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化学试题
亳州二中 2019-2020 学年第五次月考高三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e 56
第Ⅰ卷(共 48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王安石的
作品《元日》,其中的“屠苏”是一种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黑火药是由硫黄、硝石和木炭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B. “屠苏”中不含非电解质
C. 爆竹爆炸发生了化学变化
D. 早期的桃符大都是木质的,其主要成分纤维素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黑火药是由硫黄、硝石和木炭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故 A 正确;
B. “屠苏” 药酒,含有酒精,酒精是非电解质,故 B 错误;
C. 爆竹爆炸生成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故 C 正确;
D. 早期的桃符大都是木质的,含有纤维素,纤维素是多糖,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故 D
正确;
故选:B。
2.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
A. 氮气的电子式:N⋮⋮N
B. 熔融状态下硫酸氢钾的电离方程式:KHSO4 K++H++SO42-
C. 质子数为 53,中子数为 78 的碘原子: I
D. 丙烯的结构简式:CH3CHC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氮气分子中,每个氮原子都达到了 8 电子结构,氮气的电子式为 ,故 A 错
误;
B.熔融状态下硫酸氢钾电离出钾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
,故 B 错误;
是
131
53
+ -
4 4KHSO K +== HSO
熔融
C.质子数为 53,中子数为 78 的碘原子其质量为 53+78=131,符号为: I,故 C 正确;
D.丙烯官能团为碳碳双键,不可简写,结构简式为 CH3CH=CH2,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C。
3.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N2(g) NH3(g) NH4Cl(aq)
B. Fe(s) FeCl2(s) Fe(OH)2(s)
C. MgO(s) MgSO4(aq) Mg(s)
D S(s) SO2(g) BaSO3(s)
【答案】A
【解析】
【详解】A、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N2、H2 反应生成氨气,氨气与氯化氢在常温下反应
生成氯化铵,故 A 正确;
B、因为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则铁与氯气反应生成三氯化铁,而不是氯化亚铁,不能实现转化,
故 B 错误;
C、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电解硫酸镁溶液,本质为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得不到镁单质,故 C 错误;
D、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盐酸的酸性强于亚硫酸,所以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故
D 错误。
【点睛】易错点是选项 D,因为盐酸酸性强于亚硫酸,因此 BaCl2 溶液中通入 SO2,无沉淀,
类似的有 CaCl2 溶液中通入 SO2,也无沉淀,但 SO2 通入 Ba(NO3)2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类似
的还有 CO2 分别通入 CaCl2、BaCl2、Ca(NO3)2 溶液中,均无沉淀。
4.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提纯、收集 Cl2、尾气处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制取 Cl2
.
131
53
B. 除去 Cl2 中的少量 HCl
C. 收集 Cl2
D. 吸收尾气中的 Cl2
【答案】A
【解析】
【详解】A、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需要加热,缺少酒精灯,不能制备氯气,故 A 符合题意;
B、HCl 极易溶于水,食盐水可抑制氯气的溶解,图中装置可除去杂质,故 B 不符合题意;
C、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图中向上排空气法可收集,故 C 不符合题意;
D、氯气与 NaOH 反应,图中装置可处理尾气,故 D 不符合题意。
【点睛】易错点是选项 A,学生平时不记对反应条件,对反应条件考查是选择题中实验设计与
评价中常考的内容,也是学生失分的地方,因此平时记忆反应方程式时,需要记全、记准。
5.在探究下列物质性质或组成的实验中,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将二氧化硫通入酸性 KMnO4 溶液中,紫色褪去,证明二氧化硫有还原性
B. 向某溶液中加入 KSCN 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证明原溶液中含有 Fe3+
C. 将铝片放入冷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证明浓硝酸与铝片不反应
D.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
原溶液中一定有 NH4+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将足量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A 项正确;
B. 向某溶液中加入 KSCN 溶液,溶液变成红色,生成 Fe(SCN)3,证明原溶液中含有 Fe3+,B 项
正确;
C. 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内部金属继续反应,
发生钝化现象,并不是不反应,且在加热的条件下,铝与浓硝酸能发生反应,C 项错误;
D. 向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该气体为氨气,原溶液中一定存在铵根离子,D 项正确;
答案选 C。
【点睛】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较多,可总结如下:
1、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相似,溶于水显酸性,也可与碱反应;
2、还原性:二氧化硫可与酸性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溴水、氯水等强氧化性的物质反应;
3、弱氧化性:二氧化硫可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单质等;
4、漂白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体现在可漂白品红等物质;
性质决定用途,学生切莫混淆,应加以重视。
6.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pH=12 的溶液:Na+、K+、NO3-、ClO-
B. 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Na+、NH4+、Cl-、CH3COO-
C. 1.0 mol·L-1 的 KNO3 溶液:Fe2+、H+、SO42-、I-
D. 0.1 mol·L-1 Ba(OH)2 溶液:Al3+、NH4+、NO3-、HCO3-
【答案】A
【解析】
【详解】A. pH=12 的溶液显碱性,含有大量的 OH-,OH-与选项离子 Na+、K+、NO3-、ClO-不能
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 正确;
B.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显酸性,含有大量的 H+,H+与 CH3COO-会发生反应产生弱酸 CH3COOH,
不能大量存在,B 错误;
C.1.0 mol·L-1 的 KNO3 溶液中,Fe2+、H+、NO3-、I-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
错误;
D. 0.1 mol·L-1 Ba(OH)2 溶液中,OH-与 Al3+、NH4+、HCO3-都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 A。
7.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L0.2mol·L-1 的 NaHCO3 溶液中 HCO3-和 CO32-离子数之和为 0.2NA
B. H2O2+Cl2=2HCl+O2 反应中,每生成 32gO2,转移 2NA 个电子
C. 3.6gCO 和 N2 的混合气体含质子数为 1.8NA
D. 常温常压下,30g 乙烷气体中所含共价键的数目为 7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 HCO3−在溶液中既能部分电离为 CO32-,又部分能水解为 H2CO3,故溶液中的 HCO3−、
CO32-、H2CO3 的个数之和为 0.1NA,故 A 错误;
B.在 H2O2+Cl2=2HCl+O2 反应中,氧元素由−1 价变为 0 价,故生成 32g 氧气,即 1mol 氧气时,
转移 2NA 个电子,故 B 正确;
C. 氮气和 CO 的摩尔质量均为 28g/mol,故 3.6g 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 ,又
因 1 个 CO 和 N2 分子中两者均含 14 个质子,故 混合物中含 1.8NA 个质子,故 C 正确;
D. 常温常压下,30g 乙烷的物质的量是 1mol,一个乙烷分子有 7 个共价键,即 30g 乙烷气体
中所含共价键的数目为 7NA,故 D 正确;
故选:A。
8.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磁性氧化铁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3Fe2++NO3-+4H+=NO↑+3Fe3++2H2O
B. 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 SO2 气体:ClO-+SO2+H2O=HClO+HSO3-
C. 碘化钾溶液酸化后加入少量双氧水:2H++2I-+H2O2=I2+2H2O
D. 向 NaOH 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2OH-+CO2=CO32-+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磁性氧化铁应写化学式,故 A 错误;
B. 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 SO2 气体,次氯酸根离子有强氧化性,可继续将二氧化硫氧化
硫酸根离子,故 B 错误;
C. 碘化钾溶液酸化后加入少量双氧水,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符合客观事实,电荷守恒,原
子守恒,电子守恒,故 C 正确;
D. 向 NaOH 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 应该生成碳酸氢钠,故 D 错误;
故选:C。
9.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的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Y 原子最外
为
3.6g 9
28g/mol 70 mol=
9
70 mol
层比 W 原子最外层多 1 个电子,Z 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W 单质在常温下能被浓硫
酸钝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Y
W
C. X、Y 形成的化合物只含有极性键 D. 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比 Z
的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的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则 X 为氢元素, Z
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则 Z 为氮元素,W 单质在常温下能被浓硫酸钝化则 W 为铝元素,
Y 原子最外层比 W 原子最外层多 1 个电子,则 Y 为碳元素。
【详解】A. 同周期元素原子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
原子半径: ZW,选项 B 正
确;
C. X、Y 形成的化合物如乙烯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选项 C 错误;
D. 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碳酸酸性比 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硝酸弱,选项 D 错
误;
答案选 B。
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图 1 表示镁条与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
B. 图 2 表示 H2SO4 溶液中滴入 BaCl2 溶液后,溶液的导电性随 BaCl2 物质的量的变化
C. 图 3 表示电解精炼铜时,溶液中 Cu2+的物质的量浓度随转移电子物质的量的变化
D. 图 4 表示其他条件一定,反应 2SO2+O2 2SO3 在有、无催化剂情况下 SO2 的体积分数随
时间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图 1 表示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热,镁条与盐酸反应为放热反
应,与图不相符,故 A 错误;
B. 图 2 表示带电性随滴入 BaCl2 溶液先减小到 0 后增大,H2SO4 溶液中滴入 BaCl2 溶液后反应
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溶液中含有盐酸导电性不为 0,与图不相符,故 B 错误;
C.电解精炼铜时,阳极粗铜有铁、锌、铜等多种金属失电子产生的铜离子的物质的量小于阴
极上得电子的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溶液中 Cu2+的物质的量浓度随转移电子物质的量逐渐减少,
与图 3 相符,故 C 正确;
D. 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故 SO2 转化率不变,与图 4 不相符,故 D 错误;
答案选 C。
11.下列实验方案、现象、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及现象 结论
A 用玻璃棒蘸取某样品进行焰色反应时观察到黄色火焰 该样品含钠元素
B 向 NaHCO3 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振荡、静置、有气泡产生 证明非金属性 Cl>C
C
向酸化的 KMnO4 溶液通入 SO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BaCl2 产生白色沉
淀
证明 SO2 被氧化为 SO42-
D 常温下向氯化铵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使溶液至中性 c(NH4+)=c(Cl-)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选项,不能用璃棒蘸取某样品进行焰色反应,应该用洁净的铂丝或铁丝蘸取,故 A
错误;
B 选项,盐酸不是氯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无法利用向向 NaHCO3 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产
生二氧化碳来证明非金属性 Cl>C,故 B 错误;
C 选项,通常用硫酸酸化高锰酸钾,原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干扰检验,无法证明 SO2 被氧化
为硫酸根,故 C 错误;
D 选项,常温下向氯化铵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使溶液至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和呈中性得到
c(NH4+)=c(Cl-),故 D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 D。
【点睛】比较非金属性强弱,一定要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弱来比较。
12.(Ga)与铝同主族,曾被称为“类铝”,其氧化物、氢氧化物均为两性化合物。工业制备镓
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 Al、Ga 均处于ⅢA 族
B. Ga(OH)3 可与 NaOH 反应生成 NaGaO2
C. 酸性:Al(OH)3>Ga(OH)3
D. Ga2O3 可与盐酸反应生成 GaCl3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镓(Ga)与铝同主族,均处于ⅢA 族,A 项正确;
B.Ga(OH)3 与 Al(OH)3 的性质相似,属于两性氢氧化物,能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NaGaO2,B 项
正确;
C. 化学反应遵循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在 NaAlO2 和 NaGaO2 的混合液中通入 CO2,只生成 Al(OH)3
沉淀,而没有 Ga(OH)3 沉淀,是 Ga(OH)3 酸性强于碳酸,则酸性:Al(OH)3<Ga(OH)3,C 项错误;
D. Ga2O3 与 Al2O3 的性质具有相似性,可与盐酸反应生成 GaCl3,D 项正确;
答案选 C。
【点睛】C 项是学生们的易错点,学生们对于在 NaAlO2 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CO2 所发生的反应
NaAlO2+CO2+2H2O= Al(OH)3↓+NaHCO3 理解不透彻,该反应的发生遵循了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在
这个反应中,AlO2-是弱酸根离子,AlO2-结合了碳酸的氢离子生成了更弱的 Al(OH)3,此时
Al(OH)3 相当于弱酸,NaGaO2 类似于 NaAlO2,在 NaGaO2、NaAlO2 混合液中通入 CO2,只生成
Al(OH)3 沉淀,而没有 Ga(OH)3 沉淀,是因为 Ga(OH)3 酸性强于碳酸,则酸性:Al(OH)3<
H2CO3Cu2+,加入铁粉后,先与 Fe3+反应,后与 Cu2+反应。
【详解】因氧化性 Fe3+>Cu2+,加入铁粉后,先与 Fe3+反应,后与 Cu2+反应
A. 加入铁粉后,先与 Fe3+反应,混合溶液中 Fe3+的物质的量为 1mol/L×1L×2=2mol,由
2Fe3++Fe=3Fe2+可知,加入 1mol Fe 时,铁离子恰好完全反应,则 a⩽1 时,Fe 粉只能将 Fe3+还
原,A 项错误;
B. 剩余固体为 Cu 或 Cu、Fe,当有 Fe 剩余时,溶液中一定没有 Cu2+,B 项错误;
C. 溶液中铁离子 2mol、铜离子为 1mol,当 1⩽a<2 时,发生反应 2Fe3++Fe=3Fe2+、
Cu2++Fe=Fe2++Cu,由方程式比例关系知,铁粉全部参与反应,加入 Fe 为 amol,由铁元素守可
知,溶液中 n(Fe2+)=(2+a)mol,C 项正确;
D. 若有固体剩余,则固体中一定有铜,当铁粉过量时,还会含有铁,D 项错误;
答案选 C。
16.常温下,等体积、pH 均为 3 的 HA 和 HB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溶液 pH 值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为
A. 向 HB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一直增大
B. 用 pH 为 11 的某碱与 pH 为 3 的 HB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不可能显碱性
C. 氨水与 HA 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可能存在:c(NH4+ )>c(A+)>c(H+)>c(OH-)
D. 完全中和等体积等 pH 的 HA、HB 两溶液时,消耗同浓度 NaOH 溶液的体积:HAc(A-)>c(H+)>c(OH-)肯定不成立,故 C 错
误;D.因 HB 比 HA 弱,pH 相等的 HA 和 HB 中未电离的 HB 的物质的量比 HA 的物质的量大,则
完全中和等体积等 pH 的 HA、HB 两溶液时,消耗同浓度 NaOH 溶液的体积是 HAY>X
【解析】
【分析】
(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焓变;
(2)根据反应①的方程式得出 Kp= ;
(3)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 0,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
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发生变化,以此进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1
2
n(NO)
n(CO)
2
2 2
p (NO)
p(N )p(O )
( )
( ) ( )
2
2 2
P NO
P N P O
(4)根据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结合△G=△H-T△S<0 自发判断;
(5)温度一定,当 CO 的量一定时,增大 NO 的量,平衡右移,CO 转换率增大。
【详解】(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②×2-③即得,确定反应
④2CO(g)+2NO(g)⇌N2(g)+2CO2(g)△H4=(2c-a)KJ/mol,故答案为:2c-a;
(2)根据反应①的方程式得出 Kp= ;
(3)A.单位时间内生成 1mol NO2 的同时消耗了 lmol NO,都是正反应,故不能说明达到平衡
状态,故 A 错误;
B.总质量一定,体积一定,故密度一定,故混合气体的密质不再发生改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
状态,故 B 错误;
C.该反应平衡移动时会便随能量的变化,绝热容器内的温度会发生变化,温度的变化导致平
衡常数的变化,所以当平衡常数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 C 正确;
D.在恒温恒压的容器中,NO 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则反应达平衡,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故 D 正确;
故选:CD;
(4)因为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即△H<0,△S<0,所以在高温下△G=△H-T△S
>0 非自发,故答案为:因为该反应的 ΔH<0,ΔS<0;
(5)温度一定,当 CO 的量一定时,增大 NO 的量,平衡右移,CO 转换率增大,即 的
比值越大,CO 的转化率越大,故答案为:Z>Y>X;
【点睛】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
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
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21.常温下,用酚酞作指示剂,用 0.10mol·L-1NaOH 溶液分别滴定 20.00mL 浓度均为
0.10mol·L-1 的 CH3COOH 溶液和 HCN 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
(已知:CH3COOH、 HCN 的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 1.75×10-5、6.4×10-10)
( )
( ) ( )
2
2 2
P NO
P N P O
n(NO)
n(CO)
(1)图__(a 或 b)是 NaOH 溶液滴定 HCN 溶液的 pH 变化的曲线,判断的理由是__。
(2)点③所示溶液中所含离子浓度的从大到小的顺序:__。
(3)点①和点② 所示溶液中:c(CH3COO-)-c(CN-)__c(HCN)-c(CH3COOH)(填“>、<或=”)
(4)点②③④所示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
【答案】 (1). a (2). HCN 的电离平衡常数小,同浓度,其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小,pH
值大 (3). c(CH3COO-)=c(Na+)>c(OH-)=c(H+) (4). = (5). ④③②
【解析】
【分析】
(1)电离平衡常数越小酸性越弱,同浓度 pH 值越大;
(2)b 为醋酸,先判断点③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分析;
(3)先判断溶质成分,根据各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分析;
(4)酸的电离抑制水的电离,盐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
【详解】(1)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可知电离平衡常数 Ka(CH3COOH)> Ka(HCN),所以同浓度的
CH3COOH 和 HCN,HCN 的酸性更强,pH 值更大,所以 a 为 HCN,b 为 CH3COOH,故答案为:a;HCN
的电离平衡常数小,同浓度,其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小,pH 值大;
(2)曲线 b 代表醋酸,根据加入氢氧化钠的量可知点③所示溶液中溶质为 CH3COOH 和
CH3COONa,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CH3COO-)+c(OH-)=c(Na+)+c(H+),此时溶液呈中性,所以 c(OH
-)=c(H+),所以 c(CH3COO-)=c(Na+),故答案为:c(CH3COO-)=c(Na+)>c(OH-)=c(H+);
(3)点②所示溶液中溶质为 CH3COOH 和 CH3COONa,且物质的量之比为 1:1,根据物料守恒可
知 c(CH3COOH)+ c(CH3COO-)=2c(Na+),同理可知点①所示溶液中:c(HCN)+ c(CN-)=2 c(Na+),
两溶液加入氢氧化钠的量相同,所以钠离子浓度相同所以 c(CH3COOH)+ c(CH3COO-)= c(HCN)+
c(CN-),所以 c(CH3COO-)-c(CN-)=c(HCN)-c(CH3COOH);
(4)点②所示溶液中溶质为 CH3COOH 和 CH3COONa,且物质的量之比为 1:1,醋酸的电离程度
大于水解程度,此时水的电离受到抑制,点③所示溶液中溶质为 CH3COOH 和 CH3COONa,此时溶
液呈中性,溶液中 c(OH-)=10-7mol/L,且全部由水电离,酸的电离和盐的水解相互抵消,水的
电离既不受到抑制也不受到促进,点④所示溶液中溶质为 CH3COONa,只有盐的水解促进水的
电离,所以水的电离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④③②;
【点睛】明确混合溶液中溶质成分及其性质、溶液酸碱性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电荷守恒、物
料守恒的灵活运用。