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夏津一中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夏津一中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夏津一中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 ‎1.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纷纷走上游说谋官之路。孔丘周游列国,难偿治国之愿;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这说明(  )‎ A.游说谋官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入仕途径 B.人才适应时代的要求关系着个人理想的实现 C.武将比文官更具社会进步的建设性 D.社会的混乱无序造成用人的无理性 ‎2. 《吕氏春秋》指出:“听群众之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孙膑贵势……”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  )‎ A.认为国君应听取民众建议治国 B.全面解释了春秋各流派的主张 C.看到了各学术流派的思想特点 D.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先进性 ‎3.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老子 孔子 韩非子 B.墨子 孔子 老子 C.孔子 韩非子 墨子 D.孔子 韩非子 老子 ‎4. 《资治通鉴》指出:“汉历中衰,当更受命……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宜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这体现( ) ‎ A.无为而治的思想 B.外儒内法的观念 ‎ C.尚贤非命的主张 D.天人感应的学说 ‎5.“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 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上述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 ‎ A.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 B.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 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    D.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 ‎ ‎6..魏晋时期,名士喜好纵论以《老子》研究为核心的玄学,高谈佛道,写出了不少哲理诗。此现象(  )‎ A.对程朱理学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B.反映了道佛两教的哲学化趋势 C.表明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已蜕变 D.奠定了唐代诗歌的基本风格 ‎7. 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朱熹意在(  )‎ A.适应皇权的需要 B.倡导重德修身 C.宣传“存天理,灭人欲” D.维护纲常名教 ‎8. 他试图从精神层面化解16世纪的社会危机,强调突出个体道德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否定用外在的天理来管束人心。“他”是(  )‎ A.程颢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9.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这表明(  )‎ A.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 B.“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 C.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 D.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 ‎10.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 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 ‎11.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变得更近,由此形成了 ( ) ‎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12.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由此可以推断(  )‎ A.程朱理学不受重视 B.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 C.妇女教育受到重视 D.儒者忠君报国值得称道 ‎13. 王夫之系统批判理学,建立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他主张( )‎ ‎①“道在气先” ②“理在气中” ③“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④“更不言一,亦不言理”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 黄宗羲等人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材料意在说明明末清初思想(  )‎ 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 B 适应了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C.本质是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 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15. 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 A.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B.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C.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 ‎ 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16.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17.柳诒徵《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 超过于宋之馆阁矣。得书易,则读书者不甚爱惜。”其主要原因是( )‎ ‎ A.印刷术的发展 B.科举制度完善  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 ‎ ‎18. 《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 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 19 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 世 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 ( )‎ A.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 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 ‎19.剪纸、杨柳青年画等民间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这些民间艺术的题材多样, 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为广大群众喜 闻乐见。民间文化的繁荣主要反映出( ) ‎ A.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政府对民间艺术的扶持 ‎ C.文人对民间文化的推广 D.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0.“车”的原始文字特别像一辆行进的马车。观察下图,通过“车”字的演变,得出的汉字演变规律正确的是(  )‎ A.由表音和表意两部分构成 B.以图画为基础逐渐演变 C.美观性逐渐突出,实用性逐渐减弱 D.始终没有脱离象形文字的特点 ‎21.“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  ) ‎ A.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 B.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 C.小说着眼于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 D.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 ‎22. 明清时期的文化与 以 往 相 比,具有 新 时 代 特 征 的表现为( )‎ ‎①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②伴 随 封 建 经 济 的 发展,市 民 文 学 蓬 勃 兴 起 ③ 出 现了反抗礼教、追求自由的文艺作品 ④出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科学著作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23.古希腊学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 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 )‎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自觉守法 B.安提丰属于智者学派 ‎ C.希腊学者自主意识的觉醒 D.希腊学者具有理性精神 ‎ ‎24 .对下思想家的观点 或名言,理解正确的是( )‎ 普罗塔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 孔子: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A.普:肯定人的价值,第一次系统论证人生而平等理论 ‎ B.苏:对理性的追求,是 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 C.孔:强调民本思想,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 ‎ D.孟:主张民贵于君,对王权专制的明确否定 ‎25.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的认识论。二者的共同点是( )‎ A.重视智慧发展 B.关注理性思考 C.强调道德素养 D.强调等级秩序 ‎26. 色诺芬在《回忆苏格拉底》中说:“当有人承认统治者的职责在于发号施令而被统治者的职责在于服从的时候,他就向他们说明,在一只船上,懂得(业务)的人是统治者,而船主和所有其他在船上的人都听命于这个懂得的人。”这说明色诺芬认为苏格拉底( )‎ A.要求统治者应量才受用 B.强调知识和理性的重要 C.反对统治阶级实行专制统治 D.继承和发展了理性主义精神 ‎27. 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以下能够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观点是:( )‎ A.人欲之中,天理所寓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自由民主法治 ‎28.薄伽丘是意大利人文主义作家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他的作品中既有对教会修士腐化生活的嘲讽,又有对人们追求感官享受的肯定。这表明其思想(  )‎ A.自相矛盾,具有局限性 B.倡导建立民主教会 C.肯定人性,具有进步性 D.批判社会风气不够彻底 ‎29.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0、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后三杰的作品题材大多来自《圣经》,说明了 ( )‎ A 资产阶级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 B 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复兴 C 他们不反对天主教会 D 新兴的阶级不愿冲破教会的思想束缚 二 材料分析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论语·颜渊》 ‎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 ‎ ‎——《孟子·离娄上》‎ ‎ 材料二: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 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天 地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迹阴阳终岁之行,以观天之所亲而任。 ‎ ‎——《春秋繁露》 ‎ 材料三: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 19 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 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 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 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回答:‎ (1) 概括材料一中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6分) ‎ (2) 概括材料二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来源。 (4分)‎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 ‎32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年     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材料二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万向架、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分析形成 这一特点的原因?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明清时出现的“李约瑟难题”的原因。(6分)‎ ‎33艺术是表现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4分)‎ 材料一 ‎(明)文徵明书《后赤壁赋》‎ 材料二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 ‎ ——苏轼 材料三 京剧,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初叶的上海报《申报》上,之所以叫京剧,是出于各地观众对于它出自北京的称谓,充分体现了它鲜明的地域特征。 ‎ ‎——彭飞《中国的戏剧》‎ 回答:‎ (1) 材料一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这反映了当时我国书法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4分)‎ (2) 材料二评论的绘画应属于什么画种?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4分)‎ (1) 根据材料三指出京剧得名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京剧形成的经济、文化条件。(6分)‎ 夏津一中高二历史九月份月考试题答案 ‎1-5 BCDDD 6-10 ABDCD 11-15 ABBCA 16-20 CAAAB ‎21-25 DDBBC 26-30 BBCBA ‎31(1)仁、礼、仁政。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分封制瓦解,国家分裂;经济上,使用铁犁牛耕,井田制瓦解。(6) ‎ ‎(2)主张: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儒学基础上,融合了阴阳五行、黄老之学及法家等思想。(或答外儒内法,辅之以道亦可。 (4)‎ ‎(3)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的自然欲求;禁锢思想;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起了重要作用;强调社会责 任感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庄严。(言之成理即可赋分。)(4)‎ ‎32.(1)地位: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处于绝对优势);(2分)‎ ‎ (2)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和农学等与农业有关的领域。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历代统 治者重视农业,与农业有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发展。 (4分)‎ ‎(3)原因: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专制集权统治严重束缚科技发展; 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同西方缺乏交流;古代中国重人文、轻技术的传统不利于科技发展;重农抑商传统政策 阻碍科技发展;中国传统科技结构自身缺陷的制约,过分强调实用性,缺乏理论性。(6分)‎ ‎33 [答案] (1)书体:楷书。主流趋势: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4)‎ ‎(2)画种:文人画。主要特点:强调抒情写意;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4)‎ ‎(3)原因:出自北京。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传统戏剧和文学为其提供了丰富题材;各种戏剧的交融发展为其提供了艺术借鉴。(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