看见男人时,是在县城的乱坟岗。男人被敌人暗杀了。‎ 日子长长短短地过着,李妮的每个晚上,都要抱着那条围巾说一会儿话,家长里短,社会变革,唠唠叨叨,有什么就说什么。隔上一段日子,李妮还要把那面党旗拿出来,挂在墙上,想起男人在党旗前举拳头的样子,也举个拳头,笑一阵,哭一阵。‎ 好多年后,县志上有了男人的名字,县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上也刻下了男人的名字。男人是解放战争时期一名共产党员,组织参加了多次对敌战斗,发展了多名共产党员……年老的李妮每年都要抱着围巾抱着那面党旗去陵园祭奠男人。李妮去的日子不是清明节,而是男人叫她送信的那个日子,是她在党旗下举拳头的那天,也是男人给她围上围巾的那天。‎ 李妮把党旗挂在碑前,上了供品,点了香烛,围上围巾,举起拳头,喃喃一会儿,然后,就走到碑前,在男人的名字上划来划去,划着划着,‎ 李妮的脸上就划出了一行行的泪水。‎ 李妮从陵园出来,还要到政府办公的地方去。李妮要政府给她一个名分——她是男人的媳妇。‎ 李妮一遍遍讲她的童养媳的故事,讲婆婆给他们成亲的故事,讲男人跟人在党旗前宣誓的故事……独独的,她不讲自己送信、放哨的事。李妮觉得这些跟她要的名分没有关系。政府经过调查,给了李妮军人家属的荣誉,再编写县志时,男人的故事里就多了一个名字——李妮。政府还要给李妮一笔抚恤金,李妮不要。李妮抱着男人给她的围巾,抹着眼泪说,有这个名分就够了。‎ ‎(有删改)‎ ‎1.小说中的“李妮”这一人物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感情深挚,思想觉悟高:她深爱着男人,她渴望获得名分——烈士的妻子;她理解男人为革命、为人民所做出的无私奉献;她不讲自己送信、放哨的事,不要政府抚恤金。②向往革命,追求进步:从她向男人表示“想在那块红布前,也举一下拳头”的愿望,以及后来她每隔一段时日就取出党旗挂起,举拳等场景可见她深受男人革命理想的熏陶,积极向上。③小心谨慎,从容镇定:她承担放哨任务,默契配合,认真、警惕;她承担送信任务(把信揣在肚兜里),胆大心细。‎ ‎[分析、概括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方法指导:1.表现人物特征的手法。(1)衬托。①侧面衬托:用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②对比衬托:两个人物相互对比,或一个人物前后的行为形成对比。(2)细节描写。①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折射人物的经历、命运。②语言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文化修养、思想性格和心理活动等。③动作描写: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④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凸显人物性格。‎ ‎2.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①筛选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内容信息,主要根据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分析。②筛选并分析人物某方面性格特征的评价,这些评价常常是带有倾向性的议论。③分析文中用比喻等手法描写人物形象的重要语句,理解其丰富的内涵。④分析文中人物的称谓,确定用词的感情倾向和褒贬色彩。⑤结合文章主题和时代背景,分析文中人物在事件过程中的表现。‎ ‎3.结合文本分析人物某方面的特点。①分析题干,明确要求分析的是人物哪些方面的特点。②回文筛选反映人物特点的语句,包括细节描写和人物的经历等,并对其进行分析。③筛选符合题干的内容,如果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点,注意分类。④组织答案:列举事例+分析(概括),切忌只罗列事例。]‎ ‎2.“红布”与“围巾”这两样东西在小说叙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从情节结构看,“红布”与“围巾”起到连缀故事、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②从形象塑造看,“红布”与“围巾”是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物质载体,小说通过这两个事物刻画出人物丰富的思想性格。③从主题内涵看,“红布”与“围巾”这两个关键物象,蕴含着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一是对党的忠诚,对革命的向往;二是李妮对男人刻骨铭心的爱。‎ ‎[小说中物象的作用:①情节上,反复出现,串联起小说的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小说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严谨的作用。②人物形象上,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物象的特征与人物的性格特征相互映衬或形成对比)。③主题上,物象具有象征意义,揭示时代背景,‎ 暗示或深化小说的主题。④环境上,衬托环境。]‎ ‎(三)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鉴赏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其实是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观点和审美情趣解读与取舍的过程。此类鉴赏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对作品蕴含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正确解读;二是对解读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进行取舍和评价。‎ 所谓“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是对于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价值观、世界观作出评价。如评价人物形象的语言、行为、思想等。读者在阅读时,应当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对作品的价值判断做出一定的评价。本考点不仅能考查出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鉴赏评价能力,同时也能考查出学生的思想水平。‎ 审美,特指人对客观事物美丑的主观判断,具有主观能动性。其判断所依据的客观尺度,是事物生命力的有无与强弱,因此审美有同一性;其主观尺度,是人的善恶功利观以及因人的不同人文背景和文化修养而来的审美差异,因此,审美常因人而异。“真”:是客观世界真实存在的,如人物形象身上兼备优缺点,在现实社会具备的普遍性、真实性等;“善”:是引导人向善,如人物形象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等;“美”:可以是内容上的,如风景美、风俗美、人性美、人格美,可以是形式上的,如结构安排的曲折美、语言美,可以是作品风格上的,如优美、壮美、凄美等。‎ 主要考查的角度为:①作品内容与文章结构;②艺术形象;③写作背景与作者创作倾向;④作品语言。‎ 常用答题模式:人物或物象特征(句子含意,景物意境……)+情感(主旨)分析+评价。‎ ‎“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解题要领:‎ 评价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一是要迅速找准作品的价值判断,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还要分析其论证材料,特别是正反的事实材料,其中往往蕴含着作者的好恶感情。除了对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外,还要善于通过把握关键词语来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要善于从目的、启示等方面开窍。譬如在速读文章之后,要考虑:a.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他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b.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什么道理,给了我什么有益的启示?或者存在什么不足之处?第一问需进行客观分析,第二问要寻找自我感觉,两者的结合点即作者的观点和价值判断。还要善于从隐含信息处开窍。作品的价值,有时分散在多处说,这时我们就得把散布的表现作者观点的必要信息筛选出来,然后加以连缀组合。捕捉隐含信息的方法有四条:①联系上下文,体会隐含信息;②抓关键词语,联系时代背景,捕捉隐含信息;③透过明示信息,挖掘隐含信息;④从全文的主要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中体会隐含信息。‎ 设题角度Ⅲ: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命题形式】①分析评价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②判断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所作出的评价是否正确。‎ ‎【答题要领】具体说来,把握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可从以下四个角度切入:‎ ‎①从了解作者创作倾向入手。了解这一作品是作家在什么时期创作的,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情况,该作家的一般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②从分析文章结构入手。善于把握文眼,寻找关键句、过渡句等。把握统摄全篇的“文眼”,剖析“片言”与“众辞”的依存关系,有助于深刻领会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③从分析艺术形象入手。包括作品所写的客观事物形象和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作品的形象,可以折射出作者对所写主题的是非、爱憎、好恶的思想感情和倾向。‎ ‎④从分析作品语言入手。要披文而入,先透过语言外壳初步了解粗略的结构,然后再反复读至“入情”,从而了解作者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典型题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一只白鹭 萨拉·朱伊特 初夏六月的一个夜晚,小女孩希尔薇赶着牛,顺着一条狭窄的小路,穿过黑黝黝的森林,向祖母的房子走去。当希尔薇急匆匆穿过森林朝心爱的家走去时,她又想起曾和父母一起居住的那个肮脏而又拥挤的工业城镇。‎ 突然,不远处传来一声尖利的呼哨。希尔薇知道这不是鸟儿友好的呼哨,它有股坚定劲儿,是一个人发出的。接着她就看到了一个年轻人。他高高的个子,带着一支枪。那陌生人和她并排走了起来。回到家,陌生人向她面带笑容的祖母讲了他遇到的麻烦。“我一直在搜寻各种鸟儿,却想不到迷了路。我能在你家住一宿吗?”“当然,你可以住在我们这儿,我们不大宽裕,但不会嫌你的。”祖母说。‎ 饭后,他们都坐在外边。那年轻人说他是一名收集鸟类的科学家。“我用枪把它们打下来,加上专门的化学防腐剂,把它们制成标本。我家的书房中收藏着100多种不同的鸟儿。”他慢条斯理地说道。‎ 她的祖母自豪地说道:“希尔薇对鸟儿知道得也挺多的,对森林非常熟悉。森林里的野兽常常径直走来从她手里吃面包。”‎ ‎“两天前,我在离这儿不远的地方看到一只白鹭。你也看到过么?”年轻人问道。希尔薇默不作声。“这是一只羽毛柔软洁白、两腿细长、个头挺高的奇鸟。它很可能把巢筑在大树顶上。”希尔薇的心呼呼狂跳起来。她认识那只奇怪的白鸟!她在森林的那一边看到过。那年轻人两眼紧盯着希尔薇。“谁告诉我白鹭藏身的地方,我就给谁10美元。”‎ 那天夜里,希尔薇尽梦见她和祖母拿着那10美元所能买到的好多好多奇妙的东西……第二天,希尔薇和那年轻人在森林里呆了一天,看到好多种鸟儿。年轻人向希尔薇讲了这些鸟儿的好多事情。希尔薇望着那年轻人时,眼中充满了爱慕。她从未见过这样英俊漂亮的人,一种奇异的兴奋充溢她的心房。‎ 这天夜里,希尔薇久久不能合眼。她想出了一个计划,既能让祖母得到那10美元,又能叫那年轻人高兴。‎ 当太阳即将升起之时,她悄悄地穿过森林,来到一棵大松树下。希尔薇猛地用小手抓住、用赤脚夹住大松树粗糙的树干,向上爬去时,尖利的干枝杈猫爪般地在她身上抓划。她愈爬愈高,黏糊糊的松脂使她的手指僵硬不听使唤。东方开始发白。她终于爬到了最高的树梢。她的小脸蛋看上去就像一颗淡淡的晨星。金色的阳光撒向苍翠的森林。两只苍鹰在远远的下方缓缓地比翼盘旋。她感到好像自己也能在云彩之间展翅飞翔。‎ 突然,希尔薇瞥见一个白影闪现,越来越大。只见一只长着宽阔的白翅和修长的脖子的鸟儿飞掠而过,停落在她下面的一根松枝上。这只白鹭向蹲在附近一棵松上窝里的伴侣叫一声,就扇起翅膀飞走了。希尔薇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现在她知道那只野鸟儿的秘密了。下来时,她尽力不去想她受的伤,她只愿意想:告诉那陌生人该上哪儿去找白鹭窝时,他会对她说什么。‎ 大约一小时后,希尔薇走进了厨房,祖母和那年轻人站起身来。他的眼睛和善而又深奥地盯着希尔薇那双深灰色的眼睛。他可以付给希尔薇和她的祖母10美元。说出她的秘密的美妙时刻到来了。但是,希尔薇却默不作声。白鹭是如何飞过金色的天空,她和它又是如何从云端一同望着太阳升起,她都记得一清二楚。她不能说。她不能说出白鹭的秘密,那样会要它的命的。‎ 那天晚些时候,年轻人失望地离开了。希尔薇感到很伤心。好想做年轻人的朋友,‎ 但他再也没有回来过。‎ 和猎鸟人相比,鸟儿是不是更好的朋友?有谁能知道呢?‎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百家经典》,有删改)‎ 怎样理解小说结尾一句“和猎鸟人相比,鸟儿是不是更好的朋友”的含意?请结合文本分析,并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年轻人是个科学家,知识丰富,英俊潇洒,很有吸引力,应该是很适合做朋友的,可是他却杀害鸟类、制作标本,这令希尔薇困惑迷茫。②白鹭是一种奇鸟,美丽而充满生命活力,给希尔薇带来美好的感受,像朋友般亲近和谐。③“更好”是一种比较,也是一种抉择,表现了希尔薇对年轻人行为的反感、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命的尊重。‎ 感悟:对于自然,人类不应该占有、掠夺与杀戮,而应该是尊重、爱护;人类应该和自然平等、和谐相处;自然养育人类,人类应爱护自然。‎ 技 巧 导 津  【p228】‎ 一、鉴赏评价的考查点与题型 ‎1.含义和作用——问标题 ‎【命题形式】‎ ‎①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个标题含义的理解;②试分析以“××”为标题的作用。‎ ‎【答题要领】‎ ‎(1)注意标题的字面义(表面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 ‎(2)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①设置了悬念。‎ ‎②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 ‎③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 ‎④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 ‎⑤饱含深层含义,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分析人物形象——问形象 ‎(1)表现人物的手法:‎ ‎①直接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神态,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②间接描写: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环境烘托。‎ ‎(2)塑造人物的作用: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突出主旨;具有典型性、社会意义等。‎ ‎[命题形式、答题要领见本节考点探究设题角度Ⅱ]‎ ‎3.分析环境描写——问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的作用:‎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象征和暗示;⑥深化主旨。‎ ‎(2)社会环境的作用:‎ ‎①交代时代背景;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环境描写技巧:‎ ‎①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反问、反复、设问、对偶等。‎ ‎②表现手法:衬托、铺垫、渲染、想象、对比等。‎ ‎③各种结合:动静结合、时空结合(高低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面结合等。‎ ‎④白描、细节描写等。‎ ‎【命题形式】‎ ‎①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②分析指定环境描写的技巧。‎ ‎【答题要领】‎ 阅读文本时,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分析环境描写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如鲁迅的《祝福》在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的更是诸多方面,既有男女不平等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等问题;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既有人心冷漠问题,又有社会事业落后问题。在祥林嫂一生的苦难史上,不同的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社会环境一般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通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祝福》中表现封建贞操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因此,在欣赏时,我们就得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只有这样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从中认识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由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与分析能力。我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越深刻,对作品中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就越深刻。阅读分析作品时,应该自觉地将作品描写的社会环境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加以比较,进而深刻认识作品中的社会环境。‎ ‎4.分析语言风格——问语言(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风格分类:平实古朴、明白晓畅、平白如话、简洁明快、典雅清丽、淡雅疏朗、寓庄于谐、幽默风趣、犀利辛辣、充满哲理、含蓄深沉、韵味悠长、浓郁乡土气息、田园牧歌情调等。‎ 语言运用特点: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多样。‎ 分析时注意:既要注意作品遣词造句特点、修辞特点,又要注意将这些形式上的特点与作品的内容结合起来。知 识 积 累 【p229】‎ 文学作品鉴赏知识、技法表解 论题 角度 赏析点 基本理论 主要效用及赏析术语 赏析方法 主题 思想 及其 表现 主题 思想 主旨 通过全部材料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 基本思想:某主张,某情感,某意愿,某哲理等。写作意图:批评什么,歌颂什么,号召什么等。‎ 全面分析,正确理解,准确概括。‎ 表现 材料 事件、景物、形象等;引用、议论、抒情等。‎ 材料是形成观点或主题的基础和支柱,是文章的血肉,所析要真实、典型、全面,与观点一致。‎ 找出材料,归纳要点,揭示意图,凸现主旨。‎ 技巧 象征、用典、对比、衬托、讽刺、渲染、比兴、寄寓等。‎ 详见“艺术手法”。‎ 围绕主旨,阐明表现手法的运用情况,略说其作用。‎ 艺 术 手 法 主 要 表 达 方 式 自称 第一人称,用“我”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所思所想为文。‎ ‎①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真切感,增强表达效果;③常作线索。‎ 指出第一人称使用情况,分析其作用、好处。‎ 对称 第二人称,又叫“直接谈话式”,第一人称的变化形式。‎ ‎①直接对话,真切自然;②直面对象,便于抒情;③若对象为事为物,则具拟人化作用。‎ 说明使用情况,分析作用、好处。‎ 倒叙 将记叙内容中的片段提前写。‎ ‎①强调突出被倒置部分的内容;②造成悬念,吸引读者;③避免平铺直叙,使情节富于变化。‎ 说明倒叙情况,指出强调的内容并分析倒叙的好处。‎ 插叙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某一片段。‎ ‎①补充内容,使之更突出;②补充内容,使情节更完整;③补充内容,照应上文或为下文作铺垫。‎ 说明插叙情况,指出补充内容,分析作者用意。‎ 人物 描写 描写人物形象的用法,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 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增强形象的感染力和语言的生动性,有的还有推动情节发展、体现主旨的作用。‎ 分清描写类别,指出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景物 描写 作品中对自然风光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①交代或暗示时代背景,为人物设置活动空间;②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③烘托人物,使形象更突出;④具有推动情节、预示结局的作用。‎ 概括说明景物内容,分析作用、好处。‎ 白描 以勾画特点、不设喻、少修饰为特征的描写方法。‎ ‎①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征;②语言简洁洗练,真切自然,毫无做作之嫌。‎ 引述白描文句,说明事物特征,分析白描好处。‎ 摹状 对景物作细腻入微的描摹,有摹声、摹色、摹形等。‎ ‎①绘声绘色,穷形尽相,使事物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②‎ 例说摹状种类,说明作用、好处。‎ 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间接 抒情 与“直抒胸臆”相对,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借人写己、叙事抒情等方式。‎ ‎①将抽象的情感表现得具体形象,便于读者接受和理解;②表意委婉,抒情含蓄,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说明间接抒情的方式,分析其作用、好处。‎ 现身 说法 以自己的经历、遭遇为例,对人进行讲解或劝导。‎ ‎①能有力地论证文章观点;②能丰富文章材料,充实文章内容;③增加可信度,增强说服力;④显得真切自然,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概括材料内容,指出论证对象,说明作用、好处。‎ 比喻 论证 用设喻的方法阐明观点。‎ ‎①化抽象为具体,将道理讲得形象生动,深入浅出;②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增强议论的说服力。‎ 指出喻体、本体,说明所论证观点,分析作用、好处。‎ 夹叙 夹议 叙事中穿插议论、抒情。‎ 熔多种表达方式于一炉,笔法灵活,摇曳多姿;以叙事为基础,以议论来点睛,以抒情来造势,以描写作渲染,增强文章表现力、感染力。‎ 概括叙事、议论、抒情的内容,分析其如何结合,解说写法、好处。‎ 艺 术 手 法 主 要 表 现 手 法 象征 用具体事物代表特定意义。‎ ‎①形象表现思想情感;②具有深沉、含蓄之美;③启发读者联想、思考,增强艺术感染力。‎ 找准本体,指出征体,归纳象征意义,分析其效用。‎ 对比 将相反的事物或事物相反的方面进行比较的表现手法。‎ ‎①反衬正方,突出其鲜明特征,凸现主旨;②表现作者好恶褒贬;③给读者深刻印象和启示。‎ 找出对比双方,揭示对比用意,说明对比效用。‎ 衬托 用次要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要事物,有正衬、反衬两类。‎ ‎①从侧面突出事物特征,表现主旨;②表意委婉,含意隽永,耐人寻味,启发读者联想、想象。‎ 找出衬托双方,揭示衬托用意,说明衬托效用。‎ 用典 采用典故表情达意,含用事、用文两种。‎ ‎①用古人古事,借人写己,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委婉含蓄地表达思想情感;②用诗文名句,佐证文意,增强说服力;③用典可增强文化气息和文学情味,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可读性。‎ 指出用典处,解释典故内容(指用事),分析用典意图,说明用典效用。‎ 比兴 比,即打比方;兴,‎ 比:取喻设譬,形象地表情达意。兴:①“‎ 指出比兴手法,说明运用情况,‎ 即托物起兴。古诗和民歌常见手法。‎ 先言他物”,托物发端,触物生情,烘托气氛,奠定基调;②“引起所咏之词”,总起下文。‎ 分析作用、好处。‎ 讽刺 用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揭露、嘲讽或戏谑对象,有冷嘲热讽之分。‎ ‎①鲜明地揭示对象的本质特征;②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褒贬好恶;③幽默风趣,增强战斗性、批判性或感染力。‎ 引用讽刺词句,说明讽刺对象及特征,分析其效用。‎ 渲染 在高潮或主体出现前,对环境、场面、事件、人物等作浓墨重彩的描写。‎ 营造气氛,设置铺垫,奠定感情基调,预示情节结局,增强合理性、连贯性,增强表现力、感染力。‎ 概述渲染内容,指出渲染目的,分析渲染作用、好处。 ‎ 主 要 结 构 技 法 开门 见山 文章开头直接显示中心。‎ ‎①突出中心,使主题鲜明突出;②总领全文;③引起下文;④行文不枝不蔓,干脆利落。‎ 说明开头情况,指出全文中心,分析开头好处。 ‎ 卒章 显志 文章结尾时显示中心。‎ ‎①深化文章内容,升华主题思想;②总结全文,使结构完整;③有水到渠成之感,‎ 说明结尾情况,指出全文中心,分析结尾好处。‎ 有强调之效。‎ 过渡 层次段落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语或句子。‎ ‎①承上启下,使内容连贯,文脉畅通;②使结构严密,衔接自然。‎ 引出过渡文句,说明承上启下情况,分析作用、好处。 ‎ 题文 照应 文章题目与正文的照应。‎ ‎①紧扣中心写作,不枝不蔓,行文紧凑集中;②反复点扣题目,对中心有强调突出之效。‎ 找出点扣题目的文句,分析反复点扣的作用、好处。‎ 首尾 呼应 文章开头与结尾的照应。‎ ‎①重复开头内容,突出中心,深化主题;②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严谨。‎ 找出首尾呼应文句,分析其作用、好处。‎ 前后 照应 上下文间内容的前呼后应。‎ ‎①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②构思精巧,行文缜密,结构圆合严密。‎ 找出伏笔与应笔,分析其作用、好处。‎ 伏笔 叙事性作品中为下文情节内容的出现预设的埋伏。‎ ‎①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②构思精巧,行文缜密,耐人寻味;③结构圆合严密。‎ 由应笔上溯,找出伏笔,从意料之外发现情理之中,从而分析作用、好处。‎ 起承 转合 文章基本结构方式,即开头、展开、转折、结尾。‎ ‎①有头有尾,结构完整;②章法井然,结构清晰;③环环相扣,结构连贯;④接应自然,结构严密。‎ 概括段落大意,说明段间关系,分析结构特征。‎ 艺 术 手 法 主 要 修 辞 方 法 比喻 打比方。有“语言艺术之花”之誉。‎ ‎①生动形象,突显特征;②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③引发读者联想,激发读者共鸣。‎ 引出原句,分析本体、喻体和相似点,指出所突出特征,述其好处。‎ 借代 用相关事物代替所表达事物。‎ ‎①突出特征,强调重点,增强形象性;②委婉含蓄,幽默俏皮;③有时具有回避掩饰作用。‎ 引用原文,找出借体和本体,指出特征,述其好处。‎ 拟人 把物当人写,将物人格化。‎ ‎①突出事物特征;②赋予无生命事物以生命,赋予无情感事物以感情,使语言形象化,显得生动活泼;③便于抒情,激发想象,加强感染力。‎ 引出原句,分析所突出的特征,说明拟人好处。‎ 夸张 有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物作夸大或缩小描述,以显特征。‎ ‎①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激发联想;②鲜明表达褒贬好恶,引起共鸣;③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引出原句,分析所突出特征,说明其好处。‎ 对偶 由两个字数相当结构相同的语句构成的语言艺术形式。‎ ‎①句式整齐,音节匀称,抑扬顿挫,音乐感强;②‎ 引出对偶句,细析对称美。‎ 表意凝练,概括力强,具警策之美;③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便于吟诵,便于记忆。‎ 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构成的语言艺术形式。‎ ‎①强调内容,增强说服力;②强化抒情,增强感染力;③造成气势,增强表现力;④层递还能逐层深入地阐说事理,有深化内容之效。‎ 引出排比句,说明其效用。‎ 设问 为引人注意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①通过自问自答,强调思想内容或情感态度;②引起人们注意,令人深思,发人深省;③能辅助反映思维过程,起理清思路、提纲挈领的作用。‎ 引出问句,判明类别,说明答案,分析效用。‎ 反问 用疑问形式从反面表达正面的意思。‎ ‎①加强语气,显得义正词严,引起读者注意,增强表达效果;②变化句式,打破平板,掀起波澜。‎ 引出问句,判明类别,说明答案,分析效用。‎ 反复 有意让某些词句重复出现,有连续、间隔之分。‎ ‎①强调突出所反复的内容;②一唱三叹,能加强节奏和抒情效果;③间隔反复还具有串接文句文段、连接内容、分清层次之用,不断强化内容。‎ 引出反复文句,说明反复种类,分析反复效用。‎ 反语 又叫“说反话”,用与本意相反的词句来表达本意。‎ 多用于批判对象,揭露对象本质,进行讽刺嘲笑,语中含刺,能增强批判性、战斗性。具幽默感。‎ 引出反语词句,解释其本意,分析修辞效用。‎ 双关 又叫“一语双关”,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类。‎ ‎①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意委婉;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能增强抒情效果;③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找出双关词句,说明其双重含义,分析作用、好处。‎ 博喻 ‎“莎士比亚式比喻”,用两个以上比喻表现事物特征。‎ ‎①多侧面多角度表现事物,使其特征更鲜明突出;②生动形象,而且有气势,能增强抒情性和表现力。‎ 找出博喻文句,指出其中喻体,说明所突出事物特征,分析博喻好处。‎ 通感 指采用不同感觉间相互沟通与挪移的方式描摹对象。‎ ‎①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突出特征,增强表达效果;②调动读者多种感觉,激发联想,耐人寻味。‎ 引出通感文句,分析移觉情况,说明表达效用。‎ 艺 术 手 法 主 要 艺 术 特 征 抑扬 结合 有意压低或抬高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巧作抑扬,造成“落差”,使人、物特征更鲜明突出,‎ 概括段意,说明抑扬结合情形,分析作者用意,‎ 形象更丰满,能鲜明地表情达意,增加文章波澜曲折之美,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吸引力。‎ 略说写法好处。‎ 虚实 相生 ‎“虚”指作品中的空白或想象性内容,“实”指实物实景。‎ ‎①留下“空白”,让读者从虚中想象实,从实中体会虚,激发想象,增强吸引力;②有虚有实,虚实结合,丰富内容,充满想象,增强表现力。‎ 概括材料内容,辨明虚实性质,分析用意好处。‎ 动静 结合 动态描写与静态描绘的结合。‎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甚至静景动写,动态静描,能突出事物特征,将对象表现得活泼有致,使文章跌宕起伏,灵活多变,富于诗意,充满美感。‎ 举出实例,分析动静结合情形,指出用意、好处。‎ 有张 有弛 张指情节紧张激烈,弛指情节舒缓迂回。‎ 时而轻松舒徐,时而扣人心弦,有急有缓,有起有伏,错落有致,耐人寻味,引人入胜。‎ 概括情节内容,说明张弛结合情形,说明作用好处。‎ 详略 得当 详写与略写结合。‎ ‎①有详有略,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充实内容,凸现中心;②或惜墨如金,或用墨如泼,‎ 概括材料内容,说明详略安排,分析详略原因,说明用意好处。‎ 参差变化,摇曳多姿。‎ 忽离 忽合 离指放得开,合指收得拢。‎ 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欲即欲离,不即不离,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生动感人,引人入胜。‎ 举出实例,分析离合之处,解说意图和好处。‎ 时断 时续 叙事时故作中断,然后续叙。‎ 熔叙议描抒于一炉,行文连贯而富于变化,可激起叙述的波澜,生动活泼,灵活多变。‎ 举出实例,说明如何断如何续,分析意图和好处。‎ 波澜 起伏 情节高潮迭起,有起有落。‎ 使冲突更激烈,矛盾更集中,主题更突出,人物性格更鲜明;情节安排波澜壮阔,大起大落,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概括情节内容,说明几起几落,说明作用好处。‎ 常 见 布 局 谋 篇 技 巧 文眼 诗文中体现主旨的词句。(诗中的叫诗眼)‎ ‎①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凸现中心,使主题鲜明突出;②总领全文,总摄全篇,使结构更加圆合。‎ 引出文眼词句,说明总摄作用,分析巧设文眼的好处。‎ 以小 见大 ‎①以小见大,‎ 说明小的材料,‎ 用具体材料表现重大主题,用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 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大道理;②避免空泛,使文章有血有肉,内容充实。‎ 概括重大主题,分析以小见大的好处。‎ 线索 贯穿文章始终,起材料组织作用的人物、事物或情感。‎ 一线串珠,将零散材料组成有机整体,条理井然,结构严谨;显示思路,清晰文脉,突出中心。‎ 概括材料,找出线索,说明具体表现,分析效用。‎ 情节 通常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构成,可有序幕、尾声。‎ ‎①凸现主题思想;②塑造人物形象。‎ 概括情节内容,分析情节结构,说明用意、好处。‎ 形散 神聚 用一组材料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中心。‎ ‎①众星捧月,散而不乱,形神兼备,中心突出;②材料丰富多样,内容博大精深,增大文章容量,丰富读者见闻。‎ 概括材料内容,找出中心主旨,分析写法好处。‎ 点面 结合 概括事实与典型事例结合的选材、组材技巧。‎ ‎①有点有面,全面而深入地反映事物,突出特征,更具感染力;②材料多样,富于变化,增强可读性;③便于读者形成全面完整印象,增强说服力。‎ 概括点、面材料,说明结合方式,分析作用、好处。‎ 悬念 通过设伏、中断等方式造成的对情节的期待心理。‎ 造成悬念,引人注意,突出有关内容,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找出造成悬念的方式,揭示悬念内容,分析其好处。‎ 增加行文的起伏之美。‎ 意外 在情节结局时突现逆转,出人意料。“欧·亨利笔法”。‎ 打破常规,异峰突起,既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高潮迭现,波澜再兴,令人叫绝。‎ 概说意外情节,分析其合情合理处,略说其好处。‎ 巧合 情节安排中偶然因素的利用。‎ 无巧不成书,偶然中有必然。使内容更集中,矛盾更突出,冲突更激烈,人物性格显现更充分。‎ 概说情节内容,分析偶然中的必然,略说其好处。‎ 语 言 特 色 常 见 语 言 特 征 或 风 格 准确 周密 语言运用准确,无懈可击。‎ 用词精确,无法替换;用语合乎客观实际,合乎事理逻辑,合乎语法规范,体现人物、事物个性特征。‎ 举出实例,分析其如何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 言简 意赅 用最少的词句表达丰富的意义。‎ 主要为“炼语”赏析。特征是以少胜多,言简意丰,简洁洗练,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举出实例,揭示内涵,概说其特征。‎ 生动 形象 语言活灵活现,‎ ‎①‎ 举出实例,‎ 具体形象。‎ 人物语言个性化,言如其人;②描写逼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③运用多种辞格,新鲜活泼;④注意词语选用,注意句式变换。‎ 分析其生动形象的成因或表现。‎ 朴素 自然 语言自然不做作,少雕饰。‎ 发自内心,出于至诚,感情真挚;明白如话,清新自然,不堆砌,少修饰,不做作,真切平实,通俗易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举出实例,说明表现(白描、口语、大众化),概说好处。‎ 含蓄 蕴藉 语言含义深刻,含而不露,言在此而意在彼。‎ 引而不发,含而不露,欲言还休,富有言外意、弦外音、话中话,深沉厚重,深蕴含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举出实例,揭示其丰富内涵,略析其成因(象征、双关、暗示等)及好处。‎ 幽默 风趣 语言诙谐机警,活泼有趣。‎ 运用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等手段,突出事物特征,揭露事物本质,富于讽刺意义,增强批判性和说服力,令人轻松愉快,忍俊不禁。‎ 举出实例,说明用意,分析好处。‎ 庄重 典雅 语言平实沉稳,严肃郑重。‎ 采用典范书面语,‎ 举出实例,说明成因和用意,略说好处。‎ 拒绝俚词俗语;常用古语词、成语;多用专有名词、术语;多长句、复句。庄重严肃,堂皇正大,深沉厚实,义正词严。‎ 清新 明快 语言干净利落,明白晓畅。‎ 语言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斩钉截铁,单刀直入,一语中的,一针见血,痛快淋漓,雅俗共赏。‎ 举出实例,分析特征好处。‎ 绚丽 华美 语言酣畅淋漓,辞藻华丽。‎ 辞藻华丽,注重修饰,表意细腻,体物入微,穷形尽相,多用辞格,讲究技巧,富于联想、想象,纵笔泼墨,气势如虹,内容丰富,表意充分。‎ 举出实例,分析特征好处。‎ 音律 和谐 语言具有音乐美。‎ 合辙押韵,节奏匀称,平仄调配,抑扬顿挫,音律讲究;多用叠词象声词,多用整句,多用四字短语。读来朗朗上口,听来悦耳动听富音乐性。‎ 举出实例,分析成因好处。‎ 整散 结合 整句(对偶、对比、排比、反复、顶真等)与散句错杂。‎ 语言具有整齐美、对称美、复叠美、回环美、错落美,活泼多致,丰富多彩,‎ 引出整句,分析其语言美感,略说整散结合之妙。‎ 显得文采富赡,文气十足,情浓意满,酣畅淋漓。‎ 艺 术 形 象 主 要 艺 术 形 象 人物 形象 作品中主人公或一般人物。‎ 是某一类型人物中的典型代表,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是作家反映时代、凸现主题的工具。‎ 先总说代表性或典型性,然后逐一举例分析其个性特征,最后总说典型意义。‎ 意象 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是抒情达意的载体。‎ 是景物和情意的结合体,既表现为客观景物,又含有主观情感或理念,是作者抒情达意的工具。意象的组合,形成作品的意境。‎ 先找出物象景象,然后揭示其中包含的情意。可进而概括意境特征。‎ 物象 托物言志类作品其情意的载体。‎ 作品中集中描写的物具有多方面的特征,能形象地生动地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特征,寄托着作者的志趣和追求。‎ 找出物象,举例分析其特征,归纳其对人生的启发意义。‎ 象征 形象 象征类作品中的象征体。‎ 既具有一般事物的特征,又具有人类某抽象集体或事物的特征,‎ 找出象征体,例析其特征,归纳其象征意义。‎ 形象而深刻地体现着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理想或追求。‎ 诗中 有画 鉴赏作品的画面美。‎ 选取典型景物,加以科学组合(顺序、视角、主宾),进行细腻描绘(声音、色彩、动静),凸现景物特征,构成画面,抒发情感,令人赏心悦目。‎ 选取哪些景物,如何描写,构成怎样的画面,抒发何种情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